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铝电解废渣资源化回收及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1
作者 李振 武奥环 +3 位作者 王建城 卢文义 李强强 张联升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52-262,共11页
铝在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电解铝过程中产生的炭渣、铝灰、大修渣等物质的堆存和填埋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对其进行资源化回收和无害化处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铝电解废渣的特性出发,分析了其来源、成分及危害性,梳理... 铝在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电解铝过程中产生的炭渣、铝灰、大修渣等物质的堆存和填埋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对其进行资源化回收和无害化处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铝电解废渣的特性出发,分析了其来源、成分及危害性,梳理了浮选法、化学法、湿法、火法在资源回收以及火法、真空热还原—石灰固化法在无害化处理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各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旨在为铝电解废渣的资源化回收及无害化处理技术提供新思路,促进电解铝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铝 危险废渣 资源化回收 无害化处理
下载PDF
利用煤炭开发地下空间储能的技术路径与地质保障 被引量:2
2
作者 孙强 张卫强 +8 位作者 耿济世 胡建军 张玉良 吕超 葛振龙 李鹏飞 贾海梁 刘亚斌 李宇翔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9-242,共14页
煤炭资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仍处于主体地位,但煤炭工业发展面临着“碳达峰碳中和”的新挑战。积极发展煤炭开发地下空间储能技术,是推动能源利用低碳化和清洁化的有效手段,也是保证我国能源战略安全的关键措施。结合当前储能技术,探讨了... 煤炭资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仍处于主体地位,但煤炭工业发展面临着“碳达峰碳中和”的新挑战。积极发展煤炭开发地下空间储能技术,是推动能源利用低碳化和清洁化的有效手段,也是保证我国能源战略安全的关键措施。结合当前储能技术,探讨了煤炭开发地下空间的利用现状,围绕利用煤炭开发地下空间抽水蓄能、热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电化学储能、生物质储能等储能新技术,重点阐述废弃矿井不同能源类型的储能理念及方式,系统分析储能过程中面临的地质保障关键技术难题。煤炭开发地下空间储能新技术总体思路为:利用煤炭开发地下空间所具有的低位势能差,将其用作梯级储水库(抽水蓄能);或直接将其用作储质、储能空间(热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电化学储能、生物质储能),既可提升煤炭开发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又可避免土地资源浪费,尽量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扰动。虽然煤炭开发地下空间可作为大规模储能库,但其开发利用过程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地质问题以及地质保障技术。主要包括:(1)地质条件与选址适宜性分析和安全性评价,即对储能空间的地质因素进行岩土工程性质和环境地质条件的系统研究,查明储能空间稳定性主控因素及其权重,构建选址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重点查明区域构造、围岩体强度以及孔裂隙发育等情况,必须保证场地安全性。(2)储能地质体构建及关键技术研究,即根据地下空间实际条件和相关参数构建储能地质体在温度(T)、渗流(H)、应力(M)、化学(C)耦合条件下的地质体多尺度性能演化模型,结合数值分析和仿真技术构建地下空间隔离墙,确立储能空间体系,评价储能潜力,创新地下空间围岩加固改良、防渗等安全措施,并为地下空间储能长期安全高效开发提供地质保障。(3)储能地质体性能演化规律研究,即基于多相(固、液)、多场(温度场、应力场、渗流场、化学场)耦合模型,揭示多尺度下(微观、细观、宏观)围岩热损伤特性、围岩疲劳强度劣化机制等,获得储能介质物性参数、注入量、注采频率、储能时间和储能压力等关键参数,提出合理的围岩加固工艺与稳定性控制技术,分析覆岩长期沉降规律,为储库泄漏防治工程提供依据。(4)地下空间长期安全稳定性评估,即对煤炭开发地下空间地质条件、安全条件及环境条件等方面进行长时间、多尺度健康监测与动态评估,构建储库地质环境安全预警系统,分析运行过程及地质环境演变,为煤炭开发地下空间储能提供全方位安全监测和预警。发展煤炭开发地下空间储能技术可为我国井下空间资源利用提供思路,推进“双碳”目标下我国煤炭产业向绿色清洁高效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发地下空间 碳中和 储能 多相多场耦合 地质保障
