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原地区高潜水位采煤塌陷综合治理研究——以兖州煤田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姬宗皓 高彦生 +2 位作者 甄洪帅 赵永海 宋炳忠 《山东国土资源》 2019年第12期46-50,共5页
煤炭资源的开采引发了采煤塌陷、农田损毁、生态破坏、农民失地等后果,给矿区带来了一系列经济、社会、环境问题。该文以兖州煤田为例,对平原地区高潜水位条件下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现状进行调查,充分掌握了塌陷区土地利用现状、塌... 煤炭资源的开采引发了采煤塌陷、农田损毁、生态破坏、农民失地等后果,给矿区带来了一系列经济、社会、环境问题。该文以兖州煤田为例,对平原地区高潜水位条件下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现状进行调查,充分掌握了塌陷区土地利用现状、塌陷区稳沉状况及破坏现状。分析了兖州煤田采煤塌陷区的土地损毁特点,研究了塌陷区综合治理的手段和方法,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潜水位地区采煤塌陷综合治理的途径,为采煤塌陷区的规划治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潜水位 采煤塌陷 综合治理 兖州煤田
下载PDF
山东省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9
2
作者 郑国栋 尹亚军 +1 位作者 刘康 薄怀志 《山东国土资源》 2021年第7期75-80,共6页
山东省煤炭资源丰富,长期的煤炭开采形成了大量采煤塌陷地,引发耕地破坏、基础设施受损、城市发展受限等一系列问题。截至2020年底,山东省累计形成采煤塌陷地9.20万hm^(2),经过30多年的治理实践,共治理采煤塌陷地7.60万hm^(2)。本文通... 山东省煤炭资源丰富,长期的煤炭开采形成了大量采煤塌陷地,引发耕地破坏、基础设施受损、城市发展受限等一系列问题。截至2020年底,山东省累计形成采煤塌陷地9.20万hm^(2),经过30多年的治理实践,共治理采煤塌陷地7.60万hm^(2)。本文通过梳理山东省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相关文件和案例,总结了山东省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政策实践和技术模式实践成果,划分了治理技术模式发展阶段,指出了山东省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地 综合治理 技术与模式 山东省
下载PDF
济宁采煤沉陷区现状及治理措施 被引量:14
3
作者 姬宗皓 贾秋双 +1 位作者 张红月 时玉芹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0年第1期71-74,共4页
济宁市煤炭资源丰富,开发强度较大。煤炭资源的开采引发采煤塌陷、农田损毁、生态破坏、农民失地等问题,给矿区当地带来一系列经济、社会、环境问题。在分析济宁采煤沉陷区现状、类型、分布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研究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 济宁市煤炭资源丰富,开发强度较大。煤炭资源的开采引发采煤塌陷、农田损毁、生态破坏、农民失地等问题,给矿区当地带来一系列经济、社会、环境问题。在分析济宁采煤沉陷区现状、类型、分布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研究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手段和方法,从土地复垦政策、资金、综合治理模式等方面总结济宁采煤沉陷区存在的问题,提出规划引领、综合施策、生态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资源 采煤沉陷 综合治理
下载PDF
山东省唐口矿区采煤塌陷地复垦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志亮 尹亚军 +6 位作者 张方龙 郭广军 陈宗成 陈谢霞 杨成明 李传夏 郑国栋 《山东国土资源》 2024年第7期32-38,共7页
本文采集山东省唐口矿区采煤塌陷地复垦土壤样品39个,分析了测试样品中As、Hg、Cr、Pb、Zn、Cd、Cu、Ni的含量及pH,选取不同的参比值,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复垦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复垦... 本文采集山东省唐口矿区采煤塌陷地复垦土壤样品39个,分析了测试样品中As、Hg、Cr、Pb、Zn、Cd、Cu、Ni的含量及pH,选取不同的参比值,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复垦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复垦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除Cd外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中规定的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Hg、Pb、Zn的平均含量大于济宁市表层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复垦土壤重金属相关性分析表明,Cr-Ni元素具有较高同源性;As-Cu-Pb-Zn元素可能具有相似的来源,并且伴随有复合来源的可能;Hg和Cd元素来源与其他重金属不同。