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原地区高潜水位采煤塌陷综合治理研究——以兖州煤田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姬宗皓 高彦生 +2 位作者 甄洪帅 赵永海 宋炳忠 《山东国土资源》 2019年第12期46-50,共5页
煤炭资源的开采引发了采煤塌陷、农田损毁、生态破坏、农民失地等后果,给矿区带来了一系列经济、社会、环境问题。该文以兖州煤田为例,对平原地区高潜水位条件下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现状进行调查,充分掌握了塌陷区土地利用现状、塌... 煤炭资源的开采引发了采煤塌陷、农田损毁、生态破坏、农民失地等后果,给矿区带来了一系列经济、社会、环境问题。该文以兖州煤田为例,对平原地区高潜水位条件下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现状进行调查,充分掌握了塌陷区土地利用现状、塌陷区稳沉状况及破坏现状。分析了兖州煤田采煤塌陷区的土地损毁特点,研究了塌陷区综合治理的手段和方法,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潜水位地区采煤塌陷综合治理的途径,为采煤塌陷区的规划治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潜水位 采煤塌陷 综合治理 兖州煤田
下载PDF
山东省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4
2
作者 郑国栋 尹亚军 +1 位作者 刘康 薄怀志 《山东国土资源》 2021年第7期75-80,共6页
山东省煤炭资源丰富,长期的煤炭开采形成了大量采煤塌陷地,引发耕地破坏、基础设施受损、城市发展受限等一系列问题。截至2020年底,山东省累计形成采煤塌陷地9.20万hm^(2),经过30多年的治理实践,共治理采煤塌陷地7.60万hm^(2)。本文通... 山东省煤炭资源丰富,长期的煤炭开采形成了大量采煤塌陷地,引发耕地破坏、基础设施受损、城市发展受限等一系列问题。截至2020年底,山东省累计形成采煤塌陷地9.20万hm^(2),经过30多年的治理实践,共治理采煤塌陷地7.60万hm^(2)。本文通过梳理山东省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相关文件和案例,总结了山东省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政策实践和技术模式实践成果,划分了治理技术模式发展阶段,指出了山东省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地 综合治理 技术与模式 山东省
下载PDF
济宁采煤沉陷区现状及治理措施 被引量:12
3
作者 姬宗皓 贾秋双 +1 位作者 张红月 时玉芹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0年第1期71-74,共4页
济宁市煤炭资源丰富,开发强度较大。煤炭资源的开采引发采煤塌陷、农田损毁、生态破坏、农民失地等问题,给矿区当地带来一系列经济、社会、环境问题。在分析济宁采煤沉陷区现状、类型、分布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研究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 济宁市煤炭资源丰富,开发强度较大。煤炭资源的开采引发采煤塌陷、农田损毁、生态破坏、农民失地等问题,给矿区当地带来一系列经济、社会、环境问题。在分析济宁采煤沉陷区现状、类型、分布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研究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手段和方法,从土地复垦政策、资金、综合治理模式等方面总结济宁采煤沉陷区存在的问题,提出规划引领、综合施策、生态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资源 采煤沉陷 综合治理
下载PDF
矿区地表沉陷D-InSAR监测分析与应用
4
作者 孙建 王道顺 +3 位作者 姚文举 李进峰 甄洪帅 张方龙 《山东国土资源》 2023年第1期47-51,共5页
针对常规矿区地表沉陷监测方法的缺点,基于D-InSAR技术,对2016年12月18日—2017年2月25日的两景RADARSAT-2雷达数据进行差分干涉处理,获取了研究区域监测时间段内的开采沉陷信息,监测到3处沉陷盆地分布,结合实际情况,对监测结果和精度... 针对常规矿区地表沉陷监测方法的缺点,基于D-InSAR技术,对2016年12月18日—2017年2月25日的两景RADARSAT-2雷达数据进行差分干涉处理,获取了研究区域监测时间段内的开采沉陷信息,监测到3处沉陷盆地分布,结合实际情况,对监测结果和精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D-InSAR技术能够有效监测矿区的地表沉陷分布及特征,可为研究大范围矿区的地表沉陷动态监测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NSAR 矿区地表沉陷 监测分析 动态监测
下载PDF