下载PDF
铝电解电极废渣的无害化与资源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宁宁 武美圻 +3 位作者 韩瑞 石忠钰 李振 于跃先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2-110,共9页
铝电解电极废渣(包括大修渣、阳极炭渣等)作为铝电解工业的主要固体废弃物,不仅含有氟化物和氰化物等有害组分,同时还含有大量优质的炭质和电解质等有价组分,兼具危险固废和二次资源的双重属性,对其进行综合处置不仅可以实现资源循环和... 铝电解电极废渣(包括大修渣、阳极炭渣等)作为铝电解工业的主要固体废弃物,不仅含有氟化物和氰化物等有害组分,同时还含有大量优质的炭质和电解质等有价组分,兼具危险固废和二次资源的双重属性,对其进行综合处置不仅可以实现资源循环和变废为宝,还能有效缓解其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以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回收以及资源化利用为主线,对铝电解电极废渣的无害化与资源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目前各技术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我国铝电解电极废渣处置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合理建议,为铝电解电极废渣的综合处置提供参考,对我国铝电解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铝 电极废渣 无害化 资源化 综合利用
下载PDF
富油煤钻井式地下原位热解提取煤基油气资源的几个关键问题 被引量:3
4
作者 付德亮 段中会 +4 位作者 杨甫 马丽 王振东 田涛 贺丹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59-1772,共14页
富油煤是一种具有油气资源属性的特殊煤炭资源,开发富油煤所蕴含的煤基油气资源,实现煤炭这一高碳资源的低碳利用,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钻井式富油煤地下原位热解是在工程钻井的基础上,通过煤层人造裂... 富油煤是一种具有油气资源属性的特殊煤炭资源,开发富油煤所蕴含的煤基油气资源,实现煤炭这一高碳资源的低碳利用,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钻井式富油煤地下原位热解是在工程钻井的基础上,通过煤层人造裂缝,实现多口钻井的连通,然后利用电加热或气体热载体加热等技术加热煤层,使富油煤热解产生油气资源,并在抽采井完成油气采集。目前,煤层加热方式、煤层热解温度、储层改造技术、热解油气的高效抽采等问题亟待解决。(1)反应热加热、传导加热、辐射加热等在富油煤地下原位加热应用中均存在不同缺陷,以气体热载体加热为主的对流加热方式更加适用,但是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优选经济安全的载热流体,营造高效的热解氛围尚需要开展针对性的研究工作。多种加热方式相互配合,有望成为富油煤地下原位加热方法的突破方向。(2)350~450℃是目前普遍较为认可的高效热解温度,但是不同煤质特征以及不同热解氛围,其相应的优势热解温度区间略有不同,富油煤热解的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是科学预测热解温度的有效手段。(3)在储层改造方面,水力压裂技术、超临界CO_(2)压裂技术和液氮致裂技术,在富油煤地下原位热解应用中均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但同时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缺陷,对于不同的地质条件而言,需要做具体客观的评价方可确定相适应的技术手段。可控冲击波技术在岩层致裂方面具有高效可控的优势,未来有望在本领域得到广泛应用。(4)富油煤热解产生的可燃气体以CH_(4)、H_(2)、CO为主,同时伴随较高含量的CO_(2),易于直接抽采,而热解油为高密度、高黏度的煤焦油,其凝结温度高,180℃以下便会大量凝结,存在井筒堵塞的风险,针对性的制定抽采井温压保持方案,是提高热解产物抽采效率的关键所在。此外,未来研究工作中,有关富油煤地下原位热解地质工程一体化综合评价、原位热解反应进程监测、全过程数值模拟等系统性问题同样需要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油煤 原位热解 油气资源 热解工艺 综合评价
下载PDF
粉煤灰“工程型”及“产品型”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宁宁 石忠钰 +5 位作者 韩瑞 李振 于跃先 庞甜 武美圻 赵富强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6-36,共11页
