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蚌埠市三甲医院ICU护士隐性缺勤现状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情绪智力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徐小艳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10期151-154,共4页
目的 探讨蚌埠市三甲医院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护士隐性缺勤现状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情绪智力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3至6月的蚌埠市三甲医院的279名ICU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一般资料、隐性缺勤和情绪智力水平... 目的 探讨蚌埠市三甲医院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护士隐性缺勤现状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情绪智力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3至6月的蚌埠市三甲医院的279名ICU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一般资料、隐性缺勤和情绪智力水平的收集,对其隐性缺勤现状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情绪智力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ICU护士隐性缺勤总分为(21.33±5.80)分,情绪智力总分为(121.34±32.81)分,且隐性缺勤与情绪智力得分及各维度之间成负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护理职称、平均每月夜班数量与ICU护士的隐性缺勤得分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护理职称、平均每月夜班数量是ICU护士隐性缺勤得分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ICU护士隐性缺勤水平较高且受年龄、性别、护理职称、平均每月夜班数量等因素的影响,较高的情绪智力水平有助于降低隐性缺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缺勤 情绪智力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护士
下载PDF
ICU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的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吴强 汪华学 +2 位作者 郭普 郑胜勇 何先弟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8期981-984,共4页
目的:了解ICU肺部感染患者主要致病菌株的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12年2月ICU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分离菌1 425株的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药敏结果使用CLSI判断标准。结果:1 425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 目的:了解ICU肺部感染患者主要致病菌株的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12年2月ICU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分离菌1 425株的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药敏结果使用CLSI判断标准。结果:1 425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64.8%,革兰阳性球菌占19.6%,真菌占15.6%。痰培养前八位的细菌分别是鲍曼复合醋酸钙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光滑念珠菌。药敏结果除真菌耐药率较低外,其他病原菌均有较高耐药率。结论:ICU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种类多样,多重耐药菌株是监测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 病原学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下载PDF
精准医学时代PBL教学模式在急诊医学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振杰 何先弟 +4 位作者 崔虎 吴晓飞 汪华学 邱兆磊 宋涌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685-688,共4页
目的:探讨精准医学时代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模式在急诊医学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3名蚌埠医学院急诊医学专业研究生分为2组,对照组(2014级10名)采用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观察组(2015... 目的:探讨精准医学时代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模式在急诊医学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3名蚌埠医学院急诊医学专业研究生分为2组,对照组(2014级10名)采用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观察组(2015级13名)PBL教学模式授课。通过综合考核成绩和问卷调查,评估PBL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思维能力考核成绩、临床技能能力考核成绩、解决问题能力考核成绩及总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成绩(P<0.01);观察组学生在激发学习兴趣与自主性、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科研创新能力、提高沟通表达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方面的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在急诊医学研究生培养中引入PBL教学模式,可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研究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科研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以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医学 研究生 基于问题的学习 急诊医学
下载PDF
ICU住院患者家属焦虑抑郁综合心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符彩艳 何先弟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616-619,共4页
ICU收治对象主要是可逆性急危重症患者或大手术后的患者,病情特殊、复杂、多变,随时可能危及生命,患者家属都怀着一种恐惧不安且迫切希望得到有效救治的复杂心情,把ICU当成挽救生命的主要场所,寄予最后希望。家属所承受的负担都会引起... ICU收治对象主要是可逆性急危重症患者或大手术后的患者,病情特殊、复杂、多变,随时可能危及生命,患者家属都怀着一种恐惧不安且迫切希望得到有效救治的复杂心情,把ICU当成挽救生命的主要场所,寄予最后希望。家属所承受的负担都会引起心理和身体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心理干预 ICU患者家属 焦虑 抑郁 综述
