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频震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均 彭锡兰 +3 位作者 吴雄基 侯春阳 梁西岚 谢彦奇 《河北医学》 CAS 2015年第7期1125-1128,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震荡通气(HFO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和安全性,指导该病的治疗。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在新生儿科治疗的NRDS患儿70例,其中治疗组37例(HFOV),对照组33例(常频通气CMV)... 目的:探讨高频震荡通气(HFO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和安全性,指导该病的治疗。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在新生儿科治疗的NRDS患儿70例,其中治疗组37例(HFOV),对照组33例(常频通气CMV),两组都给予PS和一般治疗。比较两组上机后的血气分析、上机时间以及合并症等指标。结果:与CMV组比较,HFOV组改善血气分析异常和下调给氧浓度更快,且并发症更少。结论:HFOV联合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震荡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新生儿转运系统在危重新生儿转运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黎金莲 梁静 +1 位作者 黄冬梅 谢彦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184-2186,共3页
目的:探讨提高危重新生儿转运成功率及抢救成功率的方法。方法:我院自2007年1月起启动新生儿转运系统(newborn emergency transport service,NETS)转运危重新生儿。通过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采用NETS转运的危重新生儿125例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提高危重新生儿转运成功率及抢救成功率的方法。方法:我院自2007年1月起启动新生儿转运系统(newborn emergency transport service,NETS)转运危重新生儿。通过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采用NETS转运的危重新生儿12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NETS中定期培训、严格组织管理,保障装备及转运前稳定病情等优化措施与新生儿转归的关系。结果:全部病例签好转运同意书,有转运记录。转运病例中主要疾病顺序为重度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胎粪吸入综合征、重症肺炎等。与既往的双向被动转运模式相比,转运成功率提高,病死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启动"把流动的NICU送到危重儿身边"的NETS可更有效地实施转运前终端医院、转运途中、NICU三个环节的处理,提高危重新生儿转运成功率及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转运 危重新生儿 抢救
下载PDF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1
3
作者 林玉 林小燕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276-278,共3页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84例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给予高频振荡模式机械通气,在较高通气参数下,予一氧化氮吸入治疗,记录吸入一氧化氮前、吸入后30min、吸入后24h的经皮血氧饱和度...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84例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给予高频振荡模式机械通气,在较高通气参数下,予一氧化氮吸入治疗,记录吸入一氧化氮前、吸入后30min、吸入后24h的经皮血氧饱和度(SpO_2)、血气分析、血压、心率、平均动脉压及氧合指数(OI)。结果:治疗后30min及治疗后24hSpO_2、PaO_2、PaCO_2、FiO_2、O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时间点患儿HR、SPAP、SBP、MAP、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氧化氮吸入联合高频振荡模式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疗效确切,显著改善患儿OI,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等指标,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避免一氧化氮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新生儿 持续肺动脉高压 临床疗效 护理措施
下载PDF
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均 陈健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年第17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猪肺磷脂注射液(PS)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以PS联合nCPAP治疗;对照组予以nCPAP呼吸支持... 目的探讨猪肺磷脂注射液(PS)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以PS联合nCPAP治疗;对照组予以nCPAP呼吸支持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12、24h时点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及临床转归。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4h时点PaO2、PaO2/FiO2高于12h时点,且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4h时点PaCO2低于12h时点,且低于对照组;病死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PS联合nCPAP治疗NRDS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肺磷脂注射液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气指标
下载PDF
超敏CRP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均 陈健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0期16-17,共2页
目的探讨超敏CRP(hsCRP)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我院NICU收治的临床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78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入院时和恢复期检测静脉血hsCRP,并与对照组(60例正常新生儿)作比较。结果观察组疾病初期... 目的探讨超敏CRP(hsCRP)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我院NICU收治的临床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78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入院时和恢复期检测静脉血hsCRP,并与对照组(60例正常新生儿)作比较。结果观察组疾病初期血hsCRP及其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恢复期hsCRP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和疗效监测有重要意义,特异性和敏感性高,结果准确可靠,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新生儿 败血症
下载PDF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秀群 陈健 张宇茂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88-89,91,共3页
目的探讨吸入一氧化氮(NO)对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例临床诊断PPHN的患儿进行NO吸入治疗,入院后经高频振荡机械通气呼吸支持,应用NO前呼吸机吸入氧浓度(FiO2)为(0.91±0.12),气道压力(MAP)为(1... 目的探讨吸入一氧化氮(NO)对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例临床诊断PPHN的患儿进行NO吸入治疗,入院后经高频振荡机械通气呼吸支持,应用NO前呼吸机吸入氧浓度(FiO2)为(0.91±0.12),气道压力(MAP)为(1.31±0.21)kPa,入院4~24h在呼吸机支持同时加NO吸入治疗。NO吸入前、后0.5h、6h、12h、24h、48h动态观察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血气动脉血氧分压(PaO2)、MAP、氧合指数(OI)、心率(HR)、血压(BP)的测定。结果患儿吸入NO治疗48h内经皮SpO2明显上升,OI、MAP明显下降(P〈0.05),PaO2明显上升(P〈0.05),而HR、BP无明显变化(P〉0.05)。24~48h后经皮SpO2持续稳定。治愈18例,2例死于严重并发症,吸入NO时二氧化氮(NO2)浓度监测均〈2ppm。结论 NO吸入能选择性扩张肺血管,改善氧合,对心血管无明显不良反应,在保证有效通气及良好灌注时为有效的治疗PPHN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高血压 肺性 一氧化氮 吸入法
