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BL联合桌面推演式教学在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汪华学 路坤 邓晰明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1707-1710,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联合桌面推演式教学在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轮转到重症医学科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3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人,比... 目的:探讨基于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联合桌面推演式教学在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轮转到重症医学科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3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人,比较2组出科考核成绩。结果:大部分同学认可CBL联合桌面推演式教学,观察组认为增加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能力、建立临床思维、提高病例分析能力、增强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数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科当日临床技能操作考核通过率和理论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BL联合桌面推演式教学法可以明显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值得在临床教学实践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育 重症医学 CBL教学 桌面推演 住院医师
下载PDF
关于重症医学科临床带教的思考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士兵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12期1471-1473,共3页
重症医学是个十分年轻而又富有朝气的学科,特点是疾病急、危、重多学科交叉,主要负责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延续性生命支持,特别是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救治。重症医学学科建设以来,一直承担着大量低年资医师的临床带教工作,使他们能够尽... 重症医学是个十分年轻而又富有朝气的学科,特点是疾病急、危、重多学科交叉,主要负责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延续性生命支持,特别是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救治。重症医学学科建设以来,一直承担着大量低年资医师的临床带教工作,使他们能够尽快掌握重症医学思维、理念和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 临床带教
下载PDF
情景模拟教学在重症医学科住培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路坤 汪华学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51期169-172,共4页
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将重症医学专业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重症人才的规范化培养指明了方向。但由于急危重症患者病情急、变化快,限制了住院医师对疑难重症诊治的参与度,给临床实践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导致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不能... 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将重症医学专业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重症人才的规范化培养指明了方向。但由于急危重症患者病情急、变化快,限制了住院医师对疑难重症诊治的参与度,给临床实践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导致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不能很好地结合,出现重症医师培养困难、培养周期较长等问题。针对此现状,将情景模拟教学引入重症医学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可以显著提升学员的临床核心胜任力,并被学员接受和认可。通过对重症医学科情景模拟教学课程的介绍旨在为其他基地重症医师的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 情景模拟教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SimMan3G 标准化病人
下载PDF
铁肩担"抗疫"是重症医学最好的教学模式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士兵 邹琪 +5 位作者 余刚 段立彬 刘成 吴强 汪华学 何先弟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1-242,共2页
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了中国重症医学一次锻炼成长的机会,铁肩担"抗疫"是重症医学最好的教学模式.本文总结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在这次疫情中临床教学的经验,供全国同道参考.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症医学 教学
下载PDF
重症医学早期康复治疗策略的教学实践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士兵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0期1955-1958,共4页
重症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早已被证实能够改善患者预后,而重症医学专业随着住培、专培等政策深入推进,以及进修医师、研究生、轮转规培医师等各层次的学员群体,在诊治疾病的同时,都已参与到重症患者早期康复工作中了,加强关于早期康复治疗... 重症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早已被证实能够改善患者预后,而重症医学专业随着住培、专培等政策深入推进,以及进修医师、研究生、轮转规培医师等各层次的学员群体,在诊治疾病的同时,都已参与到重症患者早期康复工作中了,加强关于早期康复治疗策略的教育培训和引导十分必要。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对此进行了探索,本文总结了相应的临床教学经验,供学习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 早期康复 教学
下载PDF
重症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6
作者 邓晰明 樊俊红 +2 位作者 路坤 牛凯旋 袁成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43-746,共4页
