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
1
作者 许增祥 卢林明 +3 位作者 周珏 顾倩 胡孟晗 谢闵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探讨胃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市两所三甲医院收治的胃癌手术治疗患者850例临床资料,其中具有IMPC成分的58例作为IMPC组,随机选取不含IMPC的79例腺癌患者作... 目的探讨胃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市两所三甲医院收治的胃癌手术治疗患者850例临床资料,其中具有IMPC成分的58例作为IMPC组,随机选取不含IMPC的79例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非IMPC组);同时根据微乳头状癌成分比例将IMPC组分为<10%、10%~29%、30%~49%和50%以上四个组别。观察IMPC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征,分析IMPC组和非IMPC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方面的差异,进而分析不同微乳头状癌成分占比对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的差异。结果胃腺癌病例中IMPC检出率为6.82%(58/850),其中占比<10%者7例、10%~29%者20例、30%~49%者23例和50%以上者8例。典型IMPC癌细胞呈翻转性生长模式,排列呈实性小巢团状或中空小管状,无纤维脉管轴心,周围有宽窄不等的空白间隙;免疫组化标记MUC1、EMA和E-cadherin等可证实。在组织学类型、脉管侵犯、T分期、N分期、M分期比较项中,IMPC组和非IMPC组患者统计学上具有差异(P<0.05);不同微乳头占比组别在上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700)。胃切除术后IMPC组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非IMPC组患者分别为56.9%和88.6%,两组间3年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0.001)。此外,IMPC患者不同组别(<10%组、10%~29%组、30%~49%组和≥50%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0%、47.8%和25%,微乳头成分对胃癌患者预后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因此,微乳头成分超过30%,患者生存率明显下降。结论IMPC属于较高恶性程度和侵袭性腺癌亚型,通过观察其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征及比较与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关系,特别是确定微乳头成分阈值30%,可指导临床病理诊断和患者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临床病理学特征 预后
下载PDF
子宫颈微偏腺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胡应光 董世蓉 +2 位作者 汪露祥 赵剑 刘利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0-432,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微偏腺癌的形态学、组织化学及免疫表型特征。方法对6例子宫颈微偏腺癌组织学特征进行观察,并行黏液组化及免疫组化染色(SP法)。结果6例均有子宫颈腺体显著增生,腺体腔缘面呈花边状、锯齿状或乳头状突入到腺管腔内,并有... 目的探讨子宫颈微偏腺癌的形态学、组织化学及免疫表型特征。方法对6例子宫颈微偏腺癌组织学特征进行观察,并行黏液组化及免疫组化染色(SP法)。结果6例均有子宫颈腺体显著增生,腺体腔缘面呈花边状、锯齿状或乳头状突入到腺管腔内,并有成角状外翻,腺体呈浸润性生长。黏液组织化学:AB(pH1.0、2.5)/PAS染色证实,腺体腔内为混合性黏液,主要含唾液酸黏液,硫酸黏液减少,中性黏液较多。免疫表型:CEA(5/6)阳性,CA125(6/6)阴性。vimentin、SMA浸润性腺体周围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6/6)阳性。结论子宫颈微偏腺癌以其特殊的形态结构和细胞轻微的异型、AB/PAS阳性、CEA阳性及腺体周围反应性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增生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微偏腺癌 腺瘤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临床
下载PDF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病理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被引量:5
3
作者 许增祥 谢闵 卢林明 《现代医药卫生》 2014年第17期2700-2701,共2页
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桥梁学科,实验教学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一种可靠手段。传统的病理实验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自主思考和动手机会较少,极大地降低了其学习积极性,影响病理实验教学的效果和初衷。因此,探索新型的病理实验... 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桥梁学科,实验教学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一种可靠手段。传统的病理实验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自主思考和动手机会较少,极大地降低了其学习积极性,影响病理实验教学的效果和初衷。