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印度留学生皮肤性病学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被引量:2
1
作者 闵玮 王玫玲 《科技信息》 2012年第29期236-236,299,共2页
医学留学生教育是建设国际化一流医学院校的重要需求,加强留学生教育教学可以培养适应国际化竞争和需求的医学人才。这需要我们从留学生的客观情况出发,结合皮肤性病学临床教学实践的具体特点,就教学准备、皮肤性病多媒体教学、教学模... 医学留学生教育是建设国际化一流医学院校的重要需求,加强留学生教育教学可以培养适应国际化竞争和需求的医学人才。这需要我们从留学生的客观情况出发,结合皮肤性病学临床教学实践的具体特点,就教学准备、皮肤性病多媒体教学、教学模式转变等诸多教学焦点进行了探索和总结,从而对留学生的皮肤性病学教学实践进行有益探索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性病学 留学生 教学
下载PDF
可溶性共刺激分子在自身免疫性皮肤病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璐 张晓艳 +3 位作者 胡颖 姚昱旭 季江 焦晴晴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1期71-76,共6页
可溶性共刺激分子(soluble costimulatory molecules)是共刺激分子的可溶性形式,参与共刺激信号的传递并发挥重要的自我调控作用,其异常表达会影响机体免疫应答和免疫耐受的建立,与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的免疫调控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 可溶性共刺激分子(soluble costimulatory molecules)是共刺激分子的可溶性形式,参与共刺激信号的传递并发挥重要的自我调控作用,其异常表达会影响机体免疫应答和免疫耐受的建立,与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的免疫调控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可溶性共刺激分子在自身免疫性皮肤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师和科研工作者明确该病的发病机制及有效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皮肤病 可溶性共刺激分子 共刺激分子
下载PDF
简易摘除法治疗面部皮肤囊肿42例 被引量:3
3
作者 丁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43-344,共2页
用简易摘除法治疗 42例面部囊肿,随访半年~ 1年半,结果治愈率 95.24%,仅 2例复发。美容效果:好 28例,较好 10例,一般 2例,差 2例。
关键词 面部皮肤囊肿 简易摘除法 治愈率
下载PDF
干细胞样记忆T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
4
作者 刘祉辰 焦晴晴 +1 位作者 解欢霞 刘济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98-1104,共7页
干细胞样记忆T(stem cell-like memory T,T_(SCM))细胞是一种长寿的、具有持续自我更新能力及重建记忆、效应T细胞亚群的多分化潜能的记忆T细胞亚群,是记忆T细胞系统中的最小分化细胞,具有类似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对于维持功能性免疫至... 干细胞样记忆T(stem cell-like memory T,T_(SCM))细胞是一种长寿的、具有持续自我更新能力及重建记忆、效应T细胞亚群的多分化潜能的记忆T细胞亚群,是记忆T细胞系统中的最小分化细胞,具有类似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对于维持功能性免疫至关重要。由于T_(SCM)细胞强大的免疫重建功能,它在人类的许多病理和生理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T_(SCM)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独特作用可能使其成为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潜在靶点,可在相关疾病治疗中进行有效的免疫功能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样记忆T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 细胞分化 免疫治疗
下载PDF
T细胞亚群及共刺激分子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7
5
作者 钱齐宏 张学光 +9 位作者 於葛华 邱玉华 周照华 施勤 王宝涛 刘铭 沈华英 陈蕾 杨晓惠 周静芬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 探讨T细胞亚群及共刺激分子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病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膜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 探讨T细胞亚群及共刺激分子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病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膜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①与正常人相比 ,SLE患者CD3+ 、CD4+ T细胞亚群显著减少 ,CD4/CD8比例失调 ,双标记CD4+ CD2 8+ 、CD8+ CD2 8+ T细胞亦显著减少 ;②患者共刺激分子CD2 8表达显著降低 ,4-1BB分子表达显著增高 ;③患者T细胞CD4/CD8与抗核抗体呈负相关 ,共刺激分子 4- 1BB与抗核抗体、尿蛋白呈正相关 ,而与CD4+ CD2 8+ T细胞亚群呈负相关。结论 T细胞亚群及共刺激分子表达异常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T细胞亚群 共刺激分子 免疫病理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前后外周血共刺激分子表达的变化和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钱齐宏 张学光 +5 位作者 於葛华 周照华 李进芳 冯雪梅 王江方 周静芬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对SLE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膜表面的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进行测定分析。结果①与正常人相比,SLE患者CD2...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对SLE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膜表面的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进行测定分析。结果①与正常人相比,SLE患者CD28分子表达显著降低(P<0.01),其中双标记CD4+CD28+、CD8+CD28+T细胞均显著减少(P<0.01),4-1BB分子表达显著增高(P<0.01);②患者CD28分子、CD4+CD28+及CD8+CD28+T细胞与SLE病情活动指数(SLEDAI)呈负相关(分别为P<0.01、P<0.01、P<0.05),4-1BB分子与SLEDAI呈正相关(P<0.01);③患者治疗后CD28分子、CD4+CD28+及CD8+CD28+T细胞随病情缓解而上升(P<0.01),4-1BB分子随病情缓解而下降(P<0.01)。结论共刺激分子表达异常在SLE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其中CD28分子、4-1BB分子、CD4+CD28+及CD8+CD28+T细胞对监测病情活动和判断疗效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共刺激分子 病情活动指数
