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丽中国中脊带铝土矿产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协同评价研究
1
作者 沈镭 孙文昊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90,共12页
全球铝土矿产资源集中于几内亚、澳大利亚等国,而中国资源有限且品位不高,导致对外依赖度不断上升。中脊带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铝土矿产资源富集区,铝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可缓解资源供需失衡,但生态保护与技术瓶颈存在较大制约,如何协同资... 全球铝土矿产资源集中于几内亚、澳大利亚等国,而中国资源有限且品位不高,导致对外依赖度不断上升。中脊带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铝土矿产资源富集区,铝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可缓解资源供需失衡,但生态保护与技术瓶颈存在较大制约,如何协同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是确保铝土矿产资源安全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难题。本研究通过熵权TOPSIS模型对中脊带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三个维度进行定量分析,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涉及的32个地级市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中脊带地区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不同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铝土矿产资源丰富的城市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仍有待提升。大多数城市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性尚需进一步提升。根据耦合协调度分析,经济-环境滞后型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处于中等水平,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突出;矿产-环境滞后型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上表现较好,但需进一步优化绿色开采技术;经济-矿产滞后型城市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表现较好,但面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双重滞后的问题。政策建议包括加强地质勘探、推动绿色技术开发、优化产业链布局、完善生态保护机制,以期为中脊带地区的铝土矿产资源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中国 中脊带 铝土矿 熵权TOPSIS法 耦合协调度
下载PDF
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环境承载力动态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卢亚丽 徐帅帅 +1 位作者 司保江 沈镭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3-108,共6页
利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对黄河流域九省(区)2010—2018年115个市水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总体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胡焕庸... 利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对黄河流域九省(区)2010—2018年115个市水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总体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胡焕庸线以西区域的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最大,胡焕庸线上区域次之,胡焕庸线以东区域最小;黄河流域九省(区)仅28.7%的市处于水资源生态盈余状态;黄河流域九省(区)南部水资源承载力较高且胡焕庸线以东区域的水资源承载力与胡焕庸线以西的相当;黄河流域九省(区)各市水资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黄河流域九省(区)平均水资源压力呈上升趋势;总体来看,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严重短缺,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是限制黄河流域九省(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焕庸线 水资源 生态足迹 黄河流域九省(区)
下载PDF
基于多元耦合模型的矿产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可持续发展——以山东省潍坊市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奎峰 徐国强 +2 位作者 张太平 王强 刘洋 《可持续发展》 2019年第4期547-558,共12页
潍坊市是山东省重要的矿产资源城市,兼顾沿海及内陆矿产资源双重特性。该区域矿产资源种类较多,矿山开发利用点较多,但是资源储量后备不足,矿业开发较粗放,带来一定的生态环境问题。要实现该地区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评估和提高... 潍坊市是山东省重要的矿产资源城市,兼顾沿海及内陆矿产资源双重特性。该区域矿产资源种类较多,矿山开发利用点较多,但是资源储量后备不足,矿业开发较粗放,带来一定的生态环境问题。要实现该地区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评估和提高矿产资源承载力,走矿业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本研究选用潍坊市境内储量相对较大,对国民经济发展有一定作用的代表性矿种:石油、煤炭、金属矿产、卤水矿作为矿产资源承载力评价的对象,构建了单矿种矿产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多元耦合单矿种矿产资源承载力并以县区为评价单元,开展了潍坊市的矿产资源承载力总体评价。结果表明,整个潍坊市绝大多数县区矿产资源承载力较低,其中,昌邑市矿产承载力为优,寒亭区为良,坊子区、寿光市、昌乐县为一般等级,其余7个县市、区矿产资源承载力等级为差,提出了加大矿业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矿业集群产业链及循环经济、绿色矿山建设、提升矿业科技创新等矿产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承载力 潍坊市 多元耦合模型 综合评价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基于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的安徽省土地生态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26