因此,探索新型的病理实验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培养创新型人才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教学方法 教育改革 学生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肤对胸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应光 汪建文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7年第10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肤对胸部病变穿刺活检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70例行CT引导下经皮肤对胸部病变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170例患者行经皮肤对胸部病变穿刺活检后,对所取标本全部行...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肤对胸部病变穿刺活检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70例行CT引导下经皮肤对胸部病变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170例患者行经皮肤对胸部病变穿刺活检后,对所取标本全部行组织学检查和细胞学检查,诊断率为95.88%(163/170),其中恶性肿瘤占全部病例的78.82%(134/170);恶性肿瘤组织学检查诊断率为94.03%(126/134),细胞学检查诊断率为91.04%(122/134)。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肤对胸部病变穿刺活检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够对病变进行早期诊断,特别适用于周围型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病变 活检 体层摄影术 病理诊断
下载PDF
CT诊断纵隔巨大节细胞神经瘤案例分析
5
作者 高俊 张虎 +1 位作者 赵剑 徐家军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1期71-75,共5页
节细胞神经瘤(GN)又称神经节细胞瘤,是一种极为罕见(1/100 000)、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术前诊断有赖于影像学检查,有时难以确诊。CT临床普及率高,在纵隔病变的检出、诊断中广泛应用,现就本院诊治的1例纵隔巨大GN的CT表现进行总结分析并... 节细胞神经瘤(GN)又称神经节细胞瘤,是一种极为罕见(1/100 000)、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术前诊断有赖于影像学检查,有时难以确诊。CT临床普及率高,在纵隔病变的检出、诊断中广泛应用,现就本院诊治的1例纵隔巨大GN的CT表现进行总结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提高该疾病CT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节细胞神经瘤 纵隔
原文传递
脑异位慢性血吸虫卵性肉芽肿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胡应光 汪祖权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05年第1期27-29,F002,共4页
目的描述慢性脑型血吸虫病虫卵性肉芽肿的病理形态特征。方法手术下切除患者脑部病变活组织,采用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下血吸虫卵肉芽肿的病理形态。结果组织切片中可见血吸虫性肉芽肿,虫卵已退变,虫卵外为增生的纤维组织,上皮样细... 目的描述慢性脑型血吸虫病虫卵性肉芽肿的病理形态特征。方法手术下切除患者脑部病变活组织,采用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下血吸虫卵肉芽肿的病理形态。结果组织切片中可见血吸虫性肉芽肿,虫卵已退变,虫卵外为增生的纤维组织,上皮样细胞和异物巨细胞,形成假结核样结节。结论血吸虫卵肉芽肿是脑型血吸虫病临床表现的病理基础,以退变虫卵为中心的假结核结节是脑型血吸虫病的主要病理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卵性 临床病理分析 慢性 血吸虫卵肉芽肿 脑异位 脑型血吸虫病 病理形态特征 石蜡包埋切片 上皮样细胞 病理学特征 脑部病变 HE染色 血吸虫性 组织切片 纤维组织 病理基础 临床表现 结核结节 活组织 巨细胞 假结核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
7
作者 戴敏 刘利群 秦丽霞 《安徽医药》 CAS 2006年第10期765-767,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组织病理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upervision^TM法对原发性GIST组织中的CD117、CD34、SMA、desmin、S-100蛋白进行研究。结果本组GIST发病年龄在42—77岁(平均56岁)。男性8例,...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组织病理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upervision^TM法对原发性GIST组织中的CD117、CD34、SMA、desmin、S-100蛋白进行研究。结果本组GIST发病年龄在42—77岁(平均56岁)。男性8例,女性11例。肿瘤组织形态为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梭形细胞呈交叉束状、旋涡状、席纹状排列;上皮样细胞多呈弥漫片状或巢状排列。可以伴有囊性变、粘液变、出血及坏死、核分裂象大于或等于5/50HPF的3例中肿瘤直径均大于5cm。免疫组化染色CD117和CD34多为弥漫强阳性,阳性率分别为94.74%和73.68%。SMA不表达或者呈灶性阳性,S-100蛋白和desmin阴性。结论GIST好发生在中老年,肿瘤细胞形态多变,排列方式多样,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117阳性对诊断有确定作用,CD34表达对诊断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下载PDF
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郭娜娜 戴敏 朱永云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755-757,共3页