下载PDF
氢化可的松软膏与胸腺肽和转移因子联合治疗白癜风 被引量:10
7
作者 钱齐宏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4-255,共2页
目的探讨治疗白癜风的有效方法。方法96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外用氢化可的松软膏,同时口服胸腺肽肠溶片,皮下注射转移因子;对照组只给予外用氢化可的松软膏。结果实验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平均起效时间29天,... 目的探讨治疗白癜风的有效方法。方法96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外用氢化可的松软膏,同时口服胸腺肽肠溶片,皮下注射转移因子;对照组只给予外用氢化可的松软膏。结果实验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平均起效时间29天,明显短于对照组52天。结论氢化可的松软膏与胸腺肽和转移因子联合用药是目前临床治疗白癜风的一种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氢化可的松软膏 胸腺肽 转移因子
下载PDF
婴儿肢端脓疱病3例 被引量:4
8
作者 陈爱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0-180,共1页
关键词 肢端脓疱病 婴儿
下载PDF
乐银洗发液治疗头皮银屑病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刘铭 钱齐宏 +4 位作者 周乃慧 宋琳毅 闵玮 余珊珊 王淼淼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13年第6期337-339,351,共4页
目的评价乐银洗发液治疗头皮银屑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乐银洗发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哈西奈德溶液治疗。疗程均为4周。并在第4周末、停药2周后随访,评价各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第4周疗程... 目的评价乐银洗发液治疗头皮银屑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乐银洗发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哈西奈德溶液治疗。疗程均为4周。并在第4周末、停药2周后随访,评价各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第4周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0.0%和7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停药2周后乐银组症状改善优于哈西奈德组,有效率分别为66.6%和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乐银洗发液组患者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患者的症状、情绪和功能等生活治疗指标亦有明显改善。停药2周后,乐银组生活质量评分及瘙痒评分优于哈西奈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乐银洗发液治疗头皮银屑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乐银洗发液 安全性
原文传递
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方富民 张晓萍 +1 位作者 邵凯 王璐 《智慧健康》 2018年第33期46-47,共2页
目的评价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皮肤科门诊诊治的特应性皮炎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他克莫司软... 目的评价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皮肤科门诊诊治的特应性皮炎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对照组单用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因子水平及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9%(P<0.05);观察组治疗后IL-4、IL-10、IL-13及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的SCORAD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抑制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促进症状持续缓解,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枸地氯雷他定片 他克莫司软膏 疗效观察
下载PDF
氨甲环酸片和复方木尼孜其颗粒治疗黄褐斑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雪梅 杨子良 +1 位作者 周静芬 钱齐宏 《中国处方药》 2019年第12期44-45,共2页
目的分析黄褐斑患者行氨甲环酸片和复方木尼孜其颗粒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某院收治的44例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2例。对照组使用氨甲环酸片,观察组使用复方木尼孜其颗粒,分析结果。结果相较于对照... 目的分析黄褐斑患者行氨甲环酸片和复方木尼孜其颗粒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某院收治的44例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2例。对照组使用氨甲环酸片,观察组使用复方木尼孜其颗粒,分析结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效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皮损面积更小,PASI分数更低,观察组受试者DLQI分数更低。且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受试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结论对于黄褐斑患者来讲,对其使用复方木尼孜其颗粒治疗疾病的效果,明显比使用氨甲环酸片更好,且前者安全性更强,有助于消除患者皮损面积,改善PASI以及DLQI分数,促进患者疾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氨甲环酸片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 效果分析
下载PDF