重症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大力推进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重症医学临床实践中蕴含着大量的思政元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挖掘与重症医学紧密相关的思政元素,主要包括: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慎独精神、沟通协作能力、医者仁心、工匠精... 重症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大力推进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重症医学临床实践中蕴含着大量的思政元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挖掘与重症医学紧密相关的思政元素,主要包括: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慎独精神、沟通协作能力、医者仁心、工匠精神、廉洁行医,以及国家、人民至上等.在实施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改进教学方法、在临床工作中以身作则.为了更好地实施课程思政,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构建统一的课程思政素材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重症医学 研究生教育 思政元素
下载PDF
降钙素原在重症医学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袁成 刘成 邓晰明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118-120,共3页
严重感染是重症医学科的常见问题,近年来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重症医学科临床实践中已广泛应用。PCT的升高对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治疗效果评价、以及指导抗生素使用有重要意义。除此,PCT... 严重感染是重症医学科的常见问题,近年来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重症医学科临床实践中已广泛应用。PCT的升高对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治疗效果评价、以及指导抗生素使用有重要意义。除此,PCT也应用于ARDS、脑卒中、急性肾损伤、严重创伤等非感染性疾病的病情评估。未来还需要更大规模、更多数据的支持,以提高其临床应用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脓毒症 细菌感染 ARDS 急性肾损伤
下载PDF
对转化医学发展背景下医学研究生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6
8
作者 邓晰明 樊俊红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564-565,共2页
转化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旨在促进基础医学成果快速应用于临床实践。近年来,转化医学已得到了广泛认同及快速发展。我国目前医学研究生教育存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脱节的现象,不利于转化医学人才的培养。需要对目前的培养目标、培养方... 转化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旨在促进基础医学成果快速应用于临床实践。近年来,转化医学已得到了广泛认同及快速发展。我国目前医学研究生教育存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脱节的现象,不利于转化医学人才的培养。需要对目前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内容等进行调整,才能培养出适应转化医学发展的高层次优秀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医学 医学教育 研究生培养
下载PDF
重症医学科质量控制核查表的设计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赵士兵 邹琪 +4 位作者 张超 张伦军 吴强 邓晰明 汪华学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6-471,共6页
目的设计重症医学科质量控制(质控)核查表(Checklist)并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查阅《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等指南及相关文献,设计重症医学科质控Checklist,包括质控数据收集、病历质量核查、特殊诊疗、院感... 目的设计重症医学科质量控制(质控)核查表(Checklist)并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查阅《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等指南及相关文献,设计重症医学科质控Checklist,包括质控数据收集、病历质量核查、特殊诊疗、院感防控督查4个部分。每月由副高以上职称医师担任质控主任,负责全科质控的实施,每日晨交班时完成过去24 h内的数据收集,对当日拟进行的特殊诊疗行为进行讨论、登记,并与护理组长协调,在全天对全科室进行质量把控,监督每位医务人员的不合理行为,对运行病历和出科病历进行检查,巡查各岗人员值班状况。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18年和2019年(实施Checklist)与2017年(未实施Checklist)的数据,包括收治患者情况、科室管理资料、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以及三管感染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标化病死率等主要质控指标。结果2017、2018、2019年收治患者数分别为373、446、480例,2018年和2019年的年增长率分别为19.57%、7.62%,2019年较2017年增长了28.69%。3个年度收治患者年龄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2017年比较,2018年和2019年患者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d:8.99±6.12、9.14±7.02比10.20±7.21),VAP、CRBSI和CAUTI发生率均明显降低〔VAP(例/千机械通气日):12.97±3.60、9.62±3.14比17.48±4.89,CRBSI(例/千导管日):3.75±2.19、3.87±1.87比6.19±3.13,CAUTI(例/千导尿管日):3.29±2.18、3.28±1.87比5.61±3.18〕,标化病死率亦明显降低〔(77.27±7.24)%、(70.61±7.49)%比(84.41±9.05)%〕,每月院感防控督查发现的不合理人次明显减少(人次:54.00±6.30、41.08±10.76比72.08±19.68),每月特殊诊疗人次大幅增加(人次:1056.67±235.27、1361.75±278.48比722.25±145.96),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93.21±3.68)%、(96.59±2.49)%比(87.86±5.28)%〕和深静脉血栓(DVT)预防率〔(91.13±6.36)%、(96.23±2.99)%比(85.58±7.68)%〕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年所有病案均为甲级病案,且2018年和2019年病案平均得分均明显高于2017年(分:96.82±2.84、96.73±2.94比93.70±3.33,均P<0.05)。与2018年比较,2019年患者VAP发生率、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DVT预防率、标化病死率均进一步改善,每月院感防控督查发现的不合理人次进一步下降,每月特殊诊疗人次进一步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症医学科应用质控Checklist,可以建成有效的质控体系与制度,有助于降低三管感染的发生率和标化病死率,缩短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提高医护人员的质控意识和执行力,促进重症医学科医疗质量的改善,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 质量控制 核查表
原文传递
2013~2015年安徽省重症医学科质量控制情况的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5
