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89篇文章
< 1 2 1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高校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探析--以苏州大学机电类专业实践新模式与方法为例 被引量:38
1
作者 袁红 余雷 孙立宁 《中国高校科技》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5-79,共5页
新工科建设标志着高等工程教育迈入新的阶段。文章针对地方高校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科学布局不到位、实践能力培养不充分以及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等问题,对创新人才培养方式进行多模式多维度探索。提出利用科研导师制、科技竞赛平台... 新工科建设标志着高等工程教育迈入新的阶段。文章针对地方高校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科学布局不到位、实践能力培养不充分以及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等问题,对创新人才培养方式进行多模式多维度探索。提出利用科研导师制、科技竞赛平台和"创客"平台等多模式提升学生创新实力, 利用学科交叉融合、思政创新融合和产学研工程教育融合等多维度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同时,以苏州大学机电类专业为例,具体阐述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其他高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多模式 多维度 创新型人才培养
原文传递
新时代劳模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研究
2
作者 吕畅达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3期1-3,共3页
劳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相通。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可通过优化课程思政建设、融入课堂教学,加强劳动教育实践、入脑入心入行,营造文化育人氛围、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劳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相通。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可通过优化课程思政建设、融入课堂教学,加强劳动教育实践、入脑入心入行,营造文化育人氛围、融入校园文化建设3种方式合力推动新时代劳模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提高劳动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劳模精神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知识关联整合对大学跨学科团队创新能力影响机制研究
3
作者 金子祺 付亦宁 +1 位作者 刘绮莉 钟博文 《创新科技》 2024年第2期82-92,共11页
从知识关联整合的内涵出发,研究知识关联整合的3个维度对大学跨学科团队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以跨层次深度学习为中介变量,通过分层回归分析进行实证检验,剖析知识关联整合通过跨层次深度学习的中介作用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通过对江... 从知识关联整合的内涵出发,研究知识关联整合的3个维度对大学跨学科团队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以跨层次深度学习为中介变量,通过分层回归分析进行实证检验,剖析知识关联整合通过跨层次深度学习的中介作用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通过对江苏省依托研究型大学或科研机构的39个跨学科研究团队的共331名成员的问卷调查分析得出:知识关联整合3个维度对大学跨学科团队创新能力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跨层次深度学习在知识关联整合对大学跨学科团队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丰富了知识关联整合和跨学科团队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为跨学科团队科研管理实践带来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团队 知识关联整合 创新能力 影响机制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通过竞赛驱动跨学科工程训练的改革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刚贤 张星 +1 位作者 李加强 王丽芳 《科教文汇》 2024年第16期95-98,共4页
为了应对工程教育在适应新工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新挑战,一种新的跨学科工程训练模式应运而生。此模式以竞赛项目为教学主线,通过系统优化教学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及评估标准,增强教学的精准性与实效性。实施该模式旨在培养出具有... 为了应对工程教育在适应新工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新挑战,一种新的跨学科工程训练模式应运而生。此模式以竞赛项目为教学主线,通过系统优化教学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及评估标准,增强教学的精准性与实效性。实施该模式旨在培养出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创新思维和卓越团队协作能力的工程师。这种竞赛驱动的跨学科工程训练策略为工程教育改革提供了可行的路径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工程训练 竞赛项目 跨学科
下载PDF
工程技能达成引导基础理论学习的SLAM课程建设与探讨
5
作者 孙荣川 郁树梅 《科技风》 2024年第36期31-33,共3页
SLAM是新工科教育体系里的重要核心课程,其本科教学存在课程预备知识多、课程理论深度高、工程技能要求高和面临大量实践运用等难点。针对这些问题,面向国家新工科教育发展需求,本文探索了工程技能达成引导基础理论学习的课程建设方法,... SLAM是新工科教育体系里的重要核心课程,其本科教学存在课程预备知识多、课程理论深度高、工程技能要求高和面临大量实践运用等难点。针对这些问题,面向国家新工科教育发展需求,本文探索了工程技能达成引导基础理论学习的课程建设方法,将抽象理论知识与实际项目案例相结合,通过多维度教学策略来深化学生对SLAM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地,以工程技能培养作为目标,本文提出了涉及机器人领域多门课程的协同教学模式,为全面提升学生知识体系认知、激发创新思维和强化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做出了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定位与建图 SLAM 教学方法 工程实践
下载PDF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电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6
作者 杜一东 季清 +2 位作者 余雷 周凯 张友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8期025-028,共4页
