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三甲医院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月华 颜小平 +1 位作者 江利沙 郝玉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期176-180,共5页
目的了解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医师合理选用抗菌素及控制院内感染、降低细菌耐药性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尿路感染就诊患者尿液标本3802份,采用MicroS... 目的了解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医师合理选用抗菌素及控制院内感染、降低细菌耐药性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尿路感染就诊患者尿液标本3802份,采用MicroScan Walk/Away-40(美国SIEMENS公司)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539株分离菌中革兰阴性菌411株,占比76.25%;革兰阳性菌128株,占比23.75%;其中前5位的菌株416株,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94株(54.55%)、粪肠球菌46株(8.53%)、肺炎克雷伯菌38株(7.05%)、屎肠球菌23株(4.27%)、奇异变形杆菌15株(2.78%)。前5位3种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头孢唑啉及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均>50.00%,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氨曲南和头孢吡肟耐药率均>40.00%,庆大霉素为35.71%,其余均在30.00%以内;肺炎克雷伯菌对复方新诺明耐药性最高为52.63%,其次是头孢唑林为42.11%、头孢噻肟为36.84%、环丙沙星和头孢曲松均为31.58%,其余均在30.00%以内;奇异变形杆菌,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最高为60.00%,其次环丙沙星为53.33%、妥布霉素为46.67%,头孢唑啉、庆大霉素和氨曲南均为33.33%,其余均在30.00%以内。前5位2种革兰阳性菌中,粪肠球菌,对四环素耐药性最高为86.96%,其次红霉素为76.09%、利福平为54.35%,环丙沙星为32.61%、左旋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均为30.43%,其余均在30.00%以内;屎肠球菌,对红霉素、环丙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均为100%,其次青霉素G为95.65%、莫西沙星为91.30%、利福平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均为82.61%、四环素为65.22%,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其中对万古霉素耐药率最低为4.35%,其次为利奈唑胺为5.26%、呋喃妥因为8.70%。结论临床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应加强与实验室合作,重视尿路感染的病原学检查,在选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结合实验室病原学报告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同时遏制细菌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感染 病原菌 病原菌分布 药敏 耐药性 抗菌药物
下载PDF
评估危重患者限制性输血的临床结果 被引量:8
2
作者 徐晓玲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293-295,314,共4页
目的评估危重患者限制性输血的临床结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1月1日于本院ICU病房治疗成年患者167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于ICU病房停留时间超过3d;排除标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缺血性脑卒中、急性出血、既往输血史和孕妇... 目的评估危重患者限制性输血的临床结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1月1日于本院ICU病房治疗成年患者167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于ICU病房停留时间超过3d;排除标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缺血性脑卒中、急性出血、既往输血史和孕妇病例。限制性输血适应症指血红蛋白含量≤7g/d的病例。结果 APACHE II评分为28.9±6.5,基线血红蛋白含量(10.6±2.2)g/dl。进入ICU第28d,血红蛋白含量为(8.2±1.3)g/dl,较进入前显著降低(P<0.001)。59例予输血治疗,接受输血患者病死率(61.1%)显著高于未接受输血患者(48.6%)(P=0.03)。对于危重患者,输血是一个独立的死亡危险因子(P=0.011;OR:2.67;95%CI:1.25-5.69)。输血组重症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较非输血组延长(20d比8d,P<0.001;24d比14d,P=0.002)。结论危重患者血红蛋白减少会延长重症监护时间,输血可以导致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输血 重症监护 住院死亡率 发病率
下载PDF
洗涤红细胞输注联合血液置换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徐晓玲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8年第6期815-817,870,共4页
目的探讨洗涤红细胞输注联合血液置换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输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间收治的AIHA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研究组给予洗涤红细胞输注联合血液置换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 目的探讨洗涤红细胞输注联合血液置换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输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间收治的AIHA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研究组给予洗涤红细胞输注联合血液置换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洗涤红细胞输注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4.29%(33/35)和74.29%(26/3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71%和11.4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胆红素、网织红细胞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红蛋白、红细胞水平均明显升高,胆红素和网织红细胞水平明显降低,其中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洗涤红细胞联合输注血液置换治疗AIHA临床效果显著,患者血液各项指标恢复明显,安全可靠,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洗涤红细胞输注 血液置换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指导合理输血的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徐晓玲 《黑龙江医学》 2018年第1期57-58,共2页
