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热系统深部热能聚敛理论及勘查实践 被引量:7
1
作者 王贵玲 蔺文静 +5 位作者 刘峰 甘浩男 王思琪 岳高凡 龙西亭 刘彦广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39-660,共22页
深部热能聚敛及富集过程研究是地热资源探测评价的重要基础。地热壳构热控理论是以地球动力学理论为基础,以构造控热作用研究为主线,通过大地构造学、构造地质学、地热地质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研究深部热能聚敛过程及热异常分布规律,分... 深部热能聚敛及富集过程研究是地热资源探测评价的重要基础。地热壳构热控理论是以地球动力学理论为基础,以构造控热作用研究为主线,通过大地构造学、构造地质学、地热地质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研究深部热能聚敛过程及热异常分布规律,分析各种构造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及控热机制,探讨地热资源靶区预测方法,从而指导地热勘查的科学。本文系统论述了地热壳构热控理论的内涵与外延,提出了我国不同类型地热资源“同源共生-壳幔生热-构造聚热”的客观自然规律,分析了我国陆区壳幔尺度热流配分格局与不同地质背景条件下影响浅地表温度场的主要控热构造,并以渤海湾盆地、青藏高原、东南沿海等我国主要地热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壳构热控理论为指导,以勘查区找热为出发点,以控热作用内生因素(壳幔生热)和外生因素(构造聚热)为切入点,通过研究影响壳幔生热、壳内传热、勘查靶区聚热这一地球物理过程,确定了不同构造背景下地热系统的主要控热构造。从传统的经验式找热到建立构造控热预测标志,再到水热型地热资源-干热型地热资源共生富集认知,理论认识的创新发展,将引领和支撑我国地热资源不断实现高效勘探和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构热控理论 壳幔尺度热流配分 主要控热构造 勘查实践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驱动下干热岩和增强型地热系统增产技术发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贵玲 陆川 《地质与资源》 CAS 2023年第1期85-95,126,共12页
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低碳、稳定连续的非碳基能源,可为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提供重要保障.通过回顾国内外干热岩和增强型地热系统的开发现状,储层改造建造技术现状和近期发展,微地震监测技术发展和诱发地震灾害评估方法进展,示踪技术... 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低碳、稳定连续的非碳基能源,可为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提供重要保障.通过回顾国内外干热岩和增强型地热系统的开发现状,储层改造建造技术现状和近期发展,微地震监测技术发展和诱发地震灾害评估方法进展,示踪技术进步和电磁法的监测潜力,展望干热岩和增强型地热系统增产技术发展前景和研究开发方向,为相关的工程技术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增强型地热系统 压裂 微震监测 诱发地震 碳中和
下载PDF
雄安新区高阳地热田蓟县系热储特征及资源量评估 被引量:4
3
作者 高俊 李燕燕 +2 位作者 王贵玲 张保建 邢一飞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3-144,共12页
雄安新区高阳低凸起区钻获华北盆地温度和产能最高的地热井,揭示雄安新区3000 m以深存在地热开发的第二空间——蓟县系碳酸盐岩热储。高阳低凸起区深部碳酸盐热储规模化开发在服务雄安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清洁供暖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雄安新区高阳低凸起区钻获华北盆地温度和产能最高的地热井,揭示雄安新区3000 m以深存在地热开发的第二空间——蓟县系碳酸盐岩热储。高阳低凸起区深部碳酸盐热储规模化开发在服务雄安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清洁供暖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建立雄安新区范围高阳低凸起热储空间结构,初步查明了地热田雄安新区范围5000 m深度内的热储分布和性质。