本文探讨了电机学教学的改革策略,以适应当今电气工程领域的快速发展。通过课程结构调整,实验教学的加强以及创新设计活动的引入,旨在培养更全面、更具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电机工程师。课程结构的灵活性和多学科交叉设计使学生能... 本文探讨了电机学教学的改革策略,以适应当今电气工程领域的快速发展。通过课程结构调整,实验教学的加强以及创新设计活动的引入,旨在培养更全面、更具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电机工程师。课程结构的灵活性和多学科交叉设计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电机学科的理论知识,实验教学的强化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而创新设计活动则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一系列教学改革方法,旨在培养更符合电机工程实际需求的专业人才,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电气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这一综合性的改革方案有望为电机学科教学带来积极的变革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机学 课程教学 改革探析
下载PDF
《机械工程材料》实验课程与工程实际的深度融合策略
7
作者 刘卫卫 张炜 邢占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11期0035-0038,共4页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工业时代,机械工程材料作为连接科学理论与工程应用的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机械工程材料》实验课程,作为机械类专业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承担着将抽象材料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工程实践体验的重任。如何实现该课程与...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工业时代,机械工程材料作为连接科学理论与工程应用的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机械工程材料》实验课程,作为机械类专业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承担着将抽象材料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工程实践体验的重任。如何实现该课程与工程实际的深度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成为教育者和工程师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旨在探讨《机械工程材料》实验课程与工程实际深度融合的策略与路径,旨在构建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学与科研结合的教学新模式,以期为培养适应未来制造业需求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工程材料》 实验课程 工程实际
下载PDF
高校机械工程专业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
8
作者 刘卫卫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12期082-085,共4页
在知识创新与技术革新的今天,高校机械工程专业实验室作为理论与实践交融的前沿阵地,承载着培养未来工程师、推动科学研究的重任。然而,伴随实验活动的复杂性和潜在风险日益增长,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挑战亦愈发凸显。传统的安全管理思维已... 在知识创新与技术革新的今天,高校机械工程专业实验室作为理论与实践交融的前沿阵地,承载着培养未来工程师、推动科学研究的重任。然而,伴随实验活动的复杂性和潜在风险日益增长,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挑战亦愈发凸显。传统的安全管理思维已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迫切呼唤一种“安全先行”的新思维模式。这一新思维不仅意味着将安全置于一切实验活动之首,更强调通过前瞻性的规划、科技的赋能与文化的培育,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防护体系。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高校机械工程专业实验室安全管理中树立并践行这一新思维,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新视角和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机械工程专业 实验室 安全管理
下载PDF
金属弯管回弹预测及补偿方法
9
作者 秦培亮 陈烨 王传洋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36,共6页
金属管材的弯曲精度影响产品质量,但弯曲回弹不可避免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为了准确预测管材的回弹量,提高弯制精度,设计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弯管回弹量预测与补偿模型。以304不锈钢管材为例进行试验验证,利用数控弯管机对304不锈钢... 金属管材的弯曲精度影响产品质量,但弯曲回弹不可避免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为了准确预测管材的回弹量,提高弯制精度,设计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弯管回弹量预测与补偿模型。以304不锈钢管材为例进行试验验证,利用数控弯管机对304不锈钢管材进行弯曲测试,采集管材弯曲参数,构建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回弹量预测模型,通过多次迭代修正补偿回弹角度,减小回弹量对既定弯曲角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修正后管材样本的弯曲角误差在±0.6°以内,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弯管 回弹预测与补偿 随机森林 决策树
下载PDF
激光纳米表面工程技术 被引量:5
10
作者 胡增荣 童国权 +3 位作者 陈长军 郭华锋 周亮 徐家乐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64-770,共7页
表面工程技术、纳米技术和激光技术结合产生了激光纳米表面工程技术。总结了相关的各种主要实现方法。通过对大量现有文献的总结和分析研究可知,可以通过这些激光处理方式对材料表面进行自纳米化或者熔敷制备含纳米颗粒的涂层。
关键词 激光技术 表面工程 激光纳米表面工程 激光辐照 激光重熔 激光熔覆 激光冲击
下载PDF
电芬顿CMP抛光液中磨粒的分散性研究及中性环境下绿色抛光液的设计
11
作者 成锋 王子睿 +5 位作者 朱睿 王永光 彭洋 张天宇 赵栋 樊成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21,共9页
芬顿反应是一种能产生强氧化性羟基自由基(·OH)的绿色氧化反应,选用三聚磷酸钠(STPP)为外加电解质、金刚石为磨粒,比较STPP、NaCl和Na_(2)SO_(4)对芬顿反应中金刚石磨粒分散稳定性的影响,并研究该绿色抛光液在不同pH值下对电芬顿... 芬顿反应是一种能产生强氧化性羟基自由基(·OH)的绿色氧化反应,选用三聚磷酸钠(STPP)为外加电解质、金刚石为磨粒,比较STPP、NaCl和Na_(2)SO_(4)对芬顿反应中金刚石磨粒分散稳定性的影响,并研究该绿色抛光液在不同pH值下对电芬顿抛光液中金刚石磨粒的抗沉降能力、Zeta电位以及抛光液粒径的影响,并对GaN晶圆的抛光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STPP能与芬顿反应抛光液中的Fe^(2+)络合,防止多余的金属阳离子流入扩散层,提高了金刚石磨粒的分散稳定性,且STPP能有效改善芬顿反应抛光液中金刚石磨粒团聚的现象;此外,STPP使抛光液能在偏中性环境中具有较好的分散性,且含有STPP的绿色抛光液可在中性环境下实现对GaN晶圆高效、无损的超精密抛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顿反应 电化学机械抛光 金刚石磨粒分散 三聚磷酸钠 GaN
