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角色扮演法在急诊医学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沈涛 李伯恩 +3 位作者 宣玲 孙顺杰 许超 李芳 《淮海医药》 CAS 2020年第4期431-432,共2页
目的:为提高实习医师的岗位胜任力,增强实习医师的医患沟通、人文关怀能力,尝试采取角色扮演法的急诊医学实习带教方式,探索急诊医学带教新模式,拓宽临床教学改革的思路。方法:选取临床医学专业在重症医学科及急诊科轮转的实习生62名,... 目的:为提高实习医师的岗位胜任力,增强实习医师的医患沟通、人文关怀能力,尝试采取角色扮演法的急诊医学实习带教方式,探索急诊医学带教新模式,拓宽临床教学改革的思路。方法:选取临床医学专业在重症医学科及急诊科轮转的实习生62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1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实验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加角色扮演法。以OSCE(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及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和学生对角色扮演法的接受度。结果:实验组实习生的OSCE成绩优于对照组实习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习生对角色扮演法接受度较好。结论:角色扮演法能够提高学生积极性、增强实习生的医患沟通及人文关怀能力,提高实习生的岗位胜任力,值得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色扮演法 急诊医学 实习带教
下载PDF
生长抑素联合丙氨酰-谷氨酰胺对重症肺炎患者肠道功能保护作用研究
2
作者 李芳 李伯恩 +1 位作者 许超 万雪芹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6期456-461,共6页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联合丙氨酰-谷氨酰胺对重症肺炎患者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1年2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区组随机...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联合丙氨酰-谷氨酰胺对重症肺炎患者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1年2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40例。所有患者均按照最新重症肺炎指南给予基础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丙氨酰-谷氨酰胺治疗,观察组给予SS联合丙氨酰-谷氨酰胺治疗,均持续治疗7 d。记录并比较两组入住ICU当日和治疗7d后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D-乳酸(D-lactic acid,D-Lac)、血清细菌内毒素(Bacterial Endotoxin,BE)水平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HE II)、氧合指数(PaO 2/FiO 2);记录并比较在院期间有创呼吸机使用时间、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和住院28d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7d后血清PCT、CRP和DAO、D-Lac、BE水平、APACHE II评分均较入ICU当日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氧合指数则高于入ICU当日,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P<0.05);两组28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步证实SS联合丙氨酰-谷氨酰治疗重症肺炎患者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保护肠道功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生长抑素 丙氨酰谷氨酰胺 肠道保护作用
下载PDF
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及标准化护理对策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邓鑫 《中国标准化》 2022年第14期246-249,共4页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提出标准化护理对策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分析60例重症监护室呼吸机治疗患者(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临床资料,统计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分析影响因素,评价...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提出标准化护理对策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分析60例重症监护室呼吸机治疗患者(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临床资料,统计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分析影响因素,评价标准化护理效果。结果:60例患者,12例发生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20.00%;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在年龄、昏迷、机械通气时间、留置胃管、气管切开、基础疾病、白蛋白水平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炎性反应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受多因素影响,在患者治疗期间应对存在危险因素患者高度重视,为其提供标准化综合护理,以降低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改善其生活质量,促进其健康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临床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标准化护理
下载PDF
镇静镇痛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4
作者 赵珂 《智慧健康》 2022年第26期247-250,共4页
目的研究镇静镇痛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对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 目的研究镇静镇痛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对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对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镇静镇痛护理方法。结果两组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在不同护理方法下的临床治疗指标、镇静镇痛指标、护理质量评分、VAS疼痛评分、不良心理情绪评分、临床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静镇痛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镇静镇痛护理方法下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临床治疗指标、镇静镇痛指标显著好转,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提高,VAS疼痛评分、不良心理情绪评分显著下降,临床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该方法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静镇痛护理 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患者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探讨振动排痰机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5
作者 姚逸梅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5期281-284,共4页
