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VID-19疫情对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流行病学影响
1
作者 郝创利 蒋吴君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3-167,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后全球不同地域、不同病原体所致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发生了变化,我国同样也发生了类似情况,这些改变为临床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诊治增加了很大困难。因此本文旨在总结疫情后儿童呼吸道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后全球不同地域、不同病原体所致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发生了变化,我国同样也发生了类似情况,这些改变为临床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诊治增加了很大困难。因此本文旨在总结疫情后儿童呼吸道感染不同病原体流行病学的变化,以期为该病的精准化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非药物干预措施 呼吸道感染 儿童
下载PDF
2006—2007年苏州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7
2
作者 吴军华 季伟 +2 位作者 陶云珍 黄璐 骆亚丽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研究苏州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流感嗜血杆菌的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住院的3167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无菌负压吸引法采集新鲜痰液,进行流感嗜血杆菌培养、分离,观察并总结其呼... 目的研究苏州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流感嗜血杆菌的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住院的3167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无菌负压吸引法采集新鲜痰液,进行流感嗜血杆菌培养、分离,观察并总结其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头孢硝噻酚试验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3167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分离到140株流感嗜血杆菌,总分离率4.4%;感染多见于婴幼儿;四季检出率不同(P<0.01),以2月~6月检出率较高;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P<0.01)。31.4%的分离株产β-内酰胺酶,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头孢克洛、头孢他啶、四环素、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29.6%~31.9%、66.2%~73.9%、19.7%~15.9%、2.8%~14.5%、2.8%~0、28.2%~2.9%、4.2%~1.4%。未发现对头孢呋辛、头孢曲松、亚胺培南、阿奇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株。结论苏州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流感嗜血杆菌的感染率与季节有关,以婴幼儿感染为主,有性别差异。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阳性率较高并呈上升趋势,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及氯霉素有较高的耐药率,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已出现耐药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呼吸道感染 流感嗜血杆菌 抗生素耐药性
下载PDF
2006—2010年苏州地区住院儿童急性呼吸道腺病毒感染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陈正荣 季伟 +3 位作者 王宇清 郭红波 严永东 张学兰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9-541,共3页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腺病毒(ADV)感染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方法连续5年对因呼吸道感染而住院的8 197例儿童进行病毒病原学监测。运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分泌物中ADV抗原,同时收集2006—2010年苏州地区月平均气温、湿...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腺病毒(ADV)感染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方法连续5年对因呼吸道感染而住院的8 197例儿童进行病毒病原学监测。运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分泌物中ADV抗原,同时收集2006—2010年苏州地区月平均气温、湿度、雨量、日照时间、风速等有关气象资料。采用Spearman检验和逐步回归法研究ADV活性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2006—2010年间,苏州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的ADV检出率为1.28%(105/8 197),年检出率分别为0.97%(16/1 646)、0.95%(16/1 682)、1.45%(21/1 444)、1.91%(36/1 883)、1.04%(16/1 542),年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6,P=0.046)。ADV感染有明显的季节性,好发于夏季(2.73%),其次为春季(1.66%),冬季最低(0.45%)(χ2=45.47,P<0.001)。ADV检出率与月平均气温、日照时间呈正相关,与风速呈负相关性(r=-0.36~0.39,P均<0.0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仅气温对ADV检出率有影响(P=0.01)。结论 ADV是苏州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之一,其活性与气候因素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气候因素 腺病毒 儿童