结果表明雄安新区高阳地热田深部主要为碳酸盐热储包括蓟县系雾迷山组、高于庄组。蓟县系雾迷山组顶界埋深3000~3500 m,厚度300~1000 m,热储温度100~120℃,出水量90~170 m^(3)/h,具有温度高、水量大、热储易于回灌的特点;高于庄组热储顶深3500~4200 m,一般厚度不低于800 m,热储温度一般在110~140℃,出水量50~100 m^(3)/h,可作为新区的后备资源。文章分析了深部碳酸盐热储空间结构,整个地热田分为三段,由西向东分别为西部凹陷区、中央隆起区、东部斜坡区。西部凹陷区西向东逐渐覆盖了寒武系、石炭二叠系;中央隆起区造上为雁翎潜山;东部斜坡区雾迷山组上部为古近系地层覆盖。本文通过热储法计算了雄安新区高阳地热田蓟县系热储年地热可采资源量折合标准煤86.72万t;数值法模拟了水位下降不低于150 m,开采井温度下降小于2℃条件下,蓟县系热储年地热可采资源量折合标准煤89.86万t热储法与数值法结果相近,评价结果可为高阳地热资源规划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储特征 碳酸盐岩 资源评价 高阳地热田 雄安新区
下载PDF
江西宁都县北部大地热流特征及地热资源成因机制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峰 王贵玲 +4 位作者 张薇 岳晨 甘浩男 肖则佑 欧小科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83-1890,共8页
江西省宁都县北部地区地热资源丰富,但地热地质研究程度较低,制约着区域地热资源的研究与可持续发展。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工作,对研究区大地热流特征及地热成因机制进行分析。基于钻孔测温与热导率测试数据,分析校正得... 江西省宁都县北部地区地热资源丰富,但地热地质研究程度较低,制约着区域地热资源的研究与可持续发展。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工作,对研究区大地热流特征及地热成因机制进行分析。基于钻孔测温与热导率测试数据,分析校正得到区域内大地热流平均值为93.6 mW/m^2,远高于中国陆区平均值62.5 mW/m^2,区域热背景值较高。通过放射性测试可知本区大面积出露的花岗岩与混合岩放射性生热率平均值为6.47μW/m^3,属高放射性岩体,岩石的放射性衰变产热应是本区大地热流值较高的重要原因,幔源供热的基础上附加壳源产热,提供了稳定的热源。在此基础上,穿越本区的2条深大断裂及其次生断裂则为地下热水深循环提供了传热与导水通道。因此推测,研究区地热资源成因机制为“高热流与高产热花岗岩体生热+多级次断裂控热导水”的成因模式,该模式代表性较强,可为赣南地区地热找矿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地区 大地热流 高产热花岗岩 地热成因模式
下载PDF
东南沿海厦门湾-漳州盆地地热地质特征及干热岩勘查方向 被引量:9
5
作者 蔺文静 陈向阳 +1 位作者 甘浩男 岳高凡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066-2077,共12页
东南沿海位于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板块的俯冲带,构造运动活跃,同时,该区也是我国最主要的高放射性花岗岩分布区,发育大面积的中生代酸性花岗岩体,具有良好的干热岩赋存背景。本文以东南沿海福建厦门湾-漳州盆地为例,在区域地热地质背景研... 东南沿海位于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板块的俯冲带,构造运动活跃,同时,该区也是我国最主要的高放射性花岗岩分布区,发育大面积的中生代酸性花岗岩体,具有良好的干热岩赋存背景。本文以东南沿海福建厦门湾-漳州盆地为例,在区域地热地质背景研究的基础上,从区域大地热流、地温梯度、热储温度、循环深度以及深部地温场分布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厦门湾-漳州地区干热岩资源的形成条件,科学评价了本区未来干热岩资源勘查的适宜深度。分析认为,区内平均地温梯度约为18.3℃/km,低于大陆地区平均值;花岗岩体的放射性生热率仅略高于世界范围内的花岗岩放射性生热率的平均值;区内相对高的地表热流值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地幔热传导,放射性元素生热贡献相对较低,要达到180℃的干热岩开发温度,勘查深度要超过6 km;区内未来干热岩资源的开发应充分考虑深部热源条件、地表盖层厚度以及区域断裂对钻探工程的影响,这些认识对于本区未来干热岩资源勘查开发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储温度 干热岩 赋存条件 适宜深度 厦门湾-漳州盆地