采用国家风险筛选值为参比值时,研究区复垦土壤整体生态风险水平为轻,但单项重金属Cd存在中度污染风险,需要重点关注。采用土壤背景值为参比值时,研究区复垦土壤中As、Pb、Ni、Cu、Cr和Zn处于轻度生态风险等级;Hg处于强生态风险等级,部分样品存在很强、极强生态风险等级;Cd虽处于轻度生态风险等级,但部分样品存在中度、强生态风险等级。研究区复垦土壤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以轻度、中度为主,Hg和Cd是主要贡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地 复垦土壤 重金属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城中采煤塌陷地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变研究——以山东济宁太白湖新区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志亮 李传夏 +5 位作者 尹亚军 郑国栋 张慧敏 薄怀志 卢国宏 刘康 《山东国土资源》 2024年第6期57-67,共11页
城中采煤塌陷地严重限制了城市发展,影响了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因此,城中采煤塌陷地的生态修复与开发利用更为迫切和重要。本文利用2000—2021年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模型研究了太白湖新区采煤塌... 城中采煤塌陷地严重限制了城市发展,影响了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因此,城中采煤塌陷地的生态修复与开发利用更为迫切和重要。本文利用2000—2021年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模型研究了太白湖新区采煤塌陷地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探讨了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采煤塌陷地土地利用以耕地和水域占优,其次是建设用地,林地和草地再次之;各地类间的转移以耕地向水域转出为主,其次是耕地向建设用地的转移。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ESV)呈长期显著增加后小幅回落;水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大幅增加,耕地价值显著减少,林地和草地价值较小;水文调节、废物处理、气候调节3项服务功能价值量相对较大;ESV高值区由西南向东南、中部、北部不断扩张,随后向中部聚集。土地利用和ESV变化主要是由城镇化建设、采煤塌陷、采煤塌陷地修复治理和政策驱动共同驱动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地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驱动分析 太白湖新区 山东济宁
下载PDF
结合InSAR与实测数据的矿区地表大量级沉陷监测方法
6
作者 王道顺 薄怀志 +2 位作者 孙建 张娟 陈艳红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13,18,共7页
针对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难以获取矿区大量级沉陷信息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实测数据的大量级沉陷InSAR监测方法。该方法首先计算矿区时序InSAR累计沉降盆地,然后基于InSAR最大形变监测梯度确定融合边界,最后利用... 针对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难以获取矿区大量级沉陷信息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实测数据的大量级沉陷InSAR监测方法。该方法首先计算矿区时序InSAR累计沉降盆地,然后基于InSAR最大形变监测梯度确定融合边界,最后利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方法将实测数据和InSAR监测结果融合,完整获取矿区的大量级沉陷盆地。以山东某矿3308工作面为研究区域进行监测,并对该方法的可行性和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的矿区大量级沉陷盆地连续完整,空间位置和形态特征与实际开采情况相符,与水准实测数据相比,融合结果的平均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73.2和111.6 mm,可获取更为完整准确的矿区沉陷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量级沉陷 INSAR 实测数据 沉陷盆地
原文传递
济宁城市规划区开采沉陷概率积分法参数综合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张丰 吴志聪 +1 位作者 张岩 谭秀全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0-157,共8页
