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部湾盆地始新世古环境演化及沉积学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黄侠超 钟瀚霆 +8 位作者 曹海洋 肖伶俐 陈莹 王文楷 常晓琳 刘欣春 王琛宇 高凌雪 侯明才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3-209,共17页
保存在地层中的孢粉化石是研究古植被、古气候变化的关键对象之一,对于重建古环境、预测烃源岩富集、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中国南海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的WS-X1井、WS-X2井、海中凹陷的WZ-X3井、福山凹陷的JH-X4井始新... 保存在地层中的孢粉化石是研究古植被、古气候变化的关键对象之一,对于重建古环境、预测烃源岩富集、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中国南海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的WS-X1井、WS-X2井、海中凹陷的WZ-X3井、福山凹陷的JH-X4井始新世时期的孢粉进行分析,以揭示北部湾盆地始新世植被特征及其反映的古环境演化。研究共发现孢粉化石4大类共49个孢粉类型,以被子植物花粉占优势,其中栎粉Quercoidites(microhenrici+minutus)、三沟粉Tricolpopollenites、桤木粉Alnipollenites含量较高;裸子植物中以松粉Pinuspollenites为主;蕨类植物孢子以水龙骨单缝孢Polypodiaceaesporites、紫萁孢Osmundacidites为主;同时出现大量藻类,以盘星藻Pediastrum为主。4口井中,始新世亚热带类群丰富且花粉含量高,孢粉组合反映了北部湾盆地该时期发育以常绿栎类丰富为特征的林地,盆地低山地带发育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的森林植被,林下为蕨类植被,指示了北部湾盆地始新世时期为温暖湿润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始新世早期分布的喜热植被较晚期更多,且在始新世晚期出现喜温的植被,推测始新世早期到晚期气候呈逐渐变凉的趋势。此外,孢粉组合中出现大量藻类,推测当时的沉积环境主要以湖泊和滨海的河流沼泽相为主。通过对北部湾盆地始新世时期的孢粉资料进行分析,为该盆地始新世时期的气候研究提供了更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始新世 孢粉 古气候 古植被 北部湾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底部不整合面构造-沉积响应及其成因演化
2
作者 韩骁宇 张成弓 +3 位作者 井向辉 付斯一 苏中堂 刘子铭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9-726,744,共19页
许多大型油气藏的发现都与不整合面密切相关。在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底部发育有一个不整合面,许多学者称之为“怀远运动”不整合面。该不整合面对于马家沟组底部油气的勘探开发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基于野外剖面、钻井岩心的观察取样,... 许多大型油气藏的发现都与不整合面密切相关。在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底部发育有一个不整合面,许多学者称之为“怀远运动”不整合面。该不整合面对于马家沟组底部油气的勘探开发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基于野外剖面、钻井岩心的观察取样,结合显微薄片、测井和地球化学分析,对该不整合面的识别标志、平面分布和成因演化进行讨论。研究表明:该不整合面上下岩性发生了明显突变,不整合面之上为马家沟组含角砾白云岩、白云质石英砂岩或泥质白云岩,不整合面之下为亮甲山组含燧石条、结核的白云岩,或寒武系顶部含溶孔粉-细晶白云岩,多为平行不整合。盆地内地层的缺失程度反映了构造运动的强弱,整体来看怀远运动在盆地呈南强北弱,西强东弱的特征。不整合面的演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雏形期:张夏组和三山子组沉积期盆地中部隆起,隔绝东西海域,奠定了不整合面的雏形;生长期:冶里—亮甲山组沉积期盆地大部分区域隆起,下伏地层暴露剥蚀,不整合面基本形成;消亡期:马家沟组沉积期海平面上升,海相沉积物覆盖于不整合面之上,形成了不同地层接触的不整合面。不整合面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早古生代盆地南部受到了秦岭洋板块的俯冲,导致盆地南部抬升遭受剥蚀;二是该时期发生了规模较大的全球海平面下降事件,导致了海水逐渐退出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怀远运动 不整合面 马家沟组底部 构造-沉积响应
