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5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胃肠动力变化分析
1
作者 张娜 谭丽萍 +2 位作者 王静 窦蓓 田凤美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3-27,共5页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胃肠动力变化及预测因素。方法 选取151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每天从肠内营养开始时采用超声监测患者胃肠动力指数,每6小时动态监测1次,连续5 d。应用潜类别增长模型分析拟合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胃肠动力变化轨迹,...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胃肠动力变化及预测因素。方法 选取151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每天从肠内营养开始时采用超声监测患者胃肠动力指数,每6小时动态监测1次,连续5 d。应用潜类别增长模型分析拟合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胃肠动力变化轨迹,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轨迹间的预测因素。结果 共拟合出低胃肠动力组86例(57.0%)和高胃肠动力组65例(43.0%)2种胃肠动力变化轨迹。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补充钾剂、是否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是否使用冰毯及肠内营养输注速度是2种轨迹的预测因素(均P<0.05)。结论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胃肠动力有高动力和低动力2种变化轨迹,补充钾剂、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使用冰毯以及肠内营养速度>50 mL/h患者更易导致胃肠功能障碍,临床需据此有效实施肠内营养,以改善胃肠动力,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重症患者 胃肠动力 胃窦动力指数 胃肠功能障碍 变化轨迹 预测因素 肠内营养
下载PDF
直视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2
作者 张檀 丁钰 袁利群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03-508,共6页
目的 对比分析直视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与标准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治疗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安全性。方法 共纳入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气管切开术的420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分别采用标准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257例... 目的 对比分析直视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与标准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治疗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安全性。方法 共纳入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气管切开术的420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分别采用标准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257例)和直视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163例)。记录手术时间,以及术中严重出血、低氧、心跳骤停和术后皮下气肿、气胸、纵隔气肿、气管切开套管误入气管外间隙、气管后壁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直视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手术时间长于标准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21.74±2.90)min对(12.74±1.96)min;t=38.050,P=0.000]。标准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78%(20/257),分别为术中严重出血5例(1.95%)以及术后皮下气肿4例(1.56%)、气胸1例(0.39%)、纵隔气肿2例(0.78%)、气管切开套管误入气管外间隙2例(0.78%)、气管后壁损伤3例(1.17%)、切口感染3例(1.17%);直视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9%(7/163),分别为术中严重出血1例(0.61%)以及术后皮下气肿2例(1.23%)、纵隔气肿2例(1.23%)、气管切开套管误入气管外间隙1例(0.61%)、切口感染1例(0.6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17,P=0.156)。结论 直视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可在标准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使用受限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有效展开,操作简便,具备微创优势,且并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人医疗 神经外科(学) 气管切开术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优化管理方案的制订与实施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素萍 张娜 田凤美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3-45,51,共4页
目的探讨与优化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血糖管理方案,稳定患者血糖控制水平,避免不良事件发生。方法将153例神经外科重症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分为对照组73例和观察组80例,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持续静脉胰岛素泵入控制血糖。对... 目的探讨与优化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血糖管理方案,稳定患者血糖控制水平,避免不良事件发生。方法将153例神经外科重症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分为对照组73例和观察组80例,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持续静脉胰岛素泵入控制血糖。对照组参照Portland草案实施应激性高血糖管理;观察组构建和实施高血糖优化管理方案。结果观察组胰岛素应用时间、空腹血糖值、血糖波动幅度、低血糖发生次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本优化管理方案可有效控制和稳定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状况,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神经外科 应激性高血糖 优化管理方案 Portland草案 血糖控制
下载PDF
流程优化在神经外科护理单元的应用 被引量:21
4
作者 谭丽萍 赵建琴 +1 位作者 陈素平 张国霞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95-696,共2页
关键词 神经外科 护理流程
下载PDF
神经外科“锁眼”显微手术新概念 被引量:13
5
作者 黄强 兰青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71-372,共2页
关键词 神经外科 “锁眼”显微手术 手术适应证 围手术期处理
下载PDF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肺部真菌感染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11
6
作者 谭丽萍 朱文昱 +2 位作者 赵建琴 张颖 沈菊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 2006年第2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外科重症监护室 肺部真菌感染 高危因素分析 护理措施 危重症患者 神经 肺部感染 危重患者
下载PDF
