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氯地平L-型钙通道阻滞作用以外的血管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4
1
作者 王如兴 蒋文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5期142-144,共3页
目的:钙通道阻滞剂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血管扩张剂之一。但近年来,随着新型钙通道阻滞剂的应用,钙通道阻滞剂的多效性得到研究,一些钙通道阻滞剂治疗的益处除扩张血管作用外尚有其他作用,故了解钙通道阻滞剂的多效性将有助于进一步阐明钙... 目的:钙通道阻滞剂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血管扩张剂之一。但近年来,随着新型钙通道阻滞剂的应用,钙通道阻滞剂的多效性得到研究,一些钙通道阻滞剂治疗的益处除扩张血管作用外尚有其他作用,故了解钙通道阻滞剂的多效性将有助于进一步阐明钙通道阻滞剂治疗机制及合理使用钙通道阻滞剂。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82-01/2006-01有关钙通道阻滞剂氨氯地平的文章,检索词“calciumantagonist,amlodipine,enantiomer,isomer,racemicmixture”,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研究要求的有关文章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有关氨氯地平的理化特性及其与胆固醇和氧自由基相互作用的研究。②有关氨氯地平调节一氧化氮的生成和意义的研究。③氨氯地平在控制平滑肌细胞增生和基质形成中作用的研究。排除标准: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31篇有关氨氯地平L-型钙通道阻滞作用以外的血管生物学特性的文章,排除重复或类似的同一研究,21篇最符合研究要求。资料综合:①氨氯地平的理化特性及其与胆固醇和氧自由基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氨氯地平在胞膜的浓度比膜外浓度高出1000倍以上,为长效的钙通道阻滞剂,且即使在细胞膜富含高胆固醇动脉粥样硬化时,和细胞膜仍具有较高的亲和力,从而逆转胆固醇对膜结构和功能的不良影响。②氨氯地平调节一氧化氮的生成和意义的研究:氨氯地平可刺激内皮一氧化氮合成酶异构体的形成,但氨氯地平对一氧化氮释放具有对应体特异性,即左旋氨氯地平则对血管内一氧化氮的生成没有影响,右旋氨氯地平能激活内皮一氧化氮合成酶。③氨氯地平在控制平滑肌细胞增生和基质形成中作用的研究:氨氯地平减轻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机制可能为:氨氯地平对钙信号的影响;一氧化氮的生成及抗氧化作用;其他作用。结论:氨氯地平除具有L-型钙通道阻滞剂的特性外,还具有非L-型钙通道阻滞剂相关的多效性。了解氨氯地平L-型钙通道阻滞作用以外的血管生物学特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氯地平 钙通道 L型 钙通道阻滞药 血管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和雷米普利对兔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建昌 蒋文平 +2 位作者 刘志华 程绪杰 李红霞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7-249,共3页
目的 探讨诱导分化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移植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雷米普利在改善兔心肌梗死 (MI)后的心功能方面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方法  4 0只经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形成MI的兔随机分为四组 ,两组不予雷米普利 ,MI... 目的 探讨诱导分化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移植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雷米普利在改善兔心肌梗死 (MI)后的心功能方面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方法  4 0只经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形成MI的兔随机分为四组 ,两组不予雷米普利 ,MI后 2周心肌内注射培养基 (1组 )或诱导分化后的MSC(2组 ) ;另两组MI后即通过饮水途经给予雷米普利 1mg·kg 1·d 1,持续 8周 ,并在MI后第 2周心肌内分别注射培养基 (3组 )或诱导分化后的MSC(4组 )。MI后 8周 ,结合心脏超声多普勒和血液动力学参数评价心功能。结果  2、3两组间具有相似的心功能改善 ,即左室射血分数 (LVEF)增加 ,左室舒张末期压 (LVEDP)降低 ;2组左室前壁和间隔收缩速度增大 ,而 3组无明显增加 ;4组与 2组及 3组相比 ,心功能改善更明显 ,表现在LVEF的增加更显著。结论 单用诱导分化的MSC移植与单用ACEI治疗对兔MI后心功能的改善程度相似 ;而两者合用具有协同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雷米普利 心肌梗死 心功能 动物模型 左室射血分数 左室舒张末期压 血液动力学