粉煤灰是燃煤电厂排出的主要固体废物,同时也是含有有价组分的二次资源。粉煤灰综合开发不仅可以提高其资源化利用率,实现变废为宝,还能有效缓解因其长期堆积而造成的土地资源占用和环境污染问题。对粉煤灰的“工程型”及“产品型”资... 粉煤灰是燃煤电厂排出的主要固体废物,同时也是含有有价组分的二次资源。粉煤灰综合开发不仅可以提高其资源化利用率,实现变废为宝,还能有效缓解因其长期堆积而造成的土地资源占用和环境污染问题。对粉煤灰的“工程型”及“产品型”资源化利用进行了梳理,在“工程型”利用方面,粉煤灰可大规模用于建筑行业,但产品附加值低,且其掺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可用于农业领域来改良土壤提升肥力,但需对其自身进行减毒处理;可在环境保护领域用于废气废水处理等,但负载了有害物质后的粉煤灰需要进行再处理。在“产品型”利用方面,可从粉煤灰中回收有价物质,如利用物理法分离微珠、磁珠及未燃碳以及利用化学法提取铝及关键金属等,但往往存在回收率及产品纯度低、易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可用粉煤灰制备高附加值产品,增加经济效益,但目前产品种类少、制备成本高、市场接受度低。针对以上问题,从原料分类细化、产品攻关方向、行业标准制定、国家政策导向等角度为我国未来粉煤灰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发展提出了合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固体废弃物 二次资源 工程型 产品型 资源化 综合利用
下载PDF
关中盆地西部眉县城区地热水赋存特征
6
作者 王伟 申小龙 +2 位作者 刘军 贾志刚 宋一民 《陕西煤炭》 2024年第4期49-54,共6页
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在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推进绿色清洁能源发展和实现新时代下“双碳”目标方面意义重大。眉县城区地下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且开发潜力较大,但地热地质研究程度较低。从眉县城区地质构造、地层及热储层、地温场、... 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在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推进绿色清洁能源发展和实现新时代下“双碳”目标方面意义重大。眉县城区地下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且开发潜力较大,但地热地质研究程度较低。从眉县城区地质构造、地层及热储层、地温场、水流场及水化学特征等方面综合分析,并总结了其地热水的赋存特征。结果表明,眉县城区热储层兼顾传导和对流的“二元聚热”特征,地热水属于中低温孔隙-裂隙复合地热系统,大地热流是地热水形成的“源”,区域深大断裂和次级断裂是地下热水补给和上涌的通道,同时接受地表水补给。热储层为蓝田-灞河组孔隙型砂岩热储和宽坪群裂隙型基岩热储及宽坪群基岩断裂带热储,热储层之间存在渗流和对流作用,具有一定的水力联系,区内较厚的第四系是良好的盖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盆地 眉县城区 热储层 地热地质 地温场 赋存特征
下载PDF
碳中和下低温地热水资源利用技术研究
7
作者 罗娜宁 申小龙 +3 位作者 赵真 任小庆 刘林 王伟 《能源与环保》 2022年第5期143-148,155,共7页
在我国明确提出“碳中和”目标与清洁取暖背景之下,利用低碳能源进行建筑供暖是必然趋势。为探索改造既有建筑燃煤锅炉供暖为低温水热型地热资源供暖的可行性,以陕西某县城老城区为例,结合低温水热型地热能的特点进行了细化设计。通过... 在我国明确提出“碳中和”目标与清洁取暖背景之下,利用低碳能源进行建筑供暖是必然趋势。为探索改造既有建筑燃煤锅炉供暖为低温水热型地热资源供暖的可行性,以陕西某县城老城区为例,结合低温水热型地热能的特点进行了细化设计。通过分析既有建筑群冬季采暖热需求,初步确定采暖设计供/回水温度,对比了单级离心式热泵机组并联系统和两级螺杆式热泵机组串联系统设计。随后,对“小温差,大流量”的并联系统和“大温差,小流量”的串联系统进行了技术经济对比,串联系统比并联系统运行能效高8.1%,增量投资收益率为22.6%。进一步分析了冷凝燃气锅炉作为热源调峰的必要性。研究可为其他地区的既有建筑供暖改造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建筑群 地热能 热泵串联系统 热泵并联系统 增量投资收益
下载PDF
我国煤炭综合利用现状分析
8
作者 吴燕 董颖涛 徐静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2年第28期0264-0266,共3页
现阶段,我国经济逐渐呈现出平稳增长的状态,随着环境保护压力加剧、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导致煤炭价格逐渐下滑,煤炭生产企业经济效益大幅下降。对于煤炭生产企业发展来说,三废污染问题、水资源缺乏、矿产资源枯竭等问题已成为制约煤炭工... 现阶段,我国经济逐渐呈现出平稳增长的状态,随着环境保护压力加剧、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导致煤炭价格逐渐下滑,煤炭生产企业经济效益大幅下降。对于煤炭生产企业发展来说,三废污染问题、水资源缺乏、矿产资源枯竭等问题已成为制约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要走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根本上改变煤炭资源粗放型开发模式,整合煤炭资源,拓展煤炭产业生产链,实现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本文主要针对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展开分析,提出煤炭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以及煤炭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的科学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加工 综合利用技术 煤炭开发 煤炭资源
