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类淋巴系统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1
作者 沈文卓 李勇刚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217,共6页
类淋巴系统(glymphatic system,GS)是脑内新发现的废物清除系统,GS的损伤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MRI因具有高度软组织分辨率及多模态成像的优点,被广泛运用于GS的成像研究中。以MRI为主的影像技术为GS的动力学、结构以及相关疾病... 类淋巴系统(glymphatic system,GS)是脑内新发现的废物清除系统,GS的损伤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MRI因具有高度软组织分辨率及多模态成像的优点,被广泛运用于GS的成像研究中。以MRI为主的影像技术为GS的动力学、结构以及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笔者将简要介绍GS解剖与生理功能,并对GS的成像技术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示GS功能障碍在神经影像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并为GS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及预后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淋巴系统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神经系统疾病
下载PDF
基于AI-SONIC^(TM) Thyroid 5.3.3.0的超声图像分析对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郭芳琪 刘晟 +2 位作者 徐磊 李勇刚 赵佳琦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6,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超声人工智能(AI)系统AI-SONIC^(TM)Thyroid 5.3.3.0的图像分析在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53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573枚甲状腺结... 目的探讨基于超声人工智能(AI)系统AI-SONIC^(TM)Thyroid 5.3.3.0的图像分析在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53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573枚甲状腺结节。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通过χ^(2)检验和ROC曲线评估术前AI系统检查对不同性别分组、不同年龄分组及不同结节大小分组的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能,并通过De Long检验比较术前AI系统检查与不同年资超声医师术前应用常规超声检查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效能。结果在术前检查的573枚甲状腺结节中,术后病理证实为恶性411枚(76.5%)、良性162枚(23.5%)。低年资超声医师应用常规超声检查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5.2%(350/411)、55.6%(90/162)、76.8%(440/573),AUC为0.721(95%CI 0.672~0.771);高年资超声医师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9%(386/411)、74.1%(120/162)、88.3%(506/573),AUC为0.865(95%CI 0.825~0.904);AI系统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5%(380/411)、69.1%(112/162)、85.9%(492/573),AUC为0.809(95%CI 0.764~0.854)。De Long检验结果显示,AI系统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AUC高于低年资超声医师(P=0.032),与高年资超声医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分组,AI系统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不同结节大小分组,结节最大直径为10~<15 mm时AI系统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AUC最大,为0.882(95%CI 0.723~0.916)。结论AI-SONICTMThyroid 5.3.3.0可识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性和恶性声像特征,其诊断效能接近高年资超声医师,有望成为术前预测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的实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超声检查 人工智能 计算机辅助诊断
原文传递
骶外侧动脉第一背侧支的解剖和多普勒超声探测的初步研究
3
作者 陈捷 姜立新 +2 位作者 吴蕾 张桂筠 倪才方 《上海医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0-164,共5页
