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西藏定日M_(S)6.8地震同震形变与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析
1
作者
张丽
李曼
+6 位作者
刘斌
张玲
葛大庆
郭兆成
陈扬洋
万祥星
王宇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共13页
2025年1月7日9时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M_(S)6.8地震是一次发生在登么错断裂的正断层破裂过程。为圈定此次地震的形变影响范围,利用陆地探测一号(LuTan-1,LT-1)卫星、哨兵一号(Sentinel-1)卫星数据获取了完整的合成孔径雷达(InSAR)同震形变...
2025年1月7日9时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M_(S)6.8地震是一次发生在登么错断裂的正断层破裂过程。为圈定此次地震的形变影响范围,利用陆地探测一号(LuTan-1,LT-1)卫星、哨兵一号(Sentinel-1)卫星数据获取了完整的合成孔径雷达(InSAR)同震形变场,结合震前、同震和震后全时段InSAR结果分析地震诱发的典型地质灾害演化模式。结果表明:定日地震以登么错正断层破裂为主,兼左旋走滑运动;地震形变影响范围达24200 km^(2),视线向最大形变量超过2.6 m,方位向最大形变量超过1.2 m;通过融合InSAR形变结果和光学影像,并基于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解译识别出震区变形斜坡单元3528处;地震的发生导致震区部分老滑坡重启、加速或产生新的崩滑灾害。本文通过综合遥感手段全面揭示了定日地震形变分布特点以及典型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可有效支撑地震地质灾害灾后排查与科学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地震
同震形变场
形变斜坡
典型地质灾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融合机载LiDAR与影像的城市形态特征识别及其对地表温度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莫悠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61-1461,共1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热岛效应日益成为各大城市发展中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地表温度(LST)是城市热岛效应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因此掌握LST变化的驱动力是改善城市热环境的关键。已有研究表明城市形态对LST具有显著影响,但大多研...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热岛效应日益成为各大城市发展中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地表温度(LST)是城市热岛效应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因此掌握LST变化的驱动力是改善城市热环境的关键。已有研究表明城市形态对LST具有显著影响,但大多研究集中在大城市,对中小城市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在三维形态特征对中小城市地表温度的影响方面探究不够。精细的城市形态提取是研究中小城市地表热环境问题的基础,因此,开展精细的城市形态对LST的影响研究,掌握精确的城市形态与LST之间对应的关系,是中小城市发展、规划和管理中重要的环节。本文以四川省资阳市为例,采用高分辨率机载激光雷达(LiDAR)与影像数据,研究了中小城市精细的城市形态特征识别及其对夏季和冬季日间LST的影响,并充分考虑城市的二三维形态特征及不同功能区LST变化的差异。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机载LiDAR与影像数据融合的土地利用分类、多源数据融合的功能区分类、城市二三维形态特征提取及其对LST的影响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融合
城市形态
特征识别
城市热岛效应
大城市发展
土地利用分类
城市热环境
中小城市发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藏定日M_(S)6.8地震同震形变与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析
1
作者
张丽
李曼
刘斌
张玲
葛大庆
郭兆成
陈扬洋
万祥星
王宇
机构
中国
自然资源
航空物探
遥感
中心
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隐患遥感识别与监测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出处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U22A20569)
中国地质调查项目(DD20230440)。
文摘
2025年1月7日9时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M_(S)6.8地震是一次发生在登么错断裂的正断层破裂过程。为圈定此次地震的形变影响范围,利用陆地探测一号(LuTan-1,LT-1)卫星、哨兵一号(Sentinel-1)卫星数据获取了完整的合成孔径雷达(InSAR)同震形变场,结合震前、同震和震后全时段InSAR结果分析地震诱发的典型地质灾害演化模式。结果表明:定日地震以登么错正断层破裂为主,兼左旋走滑运动;地震形变影响范围达24200 km^(2),视线向最大形变量超过2.6 m,方位向最大形变量超过1.2 m;通过融合InSAR形变结果和光学影像,并基于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解译识别出震区变形斜坡单元3528处;地震的发生导致震区部分老滑坡重启、加速或产生新的崩滑灾害。本文通过综合遥感手段全面揭示了定日地震形变分布特点以及典型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可有效支撑地震地质灾害灾后排查与科学防治。
关键词
定日地震
同震形变场
形变斜坡
典型地质灾害
Keywords
Dingri earthquake
co-seismic deformation
deformation slope
typical geological hazard
分类号
X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灾害防治]
P237 [天文地球—摄影测量与遥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融合机载LiDAR与影像的城市形态特征识别及其对地表温度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莫悠
机构
中国
自然资源
航空物探
遥感
中心
自然资源
部
航空地球物理与
遥感
地质
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隐患遥感识别与监测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出处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61-1461,共1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230083)
自然资源部航空地球物理与遥感地质重点实验室基金(2023YFL3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1434)。
文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热岛效应日益成为各大城市发展中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地表温度(LST)是城市热岛效应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因此掌握LST变化的驱动力是改善城市热环境的关键。已有研究表明城市形态对LST具有显著影响,但大多研究集中在大城市,对中小城市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在三维形态特征对中小城市地表温度的影响方面探究不够。精细的城市形态提取是研究中小城市地表热环境问题的基础,因此,开展精细的城市形态对LST的影响研究,掌握精确的城市形态与LST之间对应的关系,是中小城市发展、规划和管理中重要的环节。本文以四川省资阳市为例,采用高分辨率机载激光雷达(LiDAR)与影像数据,研究了中小城市精细的城市形态特征识别及其对夏季和冬季日间LST的影响,并充分考虑城市的二三维形态特征及不同功能区LST变化的差异。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机载LiDAR与影像数据融合的土地利用分类、多源数据融合的功能区分类、城市二三维形态特征提取及其对LST的影响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
关键词
多源数据融合
城市形态
特征识别
城市热岛效应
大城市发展
土地利用分类
城市热环境
中小城市发展
分类号
P237 [天文地球—摄影测量与遥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西藏定日M_(S)6.8地震同震形变与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析
张丽
李曼
刘斌
张玲
葛大庆
郭兆成
陈扬洋
万祥星
王宇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融合机载LiDAR与影像的城市形态特征识别及其对地表温度的影响研究
莫悠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