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列地尔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老年糖尿病肾病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肖兰兰 王庆 +3 位作者 王文春 潘明月 陈巧平 曹超宇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5年第1期184-188,共5页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老年糖尿病肾病(DKD)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3月—2024年5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确诊的118例老年DKD合并AKI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前列地...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老年糖尿病肾病(DKD)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3月—2024年5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确诊的118例老年DKD合并AKI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前列地尔联合CRRT治疗,n=56)和对照组(CRRT治疗,n=62)。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指标值[血糖、Scr、尿素氮(BUN)水平]、尿液指标值[24 h尿蛋白、尿NGAL水平、尿沉渣评分、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糖[(10.9±1.5)vs(13.1±2.9)mmol/L]、Scr[(231.7±43.5)vs(376.5±51.0)μmol/L]、BUN[(12.6±2.9)vs(14.8±3.3)mmol/L]、24 h尿蛋白[(1.8±0.8)vs(2.3±1.3)g/L]、尿NGAL[(54.9±16.3)vs(62.3±14.6)mg/L]及尿沉渣评分[1(0,1)vs 1(0,2)]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9%vs 74.4%,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CRRT可能改善老年DKD合并AKI患者的临床结局,改善糖代谢状态,保护肾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糖尿病肾病 急性肾损伤 前列地尔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下载PDF
重症患者早期运动信息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2
作者 潘春芳 窦英茹 +3 位作者 朱庆捷 郭凌翔 宋静 陈巧平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0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目的通过重症患者早期运动信息系统的设计及应用,促进重症患者早期运动的有效实施,保证患者安全。方法设计开发重症患者早期运动信息系统,应用于2019年1月—6月入住ICU的重症患者早期运动过程中。采用历史性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使用信... 目的通过重症患者早期运动信息系统的设计及应用,促进重症患者早期运动的有效实施,保证患者安全。方法设计开发重症患者早期运动信息系统,应用于2019年1月—6月入住ICU的重症患者早期运动过程中。采用历史性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使用信息系统前后运动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非计划中断率、异常情况得到处理的时间和护士对早期运动的满意度。结果应用早期运动信息系统后,降低了重症患者运动相关不良事件(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管道滑脱)的发生率(P<0.05),降低了早期运动非计划中断率(P<0.05),缩短了运动过程中异常问题得到处理的时间(P<0.001),提高了护士对重症患者开展早期运动工作的满意度(P<0.001)。结论重症患者早期运动信息系统的应用,使重症患者早期运动能够更加规范、有效的实施,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早期运动 信息系统 安全管理
下载PDF
子午流注穴位按压联合信息化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干预方案在ICU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
3
作者 单文娟 张琪 +1 位作者 徐艳 单雪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057-060,共4页
探讨子午流注穴位按压联合信息化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干预方案在ICU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方法,根据纳排标准,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 月入院发生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4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管理方案;选... 探讨子午流注穴位按压联合信息化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干预方案在ICU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方法,根据纳排标准,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 月入院发生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4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管理方案;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入院发生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4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子午流注穴位按压联合信息化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干预方案;观察和比较两组腹泻止泻时间和腹泻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两组喂养中断情况、摄入能量及喂养达标情况。