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医学生物化学的学习效果 被引量:4
1
作者 吕合作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9年第5期625-627,共3页
医学生学习生物化学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该课程理论抽象、进展快、与其他学科联系广泛及学生的相关知识背景缺乏等。而网络生物化学资源具有内容丰富、搜索方便、更新快等优点,学习者还可以通过多种网络交流方式进行互动和交流,有利于... 医学生学习生物化学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该课程理论抽象、进展快、与其他学科联系广泛及学生的相关知识背景缺乏等。而网络生物化学资源具有内容丰富、搜索方便、更新快等优点,学习者还可以通过多种网络交流方式进行互动和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能够提高医学生物化学的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 网络资源 学习效果
下载PDF
BZW1高表达促进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基于调控Wnt//β-catenin通路和促进上皮间质转化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文静 张诺 +7 位作者 杨子 张小凤 孙奥飞 王炼 宋雪 耿志军 李静 胡建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362,共9页
目的明确碱性亮氨酸拉链蛋白1(BZW1)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采用TIMER、UALCAN和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BZW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肿瘤分级、分期之间的相关性及对... 目的明确碱性亮氨酸拉链蛋白1(BZW1)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采用TIMER、UALCAN和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BZW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肿瘤分级、分期之间的相关性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纳入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的102例患者,分析BZW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对胃癌疾病进展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影响。体外采用慢病毒转染的方式构建上调和下调BZW1表达的胃癌细胞系(MGC803),分析BZW1对MGC803细胞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采用KEGG富集分析预测BZW1在胃癌中的可能作用机制,并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实验进行体外验证。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BZW1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和RT-qPCR结果显示,BZW1在胃癌组织中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分别是癌旁组织的3.30倍和6.54倍(P<0.01);胃癌组织中BZW1的表达水平与外周血CEA和CA199水平呈正相关(P<0.01);单因素结合Cox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证实BZW1高表达(P<0.05,HR=2.070,95%CI:1.021~4.196)是影响胃癌患者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以BZW1相对表达量3.61为截点值,预判术后5年死亡的敏感性为75.56%,特异性为71.93%(P<0.01)。Transwell实验显示,上调BZW1可促进MGC803细胞的迁移和侵袭(P<0.05),下调则相反(P<0.05)。Western blot实验发现,上调BZW1可促进MGC803细胞N-cadherin与Vimentin的表达(P<0.05),并抑制E-cadherin的表达(P<0.05),下调则反之(P<0.05)。富集分析显示,BZW1生物功能可能与Wnt//β-catenin信号相关。Western blot实验进一步证实,上调BZW1可促进Wnt3a、β-Catenin及C-myc的表达(P<0.05),而下调则相反(P<0.05);使用Wnt通路抑制剂XAV-939可显著削弱上调BZW1对MGC803细胞中EMT关键分子的蛋白N-cadherin、Vimentin及E-cadherin的调控作用(P<0.05)。结论BZW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并影响患者预后,可能与调控Wnt/β-catenin信号促进胃癌细胞EMT进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碱性亮氨酸拉链蛋白1 预后 上皮-间质转化 WNT/Β-CATENIN
下载PDF
CPNE3在胃癌中高表达并与患者的预后不良相关
3
作者 段婷 张震 +6 位作者 施金冉 肖林雨 杨晶晶 殷丽霞 张小凤 耿志军 陆国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7,共9页
目的明确CPNE3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情况与患者远期预后的关系,探究其调控胃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纳入2013年2月~2017年10月104例于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通过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的公共数据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CPNE... 目的明确CPNE3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情况与患者远期预后的关系,探究其调控胃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纳入2013年2月~2017年10月104例于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通过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的公共数据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CPNE3在胃癌中的表达和对患者肿瘤进展与远期预后的影响。GO富集分析预测CPNE3在胃癌中的生物学功能。采用干扰和过表达CPNE3以及对照慢病毒载体转染MGC803细胞,获取对照组(NC)、敲低组(si-CPNE3)、过表达组(LV-CPNE3)细胞,采用PI3K/AKT抑制剂(LY294002)干预LV-CPNE3组细胞获取LY294002组。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Westernblot检测Bax、CleavedCaspase-3、Bcl-2、p-PI3K和p-AKT表达。