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产为导向的白酒酿造工程专业微生物课程体系重建思路
1
作者 赵亮 郭举 +2 位作者 罗贞标 胡智慧 王新叶 《高教学刊》 2023年第35期76-79,共4页
微生物学相关知识体系是白酒酿造工程专业人才应掌握的核心理论体系,同时也是提出、分析并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先决条件。目前现有的微生物学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无法适应本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要求,需要对此进行适当改革和重建。该文从... 微生物学相关知识体系是白酒酿造工程专业人才应掌握的核心理论体系,同时也是提出、分析并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先决条件。目前现有的微生物学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无法适应本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要求,需要对此进行适当改革和重建。该文从现有课程体系出发,分析知识构架在本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其次,通过生产一线调研,分析、总结生产过程的理论需求方向,并以此为牵引,提出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和目标。以此,希望该文提出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对国内其他开设酿酒类专业高校有所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问题 调研访谈 课程构架 生产理论需求 微生物学
下载PDF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酿酒工程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被引量:5
2
作者 龙亚飞 唐佳代 +1 位作者 甘广东 赵腾飞 《酿酒科技》 2021年第2期128-131,共4页
以茅台学院酿酒工程专业为例,从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的意义,专业课课程思政内容的建设以及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方法 3个方面,探索如何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专业课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课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学... 以茅台学院酿酒工程专业为例,从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的意义,专业课课程思政内容的建设以及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方法 3个方面,探索如何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专业课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课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 酿酒工程 专业课 课程思政
下载PDF
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与酿酒酵母混合发酵对嘎啦苹果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阳 蒋媛 +3 位作者 贾伟豪 鞠延仑 房玉林 闵卓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61,共9页
以嘎啦苹果为实验材料,探究了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云-268)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混合发酵对苹果酒基本理化指标、酚类物质、香气物质及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酿酒酵母单一发酵,混合发... 以嘎啦苹果为实验材料,探究了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云-268)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混合发酵对苹果酒基本理化指标、酚类物质、香气物质及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酿酒酵母单一发酵,混合发酵苹果酒中乙醇和总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降幅分别为8.72%和9.02%,总酚含量显著增加(P<0.05),增幅为23.01%;其香气物质种类(36种)明显多于单一发酵苹果酒(31种),其中香气活度值OAV>1的物质有12种;进一步分析发现,混合发酵苹果酒中具果香味的乙酸酯类和花香味的萜烯类等物质含量显著提高(P<0.05),具酸腐味的脂肪酸类物质含量显著降低(P<0.05),对具青草味的C6醇类物质含量影响不大;感官品评结果表明混合发酵苹果酒酒液澄清、禾杆黄色、入口酸度中等偏低,甜度适中,口感平衡,具有丰富的果香味。因此,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与酿酒酵母混合发酵(1:1)能够明显提高苹果酒的品质,增加其发酵香,为低醇果香味的苹果酒酿造奠定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 酿酒酵母 混合发酵 嘎啦苹果酒
下载PDF
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对策——以茅台学院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芙蓉 李靖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20年第7期149-149,157,共2页