下载PDF
程序电刺激时心室复极离散度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尹德录 刘志华 +3 位作者 宋建平 惠杰 王育林 蒋文平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0年第2期79-81,共3页
了解程序电刺激 (PES)时心室复极离散度的变化 ,探讨PES诱发室性快速心律失常 (VTA)的可能机制。采用单相动作电位 (MAP)标测技术测定 1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接受PES时的心室复极离散度。结果 :S1 S1 刺激 ( 5 0... 了解程序电刺激 (PES)时心室复极离散度的变化 ,探讨PES诱发室性快速心律失常 (VTA)的可能机制。采用单相动作电位 (MAP)标测技术测定 1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接受PES时的心室复极离散度。结果 :S1 S1 刺激 ( 5 0 0ms)时的动作电位时程 (APD)的离散度 (APDd)与窦性心律时无明显差异 ( 34± 10msvs38± 9ms ,P >0 .0 5 )。随S1 S2 间期缩短 ,各标测点S2 的APD逐渐缩短 ,且与S1 S2 间期呈正相关 ,但激动时间 (AT)及其离散度 (ATd)、APDd、复极时间离散度 (RTd)逐渐延长 ;S1 S2 间期缩短至有效不应期 (ERP) +30ms后 ,S2 的APDd、RTd大于窦性心律及S1 S1 刺激时 (APDd :5 1± 8msvs 38± 9ms或 34± 10ms,P <0 .0 5 ;RTd :39± 10msvs2 4± 7ms,P<0 .0 5 ) ,但ATd无明显增大。心室内各点有效不应期离散度为 31± 14ms,ERP APD平均为 0 .89± 0 .0 8。认为在无器质性心脏病者PES可使心室复极离散度增大 ,但不增加传导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电刺激 心室复极离散度 单相动作电位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7)对豚鼠心肌细胞电生理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晓东 尹德录 蒋文平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 (1 7) [Ang (1 7) ]对正常豚鼠心室肌细胞膜L型钙内流 (ICa L)、延迟整流性钾流 (IK)、内向整流性钾流 (IK1 )和快钠内流 (INa)以及跨膜动作电位的影响 ,旨在探讨Ang (1 7)对心肌细胞的电生理作用。方法 应用...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 (1 7) [Ang (1 7) ]对正常豚鼠心室肌细胞膜L型钙内流 (ICa L)、延迟整流性钾流 (IK)、内向整流性钾流 (IK1 )和快钠内流 (INa)以及跨膜动作电位的影响 ,旨在探讨Ang (1 7)对心肌细胞的电生理作用。方法 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法记录各项离子流和标准微电极技术记录动作电位。结果  (1 )Ang (1 7)可使ICa L呈浓度依赖性增加 ,选择性血管紧张素 (AT1 )受体阻滞剂缬沙坦 (Val)或非选择性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Sarthran(Sar)均可以消除Ang (1 7)增加ICa L的作用。 (2 )Ang (1 7)可使IK呈浓度依赖性增加 ,Val不能拮抗Ang (1 7)增加IK的作用 ,而Sar可以拮抗Ang (1 7)的作用。 (3)Ang (1 7)对IK1 和INa无影响。 (4)Ang (1 7)可使动作电位时程 (APD30 、APD50 和APD90 )呈浓度依赖性缩短 ,2 μmol/LAng (1 7)使APD90 从 (1 52± 1 8 1 4 )ms缩短至 (1 36± 2 1 37)ms(n =5 ,P <0 0 5) ,对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幅度和最大除极速率无影响。结论 Ang (1 7)对心肌细胞复极电流IK作用不同于AngⅡ ,Ang (1 7)通过非AT1 受体促进IK,有助于心肌细胞复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类 心肌细胞 离子通道 膜片钳术 电生理学 豚鼠
原文传递
酶消化法急性分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及其鉴定 被引量:9
5
