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PPV复发患者与其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廖智萍 薛章委 +1 位作者 林恩润 吴育俊 《莆田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2-56,共5页
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发患者与其骨密度(BMD)及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选取莆田学院附属医院门诊90例BPPV患者为例,依据复发情况分为观察组(为复发者)与对照组(为非复发者)。结果显示:经耳石复位治疗后复发患者中,观察组BMD... 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发患者与其骨密度(BMD)及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选取莆田学院附属医院门诊90例BPPV患者为例,依据复发情况分为观察组(为复发者)与对照组(为非复发者)。结果显示:经耳石复位治疗后复发患者中,观察组BMD正常低于对照组,骨量减少组与骨质疏松组BMD低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BMD的T值下降较为明显(P<0.05)。BPPV复发患者的骨代谢指标呈不同程度变化。BPPV复发患者与BMD、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呈正相关(r=0.905,P=0.000;r=0.954,P=0.000)。提示BPPV复发患者与BMD、骨代谢指标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代谢指标 相关性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下载PDF
提高骨科临床见习带教效果的实践与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国立 傅福仁 +1 位作者 吴献伟 林海滨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33期7198-7199,共2页
根据骨科临床教学的新特点,改进教学方法,采用PBL教学模式,加强对教学资料、教具等材料的积累,弥补临床见习中的欠缺,合理安排见习内容、教师、时间,加强培养学生科学的临床思维,重视与相关学科相结合,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骨科 临床见习 教学
下载PDF
“助康”应用程序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管理中的应用
3
作者 何丽芳 李倩倩 +2 位作者 林浴坤 郑锋 陈君玉 《莆田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9-45,共7页
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9例桡骨远端骨折(DR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干预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后康复护理及随访,干预组除接受同对照组常规术后康复护理及随访外,还接受基于“助康”应用程序的早期功能锻炼康复管理。干预组出... 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9例桡骨远端骨折(DR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干预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后康复护理及随访,干预组除接受同对照组常规术后康复护理及随访外,还接受基于“助康”应用程序的早期功能锻炼康复管理。干预组出院时、术后第3周及术后第6周功能锻炼依从性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出院时和术后第6周Cooney腕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第6周腕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说明对DRF患者术后实施基于“助康”应用程序的早期功能锻炼康复管理,可提高其锻炼依从性和有效性,从而促进腕关节功能和腕关节活动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康”应用程序 桡骨远端骨折 术后 康复管理 依从性 腕关节功能 腕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4
作者 林妹 林玉霞 +1 位作者 唐益群 胡洪新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22期190-193,共4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就诊于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的60例行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就诊于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的60例行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理功能恢复情况(拔除尿管时间、首次进食时间、离床下地时间、出院时间)、术后第1、3天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拔除尿管时间、首次进食时间、离床下地时间、出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3天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手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手术期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轻疼痛,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脊柱骨折 围手术期护理 干预 快速康复外科
下载PDF
复发和非复发女性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间骨密度的差异分析
5
