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S与GIS技术在页岩气地质调查和井场选址中的应用:以重庆城口页岩气勘查区为例
1
作者 罗真富 谢洪斌 +3 位作者 谭德军 吴欣蔓 曾祥亮 蒲达成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4-103,共10页
为了在页岩气勘查工作中能够快速、准确、全面获取基础地质特征及地表条件较好的页岩气井场位置,提高勘查效率和减少勘查成本,本文以重庆城口页岩气勘查区为例,利用RS与GIS技术开展了地质解译和井场选址。以资源三号和ETM+遥感数据为数... 为了在页岩气勘查工作中能够快速、准确、全面获取基础地质特征及地表条件较好的页岩气井场位置,提高勘查效率和减少勘查成本,本文以重庆城口页岩气勘查区为例,利用RS与GIS技术开展了地质解译和井场选址。以资源三号和ETM+遥感数据为数据源,本次地质解译建立了33个地层单元和断裂构造的解译标志,在1∶5万地质图基础上补充和修正了50条地层界线和143条断裂构造,通过遥感分析,进一步获取了研究区地层和断裂构造特征。为了获取最佳井场位置,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解译获取的断层和地层也用于井场选址,进一步优化井场适宜性评价因子和分级指标,选取坡度、断层、道路、水系、地质灾害、生态保护红线、居住用地和冲积物作为适宜性评价因子,采取“一票否决”的方法和GIS叠加分析得到井场适宜地,综合考虑地层和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确定最优井场位置。首次采用LocaSpaceViewer软件实现地表三维可视化和井场景观室内浏览,辅助技术人员开展后期工作,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通过野外调查验证,遥感地质解译成果和优选井场与实际情况一致。结果表明:在页岩气勘查工作中,利用RS和GIS技术有效获取的基础地质特征和优选井场可以为页岩气地质调查、资源评价、勘探开发及后期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遥感解译 GIS技术 井场选址 LocaSpaceViewer软件 三维可视化
下载PDF
页岩气析出过程中的H同位素分馏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勇 李大华 +4 位作者 黄越 罗彤彤 汪生秀 张海鹏 钟宁宁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73,共11页
通过长时间储层温度下页岩气现场解吸实验,揭示页岩气析出过程中气体赋存状态变换与气体组分及甲烷H、C稳定同位素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与解吸气甲烷C同位素(δ^(13)C_(1))早期变化幅度较小、后期持续变重的现象不同,甲烷H同位素(δD(CH_... 通过长时间储层温度下页岩气现场解吸实验,揭示页岩气析出过程中气体赋存状态变换与气体组分及甲烷H、C稳定同位素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与解吸气甲烷C同位素(δ^(13)C_(1))早期变化幅度较小、后期持续变重的现象不同,甲烷H同位素(δD(CH_(4)))具有先变轻后变重的规律,且在解吸至40%~50%阶段后与δ^(13)C_(1)变重同步。依据δD(CH_(4))变化规律及页岩含气性、气体渗流特征,可将页岩气析出过程划分为游离气压差渗流、游离气渗流–吸附气解吸扩散共存和吸附气解吸扩散3个阶段:阶段Ⅰ裂隙及基质孔隙中的游离气在压差作用下渗流,产出页岩气的δD(CH_(4))和δ^(13)C_(1)基本不变;阶段Ⅱ游离气渗流与吸附气解吸扩散共存,质量较轻的12CH_(4)优先脱附,吸附气的补给使产出气体的δD(CH_(4))显著变轻(变轻4‰~10‰),而δ^(13)C_(1)变轻的现象不显著;阶段Ⅲ析出的气体主要来自吸附气解吸,受吸附–解吸和扩散作用的共同影响,产出气体的δD(CH_(4))(变重15‰~20‰)和δ^(13)C_(1)(变重21.9‰~32.9‰)显著变重。δD(CH_(4))对页岩气析出过程气体赋存状态变换的响应比δ^(13)C_(1)更敏感和有效,因此有望建立一种基于页岩气析出过程中δD(CH_(4))变化规律预测页岩气产量的定量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H同位素 C同位素 同位素分馏 赋存状态
下载PDF
渝南地区二叠系龙潭组C_(25)煤层煤层气基础地质条件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薛冈 郭涛 +5 位作者 张烨 徐向阳 汪威 韩克宁 郭东鑫 金晓波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2-503,共12页