济宁城市规划区与区内20多个煤矿采区有重叠区域,为掌握济宁城市规划区的开采沉陷规律,为济宁城市规划提供依据,在收集整理城市规划区内岱庄矿的观测站资料和13个煤矿的20条观测线资料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各矿井概率积分法参数与采深、采... 济宁城市规划区与区内20多个煤矿采区有重叠区域,为掌握济宁城市规划区的开采沉陷规律,为济宁城市规划提供依据,在收集整理城市规划区内岱庄矿的观测站资料和13个煤矿的20条观测线资料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各矿井概率积分法参数与采深、采高、表土层厚度及充分采动程度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下沉系数与采动程度、开采深度具有强相关性,即下沉系数随采动程度增大呈现出增大趋势,而随采深增大呈现出减小趋势,且各因子在下沉系数影响程度上表现为表土层厚度>开采深度>开采高度;水平移动系数与表土层厚度、采深、采高和采动程度无明显强相关性。经统计处理得:与表土层厚度在局部上存在二次函数关系;主要影响角正切与表土层厚度在局部上存在线性相关性,并受到开采深度的约束,随采深增大呈现增大趋势,且在局部上与采高存在"波浪"式函数关系;开采影响传播角在本区域比较稳定,处于86.4°~9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宁城市规划区 开采沉陷 概率积分法 主成分回归
下载PDF
济宁-兖州煤田采煤沉陷区建(构)筑物损毁特征分析及防治建议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岩 张青卉 +5 位作者 胡波 刘昆 黎逢良 张倩 张阳 张帆 《山东国土资源》 2021年第7期49-53,共5页
济宁兖州煤田煤炭资源开采历史较久,采煤造成的地表弯曲和沉降变形导致诸多房屋破坏、道路损毁。本文通过详细分析采煤沉陷区不同结构形式的建(构)筑物损毁特征机理及与煤炭资源开采方式、煤层埋深、开采厚度、建(构)筑物结构形式之间... 济宁兖州煤田煤炭资源开采历史较久,采煤造成的地表弯曲和沉降变形导致诸多房屋破坏、道路损毁。本文通过详细分析采煤沉陷区不同结构形式的建(构)筑物损毁特征机理及与煤炭资源开采方式、煤层埋深、开采厚度、建(构)筑物结构形式之间的关系,总结了相关规律,提出了采煤沉陷区建(构)筑物损毁防治的方法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宁兖州煤田 采煤沉陷区 建构筑物损毁 加固保护
下载PDF
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区矸石充填复垦技术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董周宾 《山东煤炭科技》 2022年第9期218-221,共4页
矸石充填复垦对矿区耕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邹城市中心店镇东滩煤矿矸石充填复垦样地为例,对不同深度的样品进行土壤肥力、重金属元素测试,并与对照耕地样品对比分析,查明土壤复垦质量。针对矸石充填复垦存在的实际问题,优... 矸石充填复垦对矿区耕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邹城市中心店镇东滩煤矿矸石充填复垦样地为例,对不同深度的样品进行土壤肥力、重金属元素测试,并与对照耕地样品对比分析,查明土壤复垦质量。针对矸石充填复垦存在的实际问题,优化施工技术及流程,为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位 塌陷区 矸石 复垦
下载PDF
基于SBAS技术的煤矿采空区探查与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丰 刁鑫鹏 +2 位作者 谭秀全 李爱军 杨隽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8-214,共7页
煤炭资源的长期开采,导致地下大面积采空区的存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使得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煤矿沉陷区土地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进行高精度和大面积的采煤沉陷地探查与采空区稳定性评价工作,有利于缓解地下采空与地面建设间日益... 煤炭资源的长期开采,导致地下大面积采空区的存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使得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煤矿沉陷区土地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进行高精度和大面积的采煤沉陷地探查与采空区稳定性评价工作,有利于缓解地下采空与地面建设间日益尖锐的矛盾,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InSAR技术能够通过历史影像实现大覆盖面积、毫米级精度的地表形变反演,具有常规测量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为深入探究该技术在煤炭资源采空区调查和稳定性评价工作中的可用性,以济宁城市规划区为例,采用2018-09-12—2019-03-11的14景Sentinel-1影像,利用短基线集技术(SBAS)反演了研究区域的形变时间序列,成功探明了采煤塌陷地的空间分布,并结合相应时间段内的地表实测数据进行了解译精度的评价。对解译结果综合和研究分析发现:(1)探测到济宁城市规划区10余处采煤塌陷地,监测成果与水准实测数据间的最大中误差为5.8 mm;研究区内大部分范围内地表形变速率低于10 mm/a,表明相应位置的老采空区已基本趋于稳定。(2)所提取老采空区地面点的变形曲线符合开采沉陷的基本规律;形变解译结果能够显著区分不同开采条件下地表残余变形的特征。(3)研究成果能够查明目标区采煤沉陷地的空间分布位置,指导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作高效、有针对性地开展;可以为老采空区稳定性的初步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S 煤炭资源 采空区 稳定性评价 济宁城市规划区 采煤沉陷 地质测量