下载PDF
2006—2008年苏州地区儿童呼吸道人偏肺病毒感染的流行和临床特征 被引量:19
4
作者 季伟 王宇清 +3 位作者 陈正荣 邵雪军 季正华 徐俊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55-1158,共4页
目的了解人类偏肺病毒(hMPV)在苏州地区小儿呼吸系统感染中的感染情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探讨hMPV感染后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6 395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总结临床特征;用逆转录-聚合... 目的了解人类偏肺病毒(hMPV)在苏州地区小儿呼吸系统感染中的感染情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探讨hMPV感染后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6 395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总结临床特征;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痰液中hMPV N基因,随机挑选部分阳性PCR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测定,并将所测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6 395例标本中,检测到589份RT-PCR阳性扩增产物,检出率为9.2%,其中2006年度hMPV检出率为8.4%,2007年为7.6%,2008年为12.6%。hMPV在3年的每个月份都有检出,但在2006年12月、2007年1月和2008年5月呈现年度高峰,分别为24.2%、21.6%、31.9%。589例hMPV感染患儿的平均年龄为22.21个月;临床诊断上呼吸道感染3.6%,喉炎2.0%,毛细支气管炎20.2%,肺炎61.8%,哮喘急性发作12.4%。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鼻塞流涕,发热,呼吸困难,哺喂困难,喘息。20份hMPV N基因部分核苷酸片断与GenBank中hMPV N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100%。结论苏州地区部分儿童的呼吸道感染与hMPV有关。全年均存在hMPV感染,流行高峰在冬春季,连续3年的检出率有较大差异。hMPV感染的临床特征无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人类偏肺病毒 儿童
下载PDF
苏州地区呼吸道感染儿童中呼吸道7种病毒的流行病学监测 被引量:22
5
作者 张学兰 季正华 +3 位作者 季伟 丁云芳 朱宏 严永东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70-572,578,共4页
目的对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苏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等7种病毒进行流行病学监测。方法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17715份鼻咽分泌物标本进行RSV等7种病毒抗原检测。结果(1)7年中儿童急性... 目的对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苏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等7种病毒进行流行病学监测。方法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17715份鼻咽分泌物标本进行RSV等7种病毒抗原检测。结果(1)7年中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以RSV为发病首位,7年平均年阳性检出率为23.42%。流行高峰季节在每年的11月份至次年3月份,5月份至9月份是低谷期;流感病毒(IV)平均年检出率为6.17%,以流感病毒A型(IVA)优势流行,但每年3月份流感病毒B型(IVB)检出率有所上升;副流感病毒(PIV1~3型)平均年检出率为3.84%,PIV流行呈常年性,检出率由高至低依次为PIV3、PIV1、PIV2;腺病毒(ADV)平均年检出率为1.32%,以春、夏两季相对较高。(2)RSV感染以1岁以内婴幼儿(尤为男性)多见(P﹤0.01);IV与ADV感染以3岁以上儿童多见(P﹤0.01);PIV3感染以2岁以内婴幼儿多见(P﹤0.01)。结论RSV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1岁以内婴幼儿是其主要感染源;IV与ADV以冬春、夏季检出率较高,偏向3岁以上儿童;PIV流行无明显季节性,各亚型检出率及年龄分布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流行病学 病毒感染 儿童
下载PDF
苏州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鼻病毒感染流行特点及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黄莉 陈正荣 +5 位作者 王美娟 季伟 张新星 顾文婧 邵雪军 严永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25-1428,1436,共5页
目的 :探讨苏州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鼻病毒感染的流行特点及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2013年1—12月对因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1 926例儿童,运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鼻咽抽吸物(NPA)人鼻病毒(HRV),收集同期苏州地区月平均气温、平均... 目的 :探讨苏州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鼻病毒感染的流行特点及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2013年1—12月对因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1 926例儿童,运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鼻咽抽吸物(NPA)人鼻病毒(HRV),收集同期苏州地区月平均气温、平均湿度、总降水量、总日照时间、平均风速等气象资料。采用Spearman秩相关法分析鼻病毒活性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结果:2013年1—12月间苏州地区下呼吸道感染儿童HRV的检出率为11.1%,且多见于3岁以下患儿(81.3%);HRV感染好发于夏、秋季;HRV检出率与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结论:HRV是苏州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气候因素尤其是气温对HRV的流行可能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鼻病毒 气候因素 下呼吸道感染 儿童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LBL联合PBL教学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教学中的应用
