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视交叉上核与松果体中Clock基因转录的昼夜节律性及不同光反应性(英文)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国卿 傅春玲 +2 位作者 李建祥 杜玉珍 童建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9-364,共6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和比较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与松果体(pineal gland,PG)中Clock基因内源性昼夜转录变化规律以及光照对其的影响。Sprague-Dawley大鼠在持续黑暗(constant darkness,DD)和12 h光照:12 h黑暗交替(12 ho... 本研究旨在观察和比较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与松果体(pineal gland,PG)中Clock基因内源性昼夜转录变化规律以及光照对其的影响。Sprague-Dawley大鼠在持续黑暗(constant darkness,DD)和12 h光照:12 h黑暗交替(12 hour- light:12 hour-dark cycle,LD)光制下分别被饲养8周(n=36)和4周(n=36)后,在一昼夜内每隔4 h采集一组SCN和PG组织(n=6),提取总RNA,用竞争性定量RT-PCR测定不同昼夜时点(circadian times,CT or zeitgeber times,ZT)各样品中Clock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通过余弦法和Clock Lab软件获取节律参数,并经振幅检验是否存在昼夜节律性转录变化。结果如下:(1)SCN中Clock基因mRNA的转录在DD光制下呈现昼低夜高节律性振荡变化(P<0.05),PG中Clock基因的转录也显示相似的内源性节律外观,即峰值出现于主观夜晚(SCN为CT15,PG为CT18),谷值位于主观白天(SCN为CT3,PG为CT6)(P>0.05)。(2) LD光制下SCN中Clock基因的转录也具有昼夜节律性振荡(P<0.05),但与其DD光制下节律外观相比,呈现反时相符律变化(P<0.05),且其表达的振幅及峰值的mRNA水平均增加(P<0.05),而PG中Clock基因在LD光制下转录的相应节律参数变化却恰恰相反(P<0.05)。(3)在LD光制下,光照使PG中Clock基因转录的节律外观反时相于SCN(P<0.05),即在SCN和PG的峰值分别出现于光照期ZT10和黑暗期ZT17,谷值分别位于黑暗期ZT22和光照期ZT5。结果表明,Clock基因的昼夜转录在SCN和PG中存在同步的内源性节律本质,而光导引在这两个中枢核团调节Clock基因昼夜节律性转录方面有着不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CK基因 昼夜节律 光照 视交叉上核 松果体
下载PDF
激动中枢组胺能受体对应激大鼠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重调定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国卿 周希平 黄伟秋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9-35,共7页
应激 1周的大鼠 ,麻醉后孤离双侧颈动脉窦区 ,将不同窦内压 (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 (MAP)值进行Logistic5个参数曲线拟合。根据所得ISP-MAP关系曲线及其特征参数 ,分别观察侧脑室 (i c v )注射和孤束核(NTS)内注射组胺受体拮抗剂对... 应激 1周的大鼠 ,麻醉后孤离双侧颈动脉窦区 ,将不同窦内压 (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 (MAP)值进行Logistic5个参数曲线拟合。根据所得ISP-MAP关系曲线及其特征参数 ,分别观察侧脑室 (i c v )注射和孤束核(NTS)内注射组胺受体拮抗剂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 (CSR)的影响 ,并与相应的非应激CSR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1)应激导致ISP-MAP关系曲线显著全面上移 ,窦内压和增益 (ISP-Gain)关系曲线中部明显下移 ,反射参数中阈压 (TP)、饱和压 (SP)、调定点 (setpoint)和最大增益时的窦内压 (ISPGmax)值增大 ,MAP反射变动范围 (MAPrange)及反射最大增益 (Gmax)减小 ;(2 )I c v H1或H2 受体拮抗剂氯苯吡胺 (CHL) 5 μg或西咪替丁 (CIM ) 15 μg ,在 2 0min内均可明显减弱应激对CSR的上述改变 ,CIM的这种减弱作用不如CHL的显著 ;(3 )NTS内注射CHL(0 5 μg)或CIM (1 5 μg) ,对应激所致CSR变化的影响与i c v CHL或CIM后的相类似 ;(4)分别i c v 和NTS内注射CHL或CIM后 ,均不能使应激的CSR水平完全恢复到相应的非应激对照水平。以上结果提示 ,应激引起CSR重调定 ,反射敏感性下降 ;其部分机制可能是激活中枢组胺能系统 ,通过中枢组胺能受体 (H1和H2 受体 )尤其是H1受体介导而发挥作用 ;下丘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向 应激 氯苯吡胺 西咪替丁 侧脑室注射 弧束核 平均动脉压