下载PDF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重度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7
7
作者 陈健 陆俏群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77-79,共3页
目的:评价高频振荡通气(HFOV)及常频通气(SIMV)在治疗新生儿重度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住茂名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43例MAS患儿随机分成2组,其中HFOV组23例、SIMV组20例,两组分别于... 目的:评价高频振荡通气(HFOV)及常频通气(SIMV)在治疗新生儿重度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住茂名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43例MAS患儿随机分成2组,其中HFOV组23例、SIMV组20例,两组分别于呼吸支持0、2、12、24、48 h时记录血氧饱和度(SaO_2)、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_2),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并重、分娩方式、入院日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2、12、24、48 h时PaO_2、PaCO_2、SaO_2、a//APO_2各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相关肺动脉高压、气漏均低于SIMV组(P<0.05)。结论:HFOV治疗新生儿MAS的效果优于SI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粪吸入综合征 高频振荡通气 常频机械通气
原文传递
新生儿经上肢静脉与下肢静脉PICC置管效果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林玉 林小燕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18-120,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新生儿经上肢静脉与下肢静脉PICC置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16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上肢静脉PICC置管和下肢静脉PICC置管,比较两组新生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导管异位率、出血量、留置时间、操作耗时、... 目的:对比分析新生儿经上肢静脉与下肢静脉PICC置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16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上肢静脉PICC置管和下肢静脉PICC置管,比较两组新生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导管异位率、出血量、留置时间、操作耗时、置管障碍发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新生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84.48%较对照组新生儿的60.34%显著提高,实验组新生儿导管异位率为8.62%较对照组新生儿的25.86%显著降低,置管出血量、操作耗时较对照组新生儿减少,置管时间较对照组新生儿延长,置管障碍发生率为8.62%较对照组新生儿的31.03%显著降低,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为12.07%,较对照组新生儿的32.76%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置管是一项安全可靠的技术,特别是下肢静脉PICC置管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导管异位率,减少出血量,缩短操作时间,延长置管时间,降低置管障碍及并发症,减少新生儿痛苦,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上肢静脉 下肢静脉 PICC置管 效果
下载PDF
密闭式吸痰法与开放式吸痰法对新生儿发生VAP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小红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88-90,共3页
目的:分析密闭式吸痰法与开放式吸痰法对新生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经口气管插管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法进行吸痰,对照组采用开放... 目的:分析密闭式吸痰法与开放式吸痰法对新生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经口气管插管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法进行吸痰,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法进行吸痰,比较两组患儿的VAP发生率、死亡率、气道损伤率、VAP发生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肺部感染评分(CPIS评分)及痰液细菌学培养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VAP发生率、气道损伤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患儿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5例(15.63%)痰液培养细菌感染,对照组患儿13例(40.63%)痰液培养细菌感染,且均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观察组患儿细菌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VAP发生时间较对照组晚,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短,CPI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法可降低经口气管插管的新生儿VAP发生率,减少气道损伤,同时降低细菌感染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式吸痰法 开放式吸痰法 新生儿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 被引量:3
10
作者 柯燕娜 《临床医学工程》 2014年第7期927-928,共2页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其相关护理策略。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8例NRDS患儿并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行机械通气+固尔苏治疗,...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其相关护理策略。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8例NRDS患儿并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行机械通气+固尔苏治疗,观察组行NCPAP+固尔苏治疗,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给予新生儿儿科常规性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的病情转归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抢救成功率为89.66%、死亡率为10.34%,对照组分别为75.86%、24.14%,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家属满意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固尔苏与NCPAP治疗NRDS效果显著,在治疗期间给予患儿科学、全面的护理可提高患儿预后,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 护理
下载PDF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脑损伤新生儿中的应用与护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小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14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 EEG)在脑损伤新生儿中的应用价值与护理措施。方法 47例脑损伤新生儿,均于出生6 h内实施a EEG监测,期间予以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a EEG背景活动、睡眠-觉醒周期(SWC)及预后。结果 47例脑损伤新生儿中a EEG背...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 EEG)在脑损伤新生儿中的应用价值与护理措施。方法 47例脑损伤新生儿,均于出生6 h内实施a EEG监测,期间予以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a EEG背景活动、睡眠-觉醒周期(SWC)及预后。结果 47例脑损伤新生儿中a EEG背景活动正常14例,轻度异常4例,重度异常29例(其中连续性极低振幅活动4例,爆发-抑制4例,惊厥持续状态7例,惊厥发作14例)。治愈26例(55.32%),好转14例(29.79%),放弃7例(14.89%)。结论 a EEG监测有助于临床对新生儿脑损伤进行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尽早采取针对性治疗及护理措施,改善脑损伤新生儿预后,a EEG应作为新生儿监护病房的常规监测项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幅整合脑电图 新生儿 脑损伤 护理