济宁城市规划区开采沉陷概率积分法参数综合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丰 吴志聪 +1 位作者 张岩 谭秀全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0-157,共8页
济宁城市规划区与区内20多个煤矿采区有重叠区域,为掌握济宁城市规划区的开采沉陷规律,为济宁城市规划提供依据,在收集整理城市规划区内岱庄矿的观测站资料和13个煤矿的20条观测线资料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各矿井概率积分法参数与采深、采... 济宁城市规划区与区内20多个煤矿采区有重叠区域,为掌握济宁城市规划区的开采沉陷规律,为济宁城市规划提供依据,在收集整理城市规划区内岱庄矿的观测站资料和13个煤矿的20条观测线资料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各矿井概率积分法参数与采深、采高、表土层厚度及充分采动程度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下沉系数与采动程度、开采深度具有强相关性,即下沉系数随采动程度增大呈现出增大趋势,而随采深增大呈现出减小趋势,且各因子在下沉系数影响程度上表现为表土层厚度>开采深度>开采高度;水平移动系数与表土层厚度、采深、采高和采动程度无明显强相关性。经统计处理得:与表土层厚度在局部上存在二次函数关系;主要影响角正切与表土层厚度在局部上存在线性相关性,并受到开采深度的约束,随采深增大呈现增大趋势,且在局部上与采高存在"波浪"式函数关系;开采影响传播角在本区域比较稳定,处于86.4°~9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宁城市规划区 开采沉陷 概率积分法 主成分回归
下载PDF
相邻工作面开采下的矿区地表沉陷InSAR监测与分析
6
作者 张红月 王道顺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4-192,共9页
针对相邻工作面重复开采条件下地表形变复杂和常规D-InSAR方法易受时间去相关和大气延迟等因素影响的问题,以东滩煤矿为研究对象,采用SBAS-InSAR方法对40景Sentinel-1A数据进行时序处理,获取了研究区域的年均沉降速率和时序累计沉降量,... 针对相邻工作面重复开采条件下地表形变复杂和常规D-InSAR方法易受时间去相关和大气延迟等因素影响的问题,以东滩煤矿为研究对象,采用SBAS-InSAR方法对40景Sentinel-1A数据进行时序处理,获取了研究区域的年均沉降速率和时序累计沉降量,并对形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303相邻工作面的采动对已采工作面影响效果显著,相邻工作面开采条件下地表沉陷速率快、范围广、沉陷盆地形状不规则,6303工作面在走向和倾向上的沉降量差异明显,表现出非对称性特征;InSAR技术能够效监测到矿区相邻工作面开采的地表沉陷现象,可为类似复杂开采条件下的矿区地表形变分析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S-InSAR 相邻工作面 开采沉陷 沉陷盆地 特征分析
下载PDF
济宁-兖州煤田采煤沉陷区建(构)筑物损毁特征分析及防治建议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岩 张青卉 +5 位作者 胡波 刘昆 黎逢良 张倩 张阳 张帆 《山东国土资源》 2021年第7期49-53,共5页
济宁兖州煤田煤炭资源开采历史较久,采煤造成的地表弯曲和沉降变形导致诸多房屋破坏、道路损毁。本文通过详细分析采煤沉陷区不同结构形式的建(构)筑物损毁特征机理及与煤炭资源开采方式、煤层埋深、开采厚度、建(构)筑物结构形式之间... 济宁兖州煤田煤炭资源开采历史较久,采煤造成的地表弯曲和沉降变形导致诸多房屋破坏、道路损毁。本文通过详细分析采煤沉陷区不同结构形式的建(构)筑物损毁特征机理及与煤炭资源开采方式、煤层埋深、开采厚度、建(构)筑物结构形式之间的关系,总结了相关规律,提出了采煤沉陷区建(构)筑物损毁防治的方法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宁兖州煤田 采煤沉陷区 建构筑物损毁 加固保护
下载PDF
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区矸石充填复垦技术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董周宾 《山东煤炭科技》 2022年第9期218-221,共4页
矸石充填复垦对矿区耕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邹城市中心店镇东滩煤矿矸石充填复垦样地为例,对不同深度的样品进行土壤肥力、重金属元素测试,并与对照耕地样品对比分析,查明土壤复垦质量。针对矸石充填复垦存在的实际问题,优... 矸石充填复垦对矿区耕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邹城市中心店镇东滩煤矿矸石充填复垦样地为例,对不同深度的样品进行土壤肥力、重金属元素测试,并与对照耕地样品对比分析,查明土壤复垦质量。针对矸石充填复垦存在的实际问题,优化施工技术及流程,为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位 塌陷区 矸石 复垦
下载PDF
采煤塌陷地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9