下载PDF
煤矸石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9
作者 李振 雪佳 +6 位作者 朱张磊 熊善新 李学振 周安宁 刘莉君 于伟 屈进州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1年第6期165-178,共14页
煤矸石是我国目前排放量最大的矿山固体废弃物之一,其排放和堆存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从煤矸石的资源特性出发,系统论述了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的途径和研究现状,主要有:提取和回收煤矸石中煤炭、硅、铝、钛等有用组分;制备用... 煤矸石是我国目前排放量最大的矿山固体废弃物之一,其排放和堆存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从煤矸石的资源特性出发,系统论述了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的途径和研究现状,主要有:提取和回收煤矸石中煤炭、硅、铝、钛等有用组分;制备用于废水处理的光催化剂、吸附剂和沸石分子筛;代替黏土矿物生产混凝土、水泥、砖等建筑材料;改良土壤、制备育苗基质、肥料等;作为充填材料进行采空区回填、路基充填、煤矿塌陷区复垦等;发电以及制备纸张等。我国煤矸石的资源化利用刚刚起步,整体利用率未达到理想水平,因此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的研究应该注意地域差异、分批资源化及二次污染问题。通过对当前煤矸石综合利用最新研究现状的归纳整理,有利于系统性了解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的优势与不足,以期为煤矸石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资源化利用 有价组分 吸附剂 回填复垦 土壤改良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盐湖K、B、Li资源的成矿地球化学系统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建森 蔡进福 +4 位作者 樊启顺 山发寿 凌智永 韩元红 张永兴 《盐湖研究》 CAS CSCD 2022年第3期12-20,共9页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极为重要的K、B、Li盐类资源富集区,承担着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的重任,却存在成矿规律不明确、可采卤水资源找矿效果不显著的瓶颈,盐湖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文强调将柴达木盆地盐湖作为一个地球化学...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极为重要的K、B、Li盐类资源富集区,承担着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的重任,却存在成矿规律不明确、可采卤水资源找矿效果不显著的瓶颈,盐湖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文强调将柴达木盆地盐湖作为一个地球化学系统进行探讨,重点梳理了盐湖元素富集机制的核心问题,集成分析了盐湖同位素地球化学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总结提出柴达木盆地盐湖K、B、Li成矿地球化学系统,以服务于盐湖成矿规律研究和资源勘查评价。盐湖成矿地球化学系统是指在地质单元和时空区域的多维系统内,控制成盐元素活化—迁移—富集—保存的多种地球化学过程子系统的总和,是各类地质动力条件、构造成矿要素、气候水文过程及所形成的矿床系列组合的有机整体,并十分注重地球化学在其中的应用。盐湖成矿地球化学系统的提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研究对象、研究技术方法体系和研究视角进行有效限定,属于盐湖矿床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并有望为盐湖成矿规律研究提供一种科学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B、Li 地球化学 成矿系统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部楚雄盆地构造-热演化史及其与油气关系
11
作者 杨鹏 任战利 +3 位作者 田涛 崔军平 刘池洋 吴汉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057-5073,共17页