下载PDF
地热规模化开发断层滑动概率评估--以雄安新区深部岩溶热储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岳高凡 王贵玲 +2 位作者 马峰 朱喜 张汉雄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82-1391,共10页
雄安新区地热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规模化开发利用前景,对于实现“绿色雄安”具有重要意义。许多学者的研究集中在地质结构探测、地热资源量评价、地壳稳定性等方面,关于深部岩溶热储规模化开发可能引起的断层滑动研究薄弱。本文在地热... 雄安新区地热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规模化开发利用前景,对于实现“绿色雄安”具有重要意义。许多学者的研究集中在地质结构探测、地热资源量评价、地壳稳定性等方面,关于深部岩溶热储规模化开发可能引起的断层滑动研究薄弱。本文在地热地质综合调查的基础上,基于地质力学理论,采用蒙特卡罗随机模拟方法,评价雄安新区主要断层特征(走向、倾角、滑动摩擦系数等)、地应力分布(孔隙压力、最大/最小/垂直主应力大小及方向等),量化雄安新区天然断层在规模化开发利用情况下的激活可能性,结果显示已探明断层在天然、规模化回灌和水力压裂条件下的最大滑动趋势分别为0.26、0.27和0.40,地热开发不会引起断层激活。本研究树立了地热规模化开发的信心,可为雄安新区地热资源安全利用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 规模化开发利用 断层滑动趋势 蒙特卡洛模拟 地质调查工程 雄安新区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驱动下地热资源开采利用技术进展 被引量:21
7
作者 王贵玲 陆川 《地质与资源》 CAS 2022年第3期412-425,341,共15页
碳中和、碳达峰需要能源供给领域的重大系统变革,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低碳、稳定连续的非碳基能源,可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重要保障.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地热资源赋存条件,就直接利用和地热发电分别综述了浅层-中深层地温能和水热型地热资... 碳中和、碳达峰需要能源供给领域的重大系统变革,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低碳、稳定连续的非碳基能源,可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重要保障.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地热资源赋存条件,就直接利用和地热发电分别综述了浅层-中深层地温能和水热型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和发展;重点介绍了地热制冷、重力热管、地热-太阳能联合发电等广受关注的新技术、新方向;展望了发展前景和研究开发方向,为相关的工程技术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温能 中深层地热 水热型地热 重力热管 地热-太阳能联合发电 碳中和
下载PDF
基于参数辨识的典型区地热资源量研究——以银川平原西部斜坡区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何雨江 丁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131-2138,共8页
通过地温监测、含水层结构和岩性构造辨识,剖析了银川平原西部斜坡区地热田的地温场特征和热储层分布规律,确定了热储随机变量,并分别利用随机变量频率分布和三角分布等蒙特卡罗统计手段识别了随机变量参数,结合热储法计算了典型区地热... 通过地温监测、含水层结构和岩性构造辨识,剖析了银川平原西部斜坡区地热田的地温场特征和热储层分布规律,确定了热储随机变量,并分别利用随机变量频率分布和三角分布等蒙特卡罗统计手段识别了随机变量参数,结合热储法计算了典型区地热资源量。研究结果表明:银川平原地热田属深循环中低温传导型地热系统,共分为5个构造分区(西部斜坡区、中部深陷区、东部斜坡凹陷区、东部斜坡隆起区和南部斜坡区)和4个热储层(新近系干沟河组、新近系红柳沟组、古近系清水营组和奥陶系马家沟组)。研究区地热资源储量丰富,垂直地温场温度与地层深度呈正相关关系,主要热储层位于400~800m的渐新统清水营组;研究区热储随机变量包括热储温度、岩石孔隙率、岩石比热容和岩石密度等参数,热储温度随机分布频率为25%、50%、75%、97.5%的西部斜坡区地热资源量在175.56×1014~230.04×1014 kJ之间,其中,75%的热储温度随机分布频率可作为研究区热储温度随机变量的优选频率,该频率下地热资源储量与热储法分层计算结果标准差仅为4.21%;利用热储特征分析和蒙特卡洛法的参数识别,能够克服热储层参数的强烈空间变异,为快速精准评价区域地热资源量和科学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量 参数识别 随机变量频率 三角分布 热储特征