7
作者 孙慧明 陆燕红 陈正荣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38期137-140,共4页
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童时期常见病、多发病,传统讲授式(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教学法联合问题导向性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已成为新的教学趋势。为提高儿科学呼吸系统疾病的教学质量,通过分析LBL教学法和PBL教学法... 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童时期常见病、多发病,传统讲授式(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教学法联合问题导向性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已成为新的教学趋势。为提高儿科学呼吸系统疾病的教学质量,通过分析LBL教学法和PBL教学法的优点、缺点,并根据“儿科学”课程特点,提出在课程的《支气管哮喘》章节开展LBL联合PBL教学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教学效果表明,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教学中,采用LBL联合PBL教学法不仅能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课程内容,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BL教学法 PBL教学法 儿科学 呼吸系统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隔离管控期间上海和苏州地区儿童呼吸道部分病原体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正荣 吴颖 +8 位作者 魏梦丹 李伟 李怀远 邵雪君 潘秋辉 张平波 任洁 鲍一笑 陈倩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8-573,共6页
目的通过对儿童呼吸道5种常见病原体IgM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索上海和苏州两地这5种病原体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疫情期间严格隔离管控条件下真实世界流行特征的变迁。方法该研究是一项基于医院的回顾性横断面人群研究,在上海和... 目的通过对儿童呼吸道5种常见病原体IgM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索上海和苏州两地这5种病原体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疫情期间严格隔离管控条件下真实世界流行特征的变迁。方法该研究是一项基于医院的回顾性横断面人群研究,在上海和苏州两地开展,共收集了187054例门急诊患儿,用多重免疫检测法测定人血液中5种呼吸道病原体的IgM抗体,包括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和柯萨奇病毒B(CVB),并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儿童各基线特征与呼吸道病原体之间的关联。结果5种儿童呼吸道病原体的IgM抗体阳性率为0.66%~17.44%,以MP为最高。儿童MP阳性率最高的年龄段是1~3岁(31.34%),而CP和CVB阳性率最高的均是1岁以下婴儿(CP为9.74%,CVB为1.13%)。RSV的阳性率总体水平低且随年龄而增加。此外,居住在上海地区的儿童感染ADV的概率(6.24%)较苏州地区的高。在上海研究人群中,发现年龄、就诊年份、居住的城市与检测的5种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显著相关。在苏州的研究人群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结论COVID-19疫情期间5种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的阳性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CP和ADV感染增加,而MP、RSV、CVB感染降低,提示呼吸道传染的严格管控措施可以改变部分病原体的流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病原 儿童 防控措施 肺炎支原体
下载PDF
2018-2021年苏州地区儿童过敏原特异性IgE调查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鹏立 徐丽娜 +6 位作者 蒋吴君 李鹏云 马玉 戴银芳 于兴梅 孙惠泉 郝创利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8-203,217,共7页
目的 探讨2018-2021年苏州地区过敏性疾病患儿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变化,分析不同性别、年龄过敏原致敏特点及其与环境和生活方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21年0~18岁疑似过敏性疾病患儿常见吸入及食物过敏原sIgE检出情况... 目的 探讨2018-2021年苏州地区过敏性疾病患儿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变化,分析不同性别、年龄过敏原致敏特点及其与环境和生活方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21年0~18岁疑似过敏性疾病患儿常见吸入及食物过敏原sIgE检出情况。结果 共纳入43 028例疑似过敏性疾病患儿,过敏原sIgE阳性率为64.4%(27706/43028)。COVID-19大流行前的2018年过敏原sIgE阳性率为60.6%,2019年为58.6%,COVID-19大流行期间的2020年为70.1%,2021年为67.2%,不同年份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疑似过敏性疾病患儿sIgE阳性率最高的前4位吸入过敏原为尘螨组合、屋尘、霉菌组合、猫毛;食物过敏原前4位为鸡蛋、牛奶、牛肉、黄豆。2020-2021年所有检测的吸入(除了蟑螂)及食物过敏原sIgE阳性率较2018-2019年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树组合、普通豚草、艾蒿、尘螨组合、屋尘、猫毛、狗上皮、葎草在男性中过敏原sIgE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牛奶、花生、牛肉、羊肉、海鱼组合、虾、蟹在男性中过敏原sIgE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以及食物过敏原(除了蟹),各年龄组间过敏原sIgE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VID-19大流行期间疑似过敏性疾病患儿吸入(除了蟑螂)及食物过敏原sIgE阳性率升高,不同性别、年龄组阳性率有差异,多致敏化趋势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疾病 特异性IGE抗体 流行病学 变应原
