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贡3家三级综合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余建洪 李玉梅 王修全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51-956,共6页
目的:了解自贡地区血流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本地区血流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1-12月自贡地区3家三级综合医院血培养阳性菌株及药敏结果,以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铜绿假单胞... 目的:了解自贡地区血流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本地区血流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1-12月自贡地区3家三级综合医院血培养阳性菌株及药敏结果,以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肺炎链球菌ATCC49619为质控菌,采用WHONET 5.6及SPSS 19.0软件对血流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细菌879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212株(24.1%),革兰氏阴性菌667株(75.9%);临床分布前5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50.7%)、肺炎克雷伯菌(10.2%)、金黄色葡萄球菌(6.5%)、表皮葡萄球菌(3.2%)和肺炎链球菌(2.6%)。携带病原菌患者的年龄及性别分布特点为40岁以上人群占88.5%,男女比例为1.15∶1。常见革兰氏阳性菌的耐药情况显示,未分离出耐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和肺炎链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的检出率分别为15.8%和64.2%;屎肠球菌较粪肠球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更高,其中粪肠球菌对青霉素及氨苄西林耐药率为0,未检出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常见革兰氏阴性菌的耐药情况显示,未分离出耐厄他培南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并且这两种细菌对阿米卡星、头孢替坦、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较低(<10%),这两种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42.2%和24.4%,产ESBLs菌株比不产ESBLs菌株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更高。非发酵菌中鲍曼不动杆菌较铜绿假单胞菌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更高,两者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8.8%和13.6%;未分离出耐阿米卡星及妥布霉素的铜绿假单胞菌。结论:自贡地区血流感染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严重,应加强医院感控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贡地区 血流感染 细菌耐药性 抗菌药物
下载PDF
某三甲医院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月华 颜小平 +1 位作者 江利沙 郝玉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期176-180,共5页
目的了解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医师合理选用抗菌素及控制院内感染、降低细菌耐药性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尿路感染就诊患者尿液标本3802份,采用MicroS... 目的了解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医师合理选用抗菌素及控制院内感染、降低细菌耐药性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尿路感染就诊患者尿液标本3802份,采用MicroScan Walk/Away-40(美国SIEMENS公司)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539株分离菌中革兰阴性菌411株,占比76.25%;革兰阳性菌128株,占比23.75%;其中前5位的菌株416株,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94株(54.55%)、粪肠球菌46株(8.53%)、肺炎克雷伯菌38株(7.05%)、屎肠球菌23株(4.27%)、奇异变形杆菌15株(2.78%)。前5位3种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头孢唑啉及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均>50.00%,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氨曲南和头孢吡肟耐药率均>40.00%,庆大霉素为35.71%,其余均在30.00%以内;肺炎克雷伯菌对复方新诺明耐药性最高为52.63%,其次是头孢唑林为42.11%、头孢噻肟为36.84%、环丙沙星和头孢曲松均为31.58%,其余均在30.00%以内;奇异变形杆菌,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最高为60.00%,其次环丙沙星为53.33%、妥布霉素为46.67%,头孢唑啉、庆大霉素和氨曲南均为33.33%,其余均在30.00%以内。前5位2种革兰阳性菌中,粪肠球菌,对四环素耐药性最高为86.96%,其次红霉素为76.09%、利福平为54.35%,环丙沙星为32.61%、左旋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均为30.43%,其余均在30.00%以内;屎肠球菌,对红霉素、环丙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均为100%,其次青霉素G为95.65%、莫西沙星为91.30%、利福平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均为82.61%、四环素为65.22%,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其中对万古霉素耐药率最低为4.35%,其次为利奈唑胺为5.26%、呋喃妥因为8.70%。结论临床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应加强与实验室合作,重视尿路感染的病原学检查,在选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结合实验室病原学报告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同时遏制细菌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感染 病原菌 病原菌分布 药敏 耐药性 抗菌药物
下载PDF
探讨影响本院检验科凝血功能三项和D-二聚体检验的主要分析前因素及处理措施
3
作者 钟莉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8期1-3,共3页