渝南地区二叠系龙潭组煤层气勘探开发处于起步阶段,为揭示该区主力煤层C_(25)的煤层气基础地质条件,基于区内煤田钻孔、煤层气钻井获取的地质资料和实验测试数据,对煤岩煤质、煤层孔渗、含气性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二叠系... 渝南地区二叠系龙潭组煤层气勘探开发处于起步阶段,为揭示该区主力煤层C_(25)的煤层气基础地质条件,基于区内煤田钻孔、煤层气钻井获取的地质资料和实验测试数据,对煤岩煤质、煤层孔渗、含气性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二叠系龙潭组C_(25)煤层具有“发育稳定、厚度相对大、孔渗低、变质程度高、含气量高”的特征。C_(25)煤层全区发育稳定,呈“北厚南薄”的趋势,北部一般大于1.5 m;煤岩煤质属于半亮型煤;有机组分中镜质组含量介于51.7%~72.2%;镜质组最大反射率整体介于1.8%~2.2%,变质程度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煤岩孔渗较差,孔隙度介于3.46%~8.46%,渗透率大多低于0.01×10^(-3)µm^(2);含气性好,一般大于10.0 m^(3)/t;同时,煤层顶底板均为良好封隔层。结合綦煤1井、Y2井产气效果,认为渝南地区二叠系龙潭组C_(25)煤层具备较好的煤层气勘探开发基础地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南地区 龙潭组 C_(25)煤层 煤层气 地质条件
下载PDF
功能陶瓷膜催化臭氧氧化处理页岩气压裂废水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德敏 张烨 +3 位作者 袁建梅 廖新睿 陈颖馨 王益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2-125,140,共5页
采用功能陶瓷膜催化臭氧氧化处理页岩气压裂废水,考察了不同功能陶瓷膜、初始pH、臭氧投加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压裂废水处理效果和膜污染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锰陶瓷膜、氧化钛陶瓷膜和氧化铝陶瓷膜具有良好的臭氧催化功能,... 采用功能陶瓷膜催化臭氧氧化处理页岩气压裂废水,考察了不同功能陶瓷膜、初始pH、臭氧投加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压裂废水处理效果和膜污染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锰陶瓷膜、氧化钛陶瓷膜和氧化铝陶瓷膜具有良好的臭氧催化功能,与臭氧组合促进了氧化反应系统中羟基自由基(·OH)的产生,明显增强了废水处理效果,相比单独臭氧氧化COD去除率最高提升了21.65%。在初始pH为7.5、臭氧投加量为80 mg/L、反应时间为60 min时,氧化锰陶瓷膜与臭氧组合处理压裂废水COD去除率为79.17%;臭氧可有效控制氧化锰陶瓷膜污染,随着臭氧浓度的增加,ΔTMP明显下降,当臭氧投加量为80 mg/L时,ΔTMP达到最大下降比率72.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压裂废水 功能陶瓷膜 臭氧氧化 羟基自由基 膜污染
原文传递
渝东南强变形区断裂对页岩气藏保存条件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汪生秀 汪威 +3 位作者 张志平 曾春林 王巧丽 余忠樯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5-699,共5页
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一套深水陆棚页岩沉积建造,在区内分布广泛,具有厚度大、总有机碳质量分数高、有机质成熟度适中、脆性矿物体积分数高的特点,具备形成页岩气的良好物质基础。该套富有机质页岩的厚度、总有机碳质量分数、... 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一套深水陆棚页岩沉积建造,在区内分布广泛,具有厚度大、总有机碳质量分数高、有机质成熟度适中、脆性矿物体积分数高的特点,具备形成页岩气的良好物质基础。该套富有机质页岩的厚度、总有机碳质量分数、矿物组分等静态指标在平面上展布稳定,但各钻井含气性在区域内差异性较大,整体呈现东西分带的特征,可见构造变形对页岩气的后期保存有重要影响。文中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心观察、分析测试等手段,综合分析了断裂对研究区页岩气藏保存条件的影响。分析认为,渝东南地区断裂比较发育,断裂按照规模大小可划分为基底逆冲断裂、深大逆冲断裂、层间滑脱断裂3级。其中:层间滑脱断裂,没有切穿上下围岩,增大了页岩储层空间;基底逆冲断裂和深大逆冲断裂连通了上下围岩,使气体发生置换或逸散,最终破坏了页岩气藏。进一步分析发现,区内发育的马喇湖断裂断距大、延伸广,具有远程推覆特征,沿断层上下盘可能发生相变,这是导致研究区内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含气性东西分带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断裂 保存条件 五峰组—龙马溪组 渝东南地区
下载PDF
强化混凝+气浮+臭氧催化氧化+膜分离+MVR蒸发工艺处理气田开发废水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德敏 张烨 +2 位作者 袁建梅 廖新睿 阚涛涛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8-151,共4页