高校化学实验室是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是理工科类高校建设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为提高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水平,可采取"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配套监管制度;完善危险药品管理制度;强化师生安全实... 高校化学实验室是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是理工科类高校建设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为提高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水平,可采取"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配套监管制度;完善危险药品管理制度;强化师生安全实验意识;培养实验室专业管理团队"的举措,以期建立一套安全有效的实验室管理体系,从而确保高校化学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化学实验室 安全管理 危险药品 对策
原文传递
基于智慧教室的非机院校机械课程教学模式探究——以茅台学院为例
5
作者 沈仕巡 余朝静 +2 位作者 杨胜林 徐同伟 任广 《现代信息科技》 2021年第9期188-191,共4页
随着智慧教室相关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智慧教室将逐步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主要场所。为提高非机械类工科院校机械课程的教学质量,针对机械类课程理论繁杂且抽象、内容缺乏关联性、知识点分散缺乏系统性等痛点,文章提出基于智慧教室的跨... 随着智慧教室相关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智慧教室将逐步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主要场所。为提高非机械类工科院校机械课程的教学质量,针对机械类课程理论繁杂且抽象、内容缺乏关联性、知识点分散缺乏系统性等痛点,文章提出基于智慧教室的跨平台、案例化、全流程学习模式。该模式有助于非机械类工科院校学生从整体观念上去理解教学内容和进行方案设计,能培养学生从机械产品综合设计的视角去理解和运用机械类课程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教室 机械课程 跨平台 案例化 全流程学习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高校实践育人路径探析
6
作者 李雅善 刘旭 江璐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4期142-145,共4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肩负着乡村人才振兴的重任。实践育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作用。乡村振兴为高校实践育人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肩负着乡村人才振兴的重任。实践育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作用。乡村振兴为高校实践育人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实践育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基于乡村振兴的视角,从高校实践育人的逻辑理路、现实困境、突破路径3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和阐述,以期为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提供路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实践育人 逻辑理路 现实困境 突破路径
下载PDF
制曲原料中添加绿茶对大曲发酵过程理化特征及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7
作者 赵亮 王新叶 +4 位作者 罗贞标 江璐 吴福勇 钟艳霞 王相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68,共10页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和数理统计手段,以小麦曲(原曲)为对照,探究按10%、20%和30%比例加入绿茶制曲,对大曲发酵过程理化特征、细菌群落多样性和演替方面的作用和影响。结果显示,添加绿茶可有效提升大曲群落多样性,并提高大曲糖化力、水分...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和数理统计手段,以小麦曲(原曲)为对照,探究按10%、20%和30%比例加入绿茶制曲,对大曲发酵过程理化特征、细菌群落多样性和演替方面的作用和影响。结果显示,添加绿茶可有效提升大曲群落多样性,并提高大曲糖化力、水分含量和酸度,但茶叶添加比例与群落多样性的升高不呈比例关系,各类曲中特有的群落系统进化结构是影响大曲理化特征的主要因素。发酵过程中,4类曲在中挺期开始出现演替分化,并至发酵结束形成各自独特的群落结构。变形杆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对4类曲群落演替存在不同程度影响,进而驱动各类曲出现不同的理化特征,其中Pseudomonas(假单胞菌属)是原曲和10%添茶曲的重要贡献菌群,乳酸菌Weissella(魏斯氏菌)和Pediococcus(片球菌)是20%添茶曲的重要贡献菌群,Bacillus(芽孢杆菌)是30%添茶曲的重要贡献菌群。本研究结果可为添茶曲的工艺优化和多原料制曲提供理论基础,对于大曲制备工艺和茶叶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演替 理化指标 群落多样性 群落结构 优势菌群
下载PDF
不同体积分数乙醇对白酒中典型酯类物质在口腔中吸附和释放过程的影响
8