下载PDF
矿区地表沉陷D-InSAR监测分析与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建 王道顺 +3 位作者 姚文举 李进峰 甄洪帅 张方龙 《山东国土资源》 2023年第1期47-51,共5页
针对常规矿区地表沉陷监测方法的缺点,基于D-InSAR技术,对2016年12月18日—2017年2月25日的两景RADARSAT-2雷达数据进行差分干涉处理,获取了研究区域监测时间段内的开采沉陷信息,监测到3处沉陷盆地分布,结合实际情况,对监测结果和精度... 针对常规矿区地表沉陷监测方法的缺点,基于D-InSAR技术,对2016年12月18日—2017年2月25日的两景RADARSAT-2雷达数据进行差分干涉处理,获取了研究区域监测时间段内的开采沉陷信息,监测到3处沉陷盆地分布,结合实际情况,对监测结果和精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D-InSAR技术能够有效监测矿区的地表沉陷分布及特征,可为研究大范围矿区的地表沉陷动态监测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NSAR 矿区地表沉陷 监测分析 动态监测
下载PDF
基于优化DRASTIC模型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研究-以山东省辖南水北调区域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红 张君 +4 位作者 于桑 张立 陈昊 鲁晓威 乔月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3-526,共14页
基于南水北调工程对沿线区域提出的水质保障要求及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地下水的污染防范和治理已成为研究重点。为查明山东省辖南水北调沿线地区的地下水污染风险,通过对地下水污染源荷载、生态脆弱性以及功能价值三个方面的评价构... 基于南水北调工程对沿线区域提出的水质保障要求及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地下水的污染防范和治理已成为研究重点。为查明山东省辖南水北调沿线地区的地下水污染风险,通过对地下水污染源荷载、生态脆弱性以及功能价值三个方面的评价构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体系。通过污染物毒性、排放量及排放可能性对污染荷载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引入土地利用、土壤氧气含量等数据优化DRASTIC体系,构建DRASTOL模型;利用InVEST模拟的生境质量、夜间灯光系数以及研究区敏感的地下水F-、SO42-等评价因子评估地下水功能价值。发现研究区地下水污染荷载结果整体较低,脆弱性中等偏高,功能价值中等偏低。叠加处理3个结果得到地下水污染风险数据分布状态,整体中等偏下。其中较高、高等级污染风险区域总面积约为7444.88 km^(2),占比约为20.17%,主要分布在菏泽市中部,济宁市中部、西南部,枣庄市西北部,泰安市中部、东部,钢城区南部,该区域地下水位埋深较浅,自然环境下较大的降水易携带地表污染物渗入地下;富水性强、工业及采矿用地密集且排放的污染物毒性较强;高强度的社会经济活动易产生较多污染物,多因素综合影响导致该区域地下水的污染风险指数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风险 污染荷载 脆弱性 功能价值 南水北调
下载PDF
相邻工作面开采下的矿区地表沉陷InSAR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红月 王道顺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4-192,共9页
针对相邻工作面重复开采条件下地表形变复杂和常规D-InSAR方法易受时间去相关和大气延迟等因素影响的问题,以东滩煤矿为研究对象,采用SBAS-InSAR方法对40景Sentinel-1A数据进行时序处理,获取了研究区域的年均沉降速率和时序累计沉降量,... 针对相邻工作面重复开采条件下地表形变复杂和常规D-InSAR方法易受时间去相关和大气延迟等因素影响的问题,以东滩煤矿为研究对象,采用SBAS-InSAR方法对40景Sentinel-1A数据进行时序处理,获取了研究区域的年均沉降速率和时序累计沉降量,并对形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303相邻工作面的采动对已采工作面影响效果显著,相邻工作面开采条件下地表沉陷速率快、范围广、沉陷盆地形状不规则,6303工作面在走向和倾向上的沉降量差异明显,表现出非对称性特征;InSAR技术能够效监测到矿区相邻工作面开采的地表沉陷现象,可为类似复杂开采条件下的矿区地表形变分析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S-InSAR 相邻工作面 开采沉陷 沉陷盆地 特征分析
下载PDF
高分辨率时序InSAR在矿区开采沉陷监测中的应用--以霄云矿区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甄洪帅 张红月 +1 位作者 姬宗皓 殷幼松 《山东国土资源》 2020年第8期61-67,共7页
