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课+微信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内科疾病教学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寿广丽 赵宏 +2 位作者 朱方方 许媛媛 李有中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3期64-67,共4页
目的 探讨微课+微信联合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神经内科疾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40名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轮转实习的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 目的 探讨微课+微信联合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神经内科疾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40名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轮转实习的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名,试验组给予微课+微信联合PBL教学法,对照组给予PBL教学法。在完成教学后对两组实习生进行客观评价(理论和技能考试)、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的理论考试成绩(40.05±4.55)分、技能考试成绩(38.90±4.38)分、Mini-CEX评分(44.60±6.52)分和教学满意度(27.35±2.7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6.20±5.78)分、(35.80±4.09)分、(39.35±5.55)分和(25.15±2.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微课+微信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内科疾病教学中,可提高实习生理论和技能考试成绩、Mini-CEX评分和对教学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 微信 PBL 神经内科教学 MINI-CEX 教学效果
下载PDF
转化医学联合微信翻转课堂在神经病学住培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朱方方 寿广丽 +2 位作者 许媛媛 赵宏 冯敏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13期140-144,共5页
目的探索转化医学联合微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神经病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9级和2020级住培生(内科专业+全科医学专业+神经病学专业)共4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及对照组... 目的探索转化医学联合微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神经病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9级和2020级住培生(内科专业+全科医学专业+神经病学专业)共4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及对照组各21名),试验组采用转化医学联合微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利用微信群及微课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互动交流;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法教学。轮转结束后对两组住培生进行考核。结果试验组的理论成绩、技能成绩、病例综合分析成绩均超过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员在思考能力、学习兴趣、解决问题、语言沟通、文献检索上对教学模式的认可人数均超过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化医学联合微信翻转课堂模式能够提高住培生的自学能力及临床综合能力,激发发展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提高医学创新及科研水平,可在住培实践教学中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转化医学 翻转课堂 微信 讲授教学法 神经病学 教育
下载PDF
模拟技能培训联合临床实践技能训练在神经内科实践教学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朱方方 寿广丽 +2 位作者 冯敏 王广慧 姚杰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63-165,共3页
医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还停留在理论阶段,虽然在进入实习岗位前已集中技能培训,但培训内容相对简单,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参与度低,对操作内容掌握不充分,无法完成实际操作及带教老师讲解不充分等各种问题,导致大部分医学生在实习结束后,... 医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还停留在理论阶段,虽然在进入实习岗位前已集中技能培训,但培训内容相对简单,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参与度低,对操作内容掌握不充分,无法完成实际操作及带教老师讲解不充分等各种问题,导致大部分医学生在实习结束后,其相关临床操作技能仍然无法满足临床需求[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教学 模拟技能培训 医学生 实习
下载PDF
糖化血红蛋白与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20
4
作者 寿广丽 骆嵩 +3 位作者 朱方方 许媛媛 李有中 赵宏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2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与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16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检测其HbA1c水平,根据结果分为HbA1c>8.2%组(n=54)和HbA1c≤...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与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16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检测其HbA1c水平,根据结果分为HbA1c>8.2%组(n=54)和HbA1c≤8.2%组(n=62),比较2组临床资料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HbA1c与NIHSS评分相关性。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患者脑梗死后3个月功能恢复情况,分成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和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HbA1c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HbA1c≤8.2%组相比,HbA1c>8.2%组NIHSS评分、HbA1c及空腹血糖明显增高(P均<0.01);NIHSS评分与HbA1c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HbA1c、空腹血糖明显增高(P均<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1c是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HbA1c预测患者发生短期预后不良事件的曲线下面积为0.842(P<0.01),切点为8.3%。结论:HbA1c与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神经功能损伤相关,是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2型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早期神经功能 短期预后
下载PDF
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孙顺杰 《疑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根据综合医院焦虑抑郁(HAD)情绪测定量表得分将209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抑郁组(HAD得分≥8分,58例)和非抑郁组(HAD得分<8分,151例)。进而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分析神经功能康复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根据综合医院焦虑抑郁(HAD)情绪测定量表得分将209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抑郁组(HAD得分≥8分,58例)和非抑郁组(HAD得分<8分,151例)。进而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分析神经功能康复情况。结果抑郁组治愈8例(13.8%),好转31例(53.4%),未愈19例(32.8%);非抑郁组治愈49例(32.5%),好转74例(49.0%),未愈28例(18.5%),抑郁组神经功能康复情况明显差于非抑郁组,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后抑郁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应引起临床医生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神经功能 康复
下载PDF
舒必利治疗神经性厌食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6
作者 谢康 崔煜 张成斌 《实用全科医学》 2008年第2期124-125,共2页