结果 实施子午流注穴位按压联合信息化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干预方案后,观察组腹泻止泻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3.85±1.16)hvs(7.92±2.71)h],腹泻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35%vs79.07%),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喂养中断情况及喂养达标情况的比较上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ICU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实施子午流注穴位按压联合信息化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干预方案,有效改善了肠内营养喂养情况,提高喂养达标率,对改善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促进肠内营养的实施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流注穴位按压 信息化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干预方案 ICU 肠内营养支持
下载PDF
联合检测外周血TIRAP、FOXO3a、HBP预测脓毒症患者近期预后的价值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俊 邵俊 马爱闻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40-345,共6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外周血TOLL/白介素-1受体相关蛋白(TIRAP)、叉头蛋白转录因子3a(FOXO3a)、肝素结合蛋白(HBP)对脓毒症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205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外周血TOLL/白介素-1受体相关蛋白(TIRAP)、叉头蛋白转录因子3a(FOXO3a)、肝素结合蛋白(HBP)对脓毒症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205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157例、死亡组48例。统计两组外周血TIRAP、FOXO3a、HBP及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分析TIRAP、FOXO3a、HBP与APACHEⅡ、SOFA评分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TIRAP、FOXO3a、HBP交互作用对脓毒症近期预后的影响。评价TIRAP、FOXO3a、HBP联合预测脓毒症近期预后的价值。结果死亡组入院第1、3、7天外周血TIRAP、HBP水平及APACHEⅡ、SOFA评分高于生存组,FOXO3a水平低于生存组(P<0.05);入院第1天,脓毒症死亡患者TIRAP、HBP水平与APACHEⅡ、SOFA评分呈正相关,FOXO3a与APACHEⅡ、SOFA评分呈负相关(P<0.05);TIRAP×FOXO3a×HBP在脓毒症近期预后中存在交互作用(P<0.05);入院第1天外周血TIRAP+FOXO3a+HBP联合预测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TIRAP+FOXO3a、TIRAP+HBP、FOXO3a+HBP,预测效能更佳(P<0.05)。结论脓毒症预后不良患者外周血TIRAP、HBP水平升高,FOXO3a水平降低,其水平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近期预后有关,联合检测其水平可提高近期预后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TOLL/白介素-1受体相关蛋白 叉头蛋白转录因子3a 肝素结合蛋白 预后 预测 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序贯器官衰竭评估
下载PDF
重症监护室转出脑卒中患者参与运动康复的障碍因素与促进因素分析:一项混合性研究
5
作者 陆娟 陆文婷 +3 位作者 李育平 史甜 唐维婕 翟祎帆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4期92-97,共6页
目的 通过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混合性研究分析重症监护室(ICU)转出脑卒中患者参与运动康复的障碍因素与促进因素。方法 (1)定量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5月—2024年5月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ICU转出的250例脑卒中患者为调... 目的 通过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混合性研究分析重症监护室(ICU)转出脑卒中患者参与运动康复的障碍因素与促进因素。方法 (1)定量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5月—2024年5月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ICU转出的250例脑卒中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脑卒中后身体活动障碍量表(BAPA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患者进行调查。根据运动康复参与情况将患者分为不积极参与组(运动康复训练频率<3次/月)和积极参与组(运动康复训练频率≥3次/月)。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ICU转出脑卒中患者运动康复参与情况的影响因素。(2)定性研究:2022年5月—2024年5月,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完成问卷调查的ICU转出脑卒中患者为访谈对象。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对患者进行访谈。采用Colaizzi七步法提炼主题。结果(1)定量研究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250份,收回有效问卷246份,有效回收率为98.40%。246例ICU转出脑卒中患者中,运动康复训练频率<3次/月78例,运动康复训练频率≥3次/月168例。积极参与组与不积极参与组文化水平、婚姻状态、偏瘫者占比、中文版BAPAS评分、GSE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态、偏瘫、中文版BAPAS评分、GSES评分是ICU转出脑卒中患者不积极参与运动康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2)定性研究结果:本研究共访谈18例ICU转出脑卒中患者。共提炼出康复动机、训练行为及支持系统3个主题,其中在康复动机方面,康复意愿不强烈为障碍因素,期待社交活动和重视自我价值、自尊为促进因素;在训练行为方面,错误的运动康复认知、消极的训练经历、较差的运动自我效能感为障碍因素,信任医务人员、遵照医嘱,吸取成功案例的经验,循序渐进地参与训练为促进因素;在支持系统方面,家庭、社会支持状况良好为促进因素。结论 未婚/离异/丧偶、偏瘫、身体活动障碍加重是ICU转出脑卒中患者不积极参与运动康复的危险因素,而自我效能感升高是ICU转出脑卒中患者不积极参与运动康复的保护因素。在康复动机方面,康复意愿不强烈为障碍因素,期待社交活动和重视自我价值、自尊为促进因素;在训练行为方面,错误的运动康复认知、消极的训练经历、较差的运动自我效能感为障碍因素,信任医务人员、遵照医嘱,吸取成功案例的经验,循序渐进地参与训练为促进因素;在支持系统方面,家庭、社会支持状况良好为促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重症监护室 运动康复 障碍因素 促进因素