作者 廖智萍 薛章委 +3 位作者 林恩润 林超凡 谢萍 吴育俊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0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复发和非复发女性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间骨密度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门诊诊治的女性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复发或非复发进行分组,其中50例复... 目的探讨复发和非复发女性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间骨密度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门诊诊治的女性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复发或非复发进行分组,其中50例复发患者为复发组,另50例非复发患者为非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间的骨密度值,平均接受复位治疗达到标准次数,并以单次复位治疗及多次复位治疗分组,统计骨密度值差异。结果复发组患者的全髋关节与L1~5骨密度水平(-2.25±1.47)、(-2.16±1.39)g/cm^(2)低于非复发组(-1.35±1.52)、(-1.27±1.26)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0、3.354,P<0.05)。且复发组的复位治疗达标次数更高,单次复位骨密度指标高于多次复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女性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中,复发患者的骨密度水平低于非复发的女性患者,且经多次复位治疗达到治愈标准患者的骨密度水平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和非复发 女性特发性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骨密度 差异分析
下载PDF
脊柱内镜术后局部或静脉应用地塞米松的疗效探究
6
作者 吕建华 戴建辉 林海滨 《莆田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31-35,共5页
比较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局部和静脉应用地塞米松的疗效。将82例有手术指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局部应用地塞米松)和对照组(静脉应用地塞米松),各41例。两组分别有3例和4例患者失随访,其余75例患者平均随... 比较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局部和静脉应用地塞米松的疗效。将82例有手术指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局部应用地塞米松)和对照组(静脉应用地塞米松),各41例。两组分别有3例和4例患者失随访,其余75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498 d。两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节点的ODI评分较术前也显著下降(P<0.05)。术后,两组在各时间节点的VAS评分、ODI评分以及疗效分级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表明,脊柱内镜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术后硬膜外局部应用和静脉应用地塞米松对疗效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 硬膜外注射 地塞米松
下载PDF
伤科骨愈汤辅助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临床疗效研究
7
作者 林智军 林奇益 +2 位作者 林金火 张玉九 李荣议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23年第2期105-107,121,共4页
目的探究伤科骨愈汤辅助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康复进程、骨代谢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等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莆田福德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手术... 目的探究伤科骨愈汤辅助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康复进程、骨代谢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等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莆田福德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手术组(40例)与中医辅助组(40例)。手术组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中医辅助组则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的基础上采用伤科骨愈汤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骨代谢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中医辅助组的胫腓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手术组(P<0.05);中医辅助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骨钙素、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水平均高于手术组(P<0.05);中医辅助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白介素6水平均低于手术组(P<0.05)。结论伤科骨愈汤辅助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康复进程,改善骨代谢水平,同时减少机体内的炎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腓骨 交锁髓内钉 伤科骨愈汤 康复效果 骨代谢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基于数字化设计和3D打印胫骨近端骨折内固定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27
