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常生活方式对荆州市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
1
作者 罗梦颖 刘波 +2 位作者 邓小鹏 聂所成 张新风 《现代医院》 2025年第1期131-134,共4页
目的 分析2023年荆州市中学生抑郁症状现况及日常生活方式对其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法,于2023年9月-2023年11月对荆州市25所中学的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及一些标准化问卷。采用χ^(2... 目的 分析2023年荆州市中学生抑郁症状现况及日常生活方式对其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法,于2023年9月-2023年11月对荆州市25所中学的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及一些标准化问卷。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在17 499例有效调查问卷中,荆州市在校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2.60%。单因素分析发现,不良生活方式(包括网络成瘾、失眠、无午休、经常宵夜、较少参加体育锻炼、被动参加集体活动、饮食习惯欠营养均衡)的在校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更高。且高中生(40.95%)高于初中生(27.57%),女生(37.43%)高于男生(27.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女生、高中生、网络成瘾、失眠、无午休、经常宵夜、较少参加体育锻炼、被动参加集体活动、饮食习惯欠营养均衡是荆州市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荆州市中学生的抑郁症状与日常生活方式之间的关联,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与下列因素有关,包括女生、高中生、网络成瘾、失眠、无午休、经常宵夜、饮食习惯欠营养均衡、较少参加体育锻炼、被动参加集体活动。建议在学校和家庭环境中,应关注培养学生的良好日常行为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青少年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荆州地区精神科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9
2
作者 贺定翠 张新风 +1 位作者 涂哲明 刘波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年第3期404-407,共4页
目的探讨荆州地区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的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一般资料问卷、护士压力源问卷(NJSQ)、自尊量表(SE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护士工作倦怠量表(N-MBI)对224名在职精神科护士和200名综合医院护士... 目的探讨荆州地区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的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一般资料问卷、护士压力源问卷(NJSQ)、自尊量表(SE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护士工作倦怠量表(N-MBI)对224名在职精神科护士和200名综合医院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对量表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护士职业倦怠的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①精神科护士所受工作压力整体水平与综合医院护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职业倦怠状况较综合医院护士高(t=3.43,P<0.05);②个人月收入越低,职业倦怠程度越高;病房护士的职业倦怠程度高于门诊;工作职称越高,职业倦怠程度越低;③职业倦怠量表中情绪耗竭、去人格化维度与护士工作压力源5个方面均存正相关,而个人成就感呈负相关;④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护士工作的总压力源对情绪衰竭、工作冷漠感和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均具有预测作用;个人月收入和职称对情绪衰竭和个人成就感2个维度均具有预测作用;岗位对情绪衰竭有预测作用;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对工作冷漠感具有预测作用。结论护理工作压力源及个人因素对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具有预测作用,改善相关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改善职业倦怠感,提高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州地区 精神科护理人员 职业倦怠 压力源
原文传递
对荆州市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彭俊 王筱贵 张新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14期1945-1946,共2页
目的:了解荆州市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市位于城郊结合部的某中学具有留守经历的中学生进行心理问卷调查。结果:MHT总分>65分者占15.2%,单项心理... 目的:了解荆州市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市位于城郊结合部的某中学具有留守经历的中学生进行心理问卷调查。结果:MHT总分>65分者占15.2%,单项心理问题占前三位的依次为学习焦虑、身体症状、对人焦虑;EPQ>60分者占17.6%,SCL-90因子分≥2分者占18.2%,其中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焦虑、精神病性等因子大于常模(P<0.01),男性大于女性(P<0.01或0.05),位于前三位的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结论:留守中学生心理问题焦虑障碍突出,不容忽视,MHT、SCL-90、EPQ-N筛查结果接近(15.2%/18.2%/17.6%),三者可作为高危人群筛选的有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中学生 EPQ SCL-90 MHT 心理健康
下载PDF
不同首发年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9
4
作者 杨凡 徐沛琳 +14 位作者 黄悦勤 刘肇瑞 张婷婷 何燕玲 章杰 龚元东 刘燕 刘波 赵乐胜 吴国平 刘敏 王延军 王继才 高长青 卢瑾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4,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首发年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社会人口学影响因素。方法: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选取15~70岁患者2016例,由精神科医生采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精神症状维度评定量表(CRDP... 目的:探讨不同首发年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社会人口学影响因素。方法: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选取15~70岁患者2016例,由精神科医生采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精神症状维度评定量表(CRDPSS)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诊断和评估。以18岁和25岁作为精神分裂症早发、中发及晚发的分组界值。采用方差分析、多重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早发型患者的PANSS量表总分(73.8±28.0)和CRDPSS量表总分(11.7±5.4)均为最高。女性、受教育程度高、汉族、首发年龄较早、起病形式较慢等特征与PANSS量表和CRDPSS量表总分及其各维度分数正关联(标化回归系数:0.04~0.47),收入水平和吸烟与PANSS量表和CRDPSS量表总分及其各维度分数负关联(标化回归系数:-0.04~-0.14)。结论:早发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更高,女性、受教育水平高、早发病、慢性起病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严重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首发年龄 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 精神症状维度评定量表 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下载PDF
