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进展的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改变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生存及预后分析
1
作者 商丽梅 陈惠娟 +6 位作者 刘月 曹阳 李枫 郭嫣婷 董伟民 林艳 顾伟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7-354,共8页
目的:探讨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进展的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改变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RC)的预后影响因素及患者生存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60例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由MDS进展的AML-MR... 目的:探讨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进展的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改变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RC)的预后影响因素及患者生存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60例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由MDS进展的AML-MRC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性分析AML-MRC的临床特征、遗传学特点、基因测序、预后分层、治疗方案等,对各项临床指标、预后分层和治疗方案等对AML-MRC患者生存及预后的影响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AML-MRC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OS)为4.5个月,1年OS率为28.3%,治疗后的完全缓解(CR)率为3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初诊为AML-MRC时白细胞增多、血小板显著减少、预后分层差及HMA药物治疗和支持治疗为AML-MRC患者中位OS较短的危险因素;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显著减少(HR=4.46)、HMA药物治疗(相对于移植,HR=10.47)、支持治疗(相对于移植,HR=25.80)与预后分层差(相对于预后中等,HR=13.86)为影响AML-MRC患者中位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AML-MRC患者1年OS的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血小板显著减少、由MDS进展为AML的间隔时间(TTA)≥3个月、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I)≥0.07、CONUT评为≥5分、预后分层差及支持治疗;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AML-MRC患者1年OS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HR=11.23)、血小板显著减少(HR=8.71)、FARI≥0.07(HR=5.19)及预后分层差(HR=14.00)。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患者CR的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血小板显著减少、FARI≥0.1、CONUT评分≥5分、预后分层差及支持治疗;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HR=7.35)、预后分层差(HR=32.5)、CONUT评分≥5分(HR=9.60)及血小板显著减少(HR=12.05)为影响患者C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ML-MRC患者总体中位OS时间短,可能造成AML-MRC患者不良预后的因素有高龄(≥60岁)、支持治疗、HMA治疗、预后分层差、血小板显著减少、FARI≥0.07、营养状况差(CONUT评分≥5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系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改变 生存 预后
原文传递
原发性腮腺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
2
作者 徐鹏 刘娟 +5 位作者 陈慧娟 商丽梅 严峰 谢晓宝 顾伟英 林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77-1084,共8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腮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构建原发性腮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预测模型。方法:从SEER数据库获取1984-2016年确诊为原发性腮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并从中分选出原发性腮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目的:分析原发性腮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构建原发性腮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预测模型。方法:从SEER数据库获取1984-2016年确诊为原发性腮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并从中分选出原发性腮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分别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来确定影响原发性腮腺淋巴瘤和原发性腮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独立预后因素。在已知原发性腮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独立预后因素的前提下建立预测模型,用于预测患者3年和5年的生存情况,并通过一致性指数和校正图来评估该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结果:纳入2610例原发性腮腺淋巴瘤患者,中位年龄66(15-99)岁,男女比例为1∶1.8,其中20.5%为原发性腮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侵袭性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诊断年限、婚姻状况、分期、组织学亚型、手术、放疗为原发性腮腺淋巴瘤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而年龄、婚姻状况、化疗、手术为原发性腮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预测模型一致性指数为0.702(95%CI:0.696-0.768),体现出该模型较好的区分度。预测模型校准曲线图中的预测值概率与实际值概率相近,体现出该模型较好的准确度。结论:年龄、性别、诊断年限、婚姻状况、分期、组织学分型、手术、放疗是原发性腮腺淋巴瘤患者独立预后影响因素。针对原发性腮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列线图生存预测模型可应用于临床个体化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腮腺淋巴瘤 SEER数据库 预后因素 列线图