目的观察舒必利治疗神经性厌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神经性厌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以舒必利口服,对照组25例予以多潘立酮口服,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30例中治愈21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25例中治... 目的观察舒必利治疗神经性厌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神经性厌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以舒必利口服,对照组25例予以多潘立酮口服,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30例中治愈21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25例中治愈5例,好转5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40.0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舒必利治疗神经性厌食临床效果较佳,副作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必利 神经性厌食 多潘立酮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周围性面神经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7
作者 李成芝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期266-267,共2页
在本研究中主要分析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挑选2017年1月-2020年9月之间在我院收治60例面神经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 在本研究中主要分析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挑选2017年1月-2020年9月之间在我院收治60例面神经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相比对照组来说,观察组的患者住院费用时间要少,且患者和家属护理满意度较高,并且相比对照组来说,观察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恢复率达96.7%,而对照组为83.3%,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周围进面神经炎患者康复过程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负担,住院时间,提升患者住院住院护理满意度,在面部神经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周围性面神经炎 康复护理 应用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与预后的关系
8
作者 李娜娜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4期291-295,共5页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以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脑梗预后优劣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收集所有患者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指标...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以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脑梗预后优劣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收集所有患者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检查资料,并根据血栓弹力图仪测量血小板抑制率,经随访1年记录患者新发血管事件及死亡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腔隙性脑梗死患者AR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20例患者中,预后不良34例,发生率为28.33%;两组在性别、合并基础疾病、吸烟、酗酒、血脂、血压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年龄、平均动脉压、抗血小板药物用药依从性、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年龄、平均动脉压、抗血小板药物用药依从性、AR与预后明显相关(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AR发生的情况较为常见,年龄、平均动脉压、抗血小板药物用药依从性等因素共同影响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阿司匹林抵抗 预后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人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1
9
作者 李有中 郑重 谢康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589-591,共3页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D-二聚体(D-D)联合检测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人(观察组)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名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D-二聚体(D-D)联合检测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人(观察组)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清CysC、Hcy、hs-CRP及D-D水平,探讨四项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病人血清CysC、Hcy、hs-CRP及D-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ysC、Hcy、hs-CRP及D-D四项联合检测ROC曲线下面积为0.956,敏感度为91.26%,特异度为63.32%,阳性预测值为89.79%,阴性预测值66.37%,Youden指数为0.78。各指标联合检测均优于其他单项检测值(P<0.05)。结论:CysC、Hcy、hs-CRP及D-D四项指标表达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人病情进展程度密切相关,四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人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价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胱抑素C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联合检测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同型半胱氨酸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4
10
作者 冯敏 焦贤春 沈龙山 《疑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793-79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CAA)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0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住院非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血清Cys C、三酰甘油(TG)、胆固醇...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CAA)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0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住院非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血清Cys C、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Hcy水平,以及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Cys C水平分别为(1.36±0.24)mg/L和(1.03±0.13)m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TG、TC、LDL-C、HDL-C、FPG、Hey水平及颈动脉IMT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ys C水平与TC、TG、HDL-C、LDL-C、FPG均无相关性(r=0.076、-0.158、-0.040、0.012、-0.176,P均>0.05),而与血Hey及颈动脉IMT均呈显著正相关(r=0.871、0.819,P均<0.01)。结论高Cys C血症是脑梗死重要危险因素,与血Hey呈正相关,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 胱抑素C 同型半胱氨酸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广慧 冯敏 +1 位作者 许媛媛 朱方方 《疑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及其与不同梗死面积、梗死部位、颈动脉粥样硬化(CAA)、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9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发病2...