下载PDF
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分析
12
作者 陈均 陈健 陆俏群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5年第2期53-54,75,共3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指导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选取广东省茂名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11-01 ~2013-01治疗的42例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治疗过程中感染指标的变化,如血常规的白... 目的 探讨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指导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选取广东省茂名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11-01 ~2013-01治疗的42例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治疗过程中感染指标的变化,如血常规的白细胞(WBC)、血小板(PLT)以及C反应蛋白(CRP)等.同时分析G-试验报告.结果 白色念珠菌是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首发症状往往缺乏特异性,常见者包括少吃、少动、少哭、反应差、发热、呼吸暂停等等;所选病例的G-试验都为阳性;感染指标的变化出现在大多数患儿,早期可见血小板减少和CRP升高,经氟康唑治疗后可恢复正常,但白细胞无明显变化.结论 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对有高危因素者须密切观察感染相关症状并及时查感染指标和G-试验,力求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 真菌 新生儿 临床分析
下载PDF
窒息新生儿生后72h内电解质变化的临床观察
13
作者 谢彦奇 赵若雯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09年第11期1157-1160,共4页
目的回顾分析窒息新生儿生后0~72h电解质水平变化及电解质紊乱情况。方法选择符合观察条件的窒息新生儿23例,非窒息新生儿17例,分0~24h、25~48h、49~72h三个时间段抽取静脉血2ml检查,对照两组血钠、钾、氯、钙、磷、镁等电解质水平... 目的回顾分析窒息新生儿生后0~72h电解质水平变化及电解质紊乱情况。方法选择符合观察条件的窒息新生儿23例,非窒息新生儿17例,分0~24h、25~48h、49~72h三个时间段抽取静脉血2ml检查,对照两组血钠、钾、氯、钙、磷、镁等电解质水平变化情况及低钠、钾、钙、镁血症发生率的改变。结果生后三个时间段血钠、血钙质量水平窒息组明显低于非窒息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镁水平在25~48h和49~72h时间段窒息组明显低于非窒息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0~24h这个时间段中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钾质量水平仅在49~72h时间段窒息组明显低于非窒息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磷水平在各个时间段窒息组和非窒息组无明显变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新生儿在生后各时间段都可发生低血钠、低血钾、低血钙,以25~48h时间段为甚,而低血镁则多发生在25~48h、49~72h两个时间段。结论窒息新生儿生后的72h内易发生电解质紊乱,应在不同时间段视血气、电解质水平变化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纠正电解质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窒息 电解质
下载PDF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陈健 陆俏群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232-233,共2页
目的:比较传统的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和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 RDS 病人,随机分为 NIPPV 组(35... 目的:比较传统的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和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 RDS 病人,随机分为 NIPPV 组(35例)和 NCPAP 组(30例),两组患儿均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后予 NIPPV 或 NCPAP 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成功率、治疗前后血气变化、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孕周、RDS 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 NIPPV 成功率为91.42%(32/35),NCPAP 成功率7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NIPPV 治疗 RDS 疗效较传统 NCPAP 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下载PDF
亚低温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宇茂 陈健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813-815,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亚低温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2例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亚低温治疗,观察组给予亚低温联... 目的探讨分析亚低温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2例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亚低温治疗,观察组给予亚低温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NBNA评分以及Bayley发育指数。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NBN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NBNA评分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患儿NBNA评分提高更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Bayley发育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儿的神经功能损伤,抑制神经元凋亡,促进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缺氧缺血性脑病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视频脑电图联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新生儿脑膜炎预后评估的价值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宇茂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11-12,60,共3页
目的:探究视频脑电图(VEEG)联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评估中的价值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本院新生儿科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2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入院后对患儿进行视频脑电图(VEEG)、脑干听觉诱... 目的:探究视频脑电图(VEEG)联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评估中的价值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本院新生儿科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2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入院后对患儿进行视频脑电图(VEE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头颅MRI检查及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对比患儿出院1个月、出院6个月的Gesell评估。结果:42例患儿中VEEG及BEAP均异常者为30例,除Gesell评估未完成外,该30例患儿有28例存有NBNA评分或头颅MR检查中的一项或两项异常,其中有22例完成1个月Gesell评估,20例存在异常,11例完成6个月Gesell评估,8例均存在异常。VEEG、BAEP及VEEG+BAEP与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视频脑电图(VEEG)联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的价值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脑电图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预后