煤炭资源的高强度开采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亟需矿区现状调查数据作为基础支撑,而现状数据的快速更新在监测效率、经济代价及可延续性方面对当前测量方法及工作手段提... 煤炭资源的高强度开采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亟需矿区现状调查数据作为基础支撑,而现状数据的快速更新在监测效率、经济代价及可延续性方面对当前测量方法及工作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以济宁市霄云矿区为例,采用时序InSAR技术对2016—2018年间的15期高分辨率RADARSAT-2XF模式影像开展解译处理,获取霄云矿区的时空形变特征,并结合不同时段开采工作面位置进行了监测结果分析。结果表明,高分辨率时序InSAR技术能够有效识别矿区开采引起的形变迹象,满足采煤沉陷区下沉信息精确获取的监测要求,为大范围开采沉陷信息的获取及影响程度的划定提供了可靠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InSAR 采煤沉陷区 RADARSAT-2 高分辨率
下载PDF
采煤矿区形变场的多基线D-InSAR监测——以梁宝寺矿区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甄洪帅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0年第11期63-67,共5页
以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为基础发展形成的多基线D-InSAR技术能够在有效降低失相干现象影响的同时,抑制残余地形误差及大气条件的干扰,成为当前地表微小形变演化过程获取的重要手段。而将其应用于大范围矿区开采形变场的获取上,... 以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为基础发展形成的多基线D-InSAR技术能够在有效降低失相干现象影响的同时,抑制残余地形误差及大气条件的干扰,成为当前地表微小形变演化过程获取的重要手段。而将其应用于大范围矿区开采形变场的获取上,能够充分提高矿区沉陷信息获取的效率及完整程度。本文以加拿大RADARSAT-2卫星获取的5景高分辨率影像为数据源,借助于多基线D-InSAR方法对济宁市梁宝寺矿区开采引起的地表形变场进行解译。结果表明:多基线D-InSAR技术能够很好地识别济宁市梁宝寺矿区监测时段内存在的多处沉降漏斗,为获取其沉陷影响面积及严重程度的划分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宝寺矿区 形变场 RADARSAT-2 高分辨率SAR影像
下载PDF
济宁泰安菏泽地区采煤塌陷地复垦措施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鲁晓威 李洪亮 +3 位作者 刘红 于桑 张君 乔月 《山东国土资源》 2021年第7期54-59,共6页
由煤炭开采造成的地表塌陷问题日趋严重,探索适宜煤矿塌陷区的复垦模式及土地复垦技术措施,对提高土地复垦利用率和生产潜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以济宁市、泰安市、菏泽市为例,介绍了区内采煤塌陷地现状及特点,以采煤塌陷复垦工程... 由煤炭开采造成的地表塌陷问题日趋严重,探索适宜煤矿塌陷区的复垦模式及土地复垦技术措施,对提高土地复垦利用率和生产潜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以济宁市、泰安市、菏泽市为例,介绍了区内采煤塌陷地现状及特点,以采煤塌陷复垦工程为基础,确定了区内复垦模式包括“先破坏,后治理”的传统复垦模式和“边采边复”的动态预复垦模式,对比分析了复垦模式间的优缺点;研究了不同土地复垦技术措施的适用条件。该文认为济宁市、泰安市采煤塌陷复垦适宜采用“先破坏,后治理”的传统复垦模式,菏泽市采煤塌陷复垦适宜采用“边采边复”的动态预复垦模式。在传统复垦模式下,对研究区内采煤塌陷程度较轻、满足农业复垦条件的,适宜采取土地平整法、疏排水法、削高填法低、充填法、生物修复法等复垦技术措施,对无法复垦治理为耕地的重度塌陷区,建议综合采取直接利用法、挖深垫浅法等复垦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 高潜水位 复垦模式 复垦技术措施
下载PDF
义能矿区开采沉陷演化的TS-DInSAR监测与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殷幼松 甄洪帅 +1 位作者 王娜 李晓芳 《北京测绘》 2020年第3期381-385,共5页
为研究济宁市义能矿区开采沉陷演化特点及其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本文采用69景长时间序列中等分辨率Sentinel-1影像,以TS-DInSAR技术体系中的小基线集DInSAR分析为研究方法,获取了2016年初至2018年底该矿区开采面周边的沉降信息。结果表... 为研究济宁市义能矿区开采沉陷演化特点及其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本文采用69景长时间序列中等分辨率Sentinel-1影像,以TS-DInSAR技术体系中的小基线集DInSAR分析为研究方法,获取了2016年初至2018年底该矿区开采面周边的沉降信息。结果表明,义能矿区在监测时段内沉陷范围较为集中,最大累计沉降量约为627 mm,通过居民点位置与沉陷结果的叠加分析,发现周边3处村庄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该结果能为煤矿开采沉陷控制方案的效果评估及设计优化提供重要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沉陷 时间序列差分干涉雷达测量(TS-DInSAR) 义能矿区
下载PDF
济宁地区浅层地下水环境监测井成井工艺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中瑾 满伟慧 +4 位作者 高燕 王茂争 高欣月 胡莹 刘左 《山东国土资源》 2024年第4期54-60,共7页