作者 来利红 王如兴 蒋文平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25,43+172,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酶消化法快速分离SD大鼠胸、腹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方法,为膜片钳实验提供大量原代平滑肌细胞。方法取SD大鼠胸、腹主动脉,用酶液Ⅰ(木瓜蛋白酶等)、酶液Ⅱ(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等)酶解分离平滑肌细胞,酶液Ⅰ、Ⅱ的消化时间... 目的探讨采用酶消化法快速分离SD大鼠胸、腹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方法,为膜片钳实验提供大量原代平滑肌细胞。方法取SD大鼠胸、腹主动脉,用酶液Ⅰ(木瓜蛋白酶等)、酶液Ⅱ(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等)酶解分离平滑肌细胞,酶液Ⅰ、Ⅱ的消化时间分别选取10、15、20、25、30 min,并两两组合以确定最佳消化时间。分离的细胞经台盼蓝染色测定其活性并通过平滑肌特异性α-肌动蛋白(α-actin)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结果分离的平滑肌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计数,酶液Ⅰ、Ⅱ的消化时间分别在30、15 min时平滑肌细胞数量最多为(18.3±1.5)个/低倍视野,与其他各时间点组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观察典型的平滑肌细胞呈长梭形,细胞膜完整,边缘光滑;台盼蓝染色,90%以上的细胞为活细胞;免疫组化染色鉴定为平滑肌细胞。结论酶消化法分离获取SD大鼠平滑肌细胞方法简单、成本低,采用本法可获得较大量的平滑肌细胞供实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平滑肌细胞 酶消化法 免疫组化 -α肌动蛋白
下载PDF
二十二碳六烯酸对大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大电导钙激活性钾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来利红 李红霞 +4 位作者 蒋文平 杨向军 刘志华 宋建平 韩莲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大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CASMCs)上大电导钙激活性钾电流(BK_(Ca))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获得大鼠CASMCs,并用单通道内膜向外(inside-out)模式及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分别加入10、20、30、40、50、60... 目的探讨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大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CASMCs)上大电导钙激活性钾电流(BK_(Ca))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获得大鼠CASMCs,并用单通道内膜向外(inside-out)模式及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分别加入10、20、30、40、50、60、70和80μmol/L DHA后,大鼠CASMCs的BK_(Ca)变化。结果 (1)单通道inside-out模式下,测试电位-60 mV及DHA浓度>10μmol/L时,BK_(Ca)的开放概率(Po)增大,且呈浓度依赖性,Po从[(0.072±0.003)0μmol/L DHA,n=6]增至[(0.601±0.030)80μmol/L DHA,n=10,P<0.05],半效激活浓度为(36.110±0.080)μmol/L;当DHA浓度<10μmol/L时,Po增加不明显(P>0.05);(2)全细胞模式下,随着DHA浓度增加,BK_(Ca)电流密度逐渐增大,且呈浓度依赖性。测试电位+80 mV,BK_(Ca)电流密度从[(48.9±2.5)pA/pF 0μmol/L,n=6]增至[(226.3±11.3)pA/pF 60μmol/L,n=8,P<0.05]。结论随着DHA浓度的增加,BK_(Ca)Po及电流密度逐渐增大,DHA对BK_(Ca)的影响可能是舒张血管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二碳六烯酸类 二十碳五烯酸 冠状动脉疾病 肌细胞 平滑肌 钾通道 钙激活 膜片钳术
下载PDF
正常耐钙Spraque-Dawley大鼠心室肌细胞分离方法及体会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如兴 蒋文平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7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稳定分离用于膜片钳实验的耐钙Spraque-Dawley大鼠心室肌细胞的方法。方法在自制心脏灌流装置上,采用三步法行逆行主动脉灌流获得单个耐钙心肌细胞,以膜片钳全细胞方式记录离子流。结果在分离过程中如整个心脏保持红润,则细胞... 目的探讨稳定分离用于膜片钳实验的耐钙Spraque-Dawley大鼠心室肌细胞的方法。方法在自制心脏灌流装置上,采用三步法行逆行主动脉灌流获得单个耐钙心肌细胞,以膜片钳全细胞方式记录离子流。结果在分离过程中如整个心脏保持红润,则细胞数量在90%以上,耐钙细胞KB液中孵育后在70%左右;在分离过程中心脏局部保持红润部位的细胞数量在80%以上,耐钙细胞在60%左右,而苍白区细胞数量变异较大,但一般均在50%以下,且耐钙细胞较少;在分离过程中如整个心脏始终苍白,则细胞数量不仅低于30%,且几乎没有耐钙细胞。结论在心肌细胞分离过程中如严格按照本文的介绍,能获得大量具有正常电生理特性的耐钙心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大鼠 心室肌细胞 钙反常 耐钙 膜片钳
