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度颈动脉狭窄CT灌注成像输入方法分析及治疗策略
1
作者 张慎和 郭菲 +2 位作者 刘冬 王宝志 刘建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2期49-51,共3页
目的研究重度颈动脉狭窄CT灌注成像(CTP)的输入方法及治疗策略。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重度颈动脉狭窄(C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患者均进行CTP检查,按照CTP输入不同分... 目的研究重度颈动脉狭窄CT灌注成像(CTP)的输入方法及治疗策略。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重度颈动脉狭窄(C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患者均进行CTP检查,按照CTP输入不同分为健侧组、患侧组以及基底组。对比三种输入方式下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以及延迟时间(DT)等灌注值。根据CTP灌注值选取无症状患者进行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无症状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吲哚布芬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三种输入方式下重度CAS患者CBV、TT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组和健侧组灌注参数对比均无差异(P>0.05);患侧组CBF、MTT以及DT与其他两组对比均有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IB、D-D、TM以及TAFI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IB、D-D、TM以及TAFI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以及腹痛。观察组发生率仅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卒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度颈动脉狭窄的患者,选择健侧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对CTP灌注参数影响较小,且吲哚布芬治疗效果较好,能尽可能降低患者的卒中发生率,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颈动脉狭窄 CT灌注成像 吲哚布芬 阿托伐他汀 卒中
下载PDF
对比MRI与CT对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有效性
2
作者 冀英双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0056-0058,共3页
探究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MRI与CT的效果差异。方法 择取的2020年8月到2023年1月期间到我院接受诊疗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RI以及CT检查,对比不同时间两项检查的检出率、不同部位梗死的检出率... 探究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MRI与CT的效果差异。方法 择取的2020年8月到2023年1月期间到我院接受诊疗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RI以及CT检查,对比不同时间两项检查的检出率、不同部位梗死的检出率以及相关指标。结果 CT检出率为60.00%,MRI检出率为95.00%,数据差异经统计学分析,P<0.05,统计学意义突出。梗死时间若在72小时之内,MRI的检出率要更高,数据差异经过统计学分析,P<0.05,统计学意义突出。梗死时间若超出72小时,检出率无差别,P>0.05。MRI的额叶与基底节区检出率更高,数据差异经过统计学分析,P<0.05,统计学意义突出。其余部位检出率差别不大,P>0.05。从病灶相关指标来看,MRI的检查用时更短,检测出的病灶数更多,还可发现较小病灶,与CT比较,数据差异经过统计学分析,P<0.05,统计学意义突出。结论 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当中应用MRI可以获得更为准确的结果,即使是微小病灶也能被及时发现,同时可准确发现病灶位置、确定发病程度,对临床诊疗有更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检查 CT检查 老年多发性脑梗死 有效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