下载PDF
苏州地区住院儿童呼吸道卡他布兰汉菌感染流行病学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武银银 张利亚 +2 位作者 陶云珍 黄莉莉 季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79-283,共5页
目的分析苏州地区住院儿童呼吸道卡他布兰汉菌(MC)感染流行病学特点及药敏变迁情况,以期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20年12月因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鼻咽分泌物标本细菌培养结果,根据年龄、季节、基础疾病情... 目的分析苏州地区住院儿童呼吸道卡他布兰汉菌(MC)感染流行病学特点及药敏变迁情况,以期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20年12月因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鼻咽分泌物标本细菌培养结果,根据年龄、季节、基础疾病情况等进行分组,监测MC感染流行特点并动态观察MC药敏变迁情况。结果近13年共收集2747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分泌物标本,其中742份标本培养出MC,MC总检出率为2.7%。2008年至2020年MC的年度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2017年度检出率较高。不同年龄组间MC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3~5岁检出率较高,>5岁检出率较低。春、夏、秋、冬各季节MC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检出率以秋季较高,夏季较低。27472例患儿中有基础疾病者占18.9%。有基础疾病组MC检出率为1.8%,低于无基础疾病组(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结2013—2020年的药敏试验结果,发现MC对利福平、氯霉素、头孢噻肟、四环素和左氧氟沙星高度敏感,8年间药敏试验敏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对阿莫西林、复方新诺明也有较高的敏感率。结论苏州地区MC感染患儿以<5岁人群为主,秋季为好发季节,MC对多种抗生素维持较高的敏感率;儿童呼吸道MC感染建议首选阿莫西林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他布兰汉菌 呼吸道 儿童
下载PDF
2016—2019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流感监测分析(附742例报告) 被引量:2
11
作者 殷荣 王婷 +10 位作者 陈正荣 邵雪君 王宇清 郝创利 陈凯乐 冯爽 陈立凌 张钧 赵根明 张涛 严永东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59-363,共5页
目的探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流感监测情况。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7322例因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住院患儿流感病毒感染资料。采用RT-PCR法进行流感病毒的检测,并进行A/H1N1及A... 目的探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流感监测情况。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7322例因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住院患儿流感病毒感染资料。采用RT-PCR法进行流感病毒的检测,并进行A/H1N1及A/H3N2、B/Victoria及B/Yamagata的亚型鉴定。结果(1)7322例住院患儿中,共检出流感病毒阳性742例(10.1%),2016—2019年各年分别为10.4%、8.6%、6.0%、15.2%。(2)流感病毒-A检出阳性率(6.7%)高于流感病毒-B(3.6%),以A/H1N1亚型最常见(45.0%),其他依次为B/Victoria(26.4%)、A/H3N2(19.1%)、B/Yamagata(7.5%),有4例A/H1N1+B/Yamagata混合感染、10例A/H3N2+B/Victoria混合感染。(3)>3~5岁组流感病毒阳性率最高(14.3%),其次是>1~3岁组(12.0%),流感病毒-B发病年龄[38.0(13.0,56.0)个月]大于流感病毒-A[16.0(7.0,38.0)个月](Z=-6.456,P<0.001)。(4)以冬季阳性检出率最高,占流感总检出率的54.9%,其次是春季(36.0%),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有一流行高峰。(5)流感病毒易发生混合感染(64.4%),最常见的混合感染病原是流感嗜血杆菌(21.2%),其次是肺炎链球菌(17.5%)和肺炎支原体(15.0%)。(6)95.8%的住院患儿流感合并肺炎,最主要的症状是发热(86.7%)、咳嗽(98.1%),其次是消化道症状(51.5%)。结论流感病毒是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重要病原,以A/H1N1亚型最常见,不同年份、季节、月份及年龄流行的流感病毒亚型存在一定差异。>3~5岁年龄组最多,冬季发病率最高,以肺炎为主要疾病表现,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和咳嗽,流感病毒易发生混合感染,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均未发生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呼吸道感染 儿童 流行
原文传递