目的旨在证实骶外侧动脉第一背侧支是骶髂关节背侧的供血动脉,应用多普勒超声探测该血管的正常血流动力学表现。方法对一具尸体进行解剖,明确骶外侧动脉第一背侧支的来源、分支及其供血区。再对50名志愿者行骶外侧动脉第一背侧支多普勒... 目的旨在证实骶外侧动脉第一背侧支是骶髂关节背侧的供血动脉,应用多普勒超声探测该血管的正常血流动力学表现。方法对一具尸体进行解剖,明确骶外侧动脉第一背侧支的来源、分支及其供血区。再对50名志愿者行骶外侧动脉第一背侧支多普勒超声探测,测量其血流动力学数据,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和阻力指数(RI),比较不同性别间和左右两侧间骶外侧动脉第一背侧支的PSV、EDV和RI。由两位超声科医师对30名志愿者进行重复测量,分析测量值的可重复性。结果在解剖的尸体标本中,骶外侧动脉发出第一背侧支,经第一骶前孔由骶后孔穿出,随后发出分支进入骶骨外侧滋养孔。50名志愿者的100根骶外侧动脉第一背侧支均成功被探测到,其频谱呈高阻单向波形。骶外侧动脉第一背侧支的PSV为(29.3±4.1)cm/s,EDV为(5.3±1.1)cm/s,RI为0.82±0.04。男、女性志愿者间骶外侧动脉第一背侧支的PSV、EDV和R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志愿者左、右两侧间骶外侧动脉第一背侧支的PSV、EDV和R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位医师测得的:PSV、EDV和RI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80、0.80和0.88,Bland-Altman图显示,除1名志愿者测得的PSV外,两位医师对骶外侧动脉第一背侧支血流动力学测量值的差值均位于95%的一致性界限内,表明两位医师的测量值的可重复性较好。结论骶外侧动脉第一背侧支是骶髂关节背侧的供血动脉,多普勒超声能有效探测该血管血流动力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骶外侧动脉 解剖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3D-CTBA及3D-VATS单操作孔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被引量:30
4
作者 佘晓伟 顾云斌 +6 位作者 徐春 宋心雨 李畅 丁成 陈俊 龚永生 赵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98-602,共5页
背景与目的中国是肺癌高发地区,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均占首位。目前低剂量CT检查的普及使早期肺癌检出率显著提高,解剖性肺段切除目前广泛应用于I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及不能耐受肺叶切除肺癌患... 背景与目的中国是肺癌高发地区,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均占首位。目前低剂量CT检查的普及使早期肺癌检出率显著提高,解剖性肺段切除目前广泛应用于I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及不能耐受肺叶切除肺癌患者。但因肺段解剖结构及手术操作相对复杂,使得其具有较高的手术风险与难度。我们应用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支气管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bronchography and angiography,3D-CTBA)及三维电视辅助胸部外科技术(three-dimensional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3D-VATS)单操作孔行解剖性肺段切除微创手术技术治疗NSCLC,以探讨其临床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相关可行性及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2015年10月-2017年04月共施行57例术前对肺部病灶予以3D-CTBA重建以及术中应用3D-VATS单操作孔进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NSCLC病例。结果全组均全腔镜下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平均(142.2±28.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93.8±46.5)m L。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9.1±2.2)个,术后胸腔引流量平均(429.8±181.2)m L。术后留置胸管时间(2.8±1.1)d。平均住院时间(5.2±1.3)d。术后病理示良性病变9例,约占15.7%,恶性病变48例,约占84.2%。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3例(5.2%),肺不张1例(1.7%),少量咯血1例(1.7%),肺漏气2例(>3 d,3.5%),心律失常4例(7.0%)。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无支气管胸膜瘘、乳糜胸、包裹性胸腔积液等并发症,随访患者中无复发及远处转移病例。结论应用3D-CTBA及3D-VATS单操作孔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NSCLC的安全有效,适用于早期NSCLC以及不能耐受肺叶切除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CT 支气管血管成像 三维胸腔镜 肺段切除术 肺肿瘤
下载PDF
表观扩散系数与T_2值诊断肝脏局灶性小病变的比较 被引量:7
5
作者 陈双庆 郭亮 +2 位作者 沈海林 谢道海 胡春洪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5年第3期37-40,共4页
目的比较表观扩散系数(ADC)及T2值在区分肝脏局灶性小病变性质方面的价值。方法62例(84个病灶)肝脏局灶性占位小病变患者(其中包括原发性肝细胞癌19例23个病灶,肝转移瘤11例18个病灶,肝海绵状血管瘤24例32个病灶,肝囊肿8例11个病灶)分... 目的比较表观扩散系数(ADC)及T2值在区分肝脏局灶性小病变性质方面的价值。方法62例(84个病灶)肝脏局灶性占位小病变患者(其中包括原发性肝细胞癌19例23个病灶,肝转移瘤11例18个病灶,肝海绵状血管瘤24例32个病灶,肝囊肿8例11个病灶)分别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快速自旋回波(SE)T2WI,测量、分析、对比各病变的ADC值及T2值。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或CT、B超临床确诊。结果肝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及肝囊肿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35±0.18)×10-3mm2/s、(1.41±0.12)×10-3mm2/s、(2.39±0.21)×10-3mm2/s、(3.44±0.27)×10-3mm2/s,肝脏恶性病变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病变(P<0.01),其诊断正确率为94.0%;肝脏恶性病变的T2值也低于良性病变(P<0.05),但两者数值重叠较多,其诊断正确率为78.6%。T2值诊断正确率明显低于ADC值(P<0.05)。结论ADC值在肝脏局灶性小病变定性诊断方面优于T2值,更具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现扩散系数 肝脏 T2值 T2值 局灶性 ADC 肝细胞癌