青藏高原东南部是构造最为活跃、变形最强烈的地区之一.楚雄盆地作为青藏高原东南部重要的中生代含油气叠合盆地,其演化历史复杂,后期改造强烈,热演化史研究薄弱.恢复楚雄盆地构造-热演化史对系统评价盆地油气资源和深入认识青藏高原东... 青藏高原东南部是构造最为活跃、变形最强烈的地区之一.楚雄盆地作为青藏高原东南部重要的中生代含油气叠合盆地,其演化历史复杂,后期改造强烈,热演化史研究薄弱.恢复楚雄盆地构造-热演化史对系统评价盆地油气资源和深入认识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构造变形过程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在楚雄盆地全盆地系统采集了裂变径迹样品,分析确定了盆地的抬升过程,结合大量镜质体反射率(RO)、包裹体测温等古温标,系统恢复了楚雄盆地构造-热演化史.裂变径迹研究结果表明楚雄断裂以西靠近哀牢山—红河断裂带地区的冷却年龄在41.9~72.7 Ma之间,主要为始新世41.9~55.5 Ma;楚雄断裂以东冷却年龄在20.0~38.4 Ma之间,主要为渐新世-早中新世.楚雄盆地抬升过程总体具有西早东晚的特征,主体部位20~38.4 Ma以来有一次快速抬升冷却过程.楚雄盆地三叠系热演化程度高,RO异常高值与火成岩活动密切相关.热演化史研究表明三叠系最大古地温在上新世之前达到,最高古地温梯度可达30℃·km^(-1).三叠系烃源岩在侏罗纪开始生烃,白垩纪为主要生烃期,古新世-始新世主要为过成熟生干气阶段.渐新世以来盆地整体抬升,地层温度降低,生烃作用减弱.楚雄盆地构造-热演化史除了受火成岩影响外,还与印度和欧亚板块的碰撞及哀牢山—红河断裂带的活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 镜质体反射率 古地温 地温梯度 热事件 构造-热演化 楚雄盆地 青藏高原东南部
下载PDF
陕西省富油煤资源潜力及开发建议 被引量:14
12
作者 马丽 王双明 +4 位作者 段中会 杨甫 付德亮 贺丹 张丽维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共8页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下,陕西作为煤炭资源大省,煤炭资源的低碳开发与利用势在必行。基于陕西五大煤田的5000余组煤质数据,研究陕西省煤炭资源中煤焦油产率的变化规律为:陕北三叠纪煤田>陕北侏罗纪煤田>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下,陕西作为煤炭资源大省,煤炭资源的低碳开发与利用势在必行。基于陕西五大煤田的5000余组煤质数据,研究陕西省煤炭资源中煤焦油产率的变化规律为:陕北三叠纪煤田>陕北侏罗纪煤田>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黄陇侏罗纪煤田>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划分出3种富油煤类型:富油煤型、富油煤–高油煤型、富油煤–含油煤型。按照煤炭资源量计算办法,全省已经查明的煤炭资源中富油煤+高油煤资源量为1550.33亿t,内蕴焦油资源量144.5亿t;预测出陕西省2000 m以浅煤炭资源总量中富油煤+高油煤资源量为3845亿t,内蕴焦油资源325亿t;并对富油煤资源控制程度进行划分。分析富油煤的成因机理,指出变质程度、沉积相及物质组成和埋藏条件等为富油煤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目前煤炭开发中存在的资源浪费问题,提出一种富油煤原位地下热解多煤层协同开采的资源开发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油煤 焦油产率 资源量 原位地下开采 协同开采
下载PDF
煤炭地质勘查产业转型发展的思考与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谢辉 段中会 +2 位作者 贺丹 杨长健 周恩堂 《中国煤炭地质》 2021年第2期7-11,共5页
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伴随煤炭行业绿色转型和新能源革命新形势,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向大地质、大资源、大生态方向拓展服务领域,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煤炭产业绿色安全高效发展提供坚... 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伴随煤炭行业绿色转型和新能源革命新形势,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向大地质、大资源、大生态方向拓展服务领域,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煤炭产业绿色安全高效发展提供坚实的地质技术保障,成为煤炭地质勘查产业转型发展必然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结合煤田地质勘查工作发展历程及现状、发展趋势,对煤炭地质勘查产业转型发展方向进行深入剖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保障 煤系矿产 绿色开采 大地质 产业转型
下载PDF
陕西省地热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5
14
作者 高新民 杨甫 《陕西煤炭》 2020年第4期1-5,26,共6页