10
作者 潘孝东 刘宝 +5 位作者 周树生 罗晓明 孙昀 鲁卫华 方长太 汪华学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8-305,共8页
目的对安徽省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医疗质量控制情况进行基线调查,为发展安徽省ICU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电子问卷方式对全省范围内108家医院ICU2013~2015年质量控制相关指标进行调查。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结... 目的对安徽省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医疗质量控制情况进行基线调查,为发展安徽省ICU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电子问卷方式对全省范围内108家医院ICU2013~2015年质量控制相关指标进行调查。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及统计描述。结果共收到来自108家医院的有效问卷110份,其中三级医院43家,二级医院65家。110个ICU中96.36%为综合性ICU。各级医院ICU平均床位数为(14.46±7.12)张,占医院总床位数(1.58±1.04)%。执业医师床位比与注册护士床位比分别为(0.57±0.24):1,(1.54±0.79):1。29家医院(26.36%)满足ICU总床位数与医院总床位数比值在2%-8%之间。仅5个(4.55%)ICU满足每张床位占地面积不低于15m2。ICU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及导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平均发生率分别为(17.30±15.36)‰、(3.07±3.93)‰和(3.49±4.27)‰,且三级医院ICU感染发生率高于二级医院。尚无ICU实现19项关键技术全部开展。42.73%的科主任从事本专业年限为10年以上。仅有2.73%的医院ICU工作人员的绩效分配高于全院平均水平。结论安徽省ICU始建至今取得全面快速发展,成立范围覆盖所有市级医院及超过80%的县级医院,但面临着医疗资源不足、人才梯队建设滞后、学科整体业务水平不高、专科人员缺乏、工作强度大、绩效分配低等一系列制约学科发展的问题。建议未来进一步完善ICU质量控制体系、规范质量控制流程、健全并执行ICU规范化操作标准、加强学科人才梯队建设,以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重症医学科 质量控制 基线调查
原文传递
B超引导下深静脉置管在重症医学科中的应用
11
作者 赵飞 徐凌忠 《健康之路》 2016年第4期2-2,共1页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深静脉置管在重症医学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采用B超引导下深静脉置管的76例患者作为超声引导组,同时选取在常规解剖标志下采取盲探穿刺置管的56例重症监护病房住院...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深静脉置管在重症医学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采用B超引导下深静脉置管的76例患者作为超声引导组,同时选取在常规解剖标志下采取盲探穿刺置管的56例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作为盲探组,并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超声引导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3.4%(71/76),盲探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55.4%(31/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盲探组(p<0.05)。结论:与常规解剖标志下采取盲探穿刺置管相比,超声引导下行深静脉置管术有助于提高深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深静脉置管 重症医学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阿加曲班预防危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被引量:7
12
作者 赵士兵 何先弟 +2 位作者 吴强 汪华学 郭婕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99-1003,共5页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对危重症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预期住ICU时间>7 d且具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6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阿加曲班组(n=32),每日给予阿加曲班注射剂20 mg,静脉滴...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对危重症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预期住ICU时间>7 d且具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6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阿加曲班组(n=32),每日给予阿加曲班注射剂20 mg,静脉滴注,2次/d,共7 d;依诺肝素组(n=30),每日给予依诺肝素钠注射剂4 000 IU(0.4 m L),皮下注射,1次/d,共7 d。两组其余药物及脏器支持治疗相同。两组均于治疗前、治疗24和72 h以及第7日晨抽取静脉血,检测凝血指标和肝肾功能,彩色超声检查有无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临床观察患者有无DVT形成的临床症状、全身出血情况、ICU住院时间以及住院28 d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比值(INR)和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 PTT)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升高,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处于较低的正常水平,阿加曲班组在24 h可达到抗凝治疗目标,依诺肝素组在72 h才达到抗凝治疗要求,但在7 d后均能达到治疗目标,组间比较在24和7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7 d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加曲班组有1例DVT形成、1例出血事件、无过敏反应和肝功能损伤发生;依诺肝素组有6例DVT形成、4例出血事件、1例过敏反应和1例肝功能损伤。与依诺肝素组比较,阿加曲班组机械通气时间(h)、ICU住院时间(d)明显缩短(160.50±30.36对183.60±29.85,11.41±3.51对15.83±4.95,均P<0.05),但28 d病死率不下降(15.6%对13.3%,P>0.05)。结论阿加曲班能够快速达到抗凝治疗目标,对预防DVT形成有很好的作用,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可缩短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但不改变28 d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抗凝治疗 阿加曲班 依诺肝素
下载PDF
2016—2018年某医院CRE临床分布、耐药性及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 被引量:19
13