下载PDF
大鼠侧脑室内注射组胺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的影响及其中枢机制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国卿 周希平 黄伟秋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90-496,共7页
在 5 0只麻醉的大鼠孤离双侧颈动脉窦区 ,将不同窦内压 (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 (MAP)值进行Logistic五参数曲线拟合。根据所得ISP MAP关系曲线及其特征参数 ,观察侧脑室注射 (i c v )组胺 (HA)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 (CSR)的影... 在 5 0只麻醉的大鼠孤离双侧颈动脉窦区 ,将不同窦内压 (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 (MAP)值进行Logistic五参数曲线拟合。根据所得ISP MAP关系曲线及其特征参数 ,观察侧脑室注射 (i c v )组胺 (HA)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 (CSR)的影响 ,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如下 :( 1)i c v HA ( 10 0ng)导致ISP MAP关系曲线显著上移 ,ISP和增益 (Gain)关系曲线中部明显下移 ,反射参数中阈压 (TP)、饱和压 (SP)和最大增益时的窦内压 (ISPGmax)值增大 ,MAP反射变动范围 (MAPrange)及反射最大增益 (Gmax)减小。 ( 2 )预先i c v H1受体拮抗剂氯苯吡胺 (CHL ,5 μg)或H2 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 (CIM ,15 μg) ,可明显减弱HA的上述效应 ,CIM的这种减弱作用不如CHL的显著。 ( 3 )预先同时i c v CHL和CIM (分别为 5和 15 μg) ,能完全取消HA的效应。 ( 4)预先向孤束核 (NTS)内注射CHL ( 0 5 μg)或CIM ( 1 5 μg) ,对HA效应的影响与i c v CHL或CIM后的相类似 ,但NTS内注射CHL或CIM后i c v HA所致的TP变化表现明显下降。以上结果提示 ,侧脑室给HA使CSR产生快速重调定 ,反射敏感性下降 ,功能受抑 ;其机制是通过中枢HA受体介导 ,H1受体的作用比H2 受体更为明显 ;下丘脑 NTS的HA能通路可能是HA调节CSR的下行通路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侧脑室 注射 组胺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 中枢机制
下载PDF
孤束核组胺能受体参与应激大鼠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的重调定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国卿 沈新娥 +2 位作者 孙万平 周希平 邹容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38-740,共3页
目的 探讨孤束核 (NTS)组胺 (HA)能受体是否影响应激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CSR)的重调定。方法 应激一周的大鼠 ,麻醉后孤离双侧颈动脉窦区 ,将不同窦内压 (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 (MAP)值进行Logistic五参数曲线拟合 ,求得ISP... 目的 探讨孤束核 (NTS)组胺 (HA)能受体是否影响应激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CSR)的重调定。方法 应激一周的大鼠 ,麻醉后孤离双侧颈动脉窦区 ,将不同窦内压 (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 (MAP)值进行Logistic五参数曲线拟合 ,求得ISP MAP关系曲线及特征参数 ,观察NTS注射不同HA受体拮抗剂对CSR的影响。结果 应激导致ISP MAP关系曲线显著全面上移 ,反射参数中阈压、饱和压、调定点和最大增益时ISP值增大 ,MAP反射变动范围及最大增益减小 ;NTS内注射H1或H2 受体拮抗剂 (氯苯吡胺 ,CHL ,0 5 μg或西咪替丁 ,CIM ,1 5 μg) 2 0min内均可明显减弱应激对CSR的上述改变 ,CIM减弱作用不如CHL ;NTS内注射CHL或CIM后 ,均不能使应激的CSR水平完全恢复到相应的非应激对照水平。结论 应激引起CSR重调定 ,反射敏感性下降 ;部分机制可能是激活中枢HA能系统 ,NTS的H1和H2 尤其H1受体在应激引起CSR重调定的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下丘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颈动脉窦 HA NTS 孤束核 组胺 压力感受性反射 CSR 氯苯 MAP
