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弓根螺钉与过伸牵引弹性按压联合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疗效观察
1
作者 黄云中 朱寅 +1 位作者 王黎明 葛建飞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4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过伸牵引弹性按压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后路切开椎弓根螺...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过伸牵引弹性按压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后路切开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试验组实施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过伸牵引弹性按压治疗。两组均进行1年的随访,比较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疼痛程度、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伤椎矢状位后凸Cobb's角、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评分)与Oswestry残疾指数(ODI)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围术期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7 d、6个月的视觉疼痛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6个月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伤椎矢状位后凸Cobb's角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过伸牵引弹性按压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疗效显著,可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促进胸腰椎骨折复位,从而改善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胸腰椎骨折 经皮椎弓根螺钉 过伸牵引弹性按压 腰椎功能
下载PDF
脊柱矢状面失衡与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椎体压缩骨折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王斌 陈剑楼 +3 位作者 郭平 钱明 李千千 徐沁 《颈腰痛杂志》 2025年第1期13-18,共6页
目的探讨脊柱矢状面失衡与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张家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确诊为骨质疏松症患者340例。根据随访中是否发生OVCFs分为实验组(椎体压缩性骨折)和对... 目的探讨脊柱矢状面失衡与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张家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确诊为骨质疏松症患者340例。根据随访中是否发生OVCFs分为实验组(椎体压缩性骨折)和对照组(无椎体压缩性骨折)。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并测量影像学脊柱参数,包括胸腰椎后凸(TLK)、骨盆倾斜(PT)、C_(7)-S_(1)矢状垂直轴(C_(7)-S_(1)SVA)、C_(2-7)矢状垂直轴(C_(2-7)SVA)。并使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系数计算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对于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于非正态分布变量,采用双样本非参数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别确定独立危险因素和临界值。结果共纳入34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实验组为150例,对照组为190例。最长随访时间为44个月,最短随访时间为12个月,平均为(25.2±10.2)个月。两组患者的TLK、PT、C_(7)-S_(1)SVA、C_(2-7)SV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骨密度、用药治疗有规律性及C_(7)-S_(1)SVA是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C_(7)-S_(1)SVA预测精度最高。结论当C_(7)-S_(1)SVA大于3.81 cm时,OVCFs的发生概率增加,且C_(7)-S_(1)SVA每增加1 cm,OVCFs的发生率增加0.324倍(P<0.01,OR=1.3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矢状面失衡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性骨折 C_(7)-S_(1)SVA 相关性 影像学检查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3
作者 赵理平 王黎明 +3 位作者 曹泽 宋锦程 陈国兆 沙卫平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8期732-736,共5页
目的分析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下行单侧椎板切除双侧椎管减压(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ULB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4月张家港市... 目的分析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下行单侧椎板切除双侧椎管减压(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ULB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4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应用UBE-ULBD治疗6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中央椎管狭窄组(C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55~82岁,平均(71.83±5.61)岁;术前腰椎管狭窄程度Schizas分级:B级14例,C级11例,D级5例。双侧侧隐窝狭窄组(L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52~87岁,平均(70.92±9.27)岁;术前Schizas分级:A级5例,B级21例,C级12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疗效,依据Macnab标准评估优良率。