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草根新闻的传播学思考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怡 《滁州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50-52,共3页
草根新闻是一种自媒体时代的参与式新闻,草根以特殊的大众性身份使用自媒体进行新闻传播。草根新闻改变了传统意义的传播主体和传播对象,以及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但是草根新闻的传播偏向没有归于传播平衡,徘徊的草根新闻游移在后现代... 草根新闻是一种自媒体时代的参与式新闻,草根以特殊的大众性身份使用自媒体进行新闻传播。草根新闻改变了传统意义的传播主体和传播对象,以及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但是草根新闻的传播偏向没有归于传播平衡,徘徊的草根新闻游移在后现代文化的消费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根新闻 参与式新闻 自媒体 大众
下载PDF
话语型态与问题意识:中国传播学30年发展研究的再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健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53,共5页
本文将"中国传播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研究作为论题,梳理和分析了近30年的相关文献,认为中国传播学发展研究已经成为引进传播学30年的一个标志性成果,但编年史、量化统计等话语型态所缺失的问题意识使得既有研究难以在学科合... 本文将"中国传播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研究作为论题,梳理和分析了近30年的相关文献,认为中国传播学发展研究已经成为引进传播学30年的一个标志性成果,但编年史、量化统计等话语型态所缺失的问题意识使得既有研究难以在学科合法性建构上大有作为,需要采取更具批判性和反思性的研究视角来完成对中国传播学30年的学科反思和发展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播学 话语型态 问题意识 传播学史
下载PDF
新闻专业主义与网络传播——以“三鹿事件”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新敏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03-106,共4页
本文以"三鹿事件"为例,论述了网络传播时代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对传媒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认为被扭曲了的公关传播活动与中国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缺乏紧密相关。"三鹿事件"是传媒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它无论对媒体还是... 本文以"三鹿事件"为例,论述了网络传播时代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对传媒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认为被扭曲了的公关传播活动与中国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缺乏紧密相关。"三鹿事件"是传媒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它无论对媒体还是对其它组织都是一个重要契机。在互联网传播时代,必须真正树立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和公共关系理念,否则就可能给自身带来致命的危险。"三鹿事件"反过来也说明,那些被扭曲了的传播思想仍然会顽强地作用于互联网,并试图借互联网的特性去扭曲信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鹿事件 新闻专业主义 公共关系 网络传播 危机公关
下载PDF
职业规划教育:新闻传播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
4
作者 张健 《今传媒》 2006年第10X期62-64,共3页
关键词 新闻传播教育 职业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 人力资源开发 职业角色 自我概念 职业兴趣 职业意向
下载PDF
中国传播学:一个概念的生长简史与意涵说明
5
作者 张健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35-140,共6页
从历时性维度而言,"中国传播学"概念演进有三个主要阶段:197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几乎全盘接受以美国为主的经验主义传播理论;1990年代,以传统文化为理论资源,力图从历史经验中辨识本土的传播特征,强调传播学知识生产和理论... 从历时性维度而言,"中国传播学"概念演进有三个主要阶段:197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几乎全盘接受以美国为主的经验主义传播理论;1990年代,以传统文化为理论资源,力图从历史经验中辨识本土的传播特征,强调传播学知识生产和理论体系的"本土化";世纪之交以来,以对传播学"本土化"的思辨、争鸣与实践为基本特征,既强调理论的普遍性,又重视文化与国情的特殊性。从共时性维度而言,知识实践者所采用的"中国传播学"大致有广义、中义、狭义三种意涵,尤以中义最为切近,强调必须以中国社会的独特性为根本,其意涵由"以中国作为研究对象"+"传播学"两部分组成。总的来说,"中国传播学"概念的演进是伴随着传播学知识生产群体的学科认同和学科意识的成长而不断勃发、不断显化的过程,是所有从事传播学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的社会行动者共同建构、型塑,向着一个无尽的方向努力奋进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播学 概念 历时性 共时性
下载PDF
中性化潮流的传播学解读 被引量:1
6
作者 姚丽君 《青年记者》 2008年第12期52-52,共1页
2006年春天,电影《王的男人》在亚洲掀起了一波票房狂潮,韩国男艺人李俊基成功地出演了一个具有女性特质的小丑形象,舆论都称其为“比女人还漂亮的男人”,在全亚洲引爆“漂亮男人综合征”。在中国,流行大江南北的《流星花园》捧红... 2006年春天,电影《王的男人》在亚洲掀起了一波票房狂潮,韩国男艺人李俊基成功地出演了一个具有女性特质的小丑形象,舆论都称其为“比女人还漂亮的男人”,在全亚洲引爆“漂亮男人综合征”。在中国,流行大江南北的《流星花园》捧红了四个长相出众的男生F4,娱乐圈中便掀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美色改革,美男开始取代美女得到越来越多的观众的赏识,大众媒介正着力打造一个新的男色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学 中性化 解读 《流星花园》 女性特质 大众媒介 男人 丑形象
