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对苏州市142名贫困大学生的调查 被引量:14
1
作者 陶艳兰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24-129,共6页
贫困大学生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群体,社会支持状况及对现有社会支持的满意度是贫困大学生研究领域重要内容之一。调查结果显示,学校、亲戚或兄弟姐妹主要提供经济上的帮助(工具性支持),同学、网友、恋人主要提供情感和精神上的支持,父母... 贫困大学生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群体,社会支持状况及对现有社会支持的满意度是贫困大学生研究领域重要内容之一。调查结果显示,学校、亲戚或兄弟姐妹主要提供经济上的帮助(工具性支持),同学、网友、恋人主要提供情感和精神上的支持,父母、好朋友则是多面向的支持来源。贫困生对各项支持的满意度都接近八成或达到八成以上,他们的人际关系状况和对社会支持的满意度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解释变项。通过加强贫困大学生的自我支持、建立支持性的社会团体以及进一步落实各项支持政策可望缓解贫困大学生心理、情绪障碍,提高他们对各项社会支持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 社会支持 心理健康
下载PDF
土地私有化与土地社会化:俄国农民问题症结的历史考察
2
作者 解国良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74-78,97,共6页
俄国农民问题由来已久,最大的问题就是土地不归土地使用者所有。俄国的土地随着军事扩张而逐渐扩大,并历史地形成了村社土地所有制、僧俗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国家土地所有制。俄国土地所有制反映了社会政治关系,并形成了统治与服从的特点... 俄国农民问题由来已久,最大的问题就是土地不归土地使用者所有。俄国的土地随着军事扩张而逐渐扩大,并历史地形成了村社土地所有制、僧俗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国家土地所有制。俄国土地所有制反映了社会政治关系,并形成了统治与服从的特点。随着俄国的西方化,这种关系逐步加强,并引发社会对抗。解决俄国农民问题不在于自上而下确立个人土地所有制,而是让农民安居乐业。农民安居乐业必须从思想和法律上确立劳动的崇高地位开始,壮大社会力量,改变社会关系,进而转变政府职能。从这个意义上讲,土地社会化比土地私有化更为可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 农民问题 土地私有化 土地社会化 社会政治关系 土地所有制
下载PDF
民间传说的社会史内涵——以一个江南市镇的成长历程为依托 被引量:12
3
作者 小田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3-169,共7页
民间传说是构拟社群历史的另类素材。普通民众以传说为载体,肆意表达他们的价值观念,呈现出迥异于精英史学的显著特色;凭借“中心点”而存在的民间传说,常常成为社群纪念物由来的说明,其间隐含着既往聚落的时空脉络, 并以此建立起与社... 民间传说是构拟社群历史的另类素材。普通民众以传说为载体,肆意表达他们的价值观念,呈现出迥异于精英史学的显著特色;凭借“中心点”而存在的民间传说,常常成为社群纪念物由来的说明,其间隐含着既往聚落的时空脉络, 并以此建立起与社群历史之间的钩连;民间传说以“能指历史”的面目,给出人际互动的具体情境和细节,成为表达社群关系的一种形式。所有这些,需要我们通过跨学科的对话,钩隐索微,揭示民间传说的社会史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传说 南浔 民众观念 时空脉络 社群关系
下载PDF
废科举:中国儒家社会全面散构的多米诺骨牌——废科举百年祭 被引量:4
4
作者 高钟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18-222,共5页
科举制是中国儒家社会道统、王统、族统三维共构的制度性联结之关键枢纽所在。儒家道统的制度化、专制王权的合法化、宗族社会的合理化均赖其居中构建调节;中国儒家社会的超稳定结构奥秘即在于此。1905年,“废科举,兴学堂”,清廷仅认为... 科举制是中国儒家社会道统、王统、族统三维共构的制度性联结之关键枢纽所在。儒家道统的制度化、专制王权的合法化、宗族社会的合理化均赖其居中构建调节;中国儒家社会的超稳定结构奥秘即在于此。1905年,“废科举,兴学堂”,清廷仅认为是一个教育制度的改革,结果,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1911年辛亥革命,二千年帝制王权覆灭;1915年新文化运动,儒家道统遭全面批判;1927年宗族社会之领导层———“土豪劣绅”在国民革命中被埋葬。废科举导致了中国儒家社会的全面散构与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儒家 多米诺骨牌效应 儒家道统 宗族社会 超稳定结构 1905年 1911年 新文化运动 1915年 1927年 专制王权 教育制度 辛亥革命 国民革命 科举制 制度性 制度化 合法化 合理化 领导层 改革 清廷 转型
