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课+微信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内科疾病教学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寿广丽 赵宏 +2 位作者 朱方方 许媛媛 李有中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3期64-67,共4页
目的 探讨微课+微信联合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神经内科疾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40名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轮转实习的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 目的 探讨微课+微信联合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神经内科疾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40名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轮转实习的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名,试验组给予微课+微信联合PBL教学法,对照组给予PBL教学法。在完成教学后对两组实习生进行客观评价(理论和技能考试)、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的理论考试成绩(40.05±4.55)分、技能考试成绩(38.90±4.38)分、Mini-CEX评分(44.60±6.52)分和教学满意度(27.35±2.7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6.20±5.78)分、(35.80±4.09)分、(39.35±5.55)分和(25.15±2.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微课+微信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内科疾病教学中,可提高实习生理论和技能考试成绩、Mini-CEX评分和对教学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 微信 PBL 神经内科教学 MINI-CEX 教学效果
下载PDF
模拟技能培训联合临床实践技能训练在神经内科实践教学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方方 寿广丽 +2 位作者 冯敏 王广慧 姚杰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63-165,共3页
医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还停留在理论阶段,虽然在进入实习岗位前已集中技能培训,但培训内容相对简单,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参与度低,对操作内容掌握不充分,无法完成实际操作及带教老师讲解不充分等各种问题,导致大部分医学生在实习结束后,... 医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还停留在理论阶段,虽然在进入实习岗位前已集中技能培训,但培训内容相对简单,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参与度低,对操作内容掌握不充分,无法完成实际操作及带教老师讲解不充分等各种问题,导致大部分医学生在实习结束后,其相关临床操作技能仍然无法满足临床需求[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教学 模拟技能培训 医学生 实习
下载PDF
转化医学联合微信翻转课堂在神经病学住培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朱方方 寿广丽 +2 位作者 许媛媛 赵宏 冯敏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13期140-144,共5页
目的探索转化医学联合微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神经病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9级和2020级住培生(内科专业+全科医学专业+神经病学专业)共4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及对照组... 目的探索转化医学联合微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神经病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9级和2020级住培生(内科专业+全科医学专业+神经病学专业)共4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及对照组各21名),试验组采用转化医学联合微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利用微信群及微课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互动交流;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法教学。轮转结束后对两组住培生进行考核。结果试验组的理论成绩、技能成绩、病例综合分析成绩均超过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员在思考能力、学习兴趣、解决问题、语言沟通、文献检索上对教学模式的认可人数均超过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化医学联合微信翻转课堂模式能够提高住培生的自学能力及临床综合能力,激发发展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提高医学创新及科研水平,可在住培实践教学中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转化医学 翻转课堂 微信 讲授教学法 神经病学 教育
下载PDF
糖化血红蛋白与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4
作者 寿广丽 骆嵩 +3 位作者 朱方方 许媛媛 李有中 赵宏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2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与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16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检测其HbA1c水平,根据结果分为HbA1c>8.2%组(n=54)和HbA1c≤...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与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16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检测其HbA1c水平,根据结果分为HbA1c>8.2%组(n=54)和HbA1c≤8.2%组(n=62),比较2组临床资料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HbA1c与NIHSS评分相关性。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患者脑梗死后3个月功能恢复情况,分成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和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HbA1c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HbA1c≤8.2%组相比,HbA1c>8.2%组NIHSS评分、HbA1c及空腹血糖明显增高(P均<0.01);NIHSS评分与HbA1c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HbA1c、空腹血糖明显增高(P均<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1c是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HbA1c预测患者发生短期预后不良事件的曲线下面积为0.842(P<0.01),切点为8.3%。结论:HbA1c与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神经功能损伤相关,是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2型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早期神经功能 短期预后