下载PDF
论商业行为中的强制传播现象 被引量:6
7
作者 杜志红 张帆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49,共4页
本文对当今商业行为中越来越显著的强制传播现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强制传播这一概念,并重点对强制传播现象发生的条件、环境、表现及其社会影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商业行为 强制传播 新媒体 手机短信
下载PDF
文化敏感与广告跨文化传播 被引量:14
8
作者 马中红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6-141,共6页
当下广告跨文化传播中存在着两种极致的不利于信息传播和沟通的现象,一是广告创制者的文化麻痹,二是广告接受者的文化过敏。文化麻痹的根源在于创制者的资本傲慢及文化自大,随意夸大品牌和市场的力量,漠视所在国接受文化语境的特殊性。... 当下广告跨文化传播中存在着两种极致的不利于信息传播和沟通的现象,一是广告创制者的文化麻痹,二是广告接受者的文化过敏。文化麻痹的根源在于创制者的资本傲慢及文化自大,随意夸大品牌和市场的力量,漠视所在国接受文化语境的特殊性。文化过敏则源于接受语境的过度防御心理和闭关自守的文化部落主义心态。为了提高广告跨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创制者和接受者需要从不同的方面提高自身文化的理性意识,培养各自的文化敏感性,以达成双方平等对话,信息互通的理想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 跨文化传播 文化麻痹 文化过敏 文化敏感
下载PDF
网络媒介中的偶然性事件传播 被引量:7
9
作者 邵静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4-86,共3页
本文以一名普通的上海女孩丁贝莉由于一张照片在网络上偶然一夜成名的事实为案例,探讨网络媒介在事件的偶然性传播方面所起的作用和机制,认为积极主动的事件发布者、自由宽松的传送渠道、信息供给多样化以及特殊的网络受众群体,是偶然... 本文以一名普通的上海女孩丁贝莉由于一张照片在网络上偶然一夜成名的事实为案例,探讨网络媒介在事件的偶然性传播方面所起的作用和机制,认为积极主动的事件发布者、自由宽松的传送渠道、信息供给多样化以及特殊的网络受众群体,是偶然性传播和一夜成名的基本要素和条件。同时指出了网络偶然性传播的脉动规律与创新扩散理论中的S形曲线相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传播 偶然性事件 S形曲线 一夜成名
下载PDF
编营分离制度在我国新闻业出现的社会背景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健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7-80,共4页
本文主要分析了编营分离制度在我国提出的社会语境与功能预期。编营分离制度的变迁主体主要是政府,也有媒体自觉或不自觉的"应合"或"实践自觉",一定程度上是"上""下"共同选择的结果;社会转型... 本文主要分析了编营分离制度在我国提出的社会语境与功能预期。编营分离制度的变迁主体主要是政府,也有媒体自觉或不自觉的"应合"或"实践自觉",一定程度上是"上""下"共同选择的结果;社会转型所导致的新闻业上层建筑属性和信息产业属性矛盾以及政治力量和经济力量在新闻生产中的相互博弈,成为编营分离制度出现的现实语境;引进编营分离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新闻传媒原有的事业性质,又实现了传媒在竞争态势下的利润和效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业 双重属性 编营分离制度
下载PDF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传播元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一 丁姗 《镇江高专学报》 2007年第2期51-54,共4页
从电视娱乐节目"游戏"的文化本质入手,简要回顾了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出场语境和发展历程。在分析电视娱乐节目诸元素的基础上,结合媒介批判理论指出:与传统的娱乐和游戏方式不同,电视娱乐节目有着强烈的商业性和意识形态色彩... 从电视娱乐节目"游戏"的文化本质入手,简要回顾了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出场语境和发展历程。在分析电视娱乐节目诸元素的基础上,结合媒介批判理论指出:与传统的娱乐和游戏方式不同,电视娱乐节目有着强烈的商业性和意识形态色彩,各种元素的共同作用,推动了娱乐节目的变革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传播 娱乐节目 游戏
下载PDF
大众趣味下的形象设定——女大学生的再现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莱 王娟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71-74,共4页
女性再现的议题广受关注。一直以来,在媒体上女性都是以弱势姿态出现,通常被再现为以身体吸引人的审美对象或者是从事家庭活动的形象。女大学生作为女性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对于女大学生的再现中也存在着很多扭曲的反映。结合斯图亚特.霍... 女性再现的议题广受关注。一直以来,在媒体上女性都是以弱势姿态出现,通常被再现为以身体吸引人的审美对象或者是从事家庭活动的形象。女大学生作为女性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对于女大学生的再现中也存在着很多扭曲的反映。结合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以及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女大学生的扭曲再现的原因。并探讨如何改变这种对于女大学生的扭曲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大学生 再现 大众趣味
下载PDF
分众传播时代的纪录片与受众 被引量:3
13
作者 邵雯艳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3-86,共4页
