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呼吸内科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职业防护教育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2
1
作者 蒋军红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第18期3212-3214,共3页
呼吸内科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具有较高的职业暴露风险,其安全防范知识和意识缺乏,研究生学习期间加强职业暴露危害中安全防范意识的教学和教育,规范建立与其培养模式相匹配的职业防护教育体系。
关键词 呼吸内科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 职业防护教育体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耶氏肺孢子菌肺炎临床特征分析
2
作者 夏晶 蒋军红 +4 位作者 赵晔 马骁 吴德沛 陈苏宁 陈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82-1887,共6页
目的:总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合并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JP)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3年7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诊断的21例allo-HSCT后PJP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 目的:总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合并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JP)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3年7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诊断的21例allo-HSCT后PJP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及治疗转归。结果:在21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5∶1,中位年龄为36(15-62)岁,移植后并发PJP的中位时间为225 d。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和发热;实验室检查发现15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降低,19例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200/μl,20例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14例患者的乳酸脱氢酶升高,14例患者的1,3-β-D葡聚糖试验水平升高;胸部CT表现分为磨玻璃型、结节型、混合型3种,其中磨玻璃型发生率最高(18/21),结节型2例、混合型1例。通过mNGS技术均检测出耶氏肺孢子菌序列数在15-57570之间,11例患者为混合感染。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予以TMP-SMX、卡泊芬净、甲基强的松龙等个体化治疗,17例患者病情获得好转,4例死亡,均死于呼吸衰竭。结论:PJP是allo-HSCT后危急重症,诊断不易,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可取得更好的预后。mNGS诊断PJP的敏感性高,为临床提供早期精准诊断治疗可能,值得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氏肺孢子菌 肺炎 宏基因二代测序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EGFR突变肺腺癌恶性胸腔积液中免疫细胞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梁宇平 李文妹 +4 位作者 徐丽 钟杉 曹睿杰 蒋军红 周敏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627-631,共5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晚期肺腺癌恶性胸腔积液(MPE)中的主要免疫细胞,了解MPE的免疫微环境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晚期肺腺癌患者的胸腔积液。根据胸腔积液EGF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EGFR突变...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晚期肺腺癌恶性胸腔积液(MPE)中的主要免疫细胞,了解MPE的免疫微环境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晚期肺腺癌患者的胸腔积液。根据胸腔积液EGF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EGFR突变阳性组(阳性组)和突变阴性组(阴性组)。以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查细胞蜡块切片中CD4、CD8、CD68、CD33、CD163、Foxp3、Perforin以及Granzyme B的表达,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阳性表达率。结果最终纳入76例患者,其中阳性组34例,阴性组42例。阳性组以女性患者占多数(58.8%),而阴性组以男性患者占多数(7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阳性组CD4、CD8、Perforin和Granzyme B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09±14.52)%、(9.25±7.04)%、(5.04±2.02)%和(6.53±4.45)%,阴性组分别为(49.85±12.83)%、(17.06±16.62)%、(10.08±7.92)%和(9.92±6.76)%,阳性组均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CD68、CD163和CD3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83±12.81)%、(43.84±7.23)%和(27.49±17.87)%,阴性组分别为(25.53±11.87)%、(34.20±10.61)%和(15.23±10.54)%,阳性组均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Foxp3阳性表达率为(13.08±9.64)%,阴性组为(9.04±7.50)%,阳性组高于阴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结论在MPE中,EGFR突变阳性患者中T淋巴细胞、细胞毒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明显减少,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和代表骨髓源性抑制细胞增多,提示能够发挥抗肿瘤最重要作用的T细胞功能受到明显抑制,而促进肿瘤进展的免疫抑制细胞功能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恶性胸腔积液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突变 免疫细胞
下载PDF
支气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评估兔创伤性气道狭窄类型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月红 蒋军红 +4 位作者 刘子谥 杨振宇 王昌国 曾大雄 奚杰峰 《中国内镜杂志》 2022年第6期1-8,共8页
目的使用支气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EB-OCT)获得兔创伤性气道狭窄模型的图像,评估EB-OCT在判断良性气道狭窄类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建立黏膜破坏联合软骨破坏的兔创伤性气道狭窄模型,建模成功12只,获取12只气道狭窄兔术后2、4、6和... 目的使用支气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EB-OCT)获得兔创伤性气道狭窄模型的图像,评估EB-OCT在判断良性气道狭窄类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建立黏膜破坏联合软骨破坏的兔创伤性气道狭窄模型,建模成功12只,获取12只气道狭窄兔术后2、4、6和8周支气管镜、EB-OCT图像特点和气管组织病理学图像,测量EB-OCT和病理图像匹配部分软骨层及非软骨层的厚度,并比较两者的相关性。结果12只建模成功的气道狭窄兔的EB-OCT图像特点:低信号反射的软骨层结构,从断裂、不连续到软骨膜逐渐修复;EB-OCT诊断气管结构层次:黏膜破坏3例,黏膜破坏及软骨破坏9例,与组织病理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B-OCT和病理图像匹配部分软骨层及非软骨层的厚度呈线性正相关,相关曲线分别是:软骨层Y=3.7498+0.9717X,r=0.9992(P<0.01);非软骨层Y=-9.4328+0.9935X,r=0.9999(P<0.01)。结论EB-OCT可以很好地观察到良性气道狭窄中气管黏膜破坏和/或软骨破坏以及两者的破坏程度,具有病理组织学的诊断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气道狭窄 支气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EB-OCT) 黏膜破坏 软骨破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乌司他丁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Ⅲ级患者的临床观察
