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州地区儿童甲型和乙型流感临床特征比较 被引量:11
1
作者 徐忠 李莺 +2 位作者 华军 吴水燕 柏振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4-226,251,共4页
目的:比较苏州地区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在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的异同。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3月本院收住的96例甲型流感和43例乙型流感患儿资料进行统计,比较分析两者在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预后的差异。结果:住院患儿... 目的:比较苏州地区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在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的异同。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3月本院收住的96例甲型流感和43例乙型流感患儿资料进行统计,比较分析两者在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预后的差异。结果:住院患儿流感病毒的检出率为11.41%(139/1 218),其中甲型7.88%(96/1 218),乙型3.53%(43/1 218)。2016年1月为甲型流感高峰,2016年3月为乙型流感高峰;甲型流感患儿平均年龄为1.67(1.00~3.67)岁,显著低于乙型流感患儿的3.75(2.42~5.58)岁(P<0.05);发热和咳嗽是流感的主要症状,甲型流感患儿更易出现喘息、气促和三凹征;甲型流感患儿有5例发生呼吸衰竭并接受机械通气,其中2例发生ARDS,1例发生嗜血细胞综合征;乙型流感患儿更易出现声嘶、肌肉疼痛和跛行;甲型和乙型流感入院后影像学均以双侧肺野小斑片影表现为主。结论:甲型和乙型流感的流行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和不同的季节性特点,甲型流感更易并发重症肺炎、呼吸衰竭,而乙型流感更易并发肌炎甚至横纹肌溶解,临床需注意识别并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 乙型流感 重症肺炎 横纹肌溶解 嗜血细胞综合征
原文传递
危重症患儿早期活动的最佳证据总结
2
作者 张春旭 姚文英 +3 位作者 王新 张芳 张一格 杨博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42-46,共5页
目的对危重症患儿早期活动的最佳证据进行整理总结,为临床制定相关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加拿大安大略省注册护士协会网(RNAO)、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络(SIGN)、Web of Science、Cochrane L... 目的对危重症患儿早期活动的最佳证据进行整理总结,为临床制定相关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加拿大安大略省注册护士协会网(RNAO)、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络(SIGN)、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PubMed、Best Practice(BMJ)、UpToDat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危重症患儿早期活动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8月14日,按照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相应评价标准进行质量评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0篇,提取内容包括团队、评估、绝对禁忌、相对禁忌、运动状况监测和活动内容6个维度共20条最佳证据。结论提取的危重症患儿早期活动的最佳证据可作为重症患儿早期活动的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儿 危重症 ICU 获得性衰弱 肌力减退 早期活动 早期康复 最佳证据
下载PDF
儿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周利兵 李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分析影响儿童重型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2012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64例TBI患儿的临床资料... 目的:分析影响儿童重型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2012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64例TBI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存活与死亡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进行相关均数t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4例中存活36例,死亡28例,病死率43.75%。相关危险因素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显示,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comas core,GCS)。儿童危重症评分(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PCIS)。白蛋白。血清乳酸水平。血糖。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对儿童TBI预后有显著影响(P均〈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共筛选出2个影响因素,分别是GCS(OR = 29.081,95%CI:3.125~270.614,P = 0.003)。血清乳酸(OR = 10.609,95%CI:2.552~44.094,P = 0.001)。对并发症发生率行卡方检验,死亡组急性肾衰竭。高钠血症的发生率较存活组明显增加(P均〈 0.05)。结论:GCS。血清乳酸水平是儿童TBI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急性肾衰竭。高钠血症的发生对患儿的预后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重型颅脑损伤 预后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宋丽琴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第11期1581-1585,共5页