探究检验科凝血功能三项与D-二聚体项目检验前存在的影响因素及应采用的处理措施。方法 将本院采集的110例凝血功能三项、D-二聚体标本检验不合格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第1次送检与重新送检的结果,并分析出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结... 探究检验科凝血功能三项与D-二聚体项目检验前存在的影响因素及应采用的处理措施。方法 将本院采集的110例凝血功能三项、D-二聚体标本检验不合格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第1次送检与重新送检的结果,并分析出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结果 重新送检的标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D-二聚体检测结果均低于第1次送检标本的结果,血浆纤维蛋白原(FIB)高于第1次送检标本的结果,数据间对比呈明显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分析对比结果可挖掘出影响因素包括药物干扰、采集量、标本采集方法、标本运输过程等方面,应针对这些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而达到提升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科 凝血功能三项 D-二聚体 影响因素 处理措施
原文传递
自贡地区尿培养中分离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余建洪 李玉梅 +3 位作者 王修全 张肃川 陈喻 徐雪梅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9期1084-1090,共7页
目的了解自贡地区泌尿道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自贡地区所有三级综合医院尿培养阳性菌株及药敏结果,采用WHONET5.6及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2063株细菌,其... 目的了解自贡地区泌尿道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自贡地区所有三级综合医院尿培养阳性菌株及药敏结果,采用WHONET5.6及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2063株细菌,其中其中革兰阳性菌占18.5%,革兰阴性菌占81.5%。前5位细菌中,大肠埃希菌排列第一,占53.4%,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9.3%)、屎肠球菌(6.3%)、粪肠球菌(6.2%)和铜绿假单胞菌(4.6%)。前5位分离菌的耐药结果为: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替坦、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及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较低(<5%),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0.4%和35.4%;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及红霉素耐药率高(>90%),但对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及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低(<10%),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为0;而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呋喃妥因及利奈唑胺耐药率低(<5%),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铜绿假单胞菌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其中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16.0%,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为3.2%。不同性别间病原菌谱特点为:男性中前5位细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屎肠球菌,而女性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和奇异变形菌。病原菌的年龄分布以71~80岁和61~70岁为主,未成年组前3位细菌为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而成年组和老年组前3位细菌均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粪肠球菌。不同性别间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氨曲南、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无性别差异(P>0.05)。结论自贡地区泌尿道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患者的病原菌谱及耐药谱存在差异。本地区屎肠球菌耐药严重,应尽早目标性抗感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贡地区 泌尿道感染 尿培养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自贡地区HBV基因BCP区1762/1764及前C区1896位点突变与HBV相关性肝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邱顺华 张德文 刘勇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自贡地区乙肝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BCP区1762/1764及前C区1896位点的突变情况,探讨其与HBV相关性肝癌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8年6月141例经本院确诊的乙肝性相关疾病患者血清标本(HBV DNA≥103IU/mL):慢性乙肝(... 目的通过分析自贡地区乙肝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BCP区1762/1764及前C区1896位点的突变情况,探讨其与HBV相关性肝癌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8年6月141例经本院确诊的乙肝性相关疾病患者血清标本(HBV DNA≥103IU/mL):慢性乙肝(CHB组)50例、肝硬化(LC组)45例、肝癌(HCC组)46例,并收集临床相关资料。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的HBV DNA水平,多通道荧光PCR法检测HBV基因型,然后采用ARMS-PCR法检测HBV基因BCP区1762/1764及前C区1896突变情况。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CC组和CHB组在e抗原阳性率、HBV DNA水平及HBV DNA>105IU/mL方面对比发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和LC组在e抗原阳性率方面比较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BV DNA水平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女性乙肝患者HBV基因BCP区1762/1764位点突变率分别为67.0%、57.1%(P>0.05),前C区1896位点突变率分别为61.6%、66.7%(P>0.05)。HCC组患者、LC组患者、CHB组患者的HBV基因BCP区1762/1764突变率分别为91.3%、84.4%、22%,HCC组与CH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CC组与L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基因前C区1896突变率分别为84.8%、62.2%、42.0%,HCC组与CHB组、L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患者的HBV基因前C区1896和BCP区1762/1764位点同时突变率为78.3%,要高于LC组和CH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基因型方面比较,无论是基因B型还是C型的乙肝相关患者,疾病进程较重(HCC组、LC组)的受试者携带BCP区1762/1764突变型或前C区1896突变型的比例都要高于慢性乙肝患者(CHB组)。结论自贡地区HBV基因BCP区1762/1764和前C区1896突变率高,无性别和基因型差异,其中HBV基因BCP区1762/1764位点和前C区1896位点联合突变与HBV相关性HCC发生可能存在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BCP区1762/1764 前C区1896 乙肝相关性肝癌
