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82-2099年内蒙古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对气象干旱的响应 被引量:4
1
作者 布和 乌兰图雅 +3 位作者 斯琴朝克图 韩淑敏 高苏日固嘎 吴秀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共9页
基于气象站的降水量和AVHRR NDVI数据,评估MPI-ESM全球气候模式在内蒙古适用性的基础上开展了历史时期和未来时期的植被覆盖度(FVC)对气象干旱的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在研究区内,MPI-ESM模式的降水量、FVC和SPI03与历史数据通过显... 基于气象站的降水量和AVHRR NDVI数据,评估MPI-ESM全球气候模式在内蒙古适用性的基础上开展了历史时期和未来时期的植被覆盖度(FVC)对气象干旱的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在研究区内,MPI-ESM模式的降水量、FVC和SPI03与历史数据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地区分别为100%、96.92%和85.67%,该模式能够代表内蒙古地区的观测结果。2)历史时期内蒙古地区年FVC呈增加趋势,植被改善最明显的区域主要在内蒙古的东北部。就未来时期而言,SSP585比SSP245情景下FVC增加更为明显,表明高脆弱性和高排放路径下FVC改善显著。3)历史时期,年均SPI03呈波动增加趋势,SPI03的增加速率自东北向西南呈现“增-减-增”的空间格局;未来时期内蒙古地区干旱将进一步减弱。4)植被生长状况在大部分区域均与SPI03呈现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其中东北部植被对气象干旱的响应程度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对于不同情景而言,SSP585情景下的植被对气象干旱的响应程度最高,SSP245次之,历史时期最弱;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未利用土地对气象干旱的响应最强,林地和耕地的响应最弱。研究结果为内蒙古地区未来时期植物群落的生态预警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植被覆盖度 响应特征 内蒙古地区
下载PDF
近40 a蒙古高原土地沙漠化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2
作者 张萨日郎 乌兰图雅 +3 位作者 布和 咏梅 斯琴朝克图 张卫青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84-1994,共11页
基于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借助可视化软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80—2021年蒙古高原土地沙漠化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发文数量由1980年的2篇增长至2021年的96篇,其变化经历了缓慢增... 基于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借助可视化软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80—2021年蒙古高原土地沙漠化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发文数量由1980年的2篇增长至2021年的96篇,其变化经历了缓慢增长-波动式增长-快速增长过程;2000年后英文文献占主导,作者单位以中国科学院为主,与美国的合作最多。(2)2000年之前对土地沙漠化过程的关注度最高,之后土地沙漠化成因成为研究热点,近10 a沙漠化土地的生态修复成为主题。2000年之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内蒙古沙地地区,21世纪后扩展到以农牧交错带为主的中国北方地区,2011—2021年聚焦在中国北方草原地区。(3)1980—2000年关注土地沙漠化概念、土地沙漠化成因及防治对策,进入21世纪后转变为土地沙漠化环境效应研究,2017—2021年则聚焦于沙漠化土地生态系统服务、生态修复研究,也是主要的研究趋势之一。今后的研究力求辐射蒙古高原整体,实现多源数据的高度融合,提高所获信息的精确度,以促进蒙古高原沙漠化土地生态功能的提升及中国北方生态屏障建设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退化 生态安全 可视化分析 蒙古高原
下载PDF
克氏针茅草原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关系对放牧强度的响应 被引量:15
3
作者 高苏日固嘎 斯琴朝克图 +3 位作者 乌兰图雅 赛西雅拉图 张卫青 美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9736-9746,共11页
放牧强度引起的草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变化是近年来草地生态系统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内蒙古锡林郭勒克氏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探究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之间相互关系及其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 放牧强度引起的草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变化是近年来草地生态系统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内蒙古锡林郭勒克氏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探究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之间相互关系及其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植物群落结构逐步向退化方向演替;植物群落高度逐渐降低(P<0.05),密度逐渐增加(P<0.05),盖度总体呈下降趋势(P<0.05);植物群落和原有群落优势种地上生物量总体呈下降趋势(P<0.05),而退化指示物种的地上生物量逐渐增加(P<0.05);轻度、中度放牧条件下群落物种Margalef指数、Pielou指数、Simpson指数均显著高于重度放牧(P<0.05);地上生物量与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和Pielou指数呈正相关关系,而与Simpson指数呈负相关关系。综上所述,克氏针茅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在不同放牧强度下产生不同的响应,适度放牧有利于提高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植物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地上生物量 克氏针茅草原