针对气田开发废水组分复杂、有机污染物浓度高、盐度高、色度高、可生化性差等特点,采用强化混凝+气浮分离+臭氧催化氧化+膜分离+MVR蒸发工艺对气田开发废水进行处理。运行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对气田开发废水降解性能良好,处理效率高,... 针对气田开发废水组分复杂、有机污染物浓度高、盐度高、色度高、可生化性差等特点,采用强化混凝+气浮分离+臭氧催化氧化+膜分离+MVR蒸发工艺对气田开发废水进行处理。运行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对气田开发废水降解性能良好,处理效率高,运行稳定,处理出水COD、氯离子、SS、氨氮、石油类分别为20.5、10.8、9.0、1.5、0.7 mg/L,总去除率分别达到99.77%、99.94%、99.68%、98.73%、99.75%,各项水质指标均优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要求(其中氯离子质量浓度优于《四川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51/190-93)一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田开发废水 强化混凝 臭氧催化氧化 超滤 反渗透 MVR
原文传递
纹层、夹层沉积构造对海相页岩储集空间和储层脆性的影响——以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为例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玉杰 赵迪斐 +3 位作者 卢琪荣 张逸箫 刘静 郭英海 《非常规油气》 2020年第6期33-40,共8页
为研究纹层、夹层对海相页岩储层的影响,通过岩心研究、薄片鉴定、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对纹层、夹层发育层段的岩性、矿物组分、结构、物性以及成因等进行分析,并与页岩基质进行比较,得到如下认识纹层发育层段岩性为砂质、粉... 为研究纹层、夹层对海相页岩储层的影响,通过岩心研究、薄片鉴定、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对纹层、夹层发育层段的岩性、矿物组分、结构、物性以及成因等进行分析,并与页岩基质进行比较,得到如下认识纹层发育层段岩性为砂质、粉砂质、碳酸盐岩等;与页岩基质相比,脆性矿物的含量更高、储层物性更好、孔隙及微裂隙发育尺度更大,说明纹层、夹层可以改变储层的物性、增加微观储集空间,其与页岩孔隙裂隙系统的相互配合改变了页岩气形成后的运聚条件,并增加了地层中脆性矿物的总含量,相比龙马溪组中部,纹层、夹层发育的顶部及新滩组储层脆性矿物总含量增加15%~35%,但以陆源碎屑矿物为主。同时,海相环境中的粉砂质沉积为在非优质页岩储层段进行致密气勘探带来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粉砂质纹层 粉砂质夹层 龙马溪组 物性 脆性矿物
下载PDF
大巴山北缘下寒武统页岩沉积特征及有利相带分析——以紫阳毛坝剖面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烨 余川 +2 位作者 张志平 韦国栋 张华莲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2年第1期107-118,共12页
大巴山北缘下寒武统页岩气钻探显示良好,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该区下寒武统普遍发育了一套暗色页岩层系,但地层非均质性较强,区域上沉积相变较大。对该区下寒武统页岩沉积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其对有机质差异富集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的勘... 大巴山北缘下寒武统页岩气钻探显示良好,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该区下寒武统普遍发育了一套暗色页岩层系,但地层非均质性较强,区域上沉积相变较大。对该区下寒武统页岩沉积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其对有机质差异富集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的勘探开发工作。以紫阳毛坝露头剖面及其实验测试资料为基础,从沉积相划分与对比、沉积模式分析、有利沉积相带分析等3个方面开展研究。将研究区下寒武统划分为次深海裂陷槽盆相、深水陆棚相、浅水陆棚相、台地边缘斜坡相4类沉积亚相;纵向上,水体由深变浅,碳质、硅质含量逐渐降低,黏土质、碳酸盐含量逐渐增高。研究区岚皋—镇坪地层小区下寒武统鲁家坪组下部深水陆棚相发育的暗色泥页岩,厚度大,总有机碳和脆性矿物含量均较高,是优质页岩发育的有利沉积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巴山北缘 下寒武统 沉积模式 页岩气 差异富集
下载PDF
川中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优质储层的形成条件研究
9
作者 周正 李大华 +5 位作者 张烨 陈洪凯 王兴志 廖云平 祁永爱 王宝亮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53-862,共10页