结果TCGA预测分析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PNE3在胃癌中高表达(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PNE3高表达组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降低(P<0.01)。单因素及Cox回归分析显示CPNE3高表达、CEA≥5μg/L、CA19-9≥37kU/L、T3-T4期和N2-N3期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CPNE3预判术后5年死亡的敏感度为79.59%,特异性为74.55%(P<0.05)。GO富集分析预测显示CPNE3可能与负向调控胃癌细胞凋亡有关。体外实验显示,si-CPNE3组的细胞凋亡率以及Bax、Cleaved Caspase-3表达的增多,而Bcl-2表达减少;LV-CPNE3组则结果相反(P<0.05)。机制分析显示,si-CPNE3组p-PI3K、p-AKT表达降低,LV-CPNE3组则增多(P<0.05);另外,LY294002减弱了CPNE3过表达对胃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CPNE3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对患者的远期预后具有预测价值,可能与其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胃癌细胞的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CPNE3 细胞凋亡 预后 PI3K/AKT
下载PDF
三伏贴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被引量:31
4
作者 姚诗清 朱裕林 +5 位作者 赵皓 陈莉 汪超 孙涛 柳雯 周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12-1914,共3页
目的观察三伏贴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稳定期COPD患者70例随机等分为两组,最终有效病例67例,分为对照组34例,治疗组33例。对照组采用氨溴索口服液... 目的观察三伏贴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稳定期COPD患者70例随机等分为两组,最终有效病例67例,分为对照组34例,治疗组33例。对照组采用氨溴索口服液、多索茶碱胶囊口服,万托林气雾剂吸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在三伏天中每一伏的第1天加用中药三伏贴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SGRQ评分、肺功能、IL-8、TNF-α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而且总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73.53%(P<0.05);治疗组对中医症候积分的改善程度,血清IL-8、TNF-α水平的降低程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SQRQ评分和肺功能均能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三伏贴防治稳定期COPD疗效肯定,能显著降低血IL-8、TNF-α水平,推测是其防治COPD的可能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伏贴 慢性阻塞性肺病 白细胞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乌苯美司联合化疗对晚期肺癌患者临床疗效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俊斌 郑荣生 +2 位作者 杨燕 赵皓 曾会会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99-602,共4页
目的评价乌苯美司联合紫杉醇和顺铂(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疗效和免疫功能。方法经病理学证实为Ⅲb~Ⅳ期初治NSCLC 59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采用TP方案化疗基础上加服6个月乌苯美司;对照组29例,采用T... 目的评价乌苯美司联合紫杉醇和顺铂(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疗效和免疫功能。方法经病理学证实为Ⅲb~Ⅳ期初治NSCLC 59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采用TP方案化疗基础上加服6个月乌苯美司;对照组29例,采用TP方案单纯化疗,所有患者至少完成2个周期化疗,观察患者近期疗效、免疫功能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外周血中CD3+、CD4+T淋巴细胞数量和NK细胞活性高,以及CD4+/CD8+比值显著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KPS评分和体质量变化的稳定率治疗组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客观疗效(CR+PR)分别为46.7%和41.4%,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6.5月和5.2月,有统计学差异(P〈0.05);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苯美司联合化疗可提高晚期NSCLC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减轻化疗毒性反应,可作为化疗的辅助性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苯美司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6
作者 靳丽杰 杜丹丽 +3 位作者 张燕 叶国柳 王素侠 吕合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39-741,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肌瘤患者的腹腔液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内异症患者腹腔液CD3+、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肌瘤患者的腹腔液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内异症患者腹腔液CD3+、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内异症腹腔液CD8+T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内异症组腹腔液CD3+、CD4+、CD8+T细胞及CD4+/CD8+比值与子宫肌瘤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子宫肌瘤组腹腔液CD4+T细胞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CD3+T细胞和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1),CD8+T细胞明显升高(P<0.05)。