目的:探讨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2018年首次接受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除手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例共367例,将其分为多灶组和单灶组,对2组各项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 目的:探讨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2018年首次接受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除手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例共367例,将其分为多灶组和单灶组,对2组各项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单灶组相比,多灶组男性病人比例、含有≥1 cm癌灶的非单纯微小癌病例比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发生腺外组织侵犯的比例较高(P<0.05~P<0.01),单纯性微小癌的病例比例较低(P<0.01),≥45岁以及有无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病人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病灶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特征之一,其较单发病灶者更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和甲状腺外侵犯,更具有侵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多灶性
下载PDF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谢闵 卢林明 许增祥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82-184,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等。方法:对2例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进行临床、病理形态以及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伴有胀痛。大体上,肿瘤切面灰白、实性,... 目的:探讨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等。方法:对2例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进行临床、病理形态以及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伴有胀痛。大体上,肿瘤切面灰白、实性,可有黏液感。镜下,肿块边界清楚或者欠清,黏液或胶原背景下瘤细胞以梭形细胞为主,瘤细胞无明显异型性,核分裂象少见;间质血管丰富,见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浸润。免疫组化梭形细胞vimentin(+),SMA、Desmin和ALK不同程度(+),而CK、S-100、Myogenin、bcl-2和CD34均(-)。结论: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比较少见,形态多样,并缺乏特异性免疫标记,病理诊断有时较困难,应与一些梭形细胞肿瘤或病变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乳腺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4例甲状腺内胸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闵 袁娜 +1 位作者 孙燃 许增祥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2年第11期2850-2856,共7页
通过回顾性分析4例甲状腺内胸腺癌(intrathyroid thymic carcinoma,ITT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及免疫表型特征、EB病毒感染及随访情况,探讨IT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相关分子机制研究情况、诊断、治疗和预后,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4例患... 通过回顾性分析4例甲状腺内胸腺癌(intrathyroid thymic carcinoma,ITT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及免疫表型特征、EB病毒感染及随访情况,探讨IT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相关分子机制研究情况、诊断、治疗和预后,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4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为36~63岁,肿瘤最大直径为0.7~3.0 cm。镜下肿瘤具有推挤式边缘,细胞排列呈条索状、巢团状或岛屿状,并可见胸腺肿瘤分叶状结构或胸腺小体样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肿瘤细胞CD5、CD117、CK/pan、CK5/6、p63、p40阳性,Ki-67增殖指数为10%~30%。原位杂交检测EBER结果均为阴性。其中1例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4例均行甲状腺腺叶切除及局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随访10~34个月,均未复发或转移。ITTC为罕见的甲状腺肿瘤,预后尚好,术中冰冻及细针穿刺中诊断难度较大,特别是合并甲状腺其他肿瘤时,易误诊。结合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内胸腺癌 临床病理学 免疫表型 原位杂交EBER
下载PDF