下载PDF
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孙顺杰 《疑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根据综合医院焦虑抑郁(HAD)情绪测定量表得分将209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抑郁组(HAD得分≥8分,58例)和非抑郁组(HAD得分<8分,151例)。进而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分析神经功能康复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根据综合医院焦虑抑郁(HAD)情绪测定量表得分将209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抑郁组(HAD得分≥8分,58例)和非抑郁组(HAD得分<8分,151例)。进而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分析神经功能康复情况。结果抑郁组治愈8例(13.8%),好转31例(53.4%),未愈19例(32.8%);非抑郁组治愈49例(32.5%),好转74例(49.0%),未愈28例(18.5%),抑郁组神经功能康复情况明显差于非抑郁组,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后抑郁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应引起临床医生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神经功能 康复
下载PDF
舒必利治疗神经性厌食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6
作者 谢康 崔煜 张成斌 《实用全科医学》 2008年第2期124-125,共2页
目的观察舒必利治疗神经性厌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神经性厌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以舒必利口服,对照组25例予以多潘立酮口服,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30例中治愈21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25例中治... 目的观察舒必利治疗神经性厌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神经性厌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以舒必利口服,对照组25例予以多潘立酮口服,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30例中治愈21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25例中治愈5例,好转5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40.0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舒必利治疗神经性厌食临床效果较佳,副作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必利 神经性厌食 多潘立酮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周围性面神经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7
作者 李成芝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期0266-0267,共2页
在本研究中主要分析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挑选2017年1月-2020年9月之间在我院收治60例面神经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 在本研究中主要分析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挑选2017年1月-2020年9月之间在我院收治60例面神经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相比对照组来说,观察组的患者住院费用时间要少,且患者和家属护理满意度较高,并且相比对照组来说,观察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恢复率达96.7%,而对照组为83.3%,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周围进面神经炎患者康复过程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负担,住院时间,提升患者住院住院护理满意度,在面部神经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周围性面神经炎 康复护理 应用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磁共振总负担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朱方方 魏学志 冯敏 《临床荟萃》 2023年第11期984-990,共7页
目的探索脑小血管病患者脑磁共振总负担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10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并经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确诊的227例脑小血管病患者,收集相应的临床资料、脑影像资料、血液学指标... 目的探索脑小血管病患者脑磁共振总负担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10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并经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确诊的227例脑小血管病患者,收集相应的临床资料、脑影像资料、血液学指标,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知状态,探索磁共振影像学标志物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结果①经多因素分析,年龄、高血压病、同型半胱氨酸、尿酸、腔隙性梗死评分和脑小血管病总负荷均与MoCA分数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脑小血管病总负荷每增加1分,MoCA分数下降2.27分;腔隙评分每增加1分,MoCA分数下降0.74分;同无高血压病的患者相比,合并高血压病者MoCA分数下降0.94分;尿酸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每升高1个单位,MoCA分数分别下降0.01分和0.07分;年龄每长1岁,MoCA分数下降0.07分。总体来看,所有的预测变量解释了MoCA分数下降55.1%的变化。结论脑小血管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受多种因素影响,脑MRI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脑小血管病脑内的病理状态,提示脑MRI总负担对认知功能下降有预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MRI总负担 认知 MOCA量表
下载PDF
不同时机口服瑞舒伐他汀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魏学志 朱方方 +5 位作者 王广慧 姚杰 张雅丽 王汉春 郁露 冯敏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2期2022-2024,共3页
目的:对比不同时机口服瑞舒伐他汀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及联勤保障部队第902医院收治的老年ACI患者90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 目的:对比不同时机口服瑞舒伐他汀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及联勤保障部队第902医院收治的老年ACI患者90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5例。两组均予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试验组在发病24h内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在发病24h后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FIB)、血浆黏度(PSV)、全血低切黏度(LSV)、全血高切黏度(HSV)]、脑梗死体积变化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预后结局。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24)。治疗后2组FIB、PSV、LSV、HSV水平以及脑梗死体积、CSS评分经治疗均下降,且试验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试验组的残障率低于对照组(P=0.035)。结论:在老年ACI患者发病24h内口服瑞舒伐他汀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临床疗效更佳,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脑梗死体积变化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老年急性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 脑梗死体积