下载PDF
孤束核组胺受体参与大鼠脑室注射组胺对颈动脉窦反射的抑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国卿 周希平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5-289,共5页
目的 :探讨孤束核 (NTS)组胺 (HA)受体在脑室注射 (ICV)HA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 (CBR)影响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麻醉大鼠的双侧颈动脉窦区 ,将不同窦内压 (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 (MAP)值进行Logistic五参数曲线拟合 ,求得ISP MA... 目的 :探讨孤束核 (NTS)组胺 (HA)受体在脑室注射 (ICV)HA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 (CBR)影响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麻醉大鼠的双侧颈动脉窦区 ,将不同窦内压 (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 (MAP)值进行Logistic五参数曲线拟合 ,求得ISP MAP关系曲线及其特征参数 ,观察ICVHA以及预先在NTS微量注射HA受体拮抗剂对CBR的作用。结果 :ICVHA (10 0ng)导致ISP MAP关系曲线显著上移 ,ISP和增益关系曲线中部明显下移 ,反射参数中阈压、饱和压和最大增益时的窦内压值增大 ,MAP反射变动范围及反射最大增益减小。预先向NTS内注射H1或H2 受体拮抗剂氯苯吡胺 (CHL ,0 .5 μg)或西咪替丁 (CIM ,1.5 μg) ,均可明显减弱HA的上述效应 ,CIM的这种减弱作用不如CHL的显著。结论 :脑室给HA使CBR产生快速重调定 ,反射敏感性下降 ,NTS的H1和H2 受体尤以H1受体在ICVHA抑制CBR的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下丘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 组胺 氯苯吡胺 西咪替丁 孤束核
下载PDF
大鼠松果体Clock基因和芳烷脘N-乙酰基转移酶基因的昼夜节律性表达及光照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国卿 杜玉珍 童建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7-102,共6页
探讨12h光照、12h黑暗交替(12h-light:12h-darkcycle,LD)及持续黑暗(constantdarkness,DD)光制下松果体Clock基因和芳烷脘N-乙酰基转移酶基因(arylalkylamineN-acetyltransferasegene,NAT)是否存在昼夜节律性表达及其光反应变化。Spragu... 探讨12h光照、12h黑暗交替(12h-light:12h-darkcycle,LD)及持续黑暗(constantdarkness,DD)光制下松果体Clock基因和芳烷脘N-乙酰基转移酶基因(arylalkylamineN-acetyltransferasegene,NAT)是否存在昼夜节律性表达及其光反应变化。Sprague-Dawley大鼠在LD和DD光制下分别被饲养4周(n=36)和8周(n=36)后,在一昼夜内每隔4h采集一组松果体组织(n=6),提取总RNA,用竞争性定量RT-PCR测定不同昼夜时点样品中Clock及NAT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通过余弦法和ClockLab软件获取节律参数,并经振幅检验是否存在昼夜节律。结果如下:(1)在DD或LD光制下,松果体Clock和NAT基因mRNA的表达均呈现夜高昼低的节律性振荡(P<0.05)。(2)与DD光制下比较,LD光制下松果体Clock和NAT基因的表达振幅及峰值相的mRNA水平均降低(P<0.05)。(3)在DD或LD光制下,Clock和NAT基因之间显示相似的节律性表达(P>0.05)。结果表明,Clock和NAT基因在松果体中存在同步的内源性昼夜节律表达,光照作用可使其表达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CK基因 NAT基因 昼夜节律 光照 松果体
下载PDF
蓝斑H_2受体参与应激对大鼠颈动脉窦反射的重调定 被引量:3
7