轻度和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CD3+、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而CD8+T细胞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轻度和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相比,两组腹腔液CD3+、CD4+和CD8+T细胞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重度组腹腔液CD4+/CD8+比值低于轻度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与患者腹腔液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有关,检测腹腔液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对探讨其发病机理、预防和治疗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免疫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血糖、血脂变化 被引量:18
7
作者 杜文华 石建华 +1 位作者 项平 陈凤玲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79-381,共3页
目的:建立贴近临床的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观察肥胖大鼠模型的形态与血糖、血脂变化情况。方法:用高脂饲料喂养成年大鼠80天,观测大鼠体重、体长、Lee’s指数及血糖、血脂水平。结果:应用高脂饲料喂养后,大鼠体重、体长、Lee’s指数与对... 目的:建立贴近临床的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观察肥胖大鼠模型的形态与血糖、血脂变化情况。方法:用高脂饲料喂养成年大鼠80天,观测大鼠体重、体长、Lee’s指数及血糖、血脂水平。结果:应用高脂饲料喂养后,大鼠体重、体长、Lee’s指数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大鼠的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01),而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高脂饲料可以使成年大鼠发生营养性肥胖,肥胖大鼠的血糖、血脂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模型 动物 大鼠 高脂饲料 Lee's指数 血糖 血脂
下载PDF
Olig1过表达对大鼠神经干细胞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吕合作 邹健 +1 位作者 王艳霞 陆佩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1-205,共5页
目的:Olig1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治疗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研究目的是构建大鼠olig1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过表达对大鼠NSCs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以新生大鼠脊髓RNA为模板,扩增ol... 目的:Olig1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治疗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研究目的是构建大鼠olig1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过表达对大鼠NSCs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以新生大鼠脊髓RNA为模板,扩增olig1基因,定向克隆到pEGFP-N3载体中;用电穿孔方法转染pEGFP-N3-olig1表达载体至NSCs中,然后用RT-PCR鉴定olig1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鉴定NSCs向少突胶质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pEGFP-N3-olig1真核表达载体,olig1在重组质粒转染的NSCs中能够高效表达。重组质粒转染的NSCs在体外诱导分化后,能够较空质粒转染的NSCs产生更多的少突胶质细胞(P<0.01)。结论:Olig1过表达能够显著促进大鼠NSCs向少突胶质细胞方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克隆 Olig1 神经干细胞 大鼠
原文传递
骨隧道大小对前交叉韧带止点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培 刘泉 +4 位作者 周建生 刘振华 肖玉周 项平 胡汝麒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8-532,共5页
目的观察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中不同直径骨隧道对移植韧带止点转归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兔90只,雌雄不拘,体重2.5~3.0kg,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制备ACL止点转归动物模型,分成移植韧带直径(d)与骨隧道直径... 目的观察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中不同直径骨隧道对移植韧带止点转归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兔90只,雌雄不拘,体重2.5~3.0kg,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制备ACL止点转归动物模型,分成移植韧带直径(d)与骨隧道直径(D)之比(d/D)为1/1组(A组)、1/1.5组(B组)和1/2组(C组)。观察术后一般情况,并于术后4、8和16周每组处死10只动物,行移植止点大体、组织学观察及最大抗拉力载荷实验。结果3组动物术后伤口愈合佳。平均双下肢行走时间:A组1.5d、B组2.0d及C组3.5d。大体观察:术后4周,A、B组骨隧道口软组织生长多于C组;8周A、B组骨隧道口已无缝隙,C组无改善;16周A、B组与正常韧带止点相同,C组未形成止点结构。组织学观察:术后4周各组肌腱与骨隧道间充满疏松结缔组织;8周A、B组潮线结构不连续,C组未见潮线样结构;16周A、B组出现连续潮线样结构,C组仍未形成潮线样结构。术后4周,A、B及C组最大抗拉力载荷分别为(75.44±7.06)、(91.37±6.14)和(126.91±4.61)N;8周为(74.31±4.81)、(88.30±7.46)和(124.34±8.44)N;16周为(62.20±5.32)、(71.53±5.99)和(83.62±5.69)N;术后各时间点A、B组间最大抗拉力载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与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ACL重建中d/D为1/1.5时,对止点转归无明显影响,但d/D小于此范围将影响移植物止点的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止点 转归 骨隧道
下载PDF