原文传递
达雷妥尤单抗为基础的方案治疗伴肾功能损害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2
3
作者 尹玲玲 沈洋灵 +5 位作者 闵凤玲 顾伟英 王莹 齐昆明 李振宇 徐开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1-147,共7页
目的:探讨达雷妥尤单抗为基础的方案治疗伴肾功能损害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于3家医院接受以达雷妥尤单抗为基础的方案治疗的15例伴肾功能损害MM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别接受达雷... 目的:探讨达雷妥尤单抗为基础的方案治疗伴肾功能损害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于3家医院接受以达雷妥尤单抗为基础的方案治疗的15例伴肾功能损害MM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别接受达雷妥尤单抗单药、达雷妥尤单抗联合地塞米松或达雷妥尤单抗联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分析其疗效和生存情况。结果:15例患者中位年龄64(54-82)岁,其中IgG型6例,IgA型2例,IgD型1例,轻链型6例。中位肾小球滤过率(eGFR)为22.48 ml/(min·1.73 m^(2))。11例可判断疗效的MM患者,总体反应率为91%(10/11例),其中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sCR)1例,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2例,部分缓解(PR)3例,微小缓解(MR)4例。15例患者可评价肾脏反应,总体反应率为60%(9/15例),其中完全缓解(CR)4例,PR 1例,MR 4例。达最佳肾脏反应的中位时间为21(7-56)d。中位随访时间3个月,15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总生存期未达到。应用达雷妥尤单抗为基础的方案治疗后,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1-2级中性粒细胞减少,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输液相关不良反应和感染。结论:以达雷妥尤单抗为基础的方案治疗伴肾功能损害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达雷妥尤单抗 肾功能损害 疗效
原文传递
NPM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二代测序突变基因谱及共存互斥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戴莉 王志林 +4 位作者 邱国强 吴义存 张修文 邢珊珊 王彪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33-1740,共8页
目的:分析NPM1突变(NPM1^(mut))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二代测序(NGS)检测的突变基因谱及其共存互斥关系,以解释NPM1^(mut)AML的临床生物学异质性。方法:收集238例成人初诊NPM1^(mut)患者基于112种血液病相关基因的NGS资料,采用χ^(2)... 目的:分析NPM1突变(NPM1^(mut))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二代测序(NGS)检测的突变基因谱及其共存互斥关系,以解释NPM1^(mut)AML的临床生物学异质性。方法:收集238例成人初诊NPM1^(mut)患者基于112种血液病相关基因的NGS资料,采用χ^(2)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分析突变谱基因间分布相关性。结果:全部NPM1^(mut)患者均检出至少1个共存突变。包括NPM1^(mut),中位数突变基因个数/每例为4.5 (2-14)个。其中NPM1^(mut)/FLT3-ITD;者突变基因个数为5.0 (2-10)个,多于NPM1^(mut)/FLT3-ITD;者[4.0(2-14)个],但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378)。全部238例NPM1^(mut)患者共检出240例NPM1突变事件,其中10个(10/240,4.2%)为错义突变,且均见于NPM1^(mut)/FLT3-ITD;者。这些错义突变绝大多数(9/10,90%)同时合并AML亚型定义的细胞遗传学或分子学异常,且均为低危(7例)或高危组(2例)。分析相对常见(突变率>5%)的NPM1^(mut)共存突变基因谱,最常见的为DNMT3A(104例,43.7%),其次为FLT3-ITD(95例,39.9%)和FAT1(57例,23.9%)。FLT3-ITD与DNMT3A间呈显著性突变共存(P=0.005)。FLT3-ITD与FLT3-nonITD(P<0.001)、NRAS(P<0.001)、PTPN11(P=0.017)以及IDH1(P=0.005)间呈显著性突变排斥,与KRAS间呈临界意义突变排斥倾向(P=0.073)。FLT3-nonITD与KRAS间(P=0.035)、NRAS与KRAS(P=0.008)和PTPN11(P=0.039)间显著性突变共存。结论:阐述NPM1^(mut)患者的临床预后时,应区别对待相对少见的错义突变类型。检测NPM1^(mut)AML突变基因谱全貌和了解突变间共存关系,为患者生物学多样性和临床异质性提供了机制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M1 FLT3-ITD 急性髓系白血病 二代测序 突变
原文传递
伴NPM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二代测序突变基因谱与MICM分型特征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彪 凌云 +4 位作者 戴莉 顾伟英 张修文 邢珊珊 李海乾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6-64,共9页
