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及危险因素
1
作者 汤晓菲 李永红 +5 位作者 丁秋玲 孙卓 张阳 王育梅 田美伊 刘坚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9-283,共5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航天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2015年5月至2021年9月住院RA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伴...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航天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2015年5月至2021年9月住院RA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伴随疾病、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凝血、炎症指标、类风湿因子、抗心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及治疗方案等,并根据是否发生DVT将患者进行分组,应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卡方检验筛选RA患者发生DVT的相关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RA患者发生DVT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RA患者322例,DVT发病率为9.6%(31/322);DVT组患者的中位年龄、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 using 28 joints, DAS28)-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高于无DVT组[64(54,71)岁vs. 50(25,75)岁,P<0.001;5.2(4.5,6.7)vs. 4.5(4.5,5.0),P<0.001];DVT组患者高血压、慢性肾脏病、3个月内骨折或手术史、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高于无DVT组(P均<0.001);DVT组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低于无DVT组(P=0.009,P=0.004),而D-二聚体水平及类风湿因子阳性率高于无DVT组(P<0.001);DVT组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率高于无DVT组(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93,P<0.001)、慢性肾脏病(OR=7.955,P=0.005)、3个月内骨折或手术史(OR=34.658,P=0.002)、DAS28-ESR(OR=1.475,P=0.009)以及激素的使用(OR=5.916,P=0.003)是RA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A患者DVT发病率明显增高,除年龄、慢性肾脏病、3个月内骨折或手术史等传统危险因素外,DAS28-ESR增高和激素的使用也是RA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栓塞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疾病伴发耶氏肺孢子菌肺炎六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王荣荣 张阳 刘坚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57-159,163,共4页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 AD)伴发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jirovecii pneumonia, PJP)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3年5月航天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6例PJP患者的临...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 AD)伴发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jirovecii pneumonia, PJP)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3年5月航天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6例PJ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6~84岁,病程1~336个月,均使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 GC)及免疫抑制剂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PJP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为发热、憋喘等;实验室结果提示,CD4^(+)淋巴细胞减少、乳酸脱氢酶升高、低氧血症等。6例患者经联磺甲氧苄啶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复查胸部CT双肺病灶吸收好转。结论 使用GC、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淋巴细胞减少、年龄和肺部疾病等都是AD伴发PJP的高危因素,因其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病死率较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临床高度怀疑而暂时不能确诊时,应立即开始经验性治疗。此外,对高危人群应考虑使用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进行预防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耶氏肺孢子菌肺炎 临床特点 治疗 预防
原文传递
膝类风湿关节炎与骨关节炎的MRI及超声表现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汤晓菲 丁秋玲 +3 位作者 孙鹏飞 佟颖 于孟学 刘坚 《北京医学》 CAS 2019年第7期538-541,共4页
目的总结中晚期活动性膝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及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的MRI及超声表现。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10月于航天中心医院住院的中晚期活动性膝RA患者30例和症状性膝OA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行... 目的总结中晚期活动性膝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及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的MRI及超声表现。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10月于航天中心医院住院的中晚期活动性膝RA患者30例和症状性膝OA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行膝关节MRI及超声检查,分析两组膝关节滑膜、骨髓水肿、关节软骨及半月板等病变的差异。结果 MRI检查显示,RA组膝关节滑膜炎发生率显著高于OA组(86.7%比25.0%, P <0.05),髌骨、股骨及胫骨骨髓病变程度均显著高于OA组(P <0.05);两组半月板、软骨病变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膝关节超声检查显示,RA组滑膜平均厚度显著高于OA组[(5.4±2.3)mm比(2.6±1.3)mm,P <0.05],滑膜增厚及滑膜内血流信号丰富程度均显著高于OA组(P <0.05)。结论膝关节MRI及超声对中晚期活动性膝RA及OA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尤其是滑膜炎及骨髓水肿程度的判断对RA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类风湿关节炎 骨关节炎 磁共振成像 超声