下载PDF
正常大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和瞬时外向钾离子流的特点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如兴 宋建平 +6 位作者 杨向军 刘志华 李肖蓉 吴小庆 李红霞 周琳 蒋文平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7年第5期441-444,共4页
目的研究正常Spraque-Dawley大鼠外层、中层和内层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AP)和瞬时外向钾离子流(Ito)的特点。方法采用酶消化法获得大鼠外层、中层和内层心室肌细胞,以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心室肌细胞AP和Ito。结果成功记录到大鼠心室肌... 目的研究正常Spraque-Dawley大鼠外层、中层和内层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AP)和瞬时外向钾离子流(Ito)的特点。方法采用酶消化法获得大鼠外层、中层和内层心室肌细胞,以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心室肌细胞AP和Ito。结果成功记录到大鼠心室肌细胞外、中和内层心肌细胞AP和Ito。外层至内层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逐渐延长(P<0.05)。在+70mV刺激时外层至内层心室肌细胞Ito电流密度逐渐减小,分别为59.50±15.99,29.15±5.53和12.29±3.62pA/pF(P<0.05)。三层心室肌细胞曲线半激活电压、半失活电压及失活后恢复时间均无差异(P>0.05)。结论大鼠三层心室肌细胞AP形态和Ito大小存在分层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动作电位 瞬时外向钾离子流 膜片钳 大鼠
下载PDF
左旋和混旋氨氯地平缩短大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
9
作者 来利红 王如兴 +5 位作者 蒋文平 刘志华 杨向军 宋建平 蒋彬 李红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94-139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旋体氨氯地平(Aml)对Spraque-Dawley大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AP)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获得大鼠耐钙心室肌细胞,以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记录加入0.1、0.5、1.0、5.0和10.0!mol/L左旋、右旋和混旋Aml后大鼠心室肌细胞A... 目的:探讨不同旋体氨氯地平(Aml)对Spraque-Dawley大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AP)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获得大鼠耐钙心室肌细胞,以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记录加入0.1、0.5、1.0、5.0和10.0!mol/L左旋、右旋和混旋Aml后大鼠心室肌细胞AP的变化。结果:①加入0.1、0.5、1.0、5.0和10.0!mol/L左旋、右旋和混旋Aml后,AP最大上升速率、AP幅度和超射无明显变化(P>0.05);②加入0.1、0.5、1.0、5.0和10.0!mol/L左旋后,50%的AP时程(APD50)分别为(36.2±8.2)、(33.9±7.7)、(30.2±6.8)、(22.6±5.1)和(15.1±3.4)ms(P<0.05);加入混旋Aml后,APD50分别为(39.2±9.2)、(36.7±7.9)、(33.8±7.2)、(25.4±5.9)和(21.7±5.2)ms(P<0.05);加入右旋Aml后,APD50分别为(45.1±11.3)、(46.2±10.8)、(44.9±7.3)、(44.8±8.2)和(45.7±9.4)ms(P>0.05)。结论:加入左旋和混旋Aml后,随着浓度增加,APD逐渐缩短,左旋和混旋Aml可能是通过阻滞L-型钙离子流影响APD;而右旋Aml对APD无影响,右旋Aml可能对L-型钙离子流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电位 氨氯地平 膜片钳 动作电位时程
下载PDF
氨氯地平对大鼠心室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10
