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军民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小叶 段文科 刘佩卓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5年第21期32-34,37,共4页
从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模式入手,多维度分析了军民融合实践中的经验和问题,并根据研究院的发展特点,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结合军民融合面临的发展新要求,提出了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以航天液体动力核心技术为依托,... 从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模式入手,多维度分析了军民融合实践中的经验和问题,并根据研究院的发展特点,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结合军民融合面临的发展新要求,提出了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以航天液体动力核心技术为依托,以院级为军民结合的核心统筹层,以厂所为军民融合的紧密支撑层,同时发挥上市公司融资平台作用,实现军民融合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民融合 体制机制 核心技术 人才交流
下载PDF
“神舟”腾飞的动力——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自主创新纪实
2
作者 殷秀峰 沈利宾 《航天工业管理》 2005年第12期10-11,共2页
2005年11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吴邦国在中共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省长陈德铭的陪同下,来到被誉为“中国航天动力之乡”的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研究院院长兼党委书记谭永华在回答吴邦国委员长的询问时自... 2005年11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吴邦国在中共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省长陈德铭的陪同下,来到被誉为“中国航天动力之乡”的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研究院院长兼党委书记谭永华在回答吴邦国委员长的询问时自豪地说道:“我们的火箭发动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始终保持着百分之百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推进技术 自主创新 研究院 火箭发动机 纪实 发动机系统 发射故障 航天发射 航天业 决定性
下载PDF
推举“长征”火箭的不竭动力 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长征”火箭发动机研制纪实
3
作者 陆轩 《航天工业管理》 2007年第6期18-22,共5页
火箭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是目前为止实现宇宙飞行的惟一动力装置。它在火箭上的地位,就像心脏和心血管系统在人体中的地位。正是作为火箭动力源的火箭发动机所产生的强大推动力,把卫星、飞船或其它航天器送入太空。
关键词 火箭发动机 航天推进技术 研究院 长征 心血管系统 动力装置 宇宙飞行 动力源
下载PDF
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国际化发展管理模式实践与探索
4
作者 孟非然 盛志 李明帆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5年第21期85-87,共3页
从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实践与探索入手,运用SWOT分析方法诊断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国际化发展现状,梳理了"十二五"期间该研究院国际化发展管理中取得的成绩与不足;根据国际市场开拓需要和面临的新形... 从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实践与探索入手,运用SWOT分析方法诊断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国际化发展现状,梳理了"十二五"期间该研究院国际化发展管理中取得的成绩与不足;根据国际市场开拓需要和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结合研究院实际,提出了以核心产品为根基,强化国际品牌建设,以战略转型为驱动,加强资源整合力度,以建设平台公司为载体,实现由产品到工程全方位国际化发展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根基 突出问题 平台建设
下载PDF
航天型号项目风险量化控制的研究与实践
5
作者 邱燕燕 《中国市场》 2024年第12期111-114,共4页
文章旨在研究和实践航天型号项目风险量化控制的方法。航天型号项目作为一项复杂的工程项目,其风险控制对于项目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文章对航天型号项目的特点和风险来源进行了分析,包括技术风险、进度风险、成本风险等。基于风险量化... 文章旨在研究和实践航天型号项目风险量化控制的方法。航天型号项目作为一项复杂的工程项目,其风险控制对于项目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文章对航天型号项目的特点和风险来源进行了分析,包括技术风险、进度风险、成本风险等。基于风险量化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一种综合评估模型,用于对航天型号项目的风险进行量化评估。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各种风险因素的权重和影响程度,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将风险量化为具体的数值,从而实现对项目风险的精确控制。