4
作者 苏子龙 袁国华 周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6-262,共7页
三维生态足迹模型作为生态足迹模型最新发展,可在土地承载力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调整账户类型对经典三维生态足迹模型进行了改进,并以安徽省为例,计算了2009-2016年生产性土地生态足迹、土地生态承载力及足迹深度,在判别土地生态... 三维生态足迹模型作为生态足迹模型最新发展,可在土地承载力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调整账户类型对经典三维生态足迹模型进行了改进,并以安徽省为例,计算了2009-2016年生产性土地生态足迹、土地生态承载力及足迹深度,在判别土地生态承载状态的基础上,对自然资本占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土地生态足迹在2009-2016年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其中,耕地和受污染账户影响的林地足迹占比较大,且远高于草地足迹。土地足迹及其所属的各地类足迹均高于土地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足迹深度变化于2.1~2.6,表明土地自然资本流量不足导致资本存量大量消耗已成为安徽省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常态,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土地承载力提升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生态足迹模型 土地承载力 自然资本
下载PDF
适应主体功能区要求的自然资源政策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靳利飞 南锡康 +1 位作者 聂宾汗 周静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0年第12期30-36,共7页
主体功能区战略与制度是我国重要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资源适应主体功能区要求的自然资源政策是推动主体功能区战略制度精准落地,有效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作用的重要环节。我国主体功能区建设自然资源政策已... 主体功能区战略与制度是我国重要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资源适应主体功能区要求的自然资源政策是推动主体功能区战略制度精准落地,有效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作用的重要环节。我国主体功能区建设自然资源政策已取得一定实施成效,但仍存在拓展较窄、对新问题研究不够等问题。适应主体功能区要求的自然资源政策应结合新形势新要求,以城镇化发展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为维度,明确分区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提出精细化自然资源配套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自然资源政策 回溯 基本方向 政策框架 主要内容
下载PDF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海域资源勘探和油气投资环境评价 被引量:5
6
作者 孙青茹 黄书培 王泽 《资源与产业》 2020年第1期12-23,共12页
深入了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沿线国家的海域资源勘探和开发情况以及其油气投资环境,有助于筛选出有合作基础或有合作前景的国家和地区,从而顺利展开双边或多边国家的海洋地质调查合作和投资活动,降低勘探开发和投资风... 深入了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沿线国家的海域资源勘探和开发情况以及其油气投资环境,有助于筛选出有合作基础或有合作前景的国家和地区,从而顺利展开双边或多边国家的海洋地质调查合作和投资活动,降低勘探开发和投资风险。采用标准差修正G1方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东南亚和南亚15个国家进行分析,该体系包括10个一级指标58个二级指标。结果表明:印度、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整体评价得分最高,印度的海域资源及勘查情况评价得分最高,新加坡的政治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评价得分最高,印度尼西亚的油气资源评价得分最高,缅甸在对外开放与合作评价方面较为突出。结合最新的国别外交态势和合作交流情况,认为缅甸、巴基斯坦、柬埔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家为海域资源勘探和油气投资的重点合作国家,印度尼西亚、文莱、泰国、东帝汶、孟加拉国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或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海域资源 资源勘探 油气投资 投资环境评价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自然资源领域差别化政策实施建议——来自贵州的调研报告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志敏 袁国华 +1 位作者 穆显平 席皛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2年第2期57-66,共10页