作者 来利红 王如兴 +5 位作者 蒋彬 刘志华 杨向军 宋建平 李红霞 蒋文平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24-92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旋体氨氯地平对大鼠心室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探针Fura-2乙酰羧甲酯(Fura-2/AM)测定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并比较1、5、10、50和100μmol/L左旋、右旋和混旋氨氯地平对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 目的探讨不同旋体氨氯地平对大鼠心室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探针Fura-2乙酰羧甲酯(Fura-2/AM)测定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并比较1、5、10、50和100μmol/L左旋、右旋和混旋氨氯地平对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左旋和混旋氨氯地平(1、5、10、50和100μmol/L)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分别为(1.1±0.1)%、(15.3±3.8)%、(58.1±5.2)%、(73.5±5.7)%和(88.9±7.2)%及(0.6±0.1)%、(5.1±2.0)%、(15.2±3.7)%、(65.8±4.1)%和(72.1±5.2)%;半效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8.13)μmol/L及16.19μmol/L;不同浓度右旋氨氯地平对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无影响。结论左旋和混旋氨氯地平降低细胞内钙,且呈浓度依赖;而右旋氨氯地平对细胞内钙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氯地平 细胞内钙离子 Fura-2乙酰羧甲酯
下载PDF
氨氯地平对大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11
作者 来利红 王如兴 +5 位作者 刘志华 杨向军 宋建平 蒋彬 李红霞 蒋文平 《中国微循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旋体氨氯地平(Aml)对Spraque-Dawley大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AP)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获得大鼠耐钙心室肌细胞,以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记录加入0.1、0.5、1、5和10μmol/L左旋、右旋和混旋Aml后大鼠... 目的探讨不同旋体氨氯地平(Aml)对Spraque-Dawley大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AP)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获得大鼠耐钙心室肌细胞,以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记录加入0.1、0.5、1、5和10μmol/L左旋、右旋和混旋Aml后大鼠心室肌细胞AP的变化。并用荧光探针Fura-2/AM测定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比较1、5、10、50和100μmol/L左旋、右旋和混旋Aml对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①加入0.1、0.5、1、5和10μmol/L左旋、右旋和混旋Aml后,AP最大上升速率、AP幅度和超射无明显变化(P>0.05)。②加入0.1、0.5、1、5和10μmol/L左旋后,50%的AP时程(APD50)分别为(36.2±8.2)、(33.9±7.7)、(30.2±6.8)、(22.6±5.1)和(15.1±3.4)ms(P<0.05);加入混旋Aml后,APD50分别为(39.2±9.2)、(36.7±7.9)、(33.8±7.2)、(25.4±5.9)和(21.7±5.2)ms(P<0.05);加入右旋Aml后,APD50分别为(45.1±11.3)、(46.2±10.8)、(44.9±7.3)、(44.8±8.2)和(45.7±9.4)ms(P>0.05)。③左旋Aml和混旋Aml可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不同浓度右旋Aml对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无影响。结论左旋Aml和混旋Aml对L-型钙通道有阻滞作用,从而缩短APD,而右旋Aml对L-型钙离子通道无阻滞作用,因而对APD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电位 氨氯地平 膜片钳 动作电位时程 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下载PDF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大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