术后硬脊膜囊改善率=(术后硬脊膜囊横截面积-术前硬脊膜囊横截面积)/术前硬脊膜囊横截面积×100%。结果C组患者随访10~18个月,平均(13.27±1.60)个月;L组患者随访10~18个月,平均(12.75±2.70)个月。手术时间C组为(105.72±10.54)min,L组为(108.16±13.04)min;术后患者血红蛋白下降C组为(9.32±6.71)g/L,L组为(10.17±7.18)g/L;术后引流量C组为(32.27±5.81)mL,L组为(35.62±3.19)mL;术后下地时间C组为(1.24±0.27)d,L组为(1.36±0.54)d;术后住院时间C组为(4.18±1.17)d,L组为(4.38±1.40)d。所有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VAS和ODI均明显改善(P<0.05);临床疗效优良率C组为93.33%(28/30),L组为92.10%(35/38);硬脊膜囊改善率C组为(101.36±30.10)%,L组为(86.24±45.81)%。术后C组患者的病变节段均恢复至Schizas A级;L组有2例由术前Schizas C级恢复至术后Schizas B级,其余均恢复至Schizas A级。两组各1例术中发生硬脊膜囊撕裂。L组有1例术后出现椎管内血肿,行二次手术清除。结论UBE下行ULB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可充分减压,创伤小、恢复快、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单侧双通道 双侧椎管减压 内镜技术
下载PDF
铁蓄积通过氧化应激-自噬对雌性SD大鼠骨代谢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4
作者 赵理平 陈国兆 +2 位作者 张益 王黎明 沙卫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7-596,共10页
目的探讨铁蓄积通过氧化应激-自噬对雌性SD大鼠骨代谢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60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去卵巢组(OVX组)、去卵巢+枸橼酸铁铵组(OVX+FAC组)、去卵巢+枸橼酸铁铵+谷胱甘肽组(OVX+FAC+GSH组)、去卵巢+... 目的探讨铁蓄积通过氧化应激-自噬对雌性SD大鼠骨代谢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60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去卵巢组(OVX组)、去卵巢+枸橼酸铁铵组(OVX+FAC组)、去卵巢+枸橼酸铁铵+谷胱甘肽组(OVX+FAC+GSH组)、去卵巢+枸橼酸铁铵+去铁胺组(OVX+FAC+DFO组)。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血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Ⅰ型胶原的N-末端前肽(N-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P1N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specific alkphase,B-ALP)、Ⅰ型胶原C末端肽(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C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RACP-5b),micro-CT扫描大鼠股骨并分析骨微结构,透射电镜观察胫骨自噬体,Western blot检测骨组织内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叉头框蛋白O3(forkhead box protein O3,FOXO3)、自噬相关蛋白7(autophagy related gene 7,ATG7)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各组血清ROS水平较SHAM组显著升高(P<0.01),OVX+FAC组血清ROS水平较OVX组显著升高(P<0.01),GSH和DFO可以显著降低去卵巢铁蓄积大鼠血清ROS水平(P<0.05)。各组血清中P1NP、B-ALP、CTX、TRACP-5b含量较SHAM组均升高(P<0.05),以OVX+FAC组显著(P<0.01);与OVX组、OVX+FAC组比较,GSH和DFO均显著降低血清中P1NP、B-ALP、CTX、TRACP-5b含量(P<0.01)。与SHAM组比较,各组大鼠骨小梁骨密度(trabecular bone mineral density,Tb.BMD)、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 fration,BV/TV)、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number,Tb.N)、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hness,Tb.Th)均明显下降(P<0.05),骨小梁分离度(trabecular separation,Tb.Sp)、骨小梁模式因子(trabecular pattern factor,Tb.Pf)、结构模型指数(stucture model index,SMI)明显增加(P<0.05),以OVX+FAC组变化最为明显(P<0.05);与OVX组和OVX+FAC组比较,GSH和DFO可增加大鼠股骨BMD、BV/TV、Tb.N和Tb.Th(P<0.05),减少Tb.Sp、Tb.Pf和SMI(P<0.05);与GSH比较,DFO在改善BMD、BV/TV、Tb.N和Tb.Pf方面显著(P<0.05)。各组大鼠骨组织中LC3-Ⅱ/LC3-Ⅰ比值、FOXO3和ATG7蛋白表达较SHAM组增加(P<0.05),自噬体数量增加,以OVX+FAC组增加最为显著(P<0.01);与OVX组、OVX+FAC组比较,GSH和DFO均可降低骨组织中LC3-Ⅱ/LC3-Ⅰ比值和下调FOXO3和ATG7蛋白表达(P<0.05),自噬体数量减少。结论铁蓄积可通过产生的ROS激活FOXO3以促进自噬,导致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抗氧化和降铁后可改善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蓄积 活性氧 自噬 骨代谢
下载PDF
3D打印辅助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评价
5
作者 黄云中 朱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2期043-046,共4页
分析3D打印辅助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4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分组依据为计算机随机法。观察组采用3D打印辅助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TLIF治疗,对照组采... 分析3D打印辅助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4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分组依据为计算机随机法。观察组采用3D打印辅助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TLIF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TLIF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相关指标对比后,分析得出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JOA评分及VAS评分对比后,分析得出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均明显大于对照组,融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3D打印辅助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具有显著优势,可提高手术精度和安全性,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单侧入路双侧减压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 腰椎管狭窄症 效果评价