慢性胃溃疡并发霉菌感染1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应光 曹晓智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08-209,F0004,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胃溃疡并发霉菌感染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病理形态特点。方法:对慢性胃溃疡并发霉菌感染16例进行回顾性临床病理分析。石蜡切片,常规HE染色和PAS、Grams等特殊染色,光镜观察。结果:慢性胃溃疡并发霉菌感染时,霉菌在溃疡... 目的:探讨慢性胃溃疡并发霉菌感染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病理形态特点。方法:对慢性胃溃疡并发霉菌感染16例进行回顾性临床病理分析。石蜡切片,常规HE染色和PAS、Grams等特殊染色,光镜观察。结果:慢性胃溃疡并发霉菌感染时,霉菌在溃疡面生长,引起嗜酸性肉芽肿,并在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内形成钻凿样窦道,溃疡增大、加深等病理形态改变,使病人的临床表现出现变化。结论:慢性胃溃疡是并发霉菌感染的病理基础,诊断主要根据病理检查,在病灶内找见霉菌菌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溃疡 并发 霉菌感染 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腮腺腺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征象及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汪静 黄国权 +1 位作者 杨兰英 李勇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8期32-34,共3页
目的:对腮腺腺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MSCT)征象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以提高MSCT对腺淋巴瘤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30例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腮腺腺淋巴瘤患者CT征象资料,对患者CT图像病灶部... 目的:对腮腺腺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MSCT)征象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以提高MSCT对腺淋巴瘤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30例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腮腺腺淋巴瘤患者CT征象资料,对患者CT图像病灶部位、数目、形态、大小、平扫密度及增强表现等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0例患者共38个病灶,其中5例单侧2个以上病灶,1例双侧多个病灶,病灶位于腮腺后下极27个,病灶大小1.0~4.5 cm,平均2.5 cm;38个病灶中有27个病灶密度均匀,11个病灶密度不均匀、伴有不同程度的囊变。所有病灶平扫密度偏高,平均CT值为47 HU,其中13例增强病例病灶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结论:腮腺腺淋巴瘤为好发于中老年男性腮腺后下极的良性肿瘤,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SCT平扫及增强对其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腺淋巴瘤 病理学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伴假腺样结构的黏液样肾上腺皮质腺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并文献复习
13
作者 谢闵 孙燃 +1 位作者 徐磊 许增祥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探讨伴有假腺样结构的黏液样肾上腺皮质腺瘤(myxoid adrenocortical adenomas,MACA)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生物学行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伴有假腺样结构的MAC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Vimentin、Melan-A... 目的:探讨伴有假腺样结构的黏液样肾上腺皮质腺瘤(myxoid adrenocortical adenomas,MACA)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生物学行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伴有假腺样结构的MAC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Vimentin、Melan-A、CD56、NSE等标记的表达,并进行随访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性,年龄49岁,体检发现右肾上腺占位。肿块表面光滑,切面淡黄色或灰白色,实性,局部区域呈胶冻样改变。镜下,肿瘤大部被覆薄层纤维性包膜,周围可见少量肾上腺组织;局灶区域肿瘤细胞累犯纤维包膜和周围脂肪组织。肿瘤特征性富含黏液性间质背景,肿瘤细胞排列呈腺样、微囊状、梁索状及肾小球样,瘤细胞形态大小一致,中等偏小,胞质略嗜酸或透明,核圆形至卵圆形,核分裂象罕见,未见坏死及脉管侵犯。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瘤细胞阳性表达Vimentin、Melan-A、CD56、NSE,Ki-67增殖指数小于5%;特殊染色显示黏液样物质阿尔辛蓝阳性。结论:MACA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肾上腺皮质良性肿瘤,常伴有假腺样结构,但包膜累犯较少见,由于病例少,这种生长方式有无临床病理意义,需待进一步观察。临床上诊断该肿瘤时,需综合临床特征、影像学及病理特征,同时除外转移性腺癌及其他伴有黏液变性的腹膜后肿瘤,完整切除并进行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样肾上腺皮质腺瘤 假腺样结构 包膜累犯 病理学