目的分析实施血栓弹力图指导合理输血,保障其工作有效性。方法研究对象采取四川省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需要进行输血的患者7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选择输血成分及分量应根据血常规和凝血四项结果,而观察组在... 目的分析实施血栓弹力图指导合理输血,保障其工作有效性。方法研究对象采取四川省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需要进行输血的患者7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选择输血成分及分量应根据血常规和凝血四项结果,而观察组在选择输血成分及分量应根据血常规和血栓弹力图结果,比较两组的效果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输血量相比于观察组患者的输血量较大,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相比于观察组较多,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死亡率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死亡率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临床上,血栓弹力图不仅应用在合理输血、成分输血上具有一定的效果,同时,还能够很好的指导如何避免过度出血,在临床上具有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合理输血 有效性
下载PDF
临床输血申请单免疫学检测指标填写结果审核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徐晓玲 《现代医药卫生》 2013年第13期2017-2018,共2页
目的了解受血者临床输血申请单输血前免疫学检测指标填写结果的正误性,分析存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因输血引起的相关医疗纠纷。方法回顾性审核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临床输血申请单11 084份,对免疫学检测指标填写结果错误项目进行... 目的了解受血者临床输血申请单输血前免疫学检测指标填写结果的正误性,分析存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因输血引起的相关医疗纠纷。方法回顾性审核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临床输血申请单11 084份,对免疫学检测指标填写结果错误项目进行统计。结果 11 084份临床输血申请单中免疫学检测指标填写错误共135份,占1.22%,正确10 949份,占98.78%。结论审核临床输血申请单免疫学检测指标填写结果的正误性,找出存在问题,持续整改,提高医务工作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有利于防范输血医疗纠纷的发生,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书写 合格鉴定 免疫学指标 临床输血申请单
下载PDF
非技术原因致受血者输血前指标漏查分析与对策
6
作者 徐晓玲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288-288,I0001,共2页
因输血引发的医疗纠纷并不少见,输血的安全性一方面是指血液制剂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是指医院规范安全用血,受血者输血前指标的检测。为了解受血者输血前指标检测的完整性,同时排除检验技术质量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对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 因输血引发的医疗纠纷并不少见,输血的安全性一方面是指血液制剂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是指医院规范安全用血,受血者输血前指标的检测。为了解受血者输血前指标检测的完整性,同时排除检验技术质量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对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受血者的输血前指标检测情况进行了统计,现将其漏查情况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前 受血者 技术原因 医疗纠纷 输血管理 质量因素 临床用血管理 情况分析 输血科 医疗质量
下载PDF
输血检验流程优化降低检验差错事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徐晓玲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19期165-166,共2页
目的针对输血检验流程优化对降低检验差错事故的效果展开分析。方法本研究选取120例输血患者,随机分成应用常规输血检验的对照组(60例),以及应用优化输血检验流程的研究组(60例),比较两组检验差错事故发生情况。结果通过实施不同方式的... 目的针对输血检验流程优化对降低检验差错事故的效果展开分析。方法本研究选取120例输血患者,随机分成应用常规输血检验的对照组(60例),以及应用优化输血检验流程的研究组(60例),比较两组检验差错事故发生情况。结果通过实施不同方式的输血检验流程以后,研究组患者出现输血性疾病1例(1.67%)、输血反应1例(1.67%)、医患矛盾1例(1.67%),不良事故发生率为5.01%;对照组患者出现输血性疾病5例(8.33%)、输血反应6例(10.00%)、医患矛盾9例(15.00%),不良事故发生率为33.33%,经比较研究组均少于对照组(χ2=10.62,P<0.05)。结论实施优化输血检验流程的举措,能够有效减少不必要的差错事故,确保患者的安全,并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检验 优化流程 降低差错 效果观察
下载PDF
红细胞悬液与血浆不同比例输注对急性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纤溶功能及血栓弹力图监测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26
8