原文传递
合并症对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顾颀 朱柯雨 +3 位作者 盛晓磊 田守进 徐又佳 葛建飞 《骨科》 CAS 2024年第3期218-223,共6页
目的探讨何种合并症对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髋关节功能及死亡率有影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和Charlson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 目的探讨何种合并症对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髋关节功能及死亡率有影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和Charlson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是否是术后髋关节功能水平降低及死亡率升高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就诊并接受THA的17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年龄为65~86岁,其中男42例,女133例,收集包括合并症在内的临床资料,术后12个月随访使用Harris髋关节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评价髋关节功能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不良和死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脑血管疾病[OR=6.917,95%CI(2.983,16.023),P<0.001]、痴呆[OR=11.531,95%CI(1.774,74.963),P=0.010]、中重度肾功能不全[OR=12.629,95%CI(2.998,53.197),P=0.001]、肿瘤(不伴转移)[OR=63.118,95%CI(5.419,734.360),P=0.001]、ASA分级[OR=25.305,95%CI(3.337,191.905),P=0.002]和CCI[OR=12.367,95%CI(1.876,81.451),P=0.009]为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心肌梗死[OR=52.985,95%CI(3.575,785.248),P=0.004]、帕金森病[OR=58.850,95%CI(5.618,616.464),P=0.001]以及ASA分级[OR=16.643,95%CI(2.264,122.486),P=0.006]是术后12个月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在股骨颈骨折THA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脑血管疾病、痴呆、中重度肾功能不全和肿瘤是需要被特别关注的合并症;为降低术后12个月死亡率,应对合并心肌梗死和帕金森病的病人加强护理、支持和合并症治疗。此外,CCI和ASA分级在THA术后髋关节功能评估方面有一定的临床意义,ASA分级同样可以用于术后死亡率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合并症 髋关节功能 死亡率
下载PDF
磁共振在肩袖损伤诊断中的准确率及对肩关节镜术后患者预后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彭冠亮 许逸超 张炜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627-629,共3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MRI)在肩袖损伤诊断中的准确率及对肩关节镜术后患者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接诊的102例高度疑似肩袖损伤患者均给予MRI检查,将关节镜检查作为本次研究的金标准,观察MRI诊断... 目的:分析磁共振(MRI)在肩袖损伤诊断中的准确率及对肩关节镜术后患者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接诊的102例高度疑似肩袖损伤患者均给予MRI检查,将关节镜检查作为本次研究的金标准,观察MRI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Kappa检验MRI与关节镜的一致性,明确肩袖损伤分级。对确诊的肩袖损伤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根据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分为肩关节优良组、不良组,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优良组、不良组T2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观察MRI对肩关节镜术后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MRI诊断准确率96.08%,灵敏度96.91%,特异度80.00%,Kappa检验MRI与关节镜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92,P<0.05)。97例肩袖损伤患者19例2级占19.59%,61例3级占62.89%,17例4级占17.53%。优良组术前、术后6个月外侧、内侧、中间T2值均低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组、不良组术后6个月外侧、内侧、中间T2值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预测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镜术后预后的AUC 0.907(95%CI=0.801~0.963)、灵敏度91.88%、特异度是89.62%。结论:MRI可提高对肩袖损伤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同时在预测患者肩关节镜术后预后方面诊断效能显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肩袖损伤 肩关节镜手术 诊断效能
下载PDF
多孔结构设计人工踝关节衬垫生物力学的优化方案
8
作者 徐志 刘子铭 +4 位作者 李豫皖 陈雨飞 金瑛 饶敬澄 田守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4817-4824,共8页