下载PDF
四川盆地南缘二叠系茅口组构造-沉积分异及控储效应
3
作者 孟宪武 陈安清 +7 位作者 李雯 苏成鹏 孙诗 宋晓波 黄光辉 雍茹男 王泽宇 朱茜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7,共14页
四川盆地作为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的主力产区,在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和二叠系发现多个大型油气聚集带。与蕴含巨量油气的二叠系长兴组礁滩相储层相比,二叠系茅口组碳酸盐岩储层以往一直被认为是裂缝、缝洞型储层,油气勘探未取得重大突... 四川盆地作为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的主力产区,在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和二叠系发现多个大型油气聚集带。与蕴含巨量油气的二叠系长兴组礁滩相储层相比,二叠系茅口组碳酸盐岩储层以往一直被认为是裂缝、缝洞型储层,油气勘探未取得重大突破。最近,在川中地区茅口组台缘相带显示具有良好白云岩储层,其形成背景与基底断裂活化导致构造-沉积分异密切相关。川南地区在茅口期亦发生基底断裂活动,但对于该地区是否发育类似的台缘相带仍不明确。通过开展详细的野外露头和钻井资料分析,开展了构造-沉积分异和岩相古地理重建研究。结果表明,川南地区茅口组发育碳酸盐开阔台地、台地边缘和深水陆棚相,具有由浅水台缘滩向深水陆棚转换形成的构造-沉积分异结构。岩相古地理重建结果显示中二叠世茅口组沉积期碳酸盐台地发育优质滩相储层,并受白云石化和溶蚀作用改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川南地区的构造-沉积分异控储模式,揭示了台缘相带的“宽边缘、薄滩体、间断加积”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沉积分异 古地理重建 滩相储层 茅口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威远地区筇竹寺组页岩超临界甲烷吸附特征
4
作者 张璐 刘宇 +6 位作者 曹光耀 侯明才 陈安清 徐胜林 梁霄 宋颖 周小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23,130,共17页
通过对四川盆地威远地区威207井(W207井)下寒武统筇竹寺组7个总有机碳(TOC)质量分数不同的页岩样品的孔隙结构和甲烷吸附测试,评价了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的孔隙发育特征和甲烷吸附能力,探讨了该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甲烷... 通过对四川盆地威远地区威207井(W207井)下寒武统筇竹寺组7个总有机碳(TOC)质量分数不同的页岩样品的孔隙结构和甲烷吸附测试,评价了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的孔隙发育特征和甲烷吸附能力,探讨了该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甲烷吸附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孔隙比表面积主要由微孔贡献,介孔的孔体积占比最高,微孔比表面积、微孔体积与w_(TOC)关系较好;样品的甲烷最大绝对吸附量与w_(TOC)、孔隙总比表面积呈正相关关系,说明甲烷吸附量与总有机碳中微孔的发育密切相关;吸附热(Q_(st))和标准熵(ΔS^(0))的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有机质类型更接近I型干酪根,说明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有机质的最主要母源为藻类;通过对比过剩吸附量与绝对吸附量的差别,在储量预测时有机质的绝对吸附量能够更好地预测地质条件下的真实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筇竹寺组 页岩气 孔隙结构 甲烷吸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川中蓬莱气区龙王庙组储层特征及其与磨溪—高石梯地区对比 被引量:1
5
作者 邢凤存 刘子琪 +6 位作者 钱红杉 李勇 周刚 张亚 黄茂轩 李成龙 龙虹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0-521,共12页
