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及病理分型的价值分析
1
作者 马梦亭 冯杰 +1 位作者 吴楠 张伦军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23-2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及分型的临床价值。方法: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2023年1月至10月收治的119例住院的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住院的肺部良性病变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及分型的临床价值。方法: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2023年1月至10月收治的119例住院的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住院的肺部良性病变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细胞角化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 19 fragment,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astrin-releasing peptide,ProGRP)含量并进行组间指标比较和诊断效能分析。结果:肺癌组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腺癌组CEA含量高于鳞癌及小细胞癌组(P<0.05),鳞癌组SCC和CYFRA21-1含量高于腺癌及小细胞癌组(P<0.05),小细胞癌组NSE和ProGRP含量高于腺癌及鳞癌组(P<0.05);CEA检测腺癌的AUC较高(0.987),SCC和CYFRA21-1检测鳞癌的AUC较高(0.994和0.957),NSE和ProGRP检测小细胞癌的AUC较高(0.923和0.944),五项联合检测腺癌、鳞癌及小细胞癌组的AUC(0.991、0.997、0.996)均高于各组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对于明确诊断肺癌及鉴别病理类型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CEA对腺癌、SCC和CYFRA21-1对鳞癌、NSE和ProGRP对小细胞癌的诊断价值较高,联合上述各血清指标可提高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标志物 肺癌 ROC曲线 诊断效能
下载PDF
B超引导下肺穿刺细胞学检查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淑芳 刘智荣 +2 位作者 张恒 朱清 苏蕾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20期2529-2531,共3页
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标本的细胞病理学特征,探讨肺穿刺细胞检查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本院206例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穿刺物行细胞涂片和细胞学检查,并与组织活检病理学检查结... 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标本的细胞病理学特征,探讨肺穿刺细胞检查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本院206例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穿刺物行细胞涂片和细胞学检查,并与组织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肺穿刺细胞学诊断肺癌灵敏性、特异度、准确度和假阴性率分别为87.88%(116/132)、100.00%(74/74)、92.23%(190/206)和21.62%(16/74)。有86例分型相对较为精准74.14%(86/116)。确定归属于鳞癌的数量为26例,归属于腺癌的数量为53例,小细胞癌的数量为7例。结论B超引导下肺穿刺细胞学检查对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度高,尤其是对于小细胞型肺癌的诊断更具特异性,给临床确诊肺癌及其分类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引导 肺穿刺 细胞学检查 肺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血浆SEPTIN9甲基化水平检测有助于食管癌诊断和放疗敏感性预测 被引量:6
3
作者 孙巧玉 刘佳 +3 位作者 樊筱玓 周咏春 王效静 崔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14-1219,共6页
目的探讨血浆mSEPT9对食管癌诊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接受根治性放疗的72例食管癌患者,运用PCR法分别检测患者放疗前及放疗后血浆mSEPT9,另以体检中心20例... 目的探讨血浆mSEPT9对食管癌诊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接受根治性放疗的72例食管癌患者,运用PCR法分别检测患者放疗前及放疗后血浆mSEPT9,另以体检中心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mSEPT9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用χ2检验分析mSEPT9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根据放疗疗效将食管癌患者分为放疗敏感组和不敏感组,比较放疗前两组患者mSEPT9差异。动态观察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mSEPT9变化,分别评价不同放疗敏感性组放疗前后mSEPT9差异。结果mSEPT9诊断食管癌的灵敏度为62.5%,特异度为100%,ROC曲线下面积为0.813。mSEPT9与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侵犯部位、肿瘤长度、分化程度、浸润程度等无关(P>0.05)。放疗敏感组mSEPT9阳性率低于放疗不敏感组(53.06%vs 82.61%,P=0.016)。72例患者放疗后mSEPT9阳性率较放疗前显著下降(30.56%vs 62.5%,P<0.001),其中放疗敏感组放疗后mSEPT9阳性率较放疗前显著下降(14.29%vs 53.06%,P<0.001),不敏感组放疗后mSEPT9阳性率较放疗前无显著性差异(65.22%vs 82.61%,P=0.125)。结论检测血浆mSEPT9有助于食管癌患者诊断和放疗敏感性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EPT9 食管癌 诊断 放疗敏感性