目的调查分析1型糖尿病(T1DM)酮症酸中毒患儿的高危因素,并讨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医院PICU收治的79例T1DM患儿,将其中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儿58例作为病例组,未发生DKA患儿2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资... 目的调查分析1型糖尿病(T1DM)酮症酸中毒患儿的高危因素,并讨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医院PICU收治的79例T1DM患儿,将其中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儿58例作为病例组,未发生DKA患儿2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1DM患儿发生DKA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居住地、父母受教育程度、诱发因素、入院血糖、空腹C-肽、入院TC、入院TG、FT4水平是T1DM发生DKA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受教育程度低、合并诱发因素、入院血糖明显升高、空腹C-肽低为T1DM发生DK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1DM患儿中父母受教育程度低下、合并诱发因素、入院血糖明显升高、C-肽水平低的患儿更易发生DKA,针对DKA发病危险因素可采取相应护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儿童 高危因素 护理对策
下载PDF
婴儿捂热综合征死亡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莺 徐仑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1880-1881,1886,共3页
目的探讨婴儿捂热综合征(IMS)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2月63例IMS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并代谢性酸中毒、高血糖、低血钙、超高热,及儿童危重病例评分(PCIS)、脏器衰竭数目对患儿进行分组,对各项危险因素行χ... 目的探讨婴儿捂热综合征(IMS)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2月63例IMS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并代谢性酸中毒、高血糖、低血钙、超高热,及儿童危重病例评分(PCIS)、脏器衰竭数目对患儿进行分组,对各项危险因素行χ2检验,比较组间患儿的病死率。结果63例患儿住院期间病死率为22.1%。并代谢性酸中毒与未并代谢性酸中毒患儿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3.20,95%CI=1.0~10.24,χ2=4.76P<0.05),且病死率随着血pH降低而升高(Pearson列联系数=0.49,χ2=9.80P<0.05)。存活48例与15例死亡患儿PCIS评分相比有显著差异(t=7.798P<0.05)。PCIS≤80分与>80分患儿的病死率相比有显著差异(RR=12.73,95%CI=1.78~91.04,χ2=13.24P<0.05)。血糖>12mmol/L的患儿与血糖<12mmol/L的患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3.73,95%CI=1.46~9.54,χ2=8.73P<0.05)。并低血钙与未并低血钙的患儿病死率相比有显著差异(RR=3.0,95%CI=1.23~7.31,χ2=6.30P<0.05)。体温≥41℃与体温<41℃的患儿病死率相比有显著差异(RR=3.0,95%CI=1.34~6.74,χ2=3.97P<0.05)。脏器衰竭≥3个与脏器衰竭<3个的患儿病死率相比有显著差异(RR=7.88,95%CI=2.85~21.78,χ2=17.66P<0.05)。结论代谢性酸中毒、高血糖、低血钙、超高热、低PCIS评分及多脏器衰竭可能是IMS的死亡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捂热综合征 婴儿 病死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谢敏慧 柏振江 +2 位作者 华军 李莺 顾凤珍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19-921,共3页
对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在我院PICU行呼吸机治疗的47例婴幼儿重症肺炎进行总结,其中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组24例,间歇指令通气(IMV)组23例,通过调节呼吸机参数以实现pH7.35~7.45,SaO2 90%~95%,PaCO2 35~50 mmHg这个目标,在治... 对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在我院PICU行呼吸机治疗的47例婴幼儿重症肺炎进行总结,其中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组24例,间歇指令通气(IMV)组23例,通过调节呼吸机参数以实现pH7.35~7.45,SaO2 90%~95%,PaCO2 35~50 mmHg这个目标,在治疗过程中监测心率、血压、血气和气道力学指标,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在通气治疗1h后PRVC组的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和吸入氧浓度显著低于IMV组(P<0.05),治疗12 h、24 h后更加明显(P<0.01);在治疗中血气指标pH、PaO2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PaCO2在治疗后12 h、24 h PRVC组显著低于IMV组(P<0.05);治疗中心率、血压无明显异常.结果表明:PRVC用于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机械通气方法,对心血管无明显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
