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和对策分析
1
作者 邵珉 陈博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4年第7期44-46,共3页
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国家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然而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仍然不高。本文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含义出发,研究了转化现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些... 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国家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然而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仍然不高。本文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含义出发,研究了转化现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转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g-C_(3)N_(4)/CeO_(2)/BiOBr三相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降解RhB性能 被引量:3
2
作者 蔡文宇 刘成宝 +4 位作者 陈丰 钱君超 许小静 孟宪荣 陈志刚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1-140,共10页
以多孔层状g-C_(3)N_(4)为基体,引入沉淀法所得的CeO_(2)/BiOBr复合材料,经超声搅拌制得具有异质结结构的g-C_(3)N_(4)/CeO_(2)/BiOBr三相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光漫反... 以多孔层状g-C_(3)N_(4)为基体,引入沉淀法所得的CeO_(2)/BiOBr复合材料,经超声搅拌制得具有异质结结构的g-C_(3)N_(4)/CeO_(2)/BiOBr三相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光致发光光谱等方法对g-C_(3)N_(4)/CeO_(2)/BiOBr进行了成分、结构和光学性质表征。结果表明:g-C_(3)N_(4)/CeO_(2)/BiOBr三相复合材料呈三明治层状堆叠结构,界面结构构建良好,光响应性能优异,各相分布均匀且结晶程度较高。当Ce∶Bi摩尔比为1∶1,g-C_(3)N_(4)质量分数为15%时所得三相复合材料表现出最高的光催化活性,RhB降解率高达99%,降解速率是纯相CeO_(2)的86倍、纯相BiOBr的3倍。此外,经过4次循环后,复合材料的RhB降解效率依然保持在89%,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_(3)N_(4) CeO_(2) BiOBr 光催化活性
下载PDF
材料科学学科中的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建设探索:以无机及分析化学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史转转 吴正颖 +3 位作者 吴小帅 胡芳馨 郭春显 杨晓刚 《当代化工研究》 2022年第5期108-110,共3页
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是针对传统线下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根据材料科学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学科特点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应用到《无机及分析化学》的课程建设中,能够有效保证教学效果并达到课程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提高... 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是针对传统线下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根据材料科学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学科特点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应用到《无机及分析化学》的课程建设中,能够有效保证教学效果并达到课程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习效率,进一步将课程思政元素灵活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国情操,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 线上线下混合 课程建设
下载PDF
g-C_(3)N_(4)基超级电容器用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陈飞 刘成宝 +4 位作者 陈丰 钱君超 邱永斌 孟宪荣 陈志刚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66-2576,共11页
超级电容器由于具有功率密度大、储放电速度快、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受到储能领域的极大关注,电极材料是其性能优劣的关键所在。而具有较高含氮量、活性位点多且形貌与稳定性良好的g-C_(3)N_(4)作为一种优秀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受到研究... 超级电容器由于具有功率密度大、储放电速度快、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受到储能领域的极大关注,电极材料是其性能优劣的关键所在。而具有较高含氮量、活性位点多且形貌与稳定性良好的g-C_(3)N_(4)作为一种优秀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受到研究者的青睐。本文综述了g-C_(3)N_(4)基超级电容器的结构特征以及储能机理,重点阐述了g-C_(3)N_(4)基复合材料的性能提升策略,最后梳理了g-C_(3)N_(4)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性能提升研究进展,明确了g-C_(3)N_(4)基复合材料具有优秀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材料 g-C_(3)N_(4) 超级电容器 复合材料 储能
