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车道”心脏外科麻醉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运淳 刘玉传 +1 位作者 梁启胜 李立环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6期562-564,共3页
关键词 全身麻醉 心脏外科手术 快车道麻醉
下载PDF
围麻醉期严重过敏反应的多中心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胡利国 柴小青 +9 位作者 梅斌 顾尓伟 蒋玲玲 张野 姚卫东 金孝岠 张颖 李晓红 孙盈盈 汪幸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4-76,共3页
过敏反应是指某种物质触发的威胁生命的全身反应。由于围麻醉期通常需要在较短的手术过程中使用多种药物,加之近年来围术期合成药物的广泛应用,麻醉药物诱发严重过敏反应的几率也逐渐增大,国外报道发生率约为1/10 000,并有升高的趋势[1... 过敏反应是指某种物质触发的威胁生命的全身反应。由于围麻醉期通常需要在较短的手术过程中使用多种药物,加之近年来围术期合成药物的广泛应用,麻醉药物诱发严重过敏反应的几率也逐渐增大,国外报道发生率约为1/10 000,并有升高的趋势[1,2]。过敏反应发作迅速、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过敏反应 围麻醉期 多中心 合成药物 全身反应 手术过程 药物诱发 围术期
下载PDF
腭裂整复术麻醉安全时机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晓立 薛梅 +2 位作者 李晓红 文公堂 王南海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454-456,共3页
目的:探索腭裂整复术的有利麻醉时机。方法:随机选择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择期整复术患儿180例.按年龄平均分为3组:A组1~2岁;B组2—3岁;C组4~7岁。观察麻醉期间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和麻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C组S... 目的:探索腭裂整复术的有利麻醉时机。方法:随机选择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择期整复术患儿180例.按年龄平均分为3组:A组1~2岁;B组2—3岁;C组4~7岁。观察麻醉期间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和麻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C组SpO2变化均明显高于A组(P〈0.01);拔管后舌后坠、喉痉挛及气管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A组(P〈0.05),而B组、C组之间的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腭裂整复术的有利麻醉时机应选择在2~3岁为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外科手术 麻醉时机 并发症 儿童 住院
下载PDF
丙泊酚复合Innovar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梁启胜 高中侠 王树桢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494-496,共3页
目的 :探讨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有效麻醉方法 ,防治人工流产综合征。方法 :选择自愿人工流产孕妇 10 0例 ,随机分为A、B两组 ,各 5 0例。A组 :丙泊酚加Innovar(芬氟合剂 1∶5 0 )静脉注射 ;B组 :单纯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丙泊酚用量、... 目的 :探讨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有效麻醉方法 ,防治人工流产综合征。方法 :选择自愿人工流产孕妇 10 0例 ,随机分为A、B两组 ,各 5 0例。A组 :丙泊酚加Innovar(芬氟合剂 1∶5 0 )静脉注射 ;B组 :单纯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丙泊酚用量、对循环与呼吸影响以及麻醉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丙泊酚用量明显低于B组 (P <0 .0 0 1) ,无局部注射痛 ,术中BP、HR、SPO2 基本平稳 ,醒后无腹痛 ,安静舒适。结论 :丙泊酚复合Innovar静脉注射 ,镇痛确切 ,不良反应少 ,是门诊人工流产术较佳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 人工 丙泊酚 芬氟合剂 麻醉
下载PDF
丙泊酚、硫喷妥钠联合麻醉诱导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兰仁 李晓红 刘刚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20-121,共2页