下载PDF
心理护理措施对ICU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探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培培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8年第4期430-431,共2页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措施对ICU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6例ICU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评分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评价。结果干预后,两组患...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措施对ICU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6例ICU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评分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评价。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均有所降低(P <0. 01),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为了保证护理质量,降低ICU重症患者的焦虑程度,建议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到护理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重症患者 心理护理 护理质量
下载PDF
ICU护士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6
6
作者 高雅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1180-1182,共3页
目的:分析ICU护士工作的主要压力源,帮助管理层及护士本人正确认识工作压力,设法减少压力,以保持护士身心健康,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蚌埠市几大医院ICU的55名护士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压力源主要有... 目的:分析ICU护士工作的主要压力源,帮助管理层及护士本人正确认识工作压力,设法减少压力,以保持护士身心健康,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蚌埠市几大医院ICU的55名护士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压力源主要有: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工作负荷、个人价值观,社会支持系统缺乏、人际关系冲突和学习及职称评定等因素。采取应对措施为:认识自身价值,处理好各种关系,加强自身防护及普法教育等。结论:只有充分认识到护士压力大的因素及危害,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才能使ICU护士从容面对工作压力,从而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重症监护病房 压力源 应对措施
下载PDF
标准化早期活动方案在ICU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7
7
作者 何蕾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808-811,共4页
目的:探讨标准化早期活动方案在ICU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ICU收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机械通气病人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采用ICU护理常规的功能锻炼,观察组采用标准化早期活动方案。每天观察并记录... 目的:探讨标准化早期活动方案在ICU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ICU收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机械通气病人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采用ICU护理常规的功能锻炼,观察组采用标准化早期活动方案。每天观察并记录2组病人实施早期活动前后的握力、肌力,以及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ICU获得性衰弱、压力性损伤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比较2组病人管道脱落、体位性低血压、跌倒坠床的发生情况。结果:入科第4天,观察组病人的握力、肌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化早期活动方案的实施可改善病人的握力和肌力,减少ICU获得性衰弱的发生。同时,多学科的团队之间的密切合作,标准化早期活动方案的制定、培训、实施,有效避免或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ICU 标准化 早期活动
下载PDF
造口皮肤保护喷剂联合造口护肤粉治疗ICU失禁性皮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8
作者 沈德敏 蔺栋梁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23期19-21,24,共4页
目的观察造口皮肤保护喷剂联合造口护肤粉治疗ICU失禁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病房收治的失禁性皮炎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2组患者均予常规护理与对症... 目的观察造口皮肤保护喷剂联合造口护肤粉治疗ICU失禁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病房收治的失禁性皮炎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2组患者均予常规护理与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氧化锌软膏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造口皮肤保护喷剂联合造口护肤粉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会阴皮肤状况,疼痛缓解时间及皮损愈合时间。结果治疗4周,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9.07%(χ2=5.108,P=0.024);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PAT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且观察组分数减少较对照组更多(P <0.01);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及皮损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1)。结论造口皮肤保护喷剂联合造口护肤粉治疗ICU失禁性皮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皮肤状况,减轻局部疼痛症状,缩短皮损愈合时间,提高治疗效果,且此种方法具有成本低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禁性皮炎 造口皮肤保护喷剂 造口护肤粉 皮肤状况 愈合时间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医护一体化在ICU重症患者早期活动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晓蓉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8年第12期259-260,共2页