下载PDF
骨髓中噬血细胞数量与外周血细胞数量的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马梦亭 田万林 +2 位作者 吴楠 张强 王凤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9-273,共5页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发热患者骨髓中噬血细胞数量与外周血细胞数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不明原因发热患者46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骨髓噬血细胞数量与外周血三系细胞数量的相关性。结果:三系数量减...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发热患者骨髓中噬血细胞数量与外周血细胞数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不明原因发热患者46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骨髓噬血细胞数量与外周血三系细胞数量的相关性。结果:三系数量减少、两系数量减少、一系数量减少、三系数量正常以及三系正常至少一系升高组检出噬血细胞的阳性率分别为86.4%、62.1%、38.3%、34.6%及33.3%。其中三系数量减少组与其它4组相比,单位面积噬血细胞数明显升高(P<0.001);两系数量减少组单位面积噬血细胞数高于一系数量减少组、三系数量正常组、三系正常至少一系升高组(P<0.01);一系数量减少组与三系数量正常组、三系正常至少一系升高组,三系数量正常组与三系正常至少一系升高组相比,单位面积噬血细胞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的噬血细胞漏检率分别为15.78%、22.03%、62.22%、77.78%及53.84%。结论:对于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尤其是外周血三系及两系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者要格外注意骨髓中噬血细胞的检出,同时对于三系细胞数量正常甚至至少有一系升高者也应仔细观察髓片中是否有噬血细胞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噬血细胞 骨髓细胞学检查 漏检率
原文传递
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样肿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智荣 王龙飞 陶仪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78-980,共3页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样肿瘤(sinonasal hemangiopericytoma-like tumor,SNHPL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HE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5例SNHPL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SNHPLT均因...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样肿瘤(sinonasal hemangiopericytoma-like tumor,SNHPL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HE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5例SNHPL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SNHPLT均因鼻腔出血入院。肿瘤均无包膜,但边界清楚,瘤细胞短梭形或卵圆形,呈短束状或片状排列,瘤细胞形态温和,无明显异型。细胞质弱嗜酸性,细胞边界不清,细胞核染色质空泡状,核仁不明显。肿瘤间质富于血管,可见圆形的薄壁血管和鹿角样血管,血管周及间质可见玻璃样变。瘤细胞中vimentin、Cyclin D1和β-catenin均弥漫阳性。结论SNHPLT是发生于鼻腔鼻窦内的显示血管周肌样细胞表型少见肿瘤,其病理形态具有一定特征性,根据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标记可进行鉴别,生物学行为大多数表现惰性临床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肿瘤 血管外皮瘤样肿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HPV-E6/E7-mRNA和HPV-DNA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6
作者 刘红丽 刘智荣 +1 位作者 赵淑芳 吴楠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2期205-208,213,共5页
目的 评估HPV-E6/E7-mRNA和HPV-DNA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参考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宫颈病变筛查人员的宫颈脱落细胞学样本1 637例,依次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TCT)、HPV-E6/E7-mRNA和H... 目的 评估HPV-E6/E7-mRNA和HPV-DNA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参考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宫颈病变筛查人员的宫颈脱落细胞学样本1 637例,依次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TCT)、HPV-E6/E7-mRNA和HPV-DNA检测。基于TCT诊断结果,将宫颈病变者依年龄分为≤30、31~、41~、51~、≥61组;依据TBS分类标准,将宫颈病变者分为NILM组、ASC-US组、LSIL组、ASC-H组、HSIL组。