作者 赵腾飞 张璋 +3 位作者 宋露露 胡智慧 唐佳代 龙亚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9-196,共8页
风味物质在口腔中的释放过程对食品的最终风味感知有重要影响。该研究以溶解于10%、30%、50%、70%(体积分数)乙醇水溶液中的20种白酒典型酯类物质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经品评员品评后吐出混标酒样中酯类物质的回收率,考察乙醇对酯类物质... 风味物质在口腔中的释放过程对食品的最终风味感知有重要影响。该研究以溶解于10%、30%、50%、70%(体积分数)乙醇水溶液中的20种白酒典型酯类物质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经品评员品评后吐出混标酒样中酯类物质的回收率,考察乙醇对酯类物质口腔吸附率的影响;并应用口腔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考察乙醇对酯类物质口腔释放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a)随着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加(10%~70%),17种酯类物质在30%乙醇水溶液中的口腔吸附率显著高于溶于10%乙醇水溶液中的酯类(P<0.05),它们的口腔驻留量也会相应增加;b)在酯类物质的口腔释放过程中(30 s、2 min、4 min),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加,会降低log P值(油水分配系数)较低酯类物质的瞬时口腔释放量(30 s),增加log P值较高物质的瞬时口腔释放量,推测其原因是高体积分数乙醇对log P值不同酯类物质的口腔释放抑制效果存在差异和酯类物质在口腔中驻留量的增加两者竞争性作用的结果;c)随着释放时间延长,在释放时间为2 min时,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能够促进酯类物在口腔中的释放;释放时间为4 min时,30%和50%的乙醇能够增加酯类物质的口腔滞留度。该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认知香气物质的口腔释放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酯类风味物质 口腔吸附 风味释放 不同体积分数乙醇
下载PDF
高温大曲中高产淀粉酶和蛋白酶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9
作者 蒋泽元 万义芳 +1 位作者 蒲驰中 何远琴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63,共4页
该研究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法从高温大曲中分离菌株,利用透明圈法及酶活力测定筛选高产淀粉酶及蛋白酶的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耐高温和耐酸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得到一株高产淀粉... 该研究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法从高温大曲中分离菌株,利用透明圈法及酶活力测定筛选高产淀粉酶及蛋白酶的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耐高温和耐酸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得到一株高产淀粉酶和蛋白酶的优良菌株,编号为KC-6,其淀粉酶和蛋白酶活力分别为64.45 U/m L、0.60 U/m L,经鉴定,菌株KC-6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其可耐受60℃的高温,在强酸性条件生长缓慢,在弱酸和中性环境中生长旺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大曲 淀粉酶 蛋白酶 分离 鉴定 生物特性
下载PDF
不同感官特性酱香型大曲理化指标与霉菌群落关联分析
10
作者 唐佳代 石雨菲 +5 位作者 赵益梅 王怡 冷枝 郭敏 孟卓妮 杨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3-161,共9页
为了探究不同感官特性酱香型大曲理化指标与霉菌群落之间的关联性,以白曲WQ、黄曲YQ和黑曲BQ为研究对象,测定三种大曲的6个理化指标,分离鉴定大曲中霉菌,通过冗余分析法分析三种大曲理化指标和霉菌群落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黄曲YQ的... 为了探究不同感官特性酱香型大曲理化指标与霉菌群落之间的关联性,以白曲WQ、黄曲YQ和黑曲BQ为研究对象,测定三种大曲的6个理化指标,分离鉴定大曲中霉菌,通过冗余分析法分析三种大曲理化指标和霉菌群落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黄曲YQ的液化力较高,发酵力和酯化力较高的为黄曲YQ(1.56 U,22.63 U)和黑曲BQ(1.51 U,22.48 U)。三种大曲共分离鉴定到6个属13种的霉菌78株,其中白曲WQ有7种,分别为Paecilomyces subglobosus、宛氏拟青霉Paecilomyces variotii、伞枝横梗霉Lichtheimia corymbifera,Lichtheimia ornata、缓慢产黄青霉Penicillium tardochrysogenum、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Epicoccum endophytica;黄曲YQ有6种,分别为分枝横梗霉Lichtheimia ramosa、伞枝横梗霉Lichtheimia corymbifera、宛氏拟青霉Paecilomyces variotii、Lichtheimia hongkongensis、Lichtheimia ornata、中间曲霉Aspergillus intermedius;黑曲BQ有7种,分别为宛氏拟青霉Paecilomyces variotii、Paecilomyces subglobosus、分枝横梗霉Lichtheimia ramosa、短柄帚霉Scopulariopsis brevicaulis、伞枝横梗霉Lichtheimia corymbifera、聚多曲霉Aspergillus sydowii、四脊曲霉Aspergillus quadrilineatus。通过冗余分析,得出横梗霉属Lichtheimia是影响大曲糖化力和酯化力的主要菌种。本研究为酱香大曲中霉菌的研究应用提供基础,为提高酱香大曲发酵性能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大曲 霉菌 糖化力 酯化力 冗余分析