原文传递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干眼特征与其活动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郝晓琳 刘坚 +3 位作者 朱婧 宿梦苍 丁秋玲 张仲臣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第8期48-53,共6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干眼的发病特点,并对干眼的严重程度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以期对类风湿关节炎干眼的发病机制能有进一步的了解,进而对类风湿关节炎干眼提供诊疗帮助。方法收集笔者医院风湿免疫科... 目的本研究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干眼的发病特点,并对干眼的严重程度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以期对类风湿关节炎干眼的发病机制能有进一步的了解,进而对类风湿关节炎干眼提供诊疗帮助。方法收集笔者医院风湿免疫科经临床确诊的2014年3月~2016年12月住院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干眼患者48例,同期就诊于眼科门诊的非类风湿关节炎干眼患者(单纯干眼组)50例和正常志愿者50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行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问卷评分、泪液分泌试验Ⅰ(schirmerⅠtest,SⅠt)、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角膜荧光染色(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FL)干眼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并同时采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等类风湿活动度相关的指标。依据干眼BUT、SⅠt、FL客观检测指标,对干眼严重程度分级,对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强度分级采用DAS28积分方法。对研究对象间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活动度指标、干眼指标、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活动度强度与干眼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间OSDI、SⅠt、BUT、FL的检查结果比较,类风湿关节炎干眼组、单纯干眼组SⅠt、BUT低于正常对照组,OSDI、FL高于正常对照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关节炎干眼组与单纯干眼组比较,BUT低于单纯干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高于单纯干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DI、SⅠt类风湿关节炎干眼组与单纯干眼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风湿活动性指标ESR、CRP、RF检查结果比较,单纯干眼组、正常对照组ESR、CRP、RF低于类风湿关节炎干眼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干眼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关节炎干眼组中BUT与ESR、CRP、RF均呈负相关(P<0.05),FL与ESR、CRP、RF均呈正相关(P<0.05),SⅠt、OSDI与ESR、CRP、RF无相关性(P>0.05);类风湿关节炎组疾病活动度强度与干眼指标BUT呈负相关(P<0.05),与FL呈正相关(P<0.05),与SⅠt、OSDI无相关性(P>0.05);类风湿关节炎组干眼的严重程度与类风湿活动指标ESR、CRP、RF呈正相关(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干眼患者较单纯干眼患者干眼症状重,推断类风湿关节炎干眼与单纯干眼可能存在不同的致病机制;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越高,干眼的症状越重,推测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可能影响干眼的严重程度。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活动度与干眼症状的严重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推测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干眼症状检查,可以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与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干眼 发病特点 活动度 相关性
下载PDF
高压氧疗在结缔组织病相关皮肤溃疡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汤晓菲 赵春霞 +5 位作者 丁秋玲 张阳 李永红 田美伊 王育梅 刘坚 《北京医学》 CAS 2022年第1期68-70,73,共4页
皮肤溃疡是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较常见的并发症。部分溃疡尤其是系统性硬化症相关指端溃疡愈合缓慢,易形成慢性或难治性溃疡,其治疗面临挑战。高压氧疗(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HBOT)通过提高组织氧分压及氧含... 皮肤溃疡是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较常见的并发症。部分溃疡尤其是系统性硬化症相关指端溃疡愈合缓慢,易形成慢性或难治性溃疡,其治疗面临挑战。高压氧疗(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HBOT)通过提高组织氧分压及氧含量,具有抗炎、抗菌及刺激血管生成等作用,促进伤口愈合。大量临床研究支持HBOT对慢性皮肤溃疡的潜在疗效,推动HBOT成为慢性皮肤溃疡辅助治疗的手段之一。在此基础上,HBOT逐渐应用于CTD相关皮肤溃疡的治疗中,已有较多成功个案及系列报道。因此,HBOT在风湿免疫领域的应用前景值得期待,但尚需开展更多临床及基础研究,使更多的患者受益。本文将对HBOT在CTD相关皮肤溃疡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 皮肤溃疡 高压氧疗
原文传递
神经白塞病临床特点分析并文献复习(附12例报告)
6
作者 丁秋玲 张阳 +4 位作者 汤晓菲 崔斌 杨静 于孟学 刘坚 《北京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413-416,共4页
目的分析神经白塞病(neuro-Behcet's disease,NBD)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航天中心医院2006年1月至2018年1月12例NBD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治疗及预后。结果 12例患者,男7例,女5例;诊断NBD时的年龄16~55... 目的分析神经白塞病(neuro-Behcet's disease,NBD)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航天中心医院2006年1月至2018年1月12例NBD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治疗及预后。结果 12例患者,男7例,女5例;诊断NBD时的年龄16~55岁,平均(30±12)岁;均有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的基本临床表现;口腔溃疡11例,生殖器溃疡7例,眼部病变5例,针刺反应阳性5例,结节红斑5例,发热4例。83%(10例)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在BD其他系统首发表现之后平均(52±31)个月。神经系统症状以肢体无力(7例,58%)、头痛(6例,50%)、肢体活动障碍(5例,42%)、感觉障碍(4例,33%)、视力下降(3例,25%)等最为常见。9例患者行腰椎穿刺检查,3例存在脑脊液压力升高(33%)。MRI可见长T1或等T1、长T2的异常信号,Flair像呈高信号。病灶可累及半球(50%)、脑干(25%)、小脑(8.3%)、脊髓(8.3%)、颅内静脉窦(8.3%))等多个部位。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好转9例(75%),病情反复3例(25%)。结论 NBD临床表现多样,以累及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肢体无力、头痛、感觉障碍为主要症状,需早期识别、及时诊断,经积极治疗后,大多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病 神经白塞病 临床表现 治疗
原文传递
肺功能检查在结缔组织病肺受累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7