背景:假体松动和磨损是导致全踝关节置换失败的主要原因,其与骨-植入物界面的微运动、关节面的接触应力和关节运动密切相关。包括衬垫和胫/距柄假体在内的人工关节部件的设计构造是影响踝关节受力、运动、接触界面微运动的关键因素,开... 背景:假体松动和磨损是导致全踝关节置换失败的主要原因,其与骨-植入物界面的微运动、关节面的接触应力和关节运动密切相关。包括衬垫和胫/距柄假体在内的人工关节部件的设计构造是影响踝关节受力、运动、接触界面微运动的关键因素,开发新型衬垫对提高人工踝关节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构建全踝关节置换有限元模型用以检测多孔结构优化型衬垫的生物力学特性,分析多孔结构优化型衬垫在减少假体微动和改善关节面接触行为方面的作用。方法:以一名健康成年人右踝关节CT扫描数据和INBONEⅡ系统产品手册为基础,建立包括骨骼和人工关节系统的三维模型,在经过截骨和假体安装后获得全踝关节置换模型(模型A),再通过对原始衬垫进行多孔结构改造获得G50型、G60型、D50型、D60型4种新型衬垫,将不同衬垫替换原始衬垫以建立与之相对应的优化型全踝关节置换模型(模型B-E),在5个模型上施加步态载荷模拟步态工况。比较5种模型植入物-骨界面微动和关节面接触行为的差异。结果与结论:①在步态周期下4个优化型全踝关节置换模型的假体微动小于原始模型,与模型A相比,模型B-E假体微动数值上分别下降5.4%,10.1%,8.1%及20.9%,再者优化型模型在胫骨骨槽穹顶部的高微动区域较原始模型明显缩小;②4个优化型模型获得了更大的关节面接触面积,与模型A相比,模型B-E衬垫接触面积均值分别增加了11.8%,14.7%,8.1%及32.6%;③与接触面积增大的效果类似,相较于原始模型,优化型模型的关节面接触应力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模型E的数值下降最为显著(P<0.05),归功于构成D60型衬垫Diamond晶格良好的力学属性和较大的孔隙率;④结果表明全踝关节置换使用多孔结构改良衬垫可以提高衬垫的弹性,增加其吸收关节冲击力的能力,为降低植入物-骨界面微动和改善关节接触行为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踝关节置换 人工踝关节 衬垫 多孔结构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法结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22
9
作者 刘苏 徐又佳 +4 位作者 王创利 田守进 倪善军 葛建飞 沈光思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运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法(MIPPO)结合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MIPPO法合股骨近端LCP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60~90(平均71.2)岁,回顾性分析法治疗效果。结... 目的探讨运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法(MIPPO)结合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MIPPO法合股骨近端LCP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60~90(平均71.2)岁,回顾性分析法治疗效果。结果 3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9个月(平均18.3个月),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等并发症发并发症发生。骨折愈合良好,无畸形愈合、螺钉松动、钢板断裂等现象。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2个月)。术后12个月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为89%。结论 MIPPO结合股骨近端LCP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能够达到骨折愈合,减少卧床并发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法 锁定加压钢板 股骨转子间骨折
下载PDF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手术后静脉应用唑来膦酸治疗的临床反应 被引量:7
10
作者 宋宏晖 金佳 +6 位作者 姜习凤 吴龙英 祁双 顾颀 贾鹏 陈香凤 徐又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了解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手术后应用双膦酸盐的临床反应,分析常见不良反应的相关特点。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151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初次静脉应用双膦酸盐治疗病例,记录患者年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 目的了解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手术后应用双膦酸盐的临床反应,分析常见不良反应的相关特点。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151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初次静脉应用双膦酸盐治疗病例,记录患者年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椎和股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肌酐清除率、Ⅰ型胶原C端肽交联(β-C-terminal 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β-CTX)、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ⅠN-terminal prepeptide,P1NP)、术后用药时间、常见不良反应等数据;按患者不同年龄、体质量指数、骨密度分别分组,分析术后用药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性;比较术后<2周内与术后≥2周用药时间与常见不良反应(发热、肌肉酸痛、腹泻、排尿困难、结膜充血、恶心、头晕和头痛)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在年龄分组中,80~89岁年龄段组术后用药时间(18.4±21.7)d与不良反应发生率(25%)的相关系数为-0.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年龄组都提示术后用药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无相关性(P>0.05);在BMI、骨密度分组中,术后用药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无相关性(P>0.05);“术后<2周内应用组”与“术后≥2周应用组”之间,发热、肌肉酸痛、腹泻、排尿困难、结膜充血、恶心、头晕和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0岁以上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静脉应用双膦酸盐的时间间隔应适当延长;在骨科手术后静脉应用双膦酸盐时,早期应用(<2周)或晚期应用(≥2周)与常见不良反应发生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双膦酸盐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自噬铁环镜变化对成骨细胞(hFOB1.19)及其骨代谢异常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理平 陈国兆 +2 位作者 吴耀刚 沙卫平 徐又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7-275,共9页