作者 杨坤朋 《山东煤炭科技》 2024年第1期146-150,共5页
针对煤矿企业在采煤塌陷地管理与治理工作中存在信息统计不准确、缺少空间位置关联等问题,该文利用地理信息数据建库技术和WebGIS技术构建采煤塌陷地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了采煤塌陷地数据建库工艺流程,研制了大数据分析、一张图应用、信... 针对煤矿企业在采煤塌陷地管理与治理工作中存在信息统计不准确、缺少空间位置关联等问题,该文利用地理信息数据建库技术和WebGIS技术构建采煤塌陷地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了采煤塌陷地数据建库工艺流程,研制了大数据分析、一张图应用、信息管理、统计分析、移动端应用、运维管理等应用功能,为煤矿企业采煤塌陷地信息管理从报表管理到采用信息化手段带图管理的转变提供了一种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地 信息管理 一张图 统计分析
下载PDF
基于SBAS技术的煤矿采空区探查与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丰 刁鑫鹏 +2 位作者 谭秀全 李爱军 杨隽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8-214,共7页
煤炭资源的长期开采,导致地下大面积采空区的存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使得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煤矿沉陷区土地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进行高精度和大面积的采煤沉陷地探查与采空区稳定性评价工作,有利于缓解地下采空与地面建设间日益... 煤炭资源的长期开采,导致地下大面积采空区的存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使得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煤矿沉陷区土地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进行高精度和大面积的采煤沉陷地探查与采空区稳定性评价工作,有利于缓解地下采空与地面建设间日益尖锐的矛盾,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InSAR技术能够通过历史影像实现大覆盖面积、毫米级精度的地表形变反演,具有常规测量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为深入探究该技术在煤炭资源采空区调查和稳定性评价工作中的可用性,以济宁城市规划区为例,采用2018-09-12—2019-03-11的14景Sentinel-1影像,利用短基线集技术(SBAS)反演了研究区域的形变时间序列,成功探明了采煤塌陷地的空间分布,并结合相应时间段内的地表实测数据进行了解译精度的评价。对解译结果综合和研究分析发现:(1)探测到济宁城市规划区10余处采煤塌陷地,监测成果与水准实测数据间的最大中误差为5.8 mm;研究区内大部分范围内地表形变速率低于10 mm/a,表明相应位置的老采空区已基本趋于稳定。(2)所提取老采空区地面点的变形曲线符合开采沉陷的基本规律;形变解译结果能够显著区分不同开采条件下地表残余变形的特征。(3)研究成果能够查明目标区采煤沉陷地的空间分布位置,指导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作高效、有针对性地开展;可以为老采空区稳定性的初步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S 煤炭资源 采空区 稳定性评价 济宁城市规划区 采煤沉陷 地质测量
下载PDF
青海省那陵格勒河中游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远景
11
作者 张伟 安茂国 +8 位作者 王志鹏 杨启 陈怀鑫 马晓峰 支成龙 邢其涛 裴长世 王娜 刘铭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90-707,共18页
青海省那陵格勒河中游地区位于秦—祁—昆成矿域东昆仑成矿省祁漫塔格—都兰华力西期铁、钴、铜、铅、锌、锡、硅灰石(锑、铋)成矿带,该区及其周边已发现金属矿床(点)几十处,具有良好的金、铁、铅、锌、铜、镍矿找矿前景。本研究基于对... 青海省那陵格勒河中游地区位于秦—祁—昆成矿域东昆仑成矿省祁漫塔格—都兰华力西期铁、钴、铜、铅、锌、锡、硅灰石(锑、铋)成矿带,该区及其周边已发现金属矿床(点)几十处,具有良好的金、铁、铅、锌、铜、镍矿找矿前景。本研究基于对该区水系沉积物样品新测试获取的20种元素,统计分析元素分布与特征参数,由此总结富集离散规律、元素组合特征及其与成矿地质条件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白沙河(岩)组中Pb、Bi、Zn明显富集,成矿指数较高,滩间山群中显著富集Cu、Cr、Ni、Co、V,印支期中酸性高温岩浆活动可以为地层中Cu、Pb、Zn等金属元素的活化提供充足的热动力。地层与印支期中酸性岩浆接触交代形成的矽卡岩带,可作为寻找矽卡岩型Cu、Pb、Zn多金属矿床的有利部位。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和地球化学特征,总计圈定了39处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并划分出5处找矿远景区,其中野马泉—牛苦头—黑山铜、金、锑与克提哈尔—红卫山铜、钴、镍、钒多金属成矿远景区可作为区内重点的铜多金属成矿远景带,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本研究为区域多种有色金属矿产靶区优选、资源潜力评价和下一步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沉积物 地球化学 综合异常 找矿远景 那陵格勒河中游地区 青海省