目的 :观察小剂量丙泊酚和硫喷妥钠联合用于麻醉诱导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手术患者 84例 ,ASAⅠ~Ⅱ级 ,随机分成 3组 (n =2 8) ,硫喷妥钠组 (A组 ) :诱导量 5mg/kg ;丙泊酚组 (B组 ) :诱导量2... 目的 :观察小剂量丙泊酚和硫喷妥钠联合用于麻醉诱导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手术患者 84例 ,ASAⅠ~Ⅱ级 ,随机分成 3组 (n =2 8) ,硫喷妥钠组 (A组 ) :诱导量 5mg/kg ;丙泊酚组 (B组 ) :诱导量2 .0mg/kg ;联合诱导组 (C组 )硫喷妥钠 1~ 2mg/kg加丙泊酚 0 .5~ 1.0mg/kg。观察诱导后 2min、5min、10min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 :C组在丙泊酚诱导前先静脉预注硫喷妥钠 1~ 2mg/kg ,患者静脉注射部位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 (P <0 .0 1) ,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而A和B组给药后 2min与 5min平均动脉压均低于麻醉前 ,心率均高于麻醉前(P <0 .0 5~P <0 .0 1)。结论 :丙泊酚与硫喷妥钠联合麻醉诱导具有协同作用 ,减少单独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 ,血液动力学稳定 ,麻醉诱导更加平稳、安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硫喷妥钠 药物疗法 联合 麻醉 全身 血液动力学
下载PDF
高龄高血压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麻醉处理40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韦鹏 戴惠芳 唐雅莉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5期423-424,共2页
目的 :探讨高龄高血压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 ,将 40例患者分为 3组。A组(13例 ) :抗高血压治疗后 ,舒张压 <10 0mmHg ;B组 (17例 ) :抗高血压治疗后 ,舒张压 10 0~ 115mmHg ;C组 (10例 ) :未... 目的 :探讨高龄高血压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 ,将 40例患者分为 3组。A组(13例 ) :抗高血压治疗后 ,舒张压 <10 0mmHg ;B组 (17例 ) :抗高血压治疗后 ,舒张压 10 0~ 115mmHg ;C组 (10例 ) :未进行正规治疗。结果 :三组患者均获满意麻醉效果 ,并安全度过手术期 ,但首次剂量后 ,A组血压下降水平明显低于B组和C组 (P<0 .0 1)。结论 :高龄高血压患者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时 ,选择硬膜外阻滞麻醉 ,并注重围术期针对高血压进行治疗 ,术中适当扩容等措施 ,可使麻醉过程更趋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高血压 老年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下载PDF
Budd-Chiari综合征麻醉及术中管理117例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晓红 王伟 +1 位作者 戴惠芳 吴玉美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 :探讨布 加综合征 (BCS)的麻醉处理和术中管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7例BCS的麻醉方法及术中管理 ,患者均采用快诱导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 ,6 4例行动脉穿刺直接测压 ,2 1例术中用体外循环机回收自体血再回输。结果 :术中并发心... 目的 :探讨布 加综合征 (BCS)的麻醉处理和术中管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7例BCS的麻醉方法及术中管理 ,患者均采用快诱导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 ,6 4例行动脉穿刺直接测压 ,2 1例术中用体外循环机回收自体血再回输。结果 :术中并发心律失常 2 1例 ;快速心率伴室性早搏 7例 ;心肌缺血ST段改变 8例 ;低血压 2 7例 ;出血 2 1例。无 1例发生麻醉死亡。结论 :BCS麻醉及术中管理的重点 ,是术中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 ,维持心血管功能稳定 ,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麻醉 手术中 管理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内稳态变化及麻醉处理 被引量:1
8
作者 韦鹏 刘克玄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46-248,共3页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orthotop ic liver transp lantation,OLT)围手术期的血流动力学、内稳态变化和麻醉处理。方法:终末期肝病患者14例,采用气管内静吸复合全麻。右心置入Swan-Ganz导管监测不同时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监测内环境各...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orthotop ic liver transp lantation,OLT)围手术期的血流动力学、内稳态变化和麻醉处理。方法:终末期肝病患者14例,采用气管内静吸复合全麻。右心置入Swan-Ganz导管监测不同时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监测内环境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血流动力学变化显示,在无肝期肺小动脉楔压(pu lmonary arterial wedge pressure,PAW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在腔静脉开放时CVP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PAWP升高(P<0.05)、MAP下降(P<0.01);术毕继续维持较高水平平均肺动脉压(MPAP)(P<0.01);心输出量在腔静脉阻断及开放时较术前降低(P<0.05)。结论:血流动力学主要发生于无肝期和新肝早期,此期间加强监测、及时处理,可得到基本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血流动力学 内稳态 麻醉