为加快陕西省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选取浅表水热型和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展开了具体探讨。通过分析国外和我国浅层水热型地热资源及干热岩地热资源利用现状,结合陕西省浅层水热型地热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陕西省干热... 为加快陕西省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选取浅表水热型和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展开了具体探讨。通过分析国外和我国浅层水热型地热资源及干热岩地热资源利用现状,结合陕西省浅层水热型地热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陕西省干热岩地热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分析认为,应加快编制全省干热岩勘查规划,成立技术研究联盟攻关关键技术,分类建设干热岩开发利用示范工程以及建立开发基金等,进而促进陕西省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地热资源 浅层水热 干热岩 开发现状
下载PDF
韩城地区中深层岩溶地热资源热储特征及潜力评价 被引量:3
15
作者 薛超 柴宏有 +2 位作者 葛毓 张玉贵 薛宇泽 《陕西煤炭》 2021年第1期18-21,共4页
韩城地区地热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热地质优势,特别是在中深层岩溶地热水方面,呈面状分布,属中低温热矿水,具备"水量大、水位浅、水温高、易回灌"等优势。为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通过介绍韩城地区地热资源分布状况及开... 韩城地区地热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热地质优势,特别是在中深层岩溶地热水方面,呈面状分布,属中低温热矿水,具备"水量大、水位浅、水温高、易回灌"等优势。为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通过介绍韩城地区地热资源分布状况及开发利用现状,总结了地热地质条件,分析韩城地区岩溶地热水热储特征,估算了岩溶地热资源储量,对该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发展趋势作了预测。分析认为,后期开发利用阶段应加强物探勘查和地质评价工作,且地热水水温受奥陶系灰岩热储层埋藏深度控制,地热井水矿化度符合医疗用热矿水资源的要求。通过对研究区域中深层岩溶地热资源进行评价分析,可以为该区综合利用开发研究区地热资源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热资源 热储特征 地热井水 潜力评价
下载PDF
渭河盆地中深层地热资源开发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被引量:3
16
作者 薛宇泽 陶鹏飞 韩元红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0年第3期428-431,共4页
渭河盆地中深层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中深层地热资源对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渭河盆地中深层地热资源开发模式包括两种方式:抽取地下热水开发模式和换热型地热开发模式。对两种开发模式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认为抽取地... 渭河盆地中深层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中深层地热资源对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渭河盆地中深层地热资源开发模式包括两种方式:抽取地下热水开发模式和换热型地热开发模式。对两种开发模式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认为抽取地下热水模式存在地热水利用率低、回灌困难的问题;换热型地热开发模式存在换热量不足、地温场恢复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即加强回灌井成井工艺、砂岩回灌技术、回灌井堵塞等方面研究,研制新型井下换热器和新型传热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层地热资源 开发利用 改进措施 渭河盆地
下载PDF
基于综合物探的关中眉县构造裂隙型地热水靶区预测及钻孔验证 被引量:2
17
作者 韩元红 申小龙 +5 位作者 李兵 徐德才 贾志刚 吴大林 王伟 吕俊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5-72,共8页
“双碳”目标背景下,地热能作为广泛分布的绿色清洁能源具有广阔的利用前景。构造裂隙型地热水因出水量大、易回灌等优势,成为当前水热型地热能开发利用的重要类型。运用区域综合物探方法,系统分析关中西部眉县城区区域构造、地层岩性... “双碳”目标背景下,地热能作为广泛分布的绿色清洁能源具有广阔的利用前景。构造裂隙型地热水因出水量大、易回灌等优势,成为当前水热型地热能开发利用的重要类型。运用区域综合物探方法,系统分析关中西部眉县城区区域构造、地层岩性、储水空间及富水性,指导热水井靶区预测和井位布局。结果表明,目标区发育3条隐伏断层,其中富水性好、规模较大的2条断层可以作为靶区断层,在此基础上将地热井布局于断层上盘靠近断层预测线的位置,垂向上沿着断层倾向方向钻穿基岩面风化带,结合断层和基岩面埋深等实际地质条件,该区地热井平均钻进基岩面以下500 m。钻井结果显示眉县地区二元结构热储发育,即新近系碎屑岩孔隙水热储和基岩裂隙水热储,完钻的8口地热井中7口井出水量超过100 m^(3)/h,出水主要为基岩构造裂隙水,另1口井出水量较小,推测未取得基岩构造裂隙水,出水主要为新近系碎屑岩孔隙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型地热能 热储类型 靶区预测 钻探验证 关中眉县
