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与阴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比较 被引量:4
1
作者 杨积保 张大昌 +3 位作者 朱电波 查翔远 贾可 李志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7期2986-298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抗环瓜氨酸肽(ACCP)抗体阳性与阴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差异,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血清ACCP抗体将11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ACCP抗体阳性组75例,阴性组41例。分析ACCP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 目的:探讨血清抗环瓜氨酸肽(ACCP)抗体阳性与阴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差异,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血清ACCP抗体将11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ACCP抗体阳性组75例,阴性组41例。分析ACCP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ACCP抗体阳性组患者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者较ACCP抗体阴性组多且严重(P<0.05)。血沉、C反应蛋白亦以ACCP抗体阳性组显著为高(P<0.05或<0.01)。ACCP抗体阳性组血红蛋白显著降低,而血小板计数显著增加,与ACCP抗体阴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病程达2年以上者,血清ACCP抗体阳性组双侧腕、肘、髋及膝关节X线片表现≥Ⅲ级以上者显著多于ACCP抗体阴性组(P<0.05)。病程小于2年且无明显骨质破坏的RA患者,1年后发生骨质破坏者,ACCP抗体阳性组明显多于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CCP抗体阳性的RA患者较ACCP抗体阴性者临床症状重,血液系统、骨骼系统损害多见,预后差。血清ACCP抗体可能反映RA的临床症状轻重并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白芍总苷治疗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疗效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志军 梅永君 +4 位作者 陈琳洁 侯传云 王涛 谢长好 李茂胜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TGP)对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SpA)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16例uSpA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TGP和柳氮磺胺吡啶(SASP)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于治疗12周后进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估;同时,测定其血清白细胞介素-6(IL...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TGP)对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SpA)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16例uSpA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TGP和柳氮磺胺吡啶(SASP)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于治疗12周后进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估;同时,测定其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2组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主要临床表现和病情活动性评价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胃肠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TGP组为8.6%,SASP组为2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42,P=0.014)。2组血清中IL-6、IL-10、TNF-α水平的差异治疗前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后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72、2.483和2.088,P值分别为0.009、0.014和0.039)。结论TGP治疗uSpA的疗效与SASP相近,但其胃肠道外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好。TGP的疗效可能与抑制uSpA患者血清中IL-6、IL-10和TNF-α等细胞因子的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 白芍总苷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以假性肠梗阻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 被引量:5
3
作者 杨珂珂 李志军 陈琳洁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7年第9期1353-1354,共2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罕见的临床并发症——假性肠梗阻(IPO)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SLE合并IPO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程、治疗及预后等临床特点。结果:两例均以肠梗阻为首发表症,均无SLE的特异性表...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罕见的临床并发症——假性肠梗阻(IPO)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SLE合并IPO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程、治疗及预后等临床特点。结果:两例均以肠梗阻为首发表症,均无SLE的特异性表现,且均有肾脏、血液系统的损害,抗抗核抗体、抗dsDNA均为阳性,病程较短,其中一例死于肾功能衰竭。结论:IPO是SLE的一个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以肠梗阻为首发表症的SLE易被误诊,合并IPO的SLE患者病情较重且常伴有其他脏器受累,病死率较高,免疫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早诊断及大剂量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对于缓解病情、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肠梗阻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肾功能衰竭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急腹症的诊治思考-附1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杨珂珂 李志军 +1 位作者 陈琳洁 黄厚章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6年第12期86-87,共2页
目的:提高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发急腹症临床表现的认识,总结诊断和治疗此类病例的经验。方法:对18例SLE伴发急腹症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LE并发急腹症临床表现多样化,可以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肠梗阻。肠穿孔,急性胃肠炎,急性... 目的:提高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发急腹症临床表现的认识,总结诊断和治疗此类病例的经验。方法:对18例SLE伴发急腹症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LE并发急腹症临床表现多样化,可以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肠梗阻。肠穿孔,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腹膜炎等。治疗后16例病情得到控制,2例死亡。结论:SLE伴发急腹症预示病情危重,对此应提高认识,尽早诊断;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有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急腹症 临床分析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消化道损害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杨珂珂 李志军 +2 位作者 陈琳洁 郭冉 黄厚章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6年第11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消化道损害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SLE合并消化道损害的患者,收集整理其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食道受累者7例(21.9%),胃肠道受累者25例(78.1%)其中假性肠梗阻10例(31.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消化道损害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SLE合并消化道损害的患者,收集整理其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食道受累者7例(21.9%),胃肠道受累者25例(78.1%)其中假性肠梗阻10例(31.2%),且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的2例均误诊为急腹症收住外科,肾脏受累14例(43.8%)。治疗后,24例好转,4例死亡。结论: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SLE极易误诊,特别是以吞咽障碍,肠梗阻为首发症状者最易误诊。对有消化道受损表现同时伴有其它脏器受损者应排除有无SLE可能。SLE消化道损害发生率高,对此应提高认识和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消化道损害
下载PDF