自然资源扶贫政策在我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乡村振兴时期,自然资源领域差别化政策仍不可或缺。文章对我国脱贫攻坚期间自然资源支持性政策做了阶段性梳理,分析乡村振兴期间自然资源差别化支持政策转变。基于贵州省自... 自然资源扶贫政策在我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乡村振兴时期,自然资源领域差别化政策仍不可或缺。文章对我国脱贫攻坚期间自然资源支持性政策做了阶段性梳理,分析乡村振兴期间自然资源差别化支持政策转变。基于贵州省自然资源扶贫的具体实践,从农民、农业、农村和资源开发等方面总结其主要经验与做法,指出贵州省自然资源要素在适应农业农村工作从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的任务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困难,进而提出贵州省自然资源领域接续助力乡村振兴的政策建议:(1)完善乡村振兴用地保障政策;(2)充分发挥村庄规划引领作用;(3)用足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4)加大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支持力度;(5)创新耕地保护与利用政策;(6)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7)扩大自然资源资产收益政策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自然资源 差别化政策 贵州省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耦合分析 被引量:24
8
作者 王然 成金华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4-60,共7页
推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破解两者之间矛盾,对推进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构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ES-RE)的耦合协调... 推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破解两者之间矛盾,对推进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构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ES-RE)的耦合协调情况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耦合协调发展度不高,多处于初步失调和初步协调状态,仅经济社会发展质量高的上海和南京处于初步协调状态;长三角东部城市协调状态优于中部、西部城市,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的协调状况优于安徽省;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的短板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城市主要为资源环境发展短板,中部、西部城市主要为经济社会发展短板,经济社会发展短板是制约多数城市ES-RE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长三角城市群应加强城市合作,充分利用资源环境优势,加快优化产业结构,探索跨区域的管理模式,促进长三角城市群协同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耦合协调度模型 高质量发展 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下载PDF
中国资源环境新格局的稳定性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沈镭 安黎 钟帅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2-96,共15页
资源环境格局是人地关系特征的空间缩影,反映了资源禀赋及资源利用强度对不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约束−驱动作用。基于全国地级市1960—2017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分区统计方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以“胡焕庸线”和“秦岭−淮河线”为界的... 资源环境格局是人地关系特征的空间缩影,反映了资源禀赋及资源利用强度对不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约束−驱动作用。基于全国地级市1960—2017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分区统计方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以“胡焕庸线”和“秦岭−淮河线”为界的“人字形”格局社会经济与资源利用特征,并探究资源环境格局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人字形”格局反映了我国独特的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规律,是我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断适应多样化自然环境和资源禀赋的结果;“人字形”格局的区域人口分布特征保持长期稳定性,而不同区域的GDP、资源消耗量在全国占比受资源禀赋、发展政策等影响存在阶段性波动;长期的资源环境约束塑造了中国三大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差异性,是形成“人字形”格局的空间异质性因素。未来,我国不同区域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应立足于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本底条件,采取针对性的自然资源管理政策与策略,实现经济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互相协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资源环境约束 可持续发展 区域协调 “人字形”格局
下载PDF
生态承载力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耦合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 被引量:15
10
作者 陈华阳 王远 +2 位作者 黄逸敏 伍博炜 赖文亭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0-160,共11页