下载PDF
心脏术后相关急性肾损伤早期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添未 唐程斌 +3 位作者 蒋伟 于海龙 邵俊 袁静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31-139,143,共10页
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CSA-AKI)是心脏外科手术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传统依赖于血清肌酐及尿量变化的诊断存在滞后性,因此迫切需要灵敏度高、特异度强的生物标志物来早期发现并识别CSA-AKI的高危患者,从而能够进行早期干预,获得更... 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CSA-AKI)是心脏外科手术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传统依赖于血清肌酐及尿量变化的诊断存在滞后性,因此迫切需要灵敏度高、特异度强的生物标志物来早期发现并识别CSA-AKI的高危患者,从而能够进行早期干预,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本文就CSA-AKI的相关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以期能为后续CSA-AKI的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心脏手术 生物标志物 体外循环 诊断 预防
下载PDF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诊断免疫缺陷患者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杨震宇 於江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29-133,共5页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通过识别临床样本中的微生物核酸来协助诊断,是用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感染性疾病诊断的有效工具。mNGS能够在常规检测为阴性的患者中识别出致病生物体,但目前在免疫力低下患者中,评估mNGS诊断感染效能的报告仅限...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通过识别临床样本中的微生物核酸来协助诊断,是用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感染性疾病诊断的有效工具。mNGS能够在常规检测为阴性的患者中识别出致病生物体,但目前在免疫力低下患者中,评估mNGS诊断感染效能的报告仅限于个体患者或小型回顾性研究。本文回顾分析文献,为在临床中开展mNGS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功能不全 感染性疾病 病原体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液体活检 感染监测
下载PDF
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时机对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9
8
作者 殷静静 郑瑞强 +1 位作者 林华 邵俊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时机对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预后的影响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性休克合并达到RIFLE诊断标准功能衰竭阶段的急性肾损伤(AKI)患者63例,根据治疗开始时机将患... 目的探讨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时机对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预后的影响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性休克合并达到RIFLE诊断标准功能衰竭阶段的急性肾损伤(AKI)患者63例,根据治疗开始时机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早期组(n=33)诊断后12 h内开始CRRT,晚期组诊断后48 h后开始CRRT(n=30),比较2组患者生存率,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死亡危险因素。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年龄、手术情况、病史和疾病危重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Rank检验,2组各时段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4)。Cox回归分析提示,血乳酸和APACHEⅡ评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RRT治疗开始时机选择对于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短期预后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衰竭 感染性休克 肾脏替代治疗 治疗时机 预后
下载PDF
高容量血液滤过对早期感染性休克猪复苏液体量和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敏 赵平 +2 位作者 薛露 吴晓燕 郑瑞强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77-981,共5页