文章结合实际,对所提出的风险量化评估模型进行了验证和应用。通过对实际项目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出了项目的风险评估结果,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文章对航天型号项目风险量化控制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综合评估模型能够有效地对航天型号项目的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并为项目的风险控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本研究对于提高航天型号项目的管理水平和项目成功率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风险量化评估模型,提高其准确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型号 综合评估模型 风险量化
下载PDF
13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重复使用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吕发正 张淼 +2 位作者 杨永强 李程 李斌 《中国航天》 2023年第9期18-24,共7页
130吨级重复使用液氧煤油发动机是某新型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一子级主动力装置,满足火箭一子级垂直起降重复使用需求,具备两次点火起动、低入口压力二次起动、快速推力调节和健康监测等功能,并已完成多次重复使用试车考核,通过热试车初... 130吨级重复使用液氧煤油发动机是某新型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一子级主动力装置,满足火箭一子级垂直起降重复使用需求,具备两次点火起动、低入口压力二次起动、快速推力调节和健康监测等功能,并已完成多次重复使用试车考核,通过热试车初步验证了重复使用火箭发射和回收等飞行任务剖面。研制团队继承了120吨级高压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的成熟技术和可靠性成果,提出发动机健康管理、寿命评估和维护维修等重复使用技术需求和发展方向,130吨级重复使用液氧煤油发动机能够快速满足我国垂直起降重复使用运输系统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载火箭 重复使用 液氧煤油发动机 关键技术
下载PDF
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液体动力技术发展
7
作者 李斌 李程 +2 位作者 高玉闪 张淼 吕发正 《火箭推进》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I0002,共12页
重复使用是未来运载火箭更新换代的技术发展趋势,是降低航天发射成本、实现规模化航天发射的有效途径。重点概述了国内外垂直起降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动力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垂直起降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发射和回收全任务剖面,总结了垂直... 重复使用是未来运载火箭更新换代的技术发展趋势,是降低航天发射成本、实现规模化航天发射的有效途径。重点概述了国内外垂直起降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动力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垂直起降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发射和回收全任务剖面,总结了垂直起降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动力技术的特点,包括宽范围入口压力多次启动技术、大范围快速高精度推力调节技术、故障诊断及健康管理技术、状态检测与维修维护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起降 重复使用 液体火箭发动机 运载技术
下载PDF
试车台液氧流量测量及原位校准技术研究
8
作者 高强 高炎 尹军伟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46,108,共6页
基于试车台液氧流量测量精度提升的需求,开展了液氧流量测量及原位校准技术研究,针对某新建液氧煤油发动机试车台分析了以分节式电容液面计为基准的试车台液氧流量原位校准过程、液氧供应管路流场分布、液氧温度测量、涡轮流量计结构优... 基于试车台液氧流量测量精度提升的需求,开展了液氧流量测量及原位校准技术研究,针对某新建液氧煤油发动机试车台分析了以分节式电容液面计为基准的试车台液氧流量原位校准过程、液氧供应管路流场分布、液氧温度测量、涡轮流量计结构优化等因素对流量测量准确性的影响,开展了液氧流量测量系统设备结构和工艺流程的优化改进,规范了原位校准过程及温度修正、压力修正、容积修正等数据处理方法。通过原位校准试验获得了试车台液氧管路涡轮流量计特性参数,应用于YF-100系列发动机试车,流量测量天地一致性良好,对准确评价发动机性能和火箭总体弹道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车台 原位校准 平均流量 涡轮流量计
下载PDF
液体火箭主发动机结构动力学关键问题研究综述
9
作者 杜大华 李斌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共16页
液体火箭主发动机作为运载火箭的主动力,由于其结构的复杂性、服役环境的极端严苛性,导致发动机的结构动力学问题异常突出。动力学问题已成为发动机研制过程中的瓶颈技术之一,因此为改善运载火箭、发动机的振动力学环境,提高发动机的动... 液体火箭主发动机作为运载火箭的主动力,由于其结构的复杂性、服役环境的极端严苛性,导致发动机的结构动力学问题异常突出。动力学问题已成为发动机研制过程中的瓶颈技术之一,因此为改善运载火箭、发动机的振动力学环境,提高发动机的动强度可靠性与工作安全性,需要对运载火箭“心脏”——发动机的结构动力学问题予以充分的重视。本文在详细介绍发动机结构特点、工作环境载荷特征及对结构故障统计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涡轮泵系统、推力室、自动器、管路、发动机整机的主要故障模式,梳理出各部组件、整机结构的动力学关键问题,并指出后续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载火箭 液体火箭发动机 动力学 振动 综述