下载PDF
产蛋白酶芽孢杆菌的筛选、耐酸性驯化及蛋白酶酶学性质分析
11
作者 张璋 赵腾飞 +1 位作者 李红霞 宋露露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0,共7页
该研究利用透明圈法及蛋白酶活力测定从高温大曲中筛选高产蛋白酶的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进一步对筛选菌株的耐酸性进行驯化,并对其耐受性及所产蛋白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到一株高... 该研究利用透明圈法及蛋白酶活力测定从高温大曲中筛选高产蛋白酶的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进一步对筛选菌株的耐酸性进行驯化,并对其耐受性及所产蛋白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到一株高产蛋白酶活力的菌株Cy3,经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其在最适生长pH 6条件下所产蛋白酶活性为505.0 U/m L。通过对菌株Cy3进行耐酸性驯化后,得到菌株Cy3-驯,成功将其生长p H驯化至5,培养15 h时OD600 nm值提高2.54倍。菌株Cy3-驯所产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从60℃提高至70℃,最适反应p H值为6,但活性及稳定性略有下降。菌株Cy3-驯具有较好的NaCl和葡萄糖耐受性,最高耐受含量分别为15%和60%,同时在乙醇体积分数8%以及乳酸体积分数3%时仍能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 芽孢杆菌 分离鉴定 耐酸性驯化 酶学性质
下载PDF
白酒典型酯类物质在形成空杯香后的释放过程分析
12
作者 赵腾飞 张璋 +3 位作者 宋露露 胡智慧 唐佳代 龙亚飞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146,共6页
通过气密性研究确定标准白酒品酒杯作为顶空瓶的密封方式,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建立一种适合分析白酒空杯香的测试方法,并对其进行方法学考察。以溶解于体积分数50%乙醇水溶液中的24种白酒典型... 通过气密性研究确定标准白酒品酒杯作为顶空瓶的密封方式,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建立一种适合分析白酒空杯香的测试方法,并对其进行方法学考察。以溶解于体积分数50%乙醇水溶液中的24种白酒典型酯类物质为研究对象,应用该方法分析其在形成空杯香后的释放过程。结果表明,以硅胶塞密封标准白酒品酒杯作为顶空瓶。该方法对7种代表性酯类物质的加标回收率为96.5%~103.5%,精密度试验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2%~6.3%,适合进行白酒空杯香的分析。随着释放时间的延长,乙酸乙酯、异丁酸乙酯等沸点相对较低的酯类物质在白酒杯中的驻留量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庚酸乙酯、辛酸乙酯、苯乙酸乙酯等沸点相对较高的酯类物质在空杯中的驻留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推测该现象是由酯类物质之间以及乙醇水溶液的挥发性差异所致。该研究解释了酒体中高沸点物质较多是酱香型白酒空杯留香持久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杯香 白酒 典型酯类物质 风味释放
下载PDF
白酒中健康因子2,3,5,6-四甲基吡嗪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胡智慧 陈方 +3 位作者 郭雪峰 赵腾飞 罗贞标 吴德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3,共7页
2,3,5,6-四甲基吡嗪(TTMP)是我国中药川芎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疏风止痛、理气、活血化瘀、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药理作用。TTMP已在酱香型、芝麻香型等白酒中检测到,并成为白酒中健康因子之一。如何在不影响白酒风味的同时增加TTMP的... 2,3,5,6-四甲基吡嗪(TTMP)是我国中药川芎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疏风止痛、理气、活血化瘀、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药理作用。TTMP已在酱香型、芝麻香型等白酒中检测到,并成为白酒中健康因子之一。如何在不影响白酒风味的同时增加TTMP的含量,这将是白酒提质的有效手段,而探索其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又是重中之重。该文主要回顾了近几年探索TTMP形成机理所取得的成就,总结了微生物合成TTMP主要分为合成中间代谢产物,后经化学反应合成TTMP两个阶段,其中限制TTMP合成量主要以化学反应合成为主。该文针对其存在合成效率低等问题,阐述了微生物高产菌株筛选、改造代谢通路、优化发酵条件等解决措施,并提出以高效的“酶法合成”替换低效的“化学反应合成”的想法及异源构建微生物从头合成TTMP的策略,为进一步完善TTMP形成机理提供支持,进而对白酒提质增效及引领“健康白酒”的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健康因子 2 3 5 6-四甲基吡嗪 形成机理
下载PDF
半抗原直接包被的四环素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的建立
14
作者 张玉超 刘良禹 +1 位作者 朱思洁 刘旭东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3期187-193,共7页