下载PDF
丁苯酞、依达拉奉对老年脑小血管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彩彩 葛波波 孟颖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 探究丁苯酞、依达拉奉对老年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CSVD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丁苯酞注射液组(n=41)和依达拉奉注射液组(n=41)。依达拉奉注射液组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丁... 目的 探究丁苯酞、依达拉奉对老年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CSVD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丁苯酞注射液组(n=41)和依达拉奉注射液组(n=41)。依达拉奉注射液组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丁苯酞注射液组采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等血清炎性因子,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血管内皮功能因子及美国国立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丁苯酞注射液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24%)高于依达拉奉注射液组总有效率(75.61%)(P<0.05)。治疗后两组的TNF-α、IL-6、IL-8水平均降低,丁苯酞注射液组TNF-α、IL-6、IL-81水平均低于依达拉奉注射液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NO水平升高、VEGF水平降低,且丁苯酞注射液组NO水平高于依达拉奉注射液组(P<0.05),VEGF水平低于依达拉奉注射液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丁苯酞注射液组NIHSS评分低于依达拉奉注射液组(P<0.05)。随访1年后,丁苯酞注射液组患者预后情况优于依达拉奉注射液组(P<0.05)。结论 丁苯酞对老年CSVD患者疗效显著,可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疗效优于依达拉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依达拉奉 血管内皮功能 炎症因子 脑小血管
下载PDF
脑梗塞患者的标准化安全输液护理效果研究
11
作者 王芹 《中国标准化》 2023年第20期289-292,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静脉输液期间的标准化安全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标准化安全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9例,对比两组脑梗塞...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静脉输液期间的标准化安全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标准化安全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9例,对比两组脑梗塞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4.87%>76.92%,χ^(2)=5.186)、治疗依从性(97.44%>77.50%,χ^(2)=5.410)以及护理后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78.75±4.85)分>(72.43±5.07)分,t=5.625]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13%<20.51%,χ^(2)=4.129)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38.06±3.65)分<(45.37±4.82)分,t=7.551]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梗塞患者的静脉输液期间,实施标准化安全护理,有效保障输液安全,可以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静脉输液 标准化安全护理 不良反应 满意度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人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李有中 郑重 谢康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589-591,共3页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D-二聚体(D-D)联合检测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人(观察组)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名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D-二聚体(D-D)联合检测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人(观察组)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清CysC、Hcy、hs-CRP及D-D水平,探讨四项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病人血清CysC、Hcy、hs-CRP及D-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ysC、Hcy、hs-CRP及D-D四项联合检测ROC曲线下面积为0.956,敏感度为91.26%,特异度为63.32%,阳性预测值为89.79%,阴性预测值66.37%,Youden指数为0.78。各指标联合检测均优于其他单项检测值(P<0.05)。结论:CysC、Hcy、hs-CRP及D-D四项指标表达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人病情进展程度密切相关,四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人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价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胱抑素C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联合检测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同型半胱氨酸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4
13