下载PDF
2009-2010年苏州地区儿童重症人类博卡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 被引量:2
7
作者 顾凤珍 柏振江 +3 位作者 谢敏慧 李莺 华军 李晓忠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728-1730,共3页
目的了解人类博卡病毒(HBoV)感染所致儿童重症肺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PICU 27例重症HBoV肺炎患儿和106例重症RSV肺炎患儿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重症HBoV肺炎患儿年龄(1.26±0.... 目的了解人类博卡病毒(HBoV)感染所致儿童重症肺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PICU 27例重症HBoV肺炎患儿和106例重症RSV肺炎患儿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重症HBoV肺炎患儿年龄(1.26±0.58)岁,显著大于重症RSV肺炎患儿[(0.49±0.57)岁](P<0.05)。重症HBoV肺炎患儿秋冬季发病占全年的66.7%(18/27例),与重症RSV肺炎患儿的88.7%(94/106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症HBoV组66.7%(18/27例)的患儿有发热,高于重症RSV肺炎患儿的36.8%(39/106例);40.7%(11/27)重症HBoV肺炎患儿有喘息,低于重症RSV肺炎患儿的92.5%(98/106例)。100%(27/27例)重症HBoV肺炎患儿伴有咳嗽,11.1%(3/27例)伴有腹泻,无抽搐和胃肠道出血发生,66.7%(18/27例)患儿入院时氧合指数低于300 mmHg(1 mmHg=0.133 kPa),14.8%(4/27例)予机械通气,通气时间为(3.93±1.56)d,但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无死亡病例;48.1%(13/27例)患儿CK-MB升高,7.4%(2/27例)患儿肌钙蛋白(cTnI)升高,14.8%(4/27例)患儿AST、ALT升高,44.4%(12/27例)患儿CRP升高;影像学检查77.8%(21/27例)患儿双肺受累,63.0%(17/27例)表现为肺门周围纹理粗重,88.9%(24/27例)表现为肺气肿,55.6%(15/27例)有小斑片影,14.8%(4/27例)有大范围病灶,14.8%(4/27例)出现肺不张,未出现胸腔积液和肺气漏征象。结论苏州地区重症HBoV肺炎多见于2岁以下患儿,秋冬季为发病高峰,以发热、咳嗽、喘息和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可出现低氧血症,但无ARDS发生,影像学表现以肺气肿和两肺门周围纹理改变为主,较少出现胸腔积液和肺气漏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博卡病毒 肺炎 儿童
原文传递
小剂量氨茶碱治疗婴幼儿重症哮喘的疗效观察
8
作者 谢敏慧 顾凤珍 +2 位作者 华军 柏振江 李莺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57-1157,1159,共2页
将90例婴幼儿重症哮喘患儿在常规抗炎、雾化基础上分为治疗组47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予小剂量氨茶碱持续静脉点滴,对照组予常规量氨茶碱每日分次静脉滴注。探讨小剂量持续静滴氨茶碱治疗婴幼儿重症哮喘的疗效。结果:小剂量氨茶碱组和... 将90例婴幼儿重症哮喘患儿在常规抗炎、雾化基础上分为治疗组47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予小剂量氨茶碱持续静脉点滴,对照组予常规量氨茶碱每日分次静脉滴注。探讨小剂量持续静滴氨茶碱治疗婴幼儿重症哮喘的疗效。结果:小剂量氨茶碱组和常规量氨茶碱组显效率分别为91.5%,44.2%,总有效率分别为97.9%,68.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副作用发生率对照组(69.7%)明显高于小剂量氨茶碱组(19.1%)(P<0.01)。提示小剂量氨茶碱持续静脉点滴治疗婴幼儿重症哮喘平喘效果快、安全有效、副作用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哮喘 氨茶碱 治疗 剂量
下载PDF
危重病患儿入院时血乳酸水平对院内死亡率的预测价值
9
作者 陈红梅 柏振江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10期74-79,共6页
目的评估危重病患儿入院时血乳酸水平的预测价值以及危重病患儿院内死亡率的截止预测值。方法纳入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本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109例危重病患儿,收集患儿收入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最初2小时内动脉血标本,测定乳酸水... 目的评估危重病患儿入院时血乳酸水平的预测价值以及危重病患儿院内死亡率的截止预测值。方法纳入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本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109例危重病患儿,收集患儿收入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最初2小时内动脉血标本,测定乳酸水平,并计算入院后24小时内第三代小儿死亡危险评分(PRISMⅢ)。结果 1109例危重病患儿中,115例(10.4%)于住院期间死亡。危重病患儿血乳酸水平中位数(四分位距)为3.2 mmol/L(2.2~4.8 mmol/L);859例(77.5%)血乳酸水平〉2.0 mmol/L。