8
作者 郑锋 余正希 +6 位作者 陈宣煌 郑祖高 吴长福 吴献伟 林海滨 张国栋 陈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6期3837-3842,共6页
背景:前期实验已经完成了胫骨近端骨折三维重建复位及数字钢板设计、胫骨近端接骨板标准件库的建立以及3D打印后的手术模拟。目的: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探讨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模型进行标准件库接骨板、螺钉在胫骨近端骨折中导航内固定... 背景:前期实验已经完成了胫骨近端骨折三维重建复位及数字钢板设计、胫骨近端接骨板标准件库的建立以及3D打印后的手术模拟。目的: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探讨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模型进行标准件库接骨板、螺钉在胫骨近端骨折中导航内固定置入方法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采集20例临床胫骨近端骨折患者连续薄层CT扫描的Dicom格式图像,分别导入Mimics软件予以三维重建、骨折复位。从标准件库中选择接骨板、螺钉虚拟内固定,设计带钉道的导航模块。3D打印骨骼、接骨板、导航模块,进行骨骼模型内固定手术,导航放置螺钉、接骨板,观察导航模块卡位、板钉位置情况,以术后外观、CT扫描评价效果。结果与结论:20例骨骼模型术后均行CT扫描重建,结合外观,显示接骨板位置、螺钉的进钉点,进钉方向、长度、直径均与Mimics软件中模拟预设的一致。导航模块和相对应的胫骨近端骨性结构贴合紧密,嵌合度良好,在应用时卡位及稳定性良好,可以很好指引接骨板放置、螺钉置入。提示:在导航模块的辅助下,胫骨近端骨折标准件库接骨板内固定置入准确率高,基于数字化设计和3D打印的标准件库接骨板数字化内固定技术有望良好实现骨科内固定物置入导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治疗 计算机辅助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数字化骨科 胫骨近端骨折 内固定 数字化设计 3D打印 标准件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髌骨骨折几种内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20
9
作者 戴建辉 林海滨 +3 位作者 陈文煌 占鲤生 吴献伟 林宇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3期209-210,共2页
关键词 临床疗效比较 内固定方法 髌骨骨折 改良AO张力带 “8”字钢丝 手术治疗 环形钢丝 环形丝线 治疗效果 NT钉
下载PDF
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常见并发症探讨 被引量:18
10
作者 郑祖高 吴献伟 +3 位作者 占鲤生 李荣仪 林海滨 陈文煌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8期555-556,共2页
关键词 常见并发症 DHS治疗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问骨折 2003年 1999年 文献报道
下载PDF
腰椎后外侧部血供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11
作者 郑晓晖 陈振光 +2 位作者 林海滨 谢昀 陶圣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0-343,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后外侧入路摘除极外侧椎间盘突出手术中减少血管损伤的方法。方法:对30侧经动脉灌注乳胶的成人尸体标本进行局部解剖研究,解剖观测椎间孔前缘以后的腰动脉各级分支的起源、走行、外径及与出口神经的关系。结果:腰动脉从椎... 目的:探讨腰椎后外侧入路摘除极外侧椎间盘突出手术中减少血管损伤的方法。方法:对30侧经动脉灌注乳胶的成人尸体标本进行局部解剖研究,解剖观测椎间孔前缘以后的腰动脉各级分支的起源、走行、外径及与出口神经的关系。结果:腰动脉从椎间孔前缘向外后内发出分支。在椎间孔外区,后支主干及其分支与出口腰神经前支的关系密切,血管呈“树叉”状从外侧将神经包绕。结论:紧贴腰椎峡部外缘,将后支血管及其分支推向外侧,是显露腰神经前支与极外侧型突出椎间盘的最安全、快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腰动脉 腰神经前支 极外侧腰椎问盘突出 应用解剖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的腰椎椎弓根螺钉数字化置入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55
12
作者 陈宣煌 许卫红 +5 位作者 黄文华 林海滨 张国栋 吴长福 陈旭 余正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752-2757,共6页
背景:应用3D打印制备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置钉可提高脊柱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准确率,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目的:研究Mimics软件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模块进行腰椎椎弓根螺钉导航置入的方法,探讨其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2012年2月至2013年8... 背景:应用3D打印制备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置钉可提高脊柱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准确率,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目的:研究Mimics软件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模块进行腰椎椎弓根螺钉导航置入的方法,探讨其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60例腰椎疾病患者采用3D打印模块辅助腰椎椎弓根螺钉导航置入内固定治疗。所有患者进行连续薄层CT扫描,采集Dicom格式图像,Mimics软件予以三维重建,设计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钉道及支撑柱、分割可剥离骨面,设计带钉道的导航模块并3D打印。