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州城市典型汇水面雨水径流初期冲刷规律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祁赛君 王涌涛 《环境科技》 2011年第A01期41-43,共3页
选取苏州高架路面、沥青油毡屋面、瓦屋面3种城区典型性汇水面的雨水径流作为研究对象,对径流中主要污染物COD,SS,TP,NH3-N进行监测,对不同汇水面的初期冲刷规律作曲线拟合和对比分析,研究得出影响初期冲刷效应的主要因素是降雨强度。
关键词 汇水面 雨水径流 初期冲刷规律 影响因素 降雨强度
下载PDF
ABR反应器处理高浓度头孢抗生素废水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马晓力 沈耀良 《江苏环境科技》 2008年第4期33-35,共3页
抗生素类制药废水的有机污染物浓度高,可生化性差,微生物不易降解,处理难度很大。采用动态试验对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某头孢类制药厂废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CODCr负荷控制在2.67~3.0kg/(m3﹒d),温度控制在35±0.5℃... 抗生素类制药废水的有机污染物浓度高,可生化性差,微生物不易降解,处理难度很大。采用动态试验对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某头孢类制药厂废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CODCr负荷控制在2.67~3.0kg/(m3﹒d),温度控制在35±0.5℃时,ABR对该废水CODCr的去除率可达在50%,且其可生化性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促进了废水进一步后续生化处理的运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R反应器 头孢抗生素废水 水解酸化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生长期园林废弃物的堆肥工艺研究-以苏州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吴阳 梅娟 +1 位作者 董彦 徐乐中 《现代农业》 2014年第6期91-93,共3页
随着我国城市绿化快速发展,园林废弃物的产生量日益增加,好氧堆肥处理已成为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方法。文章以苏州市为例的研究表明,园林废弃物以生长期和休眠期修剪枝叶为主。生长期修剪枝叶的含水率为57%-72%、碳氮比32-4... 随着我国城市绿化快速发展,园林废弃物的产生量日益增加,好氧堆肥处理已成为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方法。文章以苏州市为例的研究表明,园林废弃物以生长期和休眠期修剪枝叶为主。生长期修剪枝叶的含水率为57%-72%、碳氮比32-48,适合堆肥处理。生长期枝叶中添加玉米芯能增加易降解有机质的含量,提高堆体温度,加速堆肥的进程。该研究结果可为长三角地区园林废弃物的处理处置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废弃物 堆肥 苏州
下载PDF
苏州相城区望庭镇水稻田降雨径流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管毓堂 苏保林 +4 位作者 黄宁波 张占恩 张磊 申萌萌 周静雯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6-502,共7页
为研究水稻田非点源污染降雨径流的流失规律,减少水田中氮、磷等对地表水环境的污染提供科学依据,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开展水稻田降雨—产流—产污同步观测的非点源试验,分析了降雨强度、降雨前田面水深、农田管理等因素对水田产流、产污... 为研究水稻田非点源污染降雨径流的流失规律,减少水田中氮、磷等对地表水环境的污染提供科学依据,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开展水稻田降雨—产流—产污同步观测的非点源试验,分析了降雨强度、降雨前田面水深、农田管理等因素对水田产流、产污的影响,计算次降雨平均质量浓度(珋ρEMCs).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场次降雨不同污染物的流失规律有很大不同,不同场次降雨的珋ρEMCs差异也很大;水稻田降雨前期的田面水深是决定径流产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子,对于分析是否有径流产生和异常数据的解析有重要作用;化肥的施用以及降雨距离施肥后时间间隔是影响珋ρEMCs的重要因素;苏州望亭镇的试验点,总氮(TN)、总磷(TP)的径流输出系数分别为4.363和0.156kg·hm-2,分别占稻季施肥量的1.21%和0.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田 面源污染 次降雨平均浓度 输出系数 太湖
下载PDF
分散液液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样中4种环境激素 被引量:5
5
作者 周懿 张丽君 张占恩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6-319,共4页