下载PDF
高分辨率时序InSAR在矿区开采沉陷监测中的应用--以霄云矿区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甄洪帅 张红月 +1 位作者 姬宗皓 殷幼松 《山东国土资源》 2020年第8期61-67,共7页
煤炭资源的高强度开采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亟需矿区现状调查数据作为基础支撑,而现状数据的快速更新在监测效率、经济代价及可延续性方面对当前测量方法及工作手段提... 煤炭资源的高强度开采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亟需矿区现状调查数据作为基础支撑,而现状数据的快速更新在监测效率、经济代价及可延续性方面对当前测量方法及工作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以济宁市霄云矿区为例,采用时序InSAR技术对2016—2018年间的15期高分辨率RADARSAT-2XF模式影像开展解译处理,获取霄云矿区的时空形变特征,并结合不同时段开采工作面位置进行了监测结果分析。结果表明,高分辨率时序InSAR技术能够有效识别矿区开采引起的形变迹象,满足采煤沉陷区下沉信息精确获取的监测要求,为大范围开采沉陷信息的获取及影响程度的划定提供了可靠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InSAR 采煤沉陷区 RADARSAT-2 高分辨率
下载PDF
采煤矿区形变场的多基线D-InSAR监测——以梁宝寺矿区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甄洪帅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0年第11期63-67,共5页
以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为基础发展形成的多基线D-InSAR技术能够在有效降低失相干现象影响的同时,抑制残余地形误差及大气条件的干扰,成为当前地表微小形变演化过程获取的重要手段。而将其应用于大范围矿区开采形变场的获取上,... 以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为基础发展形成的多基线D-InSAR技术能够在有效降低失相干现象影响的同时,抑制残余地形误差及大气条件的干扰,成为当前地表微小形变演化过程获取的重要手段。而将其应用于大范围矿区开采形变场的获取上,能够充分提高矿区沉陷信息获取的效率及完整程度。本文以加拿大RADARSAT-2卫星获取的5景高分辨率影像为数据源,借助于多基线D-InSAR方法对济宁市梁宝寺矿区开采引起的地表形变场进行解译。结果表明:多基线D-InSAR技术能够很好地识别济宁市梁宝寺矿区监测时段内存在的多处沉降漏斗,为获取其沉陷影响面积及严重程度的划分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宝寺矿区 形变场 RADARSAT-2 高分辨率SAR影像
下载PDF
义能矿区开采沉陷演化的TS-DInSAR监测与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殷幼松 甄洪帅 +1 位作者 王娜 李晓芳 《北京测绘》 2020年第3期381-385,共5页
为研究济宁市义能矿区开采沉陷演化特点及其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本文采用69景长时间序列中等分辨率Sentinel-1影像,以TS-DInSAR技术体系中的小基线集DInSAR分析为研究方法,获取了2016年初至2018年底该矿区开采面周边的沉降信息。结果表... 为研究济宁市义能矿区开采沉陷演化特点及其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本文采用69景长时间序列中等分辨率Sentinel-1影像,以TS-DInSAR技术体系中的小基线集DInSAR分析为研究方法,获取了2016年初至2018年底该矿区开采面周边的沉降信息。结果表明,义能矿区在监测时段内沉陷范围较为集中,最大累计沉降量约为627 mm,通过居民点位置与沉陷结果的叠加分析,发现周边3处村庄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该结果能为煤矿开采沉陷控制方案的效果评估及设计优化提供重要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沉陷 时间序列差分干涉雷达测量(TS-DInSAR) 义能矿区
下载PDF