川中蓬莱气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钻遇良好碳酸盐岩储层,天然气显示好,成为继川中地区安岳大气田后龙王庙组重点勘探区之一,但储层发育规律不明制约了勘探部署。基于最新的钻井及分析测试等资料,系统分析了蓬莱气区龙王庙组储层特征及主控... 川中蓬莱气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钻遇良好碳酸盐岩储层,天然气显示好,成为继川中地区安岳大气田后龙王庙组重点勘探区之一,但储层发育规律不明制约了勘探部署。基于最新的钻井及分析测试等资料,系统分析了蓬莱气区龙王庙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认为,蓬莱气区龙王庙组具有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背景,储层主要分布在龙王庙组中上部;储集岩石类型主要为(残余)颗粒白云岩和结晶白云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溶孔及微裂缝;以低孔低渗储层为主,储层厚度主要介于10~42 m之间。储层发育受控于层序地层、岩性及成岩作用等,进积型准层序组和准层序中上部的(残余)颗粒白云岩和结晶白云岩是储层发育主要部位,大气淡水溶蚀、油气溶蚀作用及破裂作用是核心建设性成岩作用。对比安岳大气田主体区磨溪—高石梯地区,认为储层主控因素相近,主要受颗粒白云岩、溶蚀作用、破裂作用等控制,但蓬莱气区龙王庙组储层具有灰质含量高、陆源碎屑含量多、准同生期暴露弱等特点,寻找准同生期暴露的高能颗粒白云岩和细晶白云岩及表生岩溶改造的白云岩是蓬莱气区重点关注的储层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龙王庙组 下寒武统 蓬莱气区 磨溪—高石梯地区 川中地区
下载PDF
贵州松桃县盘石镇中寒武统清虚洞组微生物岩沉积微相及模式 被引量:1
6
作者 唐杰 王琳霖 +4 位作者 任静 孙珮婕 马慧 罗振峰 苏中堂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92,209,共13页
贵州松桃地区清虚洞组地层记录下了早寒武时期古杯生物灭绝后,微生物岩从逐渐繁盛到再灭亡这一完整的微生物演化序列。本文在实测盘石剖面,逐层采样磨制薄片鉴定分析的基础上对清虚洞组的沉积微相类型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含泥质条带微晶... 贵州松桃地区清虚洞组地层记录下了早寒武时期古杯生物灭绝后,微生物岩从逐渐繁盛到再灭亡这一完整的微生物演化序列。本文在实测盘石剖面,逐层采样磨制薄片鉴定分析的基础上对清虚洞组的沉积微相类型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含泥质条带微晶灰岩、葛万藻黏结灰岩、附枝藻藻格架灰岩、细小附枝藻灰岩、凯内拉藻藻格架灰岩、含凯内拉藻灰岩、上射小波托麦藻—尼科尔森藻藻格架灰岩、肾形藻灰岩、藻屑灰岩、砂屑灰岩、微晶灰岩、钙质泥岩12类沉积微相;建立了3类向上变浅的沉积序列:泥岩—灰岩—藻灰岩、云质灰岩—白云岩及礁基—礁核—礁盖;构建了该地区钙藻受同沉积断层控制在盆地边缘成礁的碳酸盐岩镶边台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藻 附枝藻 沉积模式 碳酸盐岩台地 清虚洞组
下载PDF
陆相石膏赋存状态及沉积过程——以库车坳陷牙哈地区古近系苏维依组底砂岩段为例
7
作者 王壮生 林小兵 +3 位作者 范峻铭 杨华童 张萱 贾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54-1365,共12页
库车坳陷牙哈气藏是我国开发时间最早、开发技术最为成熟的凝析气藏之一,其主要产层段为古近系苏维依组底砂岩段,岩性以含石膏团块的细砂岩为主。石膏的赋存状态多种多样,而不同赋存状态的石膏发育时期、水动力条件、沉积环境和对储层... 库车坳陷牙哈气藏是我国开发时间最早、开发技术最为成熟的凝析气藏之一,其主要产层段为古近系苏维依组底砂岩段,岩性以含石膏团块的细砂岩为主。石膏的赋存状态多种多样,而不同赋存状态的石膏发育时期、水动力条件、沉积环境和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均有不同。基于牙哈气田古近系苏维依组底砂岩段钻井取心、野外剖面、岩石薄片等资料,探讨石膏赋存状态及其形成过程。结果表明:(1)研究区古近系底砂岩段沉积成因石膏可分为异地沉积石膏和原地沉积石膏;(2)异地沉积石膏团块经流水搬运,搬运距离从近到远依次为:①撕裂状,粒径8~10 cm的不规则状石膏团块;②云雾状,粒径4~8cm的云雾状石膏团块,具棱角;③团砾状,粒径2~5 cm,近圆状石膏团块,磨圆度较好;④定向排列石膏,粒径0.5~2 cm,石膏团块定向排列,围岩见平行层理构造;原地沉积石膏包括蒸发浓缩形成均匀分布的点状石膏,以及流水搅动形成的具核心、不具同心圈层结构的鲕状石膏;(3)干旱气候背景下湖泊蒸发环境沉积时期可分为丰水期与枯水期,枯水期为盐湖蒸发沉积模式,石膏等盐类矿物蒸发沉积,丰水期为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沉积砂体。不同赋存状态的石膏代表了不同的古环境、古气候、古水动力条件,该研究为苏维依组干旱气候条件下季节性河流—盐湖三角洲的沉积模式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膏 赋存状态 沉积过程 沉积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