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重症患者误吸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1
作者 张洋 刁海清 +6 位作者 李梦月 田婷 刘晓光 马强 卢光玉 于海龙 李育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118-124,共7页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价神经重症患者发生误吸的影响因素。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自建库至2023年10月1日的文献,获取神经重症患者误吸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者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价神经重症患者发生误吸的影响因素。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自建库至2023年10月1日的文献,获取神经重症患者误吸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者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运用Stata13.0软件进行发表偏倚检验。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8篇文献,包括1 315例神经重症患者,共提取9个误吸相关影响因素进行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引起神经重症患者误吸的3个影响因素分别为卒中史(OR=5.03, 95%CI:2.71~9.32,P<0.000 0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0分(OR=3.35, 95%CI:1.75~6.42,P=0.000 3)和胃残余量>150 mL(OR=7.13, 95%CI:2.55~9.96,P=0.001)。结论 本研究为临床医护人员早期识别误吸高危患者、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和防范误吸发生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患者 误吸 影响因素 META分析
下载PDF
自粘绷带对神经内科重症患者静脉留置针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叶小芳 顾志娥 吉莉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自粘绷带 静脉留置针 重症患者
下载PDF
牙龈炎冲洗器在神经内科病人口腔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敏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10期1542-1542,共1页
目的探讨牙龈炎冲洗器在神经内科病人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神经内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采用牙龈炎冲洗器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口腔护理舒适度,口臭,口腔溃疡及... 目的探讨牙龈炎冲洗器在神经内科病人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神经内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采用牙龈炎冲洗器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口腔护理舒适度,口臭,口腔溃疡及口腔炎。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口腔护理舒适度及口臭,口腔溃疡及口腔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龈炎冲洗器替代生理盐水为神经内科患者进行口腔护理能增强口腔舒适度,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护理 牙龈炎冲洗器 生理盐水 神经内科
下载PDF
病床高度对神经内科患者跌倒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季亚芹 王丽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17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病床高度对患者跌倒因素的影响,以便更有效地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方法:将2015年7-12月收治的患者486例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将病床高度(包括垫子的高度)调节至患者膝关节上1-2 cm;对照组将病床高度(包括垫子... 目的:探讨病床高度对患者跌倒因素的影响,以便更有效地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方法:将2015年7-12月收治的患者486例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将病床高度(包括垫子的高度)调节至患者膝关节上1-2 cm;对照组将病床高度(包括垫子的高度)调节至床的最低高度(降到最低高度时距离地面为45 cm),比较两组患者跌倒发生情况及发生等级。结果:试验组患者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适的病床高度能有效减少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床高度 跌倒 神经内科
下载PDF
神经内科癫痫并发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钟华 张桁忠 《当代临床医刊》 2017年第5期3430-3430,3444,共2页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癫痫并发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该院收治的癫痫并发偏头痛3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单纯性癫痫患者34例进行比较。结果并发偏头痛的癫痫患者的癫痫平均病程和癫痫发...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癫痫并发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该院收治的癫痫并发偏头痛3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单纯性癫痫患者34例进行比较。结果并发偏头痛的癫痫患者的癫痫平均病程和癫痫发作频率均高于单纯性癫痫患者,并发偏头痛的癫痫患者中女性比例明显高于单纯性癫痫患者,并发偏头痛的癫痫患者和单纯性癫痫患者的癫痫发作类型无明显区别。结论癫痫并发偏头痛患者与单纯癫痫患者相比,具有癫痫病程长、发作频率高、女性比例高等临床特点,在治疗时需对患者的癫痫及偏头痛情况全面了解,以便于对患者对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癫痫 偏头痛 临床特点
下载PDF
神经梅毒伴癫痫发作的临床、脑电图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6
作者 马灿灿 张熙斌 +2 位作者 吴健 俞龙 殷梦媚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631-636,共6页