下载PDF
呼和浩特市工业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分析
4
作者 刘雨婷 乌敦 张秋亮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4年第9期92-97,137,共7页
选取2001-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20年间的工业生产总值数据和工业三废数据,利用Spss软件,建立EKC曲线模型,对呼和浩特市工业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同时构建多种回归模型,并选取最优模型,探究呼和浩特市工业GDP与各环... 选取2001-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20年间的工业生产总值数据和工业三废数据,利用Spss软件,建立EKC曲线模型,对呼和浩特市工业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同时构建多种回归模型,并选取最优模型,探究呼和浩特市工业GDP与各环境污染指标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发展 环境污染 呼和浩特市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下载PDF
中国干旱区草地土壤盐渍化研究可视化分析
5
作者 吴秀泉 乌兰图雅 +3 位作者 张萨日郎 乌日力格 昂格力玛 孙德乐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20-128,共9页
基于WOS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文献,借助文献可视化分析方法,对我国1984—2021年干旱区草地土壤盐渍化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近40年我国干旱区草地土壤盐渍化研究相关文献发文量由1~2篇/年增加到80篇/年以上,文... 基于WOS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文献,借助文献可视化分析方法,对我国1984—2021年干旱区草地土壤盐渍化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近40年我国干旱区草地土壤盐渍化研究相关文献发文量由1~2篇/年增加到80篇/年以上,文献数量变化历经缓慢增长、波动增长和跳跃性增长三个阶段,中国科学院和新疆大学团队是该领域的研究主力。(2)研究内容主要为干旱区草地土壤盐渍化现状及其时空动态监测、盐渍化成因分析、草地土壤盐渍化的防治与修复,以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等方面。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河西走廊、新疆绿洲等地,21世纪以来研究重点逐渐转移到内蒙古自治区。(3)20世纪80年代主要关注草地土壤盐渍化的成因,21世纪初转向盐渍化草地时空动态监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分析,近年来重点转为草地土壤盐渍化的生态修复研究。在我国大力推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治理和改善盐渍化草地不仅是确保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也是巩固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干旱区草地盐渍化土壤的精准监测及预测方法、盐渍化草地高效治理方法的研究是干旱区草地土壤盐渍化的主要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渍化 草地退化 文献计量 干旱区 生态修复
下载PDF
COVID-19疫情期间呼和浩特市大气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6
作者 陈晓琪 周海军 +3 位作者 张萌萌 王正中 刘环宇 闫敏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28-3137,共10页
为阻止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迅速蔓延,我国采取了严格的管控措施,在全国大部分城市PM_(2.5)浓度显著下降的背景下,呼和浩特市PM_(2.5)浓度不降反升,仍出现多次重污染过程,其成因尚不明确.基于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PM_(2.5)、PM_(... 为阻止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迅速蔓延,我国采取了严格的管控措施,在全国大部分城市PM_(2.5)浓度显著下降的背景下,呼和浩特市PM_(2.5)浓度不降反升,仍出现多次重污染过程,其成因尚不明确.基于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PM_(2.5)、PM_(10)、SO_(2)、NO_(2)、CO和O_(3)),结合风速、风向、温度、相对湿度等气象数据,研究疫情期间大气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利用潜在源区贡献函数(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CWT)识别污染物潜在源区,为呼和浩特市大气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疫情期间呼和浩特市发生重度以上污染天6 d,占监测总天数的19.3%.与历史同期比较,疫情期间呼和浩特市PM_(2.5)、PM_(10)、CO和O_(3)浓度均有不同程度上升,SO_(2)和NO_(2)呈降低趋势.与疫情前相比,疫情期间PM_(2.5)、PM_(10)、SO_(2)、NO_(2)和CO分别下降38.6%、31.7%、46.1%、35.8%和37.0%,O_(3)上升109.4%.高相对湿度和低风速是呼和浩特市“疫情霾”形成的主要原因.疫情期间呼和浩特市大气PM_(2.5)主要受本地源或近距离传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管控措施 大气污染 影响因素 潜在源区