下载PDF
自贡地区女性15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邱顺华 金李芬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421-423,共3页
目的了解自贡地区15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基因型感染的分布情况,为自贡地区HR-HP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371例宫颈分泌物标本采用多通道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5种HR-HPV基因亚型,分析不同年龄段女性HR-HPV感... 目的了解自贡地区15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基因型感染的分布情况,为自贡地区HR-HP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371例宫颈分泌物标本采用多通道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5种HR-HPV基因亚型,分析不同年龄段女性HR-HPV感染情况。结果 371例临床标本中共检出阳性56例,检出率15.09%;单一HR-HPV基因亚型感染41例(11.05%),复合感染15例(4.04%);其中HPV16、52、58、18是最常见的高危型,检出率分别为5.93%、3.23%、2.96%、2.43%。HR-HPV感染自贡女性人群的年龄分布以18~<50岁年龄段为主,其中18~<30岁年龄段的女性人群检出率最高(19.30%),高于其余年龄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贡地区15种HR-HPV感染有年轻化趋势,HR-HPV基因型检测对于自贡地区HR-HPV感染的诊疗、预防性疫苗的使用及宫颈癌的早期干预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型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乙脑/寨卡病毒嵌合减毒活疫苗的构建与评价
7
作者 罗月 黄荣 +6 位作者 陈岚 贺雅静 陈晨 谭宁 杨航 袁磊 杨健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5,共10页
为构建乙脑/寨卡嵌合病毒减毒活疫苗候选株并评估其安全性及免疫保护作用,将寨卡病毒FSS13025株和PRVABC59株的prM/E基因分别替换至乙脑病毒疫苗株的相应区域,构建乙脑寨卡嵌合病毒全长感染性克隆,体外转录获得病毒RNA,并电转染入BHK-2... 为构建乙脑/寨卡嵌合病毒减毒活疫苗候选株并评估其安全性及免疫保护作用,将寨卡病毒FSS13025株和PRVABC59株的prM/E基因分别替换至乙脑病毒疫苗株的相应区域,构建乙脑寨卡嵌合病毒全长感染性克隆,体外转录获得病毒RNA,并电转染入BHK-21细胞拯救获得ChimZIKV(13025)和ChimZIKV(59)两株嵌合病毒。酶切、免疫荧光及测序结果显示,感染性克隆构建正确且嵌合病毒拯救成功;蚀斑实验发现与亲本株相比,嵌合病毒的蚀斑直径变小(P<0.01);生长曲线显示,嵌合病毒在BHK-21和C6/36细胞中的增殖能力弱于乙脑疫苗株;细胞毒性检测发现嵌合病毒对传代细胞的毒性弱于乙脑疫苗株(P<0.01);嵌合病毒对小鼠表现出低神经侵袭力与较高的脑内神经毒力;ChimZIKV(13025)和ChimZIKV(59)免疫小鼠可产生较高的中和抗体效价,免疫雌鼠后,新生乳鼠对寨卡野毒株PRVABC59的攻击保护率分别为95%和89%,且在乳鼠体内检测不到病毒血症。本研究结果表明嵌合病毒ChimZIKV(13025)和ChimZIKV(59)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较低的神经侵袭力,免疫雌鼠后可对新生乳鼠提供较强的保护力,但对小鼠仍有一定的脑内神经毒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病毒 乙型脑炎病毒 寨卡病毒 免疫原性 神经毒力 神经侵袭力
下载PDF
化学发光法联合酶联免疫法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龙林会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12期84-85,88,共3页
探讨化学发光法联合酶免疫法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收治120例疑似乙肝患者,均接受化学发光法及酶联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 探讨化学发光法联合酶免疫法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收治120例疑似乙肝患者,均接受化学发光法及酶联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五项指标进行测定,对比两种检测方法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等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检出率。 结果:化学发光法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阳性检出率均高于酶联免疫法,其中化学发光法HBeAb阳性检出率(24.17%)远远高于酶联免疫法8.33%(P<0.01),HBsAg阳性检出率(52.50%)高于酶联免疫法(40.83%),对比P<0.05,HBeAg、HBcAb、HBsAb三项指标两种检测法阳性检出率差异不显著(P>0.05);化学发光法检测最低浓度0.1ng/mL低于酶联免疫法检测最低浓度0.5ng/mL。结论:化学发光法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各指标阳性检出率较高,但酶联免疫法检验更为快捷在大批量标本检测中更为实用。化学发光法联合酶联免疫法可更好地提升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速率与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法 乙型肝炎 血清学检验 应用效果
原文传递
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法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陈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12期81-83,共3页
探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收治原发性肝癌患者45例为实验组,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45例作为对照组,以化学发光免疫法对两组肿瘤生物标志物进行检查,分析肿瘤生物标志物中... 探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收治原发性肝癌患者45例为实验组,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45例作为对照组,以化学发光免疫法对两组肿瘤生物标志物进行检查,分析肿瘤生物标志物中化学发光免疫法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AFU、GGT、CHE、SF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对比P<0.05;实验组AFU、GGT、CHE、SF水平皆高于对照组,对比P<0.01,差异显著。结论:以化学发光免疫法对肿瘤生物标志物进行检查,可较好地分析各项肿瘤生物标志物的水平,将其与健康人群加以区分,可为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有效依据,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生物标志物 化学发光免疫法 应用 效果