12
作者 王如兴 李肖蓉 +3 位作者 陈燕芬 吴小庆 来利红 蒋文平 《中国微循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79-282,共4页
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大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AP)的影响。方法①在自制心脏灌流装置上,采用三步法行逆行主动脉灌流获得单个耐钙心肌细胞;②以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记录加入10、20、40、60、80、100、120和200μmol·L-1... 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大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AP)的影响。方法①在自制心脏灌流装置上,采用三步法行逆行主动脉灌流获得单个耐钙心肌细胞;②以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记录加入10、20、40、60、80、100、120和200μmol·L-1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二十二碳六稀酸(DHA)后大鼠心室肌细胞AP的变化。结果成功记录到大鼠心室肌细胞外膜、中膜和内膜AP。外膜、中膜和内膜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逐渐延长(P<0.05),其中外膜APD25、APD50和APD90分别为(3.6±1.2)ms、(10.3±2.1)ms和(46.3±4.8)ms;中膜分别为(6.4±1.8)ms、(14.7±2.4)ms和(69.4±8.3)ms;内膜分别为(13.8±2.1)ms、(45.3±10.2)ms和(152.1±33.4)ms;②DHA浓度在0~30μmol·L-1时,随着DHA浓度增加,APD延长不明显(P>0.05);当DHA浓度大于30μmol.L-1时,APD逐渐延长,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大鼠外膜、中膜和内膜心室肌细胞AP形态存在分层差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DHA对AP的影响可能是其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二十二碳六稀酸 动作电位 膜片钳
下载PDF
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心脏起搏后血液B型利钠肽水平变化
13
作者 王如兴 李肖蓉 蒋文平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心脏起搏后血液B型利钠肽(BNP)水平变化。方法分别测定105例心脏永久起搏患者术前;术后1日、1周;1,3,6,9个月BNP水平,比较不同时期不同起搏方式下BNP水平变化。对32例DDD(R)起搏患者,起搏9个月后分别改DDD(R... 目的观察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心脏起搏后血液B型利钠肽(BNP)水平变化。方法分别测定105例心脏永久起搏患者术前;术后1日、1周;1,3,6,9个月BNP水平,比较不同时期不同起搏方式下BNP水平变化。对32例DDD(R)起搏患者,起搏9个月后分别改DDD(R)起搏方式为AAI(R)和VVI(R)起搏2个月,并测定BNP水平。结果术前心功能Ⅰ-Ⅱ级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随访时期生理性起搏与非生理性起搏BNP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术前心功能Ⅲ-IV级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随访时期生理性起搏与非生理性起搏BNP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生理性起搏时BNP水平较非生理性起搏下降,AAI(R)起搏后BNP的水平较DDD(R)下降,DDD(R)起搏后BNP的水平较VVI(R)下降。结论对缓慢性心律失常需行心脏永久起搏患者如同时合并心功能不全,宜首选生理性起搏,如患者房室传导功能正常则以AAI(R)起搏方式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B型利钠肽 心功能分级 充血性心力衰竭 起搏方式
下载PDF
正常大鼠心室肌细胞钠、钙和钾离子流记录和特点
14