下载PDF
华南陆缘火成岩区差异性地壳热结构及地热意义
9
作者 蔺文静 王贵玲 甘浩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544-557,共14页
高产热花岗岩是重要的壳内热源之一,我国华南陆缘花岗岩体分布广泛,为该区浅表热量的生成及聚集提供了可能。本文在简述区内花岗岩资源分布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区内主要花岗岩体的放射性生热特征,并结合区内近些年施工的地热勘探深钻,... 高产热花岗岩是重要的壳内热源之一,我国华南陆缘花岗岩体分布广泛,为该区浅表热量的生成及聚集提供了可能。本文在简述区内花岗岩资源分布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区内主要花岗岩体的放射性生热特征,并结合区内近些年施工的地热勘探深钻,对重点地热勘查区的深部地温场分布、地热通量、地壳热结构等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华南陆缘浅表地热资源的聚热模式。分析认为,华南陆缘地区具有“幔源供热-壳内生热-断裂传热-盖层保热”的四元聚热模式,其中,花岗岩体的放射性生热率是影响区内浅部地温场的主要因素之一,粤北—赣南岩体的生热率明显高于漳州地区的花岗岩体,其近似“热壳冷幔”型或“温壳温幔”型岩石圈热结构与漳州“热幔冷壳”型岩石圈热结构有一定的差异;断裂构造及盖层条件对于地下热量聚集及散失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研究成果对于深入理解华南陆缘地热资源的成因、控热因素,以及今后该地区地热资源勘探开发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与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热花岗岩 大地热流 地壳热结构 热源机制 华南陆缘
下载PDF
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地热资源赋存特征及潜力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余鸣潇 马峰 +4 位作者 王贵玲 张薇 朱喜 张汉雄 王延欣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0-190,共11页
雄安新区容东片区是新区规划建设的第一个安置区,具有较好的地热资源赋存潜力。查明该地区地热地质条件,准确评估其地热资源量,可为雄安新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能源结构转型提供理论支撑。本文综合分析深部地质结构、断裂分布、地温... 雄安新区容东片区是新区规划建设的第一个安置区,具有较好的地热资源赋存潜力。查明该地区地热地质条件,准确评估其地热资源量,可为雄安新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能源结构转型提供理论支撑。本文综合分析深部地质结构、断裂分布、地温场与水化学场等,揭示了容东片区地热资源赋存特征和形成机理,采用采灌均衡法综合评价了蓟县系碳酸盐岩热储地热资源量。主要结论:(1)本区的主要热储层包括新近系明化镇组孔隙型砂岩热储、蓟县系雾迷山组及高于庄组碳酸盐岩热储、长城系碳酸盐岩热储;其中,蓟县系热储为地热勘查开发主要目标层段,其水温约为50℃,储厚比为20%~40%,储层最大孔隙度为11.3%。(2)西北部太行山地区大气降水是本区地热资源的补给水源,地下水沿断裂经深循环被深部热源加热,而后沿导水断裂带运移至凸起处强岩溶裂隙发育区,形成水热型地热系统。(3)容东片区蓟县系碳酸盐岩热储在采灌均衡条件下热储地热流体可开采量为1.33×10^(4)m^(3)/a,地热流体可开采热量为0.95×10^(15)J/a,折合标准煤3.23万吨/年。以上研究助力构建雄安新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热储 水热型地热系统 地热资源潜力 容东片区 雄安新区
下载PDF