目的: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在ICU内开展重症患者早期活动是否安全和可行。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8月收住ICU患者3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应用医护一体化模式,结合患者病情安排早期活动类别;在患者能够耐受且... 目的: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在ICU内开展重症患者早期活动是否安全和可行。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8月收住ICU患者3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应用医护一体化模式,结合患者病情安排早期活动类别;在患者能够耐受且生命体征无明显波动的前提下,逐渐提高活动级别(从在护士协助下床上坐起到独立下床行走,共4个运动级别),观察且记录病患身体进行活动前、后的即刻心律(HR)、呼吸(RR)、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BP)等指标,注意主诉情况,尤其是是否出现头晕、无力、疼痛等不良感受,注意是否出现管道滑脱、跌倒等不良事件出现。结果:32例次早期活动中,1级活动20例次,2级活动5例次,3级4例次,4级3例次;24例病患感受较好,6例病患感受为稍微不适但可耐受,1例病患难以忍受;出现静脉炎的病患有1例,没有出现跌倒、管道滑脱等不好情况。活动前后HR、RR、SpO2、DBP等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SBP提高,和活动前对比而言,差异显著(P=0.010);29例次患者能耐受;未发生一例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医护一体化模式为在ICU患者实施早期活动是安全的、可接受的,患者基本能耐受,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可促进患者早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一体化 ICU 重症患者 早期活动
下载PDF
探讨外科ICU应用压疮评估表对压疮管理质量的影响
10
作者 朱晓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22期2887-2889,共3页
目的 探究外科ICU应用压疮评估表对压疮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10月本院ICU收治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方案护理,观察组则应用压疮评估表进行护理,对... 目的 探究外科ICU应用压疮评估表对压疮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10月本院ICU收治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方案护理,观察组则应用压疮评估表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压疮发生率,采用压疮预测评分表评估对比两组已发生压疮患者的压疮程度评分,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两组护士对压疮管理方案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发生压疮4例,其中难免压疮3例,总体发生率为9.1%,对照组发生压疮10例,其中难免压疮3例,总体发生率为22.7%,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对压疮管理方案的各项满意度评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构建符合ICU患者特点的压疮评估表,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压疮风险,便于护士实施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可显著提升压疮管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 ICU 护理管理 压疮 评估表
下载PDF
内毒素血症大鼠膈肌iNOS活性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方迎艳 关宿东 +3 位作者 郭晓磊 叶红伟 汪华学 高琴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目的:观察内毒素血症大鼠膈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及凋亡相关基因Bc-l 2、Bax和caspase-3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内毒素血症大鼠膈肌损伤的细胞凋亡机制。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n=8):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内毒素24 h、48 h... 目的:观察内毒素血症大鼠膈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及凋亡相关基因Bc-l 2、Bax和caspase-3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内毒素血症大鼠膈肌损伤的细胞凋亡机制。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n=8):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内毒素24 h、48 h和96 h组,即内毒素12 mg/kg腹腔注射,分别于注射内毒素后24 h、48 h、96h处死大鼠,测定大鼠体重和膈肌重/体重比值,检测膈肌组织结构型NOS(cNOS)、iNOS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RT-PCR检测大鼠膈肌凋亡相关基因Bc-l 2、Bax和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内毒素血症96 h组大鼠体重和膈肌重/体重比值明显降低(P<0.05);膈肌组织cNOS和iNOS活性明显增强,96 h组较48 h、24 h组显著升高(P<0.01);SDH活性明显降低,96 h组较48 h、24 h组明显降低(P<0.01);Bax mRNA表达明显增强,48 h、96 h组较24 h组明显增强;Bc-l 2mRNA表达及Bc-l 2/Bax比值明显降低,48 h、96 h组较24 h组明显降低(P<0.01);caspase-3 mRNA表达显著增强,48 h、96 h组较24 h组明显增强(P<0.01)。结论:内毒素血症大鼠膈肌组织iNOS的激活,损伤线粒体,上调促凋亡基因Bax,下调抑凋亡基因Bc-l 2,启动经caspase-3细胞凋亡途径,导致膈肌损伤和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血症 膈肌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Bc-l2 Bax caspase-3
下载PDF