苏州地区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卡他莫拉菌感染与气候因素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孙慧明 周卫芳 +3 位作者 季伟 严永东 陈正荣 陶云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24-527,共4页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住院患儿急性呼吸道卡他莫拉菌感染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连续60个月对因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而住院的8143例患儿进行下呼吸道细菌病原学监测。卡他莫拉菌的分离鉴定采用常规培养法,同时收集同...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住院患儿急性呼吸道卡他莫拉菌感染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连续60个月对因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而住院的8143例患儿进行下呼吸道细菌病原学监测。卡他莫拉菌的分离鉴定采用常规培养法,同时收集同期苏州地区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湿度、月总雨量、月总日照时间、月平均风速等气象资料。采用季节分解法、Spearman秩相关和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卡他莫拉菌感染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卡他莫拉菌感染率为4.04%。苏州地区急性下呼吸道卡他莫拉菌感染好发于冬春季。卡他莫拉菌的月感染率与月平均气温、月平均风速、日照时间均呈负相关。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仅风速对卡他莫拉菌检出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β=-0.023,P=0.001)。结论卡他莫拉菌是苏州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其流行特点与气候因素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气候 卡他莫拉菌 儿童
下载PDF
上下呼吸道吸出物对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17
13
作者 张新星 陈正荣 +6 位作者 黄莉 王美娟 严永东 顾文婧 邵雪军 张学兰 季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比较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抽吸物(NPA)和肺泡灌洗液(BALF)的病原学差异。方法收集21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NPA及BALF,进行多病原联合检测并进行分析。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 目的比较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抽吸物(NPA)和肺泡灌洗液(BALF)的病原学差异。方法收集21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NPA及BALF,进行多病原联合检测并进行分析。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及博卡病毒(HBo V),RT-PCR法检测鼻病毒(HRV)及偏肺病毒(h MPV)等,并作细菌培养。结果 210例患儿NPA和BALF病原总阳性检出率为91.9%(193/210),高于NPA检出率75.2%(158/210)及BALF检出率85.2%(179/210),且BALF检出率高于N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10例患儿细菌总检出率17.1%,NPA与BALF细菌检出率分别为13.3%和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8),但菌种检出一致性较差(Kappa=0.262);病毒总检出率28.1%,NPA病毒检出率(24.3%)高于BALF(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NPA和BALF的HBo V检出一致性较好(Kappa=0.508);MP总检出率为80.0%,BALF的MP检出率(77.6%)高于NPA(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BALF的MP中位拷贝数为4.28×106,高于NPA的1.31×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病程>2周患儿NPA的MP检出率低于病程≤2周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PA的病毒、MP检测可作为下呼吸道感染的参考依据,其与BALF联合检测可提高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敏感性。BALF检测是重症或疑难下呼吸道感染病例病原学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鼻咽抽吸物 病原学 下呼吸道感染 儿童
下载PDF
苏州地区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腺病毒检测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范丽萍 张学兰 +4 位作者 孙惠泉 陈正荣 郝创利 刘继贤 季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66-868,共3页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腺病毒(ADV)感染特点。方法选择2005年11月至2007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6 227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对患儿鼻咽部分泌物进行 ADV 等7种病毒抗原检测,同时进行...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腺病毒(ADV)感染特点。方法选择2005年11月至2007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6 227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对患儿鼻咽部分泌物进行 ADV 等7种病毒抗原检测,同时进行痰细菌培养和测定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MP)抗体滴度(采用 ELISA 方法)。结果 6 227例标本中 ADV 抗原阳性64例,阳性率1.03%,1~7岁阳性检出数49例(76.56%),其中1~2岁14例(21.88%)。每年3~9月份均有 ADV 检出,4~8月份检出率较高。64例腺病毒感染病例中,诊断为肺炎25例,扁桃体炎11例,咽结合膜热4例,支气管炎5例,咽炎2例,上呼吸道感染17例;高热60例(占93.75%),热退均表现为骤降;44例(68.75%)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升高;C 反应蛋白(CRP)升高42例(65.63%);1例(1.56%)混合副流感病毒3型感染,13例(20.31%)混合细菌感染,30例(46.88%)混合肺炎支原体感染。结论 ADV 感染在苏州地区每年春夏季高发,1~7岁是 ADV 感染的好发年龄,ADV 感染后血白细胞、CRP 升高多见,易混合肺炎支原体感染,混合病毒感染少见。[临床儿科杂志,2008,26(10):866-8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腺病毒 儿童 肺炎支原体