调整年龄、性别和PRISMⅢ评分后(OR=1.27;P〈0.001),入院时血乳酸水平与患儿死亡率显著相关(OR=1.38;95%CI:1.30~1.46;P〈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血乳酸水平(OR=1.17;95%CI:1.07~1.29;P=0.001),高PRISMⅢ评分(OR=1.15;95%CI:1.11~1.20;P〈0.001)以及低血清清蛋白(OR=0.92;95%CI:0.88~0.96;P〈0.001)均是影响危重病患儿院内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血乳酸水平对于预测死亡率的意义占曲线下面积(AUC)的0.79(P〈0.001),与PRISMⅢ评分所占面积(AUC=0.82;P〈0.001)相似,二者AUC比较,P=0.318。血乳酸水平最佳截止值为5.55 mmol/L时,其预测院内死亡率的敏感性为61%,特异性为86%,且积极和消极的似然比分别为4.5和0.45。结论对于危重病患儿,入院时较高的血乳酸水平是预测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乳酸 危重病患儿 截止值 院内死亡率 PRISMⅢ评分 预测试验
下载PDF
卡介苗干预对哮喘小鼠T淋巴细胞活化/凋亡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葛荣领 张建华 徐仑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96-297,300,共3页
目的探讨卡介苗(BCG)干预对哮喘小鼠共刺激分子B7-CD28/CD152的表达及T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昆明小鼠27只随机分为哮喘组、BCG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用卵清蛋白(OVA)、100g/L氢氧化铝腹腔注射致敏哮喘组小鼠,OVA雾化吸入激发,复... 目的探讨卡介苗(BCG)干预对哮喘小鼠共刺激分子B7-CD28/CD152的表达及T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昆明小鼠27只随机分为哮喘组、BCG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用卵清蛋白(OVA)、100g/L氢氧化铝腹腔注射致敏哮喘组小鼠,OVA雾化吸入激发,复制哮喘模型。干预组在致敏前5、3、1d采用BCG皮内注射,0.025mg/只,共干预3次,余同哮喘组。对照组以9g/L盐水代替OVA及氢氧化铝致敏和激发。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悬液CD28、CD152、CD80、CD86的表达;采用Ficoll法分离各组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培养出T淋巴细胞,采用Comet法检测各组小鼠T淋巴细胞凋亡率。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哮喘和对照组小鼠比较CD28表达明显上调(t=3.94 P<0.01),CD152表达无变化(t=0.38 P>0.05),CD80表达无变化(t=0.40 P>0.05),CD86表达上升(t=2.68 P<0.05);BCG干预和哮喘组比较,CD28表达显著下调(t=4.21 P<0.01),CD152表达显著上调(t=3.21 P<0.01),CD80表达明显上调(t=2.50 P<0.05),CD86二组表达无差异(t=0.45 P>0.05)。T淋巴细胞凋亡率BCG干预组明显高于哮喘组(t=3.15 P<0.01)。哮喘与对照组T淋巴细胞凋亡率比较显著减少(t=5.83 P<0.01)。结论BCG通过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活化,促进T淋巴细胞凋亡,上调TH1反应,发挥其防治哮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苗 共刺激分子 活化 凋亡
下载PDF
重组人活化蛋白C与儿科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琦晗 徐仑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2005年第6期343-345,共3页
活化蛋白C(APC)和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结合,可直接抑制促炎细胞因子核因子-κB的核转运,能调节凋亡抑制剂bcl-2同族蛋白,并抑制促凋亡转录因子p53,有独立的抗炎抗凋亡作用。蛋白C的缺乏与休克的进程相一致,可预测预后。APC可降低成年人重... 活化蛋白C(APC)和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结合,可直接抑制促炎细胞因子核因子-κB的核转运,能调节凋亡抑制剂bcl-2同族蛋白,并抑制促凋亡转录因子p53,有独立的抗炎抗凋亡作用。蛋白C的缺乏与休克的进程相一致,可预测预后。APC可降低成年人重度脓毒症的病死率,在儿童中使用当剂量达到每小时24μg/kg时所产生的稳定的APC血浆浓度与成人伴有脓毒症时等效剂量一致,药动学和药效学也显示儿童和成年人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C 脓毒症
下载PDF
有创机械通气小儿肺不张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天霞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9年第8期108-109,共2页
总结了23例患儿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后发生肺不张原因,并根据原因分析采取了对应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通过加强对呼吸机的管理,实施俯卧位通气,使用多频震动排痰仪,布地耐德、可必特联合雾化,纤维支气管镜肺泡冲洗治疗等。认为在抗感染... 总结了23例患儿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后发生肺不张原因,并根据原因分析采取了对应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通过加强对呼吸机的管理,实施俯卧位通气,使用多频震动排痰仪,布地耐德、可必特联合雾化,纤维支气管镜肺泡冲洗治疗等。认为在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治疗有创机械通气患儿的肺不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有创机械通气 肺不张 护理