抗DNA酶B检测在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梅永君 李志军 +1 位作者 范晓云 李季青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6年第2期1-2,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SpA)患者血清中抗DNA酶B滴度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量滴定法和胶乳凝集法分别测定102例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患者的抗DNA酶B和ASO滴度,同时检测其ESR、CRP和心电图,记录发热、周围关节痛、周围关节肿... 目的:探讨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SpA)患者血清中抗DNA酶B滴度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量滴定法和胶乳凝集法分别测定102例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患者的抗DNA酶B和ASO滴度,同时检测其ESR、CRP和心电图,记录发热、周围关节痛、周围关节肿胀、心脏炎等症状、体征,按抗DNA酶B滴度阳性和阴性分成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2例病人中抗DNA酶B阳性率为68.8%,ASO阳性率为34.3%,两者联合阳性率75.5%,周围关节痛在两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SpA患者中链球菌感染发生率较高,血清抗DNA酶B检测对于鉴别SpA合并GSA感染与单纯SpA病情活动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脱氧核糖核酸酶B 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精 链球菌感染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2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杨珂珂 李志军 陈琳洁 《实用全科医学》 2006年第6期639-640,共2页
目的加深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认识,提高其诊断水平,降低误诊率。方法对8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表现、误诊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85例中24例(28.2%)误诊。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多样,早期症状不典型,误诊率高,误诊时... 目的加深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认识,提高其诊断水平,降低误诊率。方法对8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表现、误诊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85例中24例(28.2%)误诊。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多样,早期症状不典型,误诊率高,误诊时间长短不一。临床医师应加深对本病的认识,通过对各种临床表现的综合分析和完善的实验室检查,可以降低本病的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误诊 临床分析
下载PDF
4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肝损害临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桑道乾 李志军 陈琳洁 《实用全科医学》 2006年第2期155-156,共2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7例SLE有肝损害患者与无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有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与无肝脏损害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207例SLE患者中合并肝损害42例(20.0...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7例SLE有肝损害患者与无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有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与无肝脏损害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207例SLE患者中合并肝损害42例(20.0%),多为轻中度肝损害;其中ALT升高27例,AST升高24例,ALP升高17例,γ-GT升高38例,TBIL和(或)DBIL升高2例,符合胆汁淤积3例。肝损害多无自觉症状和体征。42例SLE肝损害合并细菌感染21例(50%),165例无肝损害患者中合并细菌感染45例(27.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常见的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和血液。结论SLE肝损害,以肝细胞损害为主,与细菌感染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肝损害 细菌感染
下载PDF
中国狼疮肾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选择:基于CSTAR队列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白炜 段新旺 +16 位作者 李芹 徐健 詹锋 赵铖 姜振宇 李志军 武丽君 刘升云 杨敏 魏蔚 李鸿斌 赵久良 王迁 冷晓梅 田新平 李梦涛 曾小峰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75-285,共11页
目的分析总结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初始治疗选择,提高对中国LN患者的认识。方法基于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研究协作组(Chinese SLE Treatment and Research group,CSTAR)建立的... 目的分析总结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初始治疗选择,提高对中国LN患者的认识。方法基于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研究协作组(Chinese SLE Treatment and Research group,CSTAR)建立的SLE起始队列,分析2009年2月至2021年3月登记注册的确诊时间在3个月内的8713例SLE患者及其中LN患者的基线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选择。结果在初始诊断的SLE患者中,LN发生率为33.3%(2900/8713)。LN患者肾脏病理活检以Ⅳ型LN最多见(35.1%)。LN组患者男性比例更高(12.0%vs.7.7%,P<0.001),SLEDAI评分更高(11.7±8.5 vs.6.6±6.2,P<0.001),SLICC/ACR脏器损伤评分≥1分的比例更高(34.0%vs.16.6%,P<0.00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减少(23.2%vs.16.6%,P<0.001)、浆膜炎(19.2%vs.8.4%,P<0.001)、神经精神狼疮(7.6%vs.5.5%,P=0.001)、肌炎(3.3%vs.2.1%,P=0.006)、低补体血症(66.0%vs.53.1%,P<0.001)、抗dsDNA阳性(54.4%vs.42.4%,P<0.001)与LN相关,而LN患者关节炎发生比例降低(26.8%vs.30.4%,P<0.001)。与非LN组相比,LN组患者初始治疗方案中糖皮质激素(90.7%vs.84.1%,P<0.001)及激素冲击治疗(9.1%vs.3.4%,P<0.001)、环磷酰胺(27.0%vs.11.7%,P<0.001)、霉酚酸酯(21.6%vs.10.1%,P<0.001)、他克莫司(4.8%vs.2.3%,P<0.001)应用比例显著增高,而羟氯喹(67.4%vs.73.1%,P<0.001)、环孢素(4.3%vs.5.9%,P=0.002)应用比例显著降低。结论SLE中LN组较非LN组患者男性比例更高,病情活动度高,脏器损伤重。LN与浆膜炎、血小板减少等提示SLE病情活动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相关,初始治疗更积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肾炎 SLE疾病活动指数 临床特征 治疗
下载PDF
白芍总苷对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所致肝功能异常的影响 被引量:24
10
作者 李志军 徐亮 +4 位作者 李向培 陈琳洁 李志 厉小梅 梅永君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9-172,共4页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对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rtA)所致肝功能异常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010年6月至2011年2月在安徽3个中心(安徽省立医院、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选择诊断明确的中重度RA患者...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对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rtA)所致肝功能异常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010年6月至2011年2月在安徽3个中心(安徽省立医院、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选择诊断明确的中重度RA患者2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白芍总苷联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观察患者肝功能异常的发生情况以及疗效。使用矿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94例患者完成至少12周的临床观察,治疗组105例患者中肝功能异常10例(9.5%),对照组89例,肝功能异常3l例(34.8%),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在疗效方面,治疗组1±周有效应答率为81.9%,高于对照组的74.6%,良好以上的应答率为21.6%,高于对照组的11.7%,虽然2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在12周时有效以及良好应答率比对照组有增加的趋势。结论应用白芍总苷能够降低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中重度RA所导致的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并可能有协同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甲氨蝶呤 肝功能异常 来氟米特 白芍总苷
原文传递
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桑道乾 李志军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47-250,共4页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 类风湿关节炎 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HLA-Ⅱ类基因 关节功能障碍 遗传因素 进行性损害 滑膜炎症 生活质量 临床表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