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及其与不同梗死面积、梗死部位、颈动脉粥样硬化(CAA)、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9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发病24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作为梗死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并比较梗死组入院24 h、治疗7 d、治疗14 d及健康对照组血浆NT-proBNP水平,梗死组依照头颅MR检查结果按照梗死面积、梗死部位比较入院24h、治疗7d、治疗14d血浆NT-proBNP水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与入院24 h血浆NT-proBNP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梗死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分组,并与入院24 h血浆NT-proBNP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梗死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16.840,P=0.00),入院24 h血浆肌proBNP水平最高,后逐渐下降,2周时最低;重症亚组入院24h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轻症亚组,轻症亚组高于健康对照组(F=102.386,P=0.00),且预后渐好转;大面积脑梗死亚组入院24 h、第7天、第14天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中面积脑梗死亚组,中面积脑梗死亚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小面积脑梗死亚组(F=188.694、200.641、181.731,P均=0.000);前、后循环脑梗死血浆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0,P>0.05);2组颈动脉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14.901,P=0.000),且梗死组入院24h血浆NT-proBNP水平与NIHSS、IMT呈正相关(r=0.692、0.672,P均=0.000)。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与梗死面积呈正相关,与梗死部位无关,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可以用于评估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 N端脑钠肽前体 颈动脉粥样硬化 内膜中层厚度
下载PDF
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冯敏 李有中 +1 位作者 寿广丽 朱方方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644-646,649,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为PSD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12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根据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为PSD组41例和非PSD组84例,并用...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为PSD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12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根据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为PSD组41例和非PSD组84例,并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进行评估。结果:PSD发生率为32.80%,患者的性别、年龄、经济状况、病灶部位、数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情况均与PSD发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脑卒中性质与PSD的发生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脑卒中急性期PSD的发生率较高,以轻、中度抑郁为主,且相关因素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脑卒中后抑郁 发生率 相关因素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朱方方 张友好 +1 位作者 冯敏 钱伟东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623-625,共3页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LDL-C)、三酰甘油(TG)及总胆固醇(TC)的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发病的关系。方法:搜集61例ACI患者(ACI组)和32例同期住院治疗的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LDL-C)、三酰甘油(TG)及总胆固醇(TC)的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发病的关系。方法:搜集61例ACI患者(ACI组)和32例同期住院治疗的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的血液标本,比较2组Hcy、hs-CRP、LDL-C、TG及TC水平,并分析Hcy与hs-CRP、LDL-C、TG、TC的相关性。结果:ACI组血清Hcy、hs-CRP、LDL-C、TG及TC水平较对照组均升高(P〈0.05-P〈0.01);Hcy与hs-CRP、LDL-C、TG、TC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ACI患者的血清Hcy、hs-CRP、LDL-C、TG与TC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均是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三酰甘油 总胆固醇
下载PDF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复发与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朱方方 钱伟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01-905,共5页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抵抗(AR)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的影响,并分析AR产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TOSAT分型,选择新发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入组,予阿司匹林肠溶片(ASP)抗血小板聚集,1周后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血小板抑制率,并...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抵抗(AR)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的影响,并分析AR产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TOSAT分型,选择新发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入组,予阿司匹林肠溶片(ASP)抗血小板聚集,1周后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血小板抑制率,并分为阿司匹林敏感(AS)组和AR组,跟踪至少6个月;根据有无脑梗死复发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最后统计分析。结果 (1)复发组AR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复发组(P<0.05);(2)AR组脑梗死复发率明显高于AS组(P<0.05);(3)复发组与非复发组相关临床指标比较时,年龄、糖尿病、TC、Hcy、Apo-a在两组之间有差异(P<0.05);(4)复发组中AR和AS之间,糖尿病、LDL-C和Hs-CRP在两组间分布不同(P<0.05);(5)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Hs-CRP、TC是AR的危险因素。结论 AR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复发有重要影响,尤其在伴有基础疾病等不良因素时AR更易发生,TEG能方便快速检测AR,这对及时预防脑梗死复发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复发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抑制率 阿司匹林抵抗
下载PDF
加温甘露醇注射液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陶如华 关畅 沈传业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1149-1150,共2页
目的:探讨20%甘露醇注射液加温后静脉滴注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将静脉滴注20%甘露醇注射液80例患者按单双号分为加温组和常温组各40例。加温组静脉滴注20%甘露醇注射液加温至35~37℃,常温组静脉滴注常温15~20℃的20%甘... 目的:探讨20%甘露醇注射液加温后静脉滴注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将静脉滴注20%甘露醇注射液80例患者按单双号分为加温组和常温组各40例。加温组静脉滴注20%甘露醇注射液加温至35~37℃,常温组静脉滴注常温15~20℃的20%甘露醇注射液,每天3次,每次125 ml,15 min内滴完。观察2组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和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加温组患者留置针留置时间为(72±14)h,明显长于常温组留置时间(30±16)h(P〈0.01)。加温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常温组(P〈0.01)。结论:输注甘露醇注射液前将其加温至35~37℃,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并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醇 加温 静脉炎 静脉留置针