作者 李娜 王如兴 +3 位作者 来利红 李红霞 李肖蓉 蒋文平 《中国微循环》 2009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研究正常Sprague-Dawley大鼠外膜、中膜和内膜心室肌细胞钠离子电流(INa)、L-型钙离子电流(ICa-L)、瞬时外向钾离子电流(Ito)、延迟整流性钾离子电流(IK)、内向整流性钾离子电流(IK1)的特点。方法采用酶消化法获得大鼠外膜、中膜和... 目的研究正常Sprague-Dawley大鼠外膜、中膜和内膜心室肌细胞钠离子电流(INa)、L-型钙离子电流(ICa-L)、瞬时外向钾离子电流(Ito)、延迟整流性钾离子电流(IK)、内向整流性钾离子电流(IK1)的特点。方法采用酶消化法获得大鼠外膜、中膜和内膜心室肌细胞,以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心室肌细胞INa、ICa-L、Ito、IK和IK1。结果外膜至内膜心室肌细胞Ito电流密度逐渐减小,而外膜至内膜心室肌细胞INa、ICa-L、IK和IK1的电流密度无差异(P>0.05)。结论大鼠心室肌细胞Ito存在分层差别,INa、ICa-L、IK和IK1不存在分层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外向钾离子电流 钠离子电流 L-型钙离子电流 延迟整流性钾离子电流 内向整流性钾离子电流 大鼠
下载PDF
正常心室肌复极离散度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尹德录 刘志华 +4 位作者 宋建平 惠杰 王育林 刘明 蒋文平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27-230,共4页
目的 研究正常心室肌复极离散度 ,提供正常参考值 ,并探讨维持正常心室肌电稳定的机制。方法 对 19例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在左、右心室内膜多点单相动作电位 (MAP)标测 ,测量各标测点窦性心律时的激动时间 (AT)、动作电位时程 (APD90 )... 目的 研究正常心室肌复极离散度 ,提供正常参考值 ,并探讨维持正常心室肌电稳定的机制。方法 对 19例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在左、右心室内膜多点单相动作电位 (MAP)标测 ,测量各标测点窦性心律时的激动时间 (AT)、动作电位时程 (APD90 )、复极时间 (RT)、S1S1刺激时的APD(APDS1)、有效不应期 (ERP)、ERP/APDS1及各指标的离散度。结果 平均AT和APD90 明显负相关 ,相关系数在左、右室分别为 - 0 .91和 - 0 .94 ,窦律时的ATd、APDd、RTd分别为 ( 2 8± 8)ms、( 4 0± 12 )ms、( 2 7± 6)ms,均无性别差异 (P >0 .0 5 ) ,RTd明显小于APDd(P <0 .0 1)。其中 10例接受程序刺激 ,S1S1刺激 ( 5 0 0ms)时的APDS1d为 ( 3 4± 10 )ms与窦律时的APDd( 3 8± 9)ms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ERPd为 ( 3 1± 14 )ms,ERP/APDS1为 0 .89± 0 .0 8,ERP/APDS1d为 0 .10± 0 .0 7。结论 单相动作电位标测可较直接反映心室复极过程 ,正常心室肌存在复极离散度 ,同时也保持一定的电生理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电位 电生理学 正常心室肌 复极离散度
原文传递
美托洛尔对家兔心力衰竭心肌细胞钙调控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邹操 刘志华 +7 位作者 蒋彬 宋建平 蒋廷波 杨向军 李红霞 韩莲花 李冰燕 蒋文平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76-479,共4页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对家兔心力衰竭(心衰)心肌细胞钙调控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改善心衰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30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n=11)、心衰组(n=11)、美托洛尔干预组(n=8)。心衰组和美托洛尔干预组家兔先建立实验性主动...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对家兔心力衰竭(心衰)心肌细胞钙调控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改善心衰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30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n=11)、心衰组(n=11)、美托洛尔干预组(n=8)。心衰组和美托洛尔干预组家兔先建立实验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周后行腹主动脉缩窄,利用心脏多普勒观察术前后家兔心脏功能的变化,共观察6周。采用常规酶解法分离心室肌细胞,经 Fluo-3/AM 负载后,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观察咖啡因诱导的钙瞬变过程中细胞内钙浓度的动态变化。从左心室心肌组织提取膜蛋白后,采用 Western blot 法测定钙调控蛋白表达水平,并应用 UVIDoc 成像仪进行蛋白表达半定量分析。结果假手术组与心衰组射血分数分别为(72.6±5.0)%、(45.7±3.0)%(P<0.01),咖啡因诱导的钙瞬变幅度(FI)分别为43.5±6.2、16.0±3.5(P<0.01),峰值到达时间分别为(52.2±7.4)s、(129.8±14.5)s(P<0.01),兰尼碱受体表达量分别为0.203±0.021、0.106±0.007(P<0.01)及肌浆网钙泵与钠钙交换体(sERCA2a/NCX)表达量比值分别为1.96±0.12、1.22±0.23(P<0.01)。与心衰组相比,美托洛尔干预组射血分数值[(60.2±5.1)%,P<0.05]明显增加,钙瞬变幅度增加(32.8±5.4,P<0.05),峰值到达时间缩短(91.4±10.9)s,P<0.05],兰尼碱受体表达量(0.164±0.016,P<0.05)和 SERCA2a/NCX 表达量比值(1.68±0.17,P<0.05)增加。结论美托洛尔可延缓心衰心肌细胞钙调控蛋白表达的改变,进而改善钙瞬变,这可能是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美托洛尔 钙调蛋白 钙瞬变