以四氯乙烯作萃取剂,以四氢呋喃为分散剂对水样中4种环境激素甲草胺、乙草胺、三唑酮和三唑醇进行分散液液微萃取。提取液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4种环境激素的质量浓度与其相应峰面积均在0.05~100μ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甲草胺、... 以四氯乙烯作萃取剂,以四氢呋喃为分散剂对水样中4种环境激素甲草胺、乙草胺、三唑酮和三唑醇进行分散液液微萃取。提取液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4种环境激素的质量浓度与其相应峰面积均在0.05~100μ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甲草胺、乙草胺、三唑酮和三唑醇的检出限(3S/N)分别为0.016,0.015,0.023,0.032μg.L-1。在0.2,2.0mg.kg-1两个添加水平下进行回收试验,4种环境激素的回收率在86.8%~118%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2.1%~6.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分散液液微萃取 环境激素 水样
下载PDF
城市居民小区双水源中水回用研究初探——以苏州为例
6
作者 徐宇同 李丹 张维佳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0年第9期55-58,共4页
结合苏州本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在居民小区中将屋面雨水和优质杂排水作为小区中水回用的双水源,并采用物化法作为核心处理工艺。同时,以苏州城区范围内15个居民小区的水量调查为依据,论证了双水源中水回用工艺的可行性。
关键词 中水回用 双水源 物化法 水量平衡计算
下载PDF
选择性排泥改善颗粒污泥亚硝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文如 阴方芳 +3 位作者 丁玲玲 高玲慧 王建芳 沈耀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96-402,共7页
通过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160d的运行,考察了选择性分离颗粒污泥对改善短程硝化工艺长期稳定运行的有效性.反应器整个运行过程分3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污泥停留时间(SRT)仅通过出水中携带的污泥自行调控,SRT极高,造成颗粒污泥的解体以及短程... 通过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160d的运行,考察了选择性分离颗粒污泥对改善短程硝化工艺长期稳定运行的有效性.反应器整个运行过程分3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污泥停留时间(SRT)仅通过出水中携带的污泥自行调控,SRT极高,造成颗粒污泥的解体以及短程硝化性能的恶化.阶段2和阶段3中通过排出颗粒污泥床顶部污泥,控制SRT分别为(45±5),(30±5)d,氨氧化细菌(AOB)活性有明显提升.NO2--N比累积速率由阶段1运行时的7.44mg/(g·h)上升至阶段2时的8.08mg/(g·h)和阶段3时的9.14mg/(g·h);相反,NO3--N比产生速率从3.01mg/(g·h)下降至SRT为(30±5)d时的1.54mg/(g·h);阶段3出水中亚硝化率达80%以上.以上结果表明,通过选择性分离颗粒污泥控制SRT是实现短程硝化颗粒污泥工艺长期稳定运行的一种有效调控策略.另外,分析认为反应器高径比越大以及引入与NOB竞争亚硝酸盐基质的微生物均有利于该策略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短程硝化 选择性排泥 污泥龄 高径比
下载PDF
混凝沉淀工艺深度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的混凝剂优化 被引量:13
8
作者 沈耀良 孙立柱 +1 位作者 王德兴 杨光冠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56-58,62,共4页
通过烧杯试验,确定了采用混凝、沉淀工艺深度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时,最佳的混凝剂组合及投量。结果表明,铝盐混凝剂与PAM组合使用时比铁盐混凝剂与PAM组合使用时的处理效果更好,当PAC+PAM的组合投量为20mg/L+5mg/L或30mg... 通过烧杯试验,确定了采用混凝、沉淀工艺深度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时,最佳的混凝剂组合及投量。结果表明,铝盐混凝剂与PAM组合使用时比铁盐混凝剂与PAM组合使用时的处理效果更好,当PAC+PAM的组合投量为20mg/L+5mg/L或30mg/L+1mg/L、硫酸铝+PAM的组合投量为30mg/L+5mg/L时,混凝、沉淀出水浊度为2.5~3.5NTU,COD为25-40mg/L,TP为0.06-0.12mg/L。由于混凝后水中所形成的絮体较小,难于沉淀,因此混凝沉淀工艺对SS的去除效果较差,实际工程中可考虑增设过滤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再生回用 混凝 沉淀 混凝剂
下载PDF
改性活性氧化铝的除氟效能及再生方法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王东田 尹方平 杨兰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5-58,共4页
对氢氧化钠改性活性氧化铝的除氟效能及活性氧化铝的再生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氢氧化钠改性后的活性氧化铝的饱和吸附量是未改性活性氧化铝的2.3倍;以偏铝酸钠为再生剂对已达饱和吸附状态的活性氧化铝进行再生效果较好。同时研究... 对氢氧化钠改性活性氧化铝的除氟效能及活性氧化铝的再生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氢氧化钠改性后的活性氧化铝的饱和吸附量是未改性活性氧化铝的2.3倍;以偏铝酸钠为再生剂对已达饱和吸附状态的活性氧化铝进行再生效果较好。同时研究了偏铝酸钠浓度、再生时间对再生后的活性氧化铝的除氟效能的影响。再生后的改性活性氧化铝的静态饱和吸附量为再生前氢氧化钠改性活性氧化铝的83.44%。动态实验表明氢氧化钠改性氧化铝的有效吸附时间是未改性活性氧化铝的6.4倍,再生后活性氧化铝的吸附效果也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化铝 氢氧化钠 偏铝酸钠 除氟
下载PDF