目的 探究ICU机械通气患者中振动排痰机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52例ICU机械通气患者,根据数字奇偶分成两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翻身叩背排痰法,研究组采用振动排痰机,对比二者的血气指标、通气时间、排... 目的 探究ICU机械通气患者中振动排痰机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52例ICU机械通气患者,根据数字奇偶分成两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翻身叩背排痰法,研究组采用振动排痰机,对比二者的血气指标、通气时间、排痰量与护理效果。结果 在血气指标方面,研究组PaCO_(2)、PaO_(2)、PH和SpO_(2)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通气时间较短、排痰量较大、护理有效率较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效果方面,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ICU机械通气治疗中,与以往翻身叩背法相比,振动排痰机的应用可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减轻痛苦,缩短病程,现已成为呼吸衰竭的有效辅助治疗法,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机械通气 振动排痰机 应用效果 排痰护理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脑脊液中IL-6、TNF-α含量与脑水肿、神经损害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朱辉 许超 +1 位作者 邢明尧 李伯恩 《疑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316-1319,共4页
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与脑水肿、神经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48例作为脑出血组,同期进行蛛网膜下腔神经阻滞... 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与脑水肿、神经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48例作为脑出血组,同期进行蛛网膜下腔神经阻滞下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骨折切开内固定术且无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2组患者脑脊液中IL-6、TNF-α的含量以及血清中神经损伤标志物、氧自由基生成指标的含量,测定脑出血患者脑水肿量。结果脑出血组患者脑脊液IL-6、TNF-α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P=32. 138/0. 000、26. 335/0. 000);脑水肿CT评估量呈逐步升高趋势且(第7天)与脑脊液IL-6、TNF-α含量呈正相关(r/P=0. 581/0. 013、0. 631/0. 007);血清NSE、S100B、MDA、N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P=50. 198/0. 000、38. 887/0. 000、34. 809/0. 000、33. 064/0. 000),且与脑脊液IL-6、TNF-α含量呈正相关(r/P=0. 527/0. 023、0. 615/0. 009、0. 594/0. 011、0. 495/0. 024; 0. 568/0. 016、0. 698/0. 000、0. 577/0. 017、0. 511/0. 020),BDNF、T-AOC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t/P=29. 028/0. 000、21. 284/0. 000),且与脑脊液中IL-6、TNF-α含量呈负相关(r/P=-0. 647/0. 007;-0. 547/0. 019、-0. 597/0. 011、-0. 633/0. 002)。结论脑出血患者脑脊液IL-6、TNF-α含量的增多与脑水肿及神经损害程度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水肿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神经损害程度
下载PDF
生长抑素联合丙氨酰谷氨酰胺对脓毒症患者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许超 李伯恩 +2 位作者 邢明尧 李芳 吴克松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1019-1025,共7页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联合丙氨酰谷氨酰胺对脓毒症患者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7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7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序贯器官...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联合丙氨酰谷氨酰胺对脓毒症患者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7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7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较基线水平提高≥2分。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分成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均35例。患者均按照最新脓毒症指南给予基础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丙氨酰谷氨酰胺治疗,联合组给予SS联合丙氨酰谷氨酰胺治疗,均持续治疗7 d。检测2组入住ICU当天和治疗7 d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血清细菌内毒素(bacterial endotoxin,BE)、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和D-乳酸(D-lactic acid,D-Lac)水平,并比较2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评分、ICU住院时间和28 d病死率。结果:2组ICU治疗1 d、3 d、7 d后血清PCT、CRP和BE、DAO、D-Lac水平均较入ICU当天明显下降(P<0.05),ICU治疗1 d后上述指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ICU治疗3d、7d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ICU治疗3d、7d后APACHE Ⅱ评分均显著低于ICU当天(P<0.05),联合组ICU治疗1 d、3 d、7 d后APACHE Ⅱ评分明显低于ICU当天(P<0.05),且联合组ICU治疗7d后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组间28d病死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S联合丙氨酰谷氨酰胺能更充分抑制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和降低BE、DAO、D-Lac水平,肠道功能保护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生长抑素 丙氨酰谷氨酰胺 肠道保护作用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
下载PDF
脑电双频指数评价2种剂量纳洛酮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治疗价值 被引量:7
8
作者 许超 李伯恩 +3 位作者 李芳 邢明尧 朱辉 沈涛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1009-1011,共3页