作者 郭普 乔艳 +3 位作者 李静 应冲涛 马梦婷 汪华学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1期1139-1143,共5页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CRE)的临床分布、耐药性及碳青霉烯酶基因型,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及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CRE)的临床分布、耐药性及碳青霉烯酶基因型,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及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CRE菌株,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药敏实验。药敏结果判读参照CLSI 2018版标准,WHONET 5.6软件统计分析。PCR方法检测常见碳青霉烯酶基因。结果 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626株CRE,总检出率为12.46%。其中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84.35%(528/626)和9.27%(58/626)。标本来源主要为痰56.87%(356/626)、尿液12.14%(76/626)、血液10.38%(65/626)。病区分布主要为急诊内科32.75%(205/626)和重症监护病房25.08%(157/626)。626株CRE菌株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和阿米卡星耐药率分别为56.07%和69.65%,其余在测试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于80%。626株CRE中602株检出携带常见碳青霉烯酶基因。602株菌主要包括肺炎克雷伯菌515株(510株携带blaKPC-2基因,5株携带blaNDM-1基因,2株携带blaIPM基因);大肠埃希菌54株(43株携带blaKPC-2基因,13株携带blaNDM-1基因,1株携带blaIPM基因)。其中3株大肠埃希菌和2株肺炎克雷伯菌同时检出blaKPC-2基因和blaNDM-1基因。未检出blaVIM和blaOXA-48基因。结论 CRE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主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为blaKPC-2型。应加强对CRE菌株的医院感染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 耐药性 基因型
下载PDF
老年重症感染患者应用万古霉素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邓晰明 樊俊红 +2 位作者 汪华学 赵飞 邹琪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1-312,共2页
目的探析万古霉素治疗老年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观察34例老年重症感染患者应用万古霉素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指标。结果万古霉素治疗总有效率为85.3%,细菌清除率7... 目的探析万古霉素治疗老年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观察34例老年重症感染患者应用万古霉素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指标。结果万古霉素治疗总有效率为85.3%,细菌清除率76.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万古霉素治疗敏感细菌引起的老年重症感染效果显著,相对安全,但治疗过程中应严格监测肝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重症感染 不良反应 肾毒性
下载PDF
"过度医疗"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表现形式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邓晰明 赵士兵 +1 位作者 郑胜永 汪华学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5-108,共4页
"过度医疗"是指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违背医学规范和伦理准则,不能为患者真正提高治疗价值,或者在治疗过程中,不恰当、不规范甚至不道德,脱离患者病情实际而进行的检查、治疗等医疗行为."过度医疗"在重症监护病房(ICU... "过度医疗"是指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违背医学规范和伦理准则,不能为患者真正提高治疗价值,或者在治疗过程中,不恰当、不规范甚至不道德,脱离患者病情实际而进行的检查、治疗等医疗行为."过度医疗"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无效医疗、高新技术和抗菌药物的过度应用等;其产生的根本原因主要包括医患关系紧张、医患信息不对称以及患者家属固有的伦理道德观念等.应从多方面着手防止"过度医疗",包括健全政策法规建设、严格管理监控和加强医患沟通.医患共同决策的实行,可能对减少"过度医疗"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医疗 重症监护病房 无效医疗 共同决策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抢救重症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汪华学 何先弟 +2 位作者 吴强 邓晰明 赵士兵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431-432,共2页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是临床常见内科急重症,传统治疗包括氧疗、强心、利尿和扩血管等方法,但部分危重症患者常常因为严重低氧血症未能及时纠正或并发心源性休克而致残或死亡。近年来,随着双水平正压调节(BiPAP)呼吸机的问世...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是临床常见内科急重症,传统治疗包括氧疗、强心、利尿和扩血管等方法,但部分危重症患者常常因为严重低氧血症未能及时纠正或并发心源性休克而致残或死亡。近年来,随着双水平正压调节(BiPAP)呼吸机的问世及呼吸机功能的改进,经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低氧血症 无创正压通气
下载PDF
重症患者行CRRT治疗期间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案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1
17
作者 贾杨阳 谢蕴秋 李毓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2期1452-1453,共2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重症患者行CRRT治疗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重症监护病房行CRRT治疗的患者共82例,将其随机分组比较,观察组41例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照组41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治疗24 h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尿素氮、肌...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重症患者行CRRT治疗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重症监护病房行CRRT治疗的患者共82例,将其随机分组比较,观察组41例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照组41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治疗24 h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尿素氮、肌酐水平、体外血管通路通畅率、24 h内抗凝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24 h体温差值、呼吸差值、心率差值、尿素氮、肌酐差值均比较优,且观察组的体外血管通路通畅率、24 h内抗凝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临床对重症监护室患者行CRRT治疗的同时,配合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提高体外血管通路通畅率,护理效果比较理想,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集束化护理 CRRT