下载PDF
g-C_(3)N_(4)/过渡金属硫化物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合成及光催化应用
5
作者 唐飞 蔡文宇 +3 位作者 陈飞 朱晨 刘成宝 陈志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28,共9页
作为一种无机非金属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由于具有独特的能带结构和晶体结构特征,在环境治理和清洁能源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单一相g-C_(3)N_(4)存在对太阳光的响应范围偏小、比表面积小、反应活性位点少... 作为一种无机非金属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由于具有独特的能带结构和晶体结构特征,在环境治理和清洁能源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单一相g-C_(3)N_(4)存在对太阳光的响应范围偏小、比表面积小、反应活性位点少和光生电子-空穴对易复合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光催化领域的大规模使用。过渡族金属硫化物具有特殊的能带结构和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光催化应用中表现出较大的发展潜力。基于光催化材料当前存在的光响应范围窄、光生载流子易于复合导致光催化量子效率低、光生载流子存续时间短和反应活性位不足等问题,研究者们普遍专注于异质结尤其是Z型异质结的构建,以期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综述了g-C_(3)N_(4)和过渡金属硫化物光催化材料的性能优缺点、结构设计及反应机理等,重点梳理了异质结的构建进展情况,并展望了g-C_(3)N_(4)/过渡金属硫化物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材料 光催化 光化学 纳米材料 g-C_(3)N_(4) 过渡金属硫化物
下载PDF
CeO_(2)/BiOI/g-C_(3)N_(4)三相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降解RhB性能研究
6
作者 曹一达 刘成宝 +4 位作者 陈丰 钱君超 许小静 孟宪荣 陈志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2-138,共7页
通过溶剂热和超声搅拌合成了CeO_(2)/BiOI/g-C_(3)N_(4)三相复合材料。利用XRD、SEM、TEM和UV-Vis DRS等手段对该材料的成分、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表征。制备的CeO_(2)/BiOI/g-C_(3)N_(4)三相复合材料界面结构构建良好,光响应性能好,各... 通过溶剂热和超声搅拌合成了CeO_(2)/BiOI/g-C_(3)N_(4)三相复合材料。利用XRD、SEM、TEM和UV-Vis DRS等手段对该材料的成分、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表征。制备的CeO_(2)/BiOI/g-C_(3)N_(4)三相复合材料界面结构构建良好,光响应性能好,各相分布均匀且结晶程度较高。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在可见光(λ>420 nm)下,CeO_(2)/BiOI/g-C_(3)N_(4)(Ce、Bi物质的量比为2∶1,g-C_(3)N_(4)质量分数为5%)三相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RhB的效率达到71%,是纯相CeO_(2)的7倍、纯相BiOI的10倍。同时光催化重复实验结果表明,光催化材料显示出良好的稳定性,经四次循环后,光催化效率基本无降低。最后探讨了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机理,明确光催化实验中真正的活性物质为空穴及超氧自由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氧化铋 复合光催化材料 构筑异质结 光催化降解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工程基础课程改革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婷 郭春显 +3 位作者 谷雨 张春媚 陈博 谢志翔 《科教文汇》 2021年第26期98-100,共3页
新工科已成为改革话语中最为醒目的词语。对于本科教育来说,材料工程基础在材料类专业培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文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对目前材料工程基础课堂面临的挑战进行探讨,并提出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 新工科已成为改革话语中最为醒目的词语。对于本科教育来说,材料工程基础在材料类专业培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文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对目前材料工程基础课堂面临的挑战进行探讨,并提出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等措施来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激发学习兴趣、挖掘潜力、改革考核体制等措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出适用于材料行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材料工程基础 课程改革
下载PDF
碳基材料构建电化学传感器实现苯二酚异构体的超敏精准检测:综述 被引量:2
8
作者 饶强海 胡光煊 +3 位作者 张春媚 杨鸿斌 胡芳馨 郭春显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8-54,共17页