5
作者 梁宇平 樊聪慧 +1 位作者 宋卫东 万健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1年第6期1217-1220,共4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Ⅲ级(AECOPDⅢ级)患者临床病情及炎症反应的影响,为其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01月01日—2021年05月31日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住院的老年AECOPDⅢ...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Ⅲ级(AECOPDⅢ级)患者临床病情及炎症反应的影响,为其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01月01日—2021年05月31日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住院的老年AECOPDⅢ级患者112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n=57)及对照组(n=55)。对照组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更新版)》AECOPDⅢ级的分级治疗建议给予治疗,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乌司他丁,每日2次,连续7 d。在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1周时,对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检测患者外周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细胞沉降率(ESR)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治疗前后,采用ELISA方法检测并比较2组外周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0(IL-10)及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的水平。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未观察到乌司他丁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2组CRP、ESR、PCT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5,P<0.01);2组外周血清中TNF-αMIP-2、IL-6及IL-1β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IL-10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其中APACHEⅡ评分、CRP、IL-6及TNF-α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SR、PCT、IL-1β、MIP-2及IL-1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安全有效治疗老年AECOPDⅢ级患者,可有效抑制致炎细胞因子的释放,改善患者病情,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APACHEⅡ评分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肺恶性肿瘤继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特点及耐药分析
6
作者 邢媛媛 蒋军红 +1 位作者 谢海琴 吕学东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6期779-783,共5页
目的分析肺恶性肿瘤继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特点、耐药性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1年12月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行肺泡灌洗外送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 目的分析肺恶性肿瘤继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特点、耐药性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1年12月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行肺泡灌洗外送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患者158例。肺恶性肿瘤42例分为观察组,非肺恶性肿瘤116例分为对照组。收集肺泡灌洗液,进行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应用对数秩检验比较两组存活率。结果观察组发生下呼吸道感染31例(73.81%);对照组发生下呼吸道感染101例(87.07%)。观察组多种微生物G-和真菌感染11例。观察组常见流感嗜血杆菌、白色念珠菌、屎肠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观察组发生下呼吸道感染耐药菌9例(29.03%);耐药病原体铜绿假单胞菌常见。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胸腔积液和肿瘤分期是肺恶性肿瘤继发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死亡21例(50.00%)。感染者生存率降低(P<0.05)。结论肺恶性肿瘤常见病原体为G^(-),胸腔积液和肿瘤分期是肺恶性肿瘤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导致肺恶性肿瘤总体生存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恶性肿瘤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学 耐药 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技术
原文传递
宏基因二代测序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军团菌肺炎的6例临床应用观察
7
作者 夏晶 蒋军红 +4 位作者 赵晔 马骁 吴德沛 陈苏宁 陈峰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19-121,共3页
本文报告了2019年9月至2023年7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宏基因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诊断的6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军团菌肺... 本文报告了2019年9月至2023年7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宏基因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诊断的6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军团菌肺炎受者的诊治情况。军团菌感染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少见的机会性感染,诊断不易,早期诊断可取得更好的预后。mNGS检测为临床提供早期精准诊断可能,值得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军团菌肺炎 基因测序
原文传递
超细支气管镜检查在2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BOS的临床应用价值
8
作者 陈青霞 何雪峰 +2 位作者 曾大雄 吴德沛 蒋军红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8期1530-1534,共5页