目的总结神经梅毒伴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2年5月就诊于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8例神经梅毒伴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脑电图以及影像学特点。结果8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3例,... 目的总结神经梅毒伴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2年5月就诊于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8例神经梅毒伴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脑电图以及影像学特点。结果8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3例,首次癫痫发作至入院时间1 d~6个月,2例仅表现为癫痫发作,6例伴认知障碍,4例伴精神症状。临床分型为脑实质型6例、脑膜血管型2例;发作类型为局灶性发作1例、局灶性继发双侧强直阵挛发作5例、全面性发作2例。7例视频脑电图异常,表现为背景慢波、慢波节律、痫样放电及一侧周期样放电(PLEDs),其中4例呈现PLEDs、1例监测到左侧颞区快波节律起始局灶性发作。8例血清及脑脊液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血清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均阳性,6例脑脊液TRUST/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阳性、2例脑脊液TRUST阴性。脑脊液4例压力增高、4例蛋白增高、6例白细胞计数增高。8例均行头部MRI平扫,结果显示以颞叶为主的颅内异常信号、脑萎缩、脑积水、缺血梗死灶或白质病变;5例头部ASL结果显示脑血流灌注异常(增高3例、降低2例)。患者诊断明确后予青霉素或头孢曲松驱梅治疗,同时予抗癫痫发作及对症药物,治疗后6例临床预后好转,2例预后不良。结论以癫痫发作为主要表现,伴认知障碍、精神异常等临床症状,在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后,应警惕神经梅毒的可能。脑电图及影像学检查可以评价病情及判断预后,早期积极驱梅治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发作 神经梅毒 临床表现 视频脑电图 磁共振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和病理改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3
7
作者 罗永坚 蔺心敬 +4 位作者 李吕力 杨德刚 王铁建 董艳玲 肖继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788-1790,共3页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和病理改变,探讨其在V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制备VD大鼠模型,分别在造模后第7、14、21天用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用HE染色法检测其病理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可...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和病理改变,探讨其在V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制备VD大鼠模型,分别在造模后第7、14、21天用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用HE染色法检测其病理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可见大量凋亡神经元,14 d时凋亡神经元数量与7 d和21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凋亡神经元数量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明显减少、缺血坏死明显。结论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大量凋亡丢失,可能是患者脑卒中后发生VD的病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海马 细胞凋亡 病理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和蛋白表达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蔺心敬 李吕力 +5 位作者 杨德刚 张旋 王铁建 罗永坚 董艳玲 肖继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2326-2329,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和bcl-2及Bax蛋白表达,探讨其在Va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制备VaD大鼠模型,分别在造模后第7、14、21天用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bc...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和bcl-2及Bax蛋白表达,探讨其在Va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制备VaD大鼠模型,分别在造模后第7、14、21天用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bcl-2及Bax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可见大量凋亡神经元,14d时凋亡神经元达高峰,21d时仍有大量神经元凋亡。模型组bcl-2蛋白在7和21d时表达增加,14d时表达高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模型组Bax蛋白表达在7d时达高峰,14d时开始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意义(P<0.01),至21d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大量凋亡丢失,可能是脑卒中后发生VaD的病理基础;在脑卒中早期,从分子水平抑制Bax蛋白表达、促进bcl-2蛋白表达可能是阻抑神经元凋亡、避免脑卒中后VaD发病的最佳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海马 细胞凋亡 BCL-2 BAX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彭利亚 徐耀 +2 位作者 乔婷婷 马灿灿 陈兰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9-395,共7页