作者 李金华 宋军 +2 位作者 王淋辉 邹容 王国卿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06年第4期235-238,共4页
目的探讨蓝斑H_2受体是否影响应激对颈动脉窦反射(CSR)的重调定。方法应激1周的SD大鼠,麻醉后孤离双侧颈动脉窦区,将不同窦内压(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MAP)值进行Logistic曲线拟合,求得ISP-MAP关系曲线及其特征参数,观察蓝斑注射选... 目的探讨蓝斑H_2受体是否影响应激对颈动脉窦反射(CSR)的重调定。方法应激1周的SD大鼠,麻醉后孤离双侧颈动脉窦区,将不同窦内压(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MAP)值进行Logistic曲线拟合,求得ISP-MAP关系曲线及其特征参数,观察蓝斑注射选择性H_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CIM)对CSR的影响。结果蓝斑内注射CIM(1.5μg/μ1)导致应激大鼠ISP-MAP关系曲线后半程明显下移(P<0.05),反射参数中阈压、饱和压和最大增益时的窦内压值均减少(P<0.05);蓝斑注射相同剂量的CIM对非应激大鼠的CSR无明显影响(P>0.05)蓝斑内注射CIM不能使应激的CSR水平恢复到非应激给药后水平。结论蓝斑H_2受体参与应激对CSR的重调定;除此之外,应激作用中尚有其他因素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窦反射重调定 应激 蓝斑H2受体 平均动脉压 大鼠
下载PDF
蓝斑α受体减弱脑室注射组胺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的重调定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国卿 周希平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0-264,共5页
目的:探讨蓝斑α1和α2受体在脑室注射(ICV)组胺(HA)对颈动脉窦反射(CBR)重调定中的作用。方法:孤离麻醉SD大鼠的双侧颈动脉窦区,将不同窦内压(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MAP)值进行Logistic五参数曲线拟合,求得ISP-MAP关系曲线及其特... 目的:探讨蓝斑α1和α2受体在脑室注射(ICV)组胺(HA)对颈动脉窦反射(CBR)重调定中的作用。方法:孤离麻醉SD大鼠的双侧颈动脉窦区,将不同窦内压(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MAP)值进行Logistic五参数曲线拟合,求得ISP-MAP关系曲线及其特征参数,观察ICVHA以及预先在蓝斑(LC)微量注射α1或α2受体拮抗剂对CBR的影响。结果:ICVHA(60μmol.L-1,5μl)导致ISP-MAP关系曲线后半程显著上移(P<0.05),反射参数MAP反射变动范围及反射最大增益减小(P<0.05);预先向LC注射选择性的α1受体拮抗剂酚苄明(PBZ,3μmol.L-1,500nl)或α2受体拮抗剂育亨宾(YOH,2.5μmol.L-1,500nl),均能明显加强HA的上述效应,PBZ的这种加强作用不如YOH的显著(P<0.05)。结论:脑室给HA使CBR产生快速重调定,反射敏感性下降;LC的α1、α2受体作用可减弱ICVHA对CBR的抑制性重调定;α2受体在调制这种重调定的过程中可能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窦反射重调定 组胺 脑室注射 蓝斑α1受体 蓝斑α2受体 平均动脉压
下载PDF
蓝斑H_2受体作用增强脑室注射组胺对颈动脉窦反射的抑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玉英 沈新娥 +2 位作者 邹容 李金华 王国卿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08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研究蓝斑(LC)H_2受体是否参与调制中枢外源性组胺(HA)对颈动脉窦反射(CSR)的抑制。方法麻醉后孤离SD大鼠的双侧颈动脉窦区,将不同窦内压(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MAP)值进行Logistic五参数曲线拟合,求得ISP-MAP关系曲线及其特征参... 目的研究蓝斑(LC)H_2受体是否参与调制中枢外源性组胺(HA)对颈动脉窦反射(CSR)的抑制。方法麻醉后孤离SD大鼠的双侧颈动脉窦区,将不同窦内压(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MAP)值进行Logistic五参数曲线拟合,求得ISP-MAP关系曲线及其特征参数,观察脑室注射(icv) HA以及预先在LC微量注射选择性H_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CIM)对CSR的影响。结果icvHA (100ng)导致ISP-MAP关系曲线明显上移(P<0.05),反射参数中阈压、饱和压和最大增益时的窦内压值增大(P<0.05),而MAP反射变动范围及反射最大增益减小(P<0.05);预先向LC内微量注射CIM(1.5μg/μl),可明显减弱HA的上述效应;单独向LC内注射相同剂量的CIM对CSR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脑室给HA使CSR产生快速重调定,反射敏感性下降;LC的H_2受体作用可增强icvHA对CSR的抑制性重调定,下丘脑-LC的HA能下行通路可能是中枢HA调节CSR的下行通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窦反射 组胺 脑室注射 蓝斑H2受体 平均动脉压 大鼠