目的了解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对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所需液体量和维持血压所需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的影响。方法给予18只健康猪静脉输注内毒素50μg/kg诱导感染性休克模型,制模成功后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头):对照组、常规流量血... 目的了解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对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所需液体量和维持血压所需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的影响。方法给予18只健康猪静脉输注内毒素50μg/kg诱导感染性休克模型,制模成功后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头):对照组、常规流量血液滤过组(NVHF组)和HVHF组,均给予机械通气。感染性休克模型建立后每组均应用乳酸林格液液体复苏,以每搏输出量变异率(SVV)<10%作为液体复苏终止指标,之后静脉输注乳酸林格液保持SVV<10%,如平均动脉压(MAP)仍未达到基础值的90%以上,予持续静脉泵入去甲肾上腺素维持MAP在基础值90%以上,记录实验开始后基础、成模及治疗1、2、3、4、5、6h血流动力学指标和治疗期间维持SVV<10%,以及MAP达到基础值90%以上各组乳酸林格液用量和去甲肾上腺素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VHF组在开始治疗1h后维持SVV<10%所需乳酸林格液用量明显减少(P<0.05),NVHF组在1、3、4h维持SVV<10%所需乳酸林格液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与NVHF组比较,血液滤过治疗2h后,HVHF组维持SVV<10%所需乳酸林格液用量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和NVHF组比较,血液滤过治疗4h后,HVHF组维持MAP所需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明显减少(P<0.05),而NVHF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应用HVHF治疗感染性休克能够明显减少猪复苏液体量和去甲肾上腺素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容量血液滤过( HVHF) 感染性休克 液体复苏 每搏输出量变异率(SVV)
下载PDF
白蛋白透析联合血浆灌流治疗肝衰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绍宏 甘建和 +4 位作者 黄小平 林华 卢年芳 於江泉 郑瑞强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434-437,共4页
目的观察白蛋白透析联合血浆灌流治疗肝衰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在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期间,采用白蛋白透析联合血浆灌流治疗肝衰竭患者17例,每次治疗前后检测血常规、生化全套、血凝常规,并观察临床表现及生命体征。治疗前后均数比... 目的观察白蛋白透析联合血浆灌流治疗肝衰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在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期间,采用白蛋白透析联合血浆灌流治疗肝衰竭患者17例,每次治疗前后检测血常规、生化全套、血凝常规,并观察临床表现及生命体征。治疗前后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前后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安全性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均>0.05)。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乏力、纳差减轻,腹胀有所缓解,精神好转。单次治疗胆红素(t=12.74,P<0.01)、肌酐(t=4.74,P<0.01)及血氨(t=7.22,P<0.01)水平显著下降。肝性脑病好转率71%,肝肾综合征好转率60%,出院时临床总有效率64.7%。结论白蛋白透析联合血浆灌流治疗肝衰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合并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的肝衰竭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人工 血浆置换 肾透析
下载PDF
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与预后 被引量:13
11
作者 牟洪宾 王海霞 +1 位作者 刘昌华 高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1694-1696,共3页
目的:研究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124例脓毒症合并AKI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期非脓毒症合并AKI患者28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脓毒症合并AKI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 目的:研究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124例脓毒症合并AKI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期非脓毒症合并AKI患者28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脓毒症合并AKI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脓毒症合并AKI患者中,感染部位主要为肺部(50.0%)和腹部(29.0%)。脓毒症与非脓毒症AKI患者相比,两者的APACHEll评分、平均动脉压,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的比例,器官衰竭数≥3个者等指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FLE不同分级中脓毒症合并AKI患者的病死率分别是R组60.0%、I组66.7%、F组73.5%,较非脓毒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脓毒症与脓毒症AKI患者的总住院病死率分别为37.8%、6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脓毒症AKI患者与非脓毒症AKI患者相比,临床各项指标更差,有更高的临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预后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在ICU失禁性皮炎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12
作者 戴雪梅 窦英茹 +3 位作者 朱庆捷 潘春芳 郭凌翔 张薇 《护理管理杂志》 2016年第4期260-262,共3页