原文传递
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的临床检验与质量控制方法及应用价值
10
作者 郝玉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10期7-8,11,共3页
分析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检验病原性细菌中应用质量控制方法及价值。方法:以100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1000份痰标本为例,(时间为2020年05月-2021年01月之间)将1000例按照不同干预分为2组(各组500例)。对比组开展常规临床检验,实验组基于前... 分析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检验病原性细菌中应用质量控制方法及价值。方法:以100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1000份痰标本为例,(时间为2020年05月-2021年01月之间)将1000例按照不同干预分为2组(各组500例)。对比组开展常规临床检验,实验组基于前组上应用质量控制。比较2组不同病原菌及不同培养基的检验阳性率及总满意率。结果:2组对比不同病原菌及不同培养基的检验阳性率及总满意率等数据后显示实验组均更高,组间达到统计差异要求(P<0.05)。结论: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检验病原性细菌中应用质量控制效果显著,可提升检验阳性率,以有效检出病原菌,从而为疾病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可做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临床检验 病原性细菌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及耐药性研究
11
作者 郝玉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8期156-159,共4页
分析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及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细菌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采集新鲜粪便样本对其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并通过药敏试验... 分析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及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细菌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采集新鲜粪便样本对其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并通过药敏试验明确主要病原微生物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结果 80例患儿粪便样本中共培养出69株病原菌,其中以志贺菌、沙门菌两种菌属最为常见,二者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最高,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性均存在较大差异。结论 小儿细菌性腹泻临床多表现为便质改变、发热等症状,部分可存在恶心呕吐、腹痛或脱水症状;患儿感染的病原菌类型较多,其中最为常见的主要是志贺菌、沙门菌,二者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均无明显差异,且相比之下,两种病原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最高,对氨苄西林耐药性最高,但为保证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在临床实践中仍需在明确患儿具体感染类型并进行相关药敏试验后选择适应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细菌性腹泻 症状表现 病原微生物检验 耐药性
原文传递
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及病原菌耐药性研究
12
作者 郝玉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9期4-6,共3页
通过分析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相关因素以及病原菌耐药情况的方式来了解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方法,实现对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通过收集608例患者微生物标本资料的方式,采用回顾性分析以及统计检测报告,了解微生物检验质... 通过分析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相关因素以及病原菌耐药情况的方式来了解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方法,实现对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通过收集608例患者微生物标本资料的方式,采用回顾性分析以及统计检测报告,了解微生物检验质量影响因素以及对应的病原菌耐药性情况。结果 对微生物检验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质量检验人员的操作水平以及标本采集保存时间和使用的检测方法等;病原菌耐药性方面,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阴性菌对于喹诺酮类药物、头孢类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对于红霉素、喹诺酮类和β一内酰胺类药物具有较高耐药性。结论 在明确对微生物检验质量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之后,提前进行预防和妥善处理,减少对微生物检验质量产生的干扰,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范。结合微生物耐药性,为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合理指导,保证用药科学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检验质量 影响因素 病原菌耐药性
原文传递
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细菌耐药性监测的应用
13
作者 郝玉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9期1-3,共3页