沙利度胺对老年湿疹患者皮损及血清IL-2、TNF-α、IL-12、IL-4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璐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0年第2期183-185,共3页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对老年湿疹患者皮损及血清IL-2、IL-12、IL-4、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湿疹患者109例,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患者行盐...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对老年湿疹患者皮损及血清IL-2、IL-12、IL-4、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湿疹患者109例,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患者行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并复方丙酸氯倍他索乳膏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沙利度胺片治疗,疗程均为4周。统计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湿疹消退时间、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恢复正常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EASI评分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4.55%)高于对照组(77.78%)(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瘙痒、红斑、丘疹/结节、苔藓化、表皮剥脱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TNF-α、IL-2、IL-12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IL-4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湿疹消退时间、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利度胺可调节老年湿疹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抑制炎症反应,促皮损消退及嗜酸性粒细胞恢复正常,缩短治疗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利度胺 湿疹 皮损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外源性光敏性皮炎31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子良 《苏州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504-504,共1页
关键词 光敏性 EPSD 皮肤病 外源性光敏性皮炎
下载PDF
消银解毒搽剂治疗头皮银屑病临床观察
14
作者 刘铭 周翔 +3 位作者 钱齐宏 周乃慧 宋琳毅 王淼淼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664-666,691,共4页
目的:评价消银解毒搽剂治疗头皮银屑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消银解毒搽剂,对照组使用哈西奈德溶液。疗程均为4周。并在4周末、停药2周后复诊,评价各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第4周疗... 目的:评价消银解毒搽剂治疗头皮银屑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消银解毒搽剂,对照组使用哈西奈德溶液。疗程均为4周。并在4周末、停药2周后复诊,评价各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第4周疗程结束2组有效率分别为80.0%和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2周后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8.0%和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第4周疗程结束及停药2周后瘙痒评分改善程度,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银解毒搽剂治疗头皮银屑病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适用于将来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消银解毒搽剂 PASI评分
下载PDF
白癜风与细胞免疫、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及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周烨棋 钱齐宏 +1 位作者 李敏 方富民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50-353,共4页
目的:探讨白癜风与细胞免疫、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以及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白癜风患者血清中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及性激... 目的:探讨白癜风与细胞免疫、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以及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白癜风患者血清中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及性激素水平。结果:白癜风患者组CD4^+、CD4^+/CD8^+比例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CD8^+、CD16^+CD56^+比例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白癜风患者外周血TPOAb和TGAb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成年男性白癜风患者血清雌二醇(E2)及孕酮(Pg)水平都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成年女性白癜风患者卵泡期血清E2水平及黄体期血清E2及Pg水平显著高于同期健康对照组。结论:白癜风患者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异常,发病机制可能与之有关;白癜风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密切相关,进一步提示白癜风的免疫发病机制;孕酮及雌二醇可能影响白癜风的发病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细胞免疫 甲状腺 性激素
原文传递
慢性自身免疫性荨麻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苏文星 唐敏慧 +4 位作者 王娟娟 魏钰倩 赵莹 季江 焦晴晴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0年第6期374-377,共4页
慢性自身免疫性荨麻疹(CAU)是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特征是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反复发作,常伴有全身症状,病程超过6周。本文就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做一综述。
关键词 荨麻疹 自身免疫性 发病机制
下载PDF