目的探讨成骨细胞自噬在铁环境变化情况下致骨代谢异常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枸橼酸铁铵(ferric ammonium citrate,FAC)组、枸橼酸铁铵+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组、去铁胺(deferoxamine,DFO)+FAC+3-MA组、DFO+FAC组... 目的探讨成骨细胞自噬在铁环境变化情况下致骨代谢异常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枸橼酸铁铵(ferric ammonium citrate,FAC)组、枸橼酸铁铵+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组、去铁胺(deferoxamine,DFO)+FAC+3-MA组、DFO+FAC组。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成骨细胞自噬(LC3、P62、Beclin1)和成骨(collagen typeⅠ,COLⅠ)和骨钙素(bone gla-protein,BGP)标志蛋白的表达;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成骨细胞COLⅠ、BGP的荧光蛋白;流式细胞仪检测成骨细胞凋亡;Von kossa染色法行钙结节染色;碱性磷酸酶活性试剂盒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FAC组LC3Ⅱ、Beclin1蛋白表达增加、LC3Ⅱ/Ⅰ比值增大,可溶性P62、COLⅠ、BGP蛋白表达减少,细胞凋亡增加,细胞矿化能力(0.68±1.63)及碱性磷酸酶活性(0.68±1.84)下降(P<0.05),不可溶性P62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3-MA抑制剂后,与对照组、FAC组比较,LC3Ⅱ、可溶性P62、Beclin1蛋白表达减少、LC3Ⅱ/Ⅰ比值减小,COLⅠ、BGP蛋白表达进一步减少,细胞矿化能力(0.44±1.63)及碱性磷酸酶活性(0.53±0.97)下降,细胞凋亡、不可溶性P62蛋白表达增加(P<0.05);但FAC+3-MA组与DFO+FAC+3-MA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DFO+FAC组LC3Ⅱ/Ⅰ比值变小,LC3Ⅱ、Beclin1、可溶性P62、COLⅠ、BGP蛋白表达减少,细胞凋亡增加,细胞矿化能力(0.86±0.39)及碱性磷酸酶活性(0.76±0.52)下降(P<0.05),不可溶性P62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FAC组比较,DFO+FAC组LC3Ⅱ/Ⅰ比值变小,LC3Ⅱ、Beclin1蛋白表达减少(P<0.05),可溶性P62、COLⅠ、BGP蛋白表达增加,细胞凋亡减少,细胞矿化能力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P<0.05),不可溶性P62蛋白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成骨细胞自噬在骨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过度激活或抑制自噬均会对细胞产生损害,适宜的自噬水平对成骨细胞的功能活性有促进作用。降铁后能降低高铁引起的过度自噬,促进成骨细胞的成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橼酸铁铵 去铁胺 成骨细胞自噬 骨代谢 3-甲基腺嘌呤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俯卧位后外侧入路治疗外踝及后踝骨折 被引量:19
12
作者 刘苏 王创利 +2 位作者 田守进 葛建飞 倪善军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第4期372-374,共3页
目的 探讨俯卧位后外侧入路治疗外踝及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采用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外踝及后踝骨折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25~ 65岁,平均39.5岁,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1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 25个... 目的 探讨俯卧位后外侧入路治疗外踝及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采用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外踝及后踝骨折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25~ 65岁,平均39.5岁,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1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 25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愈合良好,骨折愈合时间8.0~12.5周(平均9.7周),无畸形愈合、螺钉松动、钢板断裂等现象.术后12个月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推荐的足踝评分系统进行踝关节功能评价,优11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4.1%.结论 俯卧位后外侧入路治疗外踝和后踝骨折,安全简便、显露清晰、复位准确、固定稳定,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入路 后踝骨折 外踝骨折
下载PDF
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11
13
作者 田守进 王黎明 +3 位作者 徐卫袁 葛建飞 张金坤 严飞 《临床骨科杂志》 2009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CHP)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50例和锁骨远端骨折42例。结果88例获得随访,时间6~36(23.2±7.1)个月,复查X线片见骨折、脱位均复位满意...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CHP)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50例和锁骨远端骨折42例。结果88例获得随访,时间6~36(23.2±7.1)个月,复查X线片见骨折、脱位均复位满意。42例锁骨远端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时间6~18周,内固定物断裂3例,但骨折均愈合良好。46例肩锁关节脱位者中有36例取出CHP,1例术后4d再次受伤出现钢板近侧锁骨骨折,更换较长CHP固定后治愈,9例尚未取出CHP,但均无再脱位。按Karlsson疗效评定标准:优43.2%(38/88),良50.0%(44/88),差6.8%(6/88),优良率达93.2%(82/88)。结论锁骨钩钢板设计合理,符合肩锁关节的解剖生理特点,具有固定确切和可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及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钩钢板 肩锁关节脱位 锁骨骨折