研究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细菌耐药性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于2020.10-2021.10月,1年内送检的97株非重复性病原菌检测样本,分别使用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林、万古霉素对每株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 检出肺炎链球菌3... 研究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细菌耐药性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于2020.10-2021.10月,1年内送检的97株非重复性病原菌检测样本,分别使用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林、万古霉素对每株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 检出肺炎链球菌31株、葡萄球菌27株、大肠埃希菌21株、克雷伯杆菌18株,检测肺炎链球菌耐药性为45.16%、葡萄球菌耐药性为37.04%、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为33.33%、克雷伯杆菌耐药性为22.22%。结论 临床微生物检验通过监测细菌耐药性,可以根据检测结果指导制定抗生素治疗方案,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微生物检验 细菌耐药性 监测 研究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及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意义及其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钟莉华 张德文 +2 位作者 朱喜丹 刘霞 胡家业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116-120,共5页
目的探讨粪便Syndecan-2(SDC2)甲基化与肠道菌群失调在结直肠癌(CRC)中的意义。方法将70例CRC患者(CRC组)、65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CAP)患者(CAP组)及5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粪便DNA SDC2甲基化与肠道菌群失调情况,... 目的探讨粪便Syndecan-2(SDC2)甲基化与肠道菌群失调在结直肠癌(CRC)中的意义。方法将70例CRC患者(CRC组)、65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CAP)患者(CAP组)及5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粪便DNA SDC2甲基化与肠道菌群失调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定量分析粪便菌群,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CRC患者粪便SDC2甲基化与其定量分析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在分析粪便菌群中的稳定性及特异性良好,CRC组粪便SDC2甲基化阳性率及肠道菌群失调率均高于对照组与CAP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CRC组及CAP组有益菌定量分析水平降低,CRC组肠道菌群中有害菌水平上升(P<0.05)。CRC患者粪便SDC2甲基化与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定量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大肠杆菌、粪肠球菌以及脆弱拟杆菌定量分析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CRC患者存在明显的肠道菌群紊乱表现及高水平SDC2甲基化阳性率,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影响SDC2甲基化参与CRC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SDC2甲基化 肠道菌群失调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老年人细菌性肺炎与肺癌的鉴别诊断及指导用药中的价值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德文 何倩 龙林会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9期2728-2729,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对老年人细菌性肺炎与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以及在指导用药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该院呼吸内科、胸外科收治的细菌性肺炎老年患者50例和肺癌老年患者40例,以及100例健康对照者作为研...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对老年人细菌性肺炎与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以及在指导用药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该院呼吸内科、胸外科收治的细菌性肺炎老年患者50例和肺癌老年患者40例,以及100例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血清PCT水平,同时规范采集晨痰标本进行痰培养及药敏试验;对50例细菌性肺炎患者选用二代或三代头孢菌素治疗7d后再次检测血清PCT。结果细菌性肺炎组治疗前、细菌性肺炎组治疗7d后及肺癌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分别为(9.960±8.540)、(2.420±1.280)、(0.346±0.300)ng/mL,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027±0.010)ng/mL(P<0.05)。细菌性肺炎组治疗前与肺癌组比较,血清PCT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患者治疗7d后与治疗前比较,血清PCT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细菌性肺炎患者痰培养阳性21例,阳性率为42.0%,这21例痰培养阳性的细菌性肺炎患者治疗前血清PCT水平明显升高,为(17.620±8.460)ng/mL。药敏试验显示,分离出的1株铜绿假单胞菌为多重耐药菌,对头孢菌素类药物耐药。结论血清PCT检测对老年人细菌性肺炎与肺癌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联合血清PCT及病原学检测对指导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细菌性肺炎 肺癌 抗菌药物
下载PDF
循环酶法测定高血压、冠心病和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德文 邱顺华 龙林会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9期2538-2539,共2页
目的探讨循环酶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在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首先收集我院确诊的各50例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者、脑梗死患者及5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标本。采用循环酶法在贝克曼全自动生化仪AU5800上测... 目的探讨循环酶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在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首先收集我院确诊的各50例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者、脑梗死患者及5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标本。采用循环酶法在贝克曼全自动生化仪AU5800上测定血清Hcy浓度。结果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3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分别为(18.55±11.54)μmol/L、(24.37±10.49)μmol/L、(17.10±8.46)μmol/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Hcy水平[(9.52±2.24)μmol/L](P<0.01);冠心病组比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cy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环酶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对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治疗、疗效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酶法 半胱氨酸 高血压 冠心病 脑梗死