目的:观察2种不同剂量纳洛酮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探讨2种不同剂量纳洛酮的临床疗效,以及用BIS评估重度颅脑损伤预后的可行性。方法:收集55例成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按照入院先后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 目的:观察2种不同剂量纳洛酮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探讨2种不同剂量纳洛酮的临床疗效,以及用BIS评估重度颅脑损伤预后的可行性。方法:收集55例成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按照入院先后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小剂量纳洛酮组(A组,18例)和大剂量纳洛酮组(B组,1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给予纳洛酮0.1 mg·kg-1·d-1,B组给予纳洛酮0.4 mg·kg-1·d-1,治疗14 d,3组在此期间持续监测记录BIS值;在治疗1个月末对患者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3组患者入院第1天的BI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入院治疗第14天时BIS值均较入院第1天显著升高(P<0.01)。B组患者入院第14天BIS值升高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A组(P<0.01)。A组和B组治疗1个月末GO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B组患者治疗1个月末GOS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1)。3组患者入院第14天BIS值与GOS评分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3组患者治疗1个月末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纳洛酮可保护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但不能降低病死率,BIS对脑损伤程度及预后评估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电双频指数 纳洛酮
下载PDF
血糖水平与颅脑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邢明尧 崔虎 +3 位作者 李伯恩 许超 李芳 柳青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第5期907-910,共4页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与颅脑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2016年5月我院综合ICU收治的60例接受颅脑术后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在18-77岁之间,根据随机血糖水平将入组患者分为A、B、C三组。患者...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与颅脑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2016年5月我院综合ICU收治的60例接受颅脑术后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在18-77岁之间,根据随机血糖水平将入组患者分为A、B、C三组。患者入院后常规监测血糖水平。平均4小时监测一次血糖水平。结果 A、B、C三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28.6%、19.2%、35%,其中B组(随机血糖10-12mmol/L)发生率最低,空腹血糖水平大于12mmol/L的C组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或者大型颅脑手术后的患者来说,适度宽松的血糖控制水平反而更能使该部分患者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肺炎 颅脑手术
下载PDF
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在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静 李芳 +1 位作者 马文娟 李伯恩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61-162,共2页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的气道湿化方法对气道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26例建立人工气道并且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A、B、C三组,每组42例。A组采用传统湿化方法,间断向气道内注入湿化液;B组采用微量泵持续向气道内泵入湿化...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的气道湿化方法对气道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26例建立人工气道并且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A、B、C三组,每组42例。A组采用传统湿化方法,间断向气道内注入湿化液;B组采用微量泵持续向气道内泵入湿化液;C组采用呼吸机自带的雾化器装置,配合智能输液装置持续雾化。观察三组气道湿化不足、满意、过度的例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气道湿化不足、气道湿化满意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气道湿化过度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雾化式的湿化满意度明显优于间断式、持续滴注式气道湿化法。间断注入式易导致湿化不足。在临床护理中选用持续雾化式湿化法能得到满意的湿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湿化 机械通气
下载PDF
果糖二磷酸钠对脑出血患者的心肌酶谱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芳 李伯恩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6期1145-1147,共3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应用果糖二磷酸钠(FDP)对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出血患者64例,根据是否应用FDP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其中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果糖二磷酸钠(用法用量:5.0克/次,静脉滴注,2次/...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应用果糖二磷酸钠(FDP)对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出血患者64例,根据是否应用FDP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其中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果糖二磷酸钠(用法用量:5.0克/次,静脉滴注,2次/天,疗程7天),比较入院时第1天、第3天、第7天心肌酶谱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心肌酶AST、LDH、CK及CKMB入院第3天治疗组的检测结果为:(46.41±27.53)IU·L-1、(285.94±42.84)IU·L-1、(352.81±148.69)IU·L-1、(37.47±12.05)IU·L-1;心肌酶AST、LDH、CK及CKMB入院第7天治疗组的检测结果为:(35.59±13.44)IU·L-1、(249.28±50.37)IU·L-1、(260.81±98.12)IU·L-1、(23.13±8.35)IU·L-1。入院第1天AST、LDH、CK及CKMB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504、0.935、0.672、0.588),第3、7天对照组AST、LDH、CK及CKMB均较治疗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3天P分别为0.003、0.001、0.025、0.009;第7天P值分别为:0.001、0.013、0.013、0.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AST、LDH、CK及CKMB第3天均较第1天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AST、LDH、CK及CKMB第7天与第1天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ST、LDH、CK、及CKMB第7天高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果糖二磷酸钠应用于脑出血患者可以降低急性期心肌酶谱,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果糖二磷酸盐类 心肌酶谱
下载PDF