下载PDF
论尼泊尔潘查亚特体制的历史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王艳芬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1-99,共9页
1960年年底,尼泊尔国王马亨德拉解散了尼泊尔民选政府,开始实行君主集权、党派受禁、强调国民忠于国家和国王的无党派的潘查亚特体制。该体制的推行,不仅结束了尼泊尔动荡不宁的民主试验期,开启了民族国家经济建设的新局面,而且教育发... 1960年年底,尼泊尔国王马亨德拉解散了尼泊尔民选政府,开始实行君主集权、党派受禁、强调国民忠于国家和国王的无党派的潘查亚特体制。该体制的推行,不仅结束了尼泊尔动荡不宁的民主试验期,开启了民族国家经济建设的新局面,而且教育发展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一个种族平等和文化多元的和谐社会渐趋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泊尔 马亨德拉国王 潘查亚特
下载PDF
论“社会时间”——依托于丰子恺笔下的村妇考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小田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4-111,共8页
“社会时间”是社会史学者依据某种人物或现象的特质对其进行的特殊度量。以丰子恺笔下的村妇及其生活为案例进行历时性考察,我们发现,生活于“半封建半殖民地”之下的村妇为时代所驱使,孜孜求索属于自己的那份生活,而其生活的印迹则成... “社会时间”是社会史学者依据某种人物或现象的特质对其进行的特殊度量。以丰子恺笔下的村妇及其生活为案例进行历时性考察,我们发现,生活于“半封建半殖民地”之下的村妇为时代所驱使,孜孜求索属于自己的那份生活,而其生活的印迹则成为近代的征象。在共时性的意义上专注于村妇生活与社会环境(区域或社群)的关系,可以发现,一方面,社会环境是索解村妇生活的地图;另一方面,村妇生活为其社会环境创造了人文气息、地域特色和社群结构。在泛时性的意义上揭示村妇的性别角色特征,让我们注意到作为她们共性的自然身份,而这些共性的提炼则有助于彰显特定时空中村妇生活的特殊性所在。“社会时间”概念的引入,缘于社会史研究对象的扩展而来的思想方法的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时间 历时性 共时性 泛时性
下载PDF
不同历史时期的中缅铁路议案 被引量:2
7
作者 朱昭华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1-65,55,共6页
修筑中缅铁路的计划早在晚清时期就由英国提出,但遭到了清朝中央政府和云南地方官绅的抵制。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为了获取一条西南国际交通大动脉,主动向英国政府提出了修筑中缅铁路的计划,中国并为此付出了高昂代价,但因缅甸的陷落,... 修筑中缅铁路的计划早在晚清时期就由英国提出,但遭到了清朝中央政府和云南地方官绅的抵制。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为了获取一条西南国际交通大动脉,主动向英国政府提出了修筑中缅铁路的计划,中国并为此付出了高昂代价,但因缅甸的陷落,中缅铁路最终半途而废。当前,中缅国际铁路通道又提上了建设日程,成为中国加快西部大开发、发展与缅甸及其他东南亚国家关系的重大战略举措,成为新形势下建设和谐亚洲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缅铁路 英国 云南 泛亚铁路
下载PDF
晚清大众传媒的社会导向——以《点石斋画报》中“祥异事件”为分析对象 被引量:1
8
作者 小田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0-95,共6页
"祥异事件"在《点石斋画报》中占据相当大的篇幅。撇开事件的历史真实性,专注于事件传播者的社会导向性,不难发现:所谓"异兆"不过是"天人感应"的民间表达方式,《点石斋画报》因势利导,意欲在民间世界构... "祥异事件"在《点石斋画报》中占据相当大的篇幅。撇开事件的历史真实性,专注于事件传播者的社会导向性,不难发现:所谓"异兆"不过是"天人感应"的民间表达方式,《点石斋画报》因势利导,意欲在民间世界构建起与精英社会相通的自然认识论,并使之成为其他社会导向的依据;《点石斋画报》着意强调"异兆"中的凶兆,视之为社会罪愆的征兆,慨叹世道之陵夷、人心之陷溺,意在影响人们的时代认识,同时又以预示性吉兆粉饰太平世相,暗示皇权存在的合理性;《点石斋画报》喋喋不休于"异兆"的因果示戒之功,力图左右世人的人格取向并使之付诸生活实践。整体暗合于"祥异事件"中的命运观表达,让人们明显感受到《点石斋画报》浓重的传统底色及其沉重的现代步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祥异事件” 《点石斋画报》 社会导向