苯二酚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污染物,它有对苯二酚、邻苯二酚和间苯二酚三种同分异构体,三者在结构和理化性质上十分相似且常在水中共存。苯二酚在工业生产中广泛用作化工原料或中间体,但是其有高毒性、致癌性和难降解性,所产生的含酚废水对... 苯二酚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污染物,它有对苯二酚、邻苯二酚和间苯二酚三种同分异构体,三者在结构和理化性质上十分相似且常在水中共存。苯二酚在工业生产中广泛用作化工原料或中间体,但是其有高毒性、致癌性和难降解性,所产生的含酚废水对环境的危害极大,同时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实现苯二酚异构体的准确鉴别和测定尤为重要。电化学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限低、线性范围宽和操作简便以及成本低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重金属和酚类等环境污染物的检测。碳基材料具有高导电性、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能有效促进异构体的传质、表面吸附和电子转移过程,为实现异构体的同时传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此外,表面功能化、掺杂及复合其他纳米材料等手段可进一步调控碳基材料的组成及结构,并改善其对异构体的传感性能。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苯二酚的环境污染和危害及检测方法,然后阐述了碳基材料构建的电化学传感器在同时测定苯二酚异构体方面的研究进展,其中涵盖了苯二酚传感器的电化学传感性能、性能增强机制以及碳基材料的构性关系,还讨论了三种异构体的电化学氧化路径和反应机理。最后,本文就电化学传感器实现异构体超灵敏精准检测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进一步促进苯二酚电化学传感器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器 苯二酚异构体 同时检测 碳基纳米材料 电氧化机制
下载PDF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优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邵珉 陈博 《产业科技创新》 2023年第5期51-53,共3页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发展迅速,取得了许多突出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现有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以及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服务需求,从而提出建设功能更为完善的高校科技成...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发展迅速,取得了许多突出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现有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以及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服务需求,从而提出建设功能更为完善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为成果转化提供转化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务的建议,并进一步提出建立平台的功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服务 服务平台 功能需求分析
下载PDF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优化分析
10
作者 邵珉 陈博 《产业科技创新》 2023年第4期56-58,共3页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整体偏低,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也不例外。高校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从而提高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本文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出发,研究了转化过程中的服务需求,并提出...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整体偏低,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也不例外。高校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从而提高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本文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出发,研究了转化过程中的服务需求,并提出了相应的服务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成果 成果转化 服务优化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高熵电催化材料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宗宇杨 李俊辉 +2 位作者 朱向东 单光存 马汝广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59-885,共27页
高熵材料(high-entropy material,HEM)是一类具有良好性能的新型材料,以其较好的催化潜力、耐腐蚀性能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传统的高熵催化剂研究大多局限于各自的知识体系,难以兼容合并,不利于更优异的催化剂的后续研发.机器学习(machin... 高熵材料(high-entropy material,HEM)是一类具有良好性能的新型材料,以其较好的催化潜力、耐腐蚀性能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传统的高熵催化剂研究大多局限于各自的知识体系,难以兼容合并,不利于更优异的催化剂的后续研发.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作为一种基于大数据集来建立数理模型、进行研究推理的新兴学科,正逐步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人工智能科学分支.通过机器学习建立大数据库可以有效改善传统的研究状况,使研究效率大为提高.机器学习能用于识别定量的组分-结构-性能关系,通过从历史数据中学习而无需通过显式编程来加速电催化剂的设计.对机器学习算法、高熵材料进行了介绍,并阐述了机器学习在设计高熵电催化剂中的应用,讨论了机器学习在高熵电催化剂筛选和预测方面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 高熵材料 机器学习
下载PDF
g-C_(3)N_(4)基S型异质结的构建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12
作者 申建宇 刘成宝 +5 位作者 郑磊之 陈丰 钱君超 邱永斌 孟宪荣 陈志刚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7-1085,1097,共10页