为建立更优的四环素(tetracycline,TC)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将TC与蛋白质偶联制备人工完全抗原免疫BALB/c小鼠,获得抗TC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采用酸性高锰酸钾羧化酶标板,... 为建立更优的四环素(tetracycline,TC)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将TC与蛋白质偶联制备人工完全抗原免疫BALB/c小鼠,获得抗TC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采用酸性高锰酸钾羧化酶标板,将TC直接包被在酶标板上,并对ELISA反应体系条件进行优化,构建一种半抗原直接包被的TC ELISA检测方法。所制备的MAb特异性良好,交叉反应率低。所构建的检测方法最低检测限IC_(10)值为0.306 ng/mL,半数抑制率IC_(50)值为9.26 ng/mL,牛奶和水中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6.46%~101.89%、96.84%~102.50%。与人工完全抗原包被的检测方法相比(IC_(10)值:0.624 ng/mL,IC_(50)值:28.24 ng/mL,牛奶和水中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3.86%~105.12%、94.04%~105.56%),检测灵敏度有明显提高,并可用于实际样品中TC含量的检测,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素 半抗原包被 人工完全抗原 单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
下载PDF
酿酒黄水对希瓦氏菌和假单胞菌抑菌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海晴 李万鹏 +3 位作者 王奕飞 吴德光 武文华 孙溪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8-74,共7页
希瓦氏菌与假单胞菌是鱼类的主要致腐菌。为探索酿酒黄水对鱼类的保鲜作用,测定了酿酒黄水对2种致腐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以及处理前后2种致腐菌的细胞膜完整性、通透性及碱性磷酸酶(alkline phosp... 希瓦氏菌与假单胞菌是鱼类的主要致腐菌。为探索酿酒黄水对鱼类的保鲜作用,测定了酿酒黄水对2种致腐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以及处理前后2种致腐菌的细胞膜完整性、通透性及碱性磷酸酶(alkline phosphatase, AKP)活性。研究结果显示,3.13%与1.56%体积分数的黄水可以明显抑制希瓦氏菌和假单胞菌的生长;MIC黄水处理后,两者的核酸合成量明显减少,细胞内及细胞膜间隙分别释放的紫外吸收物质与AKP活性明显上升,同时扫描电镜显示处理后菌体表面凹陷甚至破裂。酿酒黄水是具有潜力的鱼类保鲜剂,该研究可为鱼类加工贮藏过程中新型保鲜剂研发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黄水 希瓦氏菌 假单胞菌 抑菌 细胞膜
下载PDF
不同护色处理的枇杷果酒挥发性风味成分对比 被引量:1
16
作者 付勋 聂青玉 +7 位作者 李喆 刘丹 张文玲 张艳 冯婷婷 熊春梅 李翔 谭鹏昊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4-201,共8页
以万州大五星枇杷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护色工艺酿造枇杷果酒。分别采用液相色相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与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检测不同果酒样品中有机酸、氨基酸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并结合主成分分析... 以万州大五星枇杷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护色工艺酿造枇杷果酒。分别采用液相色相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与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检测不同果酒样品中有机酸、氨基酸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CA)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抗坏血酸、柠檬酸结合热处理的护色处理酿造枇杷果酒护色效果最佳,与未经护色处理样品相比,该护色处理有利于增加果酒中有机酸(苹果酸、柠檬酸、丁二酸)、氨基酸(苦味、芳香族及甜味氨基酸)含量;共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38种,其中酯类、醇类、酮类、其他类物质分别增加2种、3种、1种、1种;PCA结果表明,不同枇杷果酒样品中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为辛酸乙酯、乙酸苯乙酯、癸酸乙酯、苯乙醇等,聚类分析将样品聚集为三大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色 枇杷果酒 挥发性风味成分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酿酒新态势下白酒生产技术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
17
作者 甘广东 张春林 +6 位作者 吴德光 何珺珺 赵腾飞 李喆 时伟 王芙蓉 龙亚飞 《高教学刊》 2022年第S01期143-146,共4页