血清亲环素A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宣玲 唐碧 +3 位作者 康品方 张恒 王洪巨 赵皓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3-22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亲环素A与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关系。方法:入选CHF患者166例(CHF组),按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心功能I、Ⅱ、Ⅲ及Ⅳ级患者分别为37、39、46及44例。同时选取健康者52例为正常对照组。联合检测两组血清中亲环素A... 目的:探讨血清亲环素A与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关系。方法:入选CHF患者166例(CHF组),按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心功能I、Ⅱ、Ⅲ及Ⅳ级患者分别为37、39、46及44例。同时选取健康者52例为正常对照组。联合检测两组血清中亲环素A、B型利钠肽(BNP)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HF组血清中亲环素A、BNP和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亲环素A:(5.11±2.43)ng/ml v(s2.28±0.61)ng/ml;BNP:(385.65±184.06)pg/ml vs(90.37±18.44)pg/ml;hs-CRP:(11.74±5.44)mg/L vs(5.99±1.14)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两组不同级别心功能患者间,随着心功能级别的加重,血清中亲环素A、BNP和hs-CRP水平均呈增加趋势,除心功能I级患者血清亲环素A和hs-CRP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均>0.05),其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CHF组血清中亲环素A与BNP、hs-CRP水平均呈正相关(r=0.838,P<0.01;r=0.755,P<0.01)。结论:血清亲环素A水平在CHF患者中升高,且与心功能分级有明显关系,这可能对CHF诊断和心力衰竭程度的评估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环素A 利钠肽 C反应蛋白质 心力衰竭
下载PDF
MMP-2、MMP-7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俞岚 汪万英 +3 位作者 甘怀勇 武世伍 宋文庆 郭冰沁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325-330,共6页
目的探讨MMP-2、MMP-7的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核酸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对97例卵巢上皮性癌和23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组织进行MMP-2、MMP-7mRNA及蛋白的检测。结果 MMP-2、MMP-7 mRNA及蛋... 目的探讨MMP-2、MMP-7的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核酸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对97例卵巢上皮性癌和23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组织进行MMP-2、MMP-7mRNA及蛋白的检测。结果 MMP-2、MMP-7 mRNA及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在卵巢癌组均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P<0.05)。多因素分析,PT-NM分期、MMP-2及MMP-7的表达是影响卵巢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MMP-2阳性组与阴性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30.6%和76.0%,MMP-7阳性组与阴性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19.7%和8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2、MMP-7的过表达促进卵巢癌的浸润和转移,联合检测MMP-2和MMP-7可能作为预测和评价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 免疫组织化学 核酸原位杂交
下载PDF
pBiFC-VN173-Olig2和pBiFC-VC155-Id4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在活细胞内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术俊 赵保明 +2 位作者 唐洁 胡建国 吕合作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7-141,共5页
目的构建pBiFC-VN173-Olig2和pBiFC-VC155-Id4真核表达质粒,利用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技术,在活细胞内直接观察Olig2与Id4的相互作用。方法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新生大鼠脊髓RNA为模板,扩增Olig2和Id4基因,分别定向克隆到p... 目的构建pBiFC-VN173-Olig2和pBiFC-VC155-Id4真核表达质粒,利用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技术,在活细胞内直接观察Olig2与Id4的相互作用。方法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新生大鼠脊髓RNA为模板,扩增Olig2和Id4基因,分别定向克隆到pBiFC-VN173和pBiFC-VC155载体中,获得pBiFC-VN173-Olig2和pBiFC-VC155-Id4真核表达质粒。对此2种质粒进行酶切鉴定、测序;用脂质体方法共转染pBiFC-VN173-Olig2和pBiFC-VC155-Id4质粒到人结肠癌细胞系SW-1116细胞中,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Olig2与Id4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通过酶切鉴定和测序表明成功构建了pBiFC-VN173-Olig2和pBiFC-VC155-Id4真核表达质粒;该质粒能够有效地共同转染到靶细胞,Olig2和Id4在靶细胞中能够高效表达,并可以相互结合出现BiFC荧光信号,且该信号主要分布于胞质中。结论成功构建了用于BiFC技术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活细胞内检测到Olig2和Id4分子的相互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LIG2 DNA结合抑制因子4 重组质粒 转染 细胞定位 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
下载PDF
Kiss-1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汪庚明 江浩 +2 位作者 承泽农 项平 张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3974-3976,共3页