采用卡方检验方法分析HPV-E6/E7-mRNA和HPV-DNA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和诊断中的辅助价值。结果 在不同年龄段的宫颈病变患者中,HPVE6/E7-mRNA检出率相对于HPV-DNA均有增高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LM组HPV-E6/E7-mRNA阳性检出率显著低于HPV-DNA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453,P<0.05);ASC-US、LSIL、ASC-H、HSIL组中,HPV-E6/E7-mRNA阳性检出率均高于HPV-D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E6/E7-mRNA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HPV-D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PV-E6/E7-mRNA和HPV-DNA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HPV-E6/E7-mRNA检测的参考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E6/E7-mRNA HPV-DNA 宫颈病变 早期筛查
下载PDF
LMR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疗效和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杨燕 程倩倩 +3 位作者 王威 邵玉 李曼 王效静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04-109,共6页
目的:探讨免疫炎症指标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预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病人一线化疗疗效和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ES-SCLC病人临床资料,计算LMR,应用ROC曲线选择最佳截断值,分为高LMR组和低LMR组,... 目的:探讨免疫炎症指标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预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病人一线化疗疗效和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ES-SCLC病人临床资料,计算LMR,应用ROC曲线选择最佳截断值,分为高LMR组和低LMR组,分析2组一线化疗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的差异。结果:共纳入50名ES-SCLC病人,临床特征分析提示,基线LMR与病人是否患有低蛋白血症和骨转移有关(P<0.05)。高、低LMR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68.2%和35.7%,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0.9%和82.1%;基线LMR越高,化疗疗效越好(P<0.05)。高低2组中位PFS分别为9.0个月与5.8个月,中位OS分别为18.5个月与9.7个月。Cox回归分析提示,基线LMR是ES-SCLC病人一线治疗PFS和OS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P<0.01)。结论:LMR有望成为评估ES-SCLC病人一线化疗应答和预后的新指标,低LMR病人的疗效和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广泛期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 一线化疗 预后
下载PDF
人黏着斑激酶(FAK)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与鉴定
8
作者 张丽 张娅 +4 位作者 季江颖 魏梓妤 刘家宇 许涛 汪洪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5-180,共6页
目的克隆、表达与纯化黏着斑激酶(FAK)基因C端黏着斑定位序列(第798~1041位氨基酸),制备兔抗FAK多克隆抗体并鉴定。方法PCR法体外扩增FAK基因C端序列(2671~3402 bp),克隆至pCZN1,构建pCZN1-FAK重组表达载体,将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到大肠杆... 目的克隆、表达与纯化黏着斑激酶(FAK)基因C端黏着斑定位序列(第798~1041位氨基酸),制备兔抗FAK多克隆抗体并鉴定。方法PCR法体外扩增FAK基因C端序列(2671~3402 bp),克隆至pCZN1,构建pCZN1-FAK重组表达载体,将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DE3)感受态细胞,用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利用镍-次氮基三乙酸(Ni-NTA)金属鳌合亲和层析树脂进行蛋白纯化,并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通过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法进行效价和特异性鉴定。结果成功构建pCZN1-FAK重组表达载体,FAK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目的蛋白纯化后,制备的兔抗FAK多克隆抗体效价达1∶512000,且与外源和内源FAK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成功克隆、表达与纯化FAK蛋白,制备兔抗FAK多克隆抗体,可用于内源FAK蛋白特异性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黏着斑激酶(FAK) 多克隆抗体
原文传递
ARID1A在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
9
作者 赵淑芳 刘智荣 +1 位作者 王伟 洪磊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9期28-31,共4页
