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组织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9
1
作者 郭秀凤 李运刚 +1 位作者 李化勇 夏英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90-790,共1页
关键词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急性脑梗死患者 组织因子 患者血浆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外源性凝血途径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炎症介质分泌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Essen脑卒中风险评估量表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运刚 于振江 贾汇刚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95-1496,共2页
Essen脑卒中风险评估量表(ESRS)评分是根据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对比用于缺血性事件高危患者试验的脑卒中患者的数据开发的〔1〕。它包括患者的年龄及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等危险因素。... Essen脑卒中风险评估量表(ESRS)评分是根据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对比用于缺血性事件高危患者试验的脑卒中患者的数据开发的〔1〕。它包括患者的年龄及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等危险因素。在脑卒中人群中已证实了该量表具有有效可行的预测价值〔2〕。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复发的重要原因〔3〕,但ESRS评分没有纳入颈动脉粥样硬化等其他脑卒中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Essen脑卒中风险评估量表
下载PDF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被引量:8
3
作者 李运刚 贾汇刚 夏英凯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3-33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结果,将11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无斑块组(29例)、稳定斑块组(47例)和不稳定斑块组(40例)。采用ELISA法检测脑... 目的探讨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结果,将11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无斑块组(29例)、稳定斑块组(47例)和不稳定斑块组(40例)。采用ELISA法检测脑梗死患者以及30名正常对照组血浆MCP-1水平。分析血浆MCP-1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结果 (1)不稳定斑块组血浆MCP-1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2)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血浆MCP-1水平呈负相关(r=-0.683,P<0.05)。结论血浆MCP-1水平的增高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脑梗死
下载PDF
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HIF-1α、VEGF的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运刚 李建军 周雪梅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1期698-700,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人血管性痴呆(Va D)患者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方法检测88例老年Va D患者和30例健康老年人血清HIF-1α、VEGF水平的含量,比较两组间血清HIF-1α、VEGF水平的差异;分析血清HIF-... 目的研究老年人血管性痴呆(Va D)患者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方法检测88例老年Va D患者和30例健康老年人血清HIF-1α、VEGF水平的含量,比较两组间血清HIF-1α、VEGF水平的差异;分析血清HIF-1α、VEGF水平与痴呆程度的关系。结果老年人Va D患者血清HIF-1α、VEGF水平较正常健康老年人明显增高(P<0.01)。不同痴呆程度的老年Va D患者血清HIF-1α、VEGF水平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IF-1α、VEGF水平与老年人Va D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血管性 低氧诱导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的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运刚 李化勇 +1 位作者 郭秀风 夏英凯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4-486,共3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4例脑出血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定量测定血浆uPA和u-PAR的水平。结果脑出血组uPA含量(2866±788...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4例脑出血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定量测定血浆uPA和u-PAR的水平。结果脑出血组uPA含量(2866±788ng/L)和uPAR含量(3645±322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uPA含量(1075±244ng/L)和uPAR含量(877±216nP<0.01)。随脑出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加重,血浆uPA和u-PAR的含量增高越明显。结论血浆uPA和uPAR的增高参与了脑出血时继发性损害,与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下载PDF
急性脱髓鞘脑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与诊治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于振江 芦朋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5期19-20,共2页
目的研究并总结急性脱髓鞘脑病的临床症状和典型表现,总结临床诊断急性脱髓鞘脑病的标准和治疗方案。方法 32例急性脱髓鞘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症状,总结诊断标准。入院后根据患者家属治疗意愿将32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 目的研究并总结急性脱髓鞘脑病的临床症状和典型表现,总结临床诊断急性脱髓鞘脑病的标准和治疗方案。方法 32例急性脱髓鞘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症状,总结诊断标准。入院后根据患者家属治疗意愿将32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使用地塞米松治疗,研究组使用甲泼尼龙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6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发生癫痫、呕吐等神经系统症状,合并脑电图和脑脊液检查结果异常,要考虑发生急性脱髓鞘脑病,使用甲泼尼龙治疗急性脱髓鞘脑病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脱髓鞘脑病 临床症状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脑电图、经颅多普勒及P300检测技术在老年性偏头痛患者诊断中的运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周雪梅 《中外医疗》 2018年第20期171-173,共3页
目的对脑电图、经颅多普勒及P300检测技术在老年性偏头痛患者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获得临床确诊的老年性偏头痛患者87例(研究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0名(对照组),均进行脑电图、经颅... 目的对脑电图、经颅多普勒及P300检测技术在老年性偏头痛患者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获得临床确诊的老年性偏头痛患者87例(研究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0名(对照组),均进行脑电图、经颅多普勒及P300检测,对受试者的临床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脑电图检查异常率、经颅多普勒超声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P300电位潜伏期(343.22±34.54)ms、波幅为(5.54±1.79)μν,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34 2、20.189 3,P<0.05);研究组对P300靶刺激识别错误率为35.63%,与对照组比较相对较高(χ~2=13.395,P<0.05)。结论对老年性偏头痛患者展开脑电图、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和P300检查,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并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图 经颅多普勒超声 P300电位 老年性偏头痛 诊断
下载PDF
彩色超声多普勒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
8
作者 李运刚 李化勇 +2 位作者 郭秀风 巩法莲 吴世秀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6-156,共1页
目的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对17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测。结果脑梗死患者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别为(1.27±0.24),(0.98±0.09)mm,与对照组犤0.79±0.07),(0.72±0... 目的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对17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测。结果脑梗死患者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别为(1.27±0.24),(0.98±0.09)mm,与对照组犤0.79±0.07),(0.72±0.08)mm犦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脑梗死组颈总动脉及分叉、颈内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锁骨下动脉起始处的斑块发生率明显多于颈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P<0.01)。脑梗死患者颈内动脉的IMT值与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成正相关(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测的可靠方法。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患者 颈内动脉 颈总动脉 彩色超声多普勒 IMT 对照组 结论 显著性 方法
下载PDF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PDGF、MMP-9、IL-6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9