雄安新区深部储热构造探测研究与地热井优选技术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岩 张保建 +5 位作者 闫金凯 李燕燕 张永伟 朱喜 高俊 邢一飞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99-710,共12页
为了给雄安新区下步高温、高产地热井的探测提供借鉴,需要归纳总结雄安新区高阳地热田雁翎潜山高温、高产地热井的成热地质规律。本文系统分析了雁翎潜山地热田地热地质条件与地温场背景,通过对莫霍面上隆、深大断裂、凹凸相间构造格局... 为了给雄安新区下步高温、高产地热井的探测提供借鉴,需要归纳总结雄安新区高阳地热田雁翎潜山高温、高产地热井的成热地质规律。本文系统分析了雁翎潜山地热田地热地质条件与地温场背景,通过对莫霍面上隆、深大断裂、凹凸相间构造格局、深浅断裂系统的控热、导热作用的综合研究,总结归纳了地球物理场、区域水动力场、水化学场与温度场的多场耦合指示等探测评价技术对地温场的指示作用。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研究区高温、高产地热井的主要优选布设依据:(1)雁翎潜山是距饶阳、霸县深凹陷较近的低凸起,深凹陷的莫霍面相对上隆使其底部形成相对较高的温度,热流自深凹陷底部向与凹陷相邻的低凸起汇聚,有利于形成深部高温异常;(2)雁翎潜山距区域深大走滑断裂——马西断层较近,马西断层河间段气藏为R/Ra>1的幔源氦异常区,指示马西断层有可能导通深部幔源热;潜山东侧的出岸断裂等断裂岩溶发育,利于碳酸盐岩地下水的深循环对流加热后上涌;(3)雁翎潜山距太行山相对较远,且未处于与太行山补给区水力联系较密切的安新—文安构造变换带,受补给区冷水影响较小;距区域深部岩溶地下水汇流区较近,有利于热流的集聚。雁翎潜山井口水温123.4°C、109.2°C地热井的成功实施,说明了深部碳酸盐岩地热井位优选探测技术的科学有效性,对雄安新区乃至华北盆地深部高温、高产地热井位的优选具有很好的示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储热构造 地热井优选 综合探测 雄安新区 华北盆地
下载PDF
容城地热田雾迷山组碳酸盐岩热储层裂缝主控因素及成因机制
12
作者 张庆莲 朱喜 +3 位作者 马宝军 马晓静 陈超 杨克基 《地质科学》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88-403,共16页
容城地热田雾迷山组是华北地区典型的低孔隙度碳酸盐岩热储层,也是地热流体勘探的主要目标。裂缝对研究区地热流体的富集和产能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岩心、薄片和成像测井等资料的分析,确定了裂缝的发育特征、控制因素和形成期... 容城地热田雾迷山组是华北地区典型的低孔隙度碳酸盐岩热储层,也是地热流体勘探的主要目标。裂缝对研究区地热流体的富集和产能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岩心、薄片和成像测井等资料的分析,确定了裂缝的发育特征、控制因素和形成期次。结果表明容城地热田雾迷山组碳酸盐岩热储层裂缝多为未充填的高角度斜交缝,11.8%的裂缝被方解石和石英脉充填。裂缝开度主要集中在0~2 mm,靠近断裂的D19井开度最大(均值为3.65 mm),孔隙度也最大(均值为0.7523%),裂缝孔隙度随开度的增大线性增加。裂缝在断裂附近或者构造应力场较大的区域更为发育,受构造作用影响最明显。在同一构造环境和应力场下,岩性是控制研究区裂缝发育的主导因素。容城地热田雾迷山组碳酸盐岩热储层裂缝大致分为3组,印支期形成的NNE-SSW与NW-SE向“X”型共轭剪裂缝,燕山晚期形成的NEE-SWW向剪裂缝,以及喜马拉雅期形成的近E-W向张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热储层 裂缝特征 形成期次 控制因素 雾迷山组
下载PDF
地球内热的能源化探索——“深部热能探测与开发利用”专辑特邀主编寄语
13
作者 唐显春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共5页
地球深部蕴藏着规模巨大的热能,既是推动整个地球形成、发展和演化的原动力,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物质和能量的主要源泉。走向地球深部需要克服热能的“阻力”,而美好生活需要热能提供“火力”。近年来,在绿色清洁能源和双碳战略需... 地球深部蕴藏着规模巨大的热能,既是推动整个地球形成、发展和演化的原动力,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物质和能量的主要源泉。走向地球深部需要克服热能的“阻力”,而美好生活需要热能提供“火力”。近年来,在绿色清洁能源和双碳战略需求下,深部地热资源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在不同地热资源类型、典型地热地质条件、地热应用场景下形成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在《地球学报》编辑部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当前研究热点理论、先进技术和最新进展,从“深部热能赋存机理、深部热能探测与评价、深部热能开发利用”三个方面,征集了22篇论文,组成“深部热能探测与开发利用”专辑,旨在推动和促进地球内热能源化和资源高效利用的进程,为地热能和双碳战略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 地球深部 探测评价 绿色能源 开发利用