作者 刘念 徐晓玲 舒会英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1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时,红细胞悬液与血浆不同比例输注对急性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纤溶功能及血栓弹力图(TEG)监测结果的影响。方法荣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需要大量输血的患者,按入院24 h内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与红细胞悬液(SRBC)的比例,...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时,红细胞悬液与血浆不同比例输注对急性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纤溶功能及血栓弹力图(TEG)监测结果的影响。方法荣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需要大量输血的患者,按入院24 h内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与红细胞悬液(SRBC)的比例,以100 ml∶1U为比例单位,将患者分为低比例组(FFP∶SRBC=1∶3,n=32)、中比例组(FFP∶SRBC=1∶2,n=43)和高比例组(FFP∶SRBC=1∶1,n=45);比较三组一般资料、凝血功能、纤溶功能及血栓弹力图(TEG)监测结果。结果输血1 d后,中比例组和高比例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低于低比例组,蛋白C(PC)、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反应时间(R)、切线与水平夹角(α-Angle)及最大振幅(MA)均高于低比例组(P<0.05);高比例组D-D显著高于低比例组,FIB和MA高于中比例组(P<0.05)。结论输注时提高血浆浓度可有效改善急性创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及纤溶功能,同时改善TEG的监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急性创伤患者 凝血功能 纤溶功能 血栓弹力图
下载PDF
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困难1例报道 被引量:2
9
作者 徐晓玲 黄琳珊 《现代医药卫生》 2014年第22期3514-3514,共1页
准确的交叉配血是临床安全输血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疾病的影响,血清学抗原抗体的复杂性,冷凝集素、自身抗体、同种抗体的存在,给交叉配血、血型鉴定带来困扰,导致输血困难[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体内可能产生的温... 准确的交叉配血是临床安全输血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疾病的影响,血清学抗原抗体的复杂性,冷凝集素、自身抗体、同种抗体的存在,给交叉配血、血型鉴定带来困扰,导致输血困难[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体内可能产生的温抗体、冷抗体、兼有温冷抗体的情况可影响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困难[2]。因此输血实验室要根据临床资料,补充试验、检测结果并进行正确分析,确保输血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系统 红细胞 凝集素类 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 输血 病例报告
下载PDF
检测产后大出血患者D-二聚体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颜小平 黄波 黄琳珊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7期2633-2634,共2页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产后大出血患者D-二聚体(D-D)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该院19例产后大出血患者连续监测产前及产后1、2、4、8、24h血浆D-D、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将患者产前PT、APTT...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产后大出血患者D-二聚体(D-D)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该院19例产后大出血患者连续监测产前及产后1、2、4、8、24h血浆D-D、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将患者产前PT、APTT、PLT、D-D的平均值作为对照组,产后PT、APTT、PLT、D-D的平均值作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D-D的浓度升高最快,产后1h[(6.77±3.71)μg/mL]明显高于对照组[(0.63±0.16)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h达到峰值[(45.51±10.30)μg/mL],然后随治疗其水平逐渐下降,但8h[(16.90±4.66)μg/mL]、24h[(4.30±0.62)μg/mL]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LT下降但APPT、PT升高,其变化趋势、敏感性相对较差。结论动态监测D-D的水平变化,可作为评价疗效及判断预后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产后大出血 监测
下载PDF
产后大出血患者治疗中D-二聚体监测
11
作者 颜小平 黄波 黄琳珊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5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的:动态监测D-二聚体水平,探讨其在产后大出血患者临床诊疗中的意义。方法:对19例产后大出血患者连续监测产前、产后1h、2h、4h、8h、24h的血浆D-二聚体、PT、APTT、PLT等指标,了解其峰值水平和持续时间,以及峰值下降的变化趋势。以... 目的:动态监测D-二聚体水平,探讨其在产后大出血患者临床诊疗中的意义。方法:对19例产后大出血患者连续监测产前、产后1h、2h、4h、8h、24h的血浆D-二聚体、PT、APTT、PLT等指标,了解其峰值水平和持续时间,以及峰值下降的变化趋势。以患者产前PT、APTT、PLT、D-二聚体的平均值为对照组,产后大出血后连续监测PT、APTT、PLT、D-二聚体的平均值为观察组,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动态观察组D-二聚体的浓度最先升高,自产后1h开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4h达到峰值,随着治疗逐渐下降,但8h、24h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其变化趋势最敏感;随后PLT下降及APPT、PT升高,其变化趋势、敏感性相对较差。结论:动态监测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可以作为产后大出血诊疗时评价疗效及判断预后的较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产后大出血 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