作者 周雪梅 王丽香 +3 位作者 李运刚 贾文歆 于振江 夏英凯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34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8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观察组[根据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分为血管性痴呆组(36例)及非痴呆... 目的探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8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观察组[根据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分为血管性痴呆组(36例)及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组(32例)],同期70例无认知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所有患者发病后24 h、7 d、14 d、1个月的血清PDGF、MMP-9、IL-6水平。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PDGF、MMP-9、IL-6水平;比较血管性痴呆组与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的PDGF、MMP-9、IL-6水平;分析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因素及血清PDGF、MMP-9、IL-6水平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病后24 h、7 d、14 d、1个月、3个月的PDGF水平分别为(43.68±8.24)、(95.25±6.24)、(129.27±12.14)、(159.26±11.31)、(189.65±10.29)ng/ml,MMP-9水平分别为(233.38±28.24)、(243.68±23.24)、(258.68±30.36)、(265.47±30.48)、(281.54±32.47)ng/ml,IL-6水平分别为(6.98±3.52)、(7.58±1.56)、(9.33±1.56)、(10.26±1.46)、(12.34±1.22)n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43±7.56)、(175.23±18.24)、(5.36±2.43)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性痴呆组患者发病后24 h、7 d、14 d、1个月、3个月的PDGF、MMP-9、IL-6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DGF、MMP-9、IL-6均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DGF、MMP-9、IL-6水平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呈正相关(r=0.547、0.601、0.497,P<0.05)。结论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PDGF、MMP-9、IL-6水平显著增高,且增高幅度与认知功能有关,预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桂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3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经统计学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银杏达莫注射液 尼莫地平 早期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受体的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秀风 李运刚 +1 位作者 李化勇 柳善刚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10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受体(uPAR)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对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定量测定血浆uPA和uPAR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死...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受体(uPAR)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对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定量测定血浆uPA和uPAR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死组uPA含量(4756±632)ng/L,uPAR含量(3102±256)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uPA(1075±244)ng/L和uPAR(877±216)ng/L,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加重,血浆uPA和uPAR含量增高越明显。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uPA和uPAR的水平明显升高,且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下载PDF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2
作者 赵桂林 《中外医疗》 2010年第9期110-110,112,共2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2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照组患者经过常规治疗,总有效率为53.23%;治疗组患者,经过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总有效率为0.95%;2...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2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照组患者经过常规治疗,总有效率为53.23%;治疗组患者,经过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总有效率为0.95%;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分析,χ2值为10.90,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但必须严格把握适应证,否则会增加脑出血的发病率及患者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强化认知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BDNF、Fugl-Meyer和Barthel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利娟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6年第12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强化认知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血清BDNF及Vugl—Meyer、Barthel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在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一侧肢体功能障碍(FMA≤96分)的首发(发病72h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23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强化认知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血清BDNF及Vugl—Meyer、Barthel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在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一侧肢体功能障碍(FMA≤96分)的首发(发病72h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23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进行常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强化认知功能训练。两组分别于训练前、训练后4周进行血清BDNF的测定及MMSE、rugl—Meyer、Barthel评分。结果两组训练4周后血清BDNF的表达及MMSE、Vugl—Meyer、Barthel评分均高于训练前(P〈0.05),而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认知训练通过增强血清BDNF的表达及提高患者在康复训练中的参与度两种方式促进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认知训练 脑梗死 血清BDNF 肢体功能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8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桂林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10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1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P<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1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80例患者,经过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基本痊愈13例,显著进步40例,好转2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80例患者,经过常规治疗,基本痊愈8例,显著进步31例,好转18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71.25%;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钙 急性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短暂性全面遗忘症二例
15
作者 李运刚 李化勇 巩法莲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7年第9期544-544,共1页
短暂性全面遗忘症(transient global amnesia,TGA)为突然出现短暂性单独记忆丧失的综合征,临床上少见,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遗忘
原文传递
有椎动脉优势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MoCA量表特征研究
16
作者 姜鹏 于振江 +1 位作者 周利娟 李运刚 《社区医学杂志》 2017年第7期51-53,共3页
目的研究存在椎动脉优势(vertebral artery dominance,VAD)的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结果的特点。方法在2013年10月—2016年2月医院查体者中,依照... 目的研究存在椎动脉优势(vertebral artery dominance,VAD)的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结果的特点。方法在2013年10月—2016年2月医院查体者中,依照2010年MCI的诊断指南,结合MoCA筛选出MCI患者共89例,再根据MRA/CTA图像进行有否VAD的判定,分为有VAD组(A组)43例和无VAD组(B组)46例,采用t检验分析2组间MoCA得分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的MoCA平均得分为(22.34±2.83)分,低于B组的(23.01±1.95)分,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平均得分为(2.42±1.22)分,而B组为(3.01±0.87)分,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单项认知领域两组得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无VAD的MCI患者对比,有VAD的MCI患者有更明显的视空间技能与执行功能的减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优势 轻度认知障碍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