下载PDF
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病原菌检测分析 被引量:22
15
作者 黄璐 季伟 +1 位作者 吴军华 骆亚丽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1740-1742,共3页
目的了解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病原菌感染情况及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方法采集2006年1月-2007年12月本院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鼻咽分泌物2696份,培养分离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对2种... 目的了解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病原菌感染情况及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方法采集2006年1月-2007年12月本院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鼻咽分泌物2696份,培养分离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对2种细菌采用双纸片法及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ESBLs;采用K-B法行药敏试验,检测2种细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采用耐药、中介、敏感表示,并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χ2检验。结果共检测135株菌株,其中大肠埃希菌73株,产ESBLs54株(74.0%);肺炎克雷伯杆菌62株,产ESBLs33株(53.2%)。1~6个月婴儿2种细菌的检出率较其他年龄组高,分别为50株和41株(Pa<0.05)。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产ESBLs株检出率在2a间及各年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a>0.05)。2种细菌产ESBLs株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及磺胺类抗生素的不敏感率均高于非产ESBLs株,且对大多数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普遍耐药。无论产酶与否,2种细菌对阿米卡星、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仍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检出率极高,且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应严格控制抗生素用药指征,重视产ESBLs菌的监测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下呼吸道感染 耐药性 儿童
下载PDF
儿童肺炎链球菌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耐药监测 被引量:20
16
作者 黄璐 季伟 +3 位作者 丁云芳 陶云珍 吴军华 骆亚丽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8-541,共4页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中肺炎链球菌的发病及耐药情况。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临床诊断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儿2 696例行痰培养,并用纸片扩散法行药敏试验。结果经痰培养确诊281例肺炎链球菌感染,总检出率为10...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中肺炎链球菌的发病及耐药情况。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临床诊断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儿2 696例行痰培养,并用纸片扩散法行药敏试验。结果经痰培养确诊281例肺炎链球菌感染,总检出率为10.42%,以婴幼儿感染多见。冬季检出率14.15%,较其他季节高。检出的肺炎链球菌株对红霉素、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克林霉素和四环素的敏感性很低,均低于20%。对红霉素的耐药率达99.28%。100%的菌株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儿童下呼吸道感染肺炎链球菌以婴幼儿感染为主,冬季感染率高。耐药形势严峻,应重视肺炎链球菌的监测,动态了解细菌耐药状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肺炎链球菌 儿童 耐药性
下载PDF
苏州地区儿童急性肺炎的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王宇清 季伟 +1 位作者 陈正荣 张爱丽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43-744,750,共3页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小儿肺炎病原学,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5年11月~2006年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肺炎患儿,用无菌负压吸引法采集其新鲜痰液,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细菌培养检测细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小儿肺炎病原学,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5年11月~2006年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肺炎患儿,用无菌负压吸引法采集其新鲜痰液,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细菌培养检测细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支原体、衣原体抗体。结果532例中360例痰标本检测阳性,总检出率为67.7%。其中单纯病毒感染178例(33.5%),单纯细菌感染23例(4.3%),单纯支原体感染50例(9.4%),单纯衣原体感染19例(3.6%),混合感染90例(16.9%)。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44%);细菌则以肺炎链球菌(4.7%)为主,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2.8%)和流感嗜血杆菌(1.9%)。结论病毒是苏州地区冬春季小儿急性肺炎的最常见病原,其次是肺炎支原体、细菌、肺炎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肺炎衣原体感染则多见于小于3个月的婴儿。混合感染在3岁以下尤其1岁以下小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肺炎 急性 病原学