本文以济宁某30m浅层地下水环境监测井为例,详细介绍了“小径勘查、扩孔成井”模式下地下水浅层监测井施工勘查及成井工艺。“小径勘查、扩孔成井”工作模式无需物探测井,精简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程造价。但需采取相应... 本文以济宁某30m浅层地下水环境监测井为例,详细介绍了“小径勘查、扩孔成井”模式下地下水浅层监测井施工勘查及成井工艺。“小径勘查、扩孔成井”工作模式无需物探测井,精简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程造价。但需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勘查阶段钻孔垂直度,科学选择滤料材料,保障监测井使用功能的稳定、长久;合理选择封隔层材料,可以保障施工顺利实施,快速达到预期封隔效果,提高成井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井 水文地质勘查 成井工艺 垂直度 济宁市
下载PDF
不同材料充填对矿区复垦土壤钾吸附解吸的影响
19
作者 景可欣 董周宾 +4 位作者 薄怀志 王志亮 胡绍豪 李新举 闵祥宇 《煤炭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928-4937,共10页
煤矿开采造成土地沉陷、土壤环境破坏和农田养分流失,采用不同材料充填复垦是目前中国东部矿区修复沉陷土地的常用方法。钾作为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元素,探究其在复垦土壤中的有效性十分必要。为了研究不同填充材料复垦土壤中钾的有效性... 煤矿开采造成土地沉陷、土壤环境破坏和农田养分流失,采用不同材料充填复垦是目前中国东部矿区修复沉陷土地的常用方法。钾作为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元素,探究其在复垦土壤中的有效性十分必要。为了研究不同填充材料复垦土壤中钾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文章选择以煤矸石(MGS)、湖泥(HN)、黄河砂(HHS)为填充材料的复垦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电子显微镜(SEM)以及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BET)对复垦土壤进行表征分析,利用吸附等温线试验和连续流液法吸附、解吸动力学实验测定并通过相应模型描述复垦土壤对钾的吸附、解吸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材料充填复垦土壤的矿物组成、官能团组成、微观形貌、表面结构均与正常耕地存在差异。3种材料充填复垦土壤XRD图谱中伊利石的衍射峰以及FTIR曲线中由伊利石引起的—OH等特征峰均减弱,复垦土壤表面更加光滑,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更小;所有充填复垦土壤各吸附、解吸参数均低于正常耕地(ZC),MGS充填复垦土壤吸附能力最强,其最大吸附量可达7.90~15.00 mg/g,HHS充填复垦土壤吸附能力最弱,其Qm仅2.66~3.91 mg/g。复垦土壤解吸能力差异不大,均处于较低水平,煤矸石充填复垦土壤填充层(MGST)的平衡解吸量(Q_(e4))最高,为4.40 mg/g,黄河砂充填复垦土壤填充层(HHST)的Q_(e4)最低,为1.81 mg/g;复垦土壤的吸附参数(最大吸附量、平衡吸附量)与含水量、土壤质地(粉粒、砂粒)、阳离子交换量、表面特征(比表面积、孔体积、平均孔径)显著相关;解吸参数(平衡解吸量)与含水量、黏粒、阳离子交换量显著相关。研究表明,矿区典型材料的充填会降低复垦土壤钾的有效性,这主要与复垦土壤对钾的吸附、解吸能力有关。MGS、HN由于其比表面积、黏粒含量、阳离子交换量较大具有较高的吸附量,但由于其伊利石和—OH含量较高,以不可逆吸附为主,可以通过研磨、筛分减小填充材料粒度及适当提高pH来改良;HHS由于比表面积、黏粒含量、阳离子交换量较小具有较低的吸附量和解吸量,可以通过复垦时掺加黏土及利用秸秆等富含—OH的材料煅烧制备适宜充填复垦的HHS材料来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 填充材料 复垦土壤 土壤钾有效性 吸附−解吸特征
下载PDF
非均匀沉降区埋地管道力学响应研究
20
作者 卢国宏 谢锐 +3 位作者 郭建明 罗飞 刘小波 张杰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68,共5页
地层非均匀沉降是埋地管道面临的常见地质灾害之一,影响管道安全运行.为此建立地层沉降区管土耦合模型,研究了地层沉降量、管道壁厚、内压、管材对管道屈曲模式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层沉降作用下管道轴向拉伸应变和压缩应变集... 地层非均匀沉降是埋地管道面临的常见地质灾害之一,影响管道安全运行.为此建立地层沉降区管土耦合模型,研究了地层沉降量、管道壁厚、内压、管材对管道屈曲模式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层沉降作用下管道轴向拉伸应变和压缩应变集中在沉降过渡区;沉降量较小时管道表面应变呈波纹状分布,沉降较大时管道产生局部屈曲;相同工况下,薄壁管道易发生屈曲失效,厚壁管道出现波纹状应变分布;随着内压增大,管道屈曲程度逐渐减弱;高钢级管道的屈曲程度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沉降 X80管道 轴向应变 屈曲失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