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侧控制功能性电刺激对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的效果评价
1
作者 杜林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05-0109,共5页
探讨对侧控制功能性电刺激对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的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2021.5-2022.8月在我院康复医学科门诊或住院治疗的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五官小功率超短波短波治疗+面部干... 探讨对侧控制功能性电刺激对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的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2021.5-2022.8月在我院康复医学科门诊或住院治疗的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五官小功率超短波短波治疗+面部干扰电治疗,每日1次,一次35分钟;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面增加对侧控制功能性电刺激疗法(contralaterally controlled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CFES )[1],每次10分钟,两组总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根据House-Brackmann(H-B)分级确定其有效率,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进行面部视觉疼痛量表(VAS)评分,改良Protmann评分[3],使用SPSS18.0版软件统计分析得出结果。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改良 Protmann评分均有显著增加,和治疗前比较,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分值增加幅度比对照组显著,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呈现降低现象,分值相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VAS评分下降幅度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FES 周围性面神经炎 电刺激
下载PDF
振动疗法对骨质疏松骨折患者骨矿含量、骨钙素及骨折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凯 郭美玲 朱婷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8-14,共7页
目的研究振动疗法对骨质疏松骨折患者骨矿含量、骨钙素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苏州明基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研究振动疗法对骨质疏松骨折患者骨矿含量、骨钙素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苏州明基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入院后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术后口服碳酸钙(600 mg/d)与强骨胶囊(2粒/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振动疗法。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甲状旁腺素(PTH)、25-羟维生素D_(3)[25(OH)D_(3)]、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视觉模拟评分法(VAS)、Fuge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S)、Barthel指数、骨痂生长评分的差值。两组均随访6个月,记录随访期间两组患者跌倒、再次骨折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全髋的骨密度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PTH、25(OH)D_(3)、BGP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BALP、PICP差值高于对照组,TRAP差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Barthel指数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骨痂量、骨痂密度、骨痂边缘、断端边缘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跌倒、再次骨折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振动疗法治疗OVCF可促进患者骨折愈合,提高骨密度,改善骨代谢,促进骨形成,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促进骨痂生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骨折 振动疗法 骨矿含量 骨钙素 骨折愈合
下载PDF
马术治疗对痉挛型双瘫儿童运动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孔丽君 陈志琴 +1 位作者 张奇 李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4期0204-0207,共4页
探讨马术治疗对痉挛型双瘫儿童运动能力和平衡功能的影响,为后续马术治疗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在本机构中进行马术治疗的痉挛型双瘫儿童一名,每周进行2次马术治疗,每次60分钟,总共20周。在治疗开始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粗... 探讨马术治疗对痉挛型双瘫儿童运动能力和平衡功能的影响,为后续马术治疗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在本机构中进行马术治疗的痉挛型双瘫儿童一名,每周进行2次马术治疗,每次60分钟,总共20周。在治疗开始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定(GMFM-88)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对比马术治疗前后评分数值的变化。结果 该儿童马术治疗前后的评估显示:粗大运动功能评定(GMFM-88)总得分提高,在GMFM维度D和维度E分值增加明显,BBS的评分也有显著提高。结论 马术治疗可以改善痉挛型双瘫的粗大运动能力和平衡能力,可以作为常规物理治疗外补充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马术治疗 粗大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观察
4
作者 高莹 陈志琴 +1 位作者 王莉娜 董文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5期0024-0026,共3页
观察上肢痉挛(脑卒中所致)患者接受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后对上肢痉挛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苏州明基医院康复医学科2021年1月1日~2020年11月30日研究期间治疗的40例上肢痉挛(脑卒中所致)患者进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研究,采用计... 观察上肢痉挛(脑卒中所致)患者接受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后对上肢痉挛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苏州明基医院康复医学科2021年1月1日~2020年11月30日研究期间治疗的40例上肢痉挛(脑卒中所致)患者进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研究,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将上肢痉挛患者分为甲组(20例,常规康复治疗)与乙组(20例,常规康复治疗+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其临床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乙组上肢痉挛患者上肢痉挛评分低于甲组上肢痉挛患者,P<0.05;治疗后,乙组上肢痉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高于甲组上肢痉挛患者,P<0.05;治疗后,乙组上肢痉挛患者独立生活能力评分高于甲组上肢痉挛患者,P<0.05。结论:上肢痉挛(脑卒中所致)患者接受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后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提高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 上肢痉挛 独立生活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