下载PDF
移民文化与区域创新——以苏州与上海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高钟 吴季令 《上海商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53-57,共5页
全球一体化是一个世界性的潮流,在这个潮流中,文化的一体化与多元化恰是一个互动的两极,在碰撞与吸纳中相互促进,相互包容,最终迈向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大同境界。而这种一体与多元的文化生成局面,在中国历史上就曾多次发生。多元的文... 全球一体化是一个世界性的潮流,在这个潮流中,文化的一体化与多元化恰是一个互动的两极,在碰撞与吸纳中相互促进,相互包容,最终迈向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大同境界。而这种一体与多元的文化生成局面,在中国历史上就曾多次发生。多元的文化起源形成了中国远古时代不同的区域文化,而远古直到春秋、战国,以至后来中国历史上的多次民族大移民,不仅促进了中国多民族的融合,也形成了目前各地不同的区域文化。移民作为一个敢于离乡背景、挑战一个陌生的未知世界的文化栽体,具有一种开拓与拼博的精神,含有创新的文化基因。正是移民的这种开拓与创新的文化基因,使得中国很多落后地区因移民带来的活力而后来居上,成为创新力最强、文化与社会发展最快的地区。苏州与上海可谓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文化 移民 创新
下载PDF
中缅边界主权纠纷的历史与经验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昭华 《东南亚之窗》 2011年第1期28-32,共5页
中国的历史疆域自秦汉统一中国以来,至18世纪中期最终确立,其间2000年的伸缩变化一直是由历史上中国内部的因素主导的。中国内部统一、内部强盛时,疆域范围就大些,治理力度也强些,反之则疆域有收缩,治理也相对松弛。随着16世纪西... 中国的历史疆域自秦汉统一中国以来,至18世纪中期最终确立,其间2000年的伸缩变化一直是由历史上中国内部的因素主导的。中国内部统一、内部强盛时,疆域范围就大些,治理力度也强些,反之则疆域有收缩,治理也相对松弛。随着16世纪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到来,中国传统的藩属封贡体系开始分化,不仅清帝国的周边属国相继沦为列强殖民地,而且清朝边疆也遭受蚕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疆域 中缅边界 经验 纠纷 主权 西方殖民主义 中国传统 治理力度
下载PDF
“推力”、“拉力”之外更需“助力”——中国农民工市民化之历史蜕变途径浅探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钟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36-41,共6页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在农村之“推力”与城市之“拉力”下,进入城市,他们能否完成由农民到市民的历史蜕变,是关系到我国的现代化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问题。由于后发展国家政府导向的前瞻性与我国的国情及时代之要求,我们...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在农村之“推力”与城市之“拉力”下,进入城市,他们能否完成由农民到市民的历史蜕变,是关系到我国的现代化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问题。由于后发展国家政府导向的前瞻性与我国的国情及时代之要求,我们不能走西方国家的自然转化之路,只能发挥后发优势,由政府与社会对此历史进程加以“助力”,使之在较短时间内顺利完成此历史蜕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市民化 助力
下载PDF
浅析中日两国中学历史教材的差异 被引量:2
12
作者 祝曙光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23-125,共3页
中日两国中学历史教材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最大的不同是日本教材偏重于古代史,而中国教材偏重于近现代史。此外,日本教材偏重于对文化史的论述,而且文化的内涵较为宽泛,而中国教材对文化的叙述,份量较轻,内涵较窄。导致中日两... 中日两国中学历史教材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最大的不同是日本教材偏重于古代史,而中国教材偏重于近现代史。此外,日本教材偏重于对文化史的论述,而且文化的内涵较为宽泛,而中国教材对文化的叙述,份量较轻,内涵较窄。导致中日两国中学历史教材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历史教材 中国 日本 历史真实 民族文化