目的:本实验通过检测Kiss-1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0月30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鼻咽癌存档蜡块67例及非肿瘤性鼻咽部组织存档蜡块3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检测Kis... 目的:本实验通过检测Kiss-1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0月30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鼻咽癌存档蜡块67例及非肿瘤性鼻咽部组织存档蜡块3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检测Kiss-1蛋白在肿瘤细胞和正常鼻咽黏膜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鼻咽癌组和正常鼻咽部组织中Kiss-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9.7%(40/67)和83.3%(25/3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ss-1蛋白表达的高低与淋巴结转移(N分期)显著相关(P<0.05)。结论:Kiss-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低于非肿瘤性鼻咽上皮组织;Kiss-1的表达率降低与鼻咽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KISS-1基因 肿瘤转移
下载PDF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汪庚明 江浩 +2 位作者 张磊 项平 承泽农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7期579-581,共3页
目的:探讨KiSS-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31例鼻咽癌和14例非肿瘤性鼻咽部组织KiSS-1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 目的:探讨KiSS-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31例鼻咽癌和14例非肿瘤性鼻咽部组织KiSS-1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KiSS-1mRNA在鼻咽癌组表达率为67.7%,非肿瘤性鼻咽部组为85.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iSS-1mRNA表达的高低与鼻咽癌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和T分期等临床指标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KiSS-1在非肿瘤性鼻咽上皮高表达,在鼻咽癌中表达率降低。KiSS-1表达率降低与鼻咽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KiSS-1基因可能在鼻咽癌的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KISS-1 肿瘤转移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槲皮素对BGC-823胃癌细胞caspase-3、Bcl-2表达影响与抑癌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珂 王萍 +4 位作者 张庆 于东红 陈昌杰 承泽农 李柏青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379-383,共5页
目的:研究槲皮素(quercetin,QUE)抑制人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噻唑氮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比色法检测不同终浓度的QUE对BGC-823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细胞毒活性,流式细胞术(FC... 目的:研究槲皮素(quercetin,QUE)抑制人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噻唑氮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比色法检测不同终浓度的QUE对BGC-823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细胞毒活性,流式细胞术(FCM)对不同浓度的QUE作用24h的BGC-823细胞进行凋亡检测及其周期分析.用免疫组化法测定Bcl-2、caspase-3的表达率。结果:QUE对体外培养的BGC-823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在30~120μmol/L范围内可显著抑制BGC-823细胞增殖,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FCM检测后,BGC-823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药物浓度呈正相关。经QUE处理后BGC-823细胞株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Bcl-2蛋白表达降低。免疫组化检测表明,用药组Bcl-2蛋白的表达下降,easpase-3蛋白的表达率增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QUE诱导BGC-823细胞发生凋亡,使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抑制增生与诱导凋亡的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上调caspase-3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BGC-823细胞 抑制 凋亡 蛋白的表达
下载PDF
重症监护室医务人员手卫生干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崔琢 朱敬蕊 +3 位作者 汪振林 张向君 项平 谢琪芳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1573-1575,共3页
目的:调查干预前后重症监护室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知晓情况及医院感染发生率,了解手卫生现状及手卫生与医院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验流行病学方法,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分5个阶段进行手卫生干预,干预措施包括直接观察、手卫... 目的:调查干预前后重症监护室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知晓情况及医院感染发生率,了解手卫生现状及手卫生与医院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验流行病学方法,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分5个阶段进行手卫生干预,干预措施包括直接观察、手卫生培训、评估反馈等,观察干预前后手卫生执行情况,计算手卫生依从性。进行现场试卷考核,计算重症监护室人员手卫生知晓率。统计调查时段内医院感染发生例数,计算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医生手卫生执行依从性从干预前45.0%提高到再干预后的91.1%,护士手卫生依从性从干预前43.3%提高到再干预后的9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生手卫生知晓考试成绩从培训前60.0分提高到培训后90.0分;护士成绩从培训前59.1分提高到培训后9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院感染发生率从2013年5月的12.5%降低到再干预后的3.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和知晓率,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卫生 医院感染 医务人员 依从性 重症监护室