下载PDF
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中两种不同栓塞剂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沈涛 黄优华 +2 位作者 石红建 徐强 倪才方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528-530,共3页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和Embosphere微球两种不同栓塞剂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肝血管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其中A组(20例)采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作为栓塞剂,B组(20例)采用Embosphere...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和Embosphere微球两种不同栓塞剂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肝血管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其中A组(20例)采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作为栓塞剂,B组(20例)采用Embosphere微球作为栓塞剂,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前有临床症状者治疗后缓解或消失。所有患者栓塞治疗后6个月复查肝脏彩超或CT,A组中瘤体缩小15例,稳定5例,无效0例;B组中瘤体缩小16例,稳定4例,无效0例;两组疗效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均未出现胆囊坏死、胆管狭窄和肝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和Embosphere微球两种栓塞剂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管瘤 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64层螺旋CT下冠状动脉重构与粥样斑块稳定性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贡琪 郭亮 《中国医药导刊》 2010年第5期779-781,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中冠脉重构在评价斑块稳定性中的作用。方法:76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测量相应部位斑块冠状动脉的重构指数和钙化积分,比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和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冠状...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中冠脉重构在评价斑块稳定性中的作用。方法:76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测量相应部位斑块冠状动脉的重构指数和钙化积分,比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和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重构指数:不同钙化积分的冠状动脉重构指数。结果:ACS组患者斑块部位冠状动脉正向重构率为58.1%,SA组正向重构率为24.7%,有统计学意义。ACS与SA的冠状动脉积分有显著性差异。随着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升高,正向重构率降低,两者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脉重构与冠心病的病程密切相关,通过对冠脉斑块和冠脉重构类型的检测,可以评价冠状动脉内斑块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血管重构
下载PDF
3例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3
8
作者 尚海龙 沈海林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5期2597-2599,共3页
目的探讨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而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的CT、MRI及DSA表现。结果 3例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中2例为单发肿块,1例多发病灶为大肿块周围伴多发子... 目的探讨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而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的CT、MRI及DSA表现。结果 3例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中2例为单发肿块,1例多发病灶为大肿块周围伴多发子灶;肿瘤CT表现为肝实质内不规则实性肿块,其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实性成分明显强化。MRI检查中T1WI表现为稍低及低信号,T2WI稍高及高信号混杂影。DSA显示肿瘤动脉期即可显影,实质期浓染,其内见不规则无染色区。结论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熟悉其表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
下载PDF
超声射频数据处理技术评价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血管弹性
9