下载PDF
外周α受体参与慢性应激大鼠颈动脉窦反射的重调定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国卿 张玉英 +1 位作者 邹容 周希平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 探讨外周α受体是否影响慢性应激对颈动脉窦反射 (CSR)的重调定。方法 应激 1周的大鼠 ,麻醉后孤离双侧颈动脉窦区 ,将不同窦内压 (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 (MAP)值进行Logistic曲线拟合 ,求得ISP -MAP关系曲线及其特征参数 ,... 目的 探讨外周α受体是否影响慢性应激对颈动脉窦反射 (CSR)的重调定。方法 应激 1周的大鼠 ,麻醉后孤离双侧颈动脉窦区 ,将不同窦内压 (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 (MAP)值进行Logistic曲线拟合 ,求得ISP -MAP关系曲线及其特征参数 ,观察外周静脉注射 (iv)α受体拮抗剂酚妥拉明 (PHEN)对CSR的影响。结果  (1)ivPHEN(2 0 μg/ 10 0g体重 )导致应激大鼠ISP MAP关系曲线的后半程显著下移 ,反射参数中阈压 (TP)、饱和压 (SP)和最大增益时的窦内压 (ISPGmax)值均减少 (P <0 .0 5 )。 (2 )iv相同剂量的PHEN对非应激大鼠的CSR无明显影响。(3)ivPHEN不能使应激的CSR水平恢复到非应激给药后水平。结论 外周α受体参与慢性应激对CSR的重调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α受体 慢性应激 大鼠 颈动脉窦反射 酚妥拉明 平均动脉压
下载PDF
大鼠松果体N-乙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内源性昼夜表达规律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国卿 傅春玲 +2 位作者 李建祥 杜玉珍 童建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松果体N-乙酰基转移酶(NAT)基因的内源性昼夜节律表达。方法SD大鼠在持续黑暗(DD)光制下饲养8周后,在一昼夜内每隔4 h采集一组松果体组织,提取总RNA,进行竞争性定量RT-PCR,测定不同昼夜时点(CT)样品中NAT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 目的探讨大鼠松果体N-乙酰基转移酶(NAT)基因的内源性昼夜节律表达。方法SD大鼠在持续黑暗(DD)光制下饲养8周后,在一昼夜内每隔4 h采集一组松果体组织,提取总RNA,进行竞争性定量RT-PCR,测定不同昼夜时点(CT)样品中NAT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用余弦函数软件获取节律参数,并经振幅F检验分析是否存在昼夜节律。结果松果体NAT基因mRNA的表达呈现明显的内源性节律振荡(P<0.05),峰值(mRNA水平为1.42±0.11)和谷值(mRNA水平为0.56±0.18)分别位于CT17和CT5,峰值相位-260.85±9.45,振幅0.44±0.09,中值0.99±0.12。结论大鼠松果体NAT基因存在明显的内源性昼夜节律表达,其转录水平在主观黑夜高于主观白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基转移酶基因 内源性昼夜节律 松果体 大鼠
下载PDF
侧脑室注射μ-阿片受体反义寡聚核苷酸对小鼠甲基苯丙胺行为敏化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新娥 王国卿 +2 位作者 周希平 邹容 马谭庚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07年第3期155-159,共5页