下载PDF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钮秀山 阴浩 顾正磊 《求实》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246-247,共2页
关键词 社会实践活动 政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集体主义精神
下载PDF
新形势下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被引量:40
13
作者 钮秀山 阴浩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06年第4期85-86,F0003,共3页
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加强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主要从宿舍文化对大学生素质的影响、新形势下影响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几个因素、建设健康向上的... 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加强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主要从宿舍文化对大学生素质的影响、新形势下影响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几个因素、建设健康向上的大学生宿舍文化的途径等几方面进行一些思考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宿舍 文化建设 思考 途径
下载PDF
电动割草机电机刹车机构的创新设计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亚平 郭旭红 +1 位作者 陶杰 李文飞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0-143,共4页
为确保割草机的使用安全,要求割草机的切割装置能够实现快速制动。国内外安全标准对电动割草机的制动时间均有强制的规定,而刹车机构是割草机中起到制动作用的核心结构。为了提高电动割草机的刹车性能,创新性地采用电机刹车的方式,即通... 为确保割草机的使用安全,要求割草机的切割装置能够实现快速制动。国内外安全标准对电动割草机的制动时间均有强制的规定,而刹车机构是割草机中起到制动作用的核心结构。为了提高电动割草机的刹车性能,创新性地采用电机刹车的方式,即通过电机轴上的碟形摩擦件与刹车盘之间的摩擦实现刹车功能。通过试验及批量生产实践表明:该电机刹车机构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成本低廉,大大提高了该款割草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割草机 刹车机构 碟形件 刹车盘
下载PDF
社会资本视域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鲁庆 李丽红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15-118,共4页
社会资本是大学生创业应具备的三大基础资本之一,社会资本的有关概念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知识体系的重要构成。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要不断引入社会资本研究成果并获得其实质性支持,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效。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大学生 创业教育 文献综述
下载PDF
基于工程化教学模式的电气专业课程改革实践 被引量:8
16
作者 余雷 陈良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20年第1期147-150,共4页
本文以工程化教学模式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简称“电气”)专业课程的改革方向,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构建一套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 本文以工程化教学模式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简称“电气”)专业课程的改革方向,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构建一套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化教学模式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实践教学
下载PDF
逆向工程技术在机械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韩立洋 郭旭红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08年第4期58-60,共3页
逆向工程技术已成为联系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各种先进技术的纽带,并成为实现新产品快速开发的重要技术手段。介绍了逆向工程的概念、技术流程、测量系统、常用软件以及实际应用。
关键词 逆向工程 点云 数据处理 CAD建模
下载PDF
控制类课程工程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10
18
作者 余雷 王富东 +1 位作者 杨歆豪 费树岷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4年第2期7-8,26,共3页
本文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控制类课程存在教学体系陈旧问题,将学生参加控制类课程相关的课外科研项目、卓越工程师计划、大学生创新项目以及参加各种学术讲座和科技竞赛等纳入工程化教学培养方案。通过各种工程化教学模式的的探... 本文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控制类课程存在教学体系陈旧问题,将学生参加控制类课程相关的课外科研项目、卓越工程师计划、大学生创新项目以及参加各种学术讲座和科技竞赛等纳入工程化教学培养方案。通过各种工程化教学模式的的探索与实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科技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工程化教学
下载PDF
面向新工科课程思政的融合贯通教学模式研究——以机械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21
19
作者 金子祺 钟博文 《高教学刊》 2022年第3期70-73,共4页
确保高校新工科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形成育人合力,是社会高质量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针对长期以来过度重视学科专业教育,导致专业培养与思政育人发展不均衡的教学现状,分析新工科机械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及优势... 确保高校新工科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形成育人合力,是社会高质量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针对长期以来过度重视学科专业教育,导致专业培养与思政育人发展不均衡的教学现状,分析新工科机械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及优势,提出新工科学科德育的融合贯通理念,通过构建坚持顶层设计“三全育人”机制、优化共建“专业育人”课程资源以及制定协同教学考核体系,形成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元素引领交互统一、学科交叉协同攻坚的产学研贯通教学平台。以期为提高未来人才的政治素养和职业精神、促进新工科教育质量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课程思政 教学模式 机械专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