社区精神卫生管理在提高精神卫生管理水平中的重要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彬 李霞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第22期98-99,共2页
社区精神卫生工作在当前的社区卫生服务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强化对社区居民的预防宣传、同时开展有效的家庭医疗管理以及康复指导,实现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在当前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的情况下,快节奏的生活带来了... 社区精神卫生工作在当前的社区卫生服务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强化对社区居民的预防宣传、同时开展有效的家庭医疗管理以及康复指导,实现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在当前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的情况下,快节奏的生活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许多年轻人为了应对当前的生活压力,自身的精神方面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该研究主要对社区精神卫生管理在提高精神卫生管理水平中的重要性进行研究,从而更好地改善社区精神卫生管理水平,实现社区居民精神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精神卫生管理 精神健康 心理健康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自杀风险比较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7
6
作者 罗传琳 李媛媛 +14 位作者 刘肇瑞 何燕玲 周亮 刘波 章杰 龚元东 刘燕 卢瑾 周艳萍 高长青 董青 蔡德芳 杨润许 张婷婷 黄悦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描述和分析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方法: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诊断标准,来自住院、门诊或社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16例、抑郁症患者903例和双相障碍患者381例,使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诊断... 目的:描述和分析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方法: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诊断标准,来自住院、门诊或社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16例、抑郁症患者903例和双相障碍患者381例,使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诊断精神障碍并评估自杀风险,精神症状维度评定量表(CRDPSS)评估症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3类精神障碍患者自杀风险的差异及相关因素。结果:37例(1.8%)精神分裂症患者、516例(57.1%)抑郁症患者、102例(26.8%)双相障碍患者近1个月有自杀风险。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抑郁症(OR=36.50)和双相障碍患者(OR=20.10)自杀风险增加。女性(OR=1.87)、目前吸烟(OR=1.76)、有自杀家族史(OR=5.09)、CRDPSS幻觉条目得分高(OR=1.80)、CRDPSS抑郁条目得分高(OR=1.54)是患者有自杀风险的危险因素。结论:抑郁症和双相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高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上应定期评估患者的自杀风险,重点关注存在幻觉和抑郁症状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双相障碍 自杀 精神病性症状
下载PDF
国产利培酮(索乐~)治疗精神分裂症多中心开放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索乐课题协作组 田维才 +3 位作者 刘波 涂哲明 蔡德明 邓小鹏 《中国民康医学》 2007年第23期1011-1012,1015,共3页
目的:评价国产利培酮(索乐)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对全国45家精神病医院的9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多中心,大样本,开放性的为期8周的治疗观察。采用PANSS、CGI、SAS和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国产利培酮(索乐)... 目的:评价国产利培酮(索乐)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对全国45家精神病医院的9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多中心,大样本,开放性的为期8周的治疗观察。采用PANSS、CGI、SAS和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国产利培酮(索乐)对精神分裂症总有效率84.3%,临床总体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主要是轻度的锥体外系反应,体重增加,因其程度轻,病人基本能耐受。结论:国产利培酮(索乐)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均有效,起效快,安全性高,患者对该药依从性好,可作为精神分裂症的首选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利培酮(索乐)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荆州市10~19岁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陈作为 刘国 +4 位作者 樊园媛 王元 唐子扬 张新风 涂哲明 《现代医院》 2023年第9期1430-1434,共5页
目的探究荆州地区10~19岁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于2021年10月1日—2022年1月6日采用线上调查的方式对常住荆州地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和12项一般健康问卷(GHQ-12)。结... 目的探究荆州地区10~19岁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于2021年10月1日—2022年1月6日采用线上调查的方式对常住荆州地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和12项一般健康问卷(GHQ-12)。结果共收集到有效问卷8680份,以GHQ≥3为界值,共有1858名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2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女性(OR=1.214),年级为高中(OR=1.460),自觉经济状况较差(OR=1.580),存在不良行为习惯包括饮酒(OR=1.714)、吸烟(OR=1.488)、较少锻炼(OR=1.602)、业余上网时长较长(OR=1.412),既往有心理健康问题史(OR=2.913)或心理健康知识欠缺(OR=1.165)为荆州市青少年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危险因素,而拥有的社会支持较满意(OR=0.612)则是荆州市青少年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保护因素。结论荆州市的青少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情况较普遍,应重点关注女性、高中生、近期家庭经济状况变差、存在不良行为习惯、既往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及对心理健康知识不够了解的青少年群体,在该群体中积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提供社会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心理健康状况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双相障碍住院患者的疾病成本 被引量:4
9