济宁泰安菏泽地区采煤塌陷地复垦措施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鲁晓威 李洪亮 +3 位作者 刘红 于桑 张君 乔月 《山东国土资源》 2021年第7期54-59,共6页
由煤炭开采造成的地表塌陷问题日趋严重,探索适宜煤矿塌陷区的复垦模式及土地复垦技术措施,对提高土地复垦利用率和生产潜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以济宁市、泰安市、菏泽市为例,介绍了区内采煤塌陷地现状及特点,以采煤塌陷复垦工程... 由煤炭开采造成的地表塌陷问题日趋严重,探索适宜煤矿塌陷区的复垦模式及土地复垦技术措施,对提高土地复垦利用率和生产潜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以济宁市、泰安市、菏泽市为例,介绍了区内采煤塌陷地现状及特点,以采煤塌陷复垦工程为基础,确定了区内复垦模式包括“先破坏,后治理”的传统复垦模式和“边采边复”的动态预复垦模式,对比分析了复垦模式间的优缺点;研究了不同土地复垦技术措施的适用条件。该文认为济宁市、泰安市采煤塌陷复垦适宜采用“先破坏,后治理”的传统复垦模式,菏泽市采煤塌陷复垦适宜采用“边采边复”的动态预复垦模式。在传统复垦模式下,对研究区内采煤塌陷程度较轻、满足农业复垦条件的,适宜采取土地平整法、疏排水法、削高填法低、充填法、生物修复法等复垦技术措施,对无法复垦治理为耕地的重度塌陷区,建议综合采取直接利用法、挖深垫浅法等复垦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 高潜水位 复垦模式 复垦技术措施
下载PDF
焦化厂污染土壤中18种PAHs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
16
作者 张守文 李咏梅 +5 位作者 王彩 李恒宇 李晨 徐绍英 孙宁 董周宾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6-275,共10页
为研究焦化厂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以某焦化厂为目标,布设260个点位,根据各点位污染情况,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共780件。通过分析样品中18种PAHs含量,探讨了不同判定标准下厂区土壤中PAHs总体污染程度以及不... 为研究焦化厂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以某焦化厂为目标,布设260个点位,根据各点位污染情况,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共780件。通过分析样品中18种PAHs含量,探讨了不同判定标准下厂区土壤中PAHs总体污染程度以及不同功能区污染状况特征,同时根据HJ 25.3—2019《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对厂区内18种PAHs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该焦化厂污染水平较高,且厂区污染在空间上表现出强烈非均质性。厂区内PAHs以2~3环为主,占比为58.82%,4~6环PAHs占比为41.48%。厂区内以苯并[a]芘为基准的6种主要风险PAHs的毒性当量浓度(TEQ Bap)分布特征与总PAHs(∑18 PAHs)含量分布具有一致性。(2)不同功能区表层土壤PAHs含量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污水处理区>化产区>焦炉区>锅炉发电厂>煤炭储存区>办公区。不同功能区低环与中高环PAHs含量比值不同,表明各区域污染物来源存在差异。(3)厂区内主要健康风险来源于化合物的致癌风险,不同功能区的致癌风险水平差异较大,污水处理区致癌风险超标倍数及超标率远超化产区及焦炉区。由于苯并[j]荧蒽的加入,PAHs总致癌风险增加0.93%~204.46%,厂区内总致癌风险超标点位增加5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厂 污染土壤 多环芳烃 分布特征 健康风险评估
下载PDF
采空区残余倾斜变形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猛 《山东国土资源》 2019年第9期54-60,共7页
地下开采导致的地表残余倾斜对采空区公路路基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针对采空区公路路基的稳定性评价,笔者提出了基于概率积分法和Knothe时间函数的地表残余倾斜的计算方法,分析了路基稳定性的条分法计算原理及残余倾斜对路基稳定性的影... 地下开采导致的地表残余倾斜对采空区公路路基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针对采空区公路路基的稳定性评价,笔者提出了基于概率积分法和Knothe时间函数的地表残余倾斜的计算方法,分析了路基稳定性的条分法计算原理及残余倾斜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机理,推导了基于解析法的路基最不利滑动面计算公式,使用C#语言编制了路基稳定性系数计算软件,并通过工程实例,对提出的方法和软件进行了验证,分析了地表残余倾斜、路基边坡坡率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积分法 Knothe时间函数 条分法 路基稳定性评价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青一段油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记录的古湖泊学信息 被引量:7