生态系统质量是区域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开展区域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可获取国土空间生态本底特征,为生态系统保护格局构建提供现状底图,明确生态系统修复重点、国土空间优化提供导向。以长汀县为例,基... 生态系统质量是区域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开展区域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可获取国土空间生态本底特征,为生态系统保护格局构建提供现状底图,明确生态系统修复重点、国土空间优化提供导向。以长汀县为例,基于地区生态典型性、区域生物量差异及公众支付意愿与能力构建特色评价指标,采用生态承载力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耦合研究方法,对长汀县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县域、镇域、村域及系统斑块等多尺度评估。结果表明:长汀县生态系统服务等级空间分布符合区划规律,大致呈中间低、四周高的特征;尺度细化使结果分布异质性更强,可为开展生态修复、空间优化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建议;长汀县生态系统较为脆弱,低生态等级乡镇个数占比高达38.89%,影响因素多样,水土流失及森林覆盖率影响显著;地形地势、人类活动、政策实施影响生态承载力的空间分布,地势平坦的人口稠密区系生态承载力低值集中区;森林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评估中扮演重要角色,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均值等级极高的4个乡镇,其森林生态系统面积皆占89%以上。通过对生态承载力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耦合的方法进行探究,有利于推进"两山"理论的应用实践,将为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提升与空间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
下载PDF
典型环境权益产品交易现状、问题及对策
11
作者 郭蓉 拾杨 +3 位作者 孙丽洁 崔茗莉 查道顺 冯天天 《南方能源建设》 2025年第2期181-194,共14页
[目的]“双碳”目标下,环境权益产品交易作为一种基于市场机制的环境管理手段,其发展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但国内电碳环境权益产品概念未规范统一,其相关理论、政策及市场机制设计也有待完善。因此,文章针对典型的环境权益产品... [目的]“双碳”目标下,环境权益产品交易作为一种基于市场机制的环境管理手段,其发展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但国内电碳环境权益产品概念未规范统一,其相关理论、政策及市场机制设计也有待完善。因此,文章针对典型的环境权益产品的发展现状、价值核定,以及现存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分析,为完善我国环境权益产品交易体系提出相关建议。[方法]首先聚焦绿证、绿电、碳配额、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等国内外典型环境权益产品,分析权益产品所在市场的发展现状,对其政策演进、市场规模等情况进行梳理。其次,对比分析国内外新能源环境价值界定方式,总结我国目前环境权益产品价值核定方式的4种方式,进而提出未来电、碳、证市场耦合机制的设计。最后,深入探讨环境权益产品交易面临的关键问题,包括产品管理分散、环境溢价低、国际认可度不高等方面。[结果]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如推动构建电-碳-证市场联动机制、规范环境价值界定标准以及提高绿证的国际认可度等。[结论]文章综述了典型环境权益产品市场的发展现状和交易机制,挖掘出当前市场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从市场机制、产品价值,以及国际环境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此完善我国环境权益产品交易体系,进而提升环境资源配置效率,最终助力经济与环境达成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权益产品 电力市场 交易机制 低碳政策 价值核定
下载PDF
中国煤炭去产能的水资源协同效益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林刚 付晶莹 +1 位作者 江东 赵亚楠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87-196,共10页
关闭/退出矿井是落实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重要措施之一,对于区域能源结构优化、减少碳排放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为评估煤炭去产能过程中产生的水资源协同效益,揭示关闭/退出矿井的时空演变特征,... 关闭/退出矿井是落实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重要措施之一,对于区域能源结构优化、减少碳排放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为评估煤炭去产能过程中产生的水资源协同效益,揭示关闭/退出矿井的时空演变特征,以煤炭去产能为政策背景,通过调查2016—2022年间关闭/退出的矿井数量和产能,在分析关闭/退出矿井时空分布特征基础上,结合煤炭开采、洗选阶段与水资源相关的矿井水量、耗水量和废水量系数,定量化分析煤炭去产能带来的水资源协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2016—2022年中国涉煤省份关闭/退出矿井共4027个,退出产能8.75亿t,关闭/退出矿井数量集中在长江上游区域,煤炭去产能密度高的区域集中在黄河“几”字弯。同时,煤炭去产能减少浪费水资源总量约30亿t,高于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湖的容积,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约为461.65亿元。水资源协同效益较好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华北地区和黄河流域等水资源短缺的地区。本研究定量化分析煤炭去产能的水资源协同效益,并探讨了废弃矿井水资源的利用方向,可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和“双碳”目标下煤炭退出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去产能 煤炭退出 水资源 矿井水 协同效益
下载PDF
煤炭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然 卓信 +1 位作者 袁紫璇 王瑶 《商业会计》 2020年第20期14-18,共5页