目的研究AT丰富结构域1A(ARID1A)在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肺癌组织存档蜡块100例,另附癌旁组织100例,并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HC)检测肺癌和癌... 目的研究AT丰富结构域1A(ARID1A)在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肺癌组织存档蜡块100例,另附癌旁组织100例,并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HC)检测肺癌和癌旁组织中ARID1A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ARID1A蛋白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肺癌组织ARID1A蛋白表达阴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ID1A阳性与ARID1A阴性患者的TNM分期、肿瘤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高、肿瘤偏大与ARID1A蛋白表达阴性有关(OR=2.132、1.556,P<0.05)。结论ARID1A表达与肺癌的分期、肿瘤大小有密切关系,肺癌的发展与ARID1A表达缺失有关,其作为抑癌基因在肺癌早期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丰富结构域1A 肺癌 临床病理 相关性
下载PDF
恶性肿瘤新靶标PHF5A的研究现状及治疗展望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曼 程倩倩 +1 位作者 王效静 杨燕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47-655,共9页
植物同源域锌指蛋白5A(PHF5A)是PHD-finger样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广泛表达于真核生物细胞核中,其PHD-finger样结构域是蛋白质-DNA或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区。PHF5A除作为剪接体蛋白组成亚单位调控靶基因的选择性剪接外,还在胚胎干细胞... 植物同源域锌指蛋白5A(PHF5A)是PHD-finger样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广泛表达于真核生物细胞核中,其PHD-finger样结构域是蛋白质-DNA或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区。PHF5A除作为剪接体蛋白组成亚单位调控靶基因的选择性剪接外,还在胚胎干细胞的多潜能性维持、染色质结构重塑、DNA损伤修复、胚胎形成与组织形态发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在探索PHF5A的剪接体相关功能和非剪接体相关功能,及其功能异常与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并发现其潜在机制可能包括介导靶基因的异常选择性剪接、作为原癌基因/蛋白激活下游信号通路、作为核转录因子或辅因子调控异常的基因转录等。此外,PHF5A还参与某些肿瘤干细胞的生长调控。本文就PHF5A的结构及功能特点及其在多种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抗肿瘤治疗提供潜在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同源域锌指蛋白5A 恶性肿瘤 胚胎干细胞 肿瘤干细胞 选择性剪接 综述
下载PDF
CRISPR/Cas应用于核酸特异性检测及其在检测SARS-Cov-2病毒中的应用
11
作者 汪琼(综述) 刘飞 +2 位作者 柳传祺 王效静 陈付凉(审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39-2145,共7页
CRISPR/Cas系统是细菌体内的获得性免疫系统,用来对抗侵略细菌的外源DNA、质粒、病毒和噬菌体等,以此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现该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编辑领域,主要用以完成真核、原核细胞型生物基因组的切割、修复和编辑。随着Cas蛋白家... CRISPR/Cas系统是细菌体内的获得性免疫系统,用来对抗侵略细菌的外源DNA、质粒、病毒和噬菌体等,以此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现该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编辑领域,主要用以完成真核、原核细胞型生物基因组的切割、修复和编辑。随着Cas蛋白家族新成员衍生体被陆续发现,赋予CRISPR/Cas系统新的功能,例如其在分子诊断领域中的应用。本文就CRISPR/Cas系统在分子诊断领域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详细分析其在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核酸检测体系,提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能力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系统 基因编辑 分子诊断 SARS-CoV-2 应用研究
下载PDF
血清2019-nCoV IgM/IgG检测在COVID-19快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楠 刘飞 +8 位作者 陈付凉 屈振 赵淑芳 韦雪婷 李静 刘政 石勇 李伟 王效静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79-583,共5页
