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核报国 核创未来--南华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纪实
1
作者 郑波 《大学科普》 2023年第1期56-62,共7页
20世纪50年代末,国家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急需大量专门人才。为打破西方国家的核垄断和核讹诈、维护世界和平,落实党中央关于发展原子能事业的一系列部署,加快和扩大原子能事业急需人才的培养,1959年5月,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商冶金工业部,... 20世纪50年代末,国家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急需大量专门人才。为打破西方国家的核垄断和核讹诈、维护世界和平,落实党中央关于发展原子能事业的一系列部署,加快和扩大原子能事业急需人才的培养,1959年5月,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商冶金工业部,并报国务院批准,将中南矿冶学院矿冶工程系整建制迁至衡阳市,并以此为基础创办衡阳矿冶工程学院,设5个系,培养5年制本科生,计划在校生规模达7500人。衡阳矿冶工程学院高起点办学,历经调整停办、复办更名,一路风雨兼程,不断发展壮大。学校先后易名为衡阳工学院、中南工学院,培养的大量优秀毕业生扎根“勤勉务实,甘于奉献,刚健自强,敢为人先”的南华精神,扎根在国防工业、核工业、大型医院与环保行业等各相关领域研究、开发、制造、运行、应用、教学及管理一线。世纪之交,国家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2000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原隶属核工业部的中南工学院与原隶属湖南省的衡阳医学院合并组建南华大学。2002年10月,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并入南华大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工程学院 优秀毕业生 第二机械工业部 南华大学 冶金工业部 核工业部 刚健自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