下载PDF
中美关系史上一件“谜案”的历史考察——“罗斯福下令史迪威除掉蒋介石之说”辨析
13
作者 袁成亮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7-101,共5页
近年来,开罗会议期间罗斯福指令史迪威清除蒋介石的说法出现于国内许多论著中。本文从罗斯福对华政策、开罗会议期间罗斯福与蒋介石关系、美在华中国通对蒋介石的态度等方面对这一说法进行了辨析,指出开罗会议期间罗斯福指令史迪威干掉... 近年来,开罗会议期间罗斯福指令史迪威清除蒋介石的说法出现于国内许多论著中。本文从罗斯福对华政策、开罗会议期间罗斯福与蒋介石关系、美在华中国通对蒋介石的态度等方面对这一说法进行了辨析,指出开罗会议期间罗斯福指令史迪威干掉蒋介石的说法纯属子虚乌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斯福 蒋介石 开罗会议 蓝鲸计划
下载PDF
中日两国对外来科技文明的不同反应——以近代铁路为例
14
作者 祝曙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6,共6页
中国、日本等后发型国家对铁路技术的引进和建设铁路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近代科技文明的态度,因为铁路是近代科技文明的产物和标志之一。尽管铁路几乎同时出现在中国与日本,然而由于两国对外来科技文明的认识存在着巨大差异以及... 中国、日本等后发型国家对铁路技术的引进和建设铁路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近代科技文明的态度,因为铁路是近代科技文明的产物和标志之一。尽管铁路几乎同时出现在中国与日本,然而由于两国对外来科技文明的认识存在着巨大差异以及其他一些原因,致使两国铁路发展的结局也截然相反。中国铁路发展缓慢,筑路成本高,经济效益低下,反映了近代中国的落后;而日本铁路发展迅速,铁路延伸与近代日本的崛起同步而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中国 日本 科技文明
下载PDF
合乎历史 顺乎民意——论《反分裂国家法》出台的意义
15
作者 袁成亮 袁炜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6,共6页
《反分裂国家法》是中国政府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分裂祖国,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所制订的一部法律。它体现了国家意志,代表了全中国人民的心声,是一部和平统一的法、一部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法,也是一部中国自主解决台湾问题的法。它... 《反分裂国家法》是中国政府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分裂祖国,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所制订的一部法律。它体现了国家意志,代表了全中国人民的心声,是一部和平统一的法、一部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法,也是一部中国自主解决台湾问题的法。它的出台有助于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分裂国家,有助于促进两岸关系稳定发展,有助于维护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合乎历史,顺乎民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罗宣言 台湾回归祖国 国共内战 “台独”分子 反分裂国家法 祖国统一
下载PDF
俄国社会革命党对土地问题的探索
16
作者 解国良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49-53,共5页
资本主义发展使俄国土地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革命党以研究农民问题起家,土地问题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社会革命党经过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反复,形成了土地社会化纲领。坚持利用村社平均劳动传统,激发农民熄灭的... 资本主义发展使俄国土地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革命党以研究农民问题起家,土地问题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社会革命党经过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反复,形成了土地社会化纲领。坚持利用村社平均劳动传统,激发农民熄灭的劳动热情,发展劳动农民经济。在土地社会化纲领演变成土地草案的过程中,社会革命党提出了比较务实的劳动经济的混合经济学说,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衷心拥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革命党 土地社会化 劳动经济