作者 陈捷 姜立新 +1 位作者 吴蕾 倪才方 《上海医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87-49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射频数据处理(RF-data)技术评价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血管弹性的价值,并分析其与临床资料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5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明确诊断为AS的患者60例,... 目的探讨超声射频数据处理(RF-data)技术评价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血管弹性的价值,并分析其与临床资料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5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明确诊断为AS的患者60例,以及同期行体格检查的健康志愿者30名。利用RF-data技术测量所有研究对象的颈总动脉IMT、颈总动脉扩张值(CD)、脉搏波传播速度(PWV)、硬度指数(β)。比较两组间患者的一般资料、颈总动脉IMT、CD、PWV、β值,以年龄、病程、BMI、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为变量,采用Pearson分析AS患者颈总动脉IMT和PWV与各变量间的相关性。结果 AS组的CRP水平和ESR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1)。AS组左、右侧颈总动脉的IMT、PWV、β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同侧(P值均<0.05),CD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同侧(P值均<0.05)。AS患者的颈总动脉IMT和PWV与年龄(r=0.386和0.425)、病程(r=0.459和0.528)、ESR(r=0.276和0.316)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与BMI(r=0.225和0.241)、CRP(r=0.196和0.218)均不相关(P值均>0.05)。结论 RF-data技术可自动、准确地检测颈总动脉IMT和血管弹性参数的变化。AS患者颈总动脉IMT、PWV和β值均显著高于正常人,上述参数随着患者的年龄、病程、ESR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射频数据处理技术 血管弹性 强直性脊柱炎 颈总动脉
下载PDF
肺门局灶性Castleman病并周围淋巴结肿大一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冬 胡春洪 +1 位作者 胡粟 黄瑾瑜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15-1416,共2页
患者女,57岁。体检发现右肺门占位1个月。1个月前患者体检胸透发现右肺门处占位。病程中患者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胸闷胸痛,无心慌心悸等不适。一般情况可,食欲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力体重无明显减轻。
关键词 CASTLEMAN病 淋巴结肿 肺门 局灶性 大一 周围 患者 大小便
原文传递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脑肿瘤未强化病灶的显示价值
11
作者 杨玲 胡春洪 +1 位作者 郭亮 陈剑华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81-683,共3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脑肿瘤未强化部分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不同级别的76例脑胶质瘤普通MRI及扩散图像信号特征进行分析,测量并比较增强及未增强病灶、水肿区的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并进行扩散图像对瘤灶的诊断试验评价。...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脑肿瘤未强化部分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不同级别的76例脑胶质瘤普通MRI及扩散图像信号特征进行分析,测量并比较增强及未增强病灶、水肿区的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并进行扩散图像对瘤灶的诊断试验评价。结果胶质瘤增强与未增强区域的rADC值没有差异,而未增强区域rADC与周围水肿区rADC值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未强化部位在扩散成像中有很好的显示。DWI和ADC图上诊断的敏感度为76.8%,特异度为90.2%。结论对于未明显强化胶质瘤或胶质瘤的未强化区域,ADC与DWI相结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肿瘤未强化的缺点,对未强化胶质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为手术区域的研判及临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脑胶质瘤 增强 诊断
原文传递
脑室内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一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海飞 宗飞 沈海林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90-1290,共1页
患者女,18岁。1周前出现头痛(以双侧额颞为主)并持续钝痛,伴有反复呕吐。体检无异常。MRI示:左侧侧脑室及第三脑室内见不规则占位性病灶,大小约3.0 cm×3.5cm×4.0 cm,T1WI呈等低信号,内见T2WI呈稍高信号影,且内见斑片样坏... 患者女,18岁。1周前出现头痛(以双侧额颞为主)并持续钝痛,伴有反复呕吐。体检无异常。MRI示:左侧侧脑室及第三脑室内见不规则占位性病灶,大小约3.0 cm×3.5cm×4.0 cm,T1WI呈等低信号,内见T2WI呈稍高信号影,且内见斑片样坏死信号影,DWI示实性灶呈稍高信号改变;T1WI、T2WI均为不均匀信号;其周边见小片状灶周水肿,T2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中线结构受压部分移位;增强扫描可见不规则明显强化;双侧侧脑室稍扩大积水,余未见明品特殊(网1—5)。MRI诊断:室管膜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脑室内 MRI诊断 T2WI T1WI 低信号 反复呕吐 信号改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