下载PDF
骨肉瘤中hMLH1、hMSH2、PCNA的表达及其与骨肉瘤临床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永昊 肖玉周 汪万英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期30-36,共7页
目的探讨hMLH1、hMSH2和PCNA表达水平与骨肉瘤及其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117例骨肉瘤和36例骨软骨瘤组织中hMLH1、hMSH2和PCNA的表达水平,并对其与骨肉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软组织浸润和转移... 目的探讨hMLH1、hMSH2和PCNA表达水平与骨肉瘤及其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117例骨肉瘤和36例骨软骨瘤组织中hMLH1、hMSH2和PCNA的表达水平,并对其与骨肉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软组织浸润和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hMSH2和PCNA在骨肉瘤中mRNA和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骨软骨瘤,两者mRNA和蛋白表达阳性率在骨肉瘤的临床分期中Ⅱb期+Ⅲ期均显著高于Ⅰ期+Ⅱa期,病理分级Ⅲ级明显高于Ⅰ级+Ⅱ级,转移组高于未转移组;hMLH1 mRNA和蛋白阳性表达率骨肉瘤组显著低于骨软骨瘤组,临床分期中Ⅱb期+Ⅲ期、病理分级Ⅲ级组及伴有转移组其表达均显著降低;软组织浸润与未浸润组之间PCNA的表达差异显著,但两组间hMLH1和hMSH2的表达无显著差异。骨肉瘤中hMLH1与hMSH2及PCNA的表达均呈负相关,PCNA与hMSH2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hMLH1、hMSH2和PCNA在骨肉瘤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三个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骨肉瘤分化和演进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LH1 HMSH2 PCNA 骨肿瘤
下载PDF
VEGF-C和VEGFR-3在卵巢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俞岚 甘怀勇 汪万英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96-398,F0004,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核酸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核酸原位杂交方法,检测120例卵巢肿瘤中VEGF-C及VEGFR-3的表达,将表达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利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乳头状癌中VEGF-C和VEGFR-3mRNA及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05-P〈0.01).二者在乳头状癌Ⅲ、Ⅳ期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随着病理分级增高而显著增加(P〈0.005-P〈0.05),腹腔淋巴结有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P〈0.005-P〈0.05).结论:VEGF-C及其受体VEGFR-3在卵巢肿瘤中不同程度异常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无腹腔淋巴结转移均有密切关系,通过检测VEGF-C、VEGFR-3的表达有助于预测卵巢癌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乳头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化血小板采血方法的改良和护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素侠 张华伟 +2 位作者 王振芳 郭琼 吕合作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19期65-67,76,共4页
目的改良活化血小板流式细胞术检测的采血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中的护理配合。方法 2011年3-5月,选择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健康女性志愿者10例进行采血条件的改良研究,并作为正常对照;选择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待产的正常孕妇10... 目的改良活化血小板流式细胞术检测的采血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中的护理配合。方法 2011年3-5月,选择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健康女性志愿者10例进行采血条件的改良研究,并作为正常对照;选择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待产的正常孕妇10例和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0例,用改良的方法检测外周血血小板活化状态。结果 7号和12号针头采集的10份健康志愿者血液标本的活化纤维蛋白原受体(fibrinogen receptor,FIB-R)阳性血小板的百分比和平均荧光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上述两种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非妊娠妇女和正常孕妇(均P<0.01)。结论通过护理人员的配合并注意采血过程中避免人为的血小板活化,可以用7号针头代替12号针头采血,应用于临床流式细胞术血小板活化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血小板 活化 妊娠期高血压
下载PDF
p53和p16基因在甲状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春 石建华 汪万英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455-457,共3页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P53 P16 基因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