合并慢性代谢性基础疾病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俊锋 汪华学 +7 位作者 吴强 吴克松 吴金 赵成岭 李殿明 叶明 卢冬雨 刘传苗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425-428,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代谢性基础疾病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可能影响,探讨治疗COVID-19的措施。方法:对合并慢性代谢性基础疾病的24例COVID-19普通型和重型病例的基础性疾病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OVID-1... 目的:分析慢性代谢性基础疾病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可能影响,探讨治疗COVID-19的措施。方法:对合并慢性代谢性基础疾病的24例COVID-19普通型和重型病例的基础性疾病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OVID-19病人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代谢性基础疾病,多数重型组病人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症状加重,可能并发细菌感染、心肌损伤等。重型组病人胸闷发生率、白蛋白降低率高于普通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和P <0. 05)。结论:COVID-19病情发展快,多变,治疗时需密切关注病人慢性代谢性基础疾病的发展变化,同时防止细菌感染、心肌损伤等的发生,对促进病人转归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慢性代谢性基础疾病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下载PDF
某院ICU患者转科期间特征分析及防护管理效果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玉娟 单文明 孙思思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9年第10期901-904,共4页
目的分析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转科过程中家属迁移应激特征,针对迁移应激特征建立防护管理体系,并对该体系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方式对ICU转科患者家属进行研究,应用一般信息表及迁移应激量表(F... 目的分析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转科过程中家属迁移应激特征,针对迁移应激特征建立防护管理体系,并对该体系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方式对ICU转科患者家属进行研究,应用一般信息表及迁移应激量表(Family Relocation Stress Scale,FRSS)进行调查,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家属迁移应激特征。参考前期分析结果制定预防管理体系并在相关科室实施,实施后再选取ICU转科家属应用FRSS及一般信息表进行调查,统计转科后的不良事件,并与实施前对比。结果防护管理体系实施前阶段研究共收集有效FRSS问卷资料57份,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文化程度中学及以下、患者ICU治疗时间≥7天是FRSS评分高低的独立因素。制定防护管理体系并进行实施,实施后FRSS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迁移应激分度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防护管理体系实施后,患者及家属满意率明显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ICU重返率及不良事件例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ICU转科患者家属迁移应激影响因素制定防护管理体系,能够有效降低转科家属的迁移应激,提高医疗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迁移应激 家属 防护管理体系
下载PDF
持续静脉泵入呋塞米对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利尿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辉 孙顺杰 《淮海医药》 CAS 2014年第2期153-153,共1页
目的观察比对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与间断静脉注射对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利尿效果。方法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观察分析42例NYHA心功能IV级患者,分为持续静脉泵入呋塞米组(观察组)21例和间断静脉注射呋塞米组(对照组)21例,2组使用呋塞... 目的观察比对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与间断静脉注射对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利尿效果。方法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观察分析42例NYHA心功能IV级患者,分为持续静脉泵入呋塞米组(观察组)21例和间断静脉注射呋塞米组(对照组)21例,2组使用呋塞米剂量相同,监测每日尿量。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尿量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静脉泵入呋塞米治疗严重心力衰竭,利尿效果明显优于间断静脉注射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呋塞米 持续静脉泵入 静脉注射
下载PDF
高强度间歇训练联合噻托溴铵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和肺功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兆阳 张倩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4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训练联合噻托溴铵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 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训练联合噻托溴铵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3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噻托溴铵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高强度间歇训练。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免疫功能(CD3^+、CD4^+、CD8^+水平和CD4^+/CD8^+比值)、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FEV1占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百分比(FEV1/FVC)]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CRP、IL-8、TNF-α水平和Borg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均P<0.05),CD3^+、CD4^+、CD8^+水平、CD4^+/CD8^+比值、FEV1%预计值和FEV1/FVC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均P<0.05),6 min步行距离显著长于本组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口干4例,均可耐受,两组患者均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在使用噻托溴铵治疗基础上联合高强度间歇训练,在控制炎性因子和提高免疫功能方面效果更加显著,尤其对于患者呼吸功能的提升效果显著,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间歇训练 噻托溴铵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免疫功能 肺功能
下载PDF
血压管理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克松 李伯恩 《淮海医药》 CAS 2015年第6期521-522,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血压管理目标对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3-2015年收住ICU的48例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压管理目标值不同分为标准降压组和强化降压组,均在入院1 h内将血压控制在相应水平... 目的探讨不同血压管理目标对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3-2015年收住ICU的48例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压管理目标值不同分为标准降压组和强化降压组,均在入院1 h内将血压控制在相应水平,治疗3周后采用NIHSS量表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疗效以及治疗期间发生急性脑血管事件的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脑血管事件的情况和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对改善预后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急性期 降压治疗 预后