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中勇 陈爱林 +2 位作者 袁利群 张娜 朱卿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14期43-46,共4页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名医学生学员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教学,观察组接受PBL教学,分析结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无论是在理论考试成绩、临床实践成绩、临床教学效果、各项能力提...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名医学生学员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教学,观察组接受PBL教学,分析结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无论是在理论考试成绩、临床实践成绩、临床教学效果、各项能力提升、自我评价以及教学满意度方面得分明显更高,P <0.05。结论 PBL教学法有着开放性的特征,运用此教学法对学生们开展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此法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效果,另外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知识思维能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临床教学 PBL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 成绩考核 价值分析
下载PDF
集束干预策略在神经外科ICU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8
作者 戴靖 丁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20期137-139,共3页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加,并逐渐呈现多重耐药和泛耐药的特征,引起医学界的关注。多重耐药菌(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现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不...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加,并逐渐呈现多重耐药和泛耐药的特征,引起医学界的关注。多重耐药菌(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现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不仅增加了患者的住院费用,同时,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干预策略 多重耐药菌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
下载PDF
体感诱发电位动态监测在神经外科手术中保护运动功能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葛玉元 贡志刚 蒋佩龙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81-284,共4页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保护运动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神经外科患者手术中实时监测SEP,当术中波形发生异常变化时调整手术操作以改善SEP,评估发生各型变化的患者术后运动功能情况。分析对比术中...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保护运动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神经外科患者手术中实时监测SEP,当术中波形发生异常变化时调整手术操作以改善SEP,评估发生各型变化的患者术后运动功能情况。分析对比术中、术毕SEP变化与术后肌力的改变,并应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中36例患者出现Ⅰ型SEP变化,其中34例患者术后肌力未见明显异常,2例患者肌力较前减退;7例患者出现Ⅱ型SEP变化,术后均未出现运动功能障碍;5例患者出现Ⅲ型SEP变化,术后均出现肌力减退;6例患者出现Ⅳ型SEP变化,术后5例患者出现肢体完全偏瘫。术中术毕SEP无变化组肌力下降率显著低于变化组。结论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动态监测SEP能实时发现神经功能损伤,便于术者及时采取措施保护神经功能。根据SEP的改变还有助于预测患者术后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感诱发电位 运动功能 监测 手术中
下载PDF
“神经外科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 被引量:5
10
作者 朱卿 陈爱林 +2 位作者 袁利群 戴纯刚 兰青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第32期67-70,共4页
为探讨"神经外科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以苏州大学2017级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生的2个班级为研究对象,专业知识内容相同,其中1个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28人,实验组),另1个班按传统方式教学(28人,对照组),比较2个班的考核成绩... 为探讨"神经外科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以苏州大学2017级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生的2个班级为研究对象,专业知识内容相同,其中1个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28人,实验组),另1个班按传统方式教学(28人,对照组),比较2个班的考核成绩、综合素质和对教学过程的满意度。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的专业知识成绩、综合分析能力、师生教学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神经外科学"课程思政教学不仅能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有效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神经外科学 医学教育
下载PDF
神经外科锁孔显微手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前景 被引量:11
11
作者 兰青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86-288,共3页
微创外科治疗神经肿瘤既要最大程度保护神经不受损害,又要彻底或相对彻底清除肿瘤。这是20世纪末刚发展起来的以高科技为基础的新领域,已经建立的手术平台有锁孔(Keyhole)显微、神经导航和神经内镜等,对于良性肿瘤是以肿瘤组织与正常组... 微创外科治疗神经肿瘤既要最大程度保护神经不受损害,又要彻底或相对彻底清除肿瘤。这是20世纪末刚发展起来的以高科技为基础的新领域,已经建立的手术平台有锁孔(Keyhole)显微、神经导航和神经内镜等,对于良性肿瘤是以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为界面的清除肿瘤;对于无法找到界面、呈浸润性生长的神经胶质瘤还应辅于针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进行治疗。我国的微创神经外科治疗相对滞后,仅有少数单位已经起步,多数单位尚处在准备阶段,期望本刊特约的专家笔谈对推动我国微创神经外科发展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手术/锁孔 神经肿瘤/手术治疗 锁孔手术/可行性 脑肿瘤/外科学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下载PDF
近红外线光谱仪监测局部脑氧饱和度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金科 兰青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86-687,共2页
近红外线光谱仪具有使用方法简单、灵敏、快速、实时、持续、价廉、无创、可床边进行等特点,可以实行测出头颅闭合状态下的氧合血红蛋白与还原血红蛋白的混合透射强度,从而得出局部脑氧饱和度。由此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局部脑氧饱和度... 近红外线光谱仪具有使用方法简单、灵敏、快速、实时、持续、价廉、无创、可床边进行等特点,可以实行测出头颅闭合状态下的氧合血红蛋白与还原血红蛋白的混合透射强度,从而得出局部脑氧饱和度。由此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局部脑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从而作出脑组织缺血缺氧的程度、脑功能变化等判断。本文就近红外线光谱仪监测局部脑氧饱和度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作一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脑氧饱和度 近红外线光谱仪 神经外科 监测 氧合血红蛋白 组织缺血缺氧 功能变化