原文传递
重复使用火箭发动机推力室疲劳寿命研究进展
10
作者 张凭 李斌 +2 位作者 高玉闪 霍世慧 王振 《火箭推进》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7,I0002,共17页
再生冷却推力室内壁的热-机械疲劳失效严重影响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疲劳分析在内壁损伤机理研究、寿命预测和结构优化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简要回顾了推力室再生冷却结构热-机械疲劳分析方法的发展历程,重点围绕... 再生冷却推力室内壁的热-机械疲劳失效严重影响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疲劳分析在内壁损伤机理研究、寿命预测和结构优化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简要回顾了推力室再生冷却结构热-机械疲劳分析方法的发展历程,重点围绕材料本构关系、热-力响应计算和疲劳寿命模型,对比梳理已有方法,讨论其特点及应用。基于研究进展与工程需求,从全服役周期瞬态载荷环境、材料本构关系、热-机械损伤模型及验证、基体与涂/镀层耦合失效分析和基于有限数据的工程方法等方面给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使用 液体火箭发动机 再生冷却推力室 热-机械失效 疲劳寿命预测
下载PDF
高炉煤气干法精脱硫技术研究
11
作者 王辉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3年第18期119-121,共3页
高炉煤气源头脱硫势在必行,干法脱硫技术因其流程简单、无废水产生,成为高炉煤气精脱硫技术的重要选择。本文结合高炉煤气的特点,介绍了相关政策、硫污染物的特点、来源以及主要的干法脱硫技术,同时给出了水解转化活性炭吸附法和微晶吸... 高炉煤气源头脱硫势在必行,干法脱硫技术因其流程简单、无废水产生,成为高炉煤气精脱硫技术的重要选择。本文结合高炉煤气的特点,介绍了相关政策、硫污染物的特点、来源以及主要的干法脱硫技术,同时给出了水解转化活性炭吸附法和微晶吸附法技术路线对比,为钢铁企业提供合适的脱硫工艺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煤气 干法精脱硫 活性炭 微晶吸附
下载PDF
航天领域3D打印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现状
12
作者 李晶 闫峰 +3 位作者 王锦 党晓明 王宇晴 何凯 《粉末冶金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26,共11页
概述了3D打印技术在航天领域的研究现状,介绍了3D打印技术加工出的结构复杂、拓扑优化的几何形状零部件的特点。重点阐述了国内外应用于航天领域的3D打印制备技术的发展,包括金属基材料,定向能量沉积成形(DED)和粉末床熔融成形(PBF)等... 概述了3D打印技术在航天领域的研究现状,介绍了3D打印技术加工出的结构复杂、拓扑优化的几何形状零部件的特点。重点阐述了国内外应用于航天领域的3D打印制备技术的发展,包括金属基材料,定向能量沉积成形(DED)和粉末床熔融成形(PBF)等工艺和后处理技术,以及制造的航空航天零部件。总结了3D打印技术在航天领域应用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技术改进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航天领域 材料 粉末床熔融成形 定向能量沉积技术
原文传递
随机振动试验仿真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琳 邓长华 +2 位作者 谭永华 李锋 何泽夏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27-931,共5页
在对电动振动台进行刚体建模与物理参数建模的基础上,结合试验件的有限元模型进行随机振动试验仿真技术的研究。基于试验所测的振动台空台频响函数,由振动台数学参数模型辨识出振动台的物理参数,以建立能反映振动台动态特性的刚体与物... 在对电动振动台进行刚体建模与物理参数建模的基础上,结合试验件的有限元模型进行随机振动试验仿真技术的研究。基于试验所测的振动台空台频响函数,由振动台数学参数模型辨识出振动台的物理参数,以建立能反映振动台动态特性的刚体与物理参数相结合的模型。然后,采用Craig-Bampton方法建立试验件的振动试验仿真模型,综合随机振动控制算法进行试验件随机振动试验的仿真。结果表明,文中建立的模型及方法能较好地实现随机振动试验的仿真,并且使仿真结果可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振动 振动台 控制算法 试验仿真
下载PDF
航天器子结构模态综合法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杜飞平 谭永华 +1 位作者 陈建华 黄道琼 《火箭推进》 CAS 2010年第3期39-44,62,共7页
现代航天器结构十分复杂,无论采用计算方法还是试验方法进行分析都是十分艰难的。在这样的研制背景下,子结构模态综合法应运而生。系统地回顾和总结了三大类子结构模态综合法的发展历程和相应的改进,介绍了该方法在航天工程上的应用。... 现代航天器结构十分复杂,无论采用计算方法还是试验方法进行分析都是十分艰难的。在这样的研制背景下,子结构模态综合法应运而生。系统地回顾和总结了三大类子结构模态综合法的发展历程和相应的改进,介绍了该方法在航天工程上的应用。采用该方法可极大地提高航天器型号的研制效率。提出了子结构模态综合法面临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综合法 结构动力学 模态试验
下载PDF
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动力技术发展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谭永华 李平 杜飞平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41,共12页
