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文版SF-36在社区老年人生存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98
1
作者 韦懿芸 颜艳 +3 位作者 王多劳 郭艳芳 张磊 孙振球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4-188,共5页
目的:用普适性健康问卷SF-3 6量表测量长沙市老年人的生存质量,考核SF-3 6表的信度、效度,分析比较不同老年人群各领域得分。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调查6 0 2名在长沙市居住1年以上6 0岁及6 0岁以上老年人。用分半系数和Cronbach’s... 目的:用普适性健康问卷SF-3 6量表测量长沙市老年人的生存质量,考核SF-3 6表的信度、效度,分析比较不同老年人群各领域得分。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调查6 0 2名在长沙市居住1年以上6 0岁及6 0岁以上老年人。用分半系数和Cronbach’sα信度系数分析SF-3 6信度,主成分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效度;方差分析、单变量t检验等方法检验不同老年人群生存质量得分。结果:SF-3 6的分半系数为0.7 2,各领域信度系数均大于0.8;主成分因子分析SF-3 6可分为8个领域和2个综合测量指标;各条目与其所属领域相关系数绝对值均大于0.5 9。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的老年人群生存质量不同。结论:SF-3 6可以用于社区老年人生存质量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36 社区老年人 生存质量
下载PDF
3种方法检测粪便中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结果比较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慧 孙晓东 +8 位作者 聂仁华 邓艳 沈旭 Sophia Manue 郭晓芳 李春富 杨亚明 李崇珍 张苍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9期679-680,689,共3页
目的比较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醛醚沉淀法及ELISA 3种方法检测粪便中溶组织内阿米巴的优缺点。方法采集受检者粪便标本278份.分别采用3种方法进行阿米巴原虫感染检测,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3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准确率、敏感性... 目的比较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醛醚沉淀法及ELISA 3种方法检测粪便中溶组织内阿米巴的优缺点。方法采集受检者粪便标本278份.分别采用3种方法进行阿米巴原虫感染检测,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3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及费用。结果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醛醚沉淀法和ELISA法的阳性率分别为9.71%、10.79%和12.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标本经PCR确证,3种方法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48.71%、51.11%和7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费用低(1元/份),耗时少(0.1 h~0.2 h)。结论粪便溶组织内阿米巴检测推荐使用ELISA法,其次是醛醚沉淀法,如果用生理盐水涂片法,至少要重复检测3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组织内阿米巴 醛醚沉淀法 ELISA 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
下载PDF
云南边境地区氯喹及与青蒿琥酯伍用治疗前后恶性疟原虫pfcrt和pfmdr1抗药性有关基因点突变的变化特征(英文) 被引量:2
3
作者 杨亚明 Adagu IS +1 位作者 张再兴 Warhurst DC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3年第6期339-342,共4页
目的 了解氯喹单用及与青蒿琥脂伍用治疗恶性疟前后 ,pfcrt和 pfmdr1抗药性有关基因的点突变变化特征。  方法 使用PCR RFLP技术检测基因点突变。 结果 氯喹及与青蒿琥脂伍用治疗前后的所有样本都发现有恶性疟原虫pfcrt基因氨基酸... 目的 了解氯喹单用及与青蒿琥脂伍用治疗恶性疟前后 ,pfcrt和 pfmdr1抗药性有关基因的点突变变化特征。  方法 使用PCR RFLP技术检测基因点突变。 结果 氯喹及与青蒿琥脂伍用治疗前后的所有样本都发现有恶性疟原虫pfcrt基因氨基酸编码 76突变为苏氨酸的特征。但是 ,氯喹治疗前 ,5 0 % pfmdr1基因氨基酸编码 86为天冬酰氨酸 (野生型 ) ,而剩余的 5 0 %为野生型和突变型 (苏氨酸 )的特征。氯喹治疗后 ,在 18个复燃的病例中 ,83 .3 %的 pfmdr1基因 86位点为野生型 ,剩余的 16.7%是混合型。氯喹与青蒿琥脂伍用治疗前 ,3个样本携带混合型基因型 ,剩余的 (86% )为野生型 ,但治疗后 ,所有样本只携带野生型。 结论 这些结果可能支持这样的假说 :pfcrt基因突变起主导作用 ,但 pfmdr1基因突变增强了氯喹抗药性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 恶性 点突变 云南 氯喹 青蒿琥酯 治疗 抗药性 基因点突变 PFCRT pfmdr1 药物配伍
下载PDF
大规模私有化与后共产主义国家死亡率危机的跨国分析
4
作者 David Stuckler Lawrence King Martin McKee 《世界经济文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0-93,共14页
在20世纪90年代初欧洲的大部分后共产主义国家的成年人死亡率都呈上升态势,而各国在不同时期死亡率变化的差异至今仍然缺乏一个确切的解释。我们通过多元纵向回归来分析在东欧和前苏联的后共产主义国家中处于工作年龄段(15—59岁)男性从... 在20世纪90年代初欧洲的大部分后共产主义国家的成年人死亡率都呈上升态势,而各国在不同时期死亡率变化的差异至今仍然缺乏一个确切的解释。我们通过多元纵向回归来分析在东欧和前苏联的后共产主义国家中处于工作年龄段(15—59岁)男性从1989到2002年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研究发现:作为一个经济转型策略,快速的大规模私有化是造成后社会主义国家成年人死亡率差异的决定性因素;而如果一个国家社会资本高,那么私有化对死亡率的影响就会被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共产主义 死亡率 经济转型 休克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