原文传递
草原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的空间分布及主控因子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李雪杰 陈杰 +4 位作者 常帅 于红博 张丽华 张巧凤 李想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98-1809,共12页
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研究对于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锡林郭勒草原为研究区,利用全局莫兰指数、克里格插值法、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0~50 cm土层深度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 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研究对于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锡林郭勒草原为研究区,利用全局莫兰指数、克里格插值法、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0~50 cm土层深度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的空间分布均为中等程度变异,在空间分布上均具有集聚分布特点;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在水平空间分布上从草甸草原向荒漠草原呈现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年均气温是影响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的共同主要因子;11种影响因子对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的相互作用基本表现为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协同增强作用。本研究表明影响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锡林郭勒草原 地理探测器 空间分布 影响因子
下载PDF
FY-3B/3C和AMSR2土壤含水量产品在锡林郭勒草原地区的适用性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鹏 于红博 +3 位作者 张巧凤 高依博 张卫青 张丽华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8-251,共14页
土壤表层含水量存在于陆-气界面,是模拟全球水文、能源和碳循环及其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变量,对于气候和地球系统研究至关重要。为了评价风云三号B星(FY-3B)、风云三号C星(FY-3C)、先进微波扫描辐射计(AMSR2)土壤含水量产品在锡林郭勒草... 土壤表层含水量存在于陆-气界面,是模拟全球水文、能源和碳循环及其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变量,对于气候和地球系统研究至关重要。为了评价风云三号B星(FY-3B)、风云三号C星(FY-3C)、先进微波扫描辐射计(AMSR2)土壤含水量产品在锡林郭勒草原以及不同土地覆盖类型的精度和适用性,本文基于2014-2019年生长季的地面观测数据,应用时间序列相关性(R)、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偏差(Bias)和无偏均方根误差(ubRMSE)分析了这三种网格产品的可靠性。结果表明:(1)在日尺度上,FY-3B和FY-3C土壤含水量产品高估了陆地表层含水量,AMSR2低估了土壤含水量;各项评价指标表明三种土壤含水量产品均能够捕捉锡林郭勒草原表层土壤含水量的时间变化趋势。(2)在月尺度上,与AMSR2相比,FY-3B和FY-3C土壤含水量产品的月度分布与实测土壤含水量分布较为一致。(3)在生长季尺度,3种卫星土壤含水量产品能够反映各草原亚型的土壤含水量状况;FY-3B和FY-3C土壤含水量产品在植被覆盖较高的地区适用性较好,AMSR2在植被覆盖较低的地区可靠性较好,3种产品在监测土壤含水量方面具有互补功能;FY-3B与原位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趋势一致性最好;FY-3B和FY-3C能较好反映研究区西部和东部土壤含水量变异情况,AMSR2能很好捕捉研究区中部土壤含水量变异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遥感 土壤含水量 适用性 FY-3B FY-3C AMSR2
下载PDF
锡林郭勒不同草原类型群落生物量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想 于红博 +1 位作者 刘月璇 常帅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6-204,共9页