目的探讨科室持续质量改进在失禁性皮炎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优化质量控制小组,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全员培训,明确失禁性皮炎质量控制频次,严格执行质量控制过程,并定期分析反馈。结果质量控制改进后失禁性皮炎发生率和皮炎... 目的探讨科室持续质量改进在失禁性皮炎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优化质量控制小组,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全员培训,明确失禁性皮炎质量控制频次,严格执行质量控制过程,并定期分析反馈。结果质量控制改进后失禁性皮炎发生率和皮炎严重度均降低(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失禁性皮炎管理及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上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失禁性皮炎 管理
下载PDF
咪达唑仑对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炎性介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徐萍 郑瑞强 +2 位作者 欧晓峰 张敏 颜培夏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2-165,197,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咪达唑仑对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咪达唑仑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6年7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收治的120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 目的通过观察咪达唑仑对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咪达唑仑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6年7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收治的120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58例)和咪达唑仑组(6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有手术指征者予以手术;咪达唑仑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先静脉注射咪达唑仑2~3mg,再以0.05。0.10mg·kg^-1·h^-1持续静脉泵入,手术治疗患者于术后3h开始使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48、72h测定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脑电双频谱指数(BIS);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脑脊液及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神经趋化蛋白(sFkn)水平;记录患者癫痫发生率及28d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AP、HR稳定,差异均元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SAS和BIS均逐渐降低,72h达到最低[SAS评分(分):常规治疗组为3.8±1.0比5.7±2.0,咪达唑仑组为3.6±0.9比5.8±1.7;BIS:常规治疗组为69±12比82±12,咪达唑仑组为72±15比82±12,均P〈O.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两组均达到了预期的镇静目标。ELISA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常规治疗组治疗24h后脑脊液IL-6、sFkn和血浆sFkn水平均呈短暂升高随后逐渐下降的趋势,血浆IL-6则持续降低;而咪达唑仑组各指标则从治疗24h起即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并持续至72h。治疗后咪达唑仑组各时间点脑脊液及血浆IL-6、sFkn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以72h达最低水平[脑脊液:IL-6(ng/L)为251.6±145.7比347.3±146.4,sFkn(ng/L)为289.7±79.3比423.6±132.8;血浆:IL-6为54.4±27.3比85.6±41.8,sFkn为919.9±426.3比1199.4±414.8,均P〈0.05]。咪达唑仑组癫痫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1.61%(1/62)比10.34%(6/58),P〈0.05],但两组28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29%(7/62)比10.34%(6/58),P〉0.05]。结论咪达唑仑可减少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癫痫的发生,其脑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脑脊液及血浆IL-6、sFkn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颅脑损伤 中重型 炎性介质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医护人员中心静脉导管集束预防策略依从性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窦英茹 王加凤 +5 位作者 闫坤丽 潘春芳 谢金兰 朱庆捷 史甜 郭凌翔 《护理管理杂志》 2014年第8期597-598,608,共3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医护人员中心静脉导管集束预防策略依从性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主题,对中心静脉置管现状调查及要因分析,针对要因制订对策并实施。结果医护人员集束预防策略的依从性提高(P<0.0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医护人员中心静脉导管集束预防策略依从性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主题,对中心静脉置管现状调查及要因分析,针对要因制订对策并实施。结果医护人员集束预防策略的依从性提高(P<0.01);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下降(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医护人员集束预防策略依从性,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集束预防策略 依从性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下载PDF