作者 吴国平 魏景明 +15 位作者 黄悦勤 张婷婷 何燕玲 周亮 章杰 龚元东 刘燕 刘波 卢瑾 赵紫建 梁宇航 王丽波 李斌 姜林伶 李中才 刘肇瑞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5,共7页
目的:估算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双相障碍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比较总成本及成本构成的差异,并探讨成本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该3类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共3175例,收集患者过去1年内门诊及住院的产生的医疗总费用和自付费用、门诊或住院花... 目的:估算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双相障碍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比较总成本及成本构成的差异,并探讨成本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该3类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共3175例,收集患者过去1年内门诊及住院的产生的医疗总费用和自付费用、门诊或住院花费的非医疗费用、患者因病无法工作的时间以及因病损坏财产的其他损失。从个人水平和社会水平上测算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3类精神障碍成本的影响因素。结果:精神分裂症人均疾病总成本在个人水平和社会水平上均高于抑郁症和双相障碍,3类精神障碍的间接费用均高于直接费用,双相障碍间接成本占比略高于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工作状态以及婚姻状况(P<0.05)是影响疾病成本的重要因素。结论:3类精神障碍的经济负担较重,其中精神分裂症的疾病负担最重,因精神障碍导致的生产力损失是疾病成本的主要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双相障碍 疾病成本
下载PDF
血清FGF22 Ang-1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关系
10
作者 闻传毅 马榕杏 +2 位作者 钦松 钱兴山 严冬梅 《安徽医学》 2024年第6期758-761,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2(FGF22)、血管生成素1(Ang-1)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在荆州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就诊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医院健康体... 目的分析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2(FGF22)、血管生成素1(Ang-1)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在荆州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就诊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医院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阴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临床症状,根据PANSS总分将患者分为高分组(36例)和低分组(44例);采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评定认知功能,根据患者是否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35例)和认知功能正常组(4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FGF22、Ang-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FGF22与Ang-1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法分析血清FGF22、Ang-1与患者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FGF22水平为(160.28±15.34)ng/mL,Ang-1为(1.54±0.41)ng/mL,低于对照组(P<0.05)。高分组阳性、阴性、一般病理以及附加症状评分和PANSS总分均高于低分组,高分组患者血清FGF22、Ang-1水平低于低分组(P<0.05)。研究组MCCB中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血清FGF22、Ang-1水平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FGF22与Ang-1水平呈正相关(r=0.623,P=0.002),二者与PANSS各项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与MCCB各项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FGF22、Ang-1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与其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2 血管生成素1 精神分裂症 临床症状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喹硫平与奥氮平治疗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11
作者 郑芳芳 陈士华 +2 位作者 闻传毅 何莉 肖艳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12期1860-1862,共3页
目的探讨喹硫平与奥氮平治疗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70例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喹硫平组和奥氮平组,每组35例。喹硫平组口服喹硫平治疗,平均剂量为(215±87)mg/d。奥氮平组口服奥氮平治疗,平... 目的探讨喹硫平与奥氮平治疗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70例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喹硫平组和奥氮平组,每组35例。喹硫平组口服喹硫平治疗,平均剂量为(215±87)mg/d。奥氮平组口服奥氮平治疗,平均剂量(8.1±2.9)mg/d。2组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2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9,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周、2周、4周、8周,2组患者的BPRS评分、ADL量表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但是2组间BP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ADL量表评分于治疗4周起有显著性差异,喹硫平组更低(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与奥氮平治疗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疗效相当,但是喹硫平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更优,更适合患者服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 喹硫平 奥氮平 治疗结果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试验 被引量:50
12
作者 韩刚亚 严冬梅 张新风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257-259,共3页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试验方法,将34例符合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每组17例。氨磺必利和利培酮的治疗剂量分别为800~1 ...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试验方法,将34例符合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每组17例。氨磺必利和利培酮的治疗剂量分别为800~1 200 mg·d^(-1)和2~6 mg·d^(-1)。疗程均为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4,8周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定疗效,采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及实验室检查来评价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第2,4,8周末,两组PANSS总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2%和8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对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氨磺必利 利培酮 随机对照试验 双盲法