下载PDF
2012—2015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肺炎483例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22
18
作者 丁林 季伟 张新星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49-452,共4页
目的分析住院患儿重症肺炎病原学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及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的483例重症肺炎患儿病原学资料,归纳临床特点,进行病原学分析。结果 483例患儿中婴幼儿... 目的分析住院患儿重症肺炎病原学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及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的483例重症肺炎患儿病原学资料,归纳临床特点,进行病原学分析。结果 483例患儿中婴幼儿434例(89.86%),冬春季发病322例(66.67%),病原检测阳性383例(79.3%),其中单纯细菌114例(29.77%),单纯病毒96例(25.07%),单纯肺炎支原体(MP)26例(6.79%),混合感染147例(38.38%)。383例病原检出阳性的患儿共检出病原655株,其中细菌331株(50.53%),病毒233株(35.57%),MP 91株(13.89%)。331株细菌中革兰阴性菌218株(65.86%),革兰阳性菌113株(34.14%),主要为肺炎链球菌(5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1株)、流感嗜血杆菌(45株)、鲍曼不动杆菌(30株)。233株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143株(61.37%)居首位。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及RSV主要检出在婴儿组,MP感染主要在学龄前儿童。流感嗜血杆菌主要发生在春季,肺炎链球菌及RSV主要集中在冬季。结论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肺炎主要见于婴幼儿,冬春季为高发季节,细菌是主要的致病菌,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为主,病毒以RSV为主,MP在学龄前儿童多见,混合感染不容轻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病原学 儿童
原文传递
热毒宁治疗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1
19
作者 周卫芳 季伟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3037-3038,共2页
目的:评价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5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病人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1-5岁5ml/次/d;5-10岁10ml/次/d;静脉滴注:对照组给子复方麝香注射液治疗,... 目的:评价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5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病人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1-5岁5ml/次/d;5-10岁10ml/次/d;静脉滴注:对照组给子复方麝香注射液治疗,1次/d,1—5岁4m1次/d;5—10岁8ml/次/d,静脉滴注。3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3天试验组疾病疗效相似于对照组(94.3%、90.0%,P〉0.05)。治疗3天试验组体温疗效相似于对照组(82.9%、73.3%,P〉0.05)。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症状。结论:用药3天后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疗效等同于复方麝香注射液,并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发热 呼吸道感染 药物评价 热毒宁注射液
下载PDF
苏州地区临床分离儿童肺炎链球菌耐药情况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涛 赵根明 +5 位作者 陶云珍 陈蓉 诸丽娟 林玉尊 丁云芳 郝创利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3-357,共5页
目的检测苏州地区2006年临床分离的儿童肺炎链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从新入院患儿鼻咽部采集标本,经实验室分离,并采用奥普托欣和(或)去氧胆酸钠鉴定为肺炎链球菌后,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法)和E-test法对分离到的89... 目的检测苏州地区2006年临床分离的儿童肺炎链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从新入院患儿鼻咽部采集标本,经实验室分离,并采用奥普托欣和(或)去氧胆酸钠鉴定为肺炎链球菌后,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法)和E-test法对分离到的89株肺炎链球菌进行抗生素的敏感性试验。结果89株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不敏感菌株47株,为52.8%,红霉素、四环素、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和氯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8.8%,78.7%,86.5%,55.1%和10.1%,多重耐药率为89.9%。对万古霉素,氧氟沙星100%敏感。结论苏州地区儿童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情况严峻,本研究结果对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治疗和抗菌药物的选择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抗菌药物 耐药 青霉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