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蒿琥酯体外抗弓形虫作用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崔洁 吴心悦 +4 位作者 王小莉 杨小迪 夏惠 沈继龙 陈兴智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1018-1023,1029,共7页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对体外培养的弓形虫感染模型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转基因弓形虫RH株(RH-GFP)感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acrophage,Mφ),建立体外作用模型并分为对照组(0.9%氯化钠溶液阴性对照);Art组...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对体外培养的弓形虫感染模型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转基因弓形虫RH株(RH-GFP)感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acrophage,Mφ),建立体外作用模型并分为对照组(0.9%氯化钠溶液阴性对照);Art组,药物浓度分别为1.5625、3.125、6.25、12.5、25、50、100和200μg/mL;阿奇霉素(Azithromycin,Azm)组(阳性对照),药物浓度分别为12.5、25、50、100、200、400、800和1600μg/mL;Art+Azm组,药物浓度分别为:Art1.5625+Azm12.5、Art3.125+Azm25、Art6.25+Azm50、Art12.5+Azm100、Art25+Azm200和Art50+Azm400μg/mL。各组孵育24 h后以流式细胞仪检测感染体系中虫体和细胞比例变化,以吉姆萨染色观察速殖子形态和结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rt组弓形虫速殖子比例自3.125μg/mL起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明显下降(P<0.01),50μg/mL时游离虫体比例低于0.3%,Mφ感染率低于1.6%。Azm组速殖子在400μg/mL时比例低于0.6%,Mφ感染率低于3.5%。Art+Azm组中Art12.5+Azm100μg/mL起速殖子比例低于0.04%,此时Mφ感染率低于1.8%。吉姆萨染色显示,各组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弓形虫速殖子由香蕉状逐渐肿胀变形,细胞质内呈泡沫状,内部结构崩塌瓦解,直至细胞膜破裂内容物溢出,视野内仅残留固缩深染的胞核或碎片。结论:体外实验中,Art可显著杀伤弓形虫游离速殖子,降低宿主细胞感染率,该抗虫效果在一定范围内与浓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刚地弓形虫 体外 巨噬细胞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对宫颈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小冬 崔洁 +1 位作者 唐素兰 管俊昌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1436-1438,共3页
目的: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L型对体外培养的单层人宫颈癌细胞(He La)生长的影响作用。方法:用常规方法诱导金葡菌为L型后感染He La细胞,采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金葡菌L型黏附及侵入细胞情况,并采用改良的MTT比色法检... 目的: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L型对体外培养的单层人宫颈癌细胞(He La)生长的影响作用。方法:用常规方法诱导金葡菌为L型后感染He La细胞,采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金葡菌L型黏附及侵入细胞情况,并采用改良的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结果:光镜、电镜检查显示金葡菌L型能够黏附并且进入He La细胞;改良的MTT法检测表明金葡菌L型能够促进He La细胞增殖(P<0.01)。结论:金葡菌L型能够感染并促进He La细胞增殖生长,揭示金葡菌L型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细菌L型 宫颈癌细胞
下载PDF
金丝桃素对小鼠巨噬细胞内刚地弓形虫速殖子的增殖抑制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崔洁 王旗 +9 位作者 杨小迪 孙希萌 汪瑞 姜辉 王守祥 张敏 魏明 夏惠 陈兴智 沈继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83-587,共5页
目的观察金丝桃素(Hypericin,Hy)对小鼠巨噬细胞内弓形虫的增殖抑制作用,为抗弓形虫天然药物的筛选提供线索。方法分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acrophage,Mφ),建立体外Mφ感染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弓形虫(RH-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RH... 目的观察金丝桃素(Hypericin,Hy)对小鼠巨噬细胞内弓形虫的增殖抑制作用,为抗弓形虫天然药物的筛选提供线索。方法分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acrophage,Mφ),建立体外Mφ感染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弓形虫(RH-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RH-GFP)速殖子模型,观察不同剂量Hy的最佳作用效果。实验分4组:(1)A组(对照组),不加Hy;(2)B组(Mφ感染RH-GFP+100μg/mL Hy);(3)C组(Mφ感染RH-GFP+200μg/mL Hy);(4)D组(Mφ感染RH-GFP+400μg/mL Hy),分别在培养1、2和3h后利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观察计数感染的Mφ和游离速殖子在各药物浓度及各时间点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虫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随着Hy浓度的增加和用药时间的延长,Mφ内速殖子数量明显减少,游离速殖子数量也显著减少,荧光强度逐渐降低;经药物组不同浓度Hy作用后,游离/Mφ内弓形虫的比值逐渐升高,至400μg/mL剂量作用3h后开始下降,游离与胞内速殖子比例的差异在同一时间段内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药物作用1h或2h各实验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作用3h各浓度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同一药物浓度下在孵育1、2和3h后效果增强(P<0.05)。透射电镜观察显示,随Hy作用时间延长,虫体逐渐出现肿胀,胞膜与基质之间空隙明显,空泡形成且增多、变大,胞膜断裂,内部结构溶解溢出。结论体外实验初步显示Hy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增强对Mφ内弓形虫速殖子增殖的抑制作用,可降低宿主细胞感染率,且对胞外速殖子有一定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丝桃素 刚地弓形虫 巨噬细胞 抑制
下载PDF
芍药苷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汤迎凯 褚小磊 +4 位作者 王天宏 陈云帆 谢长好 王元元 项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43-1150,共8页
芍药苷是一种水溶性单萜苷,具有抗炎、抗血栓、抗氧化、抗惊厥、镇痛、神经保护、肝脏保护、抗抑郁样、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活性。此外,芍药苷还有增强认知功能和减轻学习障碍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其免疫调节作用与多种机制相关... 芍药苷是一种水溶性单萜苷,具有抗炎、抗血栓、抗氧化、抗惊厥、镇痛、神经保护、肝脏保护、抗抑郁样、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活性。此外,芍药苷还有增强认知功能和减轻学习障碍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其免疫调节作用与多种机制相关,芍药苷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并改善异常信号通路,如G蛋白偶联受体(GPCR)通路、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核因子κB(NF-κB)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通路、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JAK2/STAT3)通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等信号通路等。芍药苷还可以通过抑制异常激活的细胞亚群和调节细胞亚群平衡免疫细胞亚群,因此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芍药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苷 炎症 免疫 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