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对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应用分析
1
作者 张文健 《医药前沿》 2024年第2期61-63,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对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莱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手术方式差异分为常规组(40例,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和观察组(40例...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对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莱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手术方式差异分为常规组(40例,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和观察组(40例,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的角膜情况、泪膜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角膜情况及泪膜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眼角膜内皮密度及角膜荧光色素染色面积(CFS)均低于术前,泪膜破裂时间(BUT)长于术前,细胞平均面积、角膜厚度大于术前,且观察组眼角膜内皮密度大于常规组,BUT长于常规组,细胞平均面积、角膜厚度及CFS小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可取得理想手术效果,且预后较佳,倡导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视力损伤 超声乳化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聚乙烯醇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老年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效果
2
作者 张文健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泪膜应用聚乙烯醇滴眼液与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莱阳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 目的:观察老年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泪膜应用聚乙烯醇滴眼液与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莱阳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试验组接受聚乙烯醇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实验指标水平、症状消失时间、炎症因子指标。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实验(SIT)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UT、SI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炎症因子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聚乙烯醇滴眼液、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治疗老年白内障术后干眼症,可有效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炎症反应,促进症状消失,改善泪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术后干眼症 聚乙烯醇滴眼液 玻璃酸钠滴眼液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在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3
作者 董春光 《医药前沿》 2023年第19期84-86,共3页
目的:分析在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68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取自2021年2月—2022年2月莱阳市中医医院。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参考组及实验组各34例。其中参考组给予小梁切除术治疗,实验组给予超... 目的:分析在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68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取自2021年2月—2022年2月莱阳市中医医院。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参考组及实验组各34例。其中参考组给予小梁切除术治疗,实验组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高于参考组治疗总有效率(6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眼压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1个月实验组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前房深度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在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效果确切,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眼压、视力及前房深度,且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闭角型青光眼 治疗有效率 眼压 视力 前房深度 并发症
下载PDF
挤切碎核技术在硬核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王首雁 张泳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0-352,共3页
目的 探讨一种新挤切碎核技术在硬核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Ⅳ级核、Ⅴ级核老年性白内障298眼采用挤切碎核技术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结果 术后第3,10天和1月视力≥ 0.5,分别为108眼(61.8%)... 目的 探讨一种新挤切碎核技术在硬核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Ⅳ级核、Ⅴ级核老年性白内障298眼采用挤切碎核技术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结果 术后第3,10天和1月视力≥ 0.5,分别为108眼(61.8%)、166眼(94.8%)、170眼(97.1%)。超声乳化平均有效时间(32±8)s。手术并发症主要是角膜水肿。结论 采用新型碎核刀的挤切碎核技术,高负压、低能量超声乳化对于硬核性白内障安全、快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 碎核刀 硬核性白内障 挤切碎核技术
下载PDF
挤切碎核技术在硬核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应用
5
作者 王首雁 《临床眼科杂志》 2000年第5期378-379,共2页
目的 探讨挤切碎核技术在硬核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 级、 级核老年性白内障 93眼采用挤切碎核技术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结果 术后第 3天、10天、1月视力≥ 0 .5 ,分别为 5 8眼(6 2 % )、88眼 (95 % )、73眼 (97%... 目的 探讨挤切碎核技术在硬核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 级、 级核老年性白内障 93眼采用挤切碎核技术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结果 术后第 3天、10天、1月视力≥ 0 .5 ,分别为 5 8眼(6 2 % )、88眼 (95 % )、73眼 (97% ) ,平均有效时间 42秒 ,尚未出现后囊破裂。手术主要并发症有角膜水肿。结论 采用挤切碎核技术分割坚韧的晶状体核变得更加容易 ,缩短初学者的“学习曲线”,大大缩短了手术的时间 ,减少了能量的应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切碎核 超声乳化 白内障 治疗
下载PDF
人工晶状体取出治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后反复发作粪肠球菌性眼内炎一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延国 高磊 马路生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0-422,共3页
患者女,69岁。因左眼视力下降2年加重3个月于2009年2月17日以“左眼老年性白内障”收入莱阳市中医医院眼科。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6,左眼视力0.06。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副作用 眼内炎/病因学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一种新型碎核刀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首雁 张泳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69-870,共2页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碎核刀
原文传递
角巩缘无缝线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房角镜观察
8
作者 王首雁 张泳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50-451,共2页
目的 :观察角巩膜缘无缝线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前房角的变化。方法 :用 Goldmann房角镜观察了 10 7眼通过 5 mm巩膜缘无缝线隧道切口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 1个月前房角的变化。结果 :... 目的 :观察角巩膜缘无缝线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前房角的变化。方法 :用 Goldmann房角镜观察了 10 7眼通过 5 mm巩膜缘无缝线隧道切口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 1个月前房角的变化。结果 :10 7眼 ( 10 0 % )可见内切口位于 Schwalbe线前的透明角膜上 ,4 8眼 ( 4 4.86% )内切口平整 ,5 9眼 ( 5 5 .14 % )内切口后唇轻度卷曲 ,4 2眼 ( 3 9.2 5 % )角膜后弹力层不同程度脱离 ,9眼 ( 8.4 1% )发生周边虹膜周边前粘连 ,但未见有粘连至巩膜突上 ,3眼 ( 2 .8% )虹膜周边粘连致术后瞳孔呈梨形。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中角巩膜缘无缝线隧道切口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但也存在着角膜后弹力层不同程度脱离、虹膜周边前粘连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房角镜
原文传递
人工晶体植入后后发障二期连续线形撕后囊术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首雁 乔秀娟 董春光 《眼科》 CAS 1998年第3期154-155,共2页
研究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发障的处理方法。23只眼后发障中游离人工晶体光学部上方180°,轻下推人工晶体,于旁中心混浊后囊膜作一穿刺孔,然后由穿刺孔向后囊膜与玻璃体前界膜的间隙注入透明质酸钠,再沿后囊膜穿刺孔边缘线形... 研究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发障的处理方法。23只眼后发障中游离人工晶体光学部上方180°,轻下推人工晶体,于旁中心混浊后囊膜作一穿刺孔,然后由穿刺孔向后囊膜与玻璃体前界膜的间隙注入透明质酸钠,再沿后囊膜穿刺孔边缘线形连续撕成一个直径约4mm圆孔。全部术眼后囊膜中央均得到一透明视区。3例玻璃体溢出改成截囊。连续性线形撕后囊可使人工晶体后发障获得透明视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体植入术 后发障 撕后囊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