下载PDF
六西格玛管理对神经外科老年住院患者肺部感染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英 董军 +1 位作者 艾红珍 陈香凤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19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应用于神经外科老年住院患者中对肺部感染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行六西格玛管理的老年住院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行传统管理的老...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应用于神经外科老年住院患者中对肺部感染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行六西格玛管理的老年住院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行传统管理的老年住院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肺部感染、负性情绪、服务质量等指标。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率、总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管理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操作实施、无菌意识、宣教与沟通、服务态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六西格玛管理应用于神经外科老年住院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缓解负性情绪,提高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西格玛管理 神经外科 老年 住院 肺部感染 负性情绪
原文传递
积极开展神经外科锁孔微创手术 被引量:42
14
作者 兰青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97-99,共3页
关键词 神经外科手术 锁孔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负性心理、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15
作者 王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8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负性心理、神经功能恢复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1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与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负性心理、神经功能恢复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1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与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不良情绪、生活质量等改善情况。结果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评分为(5.97±2.98)分,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8.35±2.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独立生活能力量表指数评分为(69.90±3.47)分,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66.77±2.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为(41.8±7.2)分,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49.3±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39.7±9.5)分,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49.0±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少患者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与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干预 脑梗死 情绪障碍 生命质量
下载PDF
神经外科健康教育实施方式的探讨 被引量:7
16
作者 孙丽芳 谭丽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7年第2期83-84,共2页
关键词 外科健康教育 神经外科病人 气管切开病人 健康教育方式 整体护理 健康需求 护理工作 急重病人
下载PDF
分阶段强化训练神经外科规培生显微血管吻合能力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超 盛敏锋 +2 位作者 刘兵 朱卿 兰青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3期113-117,共5页
目的探讨分阶段目标强化训练在培养神经外科规培研究生显微血管吻合能力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院神经外科接受培训的23名规培研究生,采取纱布缝合-3D树脂血管缝合-鸡翅血管吻合-活体大鼠血管吻合分阶段的强化训练方... 目的探讨分阶段目标强化训练在培养神经外科规培研究生显微血管吻合能力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院神经外科接受培训的23名规培研究生,采取纱布缝合-3D树脂血管缝合-鸡翅血管吻合-活体大鼠血管吻合分阶段的强化训练方案,来培养他们的显微血管吻合能力。结果在最终活体动物实验中,大鼠吻合血管愈合且通畅,血管通畅率为100%,未见血管狭窄及假性动脉瘤。结论显微镜下实验动物模型训练有利于神经外科研究生临床操作技能的培养。应用分阶段目标强化训练能显著提高血管吻合学习效率,让研究生迅速掌握这一技巧,从而为临床应用做好基础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血管吻合 分阶段目标强化训练 规范化培训 研究生带教 显微神经外科 临床教学 教育
下载PDF
神经外科“锁眼”显微手术概论 被引量:4
18
作者 兰青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1-3,共3页
关键词 显微神经外科 锁眼手术 手术适应证 手术器械 围手术期处理
下载PDF
影响神经外科标本采集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婷 陈香凤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第11期107-108,共2页
临床送检标本质量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护理工作流程的环环相扣可有效减少标本质量缺陷的发生,而标本质量缺陷严重延误患者疾病的诊断及治疗。通过对本科标本采集及转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对标本采集与... 临床送检标本质量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护理工作流程的环环相扣可有效减少标本质量缺陷的发生,而标本质量缺陷严重延误患者疾病的诊断及治疗。通过对本科标本采集及转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对标本采集与转运流程进行了有效规范,极大地提高了标本合格率,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检标本质量 采集质量 神经外科 护理工作流程 质量缺陷 标本采集 统计分析 转运过程
下载PDF
神经肿瘤分子外科治疗的临床前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强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81-283,共3页
微创外科治疗神经肿瘤既要最大程度保护神经不受损害,又要彻底或相对彻底清除肿瘤。这是20世纪末刚发展起来的以高科技为基础的新领域,已经建立的手术平台有锁孔(Keyhole)显微、神经导航和神经内镜等,对于良性肿瘤是以肿瘤组织与正常组... 微创外科治疗神经肿瘤既要最大程度保护神经不受损害,又要彻底或相对彻底清除肿瘤。这是20世纪末刚发展起来的以高科技为基础的新领域,已经建立的手术平台有锁孔(Keyhole)显微、神经导航和神经内镜等,对于良性肿瘤是以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为界面的清除肿瘤;对于无法找到界面、呈浸润性生长的神经胶质瘤还应辅于针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进行治疗。我国的微创神经外科治疗相对滞后,仅有少数单位已经起步,多数单位尚处在准备阶段,期望本刊特约的专家笔谈对推动我国微创神经外科发展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基因治疗 脑肿瘤/治疗 神经胶质瘤/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