原文传递
家兔心衰心肌细胞钙渗漏与钙调蛋白依赖性激酶Ⅱ表达的关系
17
作者 邹操 曲辅政 +7 位作者 刘志华 韩莲花 蒋彬 宋建平 惠杰 程绪杰 杨向军 蒋文平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家兔心衰心肌细胞钙渗漏与蛋白激酶A(PKA)和Ca2+/钙调蛋白依赖性激酶Ⅱ(CaMKⅡ)表达和活性的关系。方法 30只家兔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和心衰组。通过超容量负荷联合压力负荷制备家兔心衰模型,用心脏多谱勒和心导管术测定家兔心... 目的探讨家兔心衰心肌细胞钙渗漏与蛋白激酶A(PKA)和Ca2+/钙调蛋白依赖性激酶Ⅱ(CaMKⅡ)表达和活性的关系。方法 30只家兔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和心衰组。通过超容量负荷联合压力负荷制备家兔心衰模型,用心脏多谱勒和心导管术测定家兔心脏功能,应用钙成像系统进行肌浆网钙回摄和钙渗漏试验。采用Western blot法和γ-32P掺入法测定CaMKⅡ和PKA的蛋白表达水平和活性;应用ELISA法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和脑钠肽(BNP)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衰组家兔左室舒张末压、血浆NE、E和BNP水平均明显增加(P<0.01),而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1),肌浆网钙回摄功能下降(P<0.05),而钙渗漏增加(P<0.01),PKA的蛋白表达水平和活性均下降(P<0.05),而CaMKⅡ蛋白表达水平和活性均增加(P<0.05)。结论家兔心衰心肌细胞钙渗漏与CaMKⅡ蛋白表达水平和活性增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钙渗漏 蛋白激酶A Ca2+/钙调蛋白依赖性激酶Ⅱ
原文传递
二十二碳六稀酸对大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BK_(Ca)单通道的作用
18
作者 来利红 李红霞 +5 位作者 蒋彬 蒋文平 杨向军 刘志华 宋建平 韩莲花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6-439,共4页
目的探讨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大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CASMCs)大电导钙激活性钾通道(BKCa)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获得大鼠CASMCs,用膜片钳技术以单通道内膜向外模式记录在跨膜电位60 mV下,加入0、10、20、30、40、50、60、70和80μ... 目的探讨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大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CASMCs)大电导钙激活性钾通道(BKCa)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获得大鼠CASMCs,用膜片钳技术以单通道内膜向外模式记录在跨膜电位60 mV下,加入0、10、20、30、40、50、60、70和80μmol/L DHA后,大鼠CASMCs的BKCa单通道开放概率(Po)、电流幅度值(Am)、平均开放时间(To)、平均关闭时间(Tc)的变化。结果在跨膜电位60 mV时,当DHA浓度>10μmol/L时,BKCa通道的Po增大,且呈浓度依赖性,Po从(0.072±0.003)(0μmol/L DHA,n=6)增至(0.606±0.089)(80μmol/L DHA,n=10)(P<0.05),EC50是(36.11±0.08)μmol/L;当DHA浓度<10μmol/L时,Po增加不明显;加入不同浓度的DHA时,对通道Am及To的作用不明显,通道Tc明显缩短,Tc由(492.91±42.12)ms(0μmol/L DHA,n=6)缩短至(72.39±6.97)ms(80μmol/L DHA,n=10)(P<0.05)。结论DHA能直接激活BKCa通道而产生舒张血管、增加血流量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二碳六烯酸 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 大电导钙激活性钾通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