目的探讨μ-阿片受体(μ-opioid receptor,MOR)在小鼠甲基苯丙胺行为敏化中的作用。方法人工合成反义及错配反义MOR基因片断,通过对小鼠自主活动行为的检测,观测侧脑室注射MOR反义寡聚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ASODN)对... 目的探讨μ-阿片受体(μ-opioid receptor,MOR)在小鼠甲基苯丙胺行为敏化中的作用。方法人工合成反义及错配反义MOR基因片断,通过对小鼠自主活动行为的检测,观测侧脑室注射MOR反义寡聚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ASODN)对急性甲基苯丙胺活动增强效应及慢性甲基苯丙胺诱导的小鼠行为敏化形成的影响。结果MOR ASODN可显著降低甲基苯丙胺的急性高活动效应,并可阻断甲基苯丙胺诱导小鼠行为敏化的形成。结论MOR ASODN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具有抑制作用,可抑制甲基苯丙胺诱导小鼠行为敏化的形成过程,提示MOR介导对甲基苯丙胺的成瘾行为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Μ-阿片受体 反义寡聚核苷酸 甲基苯丙胺 行为敏化
下载PDF
松果体昼夜节律生物钟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国卿 童建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430-436,共7页
在下丘脑视交叉上核 (SCN)的调控下 ,哺乳类松果体通过合成褪黑素 (MEL)而表达输出效应。松果体作为一个神经内分泌器官 ,也在各种非哺乳类脊椎动物中起着中枢昼夜节律振荡器的作用。在多数情况下 ,松果体振荡器均保持与光信号输入通路... 在下丘脑视交叉上核 (SCN)的调控下 ,哺乳类松果体通过合成褪黑素 (MEL)而表达输出效应。松果体作为一个神经内分泌器官 ,也在各种非哺乳类脊椎动物中起着中枢昼夜节律振荡器的作用。在多数情况下 ,松果体振荡器均保持与光信号输入通路和内分泌输出通路的密切联系。近来 ,在鸟类松果体中相继发现了几种钟基因 ,如Per、Cry、Clock和Bmal等 ,其表达的时间变化规律与哺乳类SCN的非常相似。钟的振荡由其自身调控反馈环路的转录和翻译组成 ,鸟类松果体和哺乳类SCN似乎具有共同的钟振荡基本分子构架 ;若干钟基因产物作为正向 (CLOCK/BMAL)或负向 (PER/CRY)调节子影响钟的振荡 ;昼夜性的控时机制同时也需要翻译后事件的参与 ,包括蛋白移位、降解和磷酸化等过程。这些过程对钟振荡器稳定的 2 4小时周期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体 昼夜节律生物钟 分子机制 研究进展 钟基因
下载PDF
大鼠松果体钟基因Clock的昼夜节律性表达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国卿 杜玉珍 童建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4年第4期262-265,共4页
探讨 12h光照、12h黑暗交替 (LD)光制下松果体钟基因Clock是否存在昼夜节律性表达。在LD光制下饲养SD大鼠 4周后 ,在一昼夜内每隔 4h采集松果体组织 ,提取总RNA ,进行竞争性定量RT PCR ,测定不同昼夜时点(CT)样品中ClockmRNA的相对表达... 探讨 12h光照、12h黑暗交替 (LD)光制下松果体钟基因Clock是否存在昼夜节律性表达。在LD光制下饲养SD大鼠 4周后 ,在一昼夜内每隔 4h采集松果体组织 ,提取总RNA ,进行竞争性定量RT PCR ,测定不同昼夜时点(CT)样品中ClockmRNA的相对表达量。用余弦函数获取节律参数 ,并经振幅检验分析是否存在昼夜节律。结果是松果体Clock基因mRNA表达呈现昼夜节律性振荡变化 (P <0 .0 5 ) ,峰值和谷值分别位于CT18和CT6 ,峰值相位- 2 6 8.76± 2 7.6 3,振幅 0 .4 2± 0 .14 ,中值 0 .99± 0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CK基因 昼夜节律 松果体 生物钟
下载PDF
刺激兔坐骨神经中枢端对呼吸、血压、心率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邹容 李金华 +1 位作者 王国卿 周希平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334-335,347,共3页
目的 观察以连续单相方波刺激兔坐骨神经中枢端所引起的呼吸、动脉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方法 用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对兔坐骨神经中枢端刺激 (波宽 :2ms ,频率 :10Hz,强度 :6v ,时程 :6s) ,并将采集的呼吸、动脉血压和心率数据... 目的 观察以连续单相方波刺激兔坐骨神经中枢端所引起的呼吸、动脉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方法 用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对兔坐骨神经中枢端刺激 (波宽 :2ms ,频率 :10Hz,强度 :6v ,时程 :6s) ,并将采集的呼吸、动脉血压和心率数据进行绘图、处理。结果 刺激兔坐骨神经中枢端 ,可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P <0 .0 0 1) ,血压升高 (P <0 .0 5) ,但心率变化不显著 (P >0 .0 5)。结论 对呼吸和心血管机能的调节 ,除了与最基本的延髓呼吸和心血管中枢、大脑皮层、脑干和小脑等的神经元参与有关外 ,还与脊髓的低级反射中枢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 坐骨神经 呼吸 血压 心率变化