原文传递
健康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刘磊峰 贺定翠 +4 位作者 邓小鹏 张新风 刘海琼 刘波 涂哲明 《中国健康教育》 2014年第2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1年后结局的影响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采用2010年9—11月在该院随机抽取留陪病房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各107例,分别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出院后进行1年的定期追踪随访,适时进行干预...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1年后结局的影响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采用2010年9—11月在该院随机抽取留陪病房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各107例,分别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出院后进行1年的定期追踪随访,适时进行干预。用自制问卷和精神科量表记录相关数据,评价患者的疗效、服药依从性、复发率、危险行为的发生率和社会功能,并分析影响其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在出院后6、12个月PANSS、CGI-SI、SDSS量表各因子分、危险行为总发生率均较出院时下降(P<0.05);危险行为中冲动伤人、自伤、自残、敌意、不合作发生率下降(P<0.05);ITAQ总分、依从性较出院时逐渐增加(P<0.05);病情复发率下降(P<0.05)。健康教育培训后,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健康知识知晓程度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健康教育能更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疗效和对治疗的依从性,更明显改善自知力,减少复发率,更好地回归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首发精神分裂症 随访研究
下载PDF
氨磺必利对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聂所成 刘长成 张新风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9期1335-1337,共3页
氨磺必利是一种选择性多巴胺D2/D3受体拮抗药,具有多巴胺能受体双重阻断作用[1],高剂量时阻断突触后受体,减少多巴胺结合位点,从而对阳性症状发挥疗效;低剂量时主要阻断D2/D3突触前自身受体,消除突触前抑制,使进入间隙量的多巴胺浓度增... 氨磺必利是一种选择性多巴胺D2/D3受体拮抗药,具有多巴胺能受体双重阻断作用[1],高剂量时阻断突触后受体,减少多巴胺结合位点,从而对阳性症状发挥疗效;低剂量时主要阻断D2/D3突触前自身受体,消除突触前抑制,使进入间隙量的多巴胺浓度增加,可以缓解阴性症状[2]。本研究以氨磺必利改善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生存质量和主观幸福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磺必利 多巴胺能受体 突触前抑制 自身受体 阻断作用 生存质量 SANS 受体拮抗药 情绪退缩 情感迟钝
下载PDF
阿米舒必利和舒必利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聂所成 刘长成 +2 位作者 肖寒 张新风 涂哲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9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阿米舒必利和舒必利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生存质量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选用2015年1~6月在荆州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以阴性症状为主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共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 目的探讨阿米舒必利和舒必利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生存质量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选用2015年1~6月在荆州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以阴性症状为主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共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阿米舒必利)与对照组(舒必利),每组50例,观察6个月。以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疗效、以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测定生存质量、以费城老年中心信心量表(PGC)测定主观幸福感、以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研究组SANS量表在总分、情感迟钝、情绪退缩、抽象思维障碍、刻板思维因子分方面优于对照组(t=2.8923、3.9435、4.6703、2.4215、3.4825,P<0.05);研究组WHOQOL-BREF量表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因子分方面优于对照组(t=5.2699、7.7360,P<0.05);研究组PGC信心量表总分、激越因子、孤独与不满因子方面优于对照组(t=3.9361、4.0627、2.2143,均P<0.05);两组TES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52,P>0.05)。结论阿米舒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及改善生存质量效果优于舒必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米舒必利 老年精神分裂症 幸福感 疗效 生存质量 舒必利
下载PDF
利培酮合并阿美戈拉汀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新风 刘长成 +3 位作者 徐黎明 彭海燕 刘家莲 王晓轩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8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利培酮合并阿美戈拉汀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疗效。方法:将102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利培酮合并阿美戈拉汀治疗,52例)和对照组(单用利培酮治疗,50例),并给予相应的治疗,疗程6个月。治... 目的:探讨利培酮合并阿美戈拉汀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疗效。方法:将102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利培酮合并阿美戈拉汀治疗,52例)和对照组(单用利培酮治疗,50例),并给予相应的治疗,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给予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中的阴性症状分量表(NEG)、费城老年中心信心量表(PGC)、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估。结果:研究组及对照组分别有46例及45例患者完成观察;研究组阴性症状的有效率(86.96%)显著高于对照组(62.22%)(χ~2=5.65,P<0.05);治疗后NEG总分及情感迟钝、情绪退缩、情感交流障碍、被动或淡漠和社交退缩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WHOQOL-BREF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PGC总分、激越、自己年龄的态度、孤独与不满维度评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利培酮合并阿美戈拉汀能显著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提高主观幸福感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培酮 阿美戈拉汀 慢性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下载PDF