下载PDF
前瞻性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失禁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防治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玉 童玲 陈莲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15期2712-2714,共3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前瞻性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失禁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重症监护病房失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前瞻性护理,并对两组失禁相关... 目的:探讨和分析前瞻性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失禁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重症监护病房失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前瞻性护理,并对两组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情况、发病时间、严重程度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等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发病时间明显延长,严重程度明显降低,护理服务总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对于预防和治疗重症监护病房失禁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以及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表现出积极的辅助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瞻性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 失禁 皮炎
下载PDF
高级模拟人替代方案在急危重症情景模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19
作者 路坤 陈金梦 +1 位作者 顿士娟 汪华学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14期150-155,共6页
目的 探讨高级模拟人替代方案在急危重症情景模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和急诊医学专业48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学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 目的 探讨高级模拟人替代方案在急危重症情景模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和急诊医学专业48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学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名。试验组采用高级模拟人替代方案,对照组采用高级模拟人,两组均进行3个月的情景模拟教学,并使用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 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进行评估和反馈,比较两组学员教学前与教学后Mini-CEX各项得分情况及两组学员对情景模拟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教学前和教学后Mini-CEX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教学后Mini-CEX评分高于教学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组教学后Mini-CEX评分高于教学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两组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高级模拟人替代方案用于急危重症情景模拟教学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及教学满意度,在条件受限的情况下可以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模拟人 替代方案 情景模拟教学 医学模拟教育 迷你临床演练评估 教学效果
下载PDF
再喂养综合征和血磷水平变化对急危重症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能力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阳 吴淑璐 +1 位作者 袁成 汪华学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3年第6期456-461,共6页
目的探究成人急危重症患者初次喂养后发生再喂养综合征(refeeding syndrome,RFS)对短期预后的影响,并与血磷水平变化对急危重症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首次收住我院重症医学科存在营养... 目的探究成人急危重症患者初次喂养后发生再喂养综合征(refeeding syndrome,RFS)对短期预后的影响,并与血磷水平变化对急危重症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首次收住我院重症医学科存在营养不良风险且不合并中重度肝肾功能损伤的成人急危重症患者193例。依据传统再喂养综合征诊断标准分为RFS组(n=129)和非再喂养综合征(NRFS组,n=64),对比两组患者电解质水平变化及短期预后情况,并分析血磷水平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RFS组和NRFS组年龄、28 d急性肾功能损伤、28 d新增机械通气、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28 d转出率等预后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S组喂养后血磷水平较喂养前显著下降(mmol/L:0.64±0.28 vs.1.13±0.29,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喂养后3 d内血磷最低值与28 d内患者转出预后呈显著相关(P<0.05),血磷下降幅度则与28 d内患者转出预后不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喂养后3 d内血磷最低值曲线下面积为0.679,95%CI为0.6479~0.8043。3 d内血磷最低值的约登指数最大截断值为0.675 mmol/L。以喂养后血磷≤0.675 mmol/L建立新分组,新分组对急危重症患者短期预后预测能力的约登指数均高于传统RFS分组(P<0.05)。结论成人急危重症患者并发RFS产生不良的短期临床预后。喂养后低血磷水平对急危重症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优于传统RFS诊断分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再喂养综合征 诊断 低磷血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