下载PDF
75例术后瞻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穆雪侠 王建武 +1 位作者 刘晓敏 邓大丽 《安徽医药》 CAS 2012年第10期1451-1453,共3页
目的探讨术后谵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谵妄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术后谵妄患者75例的临床资料,抽取同期住院的术后不发生谵妄患者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结果分析表明年龄>60岁(P=0.000)、术中输血(P=0.032)与谵妄发生有关,术... 目的探讨术后谵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谵妄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术后谵妄患者75例的临床资料,抽取同期住院的术后不发生谵妄患者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结果分析表明年龄>60岁(P=0.000)、术中输血(P=0.032)与谵妄发生有关,术后并发症(P=0.113)、睡眠障碍(P=0.086)、应激(P=0.058)与术后谵妄发生无相关性;分析表明术后谵妄的发生与年龄>60岁(P=0.037)、术中输血(P=0.041)有关。术后非立即苏醒者较立即苏醒者的谵妄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两者的谵妄量表(delirious state scale,DSS)症状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麻醉后苏醒时间,谵妄潜伏期时间与谵妄的发生无关;谵妄患者的预后良好。结论年龄大、术中输血是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后并发症、睡眠障碍、应激促进谵妄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谵妄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急性脑梗死及短期预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寿广丽 谢康 +1 位作者 郑重 朱方方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34-36,39,共4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急性脑梗死及短期(3个月)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急性脑梗死病人90例为脑梗死组,3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RDW测定。急性脑梗死病人按RDW中位数...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急性脑梗死及短期(3个月)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急性脑梗死病人90例为脑梗死组,3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RDW测定。急性脑梗死病人按RDW中位数分为高RDW组(RDW>13.5%)和低RDW组(RDW≤13.5%)。急性脑梗死病人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在脑梗死发生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定功能恢复情况,根据mRS评分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结果:脑梗死组RDW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RDW组NIHSS评分显著高于低RDW组(P<0.01);RDW与NIH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预后不良组RDW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用RDW预测急性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703,最佳界值为12.9%,灵敏度为66.67%,特异度为73.33%;用RDW预测急性脑梗死发生短期预后不良事件的AUC=0.831,切点为>13.5%时,灵敏度为88.46%,特异度为71.87%。结论:RDW可能是诊断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参数,且对评估病人的严重性及短期预后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红细胞分布宽度 短期预后
下载PDF
七叶皂苷钠引起静脉炎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被引量:8
18
作者 马燕 陶如华 +1 位作者 丁梅 赵红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第5期152-153,共2页
七叶皂苷钠是能促使机体提高ACTH和可的松血浆浓度,能促进血管壁增加PGF2α的分泌,能清除机体内自由基,从而起到抗炎、抗渗出,提高静脉张力,加快静脉血流,促进淋巴回流,改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用于脑水肿、创伤或手术所致肿胀,也用于静... 七叶皂苷钠是能促使机体提高ACTH和可的松血浆浓度,能促进血管壁增加PGF2α的分泌,能清除机体内自由基,从而起到抗炎、抗渗出,提高静脉张力,加快静脉血流,促进淋巴回流,改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用于脑水肿、创伤或手术所致肿胀,也用于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皂苷钠 静脉炎 原因 护理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方方 许媛媛 +3 位作者 寿广丽 赵宏 冯敏 钱伟东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726-730,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危险因素及CMBs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缺血性脑卒中病人70例,根据脑磁敏感成像(SWI)分为脑微出血组(CMBs组)29例和非脑微出血组(N-CMBs组)41例,收集2组资料,分析CMB...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危险因素及CMBs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缺血性脑卒中病人70例,根据脑磁敏感成像(SWI)分为脑微出血组(CMBs组)29例和非脑微出血组(N-CMBs组)41例,收集2组资料,分析CMBs的危险因素,同时用MoCA和MMSE量表对2组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分析CMBs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年龄、高血压、抗血小板药物史、脑白质疏松、卒中史均是CMBs的危险因素(P<0.05~P<0.01);CMBs组与N-CMBs组之间MoCA、MMSE评分及认知障碍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认知功能与CMBs的程度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MoCA评分与CMBs分级呈负相关关系(rs=-0.889,P<0.05);MMSE评分与CMBs分级呈负相关关系(rs=-0.726,P<0.05)。结论:CMBs可以导致认知功能下降,CMBs数目越多认知损害越重;年龄、高血压、抗血小板药物史、脑白质疏松、卒中史是CMBs的危险因素,其中年龄是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脑微出血 脑白质疏松 认知功能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清相关炎症因子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寿广丽 朱方方 +2 位作者 许媛媛 李有中 赵宏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20期1757-1760,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与血清相关炎症因子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85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与血清相关炎症因子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85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无斑块组(13例)、稳定斑块组(26例)和不稳定斑块组(46例)三组。三组患者均进行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测定。观察比较HbA1c、hs-CRP、TNF-α和IL-6水平及HbA1c与血清相关炎症因子相关分析结果,采用MedCalc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HbA1c预测发生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价值。结果不稳定斑块组患者的HbA1c、hs-CRP、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无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稳定斑块组患者的HbA1c、hs-CRP、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均与HbA1c呈正相关(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HbA1c是发生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显著预测因子[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0.737,P<0.01]。结论HbA1c可能通过炎症因子促进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有望成为评估颈动脉斑块的廉价临床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脑梗死 糖化血红蛋白 炎症因子 颈动脉斑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