在市场意识日益渗透的媒介环境里,纪录片的传统功能正接受着挑战。本文根据马斯洛人的需求层次的理论,就纪录片在提供视听享受、心理满足、理性思辨等方面的可能进行探讨,为分众传播时代的纪录片进行简单的评述并勾勒出一幅关于其发展... 在市场意识日益渗透的媒介环境里,纪录片的传统功能正接受着挑战。本文根据马斯洛人的需求层次的理论,就纪录片在提供视听享受、心理满足、理性思辨等方面的可能进行探讨,为分众传播时代的纪录片进行简单的评述并勾勒出一幅关于其发展的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选题 受众
下载PDF
网络新闻版面处理的视觉中心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新敏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4-19,共6页
网络版面的强势位是屏幕中央,而不是像报纸版面那样在左上方。网络版面以屏为单位,一屏只有报纸一个版位大小,不存在版位的问题。网络版面编辑不能片面地移植报纸编辑理念。
关键词 网络 版面 版位 视觉中心
下载PDF
叙事视角在新闻写作中的应用——以《狷狂黄健翔》等报道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顾军 《今传媒》 2008年第1期67-68,共2页
新闻记者作为新闻叙事视角的选择者,他选用怎么样的视角进行叙事,不仅关系到新闻作品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外在形态,也涉及到建构新闻事实等方面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几篇有影响的报道的分析,来阐述叙事视角在新闻写作中的一些应用,并揭... 新闻记者作为新闻叙事视角的选择者,他选用怎么样的视角进行叙事,不仅关系到新闻作品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外在形态,也涉及到建构新闻事实等方面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几篇有影响的报道的分析,来阐述叙事视角在新闻写作中的一些应用,并揭示因视角运用不当产生的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视角 新闻写作 应用 黄健 新闻记者 新闻作品 新闻事实 读者
下载PDF
1991-2006年新闻自由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慧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24-27,共4页
从对1991-2006年发表的关于新闻自由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可把新闻自由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研究的重点在于介绍有关国家、地区的新闻自由状况,针对具体情况及其意义的分析与研究,介绍新闻自由理论、思潮、历史与新闻自由相关权利的研究... 从对1991-2006年发表的关于新闻自由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可把新闻自由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研究的重点在于介绍有关国家、地区的新闻自由状况,针对具体情况及其意义的分析与研究,介绍新闻自由理论、思潮、历史与新闻自由相关权利的研究等。这些研究对于指导我国具体的新闻自由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外,在论文的研究地区上,除美国外,其他国家的情况也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1-2006年 新闻自由 研究
下载PDF
明代苏州版刻插图设计风格 被引量:1
17
作者 杜丹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273-276,共4页
明代苏州版刻插图设计风格主要表现为:朴拙的早期风格;添加了苏州符号并被加以发展变化的秀隽、健美、婉丽的徽派风格;在苏州吴门画派画家的参与下,以月光版、狭长式为代表的苏派插图风格。徽派插图风格的吸收和改良,苏派风格的形成与... 明代苏州版刻插图设计风格主要表现为:朴拙的早期风格;添加了苏州符号并被加以发展变化的秀隽、健美、婉丽的徽派风格;在苏州吴门画派画家的参与下,以月光版、狭长式为代表的苏派插图风格。徽派插图风格的吸收和改良,苏派风格的形成与发展都和苏州浓厚的人文基础和发达的出版业中心地位分不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苏州版刻插图 本土风格 徽派风格 苏派风格
下载PDF
2004年“新闻发言人制度”关键词
18
作者 许海燕 杨新敏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新闻发言人制度 新闻传播理论 新华社 传播理念 关键词 研究课题 重大 中国 省级政府 省会城市
下载PDF
奥运传播放大了什么
19
作者 张健 《南方电视学刊》 2008年第2期5-15,共11页
奥运会是一场电视盛宴,宴会中有纵横睨睥的中央电视台,也有长袖善舞的地方台。斛桄交错中各有打算;奥运会也是一面放大镜,中国电视的体制迷局、利益纷争、观念桎梏,都因奥运会的放大而让公众看得更清楚。本期主题说奥运,但不限奥... 奥运会是一场电视盛宴,宴会中有纵横睨睥的中央电视台,也有长袖善舞的地方台。斛桄交错中各有打算;奥运会也是一面放大镜,中国电视的体制迷局、利益纷争、观念桎梏,都因奥运会的放大而让公众看得更清楚。本期主题说奥运,但不限奥运,而是期待在“机遇与挑战”的追寻之外,借助奥运热效应,冷静思考中国电视长久以来的困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运会 中央电视台 播放 中国电视 地方台 放大镜 热效应 公众
下载PDF
《新闻调查》特点分析
20
作者 顾军 《采写编》 2007年第6期15-16,共2页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最具深度的调查类栏目,节目时长每期45分钟,每周一期。它以记者的调查行为为表现手段、以探寻事实真相为基本内容、以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目标,崇尚理性、平衡和深入的精神气质。自1996年《新闻调查》开播...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最具深度的调查类栏目,节目时长每期45分钟,每周一期。它以记者的调查行为为表现手段、以探寻事实真相为基本内容、以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目标,崇尚理性、平衡和深入的精神气质。自1996年《新闻调查》开播以来,经过近十年的摸索,该栏目积累了相当多的电视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调查》 中央电视台 调查性报道 表现手段 事实真相 精神气质 栏目 节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