目的:分析伴NPM1突变(NPM1^(mut))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二代测序(NGS)法检测的突变基因谱与MICM特征间的关系,解释NPM1^(mut)AML的临床生物学异质性。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和浙江医院收... 目的:分析伴NPM1突变(NPM1^(mut))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二代测序(NGS)法检测的突变基因谱与MICM特征间的关系,解释NPM1^(mut)AML的临床生物学异质性。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和浙江医院收治的成人初诊AML患者,选取NGS资料完整的NPM1^(mut)患者238例,采用χ^(2)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分析NGS突变基因谱与常规MICM参数间的分布关联性。结果:全部患者共检出240个NPM1突变事件,其中10个(10/240,4.2%)为错义突变,均不累及W288或W290位点。这10例错义突变事件仅见于NPM1^(mut)/FLT3-ITD^(-)者,其中9例(90%)同时合并AML亚型定义的细胞遗传学或分子学异常,且全部为低危(7例)或高危(2例)组。NPM1^(mut)/FLT3-ITD^(+)者NPM1^(mut)仅为插入/缺失(indel)突变。NPM1^(mut)/FLT3-ITD^(-)者高危+低危组异常核型发生率显著高于NPM1^(mut)/FLT3-ITD^(+)者(6.4%vs.0,P=0.031)。NPM1^(mut)/FLT3-ITD^(+)者CD34和CD7阳性率均显著高于NPM1^(mut)/FLT3-ITD^(-)者(CD34:47.9%vs.20.6%,P<0.001;CD7:61.5%vs.29.9%,P<0.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FLT3-ITD独立预测CD34^(+)(OR=5.29,95%CI:2.64-10.60,P<0.001)和CD7^(+)(OR=3.47,95%CI:1.79-6.73,P<0.001)。Ras通路突变独立预测HLA-DR^(+)(OR=4.05,95%CI:1.70-9.63,P=0.002),KRAS突变独立预测MPO^(-)(OR=0.18,95%CI:0.05-0.62,P=0.007)。TET2/IDH1突变独立预测CD34^(-)(OR=0.26,95%CI:0.11-0.62,P=0.002)、CD7^(-)(OR=0.30,95%CI:0.14-0.62,P=0.001)和MPO^(+)(OR=3.52,95%CI:1.48-8.38,P=0.004)。DNMT3A-R882独立预测HLA-DR^(+)(OR=13.41,95%CI:4.56-39.45,P<0.001)和CD7^(+)(OR=3.59,95%CI:1.80-7.16,P<0.001),DNMT3A突变独立预测MPO^(-)(OR=0.35,95%CI:1.48-8.38,P=0.004)。结论:NPM1^(mut)AML共存FLT3-ITD预测CD34^(+)和CD7^(+),共存Ras通路突变预测HLA-DR^(+)和MPO^(-),共存TET2/IDH1突变预测CD34^(-)、CD7^(-)和MPO^(+),共存DNMT3A突变预测HLA-DR^(+)、CD7^(+)和MPO^(-),这为患者免疫表型异质性提供了部分机制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M1 FLT3-ITD 急性髓系白血病 免疫表型 二代测序
原文传递
地西他滨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或半量预激方案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月 曹阳 +8 位作者 谢晓宝 顾荃 韦玮 王飞 岳延华 林榕榕 林艳 董伟民 顾伟英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11-517,共7页
目的目前地西他滨(DAC)联合预激方案是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及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案。文章比较DAC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方案和DAC联合半量预激方案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原始细胞增多(MDS-EB)和... 目的目前地西他滨(DAC)联合预激方案是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及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案。文章比较DAC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方案和DAC联合半量预激方案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原始细胞增多(MDS-EB)和AM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不耐受标准化疗的髓系肿瘤(AML、MDS-EB-1或MDS-EB-2)患者48例,其中22例接受DAC联合ATRA组,26例接受DAC联合半量预激组,比较2组患者的总体反应率(ORR)、总生存(OS)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DAC联合ATRA组、DAC联合半量预激组ORR分别为86.4%和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3);DAC联合半量预激方案中位起效疗程为1个疗程,DAC联合ATRA中位起效疗程为2个疗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DAC联合ATRA组、DAC联合半量预激组中位OS时间分别为26.2和24.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DAC联合半量预激组3~4级血细胞减少发生率和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DAC联合ATRA组(84.6%vs 54.5%,P=0.029)、(76.9%vs 45.5%,P=0.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3)。DAC联合ATRA组粒缺时间、红细胞及血小板输注量均低于DAC联合半量预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AC联合ATRA和DAC联合半量预激方案治疗老年髓系肿瘤的疗效相当;但后者起效更快,前者具有更好的治疗安全性及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系白血病 地西他滨 全反式维甲酸 半量预激方案
下载PDF
附加染色体异常对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患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岳延华 何雪峰 +6 位作者 潘金兰 张俊 徐超 姚利 陈艳 陈苏宁 岑建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75-1280,共6页