目的:探索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和颈动脉斑块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将225例PD患者分为3组:认知功能正常(normal cognitive fun... 目的:探索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和颈动脉斑块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将225例PD患者分为3组:认知功能正常(normal cognitive function,NC)组41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组76例和痴呆(Parkinson’s disease with dementia,PDD)组108例。比较3组患者间临床资料及颈动脉超声等指标的差异,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D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与NC组比较,MCI和PDD组的教育水平下降(P均<0.05),Hoehn-Yahr分级、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nified Parkinson disease rating scale-Ⅲ,UPDRS-Ⅲ)、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胱抑素C水平、CIMT、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积分上升(P均<0.05)。回归分析显示教育水平高是PD认知障碍的保护因素(P <0.001),而CIMT增厚、Hoehn-Yahr分级高是PD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2、P=0.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PD认知障碍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认知障碍 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颈动脉斑块
原文传递
感觉性共济失调型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1例报告 被引量:3
10
作者 吕翔 陶定波 +3 位作者 申敬顺 王迎新 卢苗 孔楠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2-212,共1页
感觉性共济失调型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临床较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
关键词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共济失调型 感觉性
下载PDF
CM-DiI标记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检测其移植后产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春松 邹海强 +3 位作者 李晓波 闫晓明 关云谦 张愚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3-430,共8页
目的观察荧光染料(CM-Di I)标记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后,是否会脱落造成周围细胞被污染,标记细胞经静脉移植入脑梗死大鼠后是否会造成宿主脑内神经元被误染色;以及是否可以鉴定人BMMSC产生脑... 目的观察荧光染料(CM-Di I)标记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后,是否会脱落造成周围细胞被污染,标记细胞经静脉移植入脑梗死大鼠后是否会造成宿主脑内神经元被误染色;以及是否可以鉴定人BMMSC产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方法应用不同浓度CM-Di I分别标记培养的人BMMSC,观察标记效率。将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的人胚肾293T细胞和CM-Di I标记的人BM-MSC细胞共培养,7 d之后观察CM-Di I的红色荧光和293T细胞是否双标记。将CM-Di I标记的人BM-MSC经静脉移植入脑梗死大鼠体内,观察植入细胞的红色荧光是否会沾染宿主细胞以及和BDNF免疫荧光的双标记。结果不同浓度CM-Di I(1 000、200、100、20 nmol/L)均可成功标记人BM-MSC,其中1 000、200 nmol/L浓度标记24 h后观察标记效率均达到98%以上,比100、20 nmol/L标记的效率明显升高(P<0.01)。CM-Di I标记后的人BM-MSC与GFP标记的293T细胞共培养,7 d之内没有发现红色荧光沾染绿色的293T细胞。移植后第3天,静脉植入脑梗死大鼠的标记细胞的红色荧光没有沾染宿主脑内神经元,而且可以和BDNF的绿色荧光形成双标记。结论 CM-Di I可以高效地标记人BM-MSC。采用200 nmol/L浓度标记的人BM-MSC细胞在体外培养和移植入脑梗死大鼠后都未发现对周围细胞造成污染,植入细胞的CM-Di I荧光可以鉴定产生BDNF的人BM-M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CM-DiI 移植 脑梗死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氟桂利嗪对原代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钠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叶青 陈应柱 +2 位作者 陈兰兰 朱艳 武文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78-981,共4页
目的探讨氟桂利嗪对大鼠皮质神经元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择孕17~18d SD胎鼠培养皮质神经元,应用全细胞记录式膜片钳技术记录神经元钠离子通道电流,先加入0.1、1.0、10.0和100.0μmol/L氟桂利嗪刺激,后续实验使用1... 目的探讨氟桂利嗪对大鼠皮质神经元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择孕17~18d SD胎鼠培养皮质神经元,应用全细胞记录式膜片钳技术记录神经元钠离子通道电流,先加入0.1、1.0、10.0和100.0μmol/L氟桂利嗪刺激,后续实验使用1μmol/L氟桂利嗪刺激,比较加药前后钠电流相关曲线的变化。结果 0.1、1.0、10.0和100.0μmol/L氟桂利嗪对峰值电流抑制率分别为(14.70±4.39)%,(43.48±3.21)%,(61.91±7.41)%和(77.01±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桂利嗪达到半数最大抑制率时的药物浓度为0.94μmol/L。与加药前比较,加药后钠电流失活曲线向超极化方向移动了17.03mV;钠通道复活时间常数由(7.51±0.05)ms增至(19.46±0.03)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Hz、50Hz脉冲频率下,加药后钠电流较加药前减少幅度分别为[(21.63±7.36)%至(9.44±5.13)%]和[(45.83±10.04)%至(12.56±6.72)%,P<0.05]。结论氟桂利嗪对皮质神经元钠电流的抑制效应,或能解释其预防偏头痛发作的另一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桂利嗪 膜片钳术 钠通道 神经元 偏头痛 大脑皮质
下载PDF
神经肌肉刺激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预防效果及护理 被引量:9
13