下载PDF
大鼠松果体钟基因Clock的内源性昼夜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国卿 杜玉珍 童建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 探讨松果体钟基因Clock表达是否存在内源性昼夜节律。方法 持续黑暗 (DD)光制下饲养SD大鼠 8周后 ,在一昼夜内每隔 4h采集松果体组织 ,提取总RNA ,进行竞争性定量RT PCR ,测定不同昼夜时点(CT)样品中ClockmRNA的相对表达量 ,用... 目的 探讨松果体钟基因Clock表达是否存在内源性昼夜节律。方法 持续黑暗 (DD)光制下饲养SD大鼠 8周后 ,在一昼夜内每隔 4h采集松果体组织 ,提取总RNA ,进行竞争性定量RT PCR ,测定不同昼夜时点(CT)样品中ClockmRNA的相对表达量 ,用余弦函数获取节律参数 ,并经振幅检验分析是否存在昼夜节律。结果 松果体Clock基因mRNA的表达呈现内源性节律振荡变化 (P <0 .0 5 ) ,峰值和谷值分别位于CT17和CT5 ,峰值相位 - 2 5 3.0 3± 15 .5 1,振幅 0 .30± 0 .10 ,中值 0 .87± 0 .0 9。结论 Clock基因在大鼠松果体中存在明显的内源性昼夜节律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CK基因 内源性昼夜节律 松果体
下载PDF
外周α_1、α_2受体作用减弱脑室注射组胺对颈动脉窦反射的抑制
17
作者 王国卿 周希平 +2 位作者 蒋星红 邹容 张玉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8-182,共5页
目的 探讨外周α1 和α2 肾上腺素受体 (α1 AR,α2AR)在脑室注射(icv)组胺 (HA)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CSR)重调定中的作用。方法 孤离麻醉SD大鼠的双侧颈动脉窦区,将不同窦内压 (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MAP)值进行Logistic... 目的 探讨外周α1 和α2 肾上腺素受体 (α1 AR,α2AR)在脑室注射(icv)组胺 (HA)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CSR)重调定中的作用。方法 孤离麻醉SD大鼠的双侧颈动脉窦区,将不同窦内压 (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MAP)值进行Logistic五参数曲线拟合,求得ISP MAP关系曲线及其特征参数,观察icvHA以及预先在外周静脉注射(iv)α1 或α2 AR拮抗剂对CSR的影响。结果 icvHA( 60μmol·L-1, 5μl)导致ISP MAP关系曲线后半程明显上移(P<0 05),ISP和增益关系曲线中部明显下移 (P<0 05 ),反射参数MAP反射变动范围及反射最大增益减小 (P<0 05),而阈压与饱和压增大(P<0 05);预先外周iv选择性的α1 AR拮抗剂酚苄明 (PBZ, 2 5μmol·L-1, 0 15μl·g-1 )或α2 AR拮抗剂育亨宾(YOH, 5μmol·L-1, 0 15μl·g-1 ),均能明显加强HA的上述效应,YOH的这种加强作用不如PBZ的显著 (P<0 05 );单独外周iv相同剂量的PBZ或YOH对CSR无影响 (P>0 05 )。结论 脑室给HA使CSR产生快速重调定,反射敏感性下降;外周α1、α2 AR作用可减弱icvHA对CSR的重调定;外周α1 AR在调制这种抑制性重调定的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窦反射重调定 组胺 脑室注射 外周α1-肾 上腺素受体 外周α2-肾上腺素受体 平均动脉压
下载PDF
孤束核α受体调制脑室注射组胺对颈动脉窦反射的抑制
18
作者 王国卿 宋军 +2 位作者 孙万平 李金华 周希平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孤束核(NTS)α1和α2受体在脑室注射(ICV)组胺(HA)对颈动脉窦反射(CBR)重调定中的作用。方法:孤离麻醉SD大鼠的双侧颈动脉窦区,将不同窦内压(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MAP)值进行Logistic五参数曲线拟合,求得ISP-MAP关系曲线... 目的:探讨孤束核(NTS)α1和α2受体在脑室注射(ICV)组胺(HA)对颈动脉窦反射(CBR)重调定中的作用。方法:孤离麻醉SD大鼠的双侧颈动脉窦区,将不同窦内压(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MAP)值进行Logistic五参数曲线拟合,求得ISP-MAP关系曲线及其特征参数,观察ICV HA以及预先在NTS微量注射а1或а2受体拮抗剂对CBR的影响。结果:ICV HA(60μmol.L-1,5μl)导致ISP-MAP关系曲线后半程显著上移(P<0.05),ISP-增益关系曲线中部明显下移(P<0.05),反射参数MAP反射变动范围及反射最大增益减小(P<0.05);预先向NTS注射选择性的α1受体拮抗剂酚苄明(PBZ,3μmol.L-1,500 nl)或α2受体拮抗剂育亨宾(YOH,2.5μmol.L-1,500nl),均能明显加强HA的上述效应,PBZ的这种加强作用不如YOH的显著(P<0.05)。结论:脑室注射HA使CBR产生快速重调定,反射敏感性下降;NTS的α1、α2受体作用可减弱ICV HA对CBR的抑制性重调定;α2受体在调制这种重调定的过程中可能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窦反射重调定 组胺 脑室注射 孤束核α1 α2受体 平均动脉压