液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水中硝基苯类化合物 被引量:21
10
作者 沈彬 罗三姗 张占恩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705-708,共4页
建立了水中硝基苯类化合物(硝基苯、1-硝基甲苯、2-硝基甲苯、3-硝基甲苯和邻氯硝基苯)的液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实验结果显示:甲苯为最佳的萃取剂。确定最佳实验条件为:甲苯体积2μL,萃取时间15min,搅拌速度300r/... 建立了水中硝基苯类化合物(硝基苯、1-硝基甲苯、2-硝基甲苯、3-硝基甲苯和邻氯硝基苯)的液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实验结果显示:甲苯为最佳的萃取剂。确定最佳实验条件为:甲苯体积2μL,萃取时间15min,搅拌速度300r/min,萃取温度45℃,溶液pH=5。在此条件下,各目标物的萃取富集倍数为30-38,线性范围为2-250μg/L,检出限为1~2μg/L,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微萃取 硝基苯 气相色谱/质谱法 水样
下载PDF
滆湖底质特性对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和伊乐藻(Elodea nattalii)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陶花 潘继征 +2 位作者 沈耀良 李文朝 黄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3-388,共6页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滆湖3种沉积物(表层湖泥、硬底湖泥、表层覆岸泥)对菹草和伊乐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于表层湖泥、硬底湖泥、表层覆岸泥的菹草和伊乐藻生物量分别为4.07、1.98、3.69kg/m2和1.86、1.27、1.74kg/m2,表层湖泥较适...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滆湖3种沉积物(表层湖泥、硬底湖泥、表层覆岸泥)对菹草和伊乐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于表层湖泥、硬底湖泥、表层覆岸泥的菹草和伊乐藻生物量分别为4.07、1.98、3.69kg/m2和1.86、1.27、1.74kg/m2,表层湖泥较适合这两种沉水植物生长.3种沉积物对菹草和伊乐藻的干湿比影响显著,硬底湖泥>表层湖泥>表层覆岸泥.在表层覆岸泥和表层湖泥中,两种沉水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均较高,伊乐藻在不同沉积物中差别最大,叶色区别明显.丙二醛的测定结果进一步表明硬底湖泥不适宜植物生长.试验结果表明菹草和伊乐藻在滆湖不同的沉积物上能够正常生长,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菹草适合在表层湖泥中生长,伊乐藻更适合在表层覆岸泥中生长,通过对滆湖不适宜的底质环境进行改造,以利于沉水植物的生长繁殖,为滆湖生态修复中的基质修复与沉水植被重建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滆湖 沉积物 沉水植物 基质修复
下载PDF
HRT对瓷粒BAF处理生活污水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灿灿 金吴云 +1 位作者 沈耀良 袁煦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1-154,共4页
通过实验室模型试验研究了瓷粒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效能,分析了在气水比一定的条件下,水力停留时间(HRT)变化对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效能及运行特性的影响规律。考察了不同HRT运行下,COD、NH4+-N、NO2--N、NO3--N、TN、SS等指标的变... 通过实验室模型试验研究了瓷粒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效能,分析了在气水比一定的条件下,水力停留时间(HRT)变化对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效能及运行特性的影响规律。考察了不同HRT运行下,COD、NH4+-N、NO2--N、NO3--N、TN、SS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当进水COD为280~320mg/L,气水比为3:1,HRT为10h的条件下,处理效果最好,其中COD、NH4+-N、TN、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6%、97.8%、34.7%、84.2%。当HRT逐渐降低时,以上指标的去除效果都有所下降,但去除效能的下降与HRT的降低不呈线性关系。当HRT降至3h,去除效能有一定程度的上升,COD、NH4+-N、TN、SS的去除率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生物滤池 瓷粒 水力停留时间 去除效能
下载PDF
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土壤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被引量:16
13
作者 邵焰 张丽君 张占恩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53-1757,共5页