下载PDF
普鲁卡因静脉麻醉致严重低氧血症11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梁启胜 张剑平 陈国凤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普鲁卡因 低氧血症 麻醉 静脉内
下载PDF
芬太尼对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麻醉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10
作者 李晓立 文公堂 +2 位作者 李晓红 薛梅 王南海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352-354,共3页
目的:探讨芬太尼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手术麻醉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3—13岁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2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0.9%生理盐水+维库溴铵+异氟烷吸入;芬太尼组给予芬太尼30μg·kg^-1·h^-1+维... 目的:探讨芬太尼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手术麻醉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3—13岁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2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0.9%生理盐水+维库溴铵+异氟烷吸入;芬太尼组给予芬太尼30μg·kg^-1·h^-1+维库溴铵+异氟烷吸入。两组分别于切皮前(T)、体外循环后5min(To)、主动脉开放前(T1)、关胸后(T2)各时点观察血液动力学、动脉血气、肺顺应性的变化。在T、T1、T2点测血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对照组T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较T、T0显著增高(P〈0.05和P〈0.01);HR、CVP于T2时对照组显著高于芬太尼组(P〈0.01);对照组T1、T2点血糖显著高于T;芬太尼组T1、T2点血糖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两组TNF-α在T1、T2点比T点明显增高(P〈0.01),芬太尼组TNF-α T2与T4比较明显降低(P〈0.01),两组肺顺应性在T0后均降低,芬太尼组T1肺顺应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芬太尼能较好的调控术中的心血管反应在适度水平,从而更好调控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麻醉,但也有可能抑制术中的保护性心血管应激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芬太尼 麻醉 全身 心血管反应
下载PDF
术前口服可乐定对围麻醉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11
作者 王南海 李晓立 林莉荔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37-238,共2页
目的 :探讨术前口服可乐定对颈部手术围麻醉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颈部手术患者 4 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n =2 0 )和可乐定组 (n =2 0 ) ,均采用一点法颈丛神经阻滞麻醉 ,局麻药用 1%利多卡因和 0 .12 5 %布比卡因混合液 (不含肾... 目的 :探讨术前口服可乐定对颈部手术围麻醉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颈部手术患者 4 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n =2 0 )和可乐定组 (n =2 0 ) ,均采用一点法颈丛神经阻滞麻醉 ,局麻药用 1%利多卡因和 0 .12 5 %布比卡因混合液 (不含肾上腺素 )。可乐定组在入室前 90min口服可乐定 5 μg/kg。观察手术前夜、入室后和颈丛阻滞麻醉后血压、心率变化。 结果 :入室后 ,对照组的收缩压和心率较入室前夜均有升高 (P <0 .0 5 ) ;可乐定组血压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麻醉后 ,两组的血压和心率较麻醉前均显著升高 (P <0 .0 1) ,但可乐定组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术前口服小剂量可乐定能有效减轻围麻醉期的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用药 可乐定 围麻醉期 应激反应 一点法颈丛神经阻滞麻醉
下载PDF
双向注药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
12
作者 文公堂 金钟 李晓立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231-232,共2页