下载PDF
雄安新区容城地热田热储空间结构及资源潜力 被引量:40
14
作者 马峰 王贵玲 +3 位作者 张薇 朱喜 张汉雄 岳高凡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981-1990,共10页
雄安新区地热条件优越,尤其是牛驼镇凸起和容城凸起具有多年的地热开发历史。容城地热田绝大部分地区适合地热的规模化开发,同时容城地区也是新区建设初期主要的规划开发区,地热资源在服务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清洁供暖方面具有重要的意... 雄安新区地热条件优越,尤其是牛驼镇凸起和容城凸起具有多年的地热开发历史。容城地热田绝大部分地区适合地热的规模化开发,同时容城地区也是新区建设初期主要的规划开发区,地热资源在服务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清洁供暖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容城地热田主要热储层包括新近系明化镇组孔隙型砂岩热储,寒武系、蓟县系以及长城系基岩热储。蓟县系为区域主要的热储层,埋深700~3000 m,厚度500~2000 m,热储温度50~98℃,具有水量大、水质好、储层易于回灌的特点;长城系热储在凸起中心部位仍具有较大的开采潜力,D14钻孔显示长城系热储单位涌水量达到2.6 m^3/h·m,井口水温63.7℃,可作为新区的后备资源。容城地热田按照主要热储层上部覆盖地层构造差异由西向东分别为西部斜坡区、中央隆起区、东部断陷区,由西向东热储开发潜力逐渐变大。本文通过热储法计算了容城地热田年地热可采资源量折合标准煤76.3万t;数值法模拟了水位下降不低于150 m,开采井温度下降小于2℃条件下,年地热可采资源量折合标准煤81.09万t,两者结果相近,评价结果可为容城地热资源规划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城地热田 热储结构 资源评价 雄安新区 采灌均衡 碳酸盐岩
下载PDF
我国干热岩资源分布及勘探:进展与启示 被引量:41
15
作者 蔺文静 王贵玲 +2 位作者 邵景力 甘浩男 谭现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66-1381,共16页
干热岩是地热资源的重要赋存形式之一,是未来地热开发的主攻方向。我国干热岩勘查工作近年来进展迅速,先后在不同地区发现了优质的干热岩资源,取得了我国干热岩资源勘查突破,但同时也存在不少勘查失败的案例。本文在分析高放射性产热型... 干热岩是地热资源的重要赋存形式之一,是未来地热开发的主攻方向。我国干热岩勘查工作近年来进展迅速,先后在不同地区发现了优质的干热岩资源,取得了我国干热岩资源勘查突破,但同时也存在不少勘查失败的案例。本文在分析高放射性产热型、沉积盆地型、近代火山型和强烈构造活动带型等四种类型干热岩成因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地质构造背景、地热地质条件,对未来我国干热岩资源重点勘查方向及靶区进行了论述,并重点针对目前不同类型区干热岩资源勘探工程进行了梳理,简要分析了不同勘探区的选址依据、勘探过程、地温场分布及特征、前景预测等,并初步进行了经验总结,希望对我国未来干热岩资源勘查及开发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成因类型 勘查方向 勘查进展
下载PDF
燕山中部大地热流及岩石圈热结构特征——以承德市七家-茅荆坝地热田为例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峰 王贵玲 +4 位作者 张薇 岳晨 陆川 黄起伟 欧小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950-1959,共10页