下载PDF
不同湿化方法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朱天霞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9年第11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湿化方法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选取本院心胸外科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n=43)及对照组(n=43),对照组行一次性普通型无加热丝... 目的探讨不同湿化方法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选取本院心胸外科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n=43)及对照组(n=43),对照组行一次性普通型无加热丝呼吸机管道系统,观察组应用一次性双加热丝呼吸机管道系统,2组干预时间为7d。比较2组干预前后舒适度评分、气道分泌物性状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气道分泌物性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不张、呼吸机相关肺炎、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次性双加热丝呼吸机管道系统能有效提高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机械通气舒适度,改善气道分泌物性状,降低患儿术后机械通气并发症,有利于患儿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温湿化 机械通气 先天性心脏病 术后呼吸道管理 舒适度 并发症
下载PDF
儿童2009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14例临床特征 被引量:8
14
作者 柏振江 季伟 +3 位作者 谢敏慧 李莺 华军 任彦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60-864,共5页
目的 分析儿童2009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009年10月1日至12月25日,我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14例2009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14例平均年龄(4.91±4.14)岁,男女各7例,发病到... 目的 分析儿童2009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009年10月1日至12月25日,我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14例2009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14例平均年龄(4.91±4.14)岁,男女各7例,发病到入院时间为(3.09±1.30)d,从入院到入PICU时间为(0.95±0.96)d,所有患儿均表现出明显的低氧血症,入ICU时平均PaO2/FiO2(氧合指数)为(191.27±80.58)mm Hg(1 mm Hg=0.133 kPa),11例(78.6%)出现ARDS,10例(71.4%)行机械通气,平均通气时间为(12.51±10.03)d,平均ICU住院时间为(12.58±10.65)d,平均rRT-PCR检测甲型H1N1核酸呈阳性时间(17.27±5.57)d;8例(57.1%)患儿有缺铁性贫血、脑瘫和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CK(肌酸激酶)、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cTnI(肌钙蛋白)和LDH(乳酸脱氢酶)在这些患儿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入院时第3代死亡危险评分(PRISM Ⅲ)较高和危重病例评分(PCIS)较低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较长(P<0.05).结论 苏州地区儿童2009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病情进展快,短时间内即出现显著的低氧血症,甚至ARDS,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早期发现不利因素加以干预,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 流感病毒A型 H1N1亚型 危重病 儿童
原文传递
儿童血栓相关性疾病溶栓治疗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玲 李莺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175-178,共4页
儿童血栓相关性疾病发病率逐渐升高,其危险因素包括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创伤等,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血栓后综合征,导致肢体疼痛、肿胀,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溶栓治疗常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以导管导向溶栓、经皮药物机械溶栓等方... 儿童血栓相关性疾病发病率逐渐升高,其危险因素包括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创伤等,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血栓后综合征,导致肢体疼痛、肿胀,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溶栓治疗常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以导管导向溶栓、经皮药物机械溶栓等方式改善血管再通。溶栓治疗在成人患者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儿童患者中治疗经验尚不足,本文将从溶栓适应证、禁忌证、剂量、方式等方面综述儿童溶栓治疗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血栓形成 血栓溶解 儿童