下载PDF
大鼠蓝斑组胺受体在应激导致颈动脉窦反射重调定中的作用
19
作者 王国卿 李建祥 +2 位作者 傅春玲 孙万平 童建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8-172,共5页
目的揭示蓝斑(LC)的H1和H2受体在足底电击应激对颈动脉窦反射(CBR)重调定中的作用。方法足底电击应激1周的SD大鼠,麻醉后孤离双侧颈动脉窦区,将不同窦内压(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MAP)值进行Logistic五参数曲线拟合,求得ISP-MAP、ISP... 目的揭示蓝斑(LC)的H1和H2受体在足底电击应激对颈动脉窦反射(CBR)重调定中的作用。方法足底电击应激1周的SD大鼠,麻醉后孤离双侧颈动脉窦区,将不同窦内压(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MAP)值进行Logistic五参数曲线拟合,求得ISP-MAP、ISP-增益(Gain)关系曲线及反射特征参数,观察LC微量注射选择性H1或H2受体拮抗剂氯苯吡胺(CHL)或西咪替丁(CIM)对应激状态下CBR的影响。结果应激导致ISP-MAP关系曲线显著全面上移(P<0.05),ISP-Gain关系曲线中部明显下移(P<0.05),反射参数中阈压、饱和压、调定点和最大增益时的ISP值增大(P<0.05),而MAP反射变动范围及反射最大增益减小(P<0.05);LC内注射CHL(0.5μg/μl)或CIM(1.5μg/μl)20min内均可明显减弱应激对CBR的上述改变(P<0.05),CIM的减弱效应不如CHL的显著(P<0.05);LC注射上述相同剂量的CHL或CIM对非应激大鼠的CBR无明显影响(P>0.05);LC内注射CHL或CIM均不能使应激的CBR水平完全恢复到相应的非应激对照水平。结论应激引起CBR重调定,反射敏感性下降;部分机制可能是激活中枢组胺能系统,LC的H1和H2受体尤为H1受体在应激对CBR的重调定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下丘脑-LC的组胺能通路可能是应激所致CBR重调定的下行通路之一;除此之外,应激作用中尚有其他因素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窦反射重调定 应激 蓝斑H1受体 蓝斑H2受体 平均动脉压
下载PDF
外周α_1受体作用参与应激对颈动脉窦反射的抑制
20
作者 王国卿 周希平 +1 位作者 孙万平 邹容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4期5022-5023,共2页
目的探讨外周α1受体是否影响应激对颈动脉窦反射(carotidsinusreflex,CSR)的重调定。方法应激1周的SD大鼠,麻醉后孤离双侧颈动脉窦区,将不同窦内压(intracarotidsinuspressure,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pressure,MAP)值进... 目的探讨外周α1受体是否影响应激对颈动脉窦反射(carotidsinusreflex,CSR)的重调定。方法应激1周的SD大鼠,麻醉后孤离双侧颈动脉窦区,将不同窦内压(intracarotidsinuspressure,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pressure,MAP)值进行Logistic五参数曲线方程拟合,求得ISP-MAP关系曲线及其特征参数,观察外周静脉注射选择性α1受体拮抗剂酚苄明(phenoxybenzamine,PBZ)对CSR的影响。结果静脉注射PBZ(3μmoL/L,0.15μL/g)导致应激大鼠ISP(MAP关系曲线的后半程显著下移(P<0.05),反射参数中阈压、饱和压和最大增益时的窦内压值分别从(128.37±10.05)mmHg(1mmHg=0.133kPa)、(205.15±12.18)和(166.72±11.35)mmHg减少至(116.41±8.51),(188.15±11.77)和(152.28±9.30)mmHg(F=6.60、8.05和7.75,P<0.05);静脉注射相同剂量的PBZ对非应激大鼠的CSR无明显影响(P>0.05);静脉注射PBZ不能使应激的CSR水平恢复到非应激给药后水平。结论外周α1受体参与应激对CSR的抑制性重调定;除此之外,应激作用中尚有其他因素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α1受体 应激 颈动脉窦反射 抑制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