目的:探讨超细支气管镜检查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BOS)中的诊断和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移植术后3月诊断为BO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BOS的诊断和治疗特点。结果:我院2例患者从Allo-HSCT到诊... 目的:探讨超细支气管镜检查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BOS)中的诊断和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移植术后3月诊断为BO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BOS的诊断和治疗特点。结果:我院2例患者从Allo-HSCT到诊断为BOS时间均为移植后3月内,临床表现活动后胸闷气促,肺功能呈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超细支气管镜检查直视下,观察到左右多部位6级及以上细支气管管腔口薄膜样增生物阻塞管腔,使用活检钳机械扩张或冷冻等方式可以打通闭塞气道,术中、后未发生检查相关并发症,经治疗后患者症状较前明显改善,其中1例患者后续随访其气管镜镜下见原闭塞细支气管管腔治疗后呈持续开放状态。结论:超细支气管镜检查可有效诊断Allo-HSCT后发生BOS,还可通过呼吸介入治疗打开细支气管达到短期肺功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支气管镜检查 诊断价值 疗效
原文传递
超细支气管镜和常规支气管镜对周围型肺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9
作者 李梦远 陈青霞 +3 位作者 卢以杰 潘文英 曾大雄 蒋军红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2-338,共7页
目的比较新一代超细支气管镜(UTB)和常规支气管镜(CB)在径向超声(rEBUS)引导下对周围型肺病变(PPL)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性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2021年6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期间行多模式支气管镜检查的39例PPL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比较新一代超细支气管镜(UTB)和常规支气管镜(CB)在径向超声(rEBUS)引导下对周围型肺病变(PPL)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性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2021年6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期间行多模式支气管镜检查的39例PPL患者的临床资料。多模式支气管镜检查方式表现为同一医师序贯使用CB(先端部外径为4.9或5.9 mm,工作通道内径为2或3 mm,CB组)和UTB(先端部外径为3 mm,工作通道内径为1.7 mm,UTB组)联合径向超声经支气管透壁肺活检(rEBUS-TBLB)。以病理结果和临床随访6个月的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支气管镜活检标本的诊断率、rEBUS超声特点及探及率,以探索UTB联合rEBUS的临床应用价值。配对的二分类变量资料用McNemar检验,配对的连续性变量或等级资料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UTB和CB两组诊断率分别为66.67%(26/39)和30.77%(12/39),UTB组明显高于CB组(χ^(2)=10.56,P=0.001,1-β=0.968)。CB组13例超声探头未探及病灶,19例临近病灶,7例在病灶内。替换UTB后,7例超声探头图像由未探及转变为临近病灶,3例未探及转变为病灶内,12例临近病灶转变为病灶内。UTB明显改善超声探头在病灶的位置(Z=-4.46,P<0.001)。UTB-rEBUS和CB-rEBUS探及率(超声图像显示临近病灶或在病灶内)分别为92.30%(36/39)和66.67%(26/39),UTB提高超声探头探及率(χ^(2)=8.10,P=0.002)。UTB提高实性、病灶直径>30 mm、非上叶、任何病变性质、无论有无支气管充气征的诊断。结论UTB诊断率明显高于CB,提供的超声图像优于CB,对PPL诊断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镜检查 超声检查 介入性 腔内超声检查 诊断
原文传递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诊疗特点 被引量:1
10
作者 苏楠 汪泱 +3 位作者 宁卫卫 刘超 管小俊 蒋军红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65-667,共3页
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诊疗特点。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1年12月由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附属独墅湖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2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2例患者均以高热、咳嗽为主要表现... 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诊疗特点。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1年12月由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附属独墅湖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2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2例患者均以高热、咳嗽为主要表现起病,9例患者接触过鹦鹉,3例接触过活禽。12例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均不同程度降低,2例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降钙素原明显升高;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和D-二聚体均明显升高,而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4例患者出现了低钾血症。1例重症患者合并了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肝衰竭、肾衰竭及轻度精神症状。胸部CT均表现为单一肺叶或多肺叶炎症渗出和实变,5例合并有少量胸腔积液。患者初始经验性治疗效果均不理想,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检测诊断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后,及时调整以四环素类药物和(或)喹诺酮类抗生素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后病情均好转出院。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临床相对少见,临床表现以及常规检查很难与其他社区获得性肺炎鉴别,易导致误诊和漏诊,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诊疗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 宏基因二代测序 多西环素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原文传递
光动力疗法在肺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晓雯 宋小莲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4-429,共6页
肺癌是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目前肺癌的传统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也日渐成熟。现代诊疗模式趋于多学科、个体化及全身治疗联合局部治疗。近年来光动力疗法(photod... 肺癌是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目前肺癌的传统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也日渐成熟。现代诊疗模式趋于多学科、个体化及全身治疗联合局部治疗。近年来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以微创性、高选择性、低毒性、可重复利用等特点成为一种新兴的癌症治疗方式,在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均有良好的适用性。PDT利用其光化学反应在早期气道恶性肿瘤根治性治疗及晚期气道肿瘤姑息性治疗中有良好的成效。但越来越多人关注PDT的联合治疗模式,如联合手术可减轻瘤负荷或消除潜在病灶;联合放疗可减少接受的辐射总量并改善疗效;联合化疗实现局部与全身抗癌结合;联合靶向治疗增强抗癌药物的靶向性;联合免疫治疗增强抗肿瘤免疫等。本文关注PDT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在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进展,以期为传统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诊疗模式 联合化疗 肺癌治疗 癌症治疗 化学治疗 免疫治疗 放射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