作者 赵凤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140-142,148,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刺激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预防效果及护理。方法选择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采用系统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康复护理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肌肉刺激联合康复...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刺激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预防效果及护理。方法选择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采用系统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康复护理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肌肉刺激联合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66%与观察组的96.66%相比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改善率为8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神经肌肉刺激联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患者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刺激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护理
下载PDF
538例扬州某医院职工及家属颈部血管彩超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兰兰 张扬威 +1 位作者 陈蓓蕾 景坚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诊断技术对538例40岁以上人群进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数目、性质及血管狭窄的检测。结果颈部血管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数目包括不稳定斑块数目随年龄增高而上升,男性... 目的探讨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诊断技术对538例40岁以上人群进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数目、性质及血管狭窄的检测。结果颈部血管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数目包括不稳定斑块数目随年龄增高而上升,男性多于女性。结论颈部动脉血管的超声检查可动态观察不同年龄段颈部血管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性质,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内-中膜厚度 超声彩色多普勒
下载PDF
提高非直属附属医院教学查房质量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佩佩 马敏 +4 位作者 汪燕 邱姗珊 王萱怡 黄爱林 王强 《现代医药卫生》 2020年第19期3168-3170,共3页
教学查房是临床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在非医学院校直属医院中,教学查房等教学活动的开展存在频次不够、流程不规范等不足。通过采取学习、贯彻教学查房规范;培养带教师资,建立核心教学团队;建立完善... 教学查房是临床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在非医学院校直属医院中,教学查房等教学活动的开展存在频次不够、流程不规范等不足。通过采取学习、贯彻教学查房规范;培养带教师资,建立核心教学团队;建立完善教学督导队伍;设立大内科、大外科脱产教学秘书;对科室的教学活动进行督查;积极参加院内外及医学院校的教学竞赛等措施,教学查房等临床实践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取得了一些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查房 临床实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教学方法
下载PDF
药物干预对6-羟基多巴胺处理后大鼠多巴胺神经元、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
16
作者 徐耀 包仕尧 +2 位作者 罗蔚锋 张志琳 邵国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3-476,共4页
目的:研究古拉定、川芎嗪、丹参对6-羟基多巴胺(OHDA)处理后大鼠的黑质多巴胺(DA)神经元及纹状体细胞外液DA的影响。方法;将6-OHDA注射入大鼠黑质,饲养2周后用阿朴吗啡(APO)诱发其旋转行为并计数,饲养2个月时利用微透析法采集大鼠纹状... 目的:研究古拉定、川芎嗪、丹参对6-羟基多巴胺(OHDA)处理后大鼠的黑质多巴胺(DA)神经元及纹状体细胞外液DA的影响。方法;将6-OHDA注射入大鼠黑质,饲养2周后用阿朴吗啡(APO)诱发其旋转行为并计数,饲养2个月时利用微透析法采集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然后大鼠灌注取脑,酪氨酸羟化酶(TH)单抗染色,观察正常对照组、单纯手术组、古拉定治疗组(古拉定12mg/kg腹腔注射每天1次,共14天)、川芎嗪治疗组(川芎嗪50mg/kg腹腔注射每天1次,共14天)、丹参治疗组(丹参2.5ml/kg腹腔注射每天1次,共14天)的黑质DA神经元的变化,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细胞外液的DA及代谢产物的含量变化。结果:TH单抗免疫组化染色可见4个手术组的黑质DA神经元计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而4组组间无统计差异;4个手术组纹状体DA的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4组的二羟苯乙酸(DOPAC)/DA低于对照组(P<0.001),4组组间均无差异。结论:古拉定、川芎嗪、丹参不能阻止6-OHDA对黑质DA神经元的毒性作用,亦不能增加损伤侧纹状体的DA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6-羟基多巴胺 多巴胺 古拉定 川芎嚓 丹参 大鼠
下载PDF
滥用笑气致神经系统损害3例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7
作者 汤小佳 王新月 +2 位作者 刘佩佩 陈应柱 朱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64-267,共4页
笑气,又称一氧化二氮(Nitrous oxide,N 2O),即氧化亚氮,是一种无色、无味、稍带甜味的气体。临床上作为一种吸入性镇痛麻醉剂,常用于产科分娩镇痛、无痛人流、胃肠镜检查及牙科领域等,有抗焦虑、镇痛等作用[1]。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 笑气,又称一氧化二氮(Nitrous oxide,N 2O),即氧化亚氮,是一种无色、无味、稍带甜味的气体。临床上作为一种吸入性镇痛麻醉剂,常用于产科分娩镇痛、无痛人流、胃肠镜检查及牙科领域等,有抗焦虑、镇痛等作用[1]。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求使用笑气后的欣快感,滥用笑气,导致中毒,甚至出现不可逆性神经损害。本文就滥用笑气致2例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及1例癫痫样发作的病例进行报道,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吸食笑气造成神经系统损伤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鉴别诊断等,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笑气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 癫痫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对老年患者跌倒的影响及护理措施评价