原文传递
PICU死亡病例血清白蛋白和危重病评分的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琦晗 徐仑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06年第3期229-231,共3页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儿血清白蛋白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4例死亡病例血清白蛋白浓度和危重病评分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全部患儿住院早期以及中晚期血清白蛋白浓度、危重病评分之间均存在着差异,且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儿血清白蛋白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4例死亡病例血清白蛋白浓度和危重病评分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全部患儿住院早期以及中晚期血清白蛋白浓度、危重病评分之间均存在着差异,且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2,P<0.01)。结论入院后血清白蛋白浓度下降是危重患儿预后不良和疾病严重性的早期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白蛋白 危重病评分
原文传递
Dieulafoy病1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杜晓晨 李莺 +2 位作者 谢敏慧 顾红英 汪健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6-67,共2页
关键词 DIEULAFOY病 黏膜下恒径动脉溃疡 诊断
原文传递
以ARDS为首发表现的婴儿型戈谢病一例
18
作者 李莺 柏振江 +1 位作者 杜晓晨 谢敏慧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11-1112,共2页
患儿女,6个月龄,因"呼吸困难,面色青紫半小时"入院。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呼吸困难,面色青紫,伴有双眼凝视,头后仰。发病前精神、食欲良好。出生史正常,父母非近亲结婚,哥哥10岁,健康,
关键词 首发表现 ARDS 戈谢病 婴儿型 呼吸困难 近亲结婚 发病前 患儿
原文传递
小儿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
19
作者 柏振江 徐仑 封其华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3-665,共3页
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各国不断有危重症和死亡病例报道.儿童是甲型H1N1流感的易感人群,大部分患儿仅出现发热、咳嗽等流感样症状,但有部分患儿迅速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心功能不全、... 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各国不断有危重症和死亡病例报道.儿童是甲型H1N1流感的易感人群,大部分患儿仅出现发热、咳嗽等流感样症状,但有部分患儿迅速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心功能不全、休克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等危重症表现而需要机械通气和重症监护[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危重症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小儿 流感病毒毒株 流感样症状 心功能不全
原文传递
重组人活化蛋白C对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琦晗 徐仑 +2 位作者 季正华 丁云芳 朱宏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06年第6期543-546,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活化蛋白C(rhAPC)对急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四组:A组为正常组,B组为模型组,C组为rhAPC预处理组,D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采用浸水束缚应激(WRS)的方法制备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的模型,C组在WRS开... 目的探讨重组人活化蛋白C(rhAPC)对急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四组:A组为正常组,B组为模型组,C组为rhAPC预处理组,D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采用浸水束缚应激(WRS)的方法制备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的模型,C组在WRS开始前半小时通过鼠尾静脉注入rhAPC(100μg/kg),D组在同一时间点注入同等量的生理盐水。计数各组大鼠胃黏膜溃疡指数(UI)。分离胃黏膜上皮细胞,并制成细胞浓度为1×106/ml的单细胞悬液,加入荧光染料DiOC6,上流式细胞仪检测胃黏膜线粒体跨膜电位。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的浓度。结果B组胃黏膜UI,血清TNF-α、IL-6的浓度均较A组明显升高(P<0.001),胃黏膜线粒体跨膜电位较A组明显下降(P<0.001)。C组胃黏膜UI,血清TNF-αI、L-6的浓度均较B组显著下降(P<0.001),胃黏膜线粒体跨膜电位较B组显著升高(P<0.001)。结论rhAPC可抑制TNF-αI、L-6的释放,抑制线粒体跨膜电位降低,从而对胃黏膜急性损伤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胃黏膜损伤 活化蛋白C 自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线粒体跨膜电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