开展煤炭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工作对摸清我国煤炭资源家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会计假设、原则、核算对象及要素角度,提出煤炭资源资产负债表要素的确认标准及计量方法,形成包含实物量和价值量核算账户的煤炭资源资... 开展煤炭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工作对摸清我国煤炭资源家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会计假设、原则、核算对象及要素角度,提出煤炭资源资产负债表要素的确认标准及计量方法,形成包含实物量和价值量核算账户的煤炭资源资产负债表核算框架体系,并试编我国煤炭资源资产负债表。文章补充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在煤炭资源这一特定能源领域的研究,编制的价值量表可以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提供初步的数据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资源 资产负债表 确认 计量 编制
下载PDF
流域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研究——以清江为例
14
作者 王然 卓信 +1 位作者 成金华 卫玉杰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68-73,共6页
水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是我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基础内容之一。文章从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报表体系等方面构建了流域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框架,结合清江流域各县市水资源特点和现阶段我国水生... 水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是我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基础内容之一。文章从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报表体系等方面构建了流域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框架,结合清江流域各县市水资源特点和现阶段我国水生态环境治理的一系列要求,在实物量和价值量核算的基础上,具体编制了清江流域水资源资产表、负债表和资产负债表。研究表明,清江流域水资源净资产较为充足,但仍应加强水污染尤其生活污水方面的治理,降低水资源负债,以保证清江流域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推进一江清水永续东流。编制适用于流域的水资源资产负债表,对加强河湖长制下的水资源综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资产负债表 清江流域 水资源核算 河湖长制
下载PDF
基于胡焕庸线波动的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环境承载力动态演变特征 被引量:32
15
作者 卢亚丽 徐帅帅 沈镭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811-2824,共14页
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对长江经济带2010—2018年131个地区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研究,并用GIS可视化揭示和探讨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时空特征。研究发现:(1)胡焕庸线假说在长江经济带区域成立;(2)长江经济带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余... 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对长江经济带2010—2018年131个地区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研究,并用GIS可视化揭示和探讨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时空特征。研究发现:(1)胡焕庸线假说在长江经济带区域成立;(2)长江经济带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余状况在胡焕庸线以西区域最好,胡焕庸线与胡焕庸亚线之间次之,胡焕庸亚线以东最差;(3)长江经济带胡焕庸线以西区域人均水资源承载力均值、水资源承载力均值在三个区域中最大;(4)长江经济带各地区历年万元GDP生态足迹呈减小趋势,水资源利用率逐年提高;(5)长江经济带历年平均水资源负载指数呈上升趋势,水资源压力逐年上升。研究结果有助于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综合管理,为水资源的调控及使用提供量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胡焕庸线 水资源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
原文传递
我国压覆重要矿产资源管理形势分析与展望 被引量:5
16
作者 余良晖 姚震 孙国锋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0年第8期23-28,共6页
当前,我国压覆矿产管理形势呈现积极变化。国家层面上,压覆矿产资源评估向区域评估方式发展,压覆矿产的占用补偿制度建立和评审备案简政放权改革需求进一步受国家重视。地方层面上,进一步向规范压覆矿产管理、落实区域评估方式和推动压... 当前,我国压覆矿产管理形势呈现积极变化。国家层面上,压覆矿产资源评估向区域评估方式发展,压覆矿产的占用补偿制度建立和评审备案简政放权改革需求进一步受国家重视。地方层面上,进一步向规范压覆矿产管理、落实区域评估方式和推动压覆矿产网络查询方向发展;统筹压覆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估,前置压覆矿产资源调查工作以加速推进建设用地审批。文章分析认为,压覆查询和审批网络化发展是新趋势,要用好现有抓手,关注压覆矿产资源审批与管理的发展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覆 重要矿产资源 审批管理 调查评估
下载PDF
战略性矿产资源全产业链理论和研究前沿 被引量:30
17
作者 安海忠 李华姣 《资源与产业》 2022年第1期8-14,共7页