丹参酮联合异维A酸对痤疮患者IL-8、TNF-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邵凯 方富民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0年第1期92-93,共2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联合异维A酸对痤疮患者IL-8、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15例痤疮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110例,对照组105例。对照组患者行异维A酸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丹参酮联合异维A酸对痤疮患者IL-8、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15例痤疮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110例,对照组105例。对照组患者行异维A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丹参酮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治疗前、3疗程后两组患者血清IL-8、TNF-α水平和症状评分变化;比较3疗程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血清IL-8、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3疗程后两组患者粉刺、炎性丘疹、脓疱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6%(P<0.05)。结论丹参酮联合异维A酸治疗痤疮可显著改善患者丘疹、脓疱等症状,降低炎症反应,且安全性好,优于单一异维A酸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 异维A酸 痤疮 白细胞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新一代测序技术分析慢性鼻窦炎患者微生物组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王珏 焦晴晴 刘济生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77,共6页
慢性鼻窦炎(CRS)是一种鼻窦黏膜慢性炎性疾病,目前CRS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鼻腔乃至肠道内的微生物组失调对CRS发病机制的影响,仍存有争议。新一代测序技术是一种不依赖于培养的高通量测序方法,有助于人们对CRS微生物组的综合性认识... 慢性鼻窦炎(CRS)是一种鼻窦黏膜慢性炎性疾病,目前CRS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鼻腔乃至肠道内的微生物组失调对CRS发病机制的影响,仍存有争议。新一代测序技术是一种不依赖于培养的高通量测序方法,有助于人们对CRS微生物组的综合性认识。本文综述了细菌和其他微生物与CRS的相关性以及CRS患者鼻窦、肠道微生物特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新一代测序技术用于CRS微生物组的研究成果,并探讨了微生物群疗法应用于CRS的治疗前景和可能性,以期为临床医师和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明确该病的发病机制及有效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代测序技术 慢性鼻窦炎 微生物组
原文传递
不同亚型慢性鼻窦炎与外周血嗜碱粒细胞的相关性研究
19
作者 范煜辉 焦晴晴 +1 位作者 周爱娜 刘济生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3-296,301,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嗜碱粒细胞计数及相关比值与慢性鼻窦炎(CRS)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0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6例CRS患者(CRS组)和10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根据组织学病理分为嗜酸性CRS患者(eCRS组... 目的:探讨外周血嗜碱粒细胞计数及相关比值与慢性鼻窦炎(CRS)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0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6例CRS患者(CRS组)和10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根据组织学病理分为嗜酸性CRS患者(eCRS组)47例和非嗜酸性CRS患者(non-eCRS组)79例,比较3组外周血炎症细胞计数及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比值(eosinophils-to-basophils ratio,bEBR)、嗜碱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比值(basophils-to-neutrophils ratio,BNR)、嗜碱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basophils-to-lymphocytes ratio,BLR)、嗜碱粒细胞/单核细胞比值(basophils-to-monocytes ratio,BMR)等之间的差异,并研究各项指标与Lund-Mackay评分的相关性,外周血中嗜碱粒细胞与其他炎症细胞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eCRS组、non-eCRS组外周血嗜碱粒细胞计数分别为0.03±0.01、0.04±0.02、0.03±0.02,bEBR分别为5.64±4.22、8.38±5.95、4.55±3.90,BNR分别为0.01±0、0.01±0.01、0.01±0.01,BLR分别为0.01±0.01、0.02±0.01、0.02±0.01,BMR分别为0.08±0.04、0.11±0.06、0.08±0.04,3组间两两对比,eCRS组与对照组、non-eCRS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on-eCRS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RS患者嗜碱粒细胞计数(r=0.1855,P<0.05)、BLR(r=0.2269,P<0.05)、BMR(r=0.2281,P<0.01)均与Lund-Mackay评分呈正相关。此外,CRS患者嗜碱粒细胞与嗜酸粒细胞(r=0.4792,P<0.01)、淋巴细胞(r=0.2594,P<0.01)、单核细胞(r=0.2564,P<0.01)亦显著呈正相关性。结论:外周血嗜碱粒细胞计数、BLR、BMR在eCRS中显著升高,且与Lund-Mackay评分呈显著正相关性,有潜力开发成为eCRS的疾病生物标记物及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 嗜碱粒细胞 嗜酸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原文传递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活动度相关生物学指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焦晴晴 张晓艳 季江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59-562,共4页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全身炎症性疾病。目前临床上能有效反映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疾病活动度的生物学指标不多,且部分指标也没有得到广泛应用。若能找到一个或多个灵敏且便于检查的指标,将有助于对此病的诊断、治疗和疗效预测...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全身炎症性疾病。目前临床上能有效反映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疾病活动度的生物学指标不多,且部分指标也没有得到广泛应用。若能找到一个或多个灵敏且便于检查的指标,将有助于对此病的诊断、治疗和疗效预测。本文综合评估目前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疾病活动度相关指标的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和相关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疾病活动度 生物学检测指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