目的 :观察双向注药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的麻醉效果。方法 :10 0例剖宫产手术随机分两组 ,单向注药组 (A组 )和双向注药组 (B组 )。A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直接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 ;B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先向尾端注入 3~ 5ml局麻药 ,再... 目的 :观察双向注药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的麻醉效果。方法 :10 0例剖宫产手术随机分两组 ,单向注药组 (A组 )和双向注药组 (B组 )。A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直接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 ;B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先向尾端注入 3~ 5ml局麻药 ,再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分别对两组麻醉效果、用药量、辅助用药情况作对比分析。结果 :B组麻醉效果优于A组(P <0 .0 5 ) ,但手术开始用药量、血压降低率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连续硬膜外阻滞双向注药法麻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硬膜外麻醉 双向注药 麻醉效果
下载PDF
小颌畸形患者手术时插管麻醉21例分析
13
作者 梁启胜 韦鹏 +1 位作者 李侠玲 韩延华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5期341-342,共2页
目的:探讨小颌畸形手术时有效气管插管方法。方法:对21 例先天性小颌畸形患者的插管麻醉作回顾性分析。比较三种插管法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0 例慢诱导经鼻探插皆顺利完成插管;7 例慢诱导经口视插成功4 例;4 ... 目的:探讨小颌畸形手术时有效气管插管方法。方法:对21 例先天性小颌畸形患者的插管麻醉作回顾性分析。比较三种插管法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0 例慢诱导经鼻探插皆顺利完成插管;7 例慢诱导经口视插成功4 例;4 例快诱导经口视插成功2 例,且1 例造成严重的咽喉部损伤,术毕拔管后呼吸困难,予以气管切开。结论:小颌畸形患者的插管以选慢诱导经鼻探插法为佳,成功率高;禁用快诱导经口明视插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颌畸形 外科手术 麻醉 气管插管
下载PDF
低流量氧紧闭异氟醚麻醉 被引量:1
14
作者 韦鹏 赵其宏 《实用全科医学》 2006年第5期520-521,共2页
目的探讨低流量氧异氟醚麻醉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32例患者被随机分两组,H组(15例):采用高流量(2 L/min)新鲜气体(氧)异氟醚麻醉;M组(17例):采用低流量(0.5 L/min)新鲜气体(氧)异氟醚麻醉。监测吸入麻醉后5、10、15、30、60 min的各... 目的探讨低流量氧异氟醚麻醉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32例患者被随机分两组,H组(15例):采用高流量(2 L/min)新鲜气体(氧)异氟醚麻醉;M组(17例):采用低流量(0.5 L/min)新鲜气体(氧)异氟醚麻醉。监测吸入麻醉后5、10、15、30、60 min的各气体浓度、手术结束至拔管的时间和使用异氟醚的量。结果60 min H组FIO2、FIInf、FEInf均高于M组(P<0.05);H组术中使用异氟醚量高于M组(P<0.05);两组手术结束至拔管的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低流量氧紧闭异氟醚麻醉与高流量同样安全,且麻醉过程平稳,节省了挥发性麻醉药,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异氟醚
下载PDF
烟酰胺对蛛网膜下腔麻醉后头痛疗效的观察
15
作者 陈启旭 朱琳琳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5期340-341,共2页
目的:探讨烟酰胺对蛛网膜下腔麻醉( 脊麻) 后头痛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脊麻的外、妇科手术后引起头痛患者90 例,随机分为3 组,每组30 例。Ⅰ组:安定、哌替啶、10 % 葡萄糖1 000 ml;Ⅱ组:硬脊膜外腔置管填充生... 目的:探讨烟酰胺对蛛网膜下腔麻醉( 脊麻) 后头痛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脊麻的外、妇科手术后引起头痛患者90 例,随机分为3 组,每组30 例。Ⅰ组:安定、哌替啶、10 % 葡萄糖1 000 ml;Ⅱ组:硬脊膜外腔置管填充生理盐水30 ml、10 % 葡萄糖1 000 ml;Ⅲ组:烟酰胺300 mg 加入10 % 葡萄糖500 ml。结果:Ⅰ组有效共20 例,Ⅱ组有效29 例,Ⅲ组全部有效。Ⅱ组、Ⅲ组疗效均明显优于Ⅰ组( P< 0 .01) 。结论:烟酰胺对脊麻后引起的头痛有一定效果,副作用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 阻滞麻醉 头痛 烟酰胺
下载PDF
舌癌舌颌颈联合根治术的麻醉处理
16
作者 王南海 金钟 李晓立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49-50,共2页