下载PDF
血浆皮质醇联合D-二聚体对脓毒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红梅 柳青 王春 《中国医刊》 CAS 2022年第10期1089-1092,共4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浆皮质醇、D-二聚体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脓毒症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19例)和存活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浆皮质醇、D-二聚体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脓毒症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19例)和存活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皮质醇、D-二聚体水平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以及不同APACHEⅡ、SOFA评分区间患者皮质醇、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皮质醇、D-二聚体水平与APACHEⅡ、SOFA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皮质醇、D-二聚体的预后评估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血浆皮质醇、D-二聚体水平及APACHEⅡ、SOFA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随着APACHEⅡ、SOFA评分上升,脓毒症患者皮质醇、D-二聚体水平逐渐升高,不同APACHEⅡ、SOFA评分区间患者皮质醇、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Spearman分析显示,皮质醇、D-二聚体水平与APACHEⅡ、SOFA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皮质醇、D-二聚体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皮质醇、D-二聚体及二者联合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的AUC分别为0.818、0.792、0.856。结论脓毒症患者的血浆皮质醇、D-二聚体水平与其APACHEⅡ、SOFA评分显著相关,并可用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浆皮质醇 D-二聚体 病情严重程度 预后
下载PDF
气囊压力表联合呼吸机用于人工气道监测及护理策略探析
18
作者 张健 耿月婷 《智慧健康》 2022年第26期243-246,共4页
目的探究人工气道监测中气囊压力表联合呼吸机的应用情况与护理对策,以便更好维护与保障人工气道患者健康和安全。方法94例入组患者(2019年1月-2020年12月重症医学科收治)采用乱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常规人工气道监测法)与观察组... 目的探究人工气道监测中气囊压力表联合呼吸机的应用情况与护理对策,以便更好维护与保障人工气道患者健康和安全。方法94例入组患者(2019年1月-2020年12月重症医学科收治)采用乱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常规人工气道监测法)与观察组(47例,气囊压力表联合呼吸机进行人工气道监测),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气囊压力(26.44±3.26)cmH_(2)O、气囊注气容积(14.54±6.47)mL、并发症发生率4.26%、镇静躁动评分(2.34±0.45)分,低于对照组(35.58±4.32)cmH_(2)O、(26.25±6.36)mL、19.15%、(4.22±1.02)分(χ^(2)或t=5.045~11.578,P<0.05);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80.05±5.47)分、(94.65±4.58)分,高于对照组(71.14±6.34)分、(88.98±4.36)分(t=7.295、6.147,P<0.05)。结论人工气道监测与护理过程中,气囊压力表联合呼吸机具有较好应用效果,对气囊压力控制效果提升、并发症发生率减少、生活质量改善、安全性与护理满意度提高存在积极影响,应给予重视和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气道监测 人工气道护理 气囊压力表 呼吸机 临床护理
下载PDF
对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后拔除气管导管的患者进行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的效果
19
作者 万雪芹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9期39-40,共2页
目的 :观察对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后拔除气管导管的患者进行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4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目的 :观察对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后拔除气管导管的患者进行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4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在为两组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吸氧,对研究组患者进行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然后对比两组患者对吸氧耐受性的评分、咳痰难度的评分、舒适度的评分和再插管的发生率。结果 :进行吸氧后,研究组患者对吸氧耐受性的评分、咳痰难度的评分、舒适度的评分和再插管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对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后拔除气管导管的患者进行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的效果良好,能够有效地提高其对吸氧的耐受性和舒适度,降低其咳痰的难度和再插管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 机械通气 拔除 气管导管
下载PDF
体外振动排痰机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策略分析
20
作者 刘然 《智慧健康》 2022年第23期214-217,共4页
目的研究体外振动排痰机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与护理策略。方法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2019年9月-2021年6月入院的机械通气患者中选出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拍背叩击法+体外振动排痰机)与对照组(拍背叩击法),从排痰有... 目的研究体外振动排痰机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与护理策略。方法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2019年9月-2021年6月入院的机械通气患者中选出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拍背叩击法+体外振动排痰机)与对照组(拍背叩击法),从排痰有效率、并发症率、CAT评分、劳累度评分、排痰量展开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排痰有效率为96.67%、76.67%,并发症率3.33%、23.33%;CAT评分(6.32±0.54)分、(12.72±1.02)分,护理人员劳累度评分(4.01±0.06)分、(5.43±0.22)分;护理1d后排痰量(43.01±3.18)mL、(27.38±3.21)mL,护理3d后(63.04±2.33)mL、(46.03±2.73)mL,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振动排痰机的应用,能够抑制并发症,优化排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体外振动排痰机 拍背叩击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