燕山中部地区地热资源丰富,地热地质条件较好,但该地区大地热流测量工作较少,岩石圈热结构研究尚未开展,制约了该地区的地热地质研究与资源勘探开发。本文以该地区的七家-茅荆坝地热田为典型区,结合地温测井、取样测试、数据收集与分析... 燕山中部地区地热资源丰富,地热地质条件较好,但该地区大地热流测量工作较少,岩石圈热结构研究尚未开展,制约了该地区的地热地质研究与资源勘探开发。本文以该地区的七家-茅荆坝地热田为典型区,结合地温测井、取样测试、数据收集与分析,初步查明燕山中部大地热流特征及浅部-深部岩层热物性特征,填补了大地热流值测量空白区,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热结构概念模型,估算其深部地温分布。研究得出燕山中部大地热流值变化较大,平均约57 mW/m^2,与周边温泉水温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其中七家-茅荆坝地热田大地热流值较高,为74.9 mW/m^2。通过深部地温分布计算得出七家—茅荆坝地区居里面埋深为21.5~22.8 km,莫霍面温度约815℃,分析结果与前人研究成果较为一致,验证了本文所建立岩石圈热结构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地区 七家-茅荆坝地热田 大地热流 岩石圈热结构 居里面
下载PDF
雄安新区容城地热田碳酸盐岩热储采灌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7
作者 马峰 高俊 +4 位作者 王贵玲 刘桂宏 余鸣潇 赵志宏 刘金侠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34-1548,共15页
采灌均衡是水热型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有效模式。为了模拟不同采灌情景下热储的温度与压力响应,为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提供理论支撑,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雄安新区容城地热田蓟县系碳酸盐岩热储的数学模型。首先利用COMSOL软... 采灌均衡是水热型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有效模式。为了模拟不同采灌情景下热储的温度与压力响应,为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提供理论支撑,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雄安新区容城地热田蓟县系碳酸盐岩热储的数学模型。首先利用COMSOL软件对300 km^(2)区域内已有地热井的开采数据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监测数据吻合较好。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单井开采模式下蓟县系热储未来50 a内温度场和压力场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并针对热储水位下降趋势制定了回灌方案,分析了不同井间距对热储温度场和压力场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无回灌开采模式下,在40 a左右,水位埋深降低至150 m,每年水位下降约1.13 m;采用“一采一灌”方案的对井系统,在井间距分别为600、800和1000 m 3种情况下,增大井间距虽然减少了布置的对井数量,但是延长了热突破时间,增加了开采量,从而可以开采更多的热量。在实际工程中应通过数值模拟方法优化对井间距,保证开采量的增加同时延长热突破时间,以开采更多的热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COMSOL 回灌 容城地热田 碳酸盐岩 雄安新区
下载PDF
松辽盆地坳陷层控地热系统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贵玲 马峰 +4 位作者 侯贺晟 姜光政 张心勇 原若溪 黎楚童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32,共12页
松辽盆地是在印支运动末期至燕山运动早期形成的大型沉积盆地,其不仅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也是我国主要的地热资源潜力区。本文以大陆科学钻探松科二井为基础通过建立盆地热导率、生热率、孔隙度等物性柱,分析了盆地深部地温场特征,最后... 松辽盆地是在印支运动末期至燕山运动早期形成的大型沉积盆地,其不仅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也是我国主要的地热资源潜力区。本文以大陆科学钻探松科二井为基础通过建立盆地热导率、生热率、孔隙度等物性柱,分析了盆地深部地温场特征,最后给出了松辽盆地坳陷层控型地热系统的形成机制。松辽盆地物性具有明显的垂向分层特征,按照垂向变化可分为4段,分别为盖层段、储层段、稳态热传导段和基底段。热导率随岩性、沉积时代的不同存在较大的差异,总体上随深度的变大逐渐增大,储层段表现出热导率的快速增长,而基底段则热导率差异性大;生热率在白垩系沉积层总体偏低,表现出“冷壳热幔”的热结构;孔隙度表现为从1800 m到2700 m的储层段快速下降趋势,地层储水能力逐渐变弱。松辽盆地地热系统具有坳陷层控的特点,中、晚侏罗世莫霍面隆起形成的热隆张导致了后期浅部的断陷-坳陷双重结构。在坳陷沉积阶段沉积了河湖相为主的砂、泥岩地层,后期随着地下水的循环补给及聚热作用,在白垩系姚家组、青山口组、泉头组中形成了以砂岩为主且空间上由盆地边缘向盆地中心逐渐变薄的层控型地热系统。寻找高渗透热储层是松辽盆地地热探测的关键,本研究可以为盆地深部找热提供基本的思路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控热模式 松科二井 热物性