早期运动信息管理系统在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9
15
作者 窦英茹 戴雪梅 +7 位作者 潘春芳 朱庆捷 郭凌翔 史甜 单雪芹 於江泉 刘永兵 刘林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6-271,共6页
目的:设计开发基于多学科团队合作的重症患者早期运动信息管理系统,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设计重症患者早期运动信息管理系统,包括重症患者早期运动风险评估、预警提醒、全程监控、闭环管理等功能,比较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前后ICU重症患... 目的:设计开发基于多学科团队合作的重症患者早期运动信息管理系统,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设计重症患者早期运动信息管理系统,包括重症患者早期运动风险评估、预警提醒、全程监控、闭环管理等功能,比较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前后ICU重症患者早期活动实施效果和团队成员满意度。结果: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后,ICU重症患者首次运动风险评估时间由入科后(18.27±4.00)h提前到(7.72±3.42)h,首次运动时间由入科后(29.35±3.92)h提前到(19.34±3.87)h,运动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由1.491‰降低至0.185‰,非计划中断率由8.930‰降低至2.2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学科团队成员对信息管理系统的满意度高。结论: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了重症患者早期运动精准、及时、全程的风险预警把控及闭环管理,确保实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多学科团队合作 危重患者 早期运动
原文传递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海霞 牟洪宾 +3 位作者 郑瑞强 林华 於江泉 吴晓燕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21期183-184,共2页
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发病率及病死率很高,脓毒症是引起AKI的最常见病因。脓毒症合并AKI患者病死率明显升高。研究显示脓毒症患者AKI的病死率高达73%。因此,临床上早期识别与诊断AKI并及时给予干预,对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尤为... 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发病率及病死率很高,脓毒症是引起AKI的最常见病因。脓毒症合并AKI患者病死率明显升高。研究显示脓毒症患者AKI的病死率高达73%。因此,临床上早期识别与诊断AKI并及时给予干预,对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上常用肌酐作为AKI的诊断标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且在AKI诊断时敏感性不高,难以早期识别AK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脓毒症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血管外肺水导向的危重病患者容量管理策略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晓燕 庄志清 +5 位作者 卢年芳 於江泉 殷静静 王海霞 林华 郑瑞强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21期69-72,共4页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血管外肺水(EVLW)调整危重病患者液体管理和血管活性药物及其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入住重症医学科(ICU)的低血压和低氧患者,共24例低血压和19例低氧患者纳入研究,经过早期(入...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血管外肺水(EVLW)调整危重病患者液体管理和血管活性药物及其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入住重症医学科(ICU)的低血压和低氧患者,共24例低血压和19例低氧患者纳入研究,经过早期(入ICU时间>24 h)积极液体复苏,留置(PICCO)监测EVLW,记录监测EVLW前后起始治疗调整情况,包括液体管理调整和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的调整,液体管理策略调整最多方案为限制液体+应用利尿剂(11/25)。结果监测EVLW后,25例(58.1%,25/43)患者起始治疗方案均作调整,包括25例(100%)对液体管理策略均进行调整和5(20%)例对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有所调整。起始治疗调整组EVLW[(13.58±5.9)mL/kg]显著高于起始治疗未调整组[(9.5±2.4)mL/kg],但2组间中心静脉压(CVP)、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液体复苏+利尿剂组患者CVP、GEDI与扩容组和限制液体复苏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限制液体复苏+利尿剂组EVLW[(16.2±3.8)mL/kg]显著高于扩容组和限制液体复苏组EVLW[分别为(7.2±1.5)、(10.1±2.4)mL/kg,P<0.05],24 h液体平衡显著低于扩容组和限制液体复苏组(P<0.05)。25例患者起始治疗调整后20例(80%)患者调整治疗有效,低血压及低氧情况有所改善。结论危重病患者后期复苏阶段,监测EVLW调整危重病患者容量管理策略,避免过多液体复苏,有利于改善低血压和低氧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肺水 容量管理 前负荷 血管活性药物
下载PDF
认知障碍简明评价量表在行为异常型额颞叶痴呆及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照料者负担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汤群英 徐俊 +5 位作者 顾小花 胡月 洪音 李琳 陶带花 成佳星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7年第10期982-986,共5页