目的:探讨附加染色体异常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利用Graphpad 6. 0软件,采用Kaplan-Meier法、Long-rank检验和x^2检验等方法,比较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5月至201... 目的:探讨附加染色体异常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利用Graphpad 6. 0软件,采用Kaplan-Meier法、Long-rank检验和x^2检验等方法,比较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5月至2014年10月589例(根据核型异常分为5组) CML-CP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患者服用伊马替尼3、6、12个月时BCR-ABL1^(IS)达标的水平、累积主要分子学缓解(MMR)、累积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无进展生存(PFS)、无事件生存(EFS)、总体生存(OS)的差异。结果:与单纯t(9; 22)组相比,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组3个月和6个月BCR-ABL1^(IS)达标的比例均偏低,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12/24) vs73. 94%(261/353),P <0. 05; 50%(10/20) vs 72. 05%(232/322)(P <0. 05)];与单纯t(9; 22)组相比,变异型易位组仅6个月BCR-ABL1^(IS)达标的比例偏低,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 3%(16/30) vs 72. 05%(232/322)(P <0. 05)]。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组与其他4组比较,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组4年的累积CCyR率和EFS率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 <0. 01)。两两比较仅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组与单纯t(9; 22)组在累积CCyR和EFS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 25%vs 84. 01%,P <0. 05; 75. 03%vs 90. 01%)(P <0. 01)。结论:附加染色体异常影响CML-CP患者TKI治疗的效果,该类患者治疗效果欠佳,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 附加染色体异常 伊马替尼
原文传递
MiR-155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飞 徐卫 +1 位作者 顾伟英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4-39,共6页
目的:探讨miR-155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患者外周血B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的临床生物学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3例初诊CLL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60例健康对照人群外周血CD19+B细胞,提... 目的:探讨miR-155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患者外周血B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的临床生物学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3例初诊CLL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60例健康对照人群外周血CD19+B细胞,提取细胞总RNA,并采用qRT-PCR方法测定细胞内miR-155表达。系统性分析CLL患者临床特征,分析miR-155表达与CLL患者的临床表现,如年龄、性别、Binet分期、细胞遗传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性,探讨miR-155与患者首次治疗时间(time to treatment,TTT)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之间的关系。结果:MiR-155在CLL患者中的表达较正常人群明显增高。比较不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CLL患者中miR-155表达水平结果提示,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mmunoglobulin heavy chian variable region,IGHV)存在突变的CLL患者miR-155的表达较IGHV无突变的患者低(P<0.05),同时在IGHV4-39家族中miR-155的表达明显偏低(P<0.05)。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结果显示,p53突变/缺失阳性及ATM基因缺失阳性的患者miR-155的表达增高(P<0.05)。OS及TTT在miR-155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之间无差异。结论:MiR-155在CLL患者中表达升高,同时其高表达与其临床不良预后相关。这提示,Mi R-155在CLL发生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mircoRNA-155 临床预后
原文传递
利妥昔单抗时代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孙冠星(综述) 曹祥山(审校)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353-357,共5页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在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和基因特征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其细胞起源和分子生物学特征与预后存在高度相关性,这对确立新的预后模型具有重要意义。另外,随着治疗方案的日益改善,旧的预后模式还需重新证实和修改。...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在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和基因特征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其细胞起源和分子生物学特征与预后存在高度相关性,这对确立新的预后模型具有重要意义。另外,随着治疗方案的日益改善,旧的预后模式还需重新证实和修改。本文就利妥昔单抗时代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型 生物学标记 预后 利妥昔单抗
原文传递
γ射线对白血病细胞B7分子、HLA抗原及抗原递呈能力的调节