人工鼻在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莲芳 陶芳萍 +2 位作者 王银娥 杨梅 汪伟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733-734,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鼻在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8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人工鼻组和常规呼吸机湿化罐组。观察两组患者痰液的黏稠度,比较两组湿化效果。结果:Ⅰ度(稀痰)痰液病例在人工鼻组为66.67%,在湿化灌组为27.78%,... 目的:探讨人工鼻在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8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人工鼻组和常规呼吸机湿化罐组。观察两组患者痰液的黏稠度,比较两组湿化效果。结果:Ⅰ度(稀痰)痰液病例在人工鼻组为66.67%,在湿化灌组为27.78%,人工鼻组湿化效果明显优于湿化灌组(P<0.01)。结论:人工鼻能有效地保证呼吸道湿度、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 人工 机械通气 人工鼻 气道湿化
下载PDF
持续加温湿化吸氧法在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章凤 陶芳萍 +2 位作者 史倩 魏登惠 王银娥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9期1203-1204,共2页
目的:观察持续加温湿化吸氧法在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行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微量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吸氧法进行气道湿化,观察组采用持续加温湿化吸... 目的:观察持续加温湿化吸氧法在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行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微量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吸氧法进行气道湿化,观察组采用持续加温湿化吸氧法进行气道湿化,比较2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管道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及肺部感染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管道痰痂形成率、刺激性咳嗽率和气道黏膜出血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加热湿化吸氧法行气道湿化能够保证吸入气体得到充分湿化,减少患者气道水分的丢失,对改善和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有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 非机械通气 加温湿化 呼吸道护理
下载PDF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的器官保护及应用策略 被引量:22
14
作者 徐志礼 综述 +1 位作者 何先弟 审校 《临床肺科杂志》 2011年第3期432-434,共3页
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病。目前,机械通气(MV)仍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之一。MV在改善机体通气、氧合的同时可导致或加重肺损伤,形成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而采取减小潮气量和适当提高呼... 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病。目前,机械通气(MV)仍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之一。MV在改善机体通气、氧合的同时可导致或加重肺损伤,形成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而采取减小潮气量和适当提高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的肺保护通气策略可提高ALI/ARDS患者生存率[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 器官保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ALI/ARDS 急性肺损伤 应用 高呼气末正压
下载PDF
国产与进口万古霉素在重症病人并发G^+球菌感染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成 余美玲 +3 位作者 许雅倩 何先弟 汪华学 邹琪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8期1006-1009,共4页
目的:比较国产和进口万古霉素治疗重症病人并发G^+球菌感染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40例重症并发G^+球菌病人,随机分为国产万古霉素组(A组)和进口万古霉素组(B组),比较2组病人的一般临床资料、万古霉素稳态谷浓度、体温、白细胞... 目的:比较国产和进口万古霉素治疗重症病人并发G^+球菌感染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40例重症并发G^+球菌病人,随机分为国产万古霉素组(A组)和进口万古霉素组(B组),比较2组病人的一般临床资料、万古霉素稳态谷浓度、体温、白细胞(WBC)和肾功能变化,进一步评价7 d和28 d临床有效率。结果:2组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使用万古霉素前的最高体温、WBC、肾功能指标(肌酐、尿素氮和尿量)、原发病、感染部位、联合抗生素种类以及机械通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万古霉素谷浓度分别为(9.3±4.4)μg/m L和(11.9±11.1)μg/m L,在10~20μg/m L病例数分别为8例和5例,达标率为40%和25%,2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在72 h体温和WBC下降两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分别有3例和2例发生Ⅰ级急性肾损伤,2组病人用药前、用药72 h及停药后肌酐、尿素氮和尿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在7 d和28 d有效病例数及临床有效率,ICU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并发G^+球菌感染病人,国产和进口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水平、临床有效率和肾毒性发生率均相当,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重症 万古霉素 血药浓度
下载PDF
重症G+球菌感染病人中经验性与非经验性使用万古霉素的疗效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邹琪 刘成 +6 位作者 秦苏徽 路坤 顿士娟 余刚 赵士兵 汪华学 何先弟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319-322,共4页
目的:比较重症革兰阳性(G+)球菌感染病人经验性与非经验性使用万古霉素在治疗效果、血药浓度和预后之间是否有差异,分析影响病人死亡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根据有无确切病原学证据将病人治疗分组,无病原学证据,经验使用万古霉素设为E组... 目的:比较重症革兰阳性(G+)球菌感染病人经验性与非经验性使用万古霉素在治疗效果、血药浓度和预后之间是否有差异,分析影响病人死亡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根据有无确切病原学证据将病人治疗分组,无病原学证据,经验使用万古霉素设为E组;有确切病原学培养证据证实G+球菌感染使用万古霉素设为P组。比较2组谷血药浓度、7 d抗感染治愈率、28 d生存率、肾功能等预后和疗效。使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病人死亡的临床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60例重症感染病人,其中E组39例,P组21例,2组之间年龄、体质量、生化指标、病情轻重、谷浓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使用万古霉素72 h后的体温和28 d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相关临床因素发现万古霉素谷浓度尿素氮和培养证实球菌感染与病人死亡相关。结论:和非经验使用万古霉素相比,经验性用药会降低病人28 d生存率,并影响病人抗感染疗效,而2组在血药浓度上并无差异。临床病人的肾功能尿素氮和培养证实球菌感染与病人不良预后及死亡相关,故建议确诊G+球菌感染后再使用万古霉素,并且注意监测病人肾功能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感染 革兰阳性球菌 经验性用药 万古霉素 谷浓度 ICU