下载PDF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创利 朱贤 +5 位作者 倪善军 张金坤 葛建飞 刘苏 田守进 谷遐龄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52-953,共2页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治疗方法 膝关节疾病 5年生存率
下载PDF
绿色通道多学科诊疗模式提高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理平 吴耀刚 +5 位作者 沙卫平 王黎 陈国兆 宋锦程 严飞 徐又佳 《实用骨科杂志》 2020年第6期495-498,共4页
目的研究建立绿色通道多学科诊疗模式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早期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统计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经两种治疗模式手术治疗的322例高龄(≥70岁)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诊治模式分为优先组(绿色通... 目的研究建立绿色通道多学科诊疗模式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早期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统计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经两种治疗模式手术治疗的322例高龄(≥70岁)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诊治模式分为优先组(绿色通道多学科诊疗模式)和常规组(常规诊疗模式)。优先组共160例,男73例,女87例;年龄(82.4±7.3)岁;常规组共162例,男70例,女92例,年龄(82.0±8.6)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相关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猝死、心力衰竭、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脑梗塞、压疮、谵妄)发生情况。结果优先组术前等待时间为38.8 h,常规组为132.4 h,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优先组住院时间为(6.4±2.1)d,常规组为(12.3±6.2)d,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先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8%(30例),常规处理组为56.1%(91例),优先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优先组肺部感染发生率5.6%(9/160)、深静脉血栓为4.4%(7/160)、谵妄为3.7%(6/160),压疮为1.3%(2/160),低于常规组的20.4%、12.3%、8.6%、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呼吸衰竭、猝死、心衰、肺栓塞、脑梗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绿色通道多学科诊疗模式,在条件允许下尽早手术可明显降低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对规范化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通道 多学科诊疗模式 高龄 股骨转子间骨折
下载PDF
重建钢板辅助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 被引量:4
16
作者 宋锦程 王黎明 +3 位作者 沙卫平 吴耀刚 赵科平 赵星毅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第2期253-256,共4页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辅助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重建钢板辅助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14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功能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骨折愈...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辅助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重建钢板辅助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14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功能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Harris功能评分评价疗效:优10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13/14。无髋内翻畸形、再次骨折、拉力螺钉切割股骨头及断钉发生。结论重建钢板辅助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可以达到坚强内固定,避免了内固定失效和骨折不愈合发生,术后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建钢板 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 股骨转子下骨折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 被引量:3
17
作者 田守进 王创利 +5 位作者 朱贤 徐卫袁 倪善军 张金坤 刘苏 沈卫东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0年第6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手术方法。方法 2004年1月至2009年7月,对26例(26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女25例,男1例,平均年龄48.7岁。按Crowe分型:Ⅰ型8例,Ⅱ型13例,Ⅲ...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手术方法。方法 2004年1月至2009年7月,对26例(26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女25例,男1例,平均年龄48.7岁。按Crowe分型:Ⅰ型8例,Ⅱ型13例,Ⅲ型3例,Ⅳ型2例。采用Harris评分和X线检查评价疗效。结果随访6~72个月,平均36个月。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9.6分(28~65分),术后平均87.4分(72~92分)。术后无坐骨神经麻痹、下肢深静脉栓塞、切口感染和人工关节脱位等并发症,X线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所有病例髋臼均为真臼重建,未见无菌性松动和假体下沉等征象。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髋关节发育不良 骨关节炎 全髋关节置换