目的 :探讨舌癌舌颌颈联合根治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5 8例分别经鼻清醒气管插管组 (鼻插组 ) 2 0例 ;气管切开组 (气切组 ) 38例。两组均用 1.4%普鲁卡因复合液静脉滴注加间歇吸入安氟醚维持麻醉。术中根据手术步骤控制血压。术毕鼻插... 目的 :探讨舌癌舌颌颈联合根治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5 8例分别经鼻清醒气管插管组 (鼻插组 ) 2 0例 ;气管切开组 (气切组 ) 38例。两组均用 1.4%普鲁卡因复合液静脉滴注加间歇吸入安氟醚维持麻醉。术中根据手术步骤控制血压。术毕鼻插组拔除气管导管 ,气切组更换三叉气管套管。观察记录插管前后血压变化 ,术后随访呼吸道畅通情况。采用方差分析和 q检验、t检验或 χ2 检验。结果 :鼻插组气管插管前后血压变化显著大于气切组 (P <0 .0 0 1)。前者插管剧烈呛咳的发生率为80 .0 0 % ,后者为 7.89%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5 ) ;且术后呼吸道梗阻发生率前者为 15 .0 0 % ,后者为 0 ,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气管切开插管 ,避免了血液动力学剧烈波动和呛咳 ,并能保证术后呼吸道通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肿瘤 舌颌颈根治术 麻醉
下载PDF
控制性降压在神经外科手术的应用
17
作者 王南海 金钟 李晓立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6期398-399,共2页
目的 :探讨控制性降压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颅内手术患者 36例 ,按手术类型分为相类似的两组 :对照组 (A组 ) 18例和降压组 (B组 ) 18例。两组均采用气静复合麻醉 ,控制呼吸。B组在打开脑膜时开始降压至瘤体摘... 目的 :探讨控制性降压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颅内手术患者 36例 ,按手术类型分为相类似的两组 :对照组 (A组 ) 18例和降压组 (B组 ) 18例。两组均采用气静复合麻醉 ,控制呼吸。B组在打开脑膜时开始降压至瘤体摘除 ,并于 30min内缓慢停用降压药。比较两组术中补液量、输血量、出血量以及术中去除瘤体后和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情况。结果 :两组一般情况和手术前、后血压、心率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B组术中补液量、输血量、出血均显著少于A组 (P <0 .0 1) ;两组生命体征均平稳。结论 :神经外科手术中控制性降压可减少术中出血 ;缓冲脑组织回位 ,防止切除瘤体后引起心率剧烈波动 ,且减轻术后脑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手术 降压药 控制性降压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麻醉诱导
18
作者 梁启胜 黄言辉 张志武 《安徽医学》 2000年第5期22-24,共3页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 (简称先心病 )、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麻醉诱导。方法 :对本院 1995~1997年 35例CHD、VSD、PH手术病例作回顾性分析。以芬太尼辅以氯胺酮、Innovar为主诱导者 2 2例 (A组 ) ,以芬太尼辅以咪唑安定、硫...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 (简称先心病 )、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麻醉诱导。方法 :对本院 1995~1997年 35例CHD、VSD、PH手术病例作回顾性分析。以芬太尼辅以氯胺酮、Innovar为主诱导者 2 2例 (A组 ) ,以芬太尼辅以咪唑安定、硫贲妥钠为主诱导者 13例 (B组 ) ,比较两组于诱导期不同时间之MAP、HR变化情况。结果 :B组诱导期间MAP、HR下降显著 ,而A组呈相对平稳 ,两组相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以芬太尼辅以氯胺酮、Innovar诱导 ,血流动力学稳定 ,避免右向左分流 ,利于体外循环中麻醉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肺动脉高压 麻醉诱导 并发症
下载PDF
异丙酚在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
19
作者 王玲 梁启胜 《淮海医药》 1999年第3期14-15,共2页
探讨异丙酚辅助硬膜外麻醉的合适给药方法.方法30例硬膜外麻醉下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异丙酚负荷量1.5mg/kg,3min后维持量3.75mg·kg^(-1)·h^(-1);B组:异丙酚负荷量减半,0.75mg/kg,注入后随即予以同A组维持量... 探讨异丙酚辅助硬膜外麻醉的合适给药方法.方法30例硬膜外麻醉下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异丙酚负荷量1.5mg/kg,3min后维持量3.75mg·kg^(-1)·h^(-1);B组:异丙酚负荷量减半,0.75mg/kg,注入后随即予以同A组维持量.比较两组临床效应与副作用.结果①两组术中无恶心呕吐和鼓肠,病人安静无痛苦,且停药后迅速清醒.②A组血压下降、呼吸暂停、舌下坠和低氧血症发生率较B组为高(P<0.05).结论 异丙酚辅助硬膜外麻醉,具有较好的镇静作用和抗牵拉反应;减半负荷量应用不仅效果满意,且副作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硬膜外麻醉 维持量 辅助 副作用 负荷量 上腹部手术 结论 目的 应用
全文增补中
单次硬膜外麻醉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菊 赵新友 夏环兵 《淮海医药》 2000年第3期201-201,共1页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硬膜外 麻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