10
作者 谢晓宝 邱国强 +1 位作者 盛立霞 翁开枝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5-96,共2页
协同刺激分子B7—1(CD80)、B7—2(CD86)及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缺乏是许多肿瘤逃逸免疫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有效抗原递呈是诱导抗原特异免疫应答的始动环节及先决条件。在抗原递呈细胞(APC)向T细胞递呈抗原及激活T细胞的过程... 协同刺激分子B7—1(CD80)、B7—2(CD86)及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缺乏是许多肿瘤逃逸免疫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有效抗原递呈是诱导抗原特异免疫应答的始动环节及先决条件。在抗原递呈细胞(APC)向T细胞递呈抗原及激活T细胞的过程中,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分子及CD80、CD86、细胞内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等协同刺激分子起着关键作用。白血病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HLA分子的调节研究对了解白血病逃避免疫作用和设计白血病免疫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递呈能力 白血病细胞 B7分子 HLA抗原 调节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Γ射线 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原文传递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13例临床分析
11
作者 贺白 严峰 +1 位作者 顾伟英 谢晓宝 《江苏医药》 CAS 2016年第18期2047-2048,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WM)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WM患者1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WM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乏力、淋巴结肿大、脾大和体重减轻。13例患者分别接受烷化剂、蒽环类药物、核苷类似物、沙利度胺和硼替佐米等... 目的探讨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WM)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WM患者1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WM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乏力、淋巴结肿大、脾大和体重减轻。13例患者分别接受烷化剂、蒽环类药物、核苷类似物、沙利度胺和硼替佐米等治疗。随访2~48个月,2例死亡,11例生存。结论WM多发于老年男性,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贫血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硼替佐米、沙利度胺的合理应用对于复发难治患者有望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巨球 蛋白血症
原文传递
误诊为转移性骨肿瘤的Paget骨病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2
作者 岳延华 林艳 +3 位作者 曹阳 董伟民 谢晓宝 顾伟英 《江苏医药》 CAS 2017年第2期150-152,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Paget骨病(PD)的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误诊为转移性骨肿瘤的PD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均以骨痛起病,呈慢性病程,无原发恶性肿瘤提示,以躯干多发骨质破坏为主要临床表现,但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均... 目的探讨Paget骨病(PD)的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误诊为转移性骨肿瘤的PD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均以骨痛起病,呈慢性病程,无原发恶性肿瘤提示,以躯干多发骨质破坏为主要临床表现,但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均依靠骨病理活检明确PD诊断。经对症止痛、唑来膦酸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缓解。结论 PD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通过病理活检等方法与转移性骨肿瘤等疾病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GET骨病 转移性骨肿瘤
原文传递
以骨髓浸润为首发表现的胸腺神经内分泌癌一例并文献复习
13
作者 孔欣 凌云 《江苏医药》 CAS 2016年第6期700-702,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以骨髓浸润为首发表现的胸腺神经内分泌癌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以骨髓浸润为首发表现的胸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结果男性患者骨髓象示原始幼稚细胞占83%,骨髓活检倾向胸腺神经内分泌癌骨髓侵... 目的探讨以骨髓浸润为首发表现的胸腺神经内分泌癌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以骨髓浸润为首发表现的胸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结果男性患者骨髓象示原始幼稚细胞占83%,骨髓活检倾向胸腺神经内分泌癌骨髓侵犯,胸部增强CT见前纵隔巨大软组织肿块影,免疫组化考虑为小细胞型胸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经过3次住院EP方案(依托泊苷+顺铂)化疗顺利。复查骨髓象粒细胞系明显增生,复查胸部CT见前纵隔巨大软组织肿块影,约3.2cm×2.8cm,较化疗前明显缩小。患者转胸外科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示(前纵隔)小细胞恶性肿瘤,结合病史符合小细胞型胸腺神经内分泌癌。结论胸腺神经内分泌癌以肿瘤转移为首发症状罕见,无特异性,诊断需依赖组织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 神经内分泌癌 骨髓浸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