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是表征草地生态系统数量特征的两个重要指标,深入探讨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变化,为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保护和生产力维持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锡林郭勒草原为研究对象,利用样方法对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三种... 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是表征草地生态系统数量特征的两个重要指标,深入探讨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变化,为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保护和生产力维持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锡林郭勒草原为研究对象,利用样方法对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三种草原类型的植被特征进行调查,分析不同草原类型植被的地上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变化及二者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除群落密度在典型草原最大外,各群落特征均表现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地上生物量与群落盖度、群落高度、植物密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植物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沿荒漠草原到典型草原再到草甸草原基本呈增加趋势,物种分布均匀度在荒漠草原最高;土壤养分和降水量对植物生长影响较大,降水和海拔对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影响较大,均匀度主要受海拔、土壤pH值和气候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地上生物量 灰色关联分析 锡林郭勒草原
下载PDF
蒙东地区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0
作者 米丹丹 斯琴朝克图 +2 位作者 乌兰图雅 红英 王永芳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63-878,共16页
中国乡村发展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呈现更加复杂和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乡村聚落的用地类型与空间布局是推进乡村振兴急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蒙东农牧交错区自然地理格局复杂、经济地理区位特殊,但该区域乡村聚落的空间演变规律及其... 中国乡村发展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呈现更加复杂和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乡村聚落的用地类型与空间布局是推进乡村振兴急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蒙东农牧交错区自然地理格局复杂、经济地理区位特殊,但该区域乡村聚落的空间演变规律及其驱动机理研究不足。本文基于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4期蒙东地区土地利用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分析乡村聚落空间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蒙东地区乡村聚落规模差异显著,微、小型聚落居多。(2)乡村聚落核密度的空间分布非常相似,具有“南密北疏”的分布特征。(3)乡村聚落的规模和密度分布具有负相关的局部特征,聚落具有高密度-小规模集聚和低密度-大规模集聚的特征;(4)乡村聚落空间分异受自然和人文综合影响,空间差异显著。其中,人口密度和人均耕地面积呈正相关;距河流距离和乡村人口比重呈负相关;人均大家畜数量正负作用均存在,区域差异显著。研究结果可为内蒙古农牧交错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的优化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空间演变 地理加权回归 蒙东地区
下载PDF
内蒙古草地质量对牧户生计脆弱性的影响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格日乐其木格 乌兰图雅 +1 位作者 斯琴朝克图 包木苏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6-223,共8页
草地是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也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资源之一。随着草地退化日益严重,草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草地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对牧区牧民带来巨大的生计压力。系统分析草地质量对牧户生计的影响,对于制定有效的草地修复政策,增... 草地是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也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资源之一。随着草地退化日益严重,草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草地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对牧区牧民带来巨大的生计压力。系统分析草地质量对牧户生计的影响,对于制定有效的草地修复政策,增强牧户的草地退化适应能力,减轻牧区贫困人口的生计脆弱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内蒙古典型草原区作为研究区,利用2017年和2019年野外采样数据及2021年牧户访谈数据,构建了牧户生计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草地质量对牧户生计脆弱性的影响,并探究了影响牧户生计脆弱性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内蒙古典型草原区纯牧户、牧兼户和非牧户的草场面积、人均收入差异不大,纯牧户、牧兼户的家庭劳动力较丰富,非牧户家庭劳动力较少;纯牧户、非牧户的生计脆弱性较高,牧兼户的生计脆弱性较低;草地质量是纯牧户生计脆弱性的关键影响因素,修复草地生态环境能够降低牧户生计脆弱性;发展以牧业为主的多样化生计、提高牧户家庭的健康水平和信贷资本,均有利于降低牧户生计脆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生计 草地退化 牧区振兴 典型草原