导航模块在手术中进行导航置钉,观察卡位、置钉情况,以X射线、CT扫描评价置钉效果。随访(12.17±3.21)个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价患者腰椎功能改善情况,JOA下腰痛评分系统评定疗效。结果与结论:共制作253个导航模块,置入253枚螺钉,观察钉道及置钉后椎体周围骨质,未见爆裂。术后行X射线、CT扫描重建,发现有8枚椎弓根螺钉与术前设计相比,进钉方向稍有偏移,但均在较满意的位置,其余245枚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进钉方向、长度均与Mimics软件中模拟的预定理想进钉点、方向和长度一致,准确率96.84%。导航模块和相对应的椎体前方骨性结构贴合紧密,嵌合度良好,在应用时卡位及稳定性良好。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升高,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低于术前(P<0.01),优良率95%。提示,在导航模块的辅助下,腰椎椎弓根螺钉数字化置入精准,具有并发症少、疗效好等优点,有助于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计算机辅助设计 内固定器 植入物 数字化骨科 椎弓根螺钉 数字化设计 3D打印 手术导航 个体化导航模板 置钉准确率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股骨远端骨折标准件库接骨板的数字化内固定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长福 郑祖高 +6 位作者 陈宣煌 余正希 张国栋 陈旭 林海滨 吴献伟 高小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895-1903,共9页
背景:CT重建骨折三维模型不能进行虚拟复位、内固定,不能制定合理的修复方案,数字化设计可以满足临床骨科医师的需要。标准件库为虚拟及现实手术选择理想的内固定物提供了可能性,而3D打印使得合理的修复方案得以在临床准确实施。目的:... 背景:CT重建骨折三维模型不能进行虚拟复位、内固定,不能制定合理的修复方案,数字化设计可以满足临床骨科医师的需要。标准件库为虚拟及现实手术选择理想的内固定物提供了可能性,而3D打印使得合理的修复方案得以在临床准确实施。目的:分析在数字化软件设计配合3D打印模块基础上进行标准件库接骨板、螺钉导航置入内固定修复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探讨其准确性、可行性及微创性。方法:19侧成人下肢解剖标本,连续进行薄层多平面CT扫描,采集Dicom格式图像。利用Mimics三维重建软件处理数据,按AO分型,虚拟制作股骨远端骨折A_(1-3)、B_(1-3)、C_(1-3)型各1例。从标准件库中选择接骨板、螺钉虚拟内固定。设计带钉道的导航模块,并通过3D打印机生产出实体模块,将导航模块在手术中进行导航放置接骨板、螺钉,观察卡位、板钉位置情况,利用X射线、CT扫描评价内固定置入效果。2将上述内固定方案临床应用于30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术后随访进行影像学评价及疗效评定。结果与结论:19侧解剖标本内固定术后再次行X射线、CT扫描,三维重建结果显示接骨板位置、螺钉进钉点,进钉方向、长度、直径均与Mimics软件中模拟预设的一致。导航模块和相对应的股骨远端外侧骨性结构贴合紧密,嵌合度良好,在导航应用时卡位及稳定性良好,可以很好指引接骨板放置、螺钉置入。2临床应用30例,手术时间(104.63±26.12)min,术中出血量(121.74±11.49)m L,术后引流量(30.29±6.38)m 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根据Schatzker标准评定疗效,优22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3%。修复术中应用术前选择的接骨板和螺钉规格,进钉长度、直径、位置、角度等与术前高度一致。3提示在3D打印导航模块的辅助下,股骨远端骨折标准件库接骨板内固定置入准确率高,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安全性较高、并发症少、内固定精准等优点。基于3D打印的标准件库接骨板数字化内固定技术有望良好实现骨科内固定物置入导航并普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钉 内固定器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骨植入物 股骨远端 骨折内固定 数字化设计 3D打印 标准件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基于精确三维测量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的数字化设计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宣煌 林海滨 +3 位作者 余正希 陈旭 郑锋 张国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1期5041-5045,共5页
背景:传统的髓内钉手术的局限性在于依赖医生的个人经验,而且扩髓会导致髓腔内生物学环境的破坏,影响骨的愈合。目的:观察数字化技术辅助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收治股... 背景:传统的髓内钉手术的局限性在于依赖医生的个人经验,而且扩髓会导致髓腔内生物学环境的破坏,影响骨的愈合。目的:观察数字化技术辅助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收治股骨干骨折患者80例,均应用数字化技术辅助治疗,术前建立股骨干骨折的三维数字模型,对三维数字骨折端进行虚拟复位,测量髓腔的直径,按测量数据选取合适规格的髓内钉,然后按照数字化技术制定的手术方案进行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结果与结论:80例患者随访12-24个月,骨折全部获得骨愈合,随访12个月时按骨科临床疗效标准评价,优62例,良15例,可3例,优良率为96%。无感染、内固定物断裂或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提示,数字化技术辅助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疗效确切,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减少患者和医护人员术中透视的放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数字化骨科 髓内钉 股骨干骨折 术前手术方案设计 三维测量 骨折愈合 MIMICS软件 置钉角度
下载PDF