作者 冯敏 焦贤春 沈龙山 《疑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793-79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CAA)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0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住院非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血清Cys C、三酰甘油(TG)、胆固醇...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CAA)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0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住院非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血清Cys C、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Hcy水平,以及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Cys C水平分别为(1.36±0.24)mg/L和(1.03±0.13)m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TG、TC、LDL-C、HDL-C、FPG、Hey水平及颈动脉IMT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ys C水平与TC、TG、HDL-C、LDL-C、FPG均无相关性(r=0.076、-0.158、-0.040、0.012、-0.176,P均>0.05),而与血Hey及颈动脉IMT均呈显著正相关(r=0.871、0.819,P均<0.01)。结论高Cys C血症是脑梗死重要危险因素,与血Hey呈正相关,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 胱抑素C 同型半胱氨酸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广慧 冯敏 +1 位作者 许媛媛 朱方方 《疑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及其与不同梗死面积、梗死部位、颈动脉粥样硬化(CAA)、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9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发病2...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及其与不同梗死面积、梗死部位、颈动脉粥样硬化(CAA)、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9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发病24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作为梗死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并比较梗死组入院24 h、治疗7 d、治疗14 d及健康对照组血浆NT-proBNP水平,梗死组依照头颅MR检查结果按照梗死面积、梗死部位比较入院24h、治疗7d、治疗14d血浆NT-proBNP水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与入院24 h血浆NT-proBNP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梗死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分组,并与入院24 h血浆NT-proBNP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梗死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16.840,P=0.00),入院24 h血浆肌proBNP水平最高,后逐渐下降,2周时最低;重症亚组入院24h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轻症亚组,轻症亚组高于健康对照组(F=102.386,P=0.00),且预后渐好转;大面积脑梗死亚组入院24 h、第7天、第14天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中面积脑梗死亚组,中面积脑梗死亚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小面积脑梗死亚组(F=188.694、200.641、181.731,P均=0.000);前、后循环脑梗死血浆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0,P>0.05);2组颈动脉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14.901,P=0.000),且梗死组入院24h血浆NT-proBNP水平与NIHSS、IMT呈正相关(r=0.692、0.672,P均=0.000)。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与梗死面积呈正相关,与梗死部位无关,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可以用于评估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 N端脑钠肽前体 颈动脉粥样硬化 内膜中层厚度
下载PDF
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冯敏 李有中 +1 位作者 寿广丽 朱方方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644-646,649,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为PSD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12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根据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为PSD组41例和非PSD组84例,并用...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为PSD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12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根据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为PSD组41例和非PSD组84例,并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进行评估。结果:PSD发生率为32.80%,患者的性别、年龄、经济状况、病灶部位、数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情况均与PSD发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脑卒中性质与PSD的发生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脑卒中急性期PSD的发生率较高,以轻、中度抑郁为主,且相关因素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脑卒中后抑郁 发生率 相关因素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朱方方 张友好 +1 位作者 冯敏 钱伟东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623-625,共3页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LDL-C)、三酰甘油(TG)及总胆固醇(TC)的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发病的关系。方法:搜集61例ACI患者(ACI组)和32例同期住院治疗的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LDL-C)、三酰甘油(TG)及总胆固醇(TC)的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发病的关系。方法:搜集61例ACI患者(ACI组)和32例同期住院治疗的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的血液标本,比较2组Hcy、hs-CRP、LDL-C、TG及TC水平,并分析Hcy与hs-CRP、LDL-C、TG、TC的相关性。结果:ACI组血清Hcy、hs-CRP、LDL-C、TG及TC水平较对照组均升高(P〈0.05-P〈0.01);Hcy与hs-CRP、LDL-C、TG、TC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ACI患者的血清Hcy、hs-CRP、LDL-C、TG与TC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均是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三酰甘油 总胆固醇
