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功能要素流动视角下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组织特征与规划响应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垚 朱美琳 +1 位作者 王勇 周敏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59-67,共9页
文章使用国际手机漫游数据与世界500强企业数据识别全球功能要素的流动特征,分别从全球功能要素的集聚空间、网络空间两个维度测算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组织特征。结果发现,全球功能要素存在向中心城市、经济发达县市及长三角东部地区集... 文章使用国际手机漫游数据与世界500强企业数据识别全球功能要素的流动特征,分别从全球功能要素的集聚空间、网络空间两个维度测算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组织特征。结果发现,全球功能要素存在向中心城市、经济发达县市及长三角东部地区集聚的中心地特征,同时全球功能要素流动已经突破了严格的中心地体系而呈现出网络结构特征;全球功能要素流动视角下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组织具有场所空间与流动空间的双重特征,中心流理论更适合解释这一空间组织特征。因此,未来规划需要加强长三角城市群网络空间格局建设,推动全球功能要素的高效集聚与合理流动;将都市圈打造成全球功能要素高效集聚与合理流动的主要空间载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边缘地区中小城市融入全球生产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功能要素 长三角城市群 空间组织 场所空间 流动空间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乡镇国土空间存在问题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19
2
作者 孙嘉麟 杨新海 吕飞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1-48,共8页
乡镇作为我国碳排放的重要区域,同时也承担着更多的生态碳汇职责,是我国“双碳”目标达成的关键治理区域,其国土空间的保护、开发利用与“双碳”目标的实现密切相关。文章针对“双碳”目标下乡镇国土空间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明确乡镇国土... 乡镇作为我国碳排放的重要区域,同时也承担着更多的生态碳汇职责,是我国“双碳”目标达成的关键治理区域,其国土空间的保护、开发利用与“双碳”目标的实现密切相关。文章针对“双碳”目标下乡镇国土空间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明确乡镇国土空间优化的价值导向与思路的基础上,从碳源基础梳理、空间格局优化和三类空间优化等方面系统建构了乡镇国土空间优化的技术路径,以此引领乡镇地区城镇化绿色转型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如期实现“双碳”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乡镇 国土空间优化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核心区的功能多中心特征和规划响应--基于城际出行联系的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垚 钮心毅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8-108,共11页
本文以移动定位大数据测度城际出行联系,分析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的功能多中心特征,并将其与理想模式进行对照,以期推进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功能多中心的研究,丰富功能多中心理论。文章通过手机信令数据测算了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城市之间... 本文以移动定位大数据测度城际出行联系,分析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的功能多中心特征,并将其与理想模式进行对照,以期推进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功能多中心的研究,丰富功能多中心理论。文章通过手机信令数据测算了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城市之间在工作日、周末、节假日三个时间段的城际出行,从功能联系强度、功能联系对称性、功能组群三个方面测度功能多中心特征。研究发现,(1)当前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整体呈现内外交互的多中心模式,具有不平衡的功能多中心特征。同时,功能多中心具有时空特征,工作日、周末、节假日三个时间段的特征有显著差异。(2)与理想模式相比,周末时段内功能多中心程度最高,工作日时段内功能多中心程度最低。三个时间段内的功能多中心不平衡特征受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本文建议长三角城市群空间规划从以下三方面作出规划响应:一是围绕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形成都市圈;二是构建城际铁路与高速铁路相互结合的交通设施体系;三是保障商业和公共服务设施均衡化,以构建相对均衡的功能多中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际出行 长三角地区 城市群 功能多中心 规划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