下载PDF
地热能开发利用标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18
作者 薛宇泽 段中会 +2 位作者 马致远 张廷会 韩元红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2023年第3期66-76,共11页
标准化工作对地热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标准化工作可以将地热行业发展过程与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重复性事物和概念进行总结与归纳,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获得最佳发展秩序和社会效益。加强地热标准化工作,实施标准化战... 标准化工作对地热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标准化工作可以将地热行业发展过程与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重复性事物和概念进行总结与归纳,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获得最佳发展秩序和社会效益。加强地热标准化工作,实施标准化战略,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地热能集成高效发展的重要途径,规范和促进我国地热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本文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分析了国内外地热能现行标准,并对国内能源行业地热能标准体系与各省市现行有效的地方标准进行分析,提出国内地热能标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建议,使标准化真正发挥引领作用,指导地热产业的发展,使地热能切实为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能 标准体系 国家标准 地方标准 标委会
下载PDF
半焦煤的燃烧及综合利用研究
19
作者 吴燕 董颖涛 徐静 《科学技术创新》 2022年第32期1-4,共4页
在对比褐煤与烟煤裂解特性和燃烧特性的基础上,选择综合性能更优的褐煤作为原材料,采用管式炉制取半焦煤。并对比了褐煤煤粉与半焦煤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半焦煤的着火温度更高、最大反应速率偏低,燃烧特性较差。随后选择半焦煤的吸附特... 在对比褐煤与烟煤裂解特性和燃烧特性的基础上,选择综合性能更优的褐煤作为原材料,采用管式炉制取半焦煤。并对比了褐煤煤粉与半焦煤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半焦煤的着火温度更高、最大反应速率偏低,燃烧特性较差。随后选择半焦煤的吸附特性和富氧燃烧特性作为研究指标,分别进行试验对不同类型半焦煤的特性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氧浓度为40%时,600℃半焦煤的着火温度与煤粉接近,燃烧效果达到最优;在裂解温度为800℃时制取的半焦煤,吸附特性最优。在工业生产中,可根据半焦煤利用方向的不同,调节半焦煤的制取温度和反应氧浓度,从而获得利用价值更高的半焦煤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焦煤 裂解反应 吸附特性 富氧燃烧特性
下载PDF
深反射地震成像揭示的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Moho断阶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20
作者 程建 刘志伟 +5 位作者 赵文津 史大年 田涛 邓世广 张克强 张若渔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共15页
揭示班公湖-怒江(班怒)缝合带Moho(莫霍面)结构对于认识中特提斯洋壳俯冲和南羌塘坳陷成因具有重要地球动力学意义。基于横跨班怒缝合带的深反射地震数据(88°30′E),本文采用了中长波长静校正、噪声压制、优化叠加和叠前深度偏移(P... 揭示班公湖-怒江(班怒)缝合带Moho(莫霍面)结构对于认识中特提斯洋壳俯冲和南羌塘坳陷成因具有重要地球动力学意义。基于横跨班怒缝合带的深反射地震数据(88°30′E),本文采用了中长波长静校正、噪声压制、优化叠加和叠前深度偏移(PSDM)等地震处理技术,获得了深度域地震反射偏移剖面、层速度场和高分辨率Moho结构。由深度域剖面显示,班怒缝合带Moho位于地表以下65~80 km,呈不连续北向抬升趋势,指示在拉萨地块与南羌塘地块之间存在岩石圈上地幔断阶,最大阶步可达15 km。综合分析缝合带两侧的Moho形态认为,这些断阶受南侧拉萨地体的岩石圈上地幔以19.5°北倾俯冲与北侧南羌塘地块的上地壳抬升驱动,可能与深部存在局部熔融相关。班怒缝合带下的Moho结构表明,随着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特提斯洋闭合,南羌塘地体由边缘海沉积向前陆盆地转换,形成南羌塘坳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反射地震成像 叠前深度偏移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Moho界面 南羌塘坳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