目的探讨认知障碍简明评价量表(Cog-12)在评估行为异常型额颞叶痴呆(bv FTD)及阿尔茨海默病(AD)病人照料者负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取自2007年1月至2015年11月来自中国阿尔茨海默病与相关疾病研究协作组(CARDS)研究课题登记的基... 目的探讨认知障碍简明评价量表(Cog-12)在评估行为异常型额颞叶痴呆(bv FTD)及阿尔茨海默病(AD)病人照料者负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取自2007年1月至2015年11月来自中国阿尔茨海默病与相关疾病研究协作组(CARDS)研究课题登记的基线调查部分的对象,共计入组了临床痴呆量表(CDR)评分为1~2分的206例痴呆病人(AD组120例,bv FTD组86例)。所有病人均完成Cog-12量表、Addenbrooke改良认知评估量表(ACE-R)、额叶行为量表(FBI)的测评,所有照料者均完成照料者负担问卷(caregiver burden inventory,CBI)、神经精神问卷(NP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的测评。结果 (1)bv FTD组病人ACER,FBI,Cog-12,NPI评分均高于AD组。bv FTD组照料者CBI,SAS,SDS评分均高于AD组,其中,bv FTD组时间依赖负担及情感负担较AD组重,2组发展受限评分、身体负担评分及社交负担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bv FTD组CBI与Cog-12,NPI,FBI均呈显著正相关,AD组CBI与Cog-12,NPI呈显著正相关;2组SAS、SDS与CBI呈显著正相关;(3)bv FTD组照料者负担主要来源于病人的神经精神及行为症状,而AD组照料者负担主要来源于神经精神症状。结论 bv FTD照料者负担较AD照料者负担更重,出现抑郁、焦虑风险更高。bv FTD照料者负担重与病人神经精神症状及行为紊乱密切相关,AD照料者负担主要与神经精神症状相关,Cog-12可推广作为间接评估痴呆病人照料者负担的工具。专业照料指导、心理支持等减轻照料者负担措施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异常型额颞叶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 照料者负担 认知障碍简明评价量表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与脉搏指示连续性心输出量监护心源性休克患者心输出量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9
作者 袁静 陈勇 +5 位作者 马勇 陈银花 杨菲 于海迪 郑瑞强 邵俊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7期84-86,共3页
目的比较脉搏指示的连续性心输出量(Pi CCO)监测技术以及超声心动图(UCG)测定ICU心源性休克患者心输出量(CO)的效果。方法选择心源性休克患者共40例,均进行Pi CCO及超声心动图测定CO。结果 3例患者因未获得满意的图像而放弃。超声心动图... 目的比较脉搏指示的连续性心输出量(Pi CCO)监测技术以及超声心动图(UCG)测定ICU心源性休克患者心输出量(CO)的效果。方法选择心源性休克患者共40例,均进行Pi CCO及超声心动图测定CO。结果 3例患者因未获得满意的图像而放弃。超声心动图和Pi CCO测定的CO分别为(3.19±0.66)、(3.35±0.67)mL/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测定CO具有快速、准确、无创等优势,适合于ICU心源性休克患者监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输出量 超声心动图 重症监护病房 脉搏指示的连续性心输出量
下载PDF
各炎症因子在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20
作者 许晓兰 许鹏 +4 位作者 於江泉 陈齐红 邵俊 林华 郑瑞强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第24期3319-3321,3324,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及非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PCT、NT-proBNP及血常规的水平,探讨各炎症因子在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的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确诊为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和同期... 目的:通过检测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及非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PCT、NT-proBNP及血常规的水平,探讨各炎症因子在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的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确诊为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和同期非脓毒症患者139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这些患者入ICU 1h内上述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绘制各炎症因子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根据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价各炎症因子对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组患者的血PCT、NT-proBNP及N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对照组(P<0.05)。G-杆菌组患者的血PCT、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G+球菌组(P<0.05)。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的ROC曲线表明:PCT、NT-proBNP的AUC为0.843、0.820。G-杆菌组患者的ROC曲线:PCT、NT-proBNP的AUC为0.920、0.863。G+球菌组患者的ROC曲线:PCT、NT-proBNP的AUC为0.735、0.760。结论:血PCT、NT-proBNP对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有预测价值,以PCT对G-杆菌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价值最为特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因子 降钙素原 N末端B型钠尿肽原 脓毒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