胆囊收缩素与神经损伤的修复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宣煌 胡荔斌 +1 位作者 李荣议 蔡涵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1期7323-7328,共6页
背景:在过去20余年中,围绕着胆囊收缩素的临床应用以及在神经损伤中的作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目的:探讨胆囊收缩素在神经损伤后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近年来关于胆囊收缩素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神经系统中的生物学作用... 背景:在过去20余年中,围绕着胆囊收缩素的临床应用以及在神经损伤中的作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目的:探讨胆囊收缩素在神经损伤后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近年来关于胆囊收缩素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神经系统中的生物学作用相关文献,从动物实验的细胞、器官水平对这些相关研究成果作回顾性分析,总结胆囊收缩素在神经损伤后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结果与结论:胆囊收缩素及其受体在体内的广泛分布,其在生理及病理状态下的作用也复杂多样,但对胆囊收缩素的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还不充分,大部分实验还仅局限于对现象的观察,胆囊收缩素对神经保护的作用机制尚值得深入研究,为最终应用于临床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学术探讨 胆囊收缩素 神经损伤 神经系统 神经再生 神经细胞老化 神经元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递质 保护 修复 省级基金
下载PDF
VEGF、bFGF血清浓度变化与骨肉瘤预后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国立 林荔军 +3 位作者 林海滨 吴献伟 李荣议 陈宣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43-134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VEGF、bFGF浓度在评价骨肉瘤患者的预后及其肿瘤转移复发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52例骨肉瘤患者术前、术后和6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因子(bF-GF)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骨... 目的:探讨血清VEGF、bFGF浓度在评价骨肉瘤患者的预后及其肿瘤转移复发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52例骨肉瘤患者术前、术后和6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因子(bF-GF)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骨肉瘤患者术后肿瘤转移复发的相关性。结果:52例骨肉瘤患者术前血清VEGF、bF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1),术后血清VEGF、bFGF表达水平与术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1),但仍高于健康体检者(P<0.01)。术前血清VEGF、bFGF的表达水平分别随原发肿瘤直径、Enneking分期、组织分化差而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转移组和未复发转移组术前、术后血清VEGF、bFGF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经Cox回归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前和术后血清VEGF、bFGF表达水平是影响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因素之一(P<0.05)。结论:术前和术后检测骨肉瘤患者血清VEGF、bFGF的表达水平可能对客观预测肿瘤术后转移复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血管内皮生成因子 碱性成纤维因子 复发 转移
原文传递
胆囊收缩素促坐骨神经再生的可能机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宣煌 李荣议 +4 位作者 张国栋 林海滨 吴献伟 林宇进 郑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1700-1705,共6页
背景:前期实验发现,八肽胆囊收缩素能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再生,但具体机制仍不清楚。目的:筛选有效指标,尝试从神经生长因子及神经再生微环境的角度分析八肽胆囊收缩素促进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机制。方法:选择健康SD大鼠,制备坐骨... 背景:前期实验发现,八肽胆囊收缩素能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再生,但具体机制仍不清楚。目的:筛选有效指标,尝试从神经生长因子及神经再生微环境的角度分析八肽胆囊收缩素促进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机制。方法:选择健康SD大鼠,制备坐骨神经单侧离断伤模型后随机分为2组,八肽胆囊收缩素治疗组造模后连续7 d腹腔注射八肽胆囊收缩素8 nmol/k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检测两组大鼠局部神经生长因子蛋白表达、脊髓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水平、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浓度,同时检测脊髓凋亡细胞数。结果与结论:八肽胆囊收缩素治疗组大鼠局部神经生长因子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脊髓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凋亡细胞数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于对照组且丙二醛浓度低于对照组(P<0.01,0.05)。说明胆囊收缩素促进坐骨神经再生的可能机制包括保护神经元、抗细胞凋亡、抑制炎性反应、抗NO及氧化反应、抗丙二醛减轻自由基损伤等方面外,还可刺激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和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坐骨神经损伤 神经再生 胆囊收缩素 神经生长因子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数字化颈前路螺钉内固定方案设计:Ⅱ型齿状突骨折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宣煌 张国栋 +1 位作者 吴长福 林海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6期4926-4933,共8页