下载PDF
细胞因子与急性肺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17
17
作者 段立彬 何先弟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208-210,共3页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肺损伤 细胞因子 综述
下载PDF
地塞米松联合山莨菪碱局部湿敷对浅静脉留置针处静脉炎的预防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侯丽 石明丽 +1 位作者 王玲 汪伟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541-542,共2页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山莨菪碱局部湿敷预防浅静脉留置针处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100例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时,局部使用地塞米松联合山莨菪碱持续湿敷,对照组局部未予处理。...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山莨菪碱局部湿敷预防浅静脉留置针处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100例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时,局部使用地塞米松联合山莨菪碱持续湿敷,对照组局部未予处理。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静脉炎的总发生率分别是52.0%和1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地塞米松联合山莨菪碱局部湿敷能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 静脉内 静脉炎 地塞米松 山莨菪碱 湿敷 护理
下载PDF
脓毒症大鼠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及核因子-κB的表达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徽徽 汪华学 +4 位作者 柴继侠 于影 叶红伟 高琴 陈晓蓉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524-527,共4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时大鼠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以及核因子-κB(NF-κB)在肾脏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盲肠结扎穿孔组(CLP组),各18只。CLP组大鼠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脓毒症动物模... 目的:探讨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时大鼠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以及核因子-κB(NF-κB)在肾脏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盲肠结扎穿孔组(CLP组),各18只。CLP组大鼠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脓毒症动物模型,Sham组除不结扎穿孔盲肠外,其余处理同脓毒症组。分别于造模后6、12和24 h观察各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的变化及肾脏组织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脏组织中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相同时间点Sham组比较,CLP组6~12 h HR、MAP明显升高(P<0.01和P<0.05),24 h MAP降低(P<0.01)。与相同时间点Sham组比较,CLP组6~24 h BUN均升高(P<0.05~P<0.01),24 h Cr明显升高(P<0.01)。CLP各组大鼠肾小体中血管球淤血、皱缩,肾小囊腔扩大,且随病程延长,淤血、皱缩的血管球增多,且伴有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和坏死。Sham组NF-κB位于细胞质中,着色浅;CLP组NF-κB移位进入细胞核,着色加深。结论:随脓毒症病程的延长,大鼠肾脏结构和功能损伤加重。NF-κB在细胞核内的高表达提示NF-κB的活化可能是促进肾脏结构和功能损伤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盲肠结扎穿孔 急性肾损伤 核因子-ΚB 大鼠
下载PDF
添加ω-3脂肪酸的全肠外营养对闭合性腹部外伤重症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汪华学 何先弟 +3 位作者 吴强 郑胜永 赵飞 刘成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7期570-572,共3页
目的:探讨添加ω-3脂肪酸的全肠外营养(TPN)对闭合性腹部外伤重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3例诊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单纯闭合性腹部外伤术后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组12例和对照组11例,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及连续TPN支持5... 目的:探讨添加ω-3脂肪酸的全肠外营养(TPN)对闭合性腹部外伤重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3例诊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单纯闭合性腹部外伤术后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组12例和对照组11例,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及连续TPN支持5天,分别于TPN前1天和后第5天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C反应蛋白(CRP)等,并进行APCHEⅡ评分。结果:两组BPC、CRP、白蛋白水平、APACHEⅡ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1),但各指标在PUFA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添加ω-3脂肪酸的TPN有助于抑制闭合性腹部外伤重症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损伤 胃肠外高营养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Ω-3脂肪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