下载PDF
试论战后日本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 被引量:8
17
作者 仝芸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19-122,共4页
二战结束后的50多年来,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通过日本政府和妇女自身的努力,日本妇女在参政、教育、就业、两性平等等方面取得巨大进展,女性的社会地位得以明显提高。但当前本社会仍存在一些事实上的男女不平等现象,歧... 二战结束后的50多年来,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通过日本政府和妇女自身的努力,日本妇女在参政、教育、就业、两性平等等方面取得巨大进展,女性的社会地位得以明显提高。但当前本社会仍存在一些事实上的男女不平等现象,歧视女性的传统意识并未消除,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还需要政府和国民继续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妇女 社会地位 教育 婚姻 就业
下载PDF
李光耀的社会福利思想初探
18
作者 陈文山 《东南亚之窗》 2009年第3期13-19,共7页
李光耀的社会福利思想在其执政前后是不同的,执政以前是典型的民主社会主义福利思想,执政以后,则是实用主义的福利思想,造成其思想转变的原因在于新加坡独立后的社会困境。李光耀的实用主义福利思想是个怎样福利的问题,贯穿了三条主线,... 李光耀的社会福利思想在其执政前后是不同的,执政以前是典型的民主社会主义福利思想,执政以后,则是实用主义的福利思想,造成其思想转变的原因在于新加坡独立后的社会困境。李光耀的实用主义福利思想是个怎样福利的问题,贯穿了三条主线,其目的在于体现社会平等与自由,维护国家安全与政治稳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最终让人民更好地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光耀 福利 社会主义 实用主义
下载PDF
中国“空巢”家庭研究述评 被引量:16
19
作者 陈建兰 《天府新论》 CSSCI 2008年第2期105-109,共5页
在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空巢"家庭正在成为一个热点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学者们已经对"空巢"家庭展开了初步的研究,他们的研究涉及:空巢家庭的定义及分类;空巢家庭的成因分析;空巢家庭的现状;空巢家庭的需... 在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空巢"家庭正在成为一个热点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学者们已经对"空巢"家庭展开了初步的研究,他们的研究涉及:空巢家庭的定义及分类;空巢家庭的成因分析;空巢家庭的现状;空巢家庭的需求;解决空巢家庭问题的对策建议,等等。目前对"空巢"家庭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表现为研究中还存在着不足,因而对"空巢"家庭的研究亟待提高与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空巢”家庭 成因 现状 需求 对策
下载PDF
清末片马事件的发生及其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朱昭华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43-47,共5页
史学界多认为清末片马事件的发生是英国殖民扩张、图谋侵占中国西南边疆领土引起的。本文通过考察已公布的英国外交部档案,认为英政府远征片马的深层原因在于英政府对中国西南边疆改革的不满与仇视,为了抵制所谓的中国政府的“前进政策... 史学界多认为清末片马事件的发生是英国殖民扩张、图谋侵占中国西南边疆领土引起的。本文通过考察已公布的英国外交部档案,认为英政府远征片马的深层原因在于英政府对中国西南边疆改革的不满与仇视,为了抵制所谓的中国政府的“前进政策”,英军对恩梅开江以东,包括片马在内的小江流域地区进行远征,采取具有主权特征的管辖措施,以达到迫使清政府承认既成事实的目的。这一目标未能完全实现,并且对滇缅北段未定界问题的解决、对英印政府的东北边疆政策产生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马事件 影响 前进政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