针对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对动力技术的需求,评述了国外重复使用火箭动力和组合循环动力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发动机推力深度调节与多次起动技术、宽速域大空域组合循环动力技术、新概念推进与新型推进剂技术等7项关键技术,论述了我国... 针对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对动力技术的需求,评述了国外重复使用火箭动力和组合循环动力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发动机推力深度调节与多次起动技术、宽速域大空域组合循环动力技术、新概念推进与新型推进剂技术等7项关键技术,论述了我国重复使用动力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总结了重复使用动力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运输系统 火箭动力 组合循环动力
下载PDF
可靠性增长技术在载人航天发动机研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谭松林 张金容 《火箭推进》 CAS 2004年第4期41-44,共4页
本文运用可靠性分析及设计技术、可靠性试验技术和可靠性管理技术对载人航天发动机可靠性增长研制过程进行了综述,对其它型号发动机开展可靠性增长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载人航天发动机 可靠性增长 启动阀 火药起动器 电爆管
下载PDF
130吨级泵后摆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斌 刘站国 +2 位作者 吕发正 高乐乐 张淼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33-438,共6页
130吨级泵后摆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是中国首型泵后摆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对燃气摇摆装置、燃料摇摆装置等核心组件开展技术研究和试验验证,关键技术包括总体布局技术,摇摆补偿装置技术,大范围快速高精度推力调节技术,氧泵减振技术... 130吨级泵后摆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是中国首型泵后摆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对燃气摇摆装置、燃料摇摆装置等核心组件开展技术研究和试验验证,关键技术包括总体布局技术,摇摆补偿装置技术,大范围快速高精度推力调节技术,氧泵减振技术,系统稳定性技术等。可满足5 m箭径内布置7台发动机,解决了摇摆偏心问题,使摇摆力矩降低50%,发动机结构一阶频率提高至14 Hz。已完成逾1万秒整机热试车考核,验证了发动机泵后摆技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130吨发动机技术可进一步拓展形成二级主动力发动机和重复使用发动机,拓展火箭运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运载火箭 泵后摆 液氧煤油发动机 关键技术
下载PDF
提升基础研究平台能力,支撑液体动力技术创新发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谭永华 《火箭推进》 CAS 2010年第1期1-7,24,共8页
从基础理论与设计准则创建、提高产品质量与可靠性、支撑关键技术攻关及引领技术创新发展等层面论述了液体动力技术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介绍了俄罗斯、美国、欧洲及日本等相关领域的发展概况,并与国内基础研究情况进行了比较。从优化整... 从基础理论与设计准则创建、提高产品质量与可靠性、支撑关键技术攻关及引领技术创新发展等层面论述了液体动力技术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介绍了俄罗斯、美国、欧洲及日本等相关领域的发展概况,并与国内基础研究情况进行了比较。从优化整合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强化队伍建设及增加研究经费等方面,提出了提升我国液体动力技术基础研究平台能力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研究 液体动力技术 创新发展
下载PDF
液体火箭发动机增材制造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武昆 谭永华 +2 位作者 高玉闪 杨欢庆 赵剑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4-39,共16页
针对增材制造技术在国内外液体火箭发动机领域的应用成果和研究现状,分别综述了增材制造在发动机的制造技术和流程、制造工艺标准以及在发动机推力室、涡轮泵、阀门、总装及其他组件和整机中的应用研究,并展望了增材制造技术在液体发动... 针对增材制造技术在国内外液体火箭发动机领域的应用成果和研究现状,分别综述了增材制造在发动机的制造技术和流程、制造工艺标准以及在发动机推力室、涡轮泵、阀门、总装及其他组件和整机中的应用研究,并展望了增材制造技术在液体发动机中的发展方向,指出在液体发动机领域,增材制造应该在应用广度和深度、结合增材制造特点的发动机结构设计方法、制造技术和工艺标准、新材料和材料性能数据库的构建等方面进行更加全面系统的研究,以应对未来航天领域的重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火箭发动机 增材制造 制造技术 制造工艺 金属材料 综述
原文传递
基于控制力矩陀螺的航天器功率最优姿态控制
20
作者 李兵科 于延波 +2 位作者 王蜀泉 谭永华 岳文龙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39,共10页
本文研究基于控制力矩陀螺利用零子空间的航天器姿态控制功率优化问题.航天器采用4个为一组的控制力矩陀螺(CMG)作为姿态控制执行机构.对于N-CMG(N≥4)组而言,如非进入奇异构型,控制的解空间存在一维自由度的零运动.利用该自由度,根据... 本文研究基于控制力矩陀螺利用零子空间的航天器姿态控制功率优化问题.航天器采用4个为一组的控制力矩陀螺(CMG)作为姿态控制执行机构.对于N-CMG(N≥4)组而言,如非进入奇异构型,控制的解空间存在一维自由度的零运动.利用该自由度,根据设定的功率函数,可通过局部优化算法在零运动空间求解功率最优解.将该功率最优化算法分别应用于姿态跟踪任务与姿态稳定任务,仿真结果表明,这种功率最优算法对姿态稳定任务具有更好的功率优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力矩陀螺(CMG) 功率最优 航天器姿态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