帕利培酮合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观察 被引量:12
17
作者 周丽芳 邓小鹏 张新风 《疑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62-364,共3页
目的探讨帕利培酮合用艾司西酞普兰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4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帕利培酮合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单用帕利培酮,疗程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 目的探讨帕利培酮合用艾司西酞普兰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4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帕利培酮合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单用帕利培酮,疗程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12周末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6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第4、8、12周末2组PANSS总分、阳性因子分、阴性因子分、一般精神病理分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12周末,观察组PANSS总分、阴性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末,观察组情感迟钝、情绪退缩、情感交流障碍、被动/淡漠性社交退缩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帕利培酮合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帕利培酮 艾司西酞普兰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与糖尿病患者家属照料负担及生存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邓小鹏 周丽芳 +3 位作者 张新风 许晓静 涂哲明 刘波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9年第6期409-412,共4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与糖尿病患者家属的照料负担与生存质量状况。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和糖尿病患者的家属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健康家属组(A组,210名)、精神分裂症健康家属组(B组,279名)、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健康家属组(C组,89名...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与糖尿病患者家属的照料负担与生存质量状况。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和糖尿病患者的家属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健康家属组(A组,210名)、精神分裂症健康家属组(B组,279名)、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健康家属组(C组,89名)。以Zarit护理负担量表(ZBI)测试患者家属的照料负担,以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SWBS-CC20)测试主观幸福感,以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测试生存质量。结果:B组和C组护理负担高于A组,3组护理负担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P<0.05)。A组SWBS-CC20量表各项因子评分高于B组和C组,且B组在知足充裕、心理健康、自我接受、心理平衡因子分以及量表总分上高于C组(P均<0.05)。A组WHOQOL-BREF量表各项因子评分均高于B、C组,且B组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因子分上高于C组(P均<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照料负担较糖尿病患者家属沉重,主观幸福感和生存质量水平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糖尿病 患者家属 照料负担 生存质量
下载PDF
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和社会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19
作者 徐琼 梅双燕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帕利哌酮治疗,干预组给予帕利哌酮联合心理干预,观察入组前和入组后4、8和12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帕利哌酮治疗,干预组给予帕利哌酮联合心理干预,观察入组前和入组后4、8和12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分裂症症状的严重程度,采用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评定认知状况,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社会功能。结果入组后12周时干预组患者脱落率(10.7%)低于对照组(28.6%)(P<0.059)。2组患者入组后4、8及12周时PANSS评分递减,WMS、PSP评分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入组后12周时干预组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入组后8、12周时干预组WMS、PSP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2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心理干预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和社会功能,提高治疗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物 心理干预 认知功能 社会功能
下载PDF
适用于儿童精神分裂症的保护性约束衣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邹红 彭华 +2 位作者 彭俊 马休玉 张新风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CAS 2015年第8期93-94,共2页
目的:探讨自制保护性约束衣对儿童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和安全保障。方法:将医院儿少科住院的伴有冲动行为的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8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保护性约束衣)和对照组(传统约束带),各44名。约束1周后,采用自制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自制保护性约束衣对儿童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和安全保障。方法:将医院儿少科住院的伴有冲动行为的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8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保护性约束衣)和对照组(传统约束带),各44名。约束1周后,采用自制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约束带并发症、约束效果、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约束带并发症(勒伤、皮擦伤、肢体血运障碍)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约束效果(冲动、伤人)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制作的"保护性约束衣"安全、实用、美观、人性化,大大减少了意外因素对患者本人或他人造成的伤害,有利于监护、诊查、病情观察工作,对病房的安全和管理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制保护性约束衣 精神科儿少病房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