原文传递
基于POI数据的呼和浩特市地方特色餐饮业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都拉干 乌敦 《地理科学研究》 2023年第6期842-850,共9页
基于呼和浩特市主城区的POI数据,利用ArcGIS软件,运用标准差椭圆法和核密度分析法对呼和浩特市主城区地方特色餐饮业的空间分布总体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主城区地方特色餐饮业的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出“东–... 基于呼和浩特市主城区的POI数据,利用ArcGIS软件,运用标准差椭圆法和核密度分析法对呼和浩特市主城区地方特色餐饮业的空间分布总体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主城区地方特色餐饮业的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出“东–西”方向延伸的空间分布特征;地方特色餐饮业在其中心地区分布较为密集,分布密度由中心地区向外围地区逐渐递减;主城区地方特色餐饮业的核密度分布具有五个集聚中心,其中集聚程度较高的一个中心即核密度值最高的中心位于新城区,其次是赛罕区、玉泉区,回民区地方特色餐饮业的分布则无明显的集聚中心,呈现出不均衡分布的特征;地方特色餐饮业的分布主要受到人口密度、交通条件以及消费群体及其习惯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I数据 呼和浩特市 地方特色餐饮业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包头市室内灰尘中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
13
作者 王靖雯 周海军 +4 位作者 吕杨超 孙冰 付晓涛 春喜 万志强 《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62-1370,共9页
为了解重工业城市室内灰尘中金属元素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在包头市4个主城区的46个居民小区采集了室内灰尘样品,分析了13种金属元素含量,研究了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来源和健康风险.结果表明,Pb、As、Cu、Fe、Cd、Cr、Ni和Zn等人为来... 为了解重工业城市室内灰尘中金属元素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在包头市4个主城区的46个居民小区采集了室内灰尘样品,分析了13种金属元素含量,研究了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来源和健康风险.结果表明,Pb、As、Cu、Fe、Cd、Cr、Ni和Zn等人为来源相关元素富集因子和地累积指数较高,污染程度较大.与钢铁冶炼排放有关的元素(Fe、Mn、Cr和V)的含量、富集因子和地累积指数均呈现;昆都仑区>青山区>九原区>东河区,与距钢铁冶炼企业的直线距离呈负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共识别出钢铁冶炼源、自然源、有色金属冶炼源、交通源和燃煤源这5种来源,其中钢铁冶炼和自然源是包头市室内灰尘中金属元素的主要来源.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经口摄入和皮肤接触是包头市室内灰尘中金属元素健康风险的主要暴露途径,呼吸吸入途径的风险可忽略不计.虽然所有单个金属元素对成人和儿童均无非致癌风险,但是所有元素的综合作用对儿童存在一定的非致癌风险. Ni、As和Cr对成人和儿童均存在一定致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灰尘 金属元素 污染水平 来源 健康风险
原文传递
毛乌素沙地南缘固沙灌丛下地表凝结水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晓涵 吴永胜 海春兴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3-95,共13页
尽管凝结水在干旱生态系统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已被广泛关注,但对其在固沙灌丛下时空变化特征的研究仍然比较薄弱。为探明固沙灌丛对地表凝结水的影响,在毛乌素沙地南缘沙区选择3种典型固沙灌丛(沙柳Salix psammophila、柠条Caragana kor... 尽管凝结水在干旱生态系统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已被广泛关注,但对其在固沙灌丛下时空变化特征的研究仍然比较薄弱。为探明固沙灌丛对地表凝结水的影响,在毛乌素沙地南缘沙区选择3种典型固沙灌丛(沙柳Salix psammophila、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和油蒿Artemisia ordosica),以无固沙灌丛影响的裸沙作为对照,用微型蒸渗仪测定了固沙灌丛下不同位置(根部、1/2冠幅和外缘)和不同方向(东、南、西、北)上地表凝结水的形成和蒸发特征。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固沙灌丛的存在显著降低了地表凝结水量,沙柳、油蒿和柠条灌丛下凝结水量分别降低了29%、32%和33%;(2)不同类型固沙灌丛下地表凝结水量由里向外均呈显著增加的趋势,但不同方向上地表凝结水量差异不显著;(3)固沙灌丛的存在减缓了凝结水的形成和蒸发过程,即凝结水自19:00开始形成,到次日08:00基本结束,至13:00—15:00蒸发殆尽,其形成过程整体上表现出增加—平缓—增加的趋势,柠条和油蒿灌丛下地表凝结水在03:00—05:00甚至有少量蒸发,而蒸发过程呈稳定下降趋势;(4)凝结水的形成过程与空气相对湿度显著正相关,与空气温度和地表温度显著负相关。固沙灌丛通过拦截太阳辐射来缓冲地表温度变化以减缓水分凝结和蒸发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结水 固沙灌丛 蒸发 毛乌素沙地 干旱生态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