背景:Ⅱ型齿状突骨折的治疗存在难度大、风险高以及颈椎稳定性和颈椎活动度之间的选择难点。目的:探讨计算机软件应用于Ⅱ型齿状突骨折三维重建、复位以及数字化内固定设计的方法和临床应方法:将1具颈椎标本制作成Ⅱ型齿状突骨折类型,... 背景:Ⅱ型齿状突骨折的治疗存在难度大、风险高以及颈椎稳定性和颈椎活动度之间的选择难点。目的:探讨计算机软件应用于Ⅱ型齿状突骨折三维重建、复位以及数字化内固定设计的方法和临床应方法:将1具颈椎标本制作成Ⅱ型齿状突骨折类型,进行高速CT薄层扫描,在Mimics中对骨折模进行重建、复位,以Solidworks进行螺钉的设计,并在骨折复位三维模型上进行虚拟内固定,以此导临床。结果与结论:对骨折标本模型进行了三维重建、复位,根据三维模型测量数据,完成虚拟螺钉内固定并成功指导临床手术。结果显示,应用Mimics及Solidworks可在计算机上设计出用于治疗Ⅱ型齿状骨折的数字化螺钉固定,对临床手术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学术探讨 Ⅱ型齿状突骨折 数字化设计 三维重建 螺钉 内固定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胆囊收缩素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宣煌 郑祖高 +3 位作者 占鲤生 张怀志 扶银花 高小强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7期4-7,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八肽胆囊收缩素用于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修复的效果。方法将24只大鼠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将24只大鼠按不同的给药方法分为2组:八肽胆囊收缩素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实验组给予八肽胆囊收缩素8nmol... 目的探讨八肽胆囊收缩素用于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修复的效果。方法将24只大鼠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将24只大鼠按不同的给药方法分为2组:八肽胆囊收缩素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实验组给予八肽胆囊收缩素8nmol·kg-1腹腔注射,1次·d-1;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8nmol·kg-1腹腔注射,1次·d-1。2组大鼠均连用7d。并对2组大鼠术后4周进行电生理检测,检测坐骨神经复合神经动作电位(CNAP)、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和腓肠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分别记录潜伏期(LAT)、波幅(AMP)和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术后4周,实验组CNAP、SNAP、CMAP的LAT差值及AMP、NCV恢复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实验组大鼠腓肠肌肌电图波幅高,潜伏期短。结论八肽胆囊收缩素能有效地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 损伤 八肽胆囊收缩素 坐骨神经复合神经动作电位 感觉神经动作电位 腓肠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动物 实验 大鼠
下载PDF
采用薄层CT扫描骨中CT值的质量控制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宣煌 朱敏 +4 位作者 张国栋 黄文华 陈旭 余正希 林海滨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46-1550,1616,共6页
目的探讨采用薄层CT扫描骨诊断骨质疏松过程中,CT值的质量控制。方法9根猪的股骨分别在2台CT机上扫描,控制因素:电压:100 kV及120 kV;电流:150 mAs及328 mAs。数据按照骨算法、标准算法及软组织算法输出,获得结果传输至个人图形工作站... 目的探讨采用薄层CT扫描骨诊断骨质疏松过程中,CT值的质量控制。方法9根猪的股骨分别在2台CT机上扫描,控制因素:电压:100 kV及120 kV;电流:150 mAs及328 mAs。数据按照骨算法、标准算法及软组织算法输出,获得结果传输至个人图形工作站。通过Mask编辑,将数据分为单骨比较组和多骨比较组。统计学分析(1)t检验;(2)Hu及Vσ变化幅度;(3)单因素方差分析;(4)卡方检验;(5)等比验证。结果SBCG在2台CT上所获得的结果进行两两t检验,GE CT 594个P中有523个P<0.05(523/594),而SIEMENS CT 594个P中有547个P<0.05(547/594);(2)Hu总的变化幅度为0.0664±0.0506,Vσ总的变化幅度为0.0310±0.0300;(3)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中P<0.05的发生个数,按与4个因素相关性排列,由大到小分别为:电压>机器=算法>电流;(4)卡方检验:Hu与Vσ,P<0.01。Hu的kV因素与CT机器因素,P<0.01。Hu的kV因素与算法因素,P<0.01。Hu的CT机器因素与算法因素,P>0.05。Hu的mAs因素与其他三种,P<0.01;(5)标准差与CT值均值近似成等比变化。结论在基于薄层CT扫描诊断骨质疏松过程中,骨CT值的标准差系数具有十分良好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CT扫描 CT值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大数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