作者 丁秋玲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年第23期118-119,共2页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病(CTD)相关的肺动脉高压(PAH)、间质性肺病(ILD)的肺功能表现。方法:对110例CTD患者肺功能进行分析,包括肺总量(TLC)、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0)、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0/FVC)、肺...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病(CTD)相关的肺动脉高压(PAH)、间质性肺病(ILD)的肺功能表现。方法:对110例CTD患者肺功能进行分析,包括肺总量(TLC)、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0)、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0/FV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肺一氧化碳弥散系数(DLCO/VA)。将对象分为4个亚组:PAH组(26例)、ILD组(35例)、PAH和ILD组(15例)、对照CTD组(34例)。结果:对肺功能各项指标进行方差分析,TLC、FVC、FEV1.0、DLCO、DLCO/V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比较分析,PAH组与对照组之间TLC、FVC、FEV1.0、DLCO、DLCO/V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H组和IL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H合并ILD组与ILD组比较,TLC和FV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DLco异常率最高。结论:CTD肺受累患者以弥散障碍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PAH和ILD二者在肺功能方面表现无显著差异,当ILD合并PAH时,与单纯ILD比较,其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加重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 肺功能 肺动脉高压 间质性肺病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其主要脏器损害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8
作者 孔维萍 张刘波 +8 位作者 刘坚 张卓莉 于峰 刘玉宁 吴庆军 王金平 杨悦 陶庆文 谢院生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9-15,共7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系统性的自身免疫病,可导致肾脏、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血液系统等主要脏器的损伤,是严重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之一。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邀请中西医临床一线专家对SLE及其肾、脑、肺、血液系统损害...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系统性的自身免疫病,可导致肾脏、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血液系统等主要脏器的损伤,是严重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之一。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邀请中西医临床一线专家对SLE及其肾、脑、肺、血液系统损害进行了充分讨论,从中医病名、病因病机、中西医诊治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西医结合 狼疮肾炎 狼疮脑病 狼疮肺损害
原文传递
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和摄食抑制因子-1在糖尿病肾病中的表达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熙洋 丁秋玲 +1 位作者 温宏峰 田俊萍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9年第5期461-463,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和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126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 UACR)分为单纯糖...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和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126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 UAC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56例(UACR<30 mg/24 h)、早期DN组39例(UACR 30~300 mg/24 h)、临床DN组31例(UACR>300 mg/24 h),同期体检健康者63例为对照组。检测4组血清galectin-3和nesfatin-1及血肌酐等指标水平,Spearman法分析血清galectin-3和nesfatin-1与病程及各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早期DN组、临床DN组血清galectin-3[(8.55±2.96)、(10.62±3.63)μg/L]、nesfatin-1[1.64(1.17,2.01)、1.89(1.61,2.32)ng/L]均高于对照组[(5.92±1.29)μg/L、0.92(0.53,1.36)ng/L]、单纯糖尿病组[(6.43±1.69)μg/L、1.21(0.89,1.46)ng/L](P<0.05),且临床DN组高于早期DN组(P<0.05),对照组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alectin-3与血肌酐呈正相关(r=0.562,P<0.001),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r=-0.526,P<0.001);血清nesfatin-1与病程、血肌酐呈正相关(r=0.238,P<0.001;r=0.597,P<0.001),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r=-0.573,P<0.001)。结论 DN患者血清galectin-3和nesfatin-1水平升高,且其升高水平可反映肾功能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2型糖尿病 半乳糖凝集素-3 摄食抑制因子-1
原文传递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患者不同血清型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柯菁 王育梅 +2 位作者 范倩 李静 魏蔚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86-390,共5页
目的分析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患者髓过氧化物酶(MPO)-ANCA和蛋白酶3(PR3)阳性患者之间的临床特点和差异。探讨AAV患者出现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的103例AAV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分析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患者髓过氧化物酶(MPO)-ANCA和蛋白酶3(PR3)阳性患者之间的临床特点和差异。探讨AAV患者出现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的103例AAV患者临床资料并随访。根据ANCA血清型分组,比较2组患者之间的特点。采用两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AV患者出现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103例AAV患者中,MPO—ANCA阳性79例(76.7%),PR3-ANCA阳性23例(22.3%)及MPO—ANCA和PR3-ANCA均阴性1例(1.0%),统计分析MPO-ANCA阳性组与PR3-ANCA阳性组患者发现MPO—ANCA阳性患者合并冠心病较多(χ2=10.36,P=0.001);胸部高分辨率CT比较结果示2组患者出现肺纤维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8,P=0.001)。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103例AAV患者出现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分析,ESR增快[OR(95%CI)=9.20(1.06,79.78),P=0.04]为AAV患者发生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MPO—ANCA和PR3-ANCA阳性AAV患者的疾病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了解ANCA血清型与临床表现的差异对AAV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血管炎 血清型 肾脏受累 复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