当前全球进入第4次工业革命和第6次科技革命叠加的新时期,新兴产业带动了锂、钴、镍、稀土等诸多矿产资源的需求。为了保障本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安全可持续发展,世界主要国家和经济体均在加紧部署,保障战略性和关键性矿产资源的供应,并根... 当前全球进入第4次工业革命和第6次科技革命叠加的新时期,新兴产业带动了锂、钴、镍、稀土等诸多矿产资源的需求。为了保障本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安全可持续发展,世界主要国家和经济体均在加紧部署,保障战略性和关键性矿产资源的供应,并根据本国国情发布了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目录清单。矿产资源安全不仅涉及上游资源的供应安全,还包括产业链中间品生产加工和流通过程的安全。在系统梳理中、美、欧、日等4个国家和经济体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最新政策和目录清单的基础上,从战略性矿产资源全产业链界定、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研究进展和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研究挑战与方向3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归纳,提出了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研究的4个主要前沿课题:(1)全产业链系统边界和全产业链视角下资源安全新内涵;(2)“贸易—生产—循环”全球产业链资源流动复杂系统构建;(3)“双碳”目标下如何保障矿产资源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4)创新链、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资本链的相互影响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性矿产 关键矿产 全产业链 资源流动 资源安全
原文传递
全球矿产资源安全格局与地缘政治博弈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余良晖 闻少博 陈甲斌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3年第9期24-30,55,共8页
清洁能源转型引发新一轮全球矿产资源竞争热潮,能源需求转型推高了能源金属矿产供应的潜在压力,供给高度集中带来新的全球资源竞争格局。中美两国是全球矿产资源地缘政治博弈的两个中心。我国关键战略性矿产的“供需分离”态势和供应“... 清洁能源转型引发新一轮全球矿产资源竞争热潮,能源需求转型推高了能源金属矿产供应的潜在压力,供给高度集中带来新的全球资源竞争格局。中美两国是全球矿产资源地缘政治博弈的两个中心。我国关键战略性矿产的“供需分离”态势和供应“大头在外”格局,成为全球地缘政治博弈的焦点;以美国为首的传统地缘竞争输出强国,以主导策略和结盟的方式极力进行全球资源地缘政治博弈;其他发达经济体在中美间各取所需,发展中国家相机抉择。在此背景下,我国应正确认识美国的全球竞争策略和矿业领域国家联盟影响,加强多边双边合作,稳固供应链通道安全,提升中资企业负责任投资开发能力,强化资源监测与信息服务,努力维护海外权益资源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 形势 安全 地缘政治 博弈
下载PDF
构建矿产资源国内国际双循环思考 被引量:7
19
作者 余良晖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0年第11期65-71,共7页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已成为支撑产业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在矿产资源领域,重点是破解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短板问题。基于矿产资源产业“e型”循环路径及其保障良性循环的基本要素,构建矿产资源国内国际双循环,稳定发展传统循...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已成为支撑产业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在矿产资源领域,重点是破解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短板问题。基于矿产资源产业“e型”循环路径及其保障良性循环的基本要素,构建矿产资源国内国际双循环,稳定发展传统循环是基础,创新是关键,长效循环是目标。建议:完善矿产资源国内大循环,应加快夯实资源家底,加强对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需求方向与规模研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发力;加强矿业服务业的水平提升,以创新为手段,重构中国矿产资源领域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新地位。完善国际大循环,应加强矿产资源安全的形势预判与战略安排;强化底线思维防范风险,做好应对外部产业链和供应链断裂的准备;加强矿产资源国际大循环分区域、分层次建设;推动两种资源、两个生产、两个链条、两个市场的新战略布局,形成矿产资源供求再平衡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国际双循环 矿产资源 战略 形势 安全 保障 产业链
下载PDF
贵州省矿产资源开发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考 被引量:3
20
作者 傅连珍 袁国华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0年第2期61-65,70,共6页
贵州丰富的矿产资源与落后的经济发展间存在鲜明反差,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须借力于矿产资源开发。贵州省近年来从引进矿业扶贫重点工程、加大矿区基础设施投资、进行移民搬迁、以工业反哺农业、提升三生环境等方面探索矿产资源开发助... 贵州丰富的矿产资源与落后的经济发展间存在鲜明反差,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须借力于矿产资源开发。贵州省近年来从引进矿业扶贫重点工程、加大矿区基础设施投资、进行移民搬迁、以工业反哺农业、提升三生环境等方面探索矿产资源开发助力乡村振兴,但存在矿产资源扶贫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收益分配制度不够健全、开发与保护存在矛盾、产业转型升级困难等问题。文章对此提出完善顶层设计、探索矿产开发收益分配模式、发展现代化绿色矿业、培育特色资源型产业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矿产资源 乡村振兴 调研思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