下载PDF
福建省厦门市水热型地热系统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模式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春雷 李亚松 +2 位作者 曹胜伟 李剑锋 王婉丽 《华东地质》 CAS 2023年第2期128-140,共13页
福建省厦门市滨海地区海水补给型地热系统虽然补给资源量很大,但是存在水质咸化、温度较低、地热水开采可能诱发海水入侵等问题,因此,查明该区地热资源成因模式,对地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厦门市地热田采集地... 福建省厦门市滨海地区海水补给型地热系统虽然补给资源量很大,但是存在水质咸化、温度较低、地热水开采可能诱发海水入侵等问题,因此,查明该区地热资源成因模式,对地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厦门市地热田采集地热水、地下水及地表水样品,运用水化学及环境同位素分析方法,研究地热水化学特征及地热资源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厦门市山区及山前地带地热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山区降雨入渗,以TDS较低的HCO_(3)·SO_(4)-Ca·Na型水为主;沿海地区地热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不同程度的海水混入,以TDS较高的Cl^(-)Na型水为主。根据Cl^(-)混合模型特征,发现该区13处地热田中有10处地热田受到海水混入补给,其中浦边地热水的海水混入比达73.20%。地热水由低山区沿NW向断裂向深部运移,与区域NE向深大控热断裂交汇,接受深部传导热量后形成深部热储层,温度为185~225℃;地热水沿断裂带上升过程中有海水或地下冷水混入,混入后的浅层热储温度为80~139℃。综合分析认为,厦门沿海地区海水是地热水的重要补给资源,地热水化学组分受海水混合作用影响明显,存在两次或多次地下冷水或海水的混入,降低了地下热储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水 环境同位素 地球化学地热温标 海水补给 福建省厦门市
下载PDF
青海共和盆地岩石圈热-流变结构及地热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蔺文静 甘浩男 +1 位作者 赵振 张盛生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5-56,共12页
地球深度热状况是深部地球动力学和岩石圈活动性研究的重要内容,岩石圈热结构和热-流变结构可以很好地揭示岩石圈范围内的热状况。近年来,在青海共和盆地钻探揭露了深部高温干热岩体,关于其热源机制尚未有定论。本文以青海共和盆地为研... 地球深度热状况是深部地球动力学和岩石圈活动性研究的重要内容,岩石圈热结构和热-流变结构可以很好地揭示岩石圈范围内的热状况。近年来,在青海共和盆地钻探揭露了深部高温干热岩体,关于其热源机制尚未有定论。本文以青海共和盆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壳内温度分布和流变强度,探讨壳内低速体的地质属性。结果表明,共和盆地的地壳流变结构从上而下分为脆性和韧性两层,韧性层又包括中地壳和下地壳两层韧性层,在上地壳尺度均表现为脆性破裂为主,并逐渐过渡为韧性流变;恰卜恰地区在脆性破裂的上地壳延伸至中下地壳时,破裂沿一系列滑脱面发生韧性滑动,局部地段形成壳内熔融,为恰卜恰地区提供了额外的热源,使其大地热流值(109.6 mW/m^(2))显著高于贵德地区(77.6 mW/m^(2))。这一认识为共和盆地壳内低速体存在提供了新的佐证,也为区内干热岩热源分析以及高温地热资源探测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热流 地壳热结构 深部温度 热-流变结构 壳内低速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