下载PDF
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血清中炎症介质及氧化应激介质含量差异的比较 被引量:16
17
作者 郝玉清 陈芳 +1 位作者 江利沙 霍为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2期3165-3168,共4页
目的:比较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血清中炎症介质及氧化应激介质含量的差异。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4月在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断为血流细菌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培养及菌种鉴定结果分为革兰阳性组和革兰阴性组,... 目的:比较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血清中炎症介质及氧化应激介质含量的差异。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4月在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断为血流细菌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培养及菌种鉴定结果分为革兰阳性组和革兰阴性组,测定血清中炎症介质PCT、IL-1β、IL-6、sTREM-1、TNF-α、NGAL、SAA、HPT、hs-CRP及氧化应激介质MDA、AOPP、TAC、CAT、SOD的含量。结果:革兰阴性组患者血清中PCT、IL-1β、IL-6、sTREM-1、TNF-α、NGAL、SAA、HPT、hs-CRP、MDA、AOPP的含量显著高于革兰阳性组,TAC、CAT、SOD的含量显著低于革兰阳性组。结论: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血清中炎症介质及氧化应激介质的变化较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反应
下载PDF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N末端B型利钠肽同时检测在急性心力衰竭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修全 童玲 赵晓君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同时检测N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9月在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明确诊断为急性HF的患者138例(HF组);选... 目的探讨同时检测N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9月在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明确诊断为急性HF的患者138例(HF组);选择同期在心血管内科就诊,有相似症状但最终排除HF的60名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同时检测两组患者发病3h内和3h后的血清NT-proBNP和血清H-FABP水平。结果在发病3h内,HF组NT-proBNP水平为(345.00±29.84)pg/mL,H-FABP水平为(42.26±20.23)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NT-proBNP水平:(46.00±22.62)pg/mL,H-FABP水平:(5.03±1.47)ng/mL;同时检测NT-proBNP和H-FABP的阳性率为98.55%,敏感度为95.23%,特异性为99.12%,诊断符合率为99.87%,阳性预示值为98.27%,阴性预示值为99.99%,明显高于单独检测NT-proBNP的91.30%,90.13%,98.99%,99.10%,97.13%,99.00%和H-FABP的95.23%,84.11%,94.62%,90.96%,93.02%,89.6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力衰竭早期(3h内),同时检测H-FABP和NT-proBNP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敏感度及阴性预示值,有利于提高急性HF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N末端B型利钠肽 检测
下载PDF
血清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检测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9
作者 龙林会 王东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2期1592-1593,共2页
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早期诊治对挽救濒死心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心肌损伤早期标志物的检测十分重要。本文就血清心肌酶谱与心肌肌钙蛋白(cTn)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心肌酶谱 肌钙蛋白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德文 刘勇 +1 位作者 龙林会 童玲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7年第3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以及PCT检测对CRF合并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我院肾病内科临床确诊的单纯CRF患者50例、并发细菌性肺炎CRF患者50例及同期健康者50例。采用化学...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以及PCT检测对CRF合并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我院肾病内科临床确诊的单纯CRF患者50例、并发细菌性肺炎CRF患者50例及同期健康者50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测定血清PCT浓度。结果 CRF组、并发细菌性肺炎CRF组PCT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并发细菌性肺炎CRF组患者PCT水平显著高于CRF组(P<0.05)。血清PCT诊断CRF并发细菌性肺炎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94%、90%、90.4%、93.75%和92%。结论 CRF患者PCT水平升高,PCT检测对CRF并发细菌感染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可以指导CRF并发细菌感染者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抗生素滥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慢性肾衰竭 细菌性肺炎 抗生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