采用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土壤中3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联苯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实验优化的样品制备和萃取条件为:土壤与水的质量比为1:3,pH=4,超声时间为5min,葶取剂为环己烷,萃取温度为25℃,搅... 采用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土壤中3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联苯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实验优化的样品制备和萃取条件为:土壤与水的质量比为1:3,pH=4,超声时间为5min,葶取剂为环己烷,萃取温度为25℃,搅拌速率为900r/min,萃取时间为20min。萃取后取1gL萃取剂进行色谱分析。在此条件下,当采用SIM模式时,测得土壤中联苯菊酯、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1~25mg/kg,0.5~50mg/kg和0.5~50mg/kg;检出限分别为0.003,0.020和0.040mg/kg;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3%,4.7%和8.6%。本方法可崩于土壤中拟除虫菊酯类物质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纤维膜 气质联用 拟除虫菊酯
下载PDF
含硫酸盐废水处理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宽峰 吴鹏 +2 位作者 沈耀良 徐融 张海芹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22,共6页
硫酸盐废水来源广泛,对水体、土壤、植物等危害巨大。为此,综述了硫酸盐废水的来源及危害,针对硫酸盐废水处理过程中的二级抑制,介绍了近期国内外硫酸盐废水的处理工艺、硫酸盐还原菌本身的特性以及应用的研究现状。同时,分析了硫酸盐... 硫酸盐废水来源广泛,对水体、土壤、植物等危害巨大。为此,综述了硫酸盐废水的来源及危害,针对硫酸盐废水处理过程中的二级抑制,介绍了近期国内外硫酸盐废水的处理工艺、硫酸盐还原菌本身的特性以及应用的研究现状。同时,分析了硫酸盐废水处理过程中,各菌种之间的协同。通过分析硫酸盐废水处理过程中碳硫比、硫酸盐负荷、硫化物、pH、ORP,铁等对硫酸盐废水处理的影响,提出了未来处理硫酸盐废水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酸盐废水 硫酸盐还原菌 处理工艺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ABR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的启动方式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沈桢 沈耀良 +1 位作者 林玉杰 王惠民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104,共4页
对ABR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的启动方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固定HRT、逐步提高进水COD浓度的启动方式,可使ABR反应器于90 d内完成启动,其对COD的去除率达到80%,系统运行较稳定,但污泥颗粒比较松散;而固定进水COD浓度、缩短HRT的启动... 对ABR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的启动方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固定HRT、逐步提高进水COD浓度的启动方式,可使ABR反应器于90 d内完成启动,其对COD的去除率达到80%,系统运行较稳定,但污泥颗粒比较松散;而固定进水COD浓度、缩短HRT的启动方式,49 d就可使ABR对COD的去除率达到80%,且污泥颗粒化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低浓度有机废水 启动 污泥颗粒化
下载PDF
分散液液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样中4种嗅味物质 被引量:9
16
作者 付杰 张丽君 张占恩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2-604,615,共4页
以四氯乙烯作萃取剂,以丙酮为分散剂对水样中4种嗅味物质,二甲基异莰醇、土臭素、β-环柠檬醛和β-紫罗兰酮进行分散液液微萃取,提取液供气相色谱-质谱仪分析。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下,4种嗅味物质的线性范围均为0.05~20μg.L-1。二甲基... 以四氯乙烯作萃取剂,以丙酮为分散剂对水样中4种嗅味物质,二甲基异莰醇、土臭素、β-环柠檬醛和β-紫罗兰酮进行分散液液微萃取,提取液供气相色谱-质谱仪分析。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下,4种嗅味物质的线性范围均为0.05~20μg.L-1。二甲基异莰醇、土臭素、β-环柠檬醛和β-紫罗兰酮的检出限(3S/N)分别为0.03,0.01,0.02,0.01μg.L-1。方法用于自来水和河水样品分析,4种嗅味物质的回收率在87.7%~102%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1.8%~7.8%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液液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二甲基异莰醇 土臭素 β-环柠檬醛 Β-紫罗兰酮
下载PDF
改进型厌氧折流板反应器预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效能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建芳 沈耀良 宋小康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9-72,共4页