下载PDF
囊性肾细胞癌的CT影像诊断和病理表现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兰英 戴敏 +2 位作者 章其林 朱峰岭 汪健文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4年第10期2401-2404,共4页
目的:分析囊性肾细胞癌的CT特征及病理表现。方法:回顾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临床和影像资料完整的囊性肾细胞癌。结果:9例患者中,女性2例,男性7例,病灶均为单发,多为外生性生长。CT平扫囊性2例,囊实性7例,5例囊内容物内见碎屑或絮状... 目的:分析囊性肾细胞癌的CT特征及病理表现。方法:回顾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临床和影像资料完整的囊性肾细胞癌。结果:9例患者中,女性2例,男性7例,病灶均为单发,多为外生性生长。CT平扫囊性2例,囊实性7例,5例囊内容物内见碎屑或絮状物,2例囊壁见小结节状钙化。增强后囊壁、分隔及附壁结节呈不同程度强化,囊内容物未见明确强化。9例病变大体病理显示肿瘤均有厚薄不等的假纤维包膜围绕,切面见单一或大小不等的囊腔,内含浆液性或血性液体。镜下见囊腔上皮被覆肿瘤细胞。结论:囊性肾细胞癌CT表现为单发,囊壁、分隔及附壁结节呈不同程度强化,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性肾细胞癌 病理 影像特征
下载PDF
Crohn’s病的临床病理分析
15
作者 戴敏 《淮海医药》 CAS 2006年第5期379-380,384,共3页
目的探讨C rohn’s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医院11例C rohn’s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C rohn’s病以腹痛、腹泻、腹块、瘘管形成和肠梗阻为主要临床表现,往往发生在末段小肠且病变呈现节段性,表面正常的肠管将轮廓清楚的病灶... 目的探讨C rohn’s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医院11例C rohn’s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C rohn’s病以腹痛、腹泻、腹块、瘘管形成和肠梗阻为主要临床表现,往往发生在末段小肠且病变呈现节段性,表面正常的肠管将轮廓清楚的病灶分割开(跳跃性分布)。结论病理学特征和病理学检查,对诊断C rohn’s病具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hn’s病 病理学 临床 肉芽肿性炎 诊断
下载PDF
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病理特征与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迎春 李勇 《实用医药杂志》 2021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探讨1~2枚前哨淋巴结阳性临床早期乳腺癌中能引起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收集101例相关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状态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患者的年龄、肿... 目的探讨1~2枚前哨淋巴结阳性临床早期乳腺癌中能引起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收集101例相关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状态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患者的年龄、肿块的直径、肿瘤的位置、ER、PR及Ki-67的表达等与非前哨淋巴结的转移无关(P>0.05)。而Her-2的表达,脉管内浸润,周围神经浸润,前哨淋巴结包膜外侵犯及转移前哨淋巴结的直径与非前哨淋巴结的转移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Her-2阳性表达,脉管内浸润,周围神经浸润,前哨淋巴结包膜外侵犯及转移前哨淋巴结的直径>10.6 mm是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er-2阳性表达,脉管内浸润,周围神经浸润,前哨淋巴结包膜外侵犯及转移前哨淋巴结的直径>10.6 mm是预测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重要临床病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 预测 肿瘤转移
下载PDF
影响病理制片质量的因素分析
17
作者 刘利群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4期455-455,共1页
病理制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理诊断.一张质量优良的切片,能清晰地显示出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有利于病理诊断.反之,如因技术操作处理不当,致使切片质量不佳,甚至造成人为假象,就有可能影响病理诊断.现将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影响石... 病理制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理诊断.一张质量优良的切片,能清晰地显示出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有利于病理诊断.反之,如因技术操作处理不当,致使切片质量不佳,甚至造成人为假象,就有可能影响病理诊断.现将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影响石蜡片质量的原因浅析如下.1 固定固定是组织制片过程的首要环节,组织固定不及时,固定时间不足,固定液浓度不够,量过少均可产生组织自溶.另外标本过厚过大也会使组织固定不佳,严重影响制片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制片 质量控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以及BRAF、RAS基因突变筛查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维 刘蕾 +2 位作者 管绍羊 盛昭 孙雯雯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6期653-657,共5页