下载PDF
前路颈椎桥形锁定融合器在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退变性颈椎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理平 沙卫平 +4 位作者 王黎明 严飞 宋锦程 吴耀刚 张兴祥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6期481-486,共6页
目的评价退变性颈椎病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中应用前路颈椎桥形锁定融合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0月至2016年9月,我科应用前路颈椎桥形锁定融合器对104例退变性颈椎... 目的评价退变性颈椎病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中应用前路颈椎桥形锁定融合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0月至2016年9月,我科应用前路颈椎桥形锁定融合器对104例退变性颈椎病患者行前路椎间减压ROI-C融合固定术,共植入108枚ROI-C。神经根型颈椎病48例,脊髓型颈椎病56例。术后3d、3个月、6个月、12个月定期随访并复查X线片或CT,用JOA、VAS评分评价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及疼痛改善情况,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情况,根据末次随访时颈椎X线片或CT评价椎间隙高度和ROI-C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本组10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41±7.39)个月,平均8~30个月;手术平均时间:单节段(51.30±2.17)min,双节段(105.53±7.14)min;平均出血量:单节段(43.72±2.63)mL,双节段(71.57±4.20)mL。神经根型颈椎病: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椎间隙高度平均为(16.79±0.95)分、(2.36±0.90)分及(6.76±1.11)mm,与术前的(14.53±1.02)分、(7.70±1.60)分及(3.94±0.78)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脊髓型颈椎病:末次随访时JOA、VAS评分及椎间隙高度平均为(14.21±1.82)分、(1.44±0.79)分及(6.50±1.13)mm,与术前的(10.18±1.62)分、(3.53±1.46)分及(3.71±0.80)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时104例均获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单节段(4.20±1.53)个月,双节段(5.41±6.15)个月。本组病例未出现喉返神经损伤、脑脊液漏、脊髓损伤、吞咽困难等并发症,随访期间均未发生感染、ROI-C松动移位或下沉等。结论退变性颈椎病行ACDF应用ROI-C能有效重建病变椎间隙高度,获得可靠的颈椎稳定性及椎间融合率,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低,术后神经功能及疼痛改善显著,因此颈椎病行ACDF中单独应用ROI-C安全、有效,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颈椎桥形锁定融合器 颈椎病 椎间融合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下载PDF
AGH分型指导胫骨后Pilon骨折个体化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苏 朱轶 +3 位作者 葛建飞 黄云中 张炜 徐又佳 《骨科》 CAS 2022年第6期516-521,共6页
目的探讨AGH分型指导胫骨后Pilon骨折个体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收治的19例胫骨后Pilon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49.89岁(24~67岁),行走跌倒14例,交通伤4... 目的探讨AGH分型指导胫骨后Pilon骨折个体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收治的19例胫骨后Pilon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49.89岁(24~67岁),行走跌倒14例,交通伤4例,重物砸伤1例。所有病人行CT检查,根据CT及AGH分型结果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法。术后采用Burwell⁃Charnley放射学标准评价踝关节面的复位情况,同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病人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病人术中平均失血量为64.74 mL,手术时间平均为129.47 min。病人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5.79个月(12~24个月)。根据Bruwell⁃Charnley评价标准评估术后踝关节面复位质量:优13例,可6例。术后1年AOFAS评分平均为85.95分,VAS评分平均为1.11分。结论胫骨后Pilon骨折根据受伤机制,骨折类型多样,结合CT及AGH分型指导胫骨后Pilon骨折分型及个体化治疗后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Pilon骨折 胫骨骨折 AGH分型 CT
下载PDF
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金坤 倪善军 +1 位作者 田守进 缪健荣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8期100-101,共2页
目的:比较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双切口双钢板... 目的:比较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对试验组患者进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效果。结果:手术后,两组患者患侧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相比,P>0.05。试验组患者手术的耗时、住院的时间、术毕至骨折部位愈合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与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相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 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