研究了ABR反应器作为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预处理单元,隔室功能的改进、反应器启动和处理效能。改进型ABR反应器增大第1隔室容积,将第6隔室改造为沉淀池,可提高系统抗冲击负荷性能,减缓人工湿地的堵塞。ABR反应器在自然条件下,以好... 研究了ABR反应器作为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预处理单元,隔室功能的改进、反应器启动和处理效能。改进型ABR反应器增大第1隔室容积,将第6隔室改造为沉淀池,可提高系统抗冲击负荷性能,减缓人工湿地的堵塞。ABR反应器在自然条件下,以好氧浓缩污泥作接种污泥,碱度1 500~2 000 mg/L,25 d左右出现污泥颗粒化,粒径以0.25~3 mm为主。ABR反应器COD去除率可达50%,其中ABR第1隔室吸附降解COD高达40%,COD容积负荷可高达1.59 kg/(m3.d)。经ABR系统预处理后,出水SS可降至2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型ABR反应器 农村生活污水 颗粒污泥 COD容积负荷 悬浮物
原文传递
ABR耦合间歇曝气M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鹏 陆爽君 +2 位作者 徐乐中 刘捷 沈耀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658-2663,共6页
为降低膜生物反应器(MBR)运行能耗和延缓膜污染,以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M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为例,采用间歇曝气和添加颗粒填料两种方式对工艺脱氮除磷运行条件和膜污染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增大间歇曝气时间有利于提高氮磷的去除效... 为降低膜生物反应器(MBR)运行能耗和延缓膜污染,以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M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为例,采用间歇曝气和添加颗粒填料两种方式对工艺脱氮除磷运行条件和膜污染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增大间歇曝气时间有利于提高氮磷的去除效果,对COD、NH4+-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95%、84%和92%(工况4),而添加颗粒填料对氮磷的去除没有显著影响.双重好氧-缺氧交替环境强化了工艺对磷的去除.添加颗粒填料比间歇曝气更能有效延缓膜污染,同时改变了膜污染的形成过程,膜内部污染物含量显著增多,与泥饼层相比,多糖成为了膜污染的主要因素,不会对膜组件本身构成危害,增强了MBR反应器的实际应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膜生物反应器 生活污水 脱氮除磷 间歇曝气 颗粒填料
下载PDF
内回流比对连续流改进A^2/O反应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许方园 李勇 黄勇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9-62,共4页
以生活污水为原水,在常温(25~33℃)条件下采用连续流改进A2/O反应器进行脱氮除磷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器内能实现短泥龄细菌和硝化细菌的分相培养,有效降低了回流污泥中硝态氮的质量浓度,其值小于1mg·L-1。在进水COD在400~5... 以生活污水为原水,在常温(25~33℃)条件下采用连续流改进A2/O反应器进行脱氮除磷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器内能实现短泥龄细菌和硝化细菌的分相培养,有效降低了回流污泥中硝态氮的质量浓度,其值小于1mg·L-1。在进水COD在400~500mg·L-1,水力停留时间为13h,泥龄为5d的条件下,系统运行高效而稳定,当内回流比在100%~300%之间变化时,内回流比对TN、TP去除影响较大,对COD去除影响较小,NH4+-N的去除基本不受内回流比影响。但从整体上考虑,内回流比为200%时,系统整体除污效果最好,对COD、NH4+-N、TN、TP去除率分别为88%、97%、73.8%、65.1%。由于反应器存在一定程度的边界效应,时而造成泥区污泥分布不均,降低系统除磷效能。但通过修整反应器,消除或减小边界效应,可进一步提高系统除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回流比 连续流改进A2/O反应器 脱氮除磷
下载PDF
滆湖沉水植物概况及退化原因分析 被引量:26
20
作者 陶花 潘继征 +2 位作者 沈耀良 李文朝 黄峰 《环境科技》 2010年第5期64-68,共5页
沉水植物是浅水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吸收和固定氮磷营养盐、净化水质等生态功能,了解浅水湖泊的沉水植物分布概况是判断湖泊富营养化进程和进行湖泊生态修复的前提。通过收集整理历史资料和现场调查,发现滆湖在富营养化进... 沉水植物是浅水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吸收和固定氮磷营养盐、净化水质等生态功能,了解浅水湖泊的沉水植物分布概况是判断湖泊富营养化进程和进行湖泊生态修复的前提。通过收集整理历史资料和现场调查,发现滆湖在富营养化进程中沉水植物的分布面积和生物量急剧下降,物种减少。2009年沉水植物覆盖度不足全湖的1%,优势种为金鱼藻、菹草和狐尾藻,伴生有黑藻、苦草和马来眼子菜。沉水植物由清水型逐渐演替为耐污型,伴随着沉水植物优势种的演替,滆湖逐渐从清水稳态向浊水稳态转换。另外,在此结合滆湖各个时期沉水植物的分布面积、生物量、优势种和现存量等相关资料,分析其与同一时期各个环境要素和人文活动的相关性,从入湖污染负荷、渔业养殖规模和湖泊水质3方面分析了沉水植物退化的原因,为滆湖沉水植物的恢复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滆湖 沉水植物 退化原因 生态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