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等问题,基于半导体的光催化技术利用太阳能为环境修复和能源储存提供了一种“绿色”可持续的方案。首先介绍了g-C_(3)N_(4)的优点和局限性,以及S型半导体的优势与不足,接着介绍了g-C_(3)N_(4)基S... 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等问题,基于半导体的光催化技术利用太阳能为环境修复和能源储存提供了一种“绿色”可持续的方案。首先介绍了g-C_(3)N_(4)的优点和局限性,以及S型半导体的优势与不足,接着介绍了g-C_(3)N_(4)基S型异质结的电子结构和光催化性质,综述了基于不同类型g-C_(3)N_(4)的S型异质结光催化材料构建和光催化性能的提升策略,并梳理了其部分应用。最后,综述了基于g-C_(3)N_(4)的S型异质结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有望为g-C_(3)N_(4)基S型异质结光催化材料的开发和实际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_(3)N_(4) S型异质结 光催化 复合材料
下载PDF
AgInS_(2)量子点调控及其在WLED应用上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刘汉语 谢志翔 +5 位作者 陈婷 董延茂 周兴 袁妍 吴海涛 陈勇号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41-2051,2104,共12页
AgInS_(2)量子点是一种有趣的材料,其近红外带隙范围从1.87到1.98 eV,作为直接带隙半导体,它能通过调节Ag/In比例来调节带隙,它还具有较宽的PL峰和较大的Stokes位移,同时低毒环保的特性也使它成为有望替代含Cd、Hg和Pb等重金属元素的二... AgInS_(2)量子点是一种有趣的材料,其近红外带隙范围从1.87到1.98 eV,作为直接带隙半导体,它能通过调节Ag/In比例来调节带隙,它还具有较宽的PL峰和较大的Stokes位移,同时低毒环保的特性也使它成为有望替代含Cd、Hg和Pb等重金属元素的二元量子点的理想材料,在光电器件领域尤其在发光二极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详细阐述了AgInS_(2)量子点晶体结构和发光机制,总结了其合成方法的特点并综述了通过壳体工程和掺杂的方法对AgInS_(2)量子点进行调控的策略,最后介绍了该类量子点在发光二极管方面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InS_(2) 量子点 合成 优化 WLED
下载PDF
省属地方高校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成宝 袁妍 +3 位作者 蒋伟娜 董延茂 张钱丽 陈志刚 《当代化工研究》 2022年第2期123-125,共3页
本文基于国家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的号召,立足高校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解决材料化学专业存在的特色不鲜明,办学方向不明确,学生相近专业就业率不高等突出问题,结合专业建设过程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一些具... 本文基于国家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的号召,立足高校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解决材料化学专业存在的特色不鲜明,办学方向不明确,学生相近专业就业率不高等突出问题,结合专业建设过程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属地方高校 材料化学专业 专业建设
下载PDF
埋底界面修饰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影响
15
作者 杜一 顾邦凯 +2 位作者 陈曦 李夏冰 卢豪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21,共10页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迅速实现了能量转换效率(PCE)从3.8%提高到25.7%的突破,在新一代光伏产业中具有显著的竞争力。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蓬勃发展不仅源于钙钛矿材料具有高光吸收系数、优异的载流子迁移率和可调节的...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迅速实现了能量转换效率(PCE)从3.8%提高到25.7%的突破,在新一代光伏产业中具有显著的竞争力。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蓬勃发展不仅源于钙钛矿材料具有高光吸收系数、优异的载流子迁移率和可调节的直接带隙,还源于其简便且成本低廉的制造工艺。但是钙钛矿电池内部的缺陷问题,特别是钙钛矿层与底层界面处的缺陷是限制钙钛矿电池效率与稳定性进一步提升的一个瓶颈。通过有效的界面修饰,一方面可以提高钙钛矿的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器件的稳定性。本文从界面工程对钙钛矿性能的影响出发,着重介绍了埋底界面的修饰工作对钙钛矿电池效率与稳定性的影响,包含电子传输层(ETL)/钙钛矿界面与空穴传输层(HTL)/钙钛矿界面这两部分,通过对这两类埋底界面的有效改性修饰,器件的效率与稳定性显著提高。通过对比分析了各种材料与实验方法对钙钛矿器件整体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探索了一条有效改善器件性能的路径。最后,本文还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界面修饰 埋底界面 效率 稳定性 电子传输层
下载PDF
高活性异质CuS/Mo_(6)S_(8)的构筑及其电催化硝酸根合成氨
16
作者 谭子轩 杜沣 +1 位作者 佟梦棋 郭春显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36-42,60,共8页