目的:评估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以及BRAF、RAS基因突变筛查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门诊或住院行FNAC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共计597例,其中25例因标本不满意予以剔除,282例患者进行了BR... 目的:评估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以及BRAF、RAS基因突变筛查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门诊或住院行FNAC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共计597例,其中25例因标本不满意予以剔除,282例患者进行了BRAF/RAS基因检测,227例进行了手术治疗。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FNAC、BRAF、RAS,以及联合检测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率。结果:分析FNAC诊断为非典型病变、且术后病理为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患者,BRAF/RAS基因的阳性率为42.9%,其中超声TI-RADS分类4B以上的亚组,BRAF的阳性率69.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6)。单独应用FNAC对甲状腺癌的敏感性为82.8%、特异性为100.0%,联合BRAF基因检测,其敏感性可提高到89.3%、特异性为96.6%,诊断的准确率由82.8%提升到85.9%。结论:在甲状腺结节患者中,通过超声TI-RADS分类筛查出高危患者(尤其是4B及以上的),联合FNAC和BRAF基因检测,可提高甲状腺癌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BRAF RAS TI-RADS分类
下载PDF
CT增强定量参数预测肾透明细胞癌WHO/ISUP分级
19
作者 张晓金 翟建 +3 位作者 张虎 谢闵 吴树剑 过永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3年第6期746-752,共7页
目的:探讨CT增强定量参数术前预测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泌尿病理学会(WHO/ISUP)分级的价值。方法:连续搜集行手术治疗的98例ccRCC患者临床和CT增强资料,根据WHO/ISUP分级分为低级别组(76例)和高级别组(22例)。比较CT增... 目的:探讨CT增强定量参数术前预测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泌尿病理学会(WHO/ISUP)分级的价值。方法:连续搜集行手术治疗的98例ccRCC患者临床和CT增强资料,根据WHO/ISUP分级分为低级别组(76例)和高级别组(22例)。比较CT增强定量参数两组间差异及各参数预测ccRCC WHO/ISUP分级的诊断效能,并进行外部验证,找寻泛化能力最佳的CT增强定量参数。结果:两组间皮质期CT值、皮质期净增值、皮质期强化率、实质期CT值、实质期净增值、实质期强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UC值分别依次为0.834、0.871、0.900、0.707、0.678和0.762;截断值分别依次为123.5 HU、71HU、0.73、87.5HU、54HU、0.67;皮质期强化率诊断效能最高,AUC=0.900,敏感度为0.842,特异度为0.864;外部验证结果显示皮质期强化率诊断效能(AUC=0.867)优于皮质期CT值(AUC=0.735)、皮质期净增值(AUC=0.709),Z值分别为2.134和2.417。结论:CT增强定量参数可用于预测ccRCC WHO/ISUP分级,皮质期强化率是诊断效能最高、泛化能力最佳的CT增强定量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透明细胞肾癌 病理分级
原文传递
CT联合腹部脂肪定量指标预测肾细胞癌侵袭性
20
作者 徐家军 张虎 +3 位作者 张晓金 袁娜 王家伟 黄国权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4596-4600,共5页
目的:探讨CT联合腹部脂肪定量指标预测肾细胞癌(RCC)侵袭性的价值。方法:搜集1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CC患者资料,按病理分期和病理分级分为非侵袭组(73例)、侵袭组(49例)。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RCC侵袭性的独立预测因子,采用... 目的:探讨CT联合腹部脂肪定量指标预测肾细胞癌(RCC)侵袭性的价值。方法:搜集1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CC患者资料,按病理分期和病理分级分为非侵袭组(73例)、侵袭组(49例)。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RCC侵袭性的独立预测因子,采用列线图构建联合预测模型,并评估其校准度、稳定性和临床净效益。结果:边缘模糊(OR=3.815,P=0.012)、大小(OR=1.752,P=0.010)、腹部皮下脂肪面积与内脏脂肪面积的比值(SVR)(OR=5.381,P=0.006)和RENAL总分(OR=2.110,P<0.001)是RCC侵袭性的独立预测因子。列线图AUC为0.902(95%CI:0.842~0.962,P<0.001),高于各独立预测因子(均P<0.05)。校准曲线的校准度较高;5折交叉验证平均AUC为0.899,与列线图一致。决策曲线分析(DCA)显示阈值范围0.07~1.0时临床有获益。结论:CT联合腹部脂肪定量指标构建的列线图预测RCC侵袭性准确性高,临床获益价值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脂肪变量 肾细胞癌 侵袭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