18
作者 郑国栋 孟庆涛 刘招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92-404,共13页
油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记录的古湖泊学信息是揭示油页岩成矿富集规律的关键佐证。根据含油率、TOC、岩石热解、元素分析、生物标志化合物检测及有机显微组分分析,精细刻画了松辽盆地北部ZY1井青一段油页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分析了其记... 油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记录的古湖泊学信息是揭示油页岩成矿富集规律的关键佐证。根据含油率、TOC、岩石热解、元素分析、生物标志化合物检测及有机显微组分分析,精细刻画了松辽盆地北部ZY1井青一段油页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分析了其记录的古湖泊学信息,探讨了古湖泊对油页岩有机质富集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青一段发育8层中等偏好品质的油页岩,下部为高品质油页岩富集层段;油页岩的含油率和TOC质量分数相关性极好,处于未熟-低成熟度演化阶段,生烃潜力大;油页岩中含丰富的萜类和甾类化合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型,有机质来源主要为层状藻占优势的湖泊水生生物。地球化学参数指示,青一段下部古湖泊生产力呈现3个低→高的旋回,对应的古湖泊水体盐度呈现为3个半咸水-咸水旋回、古湖泊水体氧化还原性表现为还原-强还原-还原的厌氧环境,其中旋回Ⅱ后期湖泊生产力最高,对应的水体盐度最高、还原性最强。表明湖泊富营养化造成的高湖泊生产力是青一段高品质油页岩有机质富集的物质基础,盐度分层控制下强还原的湖底环境是高品质油页岩有机质富集的良好保存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地球化学 古湖泊学 青一段 松辽盆地
下载PDF
SBASInSAR在矿区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与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道顺 李伟 +1 位作者 孙建 郑国栋 《山东国土资源》 2022年第2期70-75,共6页
本文运用SBAS-InSAR时序技术,对2019年9月19日—2020年3月29日期间的17景Sentinel-1A数据进行处理,获取了济宁北部煤矿区内的年均沉降速率,探测到6处沉降漏斗分布,最大沉降速率达到-242mm/y。结果表明:SBAS-InSAR时序方法可在矿区的地... 本文运用SBAS-InSAR时序技术,对2019年9月19日—2020年3月29日期间的17景Sentinel-1A数据进行处理,获取了济宁北部煤矿区内的年均沉降速率,探测到6处沉降漏斗分布,最大沉降速率达到-242mm/y。结果表明:SBAS-InSAR时序方法可在矿区的地表形变监测中得到足够的监测对象,较完整地探测到矿区的沉降漏斗分布和沉降范围,为矿区的地表形变监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S-InSAR时序技术 济宁北部煤矿区 沉降漏斗 形变监测
下载PDF
济宁市平原区地砂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20
作者 郑国栋 肖华 +1 位作者 李传夏 卢国宏 《山东国土资源》 2020年第11期28-34,共7页
本文结合岩心钻探和实验测试结果,分析了地砂的地质特征,进而探讨了地砂成因。结果表明:地砂粒度以中砂和粗砂为主,主要矿物为石英(60%~75%)和长石(15%~30%),主量元素以SiO 2和Al 2O 3为主,发育大中型交错层理和冲刷面。以南四湖—京杭... 本文结合岩心钻探和实验测试结果,分析了地砂的地质特征,进而探讨了地砂成因。结果表明:地砂粒度以中砂和粗砂为主,主要矿物为石英(60%~75%)和长石(15%~30%),主量元素以SiO 2和Al 2O 3为主,发育大中型交错层理和冲刷面。以南四湖—京杭运河一线为界,湖西区地砂分布零星、面积较小,资源潜力有限。湖东区临沂组一般发育1层地砂,埋深较浅、厚度较大,是目前开采利用的主要层位;平原组一般发育1~3层地砂,整体由东北向西南埋深变深、粒度变细、厚度变薄、层数减少,目前仅在局部地段开采。地砂的成因类型为河床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砂,沉积时期气候寒冷干燥、化学风化程度低、水动力条件较强、古水流方向总体由东北至西南,主要发育于晚更新世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和全新世的河床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砂 地质特征 平原区 成因分析 河床 济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