下载PDF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17
作者 蔡玉伟 张宇茂 《中国处方药》 2019年第12期132-133,共2页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某院收治的1 610例NRDS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805)和对照组(n=805)。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通气策略,观察组患儿采用...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某院收治的1 610例NRDS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805)和对照组(n=805)。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通气策略,观察组患儿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通气时间、用氧时间、住院天数、治疗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p H值和PO2低于对照组,PCO2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儿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和动脉导管未闭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慢性肺结核发生率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用于NRDS患儿的临床治疗,可显著改善患儿动脉血气值,促进患儿及早恢复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常频机械通气 血气指标
下载PDF
一氧化氮联合米力农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效果观察
18
作者 何少婷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第8期1093-1094,共2页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联合米力农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效果。方法76例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分为两组各38例,实验组给予一氧化氮联合米力农治疗,对照组给予米力农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氧合指标、超声心动图监测指标。结果实...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联合米力农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效果。方法76例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分为两组各38例,实验组给予一氧化氮联合米力农治疗,对照组给予米力农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氧合指标、超声心动图监测指标。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5%(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SpO_(2)、PaO_(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O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PASP、MPA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氧化氮联合米力农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效果显著,可改善肺循环和肺动脉压力,纠正低氧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米力农 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疗效
下载PDF
疼痛干预方法对减轻早产儿住院期间PICC置管疼痛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小红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609-611,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疼痛干预方法对减轻早产儿住院期间PICC置管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66例行PICC置管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PICC程序置管,观察组进行疼痛干预,比较两组患儿PICC各时段疼痛量表评分,各项临床... 目的:探讨分析疼痛干预方法对减轻早产儿住院期间PICC置管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66例行PICC置管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PICC程序置管,观察组进行疼痛干预,比较两组患儿PICC各时段疼痛量表评分,各项临床观察指标。结果:操作前15 s两组患儿疼痛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消毒、穿刺、送管、固定、操作后30 s疼痛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患儿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10 d体重增重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患儿显著缩短,颅内出血发生率较对照组患儿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住院期间PICC置管时进行疼痛干预可有效降低患儿的疼痛,对增加患儿体重、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颅脑出血发生率方面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干预 早产儿 PICC
下载PDF
无创高频通气模式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
20
作者 何少婷 林洪全 吴春燕 《哈尔滨医药》 2024年第1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无创高频通气模式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2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频呼吸机通气治疗,研究组给予无创高频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氧暴露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治疗前、... 目的探讨分析无创高频通气模式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2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频呼吸机通气治疗,研究组给予无创高频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氧暴露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治疗前、治疗后1、2、3、4、5、6、7dOI、血气分析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氧暴露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较对照组患儿显著缩短(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OI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3、4、5、6、7d两组患儿OI指标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且治疗后3、4、5、6、7d研究组患儿OI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PaO_(2)、PaCO_(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3、4、5、6、7两组患儿PaO_(2)指标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PaCO_(2)指标水平均呈现下降趋势,且治疗后3d、4d、5d、6d、7d研究组患儿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无创高频通气模式治疗BPD患儿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氧暴露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改善氧合,促进血气分析改善,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高频通气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血气分析 机械通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