下载PDF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复发与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朱方方 钱伟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01-905,共5页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抵抗(AR)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的影响,并分析AR产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TOSAT分型,选择新发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入组,予阿司匹林肠溶片(ASP)抗血小板聚集,1周后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血小板抑制率,并...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抵抗(AR)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的影响,并分析AR产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TOSAT分型,选择新发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入组,予阿司匹林肠溶片(ASP)抗血小板聚集,1周后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血小板抑制率,并分为阿司匹林敏感(AS)组和AR组,跟踪至少6个月;根据有无脑梗死复发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最后统计分析。结果 (1)复发组AR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复发组(P<0.05);(2)AR组脑梗死复发率明显高于AS组(P<0.05);(3)复发组与非复发组相关临床指标比较时,年龄、糖尿病、TC、Hcy、Apo-a在两组之间有差异(P<0.05);(4)复发组中AR和AS之间,糖尿病、LDL-C和Hs-CRP在两组间分布不同(P<0.05);(5)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Hs-CRP、TC是AR的危险因素。结论 AR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复发有重要影响,尤其在伴有基础疾病等不良因素时AR更易发生,TEG能方便快速检测AR,这对及时预防脑梗死复发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复发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抑制率 阿司匹林抵抗
下载PDF
加温甘露醇注射液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陶如华 关畅 沈传业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1149-1150,共2页
目的:探讨20%甘露醇注射液加温后静脉滴注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将静脉滴注20%甘露醇注射液80例患者按单双号分为加温组和常温组各40例。加温组静脉滴注20%甘露醇注射液加温至35~37℃,常温组静脉滴注常温15~20℃的20%甘... 目的:探讨20%甘露醇注射液加温后静脉滴注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将静脉滴注20%甘露醇注射液80例患者按单双号分为加温组和常温组各40例。加温组静脉滴注20%甘露醇注射液加温至35~37℃,常温组静脉滴注常温15~20℃的20%甘露醇注射液,每天3次,每次125 ml,15 min内滴完。观察2组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和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加温组患者留置针留置时间为(72±14)h,明显长于常温组留置时间(30±16)h(P〈0.01)。加温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常温组(P〈0.01)。结论:输注甘露醇注射液前将其加温至35~37℃,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并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醇 加温 静脉炎 静脉留置针
下载PDF
75例术后瞻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穆雪侠 王建武 +1 位作者 刘晓敏 邓大丽 《安徽医药》 CAS 2012年第10期1451-1453,共3页
目的探讨术后谵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谵妄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术后谵妄患者75例的临床资料,抽取同期住院的术后不发生谵妄患者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结果分析表明年龄>60岁(P=0.000)、术中输血(P=0.032)与谵妄发生有关,术... 目的探讨术后谵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谵妄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术后谵妄患者75例的临床资料,抽取同期住院的术后不发生谵妄患者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结果分析表明年龄>60岁(P=0.000)、术中输血(P=0.032)与谵妄发生有关,术后并发症(P=0.113)、睡眠障碍(P=0.086)、应激(P=0.058)与术后谵妄发生无相关性;分析表明术后谵妄的发生与年龄>60岁(P=0.037)、术中输血(P=0.041)有关。术后非立即苏醒者较立即苏醒者的谵妄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两者的谵妄量表(delirious state scale,DSS)症状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麻醉后苏醒时间,谵妄潜伏期时间与谵妄的发生无关;谵妄患者的预后良好。结论年龄大、术中输血是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后并发症、睡眠障碍、应激促进谵妄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谵妄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急性脑梗死及短期预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寿广丽 谢康 +1 位作者 郑重 朱方方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34-36,39,共4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急性脑梗死及短期(3个月)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急性脑梗死病人90例为脑梗死组,3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RDW测定。急性脑梗死病人按RDW中位数...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急性脑梗死及短期(3个月)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急性脑梗死病人90例为脑梗死组,3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RDW测定。急性脑梗死病人按RDW中位数分为高RDW组(RDW>13.5%)和低RDW组(RDW≤13.5%)。急性脑梗死病人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在脑梗死发生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定功能恢复情况,根据mRS评分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结果:脑梗死组RDW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RDW组NIHSS评分显著高于低RDW组(P<0.01);RDW与NIH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预后不良组RDW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用RDW预测急性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703,最佳界值为12.9%,灵敏度为66.67%,特异度为73.33%;用RDW预测急性脑梗死发生短期预后不良事件的AUC=0.831,切点为>13.5%时,灵敏度为88.46%,特异度为71.87%。结论:RDW可能是诊断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参数,且对评估病人的严重性及短期预后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红细胞分布宽度 短期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