白酒生产技术是学院酿酒工程(白酒方向)专业的核心课程,近三年来基于疫情蔓延可能对教学工作的影响,创新教学方法与实施教学组织,探索建立线上网络教学与线下传统面授教学相结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企业应用为课程教学改革指挥... 白酒生产技术是学院酿酒工程(白酒方向)专业的核心课程,近三年来基于疫情蔓延可能对教学工作的影响,创新教学方法与实施教学组织,探索建立线上网络教学与线下传统面授教学相结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企业应用为课程教学改革指挥方向,优化课程内容与结构,制订白酒生产技术课程标准,建立一套标准的教学要件与教学资源,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学团队,提升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标准 教学模式 教学组织 白酒生产技术 智慧教学
下载PDF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酿酒专业生物化学糖代谢中的应用
18
作者 钟艳霞 《理论观察》 2021年第3期159-161,共3页
生物化学作为一门学科基础课程在酿酒、葡萄与葡萄酒、食品工程、资源环境等专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因为课程内容庞杂、理论知识点繁多、概念抽象难于记忆理解,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兴趣和积极性,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顺应形势发展... 生物化学作为一门学科基础课程在酿酒、葡萄与葡萄酒、食品工程、资源环境等专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因为课程内容庞杂、理论知识点繁多、概念抽象难于记忆理解,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兴趣和积极性,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顺应形势发展,本文以糖代谢为例,探讨了运用雨课堂平台,在生物化学课前、课上、课后等环节展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课堂 混合式教学 生物化学 糖代谢
下载PDF
贺兰山东麓‘马瑟兰’葡萄果实花色苷和原花色素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益梅 刘伟强 +3 位作者 崔萍 张晓煜 夏永秀 刘旭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83-1693,共11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宁夏贺兰山东麓不同区域酿酒葡萄‘马瑟兰’果实的花色苷和原花色素特性,以及综合品质的区域差异性,为该品种在贺兰山东麓产区的推广和栽培管理提供参考。研究以银川、农垦玉泉营、青铜峡和红寺堡4个子产区10个代表性酒... 为了更好地了解宁夏贺兰山东麓不同区域酿酒葡萄‘马瑟兰’果实的花色苷和原花色素特性,以及综合品质的区域差异性,为该品种在贺兰山东麓产区的推广和栽培管理提供参考。研究以银川、农垦玉泉营、青铜峡和红寺堡4个子产区10个代表性酒庄的‘马瑟兰’葡萄为试材,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筛选造成酒庄间果实品质差异的酚类物质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不同酒庄‘马瑟兰’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10个酒庄‘马瑟兰’果实的基本理化指标、花色苷和原花色素组分与含量均存在差异,H-Hs酒庄葡萄果皮的花色苷和原花色素含量均为最高,分别达到111.91 mg/g和35.68 mg/g;Y-Mq酒庄葡萄种子原花色素含量最高(108.67 mg/g)。(2)基于果实花色苷和原花色素特性,采用聚类分析将10个酒庄划分为4类,其中H-Hs酒庄单独为一类,且能很好地与其他酒庄分开。(3)PLS-DA分析表明,种子原花色素的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末端亚基(ECG-p)和表儿茶素末端亚基(EC-p)所占摩尔百分比、果皮总花色苷含量和非酰化花色苷含量、果皮原花色素的EC-p所占摩尔百分比是区分10个酒庄果实品质差异的主要指标。(4)PCA分析表明,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排名前三的酒庄为红寺堡子产区的H-Hs、银川子产区的Y-Mq和青铜峡子产区的Q-H酒庄。可见,贺兰山东麓‘马瑟兰’葡萄果实花色苷和原花色素特性及综合品质表现出明显的产地差异性,并以红寺堡子产区表现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东麓 马瑟兰 花色苷 原花色素 多元统计变量分析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域下通识选修课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玉超 刘旭东 杨旭 《高教学刊》 2023年第2期166-169,共4页
通识选修课是大学生拓宽视野、促进专业学习的重要环节,在通识选修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十分贴切且必要,可成为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将思政教育贯穿于通识选修课程中,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手段之一。该文以通识选... 通识选修课是大学生拓宽视野、促进专业学习的重要环节,在通识选修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十分贴切且必要,可成为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将思政教育贯穿于通识选修课程中,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手段之一。该文以通识选修课为对象,探索课程思政理念下的教学改革和实施策略,使思政之“盐”溶于课程之“水”,引导学生主动融入到课程学习中,通过通识选修课发挥思政教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选修课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立德树人 思政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