为了弄清川中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优质储层的形成条件,为该区油气的后期勘探和开发布署提供理论支持。以岩心观察、铸体薄片观察、地球化学测试资料、钻井资料和测井资料等生产测试资料为基础,对优质储层的形成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储集... 为了弄清川中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优质储层的形成条件,为该区油气的后期勘探和开发布署提供理论支持。以岩心观察、铸体薄片观察、地球化学测试资料、钻井资料和测井资料等生产测试资料为基础,对优质储层的形成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储集空间是由次生的孔、洞和缝组成,其中,沿藻纹层分布的溶孔、溶洞和溶缝是优质储层。研究表明优质储层是在沉积、成岩和构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藻坪微相是基础,桐湾构造运动提供了必要的有利条件,表生岩溶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地区 震旦系 灯影组 优质储层 形成条件
下载PDF
新形势下省级油气监管工作的思考及建议 被引量:1
10
作者 蒙春 张烨 +3 位作者 陆朝晖 郭晓中 卜小平 文雅萍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1-47,共7页
当前油气监管面临市场主体数量和类型增加、地质和生态环境风险亟需加强管控以及需要往"事中事后监管"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等方向进行监管方式升级的新形势,对省级管理部门进一步发挥监管作用,部省合力开... 当前油气监管面临市场主体数量和类型增加、地质和生态环境风险亟需加强管控以及需要往"事中事后监管"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等方向进行监管方式升级的新形势,对省级管理部门进一步发挥监管作用,部省合力开展油气监管提出了现实要求。省级油气监管长期以来较为被动,参与度低,配合自然资源部每年实施油气督察是其主要内容。虽然目前涉及油气资源的省份均完成了油气督察队伍建立,近年来部分代表省份也以非常规油气为示范主动开展了一些监管工作探索,但省级油气监管仍然存在工作依据不足、未形成规范化的工作体系、缺少开展监管的必要基础资料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造成省级管理部门实施油气督察形式较单一、对矿业权人督促效果不强,油气勘查开采工作推进受限以及油气资源开采所在地人居环境和安全面临较大风险等后果。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加强省级油气监管工作的建议:完善监管网络,促进监管力量重心下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健全全过程监管机制;增强对油气勘查开采工作的政策指导,促进协调服务制度完善;构建省级油气监管诚信体系,落实监管成果使用;加强油气监管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手段提高监管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级监管 油气监管 监管方式 全过程
下载PDF
川渝地区页岩气选区及勘探一体化示范
11
作者 李大华 张烨 +7 位作者 王红岩 姜振学 刘尧文 王锦喜 雷治安 赵群 马勇 张跃磊 《中国科技成果》 2022年第10期28-30,共3页
四川盆地是我国富有机质页岩发育最有利区,已经成为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主战场.2020年7月,川渝两地签署了《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能源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明确"要发挥长宁-威远、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建设的引领作... 四川盆地是我国富有机质页岩发育最有利区,已经成为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主战场.2020年7月,川渝两地签署了《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能源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明确"要发挥长宁-威远、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建设的引领作用,打造川渝天然气千亿产能基地".两地页岩气探究工作正逐渐向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方向迈进.但同时,因盆内外地质条件、地域及勘探主体认识差异,页岩气富集成藏控制认识、页岩储层划分及储层评价方法、选区选层评价方法等均存在不同程度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川渝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协同化发展及技术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渝地区 页岩气成藏 储层划分 储层评价 选区及勘探 精准导向 微地震 一体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