18
作者 田倩 王美华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第6期176-176,共1页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对老年患者跌倒的影响及护理措施。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老年患者,研究例数一共50例,均采取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治疗,再将老年患者均采取抽签分组方式分为两组,收取时间在2015年2月10日-2018年2月10日之间,分为观...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对老年患者跌倒的影响及护理措施。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老年患者,研究例数一共50例,均采取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治疗,再将老年患者均采取抽签分组方式分为两组,收取时间在2015年2月10日-2018年2月10日之间,分为观察组一组(25例老年患者)、对照组一组(25例老年患者),分别实施全程护理、常规护理,将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老年患者的跌倒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在老年患者使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后,实施全程护理,取得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老年患者跌倒 护理措施
下载PDF
中重度脑白质疏松对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学慧 李晓波 姜超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63-1166,共4页
目的脑小血管病对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造成影响目前尚无定论。文中探讨中重度脑白质疏松与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69... 目的脑小血管病对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造成影响目前尚无定论。文中探讨中重度脑白质疏松与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69例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Fazekas量表评价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3~6分定义为中重度脑白质疏松),于人院72 h内复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总分较入院时增加≥2分或运动功能缺损波动≥1分即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根据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情况分为早期恶化组和非早期恶化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重度脑白质疏松对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结果69例患者中,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22例。早期恶化组患者中重度脑白质疏松(68.2%rs 25.5%)、责任动脉狭窄≥50%(68.2%ts 6.4%)、多发病灶(27.3%us 2.1%)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早期恶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重度脑白质疏松(OR=4.808,95%CI:1.148~20.142,P=0.032)、责任动脉狹窄≥50%(OR=17.901,95%Cl:3.624~88.437,P=0.000)是影响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重度脑白质疏松可能是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风险增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 轻型缺血性卒中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下载PDF
非典型起病的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伴危重病性周围神经病1例
20
作者 仲星星 杭景 徐耀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319-320,共2页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是广泛累及脑和脊髓白质的急性炎症性脱髓鞘疾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人[1]。合并严重的周围神经损害时,可能因不能早期识别而导致治疗的延误,影响预后。现报道1例进展迅速、病情凶险、继发危重病性周围神经病(CIP...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是广泛累及脑和脊髓白质的急性炎症性脱髓鞘疾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人[1]。合并严重的周围神经损害时,可能因不能早期识别而导致治疗的延误,影响预后。现报道1例进展迅速、病情凶险、继发危重病性周围神经病(CIP)的成人型ADEM如下。1病例患者,女,30岁,因“发热伴头痛5 d,胡言乱语半天”于2020年8月15日入院。患者5 d前出现发热伴头痛,疼痛位于头顶部及双颞侧,呈持续性胀痛。外院查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行抗感染治疗(具体药物不详)效果不佳,出现胡言乱语、烦躁不安。此次为进一步治疗转来我院,拟“CNS感染”收住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9.8℃,心率107次/min,呼吸18次/min,BP 135/69 mm Hg(1 mm Hg=0.133 k Pa)。平车推入,谵妄,肌力、肌张力检查不配合,腱反射、深浅感觉检查不合作,双侧病理征(-),余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害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脱髓鞘疾病 周围神经病 危重病 早期识别 急性炎症 成人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