目的评估血清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IgM/IgG检测在COVID-19快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进一步完善COVID-19的诊断/筛查体系。方法收集32例COVID-19患者(RT-PCR法检测2019-nCoV核酸阳性,且有临床症状者)和34例非COVID-19患者(RT-PCR法检... 目的评估血清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IgM/IgG检测在COVID-19快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进一步完善COVID-19的诊断/筛查体系。方法收集32例COVID-19患者(RT-PCR法检测2019-nCoV核酸阳性,且有临床症状者)和34例非COVID-19患者(RT-PCR法检测2019-nCoV核酸阴性,并经临床诊断排除COVID-19者)的血液样本,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样本进行2019-nCoV IgM/IgG快速检测,并分析检测的灵敏性、特异性及其与病程变化的相关性。结果32份COVID-19患者样本中,9份样本2019-nCoV IgM阳性,检出率为28.1%(9/32);2019-nCoV IgG阳性样本25份,检出率为78.1%(25/32);IgM/IgG总检出率为84.4%(27/32)。34份非COVID-19患者样本中,2019-nCoV IgG阳性样本2份,检出率为5.9%(2/34);未检测到2019-nCoV IgM阳性样本。COVID-19患者出现症状后的10~20 d,血清IgM检出率为42.9%(3/7),21~30 d为30.8%(4/13),31~40 d为16.7%(2/12),随病程延长呈下降趋势;COVID-19患者出现症状后的10~20 d,血清IgG检出率为57.1%(4/7),21~30 d为84.6%(11/13),31~40 d为83.3%(10/12),随病程延长呈上升趋势,在21~30 d左右达高峰。结论血清2019-nCoV IgM/IgG检测(胶体金法)在诊断2019-nCoV感染中具有较高的灵敏性(84.4%)和较强的特异性(94.1%),因该检测方法具有灵活、快速、简便等特点,在COVID-19的诊断/筛查中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可作为COVID-19诊断/筛查体系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nCoV IgM/IgG COVID-19 实验诊断
原文传递
电离辐射通过诱导外泌体的分泌促进宫颈癌Siha细胞上皮间质转化
13
作者 廖聆郦 杨帆 +5 位作者 马雨薇 王璐瑶 屈振 王效静 江浩 周咏春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22-927,共6页
目的观察宫颈癌Siha细胞在临床常规分割放疗模式的电离辐射诱导后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发生情况, 以及外泌体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临床常规分割外照射(6 MV-X射线, 50 Gy/25次)模式的电离辐射处理宫颈鳞癌细胞系Siha, 通过形态学... 目的观察宫颈癌Siha细胞在临床常规分割放疗模式的电离辐射诱导后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发生情况, 以及外泌体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临床常规分割外照射(6 MV-X射线, 50 Gy/25次)模式的电离辐射处理宫颈鳞癌细胞系Siha, 通过形态学观察、EMT标志物检测和Transwell小室实验评价Siha细胞EMT的发生;分离纯化细胞上清液中外泌体, 利用透射电镜、纳米粒径示踪分析(NTA), 观察其形态与分泌量;最后加入抑制剂GW4869(10 μmol/L)明确外泌体作用。结果经电离辐射处理后, 存活的Siha细胞发生了EMT现象:梭形间质样细胞出现, 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表达下调(t=9.66, P<0.05), 间质标志物N-cadherin表达上调(t=41.61, P<0.05), Transwell穿膜和穿透基质胶的细胞数目增多(t=6.11、13.22, P<0.05)。此外, 辐射诱导后, Siha细胞外泌体分泌增加(t=7.51, P<0.05), 而GW4869负性调控后, 其细胞外泌体的分泌随之减少(t=7.28, P<0.05), 电离辐射诱导的EMT也发生了逆转。结论临床常规分割放疗模式的电离辐射可通过诱导外泌体的分泌促进宫颈癌Siha细胞上皮间质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电离辐射 上皮间质转化 外泌体
原文传递
硬脂酸对血管平滑肌细胞L-型钙通道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江传月 陶亚芬 +4 位作者 吴月 汪蔷华 王学故 丁彪 李祥 《中华全科医学》 2023年第3期393-395,428,共4页
目的 高脂影响心血管健康,但机制不明。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脂诱导的硬脂酸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L-型钙通道(LTCCs)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只4周龄SD大鼠编号后采用抽签方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6只)和高脂组(6只),分别予正常和高脂饲料... 目的 高脂影响心血管健康,但机制不明。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脂诱导的硬脂酸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L-型钙通道(LTCCs)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只4周龄SD大鼠编号后采用抽签方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6只)和高脂组(6只),分别予正常和高脂饲料喂养12周。采用游离脂肪酸试剂盒和股动脉插管分别检测大鼠血游离脂肪酸和血压;利用膜片钳技术检测大鼠肠系膜VSMCs钙电流。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脂饮食可增加大鼠血游离脂肪酸[(0.667±0.027)mmol/L vs.(0.468±0.012)mmol/L,t=6.841,P<0.001]、收缩压[(136.50±2.19)mmHg vs.(121.20±3.78)mmHg,t=3.507,P=0.006]及舒张压[(87.10±2.42)mmHg vs.(73.70±2.74)mmHg,t=3.660,P=0.004]。与对照组比较,高脂组大鼠肠系膜动脉VSMCs膜上的钙电流显著增加(膜电位在10 mV时pA/pF的比值,对照组为-16.86±2.58,高脂组为-23.80±2.15,t=4.449,P<0.001)。硬脂酸可显著增加VSMCs钙通道电流膜电位(10 mV的pA/pF,硬脂酸0μmol/L:-12.93±2.58,硬脂酸30μmol/L:-18.10±2.15,t=4.097,P=0.001),但不影响其失活和激活。结论 高脂饮食诱导产生的硬脂酸可影响肠系膜血管VSMCs膜上L-型钙通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饮食 硬脂酸 L-型钙通道 高血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