电化学还原硝酸根合成氨(NO_(3)^(-)RR)不仅有助于水中硝态氮污染物的去除,而且有助于缓解社会对氨能源的需求,减少污染,降低能耗。催化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NO_(3)^(-)RR的性能,然而,已报道的NO_(3)^(-)RR催化剂大多存在氨产率低和稳... 电化学还原硝酸根合成氨(NO_(3)^(-)RR)不仅有助于水中硝态氮污染物的去除,而且有助于缓解社会对氨能源的需求,减少污染,降低能耗。催化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NO_(3)^(-)RR的性能,然而,已报道的NO_(3)^(-)RR催化剂大多存在氨产率低和稳定性差等问题,设计和制备高性能和稳定性的NO_(3)^(-)RR催化剂是该领域的一个关键。论文设计和构筑了CuS/Mo_(6)S_(8)异质结构电催化剂,系统研究了其物化特性和NO_(3)^(-)RR性能,探讨了相关构效关系。实验结果表明,CuS/Mo_(6)S_(8)的法拉第效率和NO_(3)^(-)转化率分别为92.12%和91.34%,优于CuS(81.11%和74.13%)和Mo_(6)S_(8)(84.27%和80.23%),且经过连续4个循环(共12 h)NO_(3)^(-)RR测试,CuS/Mo_(6)S_(8)的各项性能均无明显衰减,展现出了优异的稳定性。分析和对比发现,该异质催化剂具有强的界面作用,通过Cu和Mo之间的电子转移改变了CuS/Mo_(6)S_(8)的电子结构,进而提升了NO_(3)^(-)RR性能。该研究提供了一种高性能和稳定性的NO_(3)^(-)RR催化剂,也可借鉴到设计其他高效异质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还原硝酸根合成氨 CuS/Mo_(6)S_(8)异质结构 界面作用 活性位点 催化效率
下载PDF
三线态-三线态湮灭上转换机理、材料与应用研究
17
作者 王筱梅 陈泉仑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9,共9页
有机上转换(Upconversion,UC)是借助有机分子将长波长(低能量)光转换为短波长(高能量)光的一项技术。依据激发光源的强度不同,上转换又分为强光上转换和弱光上转换两类。强光上转换是指激发光源强度达到MW·cm^(-2)甚至GW·cm^(... 有机上转换(Upconversion,UC)是借助有机分子将长波长(低能量)光转换为短波长(高能量)光的一项技术。依据激发光源的强度不同,上转换又分为强光上转换和弱光上转换两类。强光上转换是指激发光源强度达到MW·cm^(-2)甚至GW·cm^(-2)量级(即为太阳光强度的100万倍以上),如强双光子吸收上转换(Two-photon absorption upconversion,TPA-UC);弱光上转换则是指在mW·cm^(-2)~W·cm^(-2)量级的激发光源照射下获得的上转换,如三线态-三线态湮灭上转换(Triplet-triplet annihilation upconversion,TTA-UC)。由于后者只需要低功率光激发即可实现,所以在新能源、生物医学等诸多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对其研究成为热点课题。文章简要介绍国内外在有机弱光上转换材料及应用方面的研究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弱光上转换 三线态-三线态湮灭上转换 光敏剂 发光剂
下载PDF
科研促进《材料分析方法》课程教学改革
18
作者 钱君超 陈明 《当代化工研究》 2022年第10期131-133,共3页
材料分析方法课程是材料类专业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本文探究了科研对于该门课程的促进与深化,通过教学与科研互动、科研带动学生实践和自主学习模式这三方面的培养,将理论与大型仪器操作和科研项目相结合,提升了教学质量。不仅使学生... 材料分析方法课程是材料类专业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本文探究了科研对于该门课程的促进与深化,通过教学与科研互动、科研带动学生实践和自主学习模式这三方面的培养,将理论与大型仪器操作和科研项目相结合,提升了教学质量。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繁多的材料分析知识点,同时加强了他们的科研实践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分析 教学科研互动 材料专业 教学改革 实践创新能力
下载PDF
生物质炭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高尚 刘成宝 +4 位作者 陈丰 钱君超 邱永斌 孟宪荣 陈志刚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078-8084,8139,共8页
随着万物互联逐渐成为现实,对绿色、可持续、高稳定性储能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生物质炭因其丰富的孔结构、大的比表面积、环境友好性和可观的经济价值而备受关注。综述了生物质炭的结构以及合成方法,并且按照不同种类总结了国内外对于... 随着万物互联逐渐成为现实,对绿色、可持续、高稳定性储能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生物质炭因其丰富的孔结构、大的比表面积、环境友好性和可观的经济价值而备受关注。综述了生物质炭的结构以及合成方法,并且按照不同种类总结了国内外对于生物质基电极材料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生物质炭材料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挑战,为进一步合理设计生物质炭储能材料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电极材料 超级电容器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SiO_(2)-CuO复合纤维材料的抗菌性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尤亚颖 陈丰 +2 位作者 钱君超 勾昊东 陈志刚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2-36,44,共6页
在无水乙酸铜(铜源)与正硅酸四乙酯的物质的量比为1:10,1:20,1:40条件下,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模板剂,采用静电纺丝法结合高温煅烧制备SiO_(2)-CuO复合纤维材料,研究了该复合纤维材料的微观形貌、透气性与抗菌性能。结果表明:采用静电纺... 在无水乙酸铜(铜源)与正硅酸四乙酯的物质的量比为1:10,1:20,1:40条件下,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模板剂,采用静电纺丝法结合高温煅烧制备SiO_(2)-CuO复合纤维材料,研究了该复合纤维材料的微观形貌、透气性与抗菌性能。结果表明:采用静电纺丝法结合600℃煅烧成功制备SiO_(2)-CuO复合纤维材料,CuO纳米颗粒均匀分布在SiO_(2)纤维中,CuO属于单斜晶系;随着无水乙酸铜含量的增加,CuO颗粒的结晶程度增大;复合纤维材料的水蒸气透过率在2994.4~4017.6 g·m^(-2)·d^(-1),约为无材料覆盖条件下的60%,复合纤维材料具有较好的透气性;随着无水乙酸铜含量的增加,复合纤维材料的抗菌率增大,抗菌性能提高;当无水乙酸铜与正硅酸四乙酯物质的量比为1\:10时,复合纤维材料具有良好的气体透过性能,且抗菌率高达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CuO复合纤维材料 抗菌性能 透气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